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研究生招生

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专业课资料

大连工业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大连工业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食品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研究生招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
 
朱蓓薇
 
博士生导师:
 
朱蓓薇朱靖博侯红漫牟光庆周大勇杜 明谭明乾林松毅董秀萍叶淑红胡蒋宁吴海涛启航宋 爽孙 娜
 
教授:
 
朱蓓薇朱靖博侯红漫牟光庆张 彧农绍庄钱 方叶淑红周大勇杜 明谭明乾林松毅董秀萍胡蒋宁
 
副教授:
 
孙 浩孙黎明张公亮吴海涛启 航妥彦峰杨静峰宋 爽温成荣孙 娜林心萍姜淑娟董 亮丁燕程沙沙艾春青纪超凡宋亮徐献兵潘锦锋
 
讲师:
 
于翠平唐 越赵 琪王海涛王震宇李胜杰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辛丘岩
 
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
 
刘 阳李冬梅祁立波姜鹏飞
 
工程师/实验师:
 
王 璐刘兆芳崔玉娜
 
助理工程师/助理实验师:
 
傅宝尚尚珊
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简介
 
食品学院其前身为大连轻工业学院食品工程系,始建于1958年,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食品工程系之一,也是我校的重点建设单位。
 
学院现设三个系(食品科学与工程系、食品质量与安全系、海洋资源开发技术系),学院拥有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在2016年的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进行的一级学科评估排名中,获评B+,并列全国第8名,在辽宁省学科评估排名中位列第1名。
 
学院现有科技部批建的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食品工程技术转移中心、海珍品精深加工国际合作创新基地、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发改委批建的海洋活性多糖开发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农业部批建的国家水产品工程研究中心贝类加工分中心、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教育部批建的海洋食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海洋食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工信部批建的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等10个国家级和部级科研平台,有8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际联合实验室。其中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由科技部批建的我国目前唯一的海洋食品研究与开发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也是辽宁省涉农领域首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学院现有教职工76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务院食品学科评议组召集人1人,国家高技术研究计划(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主题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辽宁省高等学校攀登学者2人,辽宁省特聘教授5人,辽宁省优秀专家3人,辽宁省教学名师1人,辽宁省领军人才2人,辽宁省优秀教师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1人,教授16人,副教授22人,博士生导师15人。学院还拥有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1支,辽宁省农业创新团队2支。
 
学院具备完整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人才培养体系,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食品科学、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食品机械等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食品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的农业硕士等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本科教学开设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和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三个专业。
 
近年来,学院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国家火炬计划等国家级项目70多项、省市纵向项目80多项、校企合作等横向项目100多项。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种科技奖励30多项,其中朱蓓薇院士主持完成的“海参自溶酶技术及其应用”获得200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贝类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获得201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周大勇教授主持完成的“特色海洋食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应用”获得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朱靖博教授参与完成的“以桂枝茯苓胶囊为示范的中成药功效相关质量控制体系创立及应用”获得201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种教学奖励20余项,其中朱蓓薇院士主持完成的“以食品产业需求为导向的食品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与实践”获得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发表SCI、EI收录论文300多篇,授权发明专利百余项;完成科研成果转化近200项,创造经济效益超100亿元。
 
