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考研网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考研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考研

相关专业

Add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因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研究生数量有限,愿意做考研辅导的数量不确定,请加我们顾问的微信进行咨询和确认,抢先预订研究生,以免错失研究生辅导机会。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一个不错的学校,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请各位准备报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考研的同学注意: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研究生录取分数线(或称考研分数线)的数据。因为每年都有不少人报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考研,竞争激烈,所以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研究生的考研人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 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另外考研派也会为大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考研的参考书目、考研大纲、研究生招生咨询电话等联系方式。希望你考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国际关系专业研究生,考研是个孤独的事情,需要耐得住寂寞,祝愿各位考研的学生好好复习备考,来年上个985/211,实现自己的名校研究生梦想。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考研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院校介绍:国际关系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现有政治学系、国际政治系、外交学系、国际政治经济学系四个教学单位,并建立了国际能源与环境研究中心、经济外交研究中心、国际移民和国家安全研究中心、软实力和国家战略研究中心、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研究中心五个研究机构,已经形成了结构合理、布局整齐的教学和研究体系。
  学院汇集了一大批长期从事政治学、国际政治学、国际政治经济学教学与研究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特别是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团队已经初具规模。学院现有教师28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8人,并且75%以上的教师都拥有博士学位。近年来,学校和学院加强了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不少教师拥有在海外著名高等学府和研究机构,如美国哈佛大学、德国国际政治与安全研究院、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日本爱知大学、韩国首尔国立大学等,从事教学科研活动的经历。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提升很快,涌现了一批在学术界有一定影响力的新人。
  近年来,国际关系学院教师科研成果丰硕,共发表高质量的中英文科研论文300多篇,出版专著20多部,其中大量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国家权威学术刊物转载,成果广为引用和索引。学院教师还获得30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科研课题和教研课题。这些成果不仅为学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也为国际政治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国际关系学院学生的科研实力同样不俗。2008/2009学年,在北京市和学校的学生课外科研立项活动中,国际政治专业学生共组建了9支科研团队,包括37名同学,占学生总人数的56%,比例为全校各院之首。北京市学生科研课题全校共获批准25项,国际政治专业学生获得2项;全校获得1万元资助额度的项目仅6项,国际政治专业学生获得其中1项。在大学生最高层次课外科研作品“挑战杯”比赛中,全校学生包括研究生共有11件作品在北京市获奖,国际政治专业本科生就有3项。
  同时,学院不断加强学术交流,定期向国外知名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派出访问学者和博士后研究人员,并经常举办学术研讨会,定期聘请知名学者进行学术讲座,这对于扩展学生和教师的知识面,提高学院学术氛围和科研水平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学院还通过内引外联,积极拓展对外学术交流的空间,学院先后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院、中央编译局、美国行政学会、哈佛大学、杜克大学、阿拉斯加大学、德国国际政治与安全研究院、日本爱知大学、韩国首尔国立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定期邀请国内外大学的知名教授来学院交流讲学,或举办国际学术会议,极大地推动了学院科研水平和学术声誉的提高。
  
  专业简介
  国际政治专业(学制四年法学学士):旨在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国际政治和经济方面知识的传授、全方位的智力创新培养、专门的外交礼仪训练,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现代意识的国际政治经济复合型创新人才。
  
