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专业课资料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本工程领域根据电子信息与通信产业需求,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通过学科专业的支撑和配合、产学研的相互促进、实践环境和条件的综合利用,培养具备较强实践和创新能力、面向生产和科技开发一线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重点在以下几个技术方向培养本领域工程硕士:一体化网络通信技术、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图像识别与处理、物联网信息系统、瞬变电磁探测与应用、微电子与微机电技术。
本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将在掌握电子信息与通信基本理论、方法的同时,重点突出实践环节,设置不少于1年的面向企业实际问题的研究实践,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本学科设有三个研究方向:智慧感知技术、绿色网络与通信、电磁探测与智能信息处理。
智慧感知技术:融合各种感知技术、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和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研究具有感知、计算、通信、控制、协同与自治特征的智能装置与系统,最终构建智能城市/交通等一系列创新性的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平台。特色在于借助各类以高密度集成、多功能化、自治性强为特征的传感器系统及其网络,来感知处理传输信息,建立人、事、物、地的位置、时间标签及其关联,提供所关注目标的即时信息与关联信息服务。
绿色网络与通信:将网络通信技术和无线信号处理技术相结合,研究下一代网络通信的能效管理与优化的理论及技术,包括核心网、无线空中接口和终端设计等方面的节能减排技术,提出解决网络通信中降低能耗问题的新方法,以实现高能效有线无线一体化网络。
电磁探测与智能信息处理:以信息认知和智能处理为学科发展方向,针对21世纪高度信息化社会对信息精细化处理的巨大需求发挥重要的作用。主要从事复杂和弱信息处理方面的理论研究与技术攻关,具体从事电磁探测成像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和信息理解、认知、高分辨率三维成像技术以及系统实现。内容包括信息的精细化处理与理解、智能图像处理系统,智慧感知信息的处理及应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兼顾学术性与实用性。
本学科设有三个研究方向:宽带无线通信理论与技术、射频通信及高速电路信号完整性和微纳信息系统集成。
宽带无线通信理论与技术方向主要研究宽带无线通信理论、现代通信新技术及其实现、信道编码技术、抗干扰设计与信号的降噪处理等。
射频通信及高速电路信号完整性方向主要研究移动通信、物联网、卫星导航终端的射频电路设计及其高速电路信号完整性分析等。
微纳信息系统集成方向主要研究基于微电子和微/纳光机电系统(M/NOEMS)、先进封装与电路板等先进加工制造技术平台、以电磁场理论、信号与信息处理理论、微/纳米尺度下的多物理场理论为理论基础,研究相应微/纳米尺度下的新型射频/微波/太赫兹电路元器件、微传感器/执行器与其他功能结构,以及这些器件、单元的三维高密度多功能微系统集成及联网互通技术,在掌握相应机理基础上,形成包括设计/仿真验证与测试在内的技术体系等方面的研究。
本学科设有三个研究方向:复杂信号与信息处理、网络通信理论与技术、图像识别与处理。
复杂信号与信息处理方向重点研究瞬变电磁探测技术、信息系统集成、语音信号处理、信息安全与编码技术等。
网络通信理论与技术方向重点研究有线无线一体化网络体系结构与流媒体传输理论与技术、绿色网络通信理论与技术、网络智能终端技术等。
图像识别与处理方向重点研究指纹图像和人脸图像模式识别和应用、数字产品保护和认证的数字水印方法等。
本学科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科技北京发展建设规划》为指导,以下一代网络关键技术与服务、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技术、复杂信号与智能信息处理、微纳信息系统技术和现代物流技术为学科重点研究领域。
本学科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3项、国家973子课题1项、国防973子专题1项、国防“十二五”预研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以及其他科研项目100余项,目前在研项目总经费达到了5000多万元。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北京市教学成果奖等多项奖励,获发明专利30余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40余项。近5年来发表论文236 篇,其中在学术刊物发表96 篇,在学术会议发表 140 篇,SCI、EI、ISTP收录110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出版教材6部。
近年来形成了数字信号与信息处理、网络通信理论与技术、射频通信、信息微纳系统集成等特色研究方向,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围绕下一代移动通信和绿色网络通信技术、微纳信息系统技术、图像置乱变换、指纹及人脸识别及瞬变电磁技术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特别是三维系统级封装集成技术、能源领域电磁及信息技术应用、多模自主组合导航技术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是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突出信息特色的学院,设有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和物联网工程三个本科专业(系),其中通信工程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并于2017年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教育部和北京市特色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特色专业;三个本科专业均入选北京市“双培计划”。
目前,学院在校本科生1100余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37人。学院拥有一支业务素质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4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3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享受政府特贴专家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人、北京市长城学者1人、北京市优秀教师3人,北京市科技新星1人,北京市特聘教授和“海聚工程”海外高层次人才1人,高级职称教师2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6人。
学院重点培养适应移动互联网、高速宽带通信产业发展以及智慧城市建设需求的,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良好的学习沟通能力和宽广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努力打造“就业有优势、深造有基础、发展有空间”的个性化成才模式。学院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和多渠道发展的平台,广泛开展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密歇根大学、瑞典中瑞典大学以及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以“3+1”和“2+2”模式联合培养本科生。学院与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重点大学合作开展“双培计划”,以“3+1”模式共同培养学生,同时与北京理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为学生继续深造提供支持。
学院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强化创新意识和就业竞争力,长期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与时俱进,协同育人。拥有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基地1个,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2个;设有通信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和物联网工程等教学实验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000余万元。学生在国家和省部级各类学科竞赛中屡创佳绩,近三年获省部级以上奖项140余项,每年有近200名学生获得华为、中兴、工信部、中国移动颁发的职业工程师认证证书。学院连续八年获得“华北五省及港澳台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大赛”优秀组织奖。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和北京市教学成果奖等多项奖励。
学院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授予权。其中“信号与信息处理”二级学科是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引领学科。学院现有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信息产业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市职工创新工作室、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及4个院属研究所等高水平研究机构。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973子课题、国防十二五预研以及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在研科研项目经费6000余万元。获发明专利50余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00余项。先后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防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专利奖、北京市及行业科技进步奖等多项科研奖励。
学院的毕业生以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踏实的工作态度受到社会的好评。研究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100%,本科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读研率超过20%。毕业生遍布国内外信息通信领域的运营商、高科技企业、科研院所及事业单位,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知名专家学者、企业总裁、IT精英、高级管理人才,在国民经济建设和攀登科学高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院办公室电话:010-64879095
学院网址:http://tx.bistu.edu.cn
光电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简介
光电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设有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四个本科专业(系),均为北京市品牌建设专业,其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和通信工程专业是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学院具有 “仪器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光学工程”三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精密仪器及机械”、“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光学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仪器仪表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精密仪器及机械”是北京市重点学科,“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信号与信息处理”是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学院拥有“光电信息与仪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现代光电测试技术实验室”(机械工业重点实验室),“信息与通信系统实验室”(原信息产业部重点实验室,财政部与北京市共建的开放实验室),精密测试技术与仪器研究所、信息微系统研究所、通信新技术研究所等研究基地,并与学校其他相关学科共建机电系统测控实验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现代测控技术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学院拥有测控技术与仪器、通信工程、光信息技术、传感技术、现代电子技术等本科教学实验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000余万元。与中兴通讯共建的“通信工程及电子信息类专业校外实习基地”为北京市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目前,学院在校本科生1700余人,研究生200余人,博士生10余人。学院有一支业务素质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13名,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29名,享受政府特贴专家2人,青年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近三年,学院共承担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专项、国家973一级子课题、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教委学术创新团队等各类重要纵向项目20余项,其他科研项目100余项,科研经费累计达6000万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北京市教学成果奖等多项奖励,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0余篇。出版专著6部,获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
学院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的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学院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全面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强化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养成,努力搭建成长成才的平台。毕业生的工作适应性强,业务基本功扎实,踏实肯干,受到用人单位欢迎。
 