食品学院大力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的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稳定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并且学院与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联合开展了2+2国际合作人才培养项目,学院每年邀请百余人次国内外知名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2019年4月11日更新) 
杜 明
院系: 食品学院
办公电话:
电子信箱: duming121@163.com
更新时间: 2016-02-27
个人简介
2016年2月-至今,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博导。
2015年10月-2015年11月,University of Minnesota,Visiting Scholar。
2012年12月-2016年1月,哈尔滨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工学院,教授/博导/系主任/副院长。
2012年12月-2013年12月,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Visiting Scholar。
2008年7月-2012年12月,哈尔滨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导/系主任。
2006年7月-2008年6月,哈尔滨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系党支部书记。
2003年8月-2006年6月,中国农业大学,食品与营养工程学院,工学博士,导师:胡小松教授。
2000年8月-2003年7月,大连轻工业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工学硕士,导师:朱蓓薇教授。
1996年9月-2000年7月,大连轻工业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本科/学士。
社会兼职
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副秘书长;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果蔬加工分会理事;
中国农学会农产品贮藏加工分会理事;
黑龙江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
黑龙江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青年理事会副会长;
研究方向
1、蛋白质资源开发与利用;
2、生物活性肽构效关系。
主要成果
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黑龙江省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5项,其中授权7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5项;发表文章150余篇,其中SCI收录55篇,Ei 文章23篇。共参与编写著作12部,其中主编2部,副主编1部。
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项目、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子课题、国家863项目子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金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资金项目,以及其他横向合作课题等26项。主要项目情况如下: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牛乳乳铁蛋白结构与其成骨活性关系研究”(31371805),2014.1-2017.12,85 万。
[2]“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课题(子课题)“基于酪蛋白-乳铁蛋白动态吸附解析机制的新型乳铁蛋白工业化制备技术”,2013BAD18B06-03,2013.1-2016.12,90万。
[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金项目“受热强度对乳铁蛋白结构特性及促成骨活性的影响机制” (HIT.BRET .2012Ⅲ 31),2012.1-2014.12,30万。
[4]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热处理对牛乳铁蛋白生物活性影响及其机制(NCET-11-0796),2011.1-2013.12,50万。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牛乳骨桥蛋白与乳铁蛋白的协同成骨作用及热处理对其影响研究(31101316),2012.1-2014.12,23万。
[6]国家863 计划子课题,发酵肉制品优良菌株选育及高活性发酵剂制备的关键技术研究(2011AA100805),2011.1-2014.12,30万。
[7]马来西亚棕榈油总署,棕榈油在沙拉酱产品中的应用研究(MPOB0135),2011.1-2011.12,9万。
[8]北京市农科院科研专项资金,核桃降血压肽制备及其结构鉴定(Z08050203670808),2009.7-2010.8,8万。
[9]湖南会同贤胜油业有限公司,核桃油功能性食品开发关键技术研究,2014.5-2015.12,20万。
[10]山东悦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鱼骨系列食品开发关键技术研究,2015.9-2016.10, 40万。
出版著作和论文
发表文章150余篇,其中SCI收录55篇,Ei 文章23篇。共参与编写著作12部,其中主编2部,副主编1部。主要学术论文及著作及如下:
[1]Du, Ming; Xu, Weili; Yi, Huaxi; Han, Xue; Wang, Cong; Zhang, Lanwei. Protective effects of bovine colostrum acid proteins on bone loss of ovariectomized rats and the ingredients identification. Molecular Nutrition & Food Research, 55(2), pp 220-228, 2011.
[2]Du, M.; Kong, Y.; Wang, C.; Gao, H.; Han, X.; Yi, H.; Zhang, L. Proteins in heat-processed skim milk powder have no positive effects on bone loss of ovariectomized rats. Journal of Dairy Science, 94(6), pp 2771-2774, 2011.
[3]Du, Ming; Wang, Kejian; Wu, Chengtie; Zhang, Lanwei. Effects of bovine colostrum acid protein on bone loss and hemobiochemistry indexes in rats. Dairy Science & Technology, 89(5), pp 449-461, 2009.
