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专业课资料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一、学科概况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1981年开始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是我国首批招收培养研究生的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目前拥有“仪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及“仪器仪表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项目博士后工作站,与天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合肥工业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美国奥克兰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等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学院在校硕士研究生规模200余人。
学院拥有光电测试技术及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光电子器件与系统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基地)、光纤传感与系统北京实验室、生物医学检测技术与仪器北京实验室、先进光电子器件与系统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与清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共建)、光电测试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光电信息与仪器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研究基地。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1亿元。
现有教授14人,副教授34人,博士讲师23人,高级实验师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56人;特聘教授16人,其中双聘院士6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及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北京学者1人,长城学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北京市中青年学术骨干9人,北京市拔尖创新人才4人,北京市组织部优秀人才9人,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3人。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3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个。
近五年承担“国家863”重大课题、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大仪器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研究项目30余项,国防军工重点项目10余项,其他重要科研项目100余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及行业科技成果奖10余项。
二、奖学金及助学金标准
1、研究生奖学金体系
由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和专项奖学金三部分构成。国家奖学金2万元/生;学业奖学金一等奖11000元/人/年,二等奖6000元/人/年,三等奖4000元/人/年,受奖面达到研究生的90%;专项奖学金包括研究生科技成果专项奖、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研究生优秀毕业生奖等。
2、研究生助学金体系
由国家助学金(7000元/生/年,覆盖面100%)、三助津贴(其中助研津贴第一学年3000元/生/年,第二、三学年4000元/生/年,覆盖面100%)、困难补助及国家助学贷款等部分构成。
三、接收调剂的专业
招生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学位类型 接收调剂学生本科专业名称
仪器科学与技术 0804 学术型 测控技术与仪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及其它交叉学科专业
光学工程 0803 学术型
仪器仪表工程 085203 专业型
 
四、调剂及复试流程
1、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 或http://yz.chsi.cn),填写调剂志愿,一志愿选择“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代码:11232)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的相关专业;
2、联系学院,了解是否参加复试及复试安排,等待学院在调剂系统中准许复试的指令,及时在调剂系统上确定"接受复试"。
联系人:陈老师,王老师
电话:(010)82427196,13716582783,13641272181
邮箱:gdxyyjs@bistu.edu.cn
3、复试结束后,关注调剂系统中发出的录取信息,及时回复同意录取。
五、复试材料
1、有效身份证件原件;2、调剂申请表;3、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原件(应届生带学生证);4、一张1寸免冠照片(体检用);5、大学成绩单原件或档案中成绩单复印件。
六、复试科目及参考书
专业 复试科目 作者及出版社
仪器科学与技术 C语言、光电检测技术、信号与系统(任选一门) 1、《光电测试技术》(第2版)浦昭邦  机械工业出版社
2、《C语言程序设计》谭浩强  清华大学版社
3、《信号与系统》(第2版)郑君里  高等教育出版社
光学工程
仪器仪表工程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有关事项通知(2019
 
一、报到:
请于3月21日(星期四)上午9:00前到我校清河小营校区教三楼(实验楼)205报到(未按时报到者视为放弃本次复试机会)。请携带:准考证、调剂申请表(必须有本人手写签名)、身份证、学生证(应届)、毕业证和学位证(往届)、本科成绩单(盖教务处章);及以上材料复印件各一份。
二、笔试:
1.时间:3月21日(星期四)上午9:00~11:00
2.地点:具体地点报到后通知
3. 内容:心理测试、专业英语、专业课(三选一,对应的参考书详见附件),其中英语和专业课考试时间为各1个小时;
4. 笔试时请携带准考证和身份证,并放桌角。考试期间手机务必关机。
三、面试:
1.时间:3月21日(星期四)中午12:00开始。
2.地点:小营校区教三楼(实验楼)(具体地点报到后再通知)。
3. 内容:综合测试
4.复试结果:面试结束后,各位考生请务必保持手机畅通。复试结果将于第二天由学院研招办直接通知考生本人。凡复试通过的考生需参加3月22日的体检。
四、体检:
1.时间、地点:3月22日(星期五)上午800开始,小营校区校医院
2.注意事项:带1张1寸照片(背景色不限)、50元现金。当天早晨空腹到门诊部交费、领取体检表。
五、录取:
体检结束后请立即到教三楼(实验楼)205办理网上录取手续。录取手续办理时间截止到3月22日(星期五)下午400前。凡逾期未办理录取手续的考生,视为放弃录取,将由排在后续的考生递补。
六、其他未尽事宜另行通知,考生请务必保证手机畅通。
七、研招办联系方式: 01082427196;01082426915;13641272181;13716582783
 
