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研究生招生

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专业课资料

安徽中医药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药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研究生招生
现将我校药学院各专业及药学专硕、中药学专硕研究生第一批复试结果及拟录取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期10天。如有疑义,请及时反馈。拟录取考生,近日请关注学校网站有关体检等事宜的通知。若体检不能通过,则取消待录取。如有考生放弃录取资格,则由所在专业合格考生按顺序递补。

 
现将我校药学院各专业及药学专硕、中药学专硕研究生第一批复试结果及拟录取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期10天。如有疑义,请及时反馈。拟录取考生,近日请关注学校网站有关体检等事宜的通知。若体检不能通过,则取消待录取。如有考生放弃录取资格,则由所在专业合格考生按顺序递补。

 
 


中药学(专业学位):
2010年被批准为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现有专、兼职教授(研究员、主任药师)19人,副教授(副研究员、副主任药师)12人。有中国中医研究院、深圳海王药业有限公司、安徽安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安徽省药品检验所、安徽省药物研究所等知名研究所和企业作为研究生培养基地。秉承安徽中医药深厚底蕴,始终围绕安徽特色中药资源开展一系列开创性的研究工作,加强产、学、研合作,在中药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开发研究和工程产业化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2004年本学位点所在学科申报获准建立现代中药安徽重点实验室,2006年获准建立安徽省中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并获准安徽省皖江学者计划讲席教授设岗学科,2007年本学科团队获准安徽省首批“115”现代中药研发产业创新团队,同年建立现代中药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在此基础上与企业成功共建安徽省中药饮片中心和安徽省中药提取工程中心;2008年中药学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2010年中药学专业获国家级教学团队。学科现有中药质量分析与检测中心、中药炮制研究室、中药活性成分色谱分离技术研究室、中药细胞培养室、中药分子药理学研究室、血液流变学研究室、实验动物研究室等。
学位点围绕药用植物资源利用、中药提取分离与中试、中药制剂与生产、中药质量评价与控制、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中药药事与企业管理等方向开展研究。目前承担国家重大新药创制计划项目基金3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项目2项,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3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安徽省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项,安徽省博士后基金2项,企业合作项目多项,学科成立以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安徽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和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主要研究方向:1.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2.中药加工与提取分离研究;3.中药制剂与生产研究;4.中药质量评价与控制研究;5.中药新产品研究与开发研究;6.中药药事与企业管理研究。
 药代动力学硕士学位点为2011年我校新增目录外自主设置硕士点之一。多年来,我校药剂学硕士学位点培养了大批药代动力学专业方向的研究生,在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为本学科诞生和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学科围绕中药及天然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化学药物、生物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新制剂(缓、控释制剂)药代动力学研究,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等方向开展研究。通过药代动力学各方向研究,建立了一支科研、教学相结合的技术骨干队伍,培养的研究生具有现代药代动力学领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尖端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技能,能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解决实际工作中的专业技术问题。本硕士学位点目标是培养能从事药品生产、检验、管理、临床合理用药及新药研究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药代动力学创新人才和药代动力学专门技术人才。
 
一、导师队伍
    本硕士点指导老师队伍现有专、兼职教授(研究员、主任药师)7人,副教授(副研究员、副主任药师)10人。其中博士13人,硕士4人,具有老、中、青专家梯队。有中国药科大学、上海第二军医大学、上海长海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安徽省食品药品检验所等知名高校和研究所作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二、研究方向
    1、中药及天然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
    2、化学药物、生物药代动力学研究
    3、新制剂(缓、控释制剂)药代动力学研究
    4、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三、研究条件
    本学科依托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新安医学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安徽省中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现代中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现代中药制剂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实验研究平台,以及安徽省药学会药物代谢专业委员会学术组织平台。现有药代动力学研究室、体内药物分析研究室、中药活性成分药代动力学研究室、实验动物研究室、精密仪器室、药物新制剂(缓、控释制剂)药代动力学研究室、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室及生物技术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室等。 
    拥有AB4500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仪、Wat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岛津高效液相色谱仪、高速冷冻离心机、IKA组织匀浆机、氮吹浓缩仪等一批设备,基本满足本学科点的科研和教学需要。
 
四、研究水平
    药代动力学硕士学位点在我校药剂学硕士学位点基础上发展而来,学科围绕中药及天然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化学药物、生物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新制剂(缓、控释制剂)药代动力学研究,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等方向开展研究。近5年来导师团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参加国家科技重大新药创制项目 1项,主持省厅级科研项目20余项,主持或参与完成省市基金或横向联合项目10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科研论文200多篇,其中SCI文章20余篇。省级科技成果5项,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
 