[4]Wang, Cong; Du, Ming; Zheng, Dongmei; Kong, Fandong; Zu, Guoren; Feng, Yibing,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attokinase from Bacillus subtilis Natto B-12.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57(20), pp 9722-9729, 2009.
[5]Xu, Weili; Du, Ming; Zhao, Yonghuan; Wang, Qi; Sun, Wenguang; Chen, Bingqing. gamma-Tocotrienol inhibits cell viability through suppression of beta-catenin/Tcf signaling in human colon carcinoma HT-29 cells. Journal of Nutritional Biochemistry, 23(7), pp 800-807, 2012.
[6]Du, Ming; Wang, Cong; Hu, Xiaosong; Zha, Guanghua. Positive Effect of Selenium on the Immune Regulation Activity of Ling Zhi or Reishi Medicinal Mushroom, Ganoderma lucidum (W. Curt.: Fr.) P. Karst. (Aphyllophoromycetideae), Proteins In Vitr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inal Mushrooms, 10(4), pp 337-344, 2008.
[7]Du, Ming; Wang, Cong; Hu, Xiao-Song; Zhao, Guang-Hua. 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different protein extracts from selenium-enriched Ganoderma lucidu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s and Nutrition, 59(2), pp 134-147, 2008.
[8]Du, Ming; Zhao, Lei; Li, Chaorui; Zhao, Guanghua; Hu, Xiaosong. 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fungi Se-containing protein from Se-enriched Ganoderma Lucidum mushroom and its Se-dependent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European Food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224(5), pp 659-665, 2007.
[9]Liu, Meng; Du, Ming; Zhang, Yingchun; Xu, Weili; Wang, Cong; Wang, Kejian; Zhang, Lanwei. Purifi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an ACE Inhibitory Peptide from Walnut Protei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61(17), pp 4097-4100, 2013.
[10]Du, Ming; Hu, Xiaosong; Zhao, Guanghua; Wang, Cong.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Antitumor Activity of Proteins from the Ling Zhi or Reishi Medicinal Mushroom, Ganoderma lucidum (W. Curt.: Fr.) P. Karst. (Aphyllophoromycetideae) In Vitr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inal Mushrooms, 12(2), pp 133-139, 2010.
[11]朱蓓薇(主编), 杜明(参编) 《食品工艺学》(卓越工程师系列教材—食品科学与工程).科学出版社, 2015.
[12]杜明(主编)《极端环境中的酶科学与技术》(高等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4年.
[13]Ming Du, Lu Zhang. “Structure of Hydrogenase in Biohydrogen Production Anaerobic Bacteria” in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in Bioinformatics, Computational Biology》. 1st Edition. IGI Global, December 2010.
[14]马涛(主编), 杜明(副主编) 《谷物加工工艺学》(全国粮食工程专业系列规划教材). 科学出版社, 2009.
[15]胡小松(主编), 杜明(参编) 《农产品深加工技术》.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7.
[16]胡小松(主编), 杜明(参编) 《中国农产品加工发展战略》. 科学出版社, 2005.
[17]朱蓓薇(主编), 杜明(参编) 《饮料生产工艺与设备选用手册》.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18]朱蓓薇(主编), 杜明(参编) 《方便食品加工工艺及设备选用手册》.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在读学生人数
在读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2名。
毕业学生人数
已毕业硕士9名。
牟光庆
院系: 食品学院
办公电话: 0411-86324506
电子信箱: gq6552002@aliyun.com
更新时间: 2014-7-02
个人简介
教授,博导,食品工程领域专家。1989年本科毕业于扬州大学(原江苏农学院)食品工程系,2009年博士研究生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获博士学位,2009年日本东京大学访问学者,2013年天津科技大学博士后出站,现任大连工业大学教务处处长。
社会兼职
中国乳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
辽宁省高等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辽宁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辽宁省食品安全学会副理事长;
辽宁畜牧兽医学会畜产品加工分会副理事长;
辽宁省食品安全技术委员会委员;
中文核心期刊《食品与机械》杂志及《中国轻工教育》杂志编委。
研究方向
(1)益生菌筛选、鉴定、功能特性及应用研究;
(2)乳蛋白分离、改性及功能研究;
(3)乳酸菌胞外多糖生物合成及分离纯化研究;
(4)乳糖转化技术研究;
(5)乳制品深加工技术及装备研究;
(6)蛋白改性及构效规律研究;
(7)食品功能性因子的研究与开发。
主要成果