附件:复试科目及参考书
  • 仪器科学与技术 C语言、光电检测技术、信号与系统(任选一门) 1、《光电测试技术》(第2版)浦昭邦  机械工业出版社
    2、《C语言程序设计》谭浩强  清华大学版社
    3、《信号与系统》(第2版)郑君里  高等教育出版社
    光学工程
    仪器仪表工程
    专业 复试科目 作者及出版社

仪器仪表是人类获取信息、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重要工具。仪器仪表工程广泛涉及到国民经济、科学研究和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各个方面,是提供检测、计量、监测和控制装置、设备与技术的综合性工程领域,为人类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技术保障。随着激光技术、电子学技术、自动化技术、精密机械技术、计算机及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出现,不仅充实和丰富了仪器仪表工程学科领域的基础,而且拓宽和发展了本学科的研究领域,使得仪器仪表向精密化、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微型化和多功能方向发展。
本工程领域涉及工程光学、传感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精密机械技术、现代测控技术与系统,以及精密仪器及自动仪表设计、制造、试验、使用、维修等基础理论、技术和方法,现已发展成为以精密机械、电子学、光电工程、计算机科学、检测技术及自动化等学科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的综合性工程领域。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光电与视觉检测技术:利用激光技术和光电传感器,通过光学、电子技术、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等多学科交叉技术的应用,实现对各种物理量和信息的探测分析。研究开发视觉测量系统、光学全场测试系统、光电测试系统集成、光电测量仪器。
2、光纤传感技术与光电器件:研究新型传感器机理及信息获取和处理方法。面向空间载荷测量与结构损伤监测,主要研究新型光纤传感机理和微型化解调系统、光纤光栅传感器制作与封装技术以及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与系统。研究压电传感器件、MEMS惯性器件、压电材料与敏感器件。  
    3、生物医学检测技术及仪器:面向生命科学与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光电检测技术,医学图像处理和高端仪器开发,研究开发生物流变测试仪器、免疫分析与生化测试仪器、凝血与流式细胞分析仪器、生物医学成像仪器。
    4、光机电一体化与智能系统:面向光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与制造,研究开发测控集成技术与系统、现代测控技术与系统、远程传输与网络控制系统、精密机械与伺服系统、传感检测技术与系统、智能传感技术与智能结构系统、激光导向智能测控系统、网络安全检测系统,智能仓储与物流系统等。
光学工程是以光学为主,与电子、计算机、材料、生物、空间科学、精密机械与制造、能源等多学科紧密交叉融合的综合学科,处于当前最活跃的研究领域,是当代信息科学与技术的重要支柱。本学科的研究和教学基地包括光电测试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机电系统测控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光电信息与仪器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仪器与光电工程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光电信息检测与处理:研究光电信息检测与处理技术的基本理论、实施方法、关键技术和系统,包括激光测量、光纤传感、光谱测量、光电多自由度监测等各种物理参数测量方法和系统的研究,以及采用光学/数字图像技术获取、处理、存储、显示各种物理信息的基本方法及关键技术研究。
2、光电系统与仿真:研究光电系统的设计、构建、测试与管理,以及光的传输、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等过程的仿真、计算和分析。包括光、电、机综合系统设计,信号传输与输出控制技术研究和实现,以及基于多物理场相互作用的激光大气传输、光热/光电转换效应的原理、特性和干扰损伤效果的仿真计算。
3、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微纳发光和光电转换材料、器件的设计理论、方法、特性和制备,包括基于这些特殊材料、器件的应用研究和开发,实现激光产生、频率转换、拉曼信号增强、光束整形及偏振变换等功能,应用于防伪、光显示、光电对抗、生物医学检测等领域。
仪器仪表工程专业领域及研究方向介绍
    仪器仪表是人类获取信息、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重要工具。仪器仪表工程广泛涉及到国民经济、科学研究和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各个方面,是提供检测、计量、监测和控制装置、设备与技术的综合性工程领域,为人类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技术保障。随着激光技术、电子学技术、自动化技术、精密机械技术、计算机及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出现,不仅充实和丰富了仪器仪表工程学科领域的基础,而且拓宽和发展了本学科的研究领域,使得仪器仪表向精密化、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微型化和多功能方向发展。
本工程领域涉及工程光学、传感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精密机械技术、现代测控技术与系统,以及精密仪器及自动仪表设计、制造、试验、使用、维修等基础理论、技术和方法,现已发展成为以精密机械、电子学、光电工程、计算机科学、检测技术及自动化等学科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的综合性工程领域。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光电与视觉检测技术:利用激光技术和光电传感器,通过光学、电子技术、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等多学科交叉技术的应用,实现对各种物理量和信息的探测分析。研究开发视觉测量系统、光学全场测试系统、光电测试系统集成、光电测量仪器。
2、光纤传感技术与光电器件:研究新型传感器机理及信息获取和处理方法。面向空间载荷测量与结构损伤监测,主要研究新型光纤传感机理和微型化解调系统、光纤光栅传感器制作与封装技术以及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与系统。研究压电传感器件、MEMS惯性器件、压电材料与敏感器件。  
    3、生物医学检测技术及仪器:面向生命科学与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光电检测技术,医学图像处理和高端仪器开发,研究开发生物流变测试仪器、免疫分析与生化测试仪器、凝血与流式细胞分析仪器、生物医学成像仪器。
