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

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专业课资料

中国矿业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中国矿业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招生 [导师姓名]
刘峰

[所属院校]
中国矿业大学

[基本信息]
导师姓名:刘峰
性别:男
人气指数:1541
所属院校:中国矿业大学
所属院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职称:教授
导师类型:博导
招生专业: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训练

[通讯方式]


[个人简述]
刘峰,男,汉族,1967年12月生,甘肃平凉人,1989年7月参加工作,198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科研工作]


[教育背景]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博士研究生学历 [导师姓名]
刘厚泉

[所属院校]
中国矿业大学

[基本信息]
导师姓名:刘厚泉
性别:男
人气指数:1739
所属院校:中国矿业大学
所属院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职称:教授
导师类型:硕导/博导
招生专业:教育经济与管理

[通讯方式]
办公电话:83591709
电子邮件:hqliu@cumt.edu.cn
通讯地址:徐州市泉山区大学路1号

[个人简述]
刘厚泉,男,1963年3月出生,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图像图形学会虚拟现实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研究方向:虚拟现实、虚拟地理环境等。

[科研工作]


[教育背景]
[导师姓名]
周勇2

[所属院校]
中国矿业大学

[基本信息]
导师姓名:周勇2
性别:男
人气指数:2076
所属院校:中国矿业大学
所属院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职称:教授
导师类型:硕导/博导
招生专业:工程力学
研究领域:数据挖掘、进化优化、核学习方法、社区发现方法和无线传感器网络优化理论



[通讯方式]
办公电话:0516-83591707
电子邮件:yzhou@cumt.edu.cn
通讯地址:江苏省徐州市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个人简述]


[科研工作]
近年来,一直从事数据挖掘、进化优化、核学习方法、社区发现方法和无线传感器网络优化理论的研究。在应用层面,主要从事煤矿监测监控和数字化矿山相关的项目研究与开发。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多目标低秩非参核学习模型与优化方法研究”(项目编号:61572505),国家863计划子课题:“海量不确定异构数据的集成管理与分析技术”(项目编号:2012AA011004),江苏省产学研前瞻性项目:“基于多视频全景成像技术的掘(采)面状态监测系统”(项目编号:BY2015023-05),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聚类分析的不确定数据集知识发现及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070421041),江苏省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交互式遗传算法的煤矿复杂多源数据关联分析”(项目编号:0701045B)等项目的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检索16篇,EI检索38篇,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得中国矿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三等奖1项等校级教学奖10余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5项。近年来多次参加相关领域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为教育部学位评审中心评审专家,应邀作为《通信学报》、《电子信息学报》、《电子科学学刊(英文版)》、《Sustainability》、《InternationalJournalofDistributedSensorNetworks》等国内外杂志的特约审稿人,并担任《InternationalJournalofDistributedSensorNetworks》专刊《MobileWirelessSensorNetworks:TheoryandTechnologies》的主编。[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多目标低秩非参核学习模型与优化方法研究”(项目编号:61572505)[2]国家863计划子课题:“海量不确定异构数据的集成管理与分析技术”(项目编号:2012AA011004)[3]江苏省产学研前瞻性项目:“基于多视频全景成像技术的掘(采)面状态监测系统”(项目编号:BY2015023-05)[4]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聚类分析的不确定数据集知识发现及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070421041)[5]江苏省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交互式遗传算法的煤矿复杂多源数据关联分析”(项目编号:0701045B)。

[教育背景]
[导师姓名]
夏士雄

[所属院校]
中国矿业大学

[基本信息]
导师姓名:夏士雄
性别:男
人气指数:1943
所属院校:中国矿业大学
所属院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职称:教授
导师类型:硕导/博导
招生专业:岩土工程

[通讯方式]
办公电话:05168359
电子邮件:xiasx@cumt.edu.cn
通讯地址:江苏徐州

[个人简述]
夏士雄,男,1961.10出生,计算机学院院长,兼任教育部矿山数字化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煤炭行业煤矿信息化工程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电子学所兼职博导,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兼职博导;主要研究计算机应用技术,包含智能信息处理、复杂系统智能故障诊断、图像融合技术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江苏省“333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学科首席带头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674086)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060290508)(20100095110003)2项,近三年主持横向项目10多项,平均年度科研经费100多万元;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国家863项目、国家技术创新重点项目、省部级基金项目和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多项;在本学科相关学术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共有40余篇次被SCI、EI等国际检索刊物收录。出版专著与教材4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3/12)、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8/10)、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1/17)、二等奖1项(4/12),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1/12、3/11、3/13)、三等奖1项(6/9)。获得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1/5)。兼任中国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信息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信息化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知识工程与分布智能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煤炭工业学会计算机通讯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等。