长期致力于农产品、乳制品精深加工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在乳制品深加工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获2005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6年及2010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将、2006年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出版《现代乳品工业手册》等学术著作、教材12部。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
科研项目
主持完成国家863子项目“乳蛋白功能肽分子改造及其乳酸菌重组表达规模制备技术”;辽宁省教育厅创新团队项目“乳酸菌胞外多糖生物合成及其免疫调节和抗肿瘤研究”;黑龙江省“九五”国家子课题“酪蛋白磷酸肽制取、理化特性及其促铁吸收研究”;黑龙江省科技厅课题“牛乳酪蛋白改性及新型婴幼儿配方乳研究”;辽宁省教育厅项目“功能性大豆牛乳干酪及其副产物的开发利用研究”、“大豆食品安全质量管理基础模式的研究”;大连市科技攻关项目“柞蚕丝素肽可食膜在大樱桃保鲜中的应用研究”等纵向课题10余项。
正在承担的课题:
主持国家十二五支撑项目“干乳制品加工关键设备开发与示范研究”子课题“新型抗粘附表面特性列管加热器开发、中试线及示范线建设”;
国家十二五支撑项目“乳制品品质改善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子课题“乳糖转化技术研究与产业化”;
辽宁省重大科技平台子项目“乳制品加工关键技术与产业化示范”;
辽宁省优秀人才项目“乳酸菌胞外多糖构效规律及其乳酸菌重组表达制备技术研究”。
出版著作和论文
出版学术著作、教材12部,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要代表著作和论文如下:
1.《现代乳品工业手册》,2012年,副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食品机械与设备》,2007年,副主编,科学出版社.
3. Shu-juan Jiang, Fang Qian, Xiaowen Shen, Guangqing Mu*.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y peptides derived from bovine casein. Journal of Pure and Applied Microbiology,789-793,2013
4. Shu-juan Jiang, Fang Qian, Xiaohui Ren, Guangqing Mu*.Studies on the preliminary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exopolysaccharide produced by 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strain from Tibetan kefir grain.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1374-1377,2013
5. Fang Qian, Lei zhao, Shu-Juan Jiang, Guangqing Mu*.Research on enzymatic hydrolysis of whey protein.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3205-3209,2013
6. Fang Qian, Shu Juan Jiang, Tao Liu, Guangqing Mu*.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rmostable lactase-producing Bacillus coagulans T242.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1253-1258,2013
7. Fang Qian, Shu-Juan Jiang, Tao Liu, Guangqing Mu*.Optimization of culture medium and conditions for Bacillus coagulans T242 producing thermostable lactase.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1259-1262,2013
8. Shu Juan Jiang, Guangqing Mu, Tao Liu, et al. Purification and preliminary characterization of a thermostable lactase from Bacillus coagulans T242.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690-693,2013
9. Shu Juan Jiang, Guangqing Mu, Ying Shang,et al .Study on production of polypeptide milk by enzymolysis technology.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411-414,2013
10. Mu guangqing,li hui,Hou yingmin.Comparison of Volatile Compounds in Multi- strains Douchi Fermented in Different Salinity and Strains. Proceeding of 2010 3rd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144-147,2010
在读学生人数
在读硕士研究生15名。
毕业学生人数
已毕业硕士研究生26名。
张 彧
院系: 食品学院
办公电话: 0411-86318667
电子信箱: foodscience@163.com
更新时间: 2014-07-02
个人简介
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党总支书记。
1991年毕业于大连轻工业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
2002年毕业于大连轻工业学院食品科学专业,获硕士学位
2008年毕业于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专业,获博士学位
2012年在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博士后出站
社会兼职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辽宁省微生物学会常务理事
大连市营养学会常务理事
研究方向
1、农产品加工
2、食物营养与资源开发
主要成果
2003年获得辽宁省级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排名第2)、2005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第2)、2008年获得辽宁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第2)、2010年辽宁省高等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团队(负责人)、2013年辽宁省研究生精品课程(负责人)。出版学术著作及教材7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星火计划项目1项、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1项和辽宁省教育厅A类项目1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辽宁省科技攻关项目、2项大连市攻关项目,通过市级以上鉴定项目4项。