    4、光机电一体化与智能系统:面向光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与制造,研究开发测控集成技术与系统、现代测控技术与系统、远程传输与网络控制系统、精密机械与伺服系统、传感检测技术与系统、智能传感技术与智能结构系统、激光导向智能测控系统、网络安全检测系统,智能仓储与物流系统等。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属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研究信息的获取、处理以及对相关要素进行测量、控制的理论与技术,是电子、光学、精密机械、计算机、信息与控制技术多学科交叉、互相渗透而形成的一门高新技术密集型综合学科。
本学科的前身是1958年建校的原北京机械学院的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1981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是我国文革后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已培养了600多名硕士研究生,为我国仪器行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国内享有较高声誉和影响力。
本学科以面向需求和谋求发展为导向,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突出特色,凝练方向。形成了光纤传感与光电器件、光电与视觉检测、生物传感与医学仪器、智能检测与信息处理四个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在飞机载荷谱及卫星参数测试、流式细胞多模式激光检测、大尺寸视觉测量、数字剪切散斑干涉无损检测、地下施工激光导向测控、水平姿态传感器及微机械陀螺等方面形成了优势。近年来,承担国家863重大课题、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子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专项子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各类军工项目以及重大横向课题等200余项,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在先进制造、航空航天、生物医学、国防安全以及城市建设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16项;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50余项。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光纤传感与光电器件:研究新型传感器机理及信息获取和处理方法。面向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和重大基础设施结构监测需求,主要研究新型光纤传感机理、高速大容量解调及信号处理技术、光纤传感器的布设组网与信息融合技术、光纤传感监测方法和系统;研究纳米光电转换器件、基于石墨烯等新型材料的传感、压电传感器件、MEMS惯性器件、压电材料与敏感器件等。
2、光电与视觉检测:利用激光技术和光电传感器,通过光学、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等多学科交叉技术的应用,实现对各种物理量和信息的探测分析。面向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重大基础设施结构精密测量的重大应用需求,主要研究大型结构三维型面静态及动态视觉测量理论方法与系统、激光散斑干涉测量方法与系统、大尺寸测量网络优化与解算分析、空间光学敏感器、光学全场测试技术、结构光测量技术与系统、视觉导航与跟踪等。
3、生物传感与医学仪器:面向生命科学与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光电检测、医学图像处理和高端医学仪器应用需求,主要研究生物传感器、拉曼光谱检测、流式细胞多模式激光检测、凝血分析、酶联免疫分析、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细胞操控及显微成像等生物传感与医学仪器。
4、智能检测与信息处理:面向机器人智能化、精密装备测量和重大基础设施检测的应用需求,主要研究人工智能算法、精密检测与信息处理、智能结构系统与技术、激光导向智能测控系统、远程环境智能监测、智能仓储与物流等。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教学团队”是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目前,团队由49名专任教师组成,其中高级职称12人,副高级职称18人;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比71%,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比35%;86%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25%的教师具有半年以上海外进修工作经历,40%的教师具有1年以上企业经历,外校学缘教师占94%。团队中包括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及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北京学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2人、北京市优秀青年拔尖人才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1个,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3个。
团队主要承担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13门主干课程与12门实践环节的建设、教学和指导等工作,主要包括“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导论”、“精密机械设计”、“工程光学基础”、“信号与系统”、“精密测量技术”、“测控电路”、“测控仪器设计”、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控制工程基础”、“微机原理及应用”、“光电检测技术与系统”、“工程基础与创新”、“精密机械设计实践”、“测控电路设计实践”、“测控专业综合实践”、“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实践”、“单片机系统实践”、“机器人实训课程”、“虚拟仪器实训课程”、“光电竞赛实训课程”、“智能车实训课程”、“电子设计竞赛实训课程”、“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为了支持“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改造与建设工作,团队成员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课程建设工作。主持完成北京市教育教学改革项目6项,校级教改项目30余项。2012年以来多次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并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11项。专任教师近年有6人获得校级、2人获得市级教学基本功比赛奖项。