[科研工作]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674086)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060290508)(20100095110003)2项,近三年主持横向项目10多项,平均年度科研经费100多万元;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国家863项目、国家技术创新重点项目、省部级基金项目和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多项;在本学科相关学术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共有40余篇次被SCI、EI等国际检索刊物收录。出版专著与教材4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3/12)、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8/10)、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1/17)、二等奖1项(4/12),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1/12、3/11、3/13)、三等奖1项(6/9)。获得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1/5)。1项目名称:井下作业设备运行过程的模拟与控制技术,来源: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经费:50万元,主要承担工作:负责人2项目名称:复杂系统故障知识语义表示与推理研究,来源: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经费:6万元,主要承担工作:负责人3项目名称:多提升机安全状态远程智能监测系统,来源: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科研成果产业化推进项目,经费:10万元,主要承担工作:负责人4项目名称:矿山大型机电装备远程智能故障诊断,来源:江苏省高校优秀创新团队,经费:60万元,主要承担工作:负责人5项目名称:基于物联网的煤矿大型固定装备远程监测监管与故障诊断研究,来源:江苏省“333人才工程”科研项目,经费:35万元,主要承担工作:负责人6项目名称:便携式矿井安全隐患排查技术研究,来源: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经费:40万元,主要承担工作:负责人

[教育背景]
[导师姓名]
曹天杰

[所属院校]
中国矿业大学

[基本信息]
导师姓名:曹天杰
性别:男
人气指数:1927
所属院校:中国矿业大学
所属院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职称:教授
导师类型:硕导/博导
招生专业:工程力学

[通讯方式]
办公电话:83591723
电子邮件:tjcao@cumt.edu.cn
通讯地址: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

[个人简述]


[科研工作]
曹天杰,男,1967年12月生,教授,2006年在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工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密码学与信息安全研究。现任江苏省计算机安全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密码学会江苏省工作站委员。主持完成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3项、校科技基金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出版编著5部。发表论文70多篇,其中论文被SCI收录14篇。《安全协议》获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建设立项。获得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二等奖1项(排名第8)。指导2名硕士生的毕业论文获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教育背景]
2006年在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工学博士学位。 [导师姓名]
孟凡荣

[所属院校]
中国矿业大学

[基本信息]
导师姓名:孟凡荣
性别:女
人气指数:2624
所属院校:中国矿业大学
所属院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职称:教授
导师类型:硕导/博导
招生专业:岩土工程
研究领域:计算机应用,数据库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数据挖掘与知识工程



[通讯方式]
办公电话:0516-83591739
电子邮件:mengfr@cumt.edu.cn
通讯地址: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个人简述]
孟凡荣,女,1962-1,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数据库专委会委员,主要从事数据库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的研究。1984年参加工作30多年来,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多门课程,如:计算机导论、C语言程序设计、软件工程、编译方法、数据库原理、工程数据库,数据挖掘与知识工程和学科前沿讲座等。在科研方面,主持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江苏省科技厅等多项纵向课题,完成企业委托的横向项目20多项,先后获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矿业大学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多项。近几年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了5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SCI和EI检索10余篇,为本科生和研究生编写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和《煤矿安全监测监控数据知识发现方法》等多部教材和专著。先后被评为“三八红旗手”、“妇女先进工作者”、教书育人先进个人、本科生和研究生优秀论文指导教师和徐州市巾帼建功标兵等称号。

[科研工作]
在科研方面,主持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江苏省科技厅等多项纵向课题,完成企业委托的横向项目20多项,先后获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矿业大学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多项。近几年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了5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SCI和EI检索10余篇,为本科生和研究生编写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和《煤矿安全监测监控数据知识发现方法》等多部教材和专著。1项目名称:西部浅埋煤层薄基岩采动破断规律与灾变控制研究,来源:国家自然基金,经费:30万元,主要承担工作:项目负责人2项目名称:基于语义的移动对象周期行为发现,来源:教育部,经费:12万元,主要承担工作:项目负责人

[教育背景]
[导师姓名]
牛强

[所属院校]
中国矿业大学

[基本信息]
导师姓名:牛强
性别:男
人气指数:3718
所属院校:中国矿业大学
所属院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职称:教授
导师类型:硕导/博导
招生专业:采矿工程、工程力学
研究领域:主要研究方向:智能网络信息处理、复杂系统智能故障诊断。