五、教学与人才培养
    本学科点于2013年开始招生;培养方案包括课程教育、学术活动、科研能力、生产实践等环节。鼓励硕士生积极参与教学工作,安排20学时以上的实验课教学;研究生在学期间至少参加1次本专业的学术交流会议;在公开出版物上至少发表1篇学术论文;学位论文选题要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结合,有理论意义或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六、管理工作
    研究生在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与导师进行双向选择并经研究生管理部门审核公布。研究生培养实行研究生部、药学院、硕士点三级管理的导师负责制。药学院、硕士点和导师负责对研究生进行学术活动、课题研究、实践环节和学位论文等的指导、检查和考核。研究生部负责课程教学组织、教学计划落实、论文送审评阅、毕业和学位审核等工作,并对研究生培养的诸环节进行督查。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是药学的一个分支学科,2011年获得硕士学位的授予点。该硕士点整合了我校药学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和微生物与免疫学科的相关研究力量,主要从事生物活性大分子、微生物药物、生物合成与生物转化等方向研究,培养具有现代生物学基础和应用开发的专业人才。
 
一、导师队伍
 本硕士点现有专职教师9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7人,博士4人。
 
二、主要研究方向
(1)生物体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
(2)生物合成与生物转化
(3)作用于细菌生物膜药物的研究
 
三、研究条件
 本学科依托安徽省中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目前具有微生物培养实验室、细胞培养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生物药物实验室。拥有实时荧光定量PCR、凝胶成像分析系统、高速冷冻离心机、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快速凝胶纯化系统、倒置荧光显微镜等一批设备,基本满足本学科点的科研需要。
 
四、研究水平
 通过十几年的发展和积累,目前已建立具有一定特色学科队伍,该学科点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大新药创制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20余项,与企业合作课题多项。近年来发表相关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SCI收录19篇,授权/申请专利8项。
 
五、教学与人才培养
 本学科点于2012年开始招生;培养方案包括课程教育、学术活动、科研能力、生产实践等环节。鼓励硕士生积极参与教学工作,安排20学时以上的实验课教学;研究生在学期间至少参加1次本专业的学术交流会议;在公开出版物上至少发表1篇学术论文;学位论文选题要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结合,有理论意义或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六、管理工作
 研究生在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与导师进行双向选择并经研究生管理部门审核公布。研究生培养实行研究生部、药学院、硕士点三级管理的导师负责制。药学院、硕士点和导师负责对研究生进行学术活动、课题研究、实践环节和学位论文等的指导、检查和考核。研究生部负责课程教学组织、教学计划落实、论文送审评阅、毕业和学位审核等工作,并对研究生培养的诸环节进行督查。
 
1995年我校建立了中药学硕士点,开始招收培养中药药理学硕士研究生,2011年药理学硕士点从中药学硕士点独立出来获得国家批准。本学位点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13人、讲师5人,其中博士8人,硕士15人。
 
一、主要研究方向
    ①心脑血管药理学;②肿瘤药理学;③代谢与内分泌药理学;④生殖药理学。
 
二、主要优势与特色
    ①掌握了制备多种动物模型的关键技术,构建了动物病理/病证模型研究技术平台;②开展了传统方剂、有效部位或单体成分药物活性筛选及复方药物研究,其中部分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支持、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三、研究水平
    近5年来主持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5项,厅级课题20项。发表科研论文200多篇,其中8篇被SCI收录。
 
四、人才培养
    该硕士点要求硕士研究生掌握药理学相关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本学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药理学相关的研究工作思路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撰写科研论文和实验教学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道德品质;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相关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我校作为安徽省第一家开设药学专业的高等院校,1976年形成独立的药物分析学科开始面向药学专业本科学生授课。
 
一、导师队伍
    本学科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已构建一支结构合理、专业素质很高的学术队伍。现有硕士生导师8人,其中教授(研究员、主任药师)6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员、副主任药师)2人,其中校级教学名师2人。
 