出版著作和论文
出版学术著作及教材7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要著作和论文如下:
1、《方便食品加工工艺及设备选用手册》(副主编)
2、《饮料加工工艺及设备选用手册》(副主编)
3、《实用食品加工技术》(副主编)
4、《食品工程原理》(副主编)
5、蒋超,张彧,陈历俊,姜铁民,干酪乳清中乳铁蛋白分离纯化的研究,中国乳品工业,2010,38(2)
6、阚苗,张彧,刘成梅,刘伟,万婕,动态高压微射流对豆渣半纤维素B的分子质量分布和官能团的影响,食品科学,2010(06)
7、张彧,聂艳玲,李燕杰,陈月坤,林莉莉,月见草油脱色工艺的研究, 中国粮油学报,2009(06)
8、张彧,李清光,万惠萍,林莉莉,尿素包合法富集松油酸的研究,食品与机械,2008(04)
9、冯聪,林莉莉,陆军,姜雪,张彧,红薯茎叶黄酮提取物抑菌研究,食品研究与开发,2011(08)
10、张锡彬,张彧,高荫榆,聂艳玲,于旖斯,红薯茎叶黄酮提取物抑菌活性的研究,食品科技,2008(01)
在读学生人数
在读硕士研究生7名。
毕业学生人数
已毕业硕士研究生13名。
叶淑红
院系:食品学院
办公电话:0411-86323671
电子信箱:shuhongye@dlpu.edu.cn
更新时间:2015-03-20
个人简介
教授,硕士生导师。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大连市优秀专家,辽宁省第五批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大连市首批领军后备人才。现任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系主任。
2014年09月-2015年09月,美国加州州立理工大学 人类营养与食品科学,访问学者
2007年12月-2010年05月,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 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
2003年09月-2006年09月,大连海事大学 环境科学专业,工学博士
1998年09月-2001年04月,大连轻工业学院 发酵工程专业,工学硕士
1990年09月-1994年07月,大连轻工业学院 食品科学专业,工学学士
社会兼职
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学报审稿专家
研究方向
1.森林食品资源的研究
2.微生物食品资源的开发与安全性研究
主要成果
2013年获辽宁省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排名1)、2012年获大连市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排名1)、2011年获辽宁省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排名2)、2011年获大连市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排名2)、2011年获中国纺织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排名6)、2008年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5)、2007年获大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6)。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EI收录论文15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项。副主编教材2部,参编4部。
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银杏内生菌资源库的构建及其活性多糖对CYP450作用机理的研究”、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海洋假单胞菌PT-8多糖美拉德改性大豆蛋白及接枝物的抗氧化性研究”、 辽宁省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海洋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 PF-6胞外多糖的合成机理及抗氧化性研究”、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果蔬保鲜剂的研制”、 大连市科技计划项目项目“饲料中梨孢镰刀菌 T-2毒素的代谢及去毒剂的开发”等纵向课题6项。参与国家农转资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市科技计划项目以及横向项目等20余项。
正在承担的课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银杏内生菌资源库的构建及其活性多糖对CYP450作用机理的研究”
出版著作和论文
副主编教材《食品安全学》、《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参编《生物化学》、《疫苗工程》、《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实用食品加工技术》等4部。发表论文60余篇,主要代表论文如下:
[1] Ye SH, Ma ZY, Liu ZF, Liu Y, Zhang MP, Wang JH. Effects of carbohydrate sources on biosorption properties of the novel exopolysaccharides produced by Arthrobacter ps-5. Carbohydrate Polymers, 2014, 4(112):615-621.(SCI)
[2] Ye SH, Zhang MP,Yang H, Wang H, Xiao S, Liu Y, Wang JH. Biosorption of Cu2+, Pb2+and Cr6+ by a novel exopolysaccharide from Arthrobacter ps-5.Carbohydrate Polymers, 2014,101, 50-56.(SCI)
[3] Ye SH, Yu T, Yang H, Li L, Wang H, Xiao S, Wang JH. Optimal culture conditions for producing 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in skim-milk by coculture of different Lactobacillus strains. Annals of Microbiology, 2013, 63(2):707-717. (SCI)
[4] Ye SH, Liu F, Wang JH, Wang H, Zhang MP.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an exopolysaccharide isolated and purified from marine Pseudomonas PF-6.Carbohydrate Polymers. 2012, 87(1):764–770, 2012.(SCI)
[5] Ye SH, Mu GQ, Wang JH, Wan HP. Solid state for immobilization of Bacillus cells bound intracellular lipase within biomass support particle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al and Network Technology. ICENT 2010, 327-329.(EI)