  课程设置
  学院国际政治专业的课程体系具有鲜明的特色。第一,强调政治和经济的结合,突出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之间、中国对外贸易与中国外交政策之间的融合与互动。第二,注意国际事务与国内事务的结合。第三,突破学科界限,加强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扩大人才培养的口径。
  国际关系学院已建成完整的国际政治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为学生开设的课程包括政治学、国际政治学、国际关系史、国际政治经济学、外交学、当代中国外交、外交工作实务、世界经济、美国政治与经济、欧盟政治与经济、日本与东亚政治经济、俄罗斯政治与经济、国际法、比较政治学、西方政治学说史、全球化与全球治理等。
  国际关系学院在国际政治专业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研究方面都不断取得进展。“国际政治经济学”获北京市精品教材立项,“政治学”已建成为校级精品课程,“国际政治学”已获校级精品课程立项,“国际政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培养方案比较分析”和“国际政治荣誉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获校级教学试验研究立项。
  同时,国际关系学院的英语教学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美国政治与经济”、“全球化与全球治理”等课程采用全英文教学,“外交学”、“外交工作实务”等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国际关系学院已开始启动政治学荣誉学士课程体系的建设,开设了“现代政治学理论与方法”、“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制度创新”、“当代国际关系理论专题研究”、“大国外交与中国战略”、“全球治理与国家安全”等五门荣誉课程,并已经开始着手培养国际政治荣誉学士。
  
  培养目标
  第一,借助地缘优势,培养影响决策、参与决策的国际化人才。国际关系学院的国际政治专业,具有明显的地域优势。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十分紧密。在国际政治专业的教学中,借助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在重大国际事务中做出决策、制定方针政策的过程,把学生培养成为未来影响决策、参与决策的国际化人才。
  第二,利用部委行政资源,培养掌握职能部门工作流程的实用型人才。北京是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的所在地。我国参与当前国际政治活动,主要是由各个部委的有关职能部门具体实施,进行操作。尤其是外交部、商务部和中央银行等部门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和重要。我们学校与这些职能部门有着各种联系和关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开发并充分利用这些行政资源,有针对性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职能部门工作流程、操作程序和平台,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工作实践机会。
  第三,利用广泛的信息资源,培养能够捕捉国际社会变化的专业化人才。国际政治专业与国际贸易、国际商务、国际法,以及各类外国语言专业密切合作,共同构建起国际事务公共信息网络,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资源,并不断开发新的信息渠道,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使学生能及时捕捉到转瞬即逝的动态和信息,掌握国际社会不断跳动的脉搏,培养适应未来世界变化的专业化人才。

  就业去向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相互融合趋势的不断加强,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需要大量既能洞察国际政治的风云变幻,又能通晓国际经济运行规律的复合型人才。入学后,学院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本人意愿,通过各种科学手段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为进一步拓宽未来就业的空间,增强发展的后劲,学院注重依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金融学、法学和管理学的传统专业优势,通过辅修课程的学习,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多项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专业本科生既具备对国际政治经济问题进行科学分析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拥有从事国家驻外和涉外机关外交和政务管理工作的基本素质,能够在国家党政机关、新闻单位、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大型国企和跨国企业从事国际政治经济问题的理论研究、形势分析、对策咨询、新闻报道等工作。学生毕业后,将主要在国家党政机关、新闻单位、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大型国企、跨国企业、国际组织中从事国际政治经济问题的理论研究、形势分析、对策咨询、新闻报道、管理服务等工作。

  学院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0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诚信楼8层
  联系电话:(010)64497042 64497043 经研究决定,我校国际关系学院全球治理专业(0302Z1)于2020年开始招生,国际政治专业(030206)暂停招生。全球治理专业的考试科目与原国际政治专业的考试科目相同。
全球治理专业简介:培养具备扎实的国际关系知识基础和外语水平、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够熟练应用两门以上国际工作语言、具有从事国际治理与合作的协调、组织和领导能力、能够从事国际政府间组织、国际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及我国政府和事业部门的国际合作工作的复合型国际化专门实用人才,服务于我国参与国际治理的各种需要。报考全球治理专业的考生在考试前必须通过英语六级(或者满足下述三个条件之一:通过英语专业四级,托福100分以上,雅思6.5分以上),复试时核查证明。在研究生毕业前,第二外语须达到中级以上水平,并有不少于6个月的在国际组织、政府外事部门、海外机构实习或出国交流学习的经历。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97国际政治学
④897国际关系综合
考试科目 参考书目 出版社、出版年份 作者
797国际政治学 国际政治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年 刘胜湘
国际政治概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王逸舟
897国际关系综合 政治学基础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年 王浦劬 等
外交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 金正昆
国际关系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 袁明
 