近年来,团队注重教学与科研并重,承担省部级及以上项目5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50余项。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设有测控技术与仪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均为北京市品牌建设专业,其中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入选首批北京市属高校一流专业,也是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北京市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专业,是学校首个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学院两个本科专业均参加了“北京市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计划”,分别与北京科技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联合开展 “双培计划”,与美国奥克兰大学联合开展“外培计划”,与中国科学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合作开展“实培计划”。
学院具有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光学工程(一级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仪器仪表工程领域的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同时与天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国内高校,以及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美国奥克兰大学等国外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生,拥有“光纤传感与系统”项目博士后工作站。“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是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特色优势学科,也是北京市高精尖建设学科(与清华大学共建),其二级学科“精密仪器及机械”是北京市重点学科,“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是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参加教育部2012年学科评估进入全国排名前20名,“精密仪器及机械”重点学科参加北京市2013年重点学科验收结果为优秀。学院在校本科生598人,研究生197人。
学院拥有一支业务素质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现有教授26人(其中兼职教授13人),副教授35人,博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76人。拥有双聘院士5人;拥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及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北京学者、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科学人才、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杰出人才等高层次人才 13 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4 人,北京市中青年学术骨干 16 人。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 1 个,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 4 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1 个。近年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和行业科技进步奖多项。
学院拥有先进光电子器件与系统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111”基地)、光电测试技术及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光纤传感与系统北京实验室、生物医学检测技术与仪器北京实验室(与清华大学共建)、光电测试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光电信息与仪器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先进光电子技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与剑桥大学、清华大学共建)、先进光电子器件与系统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高水平研究基地。
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贯彻产出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通过协同培养和资源共享、科研与教学互促、加强国际交流等举措,促进学生能力提升。学院参与学科竞赛、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开放实验项目等创新实践环节的人数比例达到100%。近年来,我院学生在全国虚拟仪器竞赛、全国光电设计竞赛、全国机器人竞赛、全国电子设计竞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学科竞赛中屡创佳绩,在国内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
学院重视学生国际化培养,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波士顿大学、奥克兰大学、华盛顿大学、英国剑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邀请国外著名学者担任特聘教授,并定期进行学术交流与讲学。与美国奥克兰大学以“2+2”和“1+1.5”方式联合培养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每年均有本科生和研究生赴国外高校进行交流与联合培养。
学院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全面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强化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养成,努力搭建成长成才的平台。毕业生的工作适应性强,职业发展稳定,用人单位满意度高,就业率和深造率均位居学校前列。
学院办公室电话:010-82426915
学院网址:http://gd.bistu.edu.cn
我院目前在精密仪器及机械、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光学工程、仪器仪表工程方向有调剂名额。如有意向,请与我院联系。具体调剂细节可以来电询问或者在我校官网查找。