[通讯方式]
办公电话:05168359
电子邮件:niuq@cumt.edu.cn
通讯地址: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计算机学院

[个人简述]
牛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计算机学院副院长,江苏省“333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中国煤炭行业煤矿信息化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江苏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矿山大型机电装备远程智能故障诊断”团队副主任。

[科研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智能网络信息处理、复杂系统智能故障诊断。起止年月科研项目、课题名称项目来源及类别本人角色及完成情况成果获奖、专利及效益情况(注明授奖部门、奖励级别及排名)2014.5-2016.5矿山大型固定装备监管与维护系统研制与开发江苏省产学研联合创新资金项目主持2012.12-2013.12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矿井移动目标安全监控系统行业应用示范与推广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项目主持2012.12-2014.12混合动态系统故障时序关联规则挖掘研究中国矿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主持2013.1-2013.12煤矿无人值守区域视频智能监控技术横向课题主持2014年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已公示)2012.1-2012.12提升系统网络数据接入子系统横向课题主持2012.1-2012.12西部井提升机远程监测监管子系统横向课题主持2012.1-2012.12主井提升机远程监测监管子系统横向课题主持2014.5-2016.5矿山大型机电装备远程智能故障诊断江苏省教育厅科技项目主要参与人(排名第二)2012.12-2014.12井下作业设备运行过程的模拟与控制技术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主要参与人(排名第二)2013.12-2015.12多提升机安全状态远程智能监测系统江苏省产学研联合创新资金项目主要参与人(排名第二)2010.12-2012.12复杂系统故障知识语义表示与推理研究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博士点基金)主要参与人(排名第二)2010.1-2010.10矿井提升机群远程综合监测监管与诊断维护技术研究与应用横向课题主要完成人(排名第二)2010年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2年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07.1-2007.10矿井提升机远程智能故障诊断与辅助决策系统横向课题主要完成人(排名第二)2009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教育背景]
[导师姓名]
丁世飞

[所属院校]
中国矿业大学

[基本信息]
导师姓名:丁世飞
性别:男
人气指数:6048
所属院校:中国矿业大学
所属院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职称:教授
导师类型:硕导/博导
招生专业:材料物理与化学
研究领域:(1)智能信息处理:主要研究信息和知识处理的数学理论、机器学习理论和算法、并行处理理论与算...

[通讯方式]
办公电话:0516-83591709
电子邮件:dingsf@cumt.edu.cn
通讯地址:江苏省徐州市大学路1号

[个人简述]
基本情况:丁世飞,男,山东省青岛市人。现任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负责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博士点学术带头人。历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委员会副主任、主任,山东农业大学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等职务。******************************************************************************************************************************************学习简历:2004年山东科技大学博士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6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博士后出站。******************************************************************************************************************************************主要学术身份: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理事、学术工委通讯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理事;CCF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业委员会委员、CCF多值逻辑与模糊逻辑专业委员会常委委员;CAAI知识工程与分布智能专业专业委员会委员、CAAI机器学习专业委员会委员、CAAI粗糙集与软计算专业委员会常委委员;江苏省计算机学会理事、江苏省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常委委员等。担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JournalofCollaborativeIntelligence》主编、《InternationalJournalofDigitalContentTechnologyanditsApplications》副主编、《InformationSciences》、《Neurocomputing》、《NeuralComputingandApplications》、《SoftComputing》等SCI期刊特约客座主编。******************************************************************************************************************************************主要研究方向:(1)智能信息处理:主要研究信息和知识处理的数学理论、并行处理理论与算法、计算智能、复杂系统的算法设计和分析、粗糙集与模糊集、量子计算和生物计算等新型计算模式、生物信息和互联网信息处理等领域。(2)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主要研究新型机器学习的理论与方法、粒度支持向量机、孪生支持向量机、多生支持向量机等、监督学习、半监督学习和非监督学习的理论与方法、大数据环境下机器学习的理论与方法、大数据环境下挖掘算法、云计算、智能数据分析等;(3)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主要研究模式识别的基础理论、特征提取与选择理论与方法、分类器设计与实现、指纹识别理论与方法、新型聚类分析与判别分析、生物信息识别等。******************************************************************************************************************************************主要科研经历:完成的项目:参加并完成国家86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主持并完成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3项。在研的项目:主持国家973计划课题“脑机协同的认知计算模型”(No.2013CB329502);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面向大规模复杂数据的多粒度知识发现关键理论与方法研究”(No.6137910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谱粒度的广义深度学习与应用研究”(No.61672522);主持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重点项目:“基于大数据粒化的深度学习及其优化方法研究”(No.2017XKZD03)。******************************************************************************************************************************************主要学术成果:近几年来,出版专著4部,申请发明专利8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如《InformationSciences》、《PatternRecognition》、《Neurocomputing》、《ArtificialIntelligenceReview》、《SoftComputing》等上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其中被SCI检索46篇,被EI检索的论文66篇,计算机三大学报(计算机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软件学报)8篇。曾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学术兼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重点)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评审专家、国家863、973项目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奖会评专家;国家一级期刊《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电子学报》、《自动化学报》等评审专家;SCI期刊《InformationSciences》、《Neurocomputing》、《PatternRecognition》等评审专家。******************************************************************************************************************************************联系方式:手机:15852494396or18051372502电话:0516-83885189(H)邮箱:dingsf@cumt.edu.cn实验室:http://www.jliip.org/微信号:ding285296936QQ号:285296936