[6] Ye SH, Wan HP, He LF, Wang JH, Li YG, Ding YS. Screening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Halophilic Bacteria from the Deep Sea Water at Low Temperatur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informatics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2008, 1050-1053.(EI)
[7] Ye SH, Huang LC, Yao OL, Ding M, Hu YY, Ding DW. 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2006, 71(4):543-548.(SCI)
[8] Ye SH, Ding M,Ma D, Lin XZ, Ding YS, Ding DW. Bioremediation of oil pollution in Liaodong Bay Wetl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06,26(5),143-146.(EI)
[9] Mu GQ, Li H, Hou YM, Ye SH*. Comparison of volatile compounds in multi- strains douchi fermented in different salinity and strains.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3rd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2010, 9:144-147.(EI)
在读学生人数
在读硕士研究生6名。
毕业学生人数
已毕业硕士研究生13名。
孙黎明
院系: 食品学院
办公电话: 0411-86323262
电子信箱: sunlm1974@163.com
更新时间: 2014-10-07
个人简介
现为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系教师,副教授
2006年9月毕业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化工专业,获博士学位
2001年7月毕业于大连医科大学免疫学专业,获硕士学位
1998年7月毕业于大连医科大学医学检验专业,获学士学位
研究方向
发酵食品生物技术
食品组分与肠道微生态
主要成果
2012年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获得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6)、一项辽宁省技术发明一等奖(排名第6)、一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8)和一项大连市科技进步奖(排名第4)。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1部。
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刺参内源性蛋白酶及其抑制剂与基质降解关系的研究”、辽宁省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海参内源性蛋白酶抑制剂的开发和利用”、辽宁省教育厅创新团队项目“鲍鱼内脏活性多糖的免疫调节和抗肿瘤研究及产业化”、十一五国家支撑计划课题项目“海洋食品精深技工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纵向课题4项。
正在承担的课题: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年基金)“刺参内源性蛋白酶及其抑制剂与基质降解关系的研究”
(2)辽宁省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海参内源性蛋白酶抑制剂的开发和利用”
出版著作和论文
参编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1部;在Cell and Tissue Research、Food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等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7篇)。主要代表著作和论文如下:
[1] Sun Li-Ming, Song Yue-Fan, Qu Yi, Yu Xing-Ju, Zhang Wei. Purification and in vitro cultivation of archaeocytes (stem cells) of the marine sponge Hymeniacidon perleve (Demospongiae). Cell and Tissue Research, 2007,328:223-237.
[2] Liming Sun, Beiwei Zhu, Dongmei Li, Lisha Wang, Xiuping Dong, Yoshiyuki Murata, Rong Xing, Ying Dong. Purification and bioactivity of a sulphated polysaccharide conjugate from viscera of abalone 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 Food and Agricultural Immunology, 2010,21:15-21.
[3] Li-Ming Sun, Bei-Wei Zhu, Hai-tao Wu, et al. 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athepsin B from the Gut of the Sea Cucumber (Stichopus japonicas). Food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2011,20(4): 919-925.
[4] Liming Sun, Wei Zhang, Xingju Yu, Meifang Jin. Experimental studies of the role of different cell types in morphogenesis in marine sponge Hymeniacidon perleve. Journal of Biotechnolgy (supplement), 2008, 136s: s110.
[5] Li-ming Sun, Ting-ting, Bei-wei Zhu, et al. Effect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on autolysis of sea cucumber Stichopus japonicus. Food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2013,22(5):1-3.
[6] Fu Wan-Tao, Sun Li-ming,Zhang Xiao-Ying, Zhang Wei. Potential of the marine sponge Hymeniacidon perleve as a bioremediator of pathogenic bacteria in integratedaquaculture ecosystems. Biotechnol Bioeng. 2006 Apr 20;93(6):1112-22.
