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理学院研究生招生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理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专业课资料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理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理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理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理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理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理学院研究生招生 2020年招生专业目录: 
招生学科专业、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考试科目 所属学院
0809电子科学与技术(学术学位)    
 
 
①101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15物理学或811模拟与数字电路
 
 
 
 
 
 
 
 
 
 
 
 
 
008 理


 
 
 
 
 
 
 
 
 
01声波检测及信号处理技术
02集成电路及电子信息系统
03、纳米传感及光电器件系统
04电磁信号检测及定位识别技术
05超导电子理论及量子计算的应用
王丽坤 田文杰朴林华 于肇贤 邹小平 田杨萌 王彩霞 朱嘉林 王宏伟 杨  虹 马余全 黄文奇殷树娟 李 涵  廖擎玮 王小妮李  严  
0701数学(学术学位)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0数学分析④821高等代数(含解析几何)或82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01 非线性科学理论与应用 
02 科学与工程计算
03 应用统计和数据分析
04 应用数学
王灯山 李国成
张炳江 闻小永
薛春艳赵明镜吴秋新 盛炎平 谢冬秀王爱文 陈 芳  黄静静
程希明  王 昕
亢方圆 冯美强 李祥贵邱钧   侯吉成  刘 畅
孟祥花
兼: 许晓革
 
 
 

 所列指导教师2019年是否实际招生以学校及研究生院文件规定为准。
专业课考试参考书目
考试科目 参考书名 出版社 作者
610数学分析 《数学分析》(第四版,上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编
811模拟与数字电路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3版)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4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童诗白
阎  石
815物理学 《物理学》(上、中、下)(第5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马文蔚
821高等代数 《高等代数》(第3版)
《解析几何》(第1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
谢冬秀
82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2004年第1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茆诗松等编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20年各专业拟招生数及联系方式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拟招生数 学院总数
(推免生数)
联系人 联系方式
理 学 院 数学 0701 21 38(0) 李老师
 
非线性科学理论与应用、科学与工程计算、应用统计和数据分析(李老师):
电话:13621290031
邮箱:xyliguocheng@sohu.com
 
闻老师 应用数学方向(闻老师):
电话:13681095368  
邮箱:xiaoyongwen@163.com
电子科学与技术 0809 17 田老师
王老师
电话:
010-64884673转815(田老师)18611398939(田老师)
13693320499(王老师)
传真:010-64879486;(田老师)
邮箱:
drhwh@bistu.edu.cn (王老师)
twjkm2008@163.com (田老师
 
一.     报到
请于4月3日9:00到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清河校区二教307室报到(未按时报到者视为放弃本次复试机会)。请携带:研究生初试准考证、身份证、学生证(应届)、毕业证和学位证(往届)、本科成绩单(盖教务处章);及以上材料复印件各一份。
二.     笔试
1.时间:2019.4.3周三上午(9:30~11:30)
2.地点: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清河校区二教307室
3. 内容:“数学分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本概念及问题),参考书:《数学分析》华东师大,《概率统计》茆诗松编。
4. 笔试时请携带研究生初试准考证和身份证,并放桌角。考试期间手机务必关机。
三.     面试
1.  时间:15:00~18:00
2.  地点: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清河校区二教307
3.  内容:综合测试
  所报专业方向的基本知识及英语(简单口语,自我介绍2分钟)
四.     录取
最后一名学生面试结束后约 一小时,宣布复试及拟录取结果,被拟录取的同学在规定时间(一小时)内办理网上录取手续。凡逾期未办理录取手续的考生,视为放弃录取,将由排在后续的考生递补。
五.     体检( 限接受待录取的同学)
1.时间、地点:4月4日(星期四)上午8:00开始,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小营校区校医院。
2.注意事项:带1张1寸照片(背景色不限)、50元现金。当天早晨空腹到门诊部交费、领取体检表。
六.     领取相关材料
4月4日(星期四)上午体检完的同学,请到小营校区图书馆10楼1009理学院办公室找张老师(电话:010-82426111)领“政审表”、 “调档函”,并填写领取通知书邮寄地址登记表。
七.     其他未尽事宜另行通知,考生请务必保证手机畅通。
八.     研招办联系方式
01082426111, 13621290031