[科研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1)智能信息处理:主要研究信息和知识处理的数学理论、并行处理理论与算法、计算智能、复杂系统的算法设计和分析、粗糙集与模糊集、量子计算和生物计算等新型计算模式、生物信息和互联网信息处理等领域。(2)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主要研究新型机器学习的理论与方法、粒度支持向量机、孪生支持向量机、多生支持向量机等、监督学习、半监督学习和非监督学习的理论与方法、大数据环境下机器学习的理论与方法、大数据环境下挖掘算法、云计算、智能数据分析等;(3)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主要研究模式识别的基础理论、特征提取与选择理论与方法、分类器设计与实现、指纹识别理论与方法、新型聚类分析与判别分析、生物信息识别等。******************************************************************************************************************************************主要科研经历:完成的项目:参加并完成国家86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主持并完成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3项。在研的项目:主持国家973计划课题“脑机协同的认知计算模型”(No.2013CB329502);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面向大规模复杂数据的多粒度知识发现关键理论与方法研究”(No.6137910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谱粒度的广义深度学习与应用研究”(No.61672522);主持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重点项目:“基于大数据粒化的深度学习及其优化方法研究。1、项目名称:面向大规模复杂数据的多粒度知识发现关键理论与方法研究,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75万元,主要承担工作:负责人2、项目名称:脑机融合感知和认知的计算理论与方法,来源:国家“973”计划课题,经费:162万元,主要承担工作:负责人3、项目名称:面向高维复杂数据的粒度知识发现研究,来源: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经费:8万元,主要承担工作:负责人4、项目名称:基于谱粒度的广义深度学习及其应用研究,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64万元,主要承担工作:负责人

