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专业课资料

首都医科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首都医科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临床工程学学系
临床工程学学系成立于2014年,是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以学校附属医院学科基础较好的临床工程学工作科室为依托建立的临床工程学科资源整合综合平台。临床工程学学系在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的统一领导下,以专科学系的组织形式,开展高级人才培养和追求学术目标的学科建设工作。学系挂靠单位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学系以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培养为主,同时加强面向学系内外的临床工程学师资培训工作。学系还积极参与毕业后临床工程学教育、相关工作人员的专科培养和继续教育的工作。全系教师共有13人,其中正教授3人,副教授3人,博导1人,硕导5人。
临床工程学学系开设医学影像仪器、检验分析仪器、医用超声等课程。学系每年承担理论课程3门,年均理论课96学时,年均实验课30学时;承担本科实习、本科毕业设计,并申报和承担了“本科生科研创新项目”等带教工作。
学系共有三个学科研究方向,即:医学装备临床应用中的质量控制技术与方法研究、医学影像处理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临床信息技术研究。近三年来学系在研的国家级课题4项,省部级课题5项,科研经费200余万元。近五年公开发表科研论文70余篇,其中SCI收录6篇。
本学系挂靠单位1999年获批为首都医科大学医学仪器质量控制技术研究中心,学系以综合医院丰富的临床资源和医学装备资源为教学环境,以工程学培养理念,培养面向临床技术支持、临床安全保障和临床科技创新的跨学科人才,建立临床与工程的桥梁。

生物医学信息学学系生物医学信息学学系拥有一支精干的教师队伍,现有专职教师25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0人,讲师14人。获得博士学位17人(占68%),硕士学位5人(其中2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学系现有两个教研室——数学与生物信息学教研室和计算机教研室,首都医科大学生物信息学研究中心也管靠我系。
数学与生物信息学教研室:主要承担研究生、本专科生及成人教育的数学、生物信息学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面向全校医学本科各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有高等数学、生物信息学概论、医用数据挖掘、计算方法、数学实验与数学建模,数学•维他命等。对部分专业开设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并为研究生开设了数值分析、医用数据处理方法等多门选修课。其中,《高等数学》课程在2010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同年数学教研室被评为首都医科大学优秀教学团队。多年来,教研室坚持组织我校学生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大学生数学竞赛。曾获得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二等奖,北京赛区一、二等奖多项,获得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二等奖。
计算机教研室:主要承担研究生、本专科生及成人教育的数计算机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面向全校医学本科各专业学生开设的必修课有计算机基础和数据库语言,面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开设的必修必选课有计算机应用基础、C语言、医学图像处理、微机原理及应用、生物控制论、数据结构等;面向学校各专业、各类学生开设了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医学模糊决策、网络数据库、Photoshop网页设计、SPSS在医学统计中的应用等二十余门选修课,深受广大学生欢迎。其中,《计算机基础》和《高等数学》课程分别在2009年、2010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09年计算机教研室被评为首都医科大学优秀教学团队。
生物医学信息学系经过多年的教学、科研工作,锻炼了一支朝气蓬勃、团结向上、求真务实的教学、科研队伍,创造出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团队精神。学系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生物信息分析与应用研究、医学信息数据处理与应用研究和生物系统数学建模与仿真研究等3个方向。近5年来,学系先后承担了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北京市教委科技项目课题及几十项局级科研课题,共发表SCI论文34篇,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35个。教学改革方面,承担教育部、北京市及我校教改课题5项,发表教学论文17篇,出版教材12部,获学校教育教学成果奖、优秀教材奖8项。
如今,生物医学信息学系全体教师正奋力拼搏,信心百倍地迎接新的挑战!
生物医学仪器学学系
生物医学仪器学学系成立于2011年,全系教师共有19人,其中正教授5人,副教授6人,讲师8人。 
作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及假肢矫形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支撑单位,学系共开设5门研究生课程及14门本科生课程。其中研究生课程包括医学信息学、医学模式识别原理、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医学影像设备学、磁共振成像原理及应用等;本科生课程包括电工与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实验、信号与系统、脉冲数字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电子学测量方法、临床医学工程、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医用传感器、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实验、电子工艺实习等。其中信号与系统为校级双语师范课程,医用传感器为校级精品课程。此外,承担本科生毕业设计、电子竞赛、第二课堂、科研小组、创新活动、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学生指导等教学工作。近年来取得北京市大学生电子竞赛三等奖、全国虚拟仪器设计大赛优秀奖、‘毕昇杯’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特等奖、一、二、三等奖等多项成绩。2011年获批首都医科大学校级优秀教学团队。近年来,学系教师共主持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10余项,发表教育教学论文20余篇,主编教材10余部,获得多项教学成果奖,多名教师先后获得北京市师德标兵、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北京市优秀教师、校级优秀导师、校级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学系共有三个学科研究方向,即:医学仪器设计与信号处理方法研究、医学影像处理与应用研究、激光医疗仪器设计与应用研究。拥有博导2人,硕导6人,目前在读硕士研究生12名,博士研究生8名。近年来学系教师共主持30余项科研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支撑项目、北京市教委项目及企业联合横向项目等。到账科研经费约700余万元。发表科研论文17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60余篇。目前在研课题有:北京市自然基金“一种无线无源式智能膀胱功能控制方法的研究(3122011)”、“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手术规划图像仿真方法研究”;国家科技支撑项目““激光止血手术刀”,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子课题“大视场X射线相衬成像器件与锥束CT系统研究”,科技部对欧盟科技合作专项“新成像技术的图像理解和医学应用”,以及首都医科大学基础与临床结合项目2项重点课题及1项一般课题等。