“数学”学科于2010年获得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包括基础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四个二级学科。其中,2005年应用数学二级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 2008年应用数学二级学科成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2017年开始,本学科按照以下四个学科方向进行建设:非线性科学理论与应用、科学与工程计算、应用统计与大数据分析和应用数学。
本学科的研究内容涉及微分包含理论及其应用研究、非线性可积系统研究和微分方程边值问题研究;数值代数及其科学计算、偏微分方程数值解及其应用;生物统计、交通统计和金融经济统计;微分方程与高性能科学计算、图像重建与计算成像等,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在数学学科的领域中对诸多的基础理论、学科交叉热点问题,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形成了稳定而有特色的研究方向。
本学科现有教师62人,其中兼职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25人,教授14人、副教授2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43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属高校“长城学者”培养计划入选者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形成了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较为合理,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研究经验丰富的研究团队。现有应用数学研究所、数学物理研究所、海洋信息与科学计算联合实验室、科学计算与研究生教育实验室等。本学科点近五年培养硕士研究生73名,与北京交通大学等高校联合或合作培养硕士7名,与湖南大学等高校联合或合作培养博士5名。
近五年,本学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青年)、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北京市教委科技计划等各级各类项目6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项(包括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累计科研到账经费1000余万元;发表高水平论文160余篇,其中SCI检索12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5篇;出版专著4部。活跃的研究团队与丰富的研究成果为本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承担的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包括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等,以数学学科及其它交叉学科为内容和背景的研究方向与课题,为本学科的前沿探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本学科将依托学科优势,结合我校信息科学的特色,开展跨领域多学科交叉联合的持续性前沿研究,针对产业化与实际问题展开应用技术的研究;巩固学科特色,加强学科建设,探索新的学科增长点,在深层次上提升学科水平;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继续发挥团队的科研优势和人才优势,建立具有特色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人才培养基地,为新时代国家和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服务。
“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于201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该学科目前包括“传感技术及系统”、“物理电子学”、“电声技术与信号处理”、“集成电路及电子信息系统”四个学科方向。学科研究方向涉及 “微机械惯性传感技术及系统”、“压电复合材料及换能器”、“低维系统电子态理论及应用(超导电子学在量子计算中的应用)”、“纳米光电转换器件及材料”、“信息显示技术与器件”、 “声音信号识别、定位及信号探测现代技术”、“超声、水声检测及信号处理技术”、“集成电路及专用电子系统设计”、“电路可靠性及信息处理技术”等9个研究方向。
“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所在的理学院现有传感技术研究中心、现代测控技术实验室、电磁信息技术与煤层气开放实验室、理综实验室、海洋信息与科学计算联合实验室、科学计算与研究生教育实验室及大学物理实验室等7个实验室。其中传感技术研究中心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现代测控技术实验室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本一级学科现有教授(研究员)15人、副教授(副研究员)19人,中职17人,具有博士学位36人,硕士生导师17人(含博士生导师1人)。近期主要承担国家“863”高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科研项目、北京市教委科研计划项目等。研究成果在航天、兵器、舰船、交通,矿井、医疗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省部级奖17项,申请和获得国内外发明专利38项,出版论著5部,发表SCI、EI及核心期刊等论文250余篇。培养硕士 142名(近五年74名),并与信息产业部电子第12研究所及北京邮电大学联合培养博士19名 。
研究成果为本一级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承担的国家及部委的以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产品研发等为背景的研究课题等又为本学科的前瞻性探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本一级学科将以科学研究及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主,继续发挥队伍的科研优势和人才培养优势,为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
另外,传感技术研究中心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国电子学会敏感技术分会挂靠单位,亦是总装备部军工定点配套、并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和军工保密认证的单位,已建立传感器及材料的设计、加工、制作及测试的良好实验条件,拥有传感器设计仿真实验室、传感器性能测试实验室、材料制备实验室、压电性能测试实验室及力学分析实验室,仪器设备固定资产近4916万元,形成了国内独具特色的传感器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基地。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理学院联系方式
学院办公室电话:010-82426111 
        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电话:82426937 
        学院教务办公室电话:82427120 
        学院网址:http://science.bistu.edu.cn  
理学院(School  Of  Applied   Science)是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二级学院之一,设有信息与计算科学系、应用统计学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系、数学教学部和物理教学部五个教学单位;拥有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传感技术研究中心(传感器实验室)和应用数学研究所、数学物理研究所两个校级研究机构。  
  学院拥有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统计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三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560余人。         
  学院拥有数学、电子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集成电路工程硕士专业硕士学位授权。数学一级学科下设应用数学(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基础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电子科学与技术下设物理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在校硕士研究生75名。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99人,专任教学科研人员93人。其中,正教授22人,副教授40人,高级职称占67 %,兼职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4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63%。学院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北京市长城学者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7人、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1人;学校教学名师1人、优秀主讲教师5人、勤信学者1人、勤信拔尖人才2人、勤信英才1人。通过持续建设,师资队伍结构日趋合理,整体素质逐步提升,已逐渐形 “老-中-青”接续传承、共同协作的师资队伍,能有效满足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教学需要。  
  学院坚持“加强基础,精化专业,融合信息,提升学科”的办学定位,着力于为学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数理支撑,致力于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与国际化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秉持“明理慎思,笃学善行”的院训精神,紧密围绕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国家、首都和行业发展需求,开展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提升学院教育教学水平。近年来,学院本科、硕士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就业质量明显提升。 学院还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先后与爱尔兰科克大学、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奥本大学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  