[7] Fu Wan-Tao,Wu Yi-Chun,Sun Li-ming,Zhang Wei. Efficientbioremediationof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in integrated aquaculture system by marine sponge Hymeniacidon perleve. Biotechnol Bioeng. 2007 Aug 15;97(6):1387-97.
[8] Zhu BW,Zhao LL,Sun LM,Li DM,Murata Y,Yu L,Zhang L. 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cathepsin L-like enzyme from the body wall of the sea cucumber Stichopus japonicus.  Bioscience Biotechnololgy and Biochemistry, 2008, 72 (6): 1430-1437.
[9] Beiwei Zhu, Xiuping Dong, Liming Sun, Guihua Xiao, Xuejiao Chen, Yoshiyuki Murata, and Chenxu Yu. Effect of Thermal Treatment on the Texture and Microstructure of Abalone Muscle (Haliotis discus). Food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2011, 20(6):1467-1473.
[10] Beiwei Zhu, Lisha Wang, Liming Sun, Murata Yoshiyuki, Dongmei Li, Lei Zhang. Studies on the immunomodulating activity of two polysaccharides from the viscera of abalone, 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 Journal of Biotechnolgy (supplement), 2008, 136s: s584.
[11] Xiuping Dong, Dan Jiang, Liming Sun, Beiwei Zhu. Morphology investigation of the collagen fibers of the sea cucumber during hot processing. Journal of Biotechnolgy (supplement), 2008, 136s: s593.
[12] Beiwei Zhu, Jingfeng Yang, Dongmei Li, Liming Sun. Structure investigation of polysaccharide from abalone, 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 Journal of Biotechnolgy (supplement), 2008, 136s: s591.
[13] Jingfeng Yang, Zhongyan Liang, Zhang Xu, Liming Sun. Structure investigation and bioactivity of water soluble polysaccharide isolated from Gingo biloba L. leaf. Journal of Biotechnolgy (supplement), 2008, 136s: s432.
[14] 孙黎明,曹旭鹏,虞星炬,金美芳,张卫. 繁茂膜海绵硅聚合酶抗体制备及其在造骨细胞鉴别中的应用. 动物学报, 2006,52(4):780-787.
[15] 靳艳,郭鹏飞,孙黎明,虞星炬,张卫. 繁茂膜海绵细胞内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微生物学报, 2006,46(6):875-878.
[16] 徐美玲,孙黎明,周大勇,李冬梅,朱蓓薇.皱纹盘鲍性腺多糖体外免疫活性和抗凝血活性的研究. 水产科学, 2009,28(9):498-500.
[17] 朱莉莉,孙黎明,李冬梅,朱蓓薇. 鲍鱼内脏蛋白多糖体内对H22 肝癌的抑制作用. 营养学报, 2009,31(5):478-485.
[18] 王莅莎,朱蓓薇,孙黎明,李冬梅. 鲍鱼内脏多糖的体外抗肿瘤和免疫调节活性研究.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2008,27(4):289-293.
[19] 于蕾,朱蓓薇,孙黎明,周大勇,秦磊. 海参肠道组织蛋白酶B粗酶提取条件的优化.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2010,29(6): 409-412.
[20] 于运海,周大勇,孙黎明,杨静峰,王嵩. 朱蓓薇虾夷扇贝脏器硫酸酯多糖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食品科学, 2009,30(6):68-71.
[21] 刘娜,朱蓓薇,孙黎明,刘俊荣. 鲍鱼性腺多糖的体内抗氧化活性.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2011,30(3):177-179.
[22] 郭丽丽,朱蓓薇,孙黎明,牛海玲,秦磊,刘俊荣. 鲍鱼性腺多糖抗血栓及抗疲劳活性的研究.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2011,30(4):250-252.
[23] 宋荪阳,孙黎明,朱蓓薇,牛海玲,杨静峰. 扇贝性腺多糖提取物的抗氧化及免疫调节活性. 食品科学, 2012,33(5):248-251.
[24] 宋荪阳,孙黎明,朱蓓薇,牛海玲,杨静峰. 扇贝性腺多糖提取物的抗氧化及免疫调节活性. 食品科学, 2012,33(5):248-251.
[25] 李秀芬,牛海玲,张蕊,李冉,侯红漫,张公亮,孙黎明. 海参蛋白酶体得提取级酶学性质的研究. 中国食品学报 2013,13(12):65-70
[26] 牛海玲,王晓慧,孙黎明,朱蓓薇. 大连紫海胆棘壳色素的体外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中国食品学报,已接收
在读学生人数
在读硕士研究生4名。
毕业学生人数
已毕业硕士研究生16名。

添加大连工业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大连工业大学考研分数线、大连工业大学报录比、大连工业大学考研群、大连工业大学学姐微信、大连工业大学考研真题、大连工业大学专业目录、大连工业大学排名、大连工业大学保研、大连工业大学公众号、大连工业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大连工业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大连工业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最新购买

    手机商城

    扫描二维码,更便捷的购买资料

    不仅有商品,还有更多资讯和活动

    购买流程

    找到要考的专业或资料

    方法一:选择学校->学院->专业

    方法二:查找功能

    点击浏览招生简章+资料详情

    通过招生简章了解本专业需要的资料

    查看资料详情了解资料要点

    点击购买或加入购物车

    支付方式:支付宝

    填写付款信息并付款

    请确认联系人、联系方式和收货地址

    付款后3-5天可到货,可查询快递信息

    若有疑问,可联系在线学姐

    学姐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