请有意报考上述专业的考生提前做好复习准备。
特此通知。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院
2019年7月29日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联系方式:国际关系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
  地址:诚信楼八层
  电话:010—64497043 64497042 
  传真:+8610 64497041 2015对外经贸大学考研参考书目及考试科目:国际关系学院
据对外经贸大学研究生院信息,2015年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考研参考书目及考试科目已经公布,详情如下:

         
[]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湖北大学
招生年份:
招生类别:
所属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备  注: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研究生考试科目

专业代码 招生计划 考试科目 备注
030207 国际关系
00(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
8(含推免生 1)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797 国际政治学
④897 国际关系综合
国际关系综合科目所含内
容:
政治学、外交学、国际关系
史,各占三分之一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考研专业排名

排名 学校名称 评估结果
1 北京大学 A+
2 复旦大学 A+
3 中国人民大学 A
4 清华大学 A-
5 南开大学 A-
6 吉林大学 A-
7 华中师范大学 A-
8 中国政法大学 B+
9 天津师范大学 B+
10 华东师范大学 B+
11 上海外国语大学 B+
12 南京大学 B+
13 厦门大学 B+
14 山东大学 B+
15 云南大学 B+
16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B
17 东北师范大学 B
18 华东政法大学 B
19 苏州大学 B
20 武汉大学 B
21 中山大学 B
22 暨南大学 B
23 北京师范大学 B-
24 北京外国语大学 B-
25 山西大学 B-
26 同济大学 B-
27 南京师范大学 B-
28 湖南师范大学 B-
29 华南师范大学 B-
30 四川大学 B-
31 西华师范大学 B-
32 首都师范大学 C+
33 上海交通大学 C+
34 上海师范大学 C+
35 华侨大学 C+
36 湘潭大学 C+
37 深圳大学 C+
38 西南政法大学 C+
39 辽宁大学 C
40 黑龙江大学 C
41 浙江师范大学 C
42 中国海洋大学 C
43 郑州大学 C
44 河南师范大学 C
45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C
46 辽宁师范大学 C-
47 聊城大学 C-
48 广西民族大学 C-
49 贵州师范大学 C-
50 陕西师范大学 C-
51 延安大学 C-
52 新疆大学 C-
53 青岛大学 C-

院系介绍

      国际关系学院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学与科研实力雄厚的学院之一,现有政治学系、国际政治学系、国际政治经济学系、外交学系等4个教学单位,设有国际能源与环境研究中心、经济外交研究中心、国际移民与国家安全研究中心、软实力与国家战略研究中心、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研究中心、大数据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等6个研究机构,已经基本形成了结构合理、布局整齐的教学和科研体系。学院招收国际政治(经济外交方向和公共外交方向)和政治学与行政学(比较政治学方向)两个专业的本科生,拥有政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外交学、中共党史(党建)、科社与共运等七个硕士研究生专业,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多深造机会。
 
 
 
师资概况

 
      学院拥有一支长期从事政治学、国际政治学、外交学教学与研究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37人,其中专职教师30人,包括教授4人(另有兼职教授9人),副教授15人,90%以上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不少教师曾在美国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德国国际政治与安全研究院、柏林自由大学、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日本早稻田大学、爱知大学、韩国首尔国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海外著名高等学府和研究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学院教师在教学科研工作中体现出良好的业务素质,发表和出版了一大批高质量的论文和著作,在学术界赢得了较大的影响力。学院教师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深受学生喜爱。
 