  学院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在基础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有国家“863”高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科技计划项目、军工预研和军工配套多个项目。发表科研论文391篇,进入三大检索168篇,出版专著11部,专利成果22项。
信息管理学院拥有一支专业素质高、教学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师资队伍,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均取得了较好成绩。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69.6%,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53.6%。
近五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级项目20项,省部级项目11项,教委科研计划20项。多项成果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其中荣获钱伟长中文信息处理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和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达300余篇,其中有90余篇被SCI、EI和ISTP检索。出版学术著作24部,申请受理10项以上发明专利,获得73项软件著作权。
信息管理学院现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电子商务、审计学(计算机审计方向)和管理科学(大数据管理与应用)5个本科专业。其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北京市特色建设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安全、审计学(计算机审计方向)三个专业在北京市及京外大部分省市一批次招生。学院拥有“网络空间安全”、“管理科学与工程”、 “物流工程”3个硕士学位授予点,重点开展信息内容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智能信息处理、大数据分析、智能决策、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电子数据审计、信息系统审计、生产系统优化与仿真、电子商务技术与应用、先进制造与物流管理等学科方向的研究生指导和科学研究工作。目前学院共有本科和硕士在校学生1400余人。
信息管理学院拥有一支专业素质高、教学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师资队伍,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均取得了较好成绩。学院现有教职工82人,其中专职教师6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69.6%,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53.6%。
近五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级项目20项,省部级项目11项,教委科研计划20项。多项成果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其中荣获钱伟长中文信息处理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和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达300余篇,其中有90余篇被SCI、EI和ISTP检索。出版学术著作24部,申请受理10项以上发明专利,获得73项软件著作权。同时学院注重对外横向合作,多年来一直与国家职能部门联合培训审计信息化高级专门人才,成效显著。
学院根据社会复合型、创新型应用人才的需求特点,紧跟“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发展前沿,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侧重培养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社会经济系统及其信息系统中管理和安全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突出信息优势、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是学院的办学特色。学院建有信息系统与信息安全实验教学中心,2013年获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授牌“国家信息技术紧缺人才培养工程——信息安全实训基地”,先后与国家审计署、IBM公司、甲骨文公司、国家电网、中国民生银行、SAS中国、中关村软件园等建立了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基地,组织开展各类学生学科竞赛,使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和提高。我院学生每年在国家及北京市举办的各类学科竞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2017年学院各专业的就业率平均达到99%以上。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 工商管理(企业管理、技术经济与管理、会计学):
  •  
  • 应用经济学(国民经济学、数量经济学、金融学):
  •  
  • 工业工程:
  •  
  • MBA:
  •  
工商管理一级学科拥有技术经济及管理(1998)、企业管理(2000)、会计学3个二级硕士授权点和5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和5个实验室等研究平台。本学科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重点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变化,根据自身研究资源与条件,形成了以知识管理为基础,突出科技管理、产业发展与战略管理、生产运营与质量管理和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等学科方向,密切生产实际、服务北京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学科特色与优势主要体现在:
  (1)学科基础雄厚,学科定位着眼于应用研究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本学科点是我校重点建设学科,其中技术经济及管理、企业管理是北京市重点学科或建设学科。有北京市教委人才强校计划创新团队、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作为支撑。学科定位以“发展应用性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建设应用型大学”宗旨,学科研究与人才培养紧密社会与经济发展实际。
  (2)学科梯队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目前,学科梯队成员53人,其中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学位25人。先后有36人次到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讲学、交流或合作。有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12人,北京市精品课程梯队6人。同时聘请一批国内著名学者和企业家担任兼职教授。
  (3)学科研究成果显著。近年来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有:从2010年至今,有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共4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2项、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一等奖1项,第二届中国服务业科技创新奖2项,地方省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二等奖1项、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完成国家级项目10项、省部级项目80余项,获得软件著作权26项,出版专著40余部,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0余篇。
  (4)教学经验丰富,管理制度健全、规范。学科点已有十年的研究生培养经历,集中了一批知识丰富、学术造诣深的优秀科教人员,也形成一套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的管理体制与管理规范,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学管理经验,形成了较为健全、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
  (5)学科与政府、研究机构及大量企业建立了密切联系,为学科发展与研究生培养奠定雄厚的平台资源基础。

添加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考研分数线、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报录比、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考研群、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姐微信、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考研真题、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专业目录、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排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保研、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公众号、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理学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最新购买

    手机商城

    扫描二维码,更便捷的购买资料

    不仅有商品,还有更多资讯和活动

    购买流程

    找到要考的专业或资料

    方法一:选择学校->学院->专业

    方法二:查找功能

    点击浏览招生简章+资料详情

    通过招生简章了解本专业需要的资料

    查看资料详情了解资料要点

    点击购买或加入购物车

    支付方式:支付宝

    填写付款信息并付款

    请确认联系人、联系方式和收货地址

    付款后3-5天可到货,可查询快递信息

    若有疑问,可联系在线学姐

    学姐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