[教育背景]
2004年山东科技大学博士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6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博士后出站。 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简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前身可追溯到始建于1978年的电子计算机应用专业,1997年,原信电学院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数力系计算机软件专业、中国矿业大学计算中心合并,成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2002年9月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基础上成立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网络工程四个本科专业;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整体授予权(涵盖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三个博士点和硕士点)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有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工程两个领域工程硕士授予权。
  电子计算机应用专业1980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1985年4月,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名称进行调整,电子计算机应用专业改名为“计算机及应用”专业;计算机软件专业1993年成立并开始招收本科生,同时对1991年入学的数学专业学生按“计算机软件”专业培养。1996年根据国家教育委员会公布的引导性专业目录,将原“计算机及应用”和“计算机软件”两个本科专业合并,1997年开始按合并后的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招生;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2000年经批准成立,2001年开始招生;信息安全专业2004年经批准成立,2005年开始招生;网络工程专业2007年经批准成立,2008年开始招生。
  计算机学科1995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计算机应用硕士点,开始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1997年6月,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的学科专业目录,“计算机应用”二级学科更名为“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招收硕士生,2006年获得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学位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并获得了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两个二级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获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获得“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授予权。计算机学科2000年获得副教授职称评审权,2004年获得教授职称评审权。2002年学校首次进行校级重点学科建设,“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被批准为“十五”期间校级重点学科;计算机学院在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重点建设的同时,注意了对“计算机软件理论”和“计算机系统结构”相关方向的培育和建设,2008年1月通过对“十五”期间校级重点学科的考核验收,“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又被批准为“十一五”期间校级重点学科,2008年12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被整体批准为“十一五”期间校级重点学科。
  学院现有在籍学生2100多人,其中博士生24人,全日制硕士生190多人,高校教师在职攻读学位15人,工程硕士生130多人,本科生1700多人,现本科生的招生规模为每年近500人。全院在籍教职工110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40人)。学院机构设有计算机系、信息科学系、信息安全系、网络工程系、计算机基础部,计算机学院实验中心,党政办公室、教务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中国矿业大学“矿山数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设在计算机学院;附设机构有中国矿业大学计算中心、煤炭工业计算机培训中心、江苏省社会力量办学计算机技术培训中心等。
  “矿山数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依托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安全技术及工程(国家重点学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国家重点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等学科进行建设,工程中心以矿山数字化促进矿山安全生产为目的,建立矿山信息获取技术、矿山网络技术、矿山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三个方向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平台;建立工业控制网络技术中心、软件分析测试中心以及成果转化基地;与国内知名矿山企业联合建立若干个试验基地,2010年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验收。
  学院实验中心作为教学、科研基地,现有2800多台(套)计算机和其它教学实验设备。实验室面积7500多平方米,建有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智能信息处理联合实验室,与国际、国内著名IT企业西门子、联想、实达等共建了工业控制网络实验室、联想无线网络实验室和锐捷网络实验室等,建有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中心、工业控制网络、嵌入式、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处理、网络工程等一批国内先进、特色鲜明的专业实验室和大学生创新实验中心。实验中心网络拥有万兆双核心交换,每个实验室都是千兆双联结,百兆到卓面的计算机网络平台;网、电采用集中化、可视化、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控制系统,这些条件为师生带来了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
  学院实验中心是“江苏省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示范中心”。中心源于1978年建立的机电系计算机实验室和计算机站,后发展为中国矿业大学计算中心,1997年成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实验中心,2002年更名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实验中心;2007年10月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列为“江苏省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建设点,。中心面向全校近60个本科专业开设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课程,开设本学院4个本科专业的专业实验课程。实验中心自制“一卡通”系统对开放实验进行管理;中心实验教学网站,为全校师生间的学习、交流提供了平台;“学生作业网上提交系统”,给学生提交实验作业提供了平台;2000、2008年实验中心分别被学校评为“先进实验中心”和“十佳文明窗口”单位,2010年通过了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专家组对“江苏省计算机教学实验示范中心”的验收。
  学院遵照“修身、立德、创新、成才”的院训,以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为人才培养理念,采用组建创新实验班,加强大学生研究训练活动等方式,尽力为师生创造良好的科研、教学、学习、实践和课外科技活动环境,使学生学习期间在掌握坚实理论基础的同时得到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验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计算机学院非常重视大学生研究训练和课外科技活动,学院制定了《计算机学院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实施办法》,每年投入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 “大学生研究训练”。学院要求每个学生在校四年都至少要获得一次学习或科技活动奖励、或至少要有一次自己的科技作品参加各类竞赛、或至少有一项自己的科技成果、或至少要参加一次大学生训练研究计划、或至少要有一次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保证每个学生都要有科研或创新的经历。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近年来我院学生每年都在国际、全国及江苏省电子设计、机器人、数学建模、程序设计、软件设计等各类竞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数十人次。学院每年有十几名学生被免试推荐或考上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著名学府的研究生,连续几年学院毕业生100%就业。
  学院与国内外名校建立了广泛的交流,不仅派遣青年教师去境内名牌院校攻读博士学位,而且有计划地选送教师、研究生去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香港、日本、德国等国家和地区访问和深造,同时邀请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专家来校讲学,在加强交流的同时,提高学术水平。

添加中国矿业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中国矿业大学考研分数线、中国矿业大学报录比、中国矿业大学考研群、中国矿业大学学姐微信、中国矿业大学考研真题、中国矿业大学专业目录、中国矿业大学排名、中国矿业大学保研、中国矿业大学公众号、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中国矿业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中国矿业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学姐微信


加学姐微信,获免费答疑,进考研群
中国矿业大学考研网由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维护,发布最新的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还提供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1对1辅导和考研真题等服务,有问题请加微信沟通。

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招生网

研究生院招生简章联系方式复试调剂成绩查询研究生专业考研分数线研究生导师专业排名书目大纲考研经验考研报录比考研问题保研频道考研真题直系学姐考研群调剂信息
页面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