二、主要研究方向
1.药物质量控制与评价
    本方向立足安徽地道药材资源,紧跟学科发展前沿,把现代分析技术与方法应用于安徽地道药材质量分析与评价;探讨适宜的产地加工方法;开展中药配方颗粒质量研究。
2.药物作用有效性与活性成分相关性研究
    运用药理学、现代生物技术并结合中医药理论,研究中药及复方的作用及作用机制,从分子、受体、组织和整体水平系统准确地确定中药复杂体系中的药效物质,运用现代分析手段结合生物学技术分析中药及复方的药效与物质基础的相关性。
3.药物分析新技术和方法研究
    运用现代分析方法和技术,将色谱技术、色谱-光谱联用技术和电化学分析法应用于中药质量控制及新产品开发,对中药的质量进行规范化研究。
 
三、研究条件
    本学科拥有博士点建设支撑学科药学中药品质量控制和评价技术平台,建立了药品质量控制与评价测试中心和中药活性成分色谱分离分析重点实验室。现有较多的精密分析仪器与设备: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仪1台、超高效液相色谱仪1台、高效液相色谱仪6台、气相色谱仪2台、毛细管电泳仪1台、红外分光光度计1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1台、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1台、电化学工作站2台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15台等。实验仪器和设备总价值约600万。
 
四、研究水平
    在广泛开展药物质量评价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药质量控制技术需求,建立了药物分析色谱技术研究平台、电化学分析技术研究平台、元素分析技术研究平台,在药物质量分析、中药活性成分和有效性研究、中药质量控制(含农药残留和有毒有害元素分析)及药物体内分析技术等方面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本学科围绕药物质量控制与评价、药物作用有效性与活性成分相关性研究、药物分析新技术和方法研究等方向开展研究。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4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7项、校自然科学基金和青年基金多项;参加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科研项目多项,企业合作项目多项。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SCI收录10余篇。
 
五、教学与人才培养
    本学科自2003年起在中药学、药物化学和生药学3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招收药物分析方向硕士研究生,目前已培养了硕士研究生25名,在读该方向硕士研究生18名,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步。2008年本学科所依托的药学学科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 2009年本学科药物质量控制与评价方向被列为博士点立项建设方向之一。药物分析学学科2011年被国家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主持2011年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一项、安徽中医学院教学质量工程项目3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安徽省教学成果三等奖2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8篇。
 
六、管理工作
    研究生在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与导师进行双向选择并经研究生管理部门审核公布。研究生培养实行研究生部、药学院、硕士点三级管理的导师负责制。药学院、硕士点和导师负责对研究生进行学术活动、课题研究、实践环节和学位论文等的指导、检查和考核。研究生部负责课程教学组织、教学计划落实、论文送审评阅、毕业和学位审核等工作,并对研究生培养的诸环节进行督查。
药物化学硕士点于2005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是安徽省较早能够培养药物化学硕士研究生的单位之一,2009年学位点中中药药物活性物质结构修饰与改造方向被列为中药学博士点立项建设方向之一。学位点围绕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结构修饰与改造、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现代分离技术、药物设计及合成工艺研究、纳米制药和制药过程传质与分离等主要方向开展研究。培养能够从事药物化学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一、导师队伍
    现有硕士生导师17人,其中教授(含研究员、主任药师)10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员、副主任药师)7人。有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二军医大学、安徽大学、安徽省医学科学研究所、安徽省药物研究所等知名高校和研究所作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二、主要研究方向
1.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结构修饰与改造
    以中药等天然药物中已知的活性成分为先导物,按现代药物化学原理进行结构修饰与改造,研究其构效关系,以发现活性更好、副作用少的活性分子,供创新药物研究。
 
2.药物设计及合成工艺研究
    以与重大疾病如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有关的生物分子为靶点,以内内源性或天然活性先导物为模板,开展药物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筛选研究。运用新反应、新试剂、新技术对药物合成工艺进行改进和优化,以探索适合工业化生产的最佳工艺路线和条件。
 
3.天然产物的分离、结构鉴定及活性筛选
    以安徽道地中药等特色中药材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中提取分离结构新颖或具有特殊功效的化合物,进行活性筛选,从而为中药的现代化研究、新药研究及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等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基础。
 
4.药用材料和药物制剂新技术
    以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材料和非降解材料及双亲材料为基本物质基础,进行药物控释制剂、靶向制剂等现代药物传输系统制备技术的研究,中药有效部位分离膜的研究,结合纳米技术,开展药物的纳米乳、纳米混悬体和纳米粉体的研究。
 
5.制药过程传质与分离
    传质与分离是制药过程工业中最常见的单元操作,针对制药过程品种多、产量小、成分复杂、工艺路线长的特点,本研究方向主要进行面向制药工业的新型传质与分离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包括膜分离技术、萃取技术、吸附技术、结晶技术及干燥技术等,主要涉及这些技术应用参数的选定、模型的建立,工艺的优化及相关设备的设计等。
 