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设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精密仪器及机械两个二级学科,其中精密仪器及机械2010年成为北京市重点学科,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2002年成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学科研究基地包括光电信息与仪器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现代测控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机电系统测控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现代光电测试技术机械工业重点实验室以及精密测试技术与仪器研究所。该学科是精密机械、电子、光学、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
本学科设有四个研究方向:光电测量技术及仪器、电子测量技术、精密计量与测试、生物医学检测技术与仪器。
光电测量技术及仪器研究方向:利用激光技术和光电传感器,通过光学、电子技术、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等多学科交叉技术的应用,实现对各种物理量和信息的探测分析,研究光电测试系统集成、光电测量仪器设计。电子测量技术研究方向:主要进行电参量和时间频率量的测量技术研究和测量系统研制、电子设备的电气安全性能测试方法和测试技术研究。精密计量与测试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精密测量方法与技术、精密测试系统精度理论与评定,并进行精密测量仪器的研制。生物医学检测技术与仪器研究方向:研究面向生命科学与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光电检测技术,进行生物医学测试仪器的研究与开发。
本学科拥有北京市人才强教学术创新团队2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个,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入选“北京市学术创新人才”1人,入选“北京市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近年来承担并完成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专项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30余项,其他科研项目100余项,科研经费到款额近3000万元,在光电测量技术、石英晶体测试技术、生物医学检测技术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200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等省部级奖励多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0余篇。出版专著6部,获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专利受理40余项,累计培养硕士研究生400余人,博士研究生10余人。
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下设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两个二级学科,其中信号与信息处理二级学科2008年成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学科研究基地包括信息与通信系统实验室(原信息产业部重点实验室)、通信新技术研究所和信息微系统研究所。
 