生物力学与康复工程学学系
生物力学与康复工程学学系成立于2010年,现任系主任刘志成教授。学系下属两个教研室,生物力学与假肢矫形工程学教研室和物理学教研室。生物力学与假肢矫形工程学教研室的前身为生物力学教研室,成立于1995年;物理学教研室成立于1978年。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力学研究中心挂靠本学系。本学系是北京市临床生物力学应用基础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的重要支撑单位,以生物力学和物理学方法与技术支持全校所有学科,特别是临床学科的研究与开发。
生物力学与康复工程学学系现有教师1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7人,博士生导师3人;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4人。
生物力学与康复工程学学系支撑四年制本科假肢矫形工程专业教育,开展医药类相关专业的物理学公共基础和生物力学等专业基础教育。学系每年承担理论课程25门,实验课程16门,年均学时3000左右;承担本科毕设、第二课堂、七年制基础科研训练、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及各类竞赛等带教工作。我们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承担多项教改课题,其中国家级教改课题2项,2012年《医学生理工素质教育的改革与实践》获得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我们积极进行教材建设,近几年出版国家规划教材、高等院校规划教材及其他协编教材共10余部,其中主编/副主编教材8部。物理学教学团队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生物力学教学团队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
生物力学与康复工程学学系有三个研究方向。方向之一:组织器官生物力学现象与功能研究;学科带头人:刘志成教授、张宽教授;主要研究内容为青光眼致盲机理研究、软组织力学性能研究、运动和营养代谢,为分析人体功能改变的生物力学规律奠定基础。方向之二:人体生物物理现象与功能研究方向;学科带头人:黄亚奇教授;主要研究内容利用医学影像技术构建人体器官或系统的生物力学模型,分析力学环境下生理系统功能的改变规律。方向之三:人体康复器械工程学研究;学科带头人:刘志成教授、张宽教授;主要研究内容为研发应用于临床的生物力学辅助器械、工具和装置,开发基于生物力学的临床诊治计算机辅助系统。近三年来学系在研的国家级课题7项,省部级课题10余项,科研经费800余万元。近五年公开发表科研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16篇。