三、研究条件
    学科依托安徽中医学院科研实验中心、现代中药安徽重点实验室、安徽省中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现代中药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中药提取工程中心、中药分子药理学研究室等共享研究平台,同时建有现代分离技术平台、药物合成及虚拟筛选平台、制剂新材料和技术研究平台,研究条件能够基本满足主要方向的研究需要。
 
四、研究水平
    学位点围绕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结构修饰与改造、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现代分离技术、药物设计及合成工艺研究、纳米制药和制药过程传质与分离等主要方向开展研究。近年来承担了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安徽省自然基金项目等各类研究项目28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96篇,其中SCI收录19篇,Medline收录8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其中1项同等专利获欧洲专利局授权,申请发明专利5项,在国内药物化学领域具有有一定影响力。
 
五、教学与人才培养
  本学位点于2011年对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从课程教育、学术活动、科研能力、生产实践等环节对研究生进行培养。鼓励硕士生积极参与教学工作,安排20学时以上的实验课教学;研究生在学期间至少参加1次本专业的学术交流会议;在公开出版物上至少发表1篇学术论文;学位论文选题要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结合,有理论意义或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自建点以来,共招收培养61名研究,;毕业生中有考取博士在复旦大学、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药科大学等继续深造;大部分的毕业生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从事与药学专业相关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力量,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六、管理工作
    研究生在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与导师进行双向选择并经研究生管理部门审核公布。研究生培养实行研究生部、药学院、硕士点三级管理的导师负责制。药学院、硕士点和导师负责对研究生进行学术活动、课题研究、实践环节和学位论文等的指导、检查和考核。研究生部负责课程教学组织、教学计划落实、论文送审评阅、毕业和学位审核等工作,并对研究生培养的诸环节进行督查。
生药学硕士点始建于2000年,是安徽省较早能够培养生药学硕士研究生的单位之一,也是我校博士点立项建设的支撑学科研究方向之一。学位点围绕安徽特色中药资源开展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及道地药材的开发利用研究、中药鉴定与质量评价研究、中药的组织培养与规范化种植研究,中药资源化学与活性成分研究;培养从事适应医药产业发展需要的生药学高层次人才,培养从事中药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一、导师队伍 
    本学位点现有专、兼职教授(研究员、主任药师)8人,副教授(副研究员、副主任药师)7人。有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安徽省药物研究所、安徽省安泰医药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皖西学院等知名研究所和高校作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二、主要研究方向 
    中药资源与质量研究
    生药微性状研究
    中药质量分析研究
    中药资源化学研究
    中药生物技术研究
    药用植物生态、结构与质量研究
    中药商品化研究
    生态中药探索
 
 
三、研究条件 
    本学位点有新安医学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现代中药安徽重点实验室、安徽省中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现有中药质量分析与检测中心、扫描电镜室、中药显微鉴定研究室、中药微性状鉴定研究室、中药资源化学研究室、中药组织培养研究室、分子生药研究室、药用植物组织化学研究室、中药栽培研究室等。拥有扫描电子显微镜、荧光显微镜、高效液相色谱仪、PCR扩增仪、凝胶成像系统、ICP-MS仪等大型仪器,为研究生培养提供科研实验平台。
 
四、研究水平
    在广泛开展中药资源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安徽地道药材和有特色的民间药为研究重点,多年来进行了安徽地道药材、安徽特有药材资源利用等系统研究,加强产、学、研合作,已初步形成了中药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开发研究和工程产业化研究的体系,成为我省中药研究与开发最重要基地,形成了一大批标志性成果。 
    本学科围绕中药资源与质量、中药品种与鉴定、中药现代生物技术、药用植物组织结构与次生代谢产物积累、中药资源化学等方向开展研究。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国家十二五重点支撑项目3项,正在承担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安徽省试点省的调查工作,国家级其他各类课题6项;主持安徽自然基金项目3项,省高校级自然基金项目8项。近年来,获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安徽省科学技术三等奖3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市级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省级科技成果1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发表SCI论文4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90余篇。
 