     “十二五”期间,学院师资队伍在规模大幅扩大的同时,人才层次也稳步提升。学院教师已累计有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1人获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称号,2人入选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2人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1人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奖,4人入选学校“杰出青年学者”和“优秀青年学者”支持计划,2人获“王林生奖教金”,多人次入选学校优秀教师、科研标兵、教学标兵、优秀本科教学管理工作者、优秀研究生教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比例位居学校前列。
 
      学院还特别注重利用校外专家学者的力量增强教学科研实力,先后聘请前联合国环境计划资深顾问Mukul Sanwal先生、国际展览局主席兼前驻法大使吴建民先生、外交学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秦亚青教授、美国阿拉斯加大学孟吉瑞(Jerald McBeath)教授、吉林省政协常务副主席林炎志教授、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教授等国内外著名学者为兼职教授。他们丰富的外交工作阅历、深厚的理论修养对广大师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学院师资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
 
 
科研活动与学术交流

 
      近年来,学院科研工作屡创佳绩,科研立项获得突破性进展,成果发表和出版的数量与质量都有大幅度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和学术影响力显著提高。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比较政治制度、经济外交基本理论、国际组织与国际制度、区域政治经济合作、国际能源与环境、国际人口流动与国家安全、公共外交基本理论、国家形象塑造、国际话语权、新媒体外交、网络空间治理等研究领域,学院已奠定较好的研究基础,研究团队初具规模,取得了一批富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科研项目方面,截止到2016年9月,学院累计成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6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7项,其他省部级科研课题9项,校级各类科研课题45项。除纵向项目外,学院成功获得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横向课题11项。以上纵横向课题资金总额达800多万元。科研成果方面,截止到2016年9月,学院累计发表CSSCI来源A类期刊论文22篇,B类期刊论文46篇,C类期刊论文146篇,SSCI期刊论文 7篇,其他期刊论文256篇,出版专著20本,被采纳研究报告24份,入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要报1篇,获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奖1项。
 
      学术交流方面,学院累计主办国际学术会议4场、国内学术会议11场,教师参与国际交流达70余人次。社会服务方面,学院教师接受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人民论坛等知名媒体采访的频率不断提升,充分彰显了学院的学科优势和研究特色,为学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各项事业的不断进步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教学实践
 
      学院非常重视政治学和国际政治学科课程建设与教学体系建设,已经形成了完善的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学院的人才培养已形成三大鲜明特色:第一,“政治+经济”。强调政治和经济的结合,突出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之间、中国对外关系与中国外交政策之间的融合与互动;第二,“专业+外语”。突破学科界限,注重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扩大人才培养的口径;第三,“理论+实践”。在训练学生基础知识和理论修养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与实践能力。

 
      至2016年9月,学院已建成完整的国际政治专业(经济外交和公共外交方向)、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比较政治学方向)本科课程体系。学院以培养复合型的创新性人才为目标,实现了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以培养国际化复合型创新性人才为导向,压缩必修课,增加选修课,既夯实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又保证了学生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同时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我培养提供了良好条件。与此同时,学院依托学校学科优势,课程设置突出专业特色和外语优势,更加适应新的社会需要,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并强化实践教学,使实践教学体系化,引导学生开展创造性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学术发展潜力。
 
      我院共为四个硕士生专业开设核心课程33门。学院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课程教学质量得到持续改进。不少核心课程都安排两位老师作为一个教学团队进行讲授,给学生提供不同的视角,使学生在有限的课程教学时间中尽可能接触到更多老师的学术专长,使其知识体系更加完整。学院鼓励教师积极申报研究生院的精品课程和常规课程建设项目,以项目制的方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学院还将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研究生培养方案,增加选课自由度,允许并鼓励学生跨专业、跨学院选课,更好地优化知识结构。
 