  1、学科介绍:自1981年起我院就被列入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目前拥有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三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一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
  “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在教育部2012年学科评估进入全国排名前20名。

  2、师资力量:学院拥双聘院士1人,教授10人,副教授16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2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等。

  3、科研方向与成果:拥有“生物医学检测技术及仪器”北京实验室(与清华大学共建)、“光电测试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光电信息与仪器”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9项。目前承担着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863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科研经费与实力雄厚。

  4、学生培养与就业:除双导师机制外,学生可选择留学攻读双硕士学位或毕业后被推荐到美国攻读博士学位。我校优秀毕业生可进入航空航天、电子信息、通信、医疗等知名公司或企事业单位工作。

  5、奖助学金:(1)国家助学金7000元(1-3年级所有学生)
  (2)助研津贴3000/4000元(1-3年级所有学生)
  (3)学业奖学金11000,6000,4000元(1-3年级90%学生,分三等)
  (4)国家奖学金20000元(3年级,8%学生)
  如果你对学校或学院还有感兴趣的内容需要了解,也可以登录我们的官方网站:http://www.bistu.edu.cn;但我们更欢迎你的来电,我们将给你提供最充分、最详实的解答。
  我们的联系方式:010-82427196/82426915(周一至周五,早8:00—晚17:00),
  13911623973、18600144541(早8:00—晚20:00)
  E-mail:bxkdgd@163.com,联系人:赵老师。

  调剂专业:
学院 招生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联系人 联系方式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光学工程 080300 赵老师 Tel:82427196, 82426915
18600144541/
13911623973
E-mail:bxkdgd@163.com
精密仪器及机械 080401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080402
生物传感与医学仪器 080420
仪器仪表工程(专业硕士) 085203
    复试科目:
院系名称 专业 复试科目 作者及出版社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光学工程 C语言、光电检测技术(任选一门) 《C语言程序设计》谭浩强  清华大学出版社
《光电测试技术》(第2版)浦昭邦 机械工业出版社
仪器科学与技术 C语言、信号与系统(任选一门) 《C语言程序设计》谭浩强   清华大学出版社
《信号与系统》(第2版)郑君里   高等教育出版社
 

添加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考研分数线、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报录比、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考研群、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姐微信、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考研真题、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专业目录、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排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保研、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公众号、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最新购买

    手机商城

    扫描二维码,更便捷的购买资料

    不仅有商品,还有更多资讯和活动

    购买流程

    找到要考的专业或资料

    方法一:选择学校->学院->专业

    方法二:查找功能

    点击浏览招生简章+资料详情

    通过招生简章了解本专业需要的资料

    查看资料详情了解资料要点

    点击购买或加入购物车

    支付方式:支付宝

    填写付款信息并付款

    请确认联系人、联系方式和收货地址

    付款后3-5天可到货,可查询快递信息

    若有疑问,可联系在线学姐

    学姐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