学科简介
生物医学工程学综合应用工程学、生物学和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各层次上研究人体系统的状态变化,并运用工程技术手段检测、分析与控制这类变化,解决医学中的有关问题,保障人类健康,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医学影像处理与分析;生物医学信号处理与分析;生物信息学;生物力学与康复工程学;组织工程学;临床工程学;医疗器械工程技术管理等。
研究方向
1、医学仪器与信号处理;
2、医学图像处理;
3、生物医学信息学;
4、生物力学与康复工程学;
5、医疗器械质量控制。
课程学习要求、实践培养等信息见《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2013》。 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成立于2001年,前身是1987年成立的生物医学工程系,是全国最早开展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育的单位之一。学院现有教职工91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27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16人;现有本科生200人,硕士生34人,博士生19人。 
    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是北京市重点学科。学科特色是“以临床工程学和康复工程学为主要内容的医学应用型工程学学科”。学科本着“帮医学研究认识深化,助医学服务水平提高”的发展理念,坚持“明确理念,优配资源,凝练特色,协调发展”的建设原则,遵循“理工科学与生物医学紧密结合,基础研究与医学实践紧密结合”的建设策略。学院是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单位、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物理分会的副理事长和挂靠单位、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单位、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主任委员及挂靠单位、中国图像图形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北京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单位、教育部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医学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教育部高等医药院校现代教育技术与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全国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和挂靠单位。 
    学院现有生物医学工程(听力学、医学影像设备与技术、医疗器械工程技术管理等专业方向)、假肢矫形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其中假肢矫形工程专业教育填补了国家本科教育空白。2008年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获北京市品牌专业,北京市和国家特色专业称号;2009年假肢矫形工程专业获北京市特色专业称号。学院除开展专业教育以外,还承担着学校其他专业的本科、专科、研究生层次的理工类课程教学。学院具有一批高素质教师,教师个人曾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师德先进等。     
    在学科建设上,学院凝练并逐步稳定了生物医学工程二级学科方向。目前学院的优势学科为生物力学与康复工程学,其学术方向为组织器官生物力学现象与功能研究、人体康复器械工程学研究、人体生物物理现象与功能研究;重点建设学科为生物医学仪器学,其学术方向为医学仪器设计与信号处理方法研究、医学影像处理与应用研究、激光医疗仪器设计与应用研究;教育必需学科为生物医学信息学(数学、计算机),其学术方向为生物信息分析与应用研究、医学信息处理与应用研究、生物系统数学建模与仿真;特色学科为临床工程学,其学术方向为医疗仪器功能开发与应用研究、医疗设备风险与质量控制、医院信息处理系统设计与应用。 
   学院从早年的关幼波肝病中医专家系统、基于神经网络的嗅觉和视觉的生物控制研究到现在的医学图像处理、数字化虚拟人体研究与应用、闭角型青光眼致盲机理和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的生物力学解释、骨科治疗技术与器械研究、生物信息学研究、血管与神经的组织工程学研究、多传感器测量系统的人体运动能量代谢、睡眠呼吸暂停机理及新治疗方法的生物力学与计算机模型、激光医疗仪器设计与应用、拉曼光谱检测技术医学应用等研究工作,以及听力学筛查与康复训练装置和适合中国国情的康复工程产品开发等研发工作均在生命过程认识和临床诊疗与康复水平提高方面做出了贡献。学院现有北京市科技创新团队一个,北京市高层次人才资助一人。2005年以来,学院先后承担欧盟合作项目2项、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19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11项,教育部项目2项、北京市教委项目17项,另有中科院开放课题、横向课题、校级基础临床课题、首医发展基金项目、校长基金项目等几十项,总资助额近2000万元。学院共发表SCI/EI/ISTP收录文章158篇,核心期刊文章178篇。获国家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47项。
   学院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以培养为主的人才战略,不断优化教育队伍结构,坚持把师德建设放在首要位置,以改善结构和提升素质为目标,以吸引、培养、用好为着力点,提高教师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构筑人才高地。学院注重合作交流,组织国内外专家高水平的学术报告,从外派访问学者到短期进修,从参加高端会议到出访交流,为学院教师开阔眼界,提高自身素质水平,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已培养了千余名毕业生,他们基础扎实、知识面广、适应能力强,有良好的医学背景和医学应用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学院已经成为我国生物医学工程高级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是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发展与建设的重要力量。学院将立足首都,服务全国,面向世界,为建成 “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而不断努力。

添加首都医科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首都医科大学考研分数线、首都医科大学报录比、首都医科大学考研群、首都医科大学学姐微信、首都医科大学考研真题、首都医科大学专业目录、首都医科大学排名、首都医科大学保研、首都医科大学公众号、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首都医科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首都医科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最新购买

    手机商城

    扫描二维码,更便捷的购买资料

    不仅有商品,还有更多资讯和活动

    购买流程

    找到要考的专业或资料

    方法一:选择学校->学院->专业

    方法二:查找功能

    点击浏览招生简章+资料详情

    通过招生简章了解本专业需要的资料

    查看资料详情了解资料要点

    点击购买或加入购物车

    支付方式:支付宝

    填写付款信息并付款

    请确认联系人、联系方式和收货地址

    付款后3-5天可到货,可查询快递信息

    若有疑问,可联系在线学姐

    学姐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