      学院在本科和研究生专业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成就。除常规课程体系趋于完善外,学院还陆续建成全英文课程“美国政治与经济”、“全球化与全球治理”、“国际安全与发展”、“政治科学理论与方法”、“国际政治经济学”、“欧盟在世界的角色”、“美国政治与外交”、“国际战略学”、“国际安全与发展”,双语课程“外交学”、“外交实务”、“经济外交”、“国际商务导论”、“国际经济合作与安全”、“能源环境政治经济学”,荣誉课程“现代政治学理论与方法”、“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制度创新”、“当代国际关系理论专题研究”、“大国外交与国际战略”、“全球治理与国家安全”。课程体系的完善也带动了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学院教师累计12人次获北京市和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发表教学研究论文5篇。
 
      自2013年学校开启“暑期学校”教学以来,学院已累计开设“美国政治与中美关系”(American Politics and U.S.-China Relations)、全球政治经济学(Global Political Economy)、国际政治经济学(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国际政治新兴结构中的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 in the Emerging Structure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国际关系中的文化差异”(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等“暑期学校”课程17门,任课教师分别来自美国、英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这些课程的专业性强、国际化程度高,不仅夯实了本院学生的专业基础,也广受全校各学院学生的欢迎。
 
 
国际交流

 
      学院的国际交换生项目蓬勃开展,与加拿大达尔豪西大学、美国丹佛大学签定了学术交流协议,内容包括互派学生从事合作研究、交换课程学分、建立夏令营等。完备的课程体系和多层次的教学体系为培养高水平、创新型、国际化人才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国际政治专业2007级本科生有2人赴加拿大交换学习,2008级本科生有3人赴美国交换学习,2009级本科生有5人赴加拿大交换学习,2010级本科生有9人赴美国、加拿大、英国、台湾地区交换学习,2011级本科生有5人赴美国等地交换学习,2012级本科生有11人赴美国、加拿大、法国、日本、挪威、波兰及台湾地区交换学习,2013级本科生有4人赴美国、俄罗斯和台湾地区交换学习。学院从2012年开始招收研究生,2013级和2014级研究生各有1人分别到英国华威大学和意大利博科尼大学从事为期一年和半年的交换培养。学院的留学生培养也已渐入佳境,学生来源遍布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南北美洲的20多个国家,为中国学生提供了不出国门即可进行跨国交流的良好机会。
 
      学院秉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国际化高端办学理念,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学院开设的“国际风云高端论坛”等各类学术讲座名家云集。至2016年9月,学院累计聘请国内外顶级专家70多人次来校讲学,讲授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个领域,在全校师生中产生了强烈反响。学院师生也参加了大量的中外学术会议,拓展了学术视野,增进了学术交流。戴长征教授多次参加国外重要学术会议,熊李力教授和王晓梅副教授多次在德国与各国学者和政界人士进行广泛的探讨与交流,王波副教授多次在美国参加各类学术会议,熊光清教授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与众多知名学者广泛交流,这些都有效扩大了学院国际政治学专业的知名度,提升了学术影响力。
 
 
学生获奖

 
      优质的师资队伍、丰富的学术交流和多彩的学生活动为学生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国际政治专业本科生在许多方面都有出色表现,先后获得第二届全国高校外交谈判大赛第一名、第二届“提案中国”全国大学生模拟政协提案大赛十佳提案、首届大学生“青年服务国家大赛”一等奖、第七届全国高校模拟新闻发言人大赛优秀奖、2012年“中国工商银行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有奖征文一等奖、第七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商务英语模拟谈判大赛二等奖、模拟峰会大赛团体二等奖、北京市校际时事政治比赛团体三等奖、商务部12355全国商务知识大赛三等奖、北京市国际关系史大赛三等奖、北京市高校中文谈判大赛三等奖等众多奖项。
 
      与此同时,学生的学术素养也有较大提升。“十二五”期间,国际关系学院学生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累计20多篇,在《中国行政管理》、《教学与研究》、《外交评论》、《现代国际关系》、《国际问题研究》、《国际观察》等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论文9篇,其中B类期刊论文4篇。
 
 
 