五、教学与人才培养 
    本学位点于2011年对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从课程教育、学术活动、科研能力、生产实践等环节对研究生进行培养。鼓励硕士生积极参与教学工作,安排20学时以上的实验课教学;研究生在学期间至少参加1次本专业的学术交流会议;在公开出版物上至少发表1篇学术论文。自2000年以来,共招收培养百余名研究生;毕业生中有考取博士在中国药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等继续深造;大部分的毕业生留在安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与中药学专业相关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力量,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六、管理工作 
    研究生在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与导师进行双向选择并经研究生管理部门审核公布。研究生培养实行研究生部、药学院、硕士点三级管理的导师负责制。药学院、硕士点和导师负责对研究生进行学术活动、课题研究、实践环节和学位论文等的指导、检查和考核。研究生部负责课程教学组织、教学计划落实、论文送审评阅、毕业和学位审核等工作,并对研究生培养的诸环节进行督查。
药剂学硕士点始建于2002年,是我校较早获得硕士学位的授予点之一;也是我校博士点立项建设的授权学科研究方向之一。已培养药剂学科学学位硕士生。学位点围绕药物制剂新技术新剂型研究、中药新制剂新工艺研究、生物技术药物新剂型新工艺研究、缓释控释制剂与生物药剂学研究、临床药剂学研究、天然药物与制剂药代动力学研究方向开展研究。培养从事适应医药产业发展需要的药剂学高层次人才。
 
一、导师队伍
    现有专、兼职教授(研究员、主任药师)18人,副教授(副研究员、副主任药师)16人。有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深圳海王药业有限公司、安徽安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安徽省药品检验所、安徽省药物研究所等知名高校、研究所和企业作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二、主要研究方向
    1.药物制剂新技术新剂型研究
    2.中药新制剂新工艺研究     
    3.生物技术药物新剂型新工艺研究
    4.缓释控释制剂与生物药剂学研究
    5.临床药剂学研究
    6.天然药物与制剂药代动力学研究
 
三、研究条件
    学科有新安医学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现代中药安徽重点实验室、安徽省中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现代中药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中药饮片中心和安徽省中药提取工程中心等研究平台。现有药物质量分析与检测中心、中药前处理研究室、药物制剂研究室、中药制剂研究室、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室等。
 
四、研究水平
    学科秉承安徽中医药深厚底蕴,始终围绕安徽特色中药资源开展一系列开创性的研究工作,加强产、学、研合作,已初步形成了药剂新技术与新剂型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开发研究和工程产业化的研究体系,在国内药剂学领域有一定影响力。
学位点围绕药物制剂与中药制剂与生产、药物制剂与中药质量评价与控制、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等方向开展研究。目前承担国家重大新药创制计划项目基金1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项目2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6项,安徽省博士后基金2项,企业合作项目多项。学科成立以来,获得安徽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和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五、教学与人才培养
    本学位点于2011年对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从课程教育、学术活动、科研能力、生产实践等环节对研究生进行培养。鼓励硕士生积极参与教学工作,安排20学时以上的实验课教学;研究生在学期间至少参加1次本专业的学术交流会议;在公开出版物上至少发表1篇学术论文;学位论文选题要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结合,有理论意义或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自建点以来,共招收培养200余名研究生;毕业生中有考取博士在中国药科大学、上海药物研究所、南京中医药大学等继续深造;大部分的毕业生留在安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院、企业从事与药剂学专业相关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力量,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六、管理工作
    研究生在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与导师进行双向选择并经研究生管理部门审核公布。研究生培养实行研究生部、药学院、硕士点三级管理的导师负责制。药学院、硕士点和导师负责对研究生进行学术活动、课题研究、实践环节和学位论文等的指导、检查和考核。研究生部负责课程教学组织、教学计划落实、论文送审评阅、毕业和学位审核等工作,并对研究生培养的诸环节进行督查。

添加安徽中医药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安徽中医药大学考研分数线、安徽中医药大学报录比、安徽中医药大学考研群、安徽中医药大学学姐微信、安徽中医药大学考研真题、安徽中医药大学专业目录、安徽中医药大学排名、安徽中医药大学保研、安徽中医药大学公众号、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安徽中医药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安徽中医药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最新购买

    手机商城

    扫描二维码,更便捷的购买资料

    不仅有商品,还有更多资讯和活动

    购买流程

    找到要考的专业或资料

    方法一:选择学校->学院->专业

    方法二:查找功能

    点击浏览招生简章+资料详情

    通过招生简章了解本专业需要的资料

    查看资料详情了解资料要点

    点击购买或加入购物车

    支付方式:支付宝

    填写付款信息并付款

    请确认联系人、联系方式和收货地址

    付款后3-5天可到货,可查询快递信息

    若有疑问,可联系在线学姐

    学姐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