本学科设有四个研究方向:数字信号与信息处理、网络通信理论与技术、射频通信及高速电路信号完整性、信息微纳系统集成。
数字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方向:重点研究语音信号处理、图像及视频信号处理、信息系统集成、信息安全与编码技术。网络通信理论与技术研究方向:主要研究下一代有线无线一体化网络体系结构及网络多媒体通信与信号处理相关理论与技术。射频通信及高速电路信号完整性研究方向:重点研究下一代移动通信和新型光通信网中的信号收发及处理技术、通信机柜、基站、大型雷达系统中的高速信号互连技术等。信息微纳系统集成研究方向:研究微/纳米尺度下的电路元器件、微传感器/执行器与其他功能结构,以及三维高密度多功能微系统集成技术,形成包括设计/仿真验证与测试在内的技术体系。
本学科近年来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 “973”、“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重点研究项目,以及企业委托项目等80余项,科研经费累计1000余万元。在“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的关键技术与理论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果。其中在射频通信及高速电路信号完整性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专业人才,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学科队伍。在本学科领域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三大检索论文80多篇,出版专著4部,取得国家专利4项,专利受理12项,累计培养硕士研究生70余名。
光学工程(一级学科)
光学工程是以光学为主,信息科学、能源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精密机械、计算机科学、微电子技术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学科。学科研究基地包括教育部现代测控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光电信息与仪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机电系统测控重点实验室,机械工业现代光电测试技术重点实验室等。
本学科设有四个研究方向:光电检测技术、微光学器件与系统、光纤激光器与光器件、光电信息处理。
光电检测技术研究方向:研究光电检测技术的基本理论、实施方法、系统和关键技术。侧重于激光测量技术和光纤测量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包括光、机、电、计算机相结合的激光干涉测量、激光衍射测量、激光跟踪测量、光纤传感检测、光电多自由度监测等各种物理参数测量仪器和系统的研究。微光学器件与系统研究方向:基于严格电磁场理论,研究衍射光学器件、亚波长光栅器件及表面等离子体光学器件的设计理论,实现超分辨成像、光束整形及偏振变换等功能,应用于光学捕获、显微成像、空间多自由度测量及大密度光盘存储等,并进行这些微光学系统的研制及开发。光纤激光器与光器件研究方向:研究激光相干合成技术、激光可调谐技术以及双包层光纤、泵浦激光器封装技术,研究单频光纤激光器、飞秒光纤激光器、调Q脉冲光纤激光器、高功率连续光纤激光器以及泵浦合束器、光纤光栅、高功率光隔离器、高功率光纤准直器、光纤耦合声光调制器等光电器件。光电信息处理研究方向:采用光学/数字图像技术获取、处理、存储、显示各种物理信息。包括采用光电图像处理技术实现信息的分析、测量与识别;数字全息干涉和激光散斑计量技术测量物体形变;采用各种三维传感技术获取、分析物体三维形貌;光信息存储和三维显示等。
近年来承担并完成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十一五预研关键子课题、国防科工合作项目、国防重点实验室基金、北京市政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20余项,其他科研项目100余项,科研经费到款额1000余万元,在光电信息处理、微光学器件与系统、光纤激光器与光器件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6部,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专利受理30余项。
仪器仪表工程领域
仪器仪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设有五个研究方向:视觉与光电检测仪器、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精密测试系统与仪器、光机电一体化测控系统和生物医学检测技术与仪器。
视觉与光电检测仪器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综合利用各种光电传感器,通过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摄影测量等多学科交叉技术,实现对产品轮廓、三维面形或其他物理量的高精度测量。
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研究方向主要进行电参量和时间频率量的测量技术研究和测量仪器和测控系统的设计。
精密测试系统与仪器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精密测量方法与技术、精密测试系统设计、精密测试系统精度理论与评定与仪器设计。
光机电一体化测控系统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光机电一体化测控系统集成、光机电一体化测量仪器设计。
生物医学检测技术与仪器研究方向主要研究超声检测技术与系统、生物医学检测技术与仪器设计。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
本工程领域根据电子信息与通信产业需求,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通过学科专业的支撑和配合、产学研的相互促进、实践环境和条件的综合利用,培养具备较强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面向生产和科技开发一线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重点在以下几个技术方向培养本领域工程硕士:网络多媒体通信,研究多媒体信号处理与通信技术的融合与应用;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研究无线信道编码、软件无线电、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及应用;图像识别与处理,研究数字图像和视频的理解与表示方法;信息系统集成,依托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与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研究能源信息工程技术;微电子技术和微机电技术在新型传感器中的应用。本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将在掌握基本理论、方法的同时,重点突出实践环节,设置不少于1年的面向企业实际问题的研究实践,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添加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考研分数线、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报录比、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考研群、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姐微信、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考研真题、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专业目录、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排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保研、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公众号、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最新购买

    手机商城

    扫描二维码,更便捷的购买资料

    不仅有商品,还有更多资讯和活动

    购买流程

    找到要考的专业或资料

    方法一:选择学校->学院->专业

    方法二:查找功能

    点击浏览招生简章+资料详情

    通过招生简章了解本专业需要的资料

    查看资料详情了解资料要点

    点击购买或加入购物车

    支付方式:支付宝

    填写付款信息并付款

    请确认联系人、联系方式和收货地址

    付款后3-5天可到货,可查询快递信息

    若有疑问,可联系在线学姐

    学姐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