 
毕业去向

 
      国际关系学院过硬的人才培养质量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截止到2016年9月,学院国际政治专业本科生毕业人数累计224人,其中102人直接就业,61人出国留学,61人国内深造,分别占总人数比为45.5%、27.2%、27.2%。在直接就业方面,凭借自身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优秀的综合素质,国际政治专业学生显示出较强的竞争力,就业单位涵盖政府机构、银行、媒体、各类企业,呈现宽口径、多元化的就业格局。在出国留学方面,录取学校不乏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康奈尔大学、波士顿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纽约大学、南加州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英国利兹大学、华威大学、伦敦大学学院、曼彻斯特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庆应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韩国首尔国立大学等世界知名学府。在国内深造方面,除继续在本校深造外,录取学校多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院、厦门大学等一流高校。
 
     学院2014年毕业研究生15人,2015年毕业14人。两届毕业生各有1人考取国内著名高校(中国人民大学和外交学院)博士生。其他学生的就业率接近100%,主要去向包括国际组织(如国际移民组织)、国家级媒体(如中国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世界500强外企(如德勤、壳牌石油)、高等院校(如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著名民企(如阿里巴巴)等。
897国际关系综合政治学基础(第四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王浦劬等
 
    外交学(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金正昆
 
    国际关系史(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
 
    刘德斌
一、项目简介
 
国际关系学院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学与科研实力雄厚的学院之一,现有政治学系、国际政治学系、国际政治经济学系、外交学系等4个教学单位,设有大数据与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国际能源与环境研究中心、经济外交研究中心、国际移民与国家安全研究中心、软实力与国家战略研究中心、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研究中心等6个研究机构,已经形成了结构合理、布局整齐的教学和科研体系。学院拥有政治学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招收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国际关系、外交学、国际政治等5个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我院将于2018年暑假举办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旨在为学生提供与我院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以及全国优秀大学生近距离交流的机会;同时培训选拔有志于保研或考研到我院各专业的学生继续深造。
 
二、招生计划
 
我院拟面向全国高校选拔招收夏令营成员35人。
 
三、申请资格
 
1、本科三年级在校生(2019届毕业生);
2、申请学生专业(方向)不限,文科专业优先,鼓励跨专业申请;
3、学习成绩优异,本科前五学期专业或年级排名原则上居前15%(所在学校或院系优秀生源集中或者申请学生在其他方面有突出表现可适当放宽该项要求);
4、对政治学、国际关系具有强烈兴趣,有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
 
四、申请材料
 
1、申请表1份(从网站下载打印);
2、在读证明1份;
3、个人陈述1份(个人陈述模板从网站下载打印);
4、两位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专家推荐信(推荐信模板从网站下载打印),推荐信须由推荐专家密封后放入信封,并在信封骑缝处签字;
5、本科前五学期(如有,前六学期)成绩单,成绩单须加盖学校或院系教务公章;
6、托福、雅思、GRE、GMAT、国家英语四、六级等各类英语考试成绩单复印件;
7、其他证明材料(已发表论文复印件、相关本科期间获奖证书复印件等)。
 
上述材料全部提交电子版(或扫描件)和纸质版各一份,材料一旦提交恕不退还。
 
如发现申请材料作假,我院授予的预录取资格无效,并向学生所在学校进行通报。
 
五、申请材料提交要求
 
1、申请人应在2018年6月15日前(以邮戳日期为准)将所有申报材料提交我院,过期不再接受申请;
2、电子版材料(或扫描件)统一发到邮箱:sir@uibe.edu.cn;邮件应命名为“国际关系学院夏令营_所在学校_姓名”;
3、纸质版材料装入A4大信封后寄到我院,邮寄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0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诚信楼824室,刘老师(收),邮编:100029。
 
六、夏令营活动安排
 
1、我院夏令营时间拟定于7月初(后续学院网站通知),活动将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举行;
2、夏令营活动期间我院争取统一为学生提供住宿(北京高校学生不提供住宿)。
3、夏令营活动日程安排:
(1)邀请我院优秀教师讲授政治学、国际政治学领域相关课程;
(2)邀请我院优秀学生分享我院保研、考研政策以及经验方法;
(3)进行2019年免试推荐硕士研究生选拔。
 
七、夏令营考核方式
 
夏令营将以竞赛方式对学生夏令营期间的学习成果、英文表达能力、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考核,现场由我院老师打分后确定学生综合成绩。择优选拔若干名优秀学员,作为我院2019年免试推荐硕士研究生候选人选。凡符合我校接收及外校免试推荐硕士研究生条件的,经学校研究生院批准后择优直接录取(此部分同学不必进行免推复试)。此外,凡参加我院2018年夏令营活动,全部完成夏令营各项活动和任务的,颁发结业证书;我院将对表现优异者进行奖励,其中:一等奖1人,奖励2000元/人;二等奖3人,奖励1000元/人;三等奖5人,奖励500元/人。
 
八、咨询方式
 
对本次夏令营有疑问者,可咨询我院负责教师(刘老师,010-64493558),咨询时间:工作日9:00-11:30、14:00-17:00。
审核和录取工作由我院夏令营招生委员会负责。录取工作将于6月底结束,录取名单将在我院官网http://sir.uibe.edu.cn/公布。未接到通知的同学未入选,不再另行通知。
 
2018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招生专业目录:国际关系学
 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研究生院消息,2018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硕士招生专业目录已经公布,详情如下:
 
       2018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硕士招生专业目录
经研究决定,我校国际关系学院全球治理专业(0302Z1)于2020年开始招生,国际政治专业(030206)暂停招生。全球治理专业的考试科目与原国际政治专业的考试科目相同。
全球治理专业简介:培养具备扎实的国际关系知识基础和外语水平、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够熟练应用两门以上国际工作语言、具有从事国际治理与合作的协调、组织和领导能力、能够从事国际政府间组织、国际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及我国政府和事业部门的国际合作工作的复合型国际化专门实用人才,服务于我国参与国际治理的各种需要。报考全球治理专业的考生在考试前必须通过英语六级(或者满足下述三个条件之一:通过英语专业四级,托福100分以上,雅思6.5分以上),复试时核查证明。在研究生毕业前,第二外语须达到中级以上水平,并有不少于6个月的在国际组织、政府外事部门、海外机构实习或出国交流学习的经历。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97国际政治学
④897国际关系综合
考试科目 参考书目 出版社、出版年份 作者
797国际政治学 国际政治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年 刘胜湘
国际政治概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王逸舟
897国际关系综合 政治学基础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年 王浦劬 等
外交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 金正昆
国际关系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 袁明
 
请有意报考上述专业的考生提前做好复习准备。
特此通知。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院
2019年7月29日
国际关系 [030207]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国际关系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3]法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2]政治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30207 国际关系
00(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
拟招人数:9(含推免生2 人)
招生人数: 9
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797 国际政治学
④897 国际关系综合
备  注: 国际关系综合科目所含内容:
政治学、外交学、国际关系史,各占三分之一。
2016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活动通知
一、项目简介
国际关系学院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学与科研实力雄厚的学院之一,现有政治学系、国际政治学系、国际政治经济学系、外交学系等4个教学单位,设有大数据与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国际能源与环境研究中心、经济外交研究中心、国际移民与国家安全研究中心、软实力与国家战略研究中心、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研究中心等6个研究机构,已经形成了结构合理、布局整齐的教学和科研体系。学院拥有政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招收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国际关系和外交学等4个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我院将于今年(2016年)暑假举办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旨在为学生提供与我院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以及全国优秀大学生近距离交流的机会;同时培训选拔有志于保研或考研到我院各专业的学生继续深造。
二、招生计划
我院拟面向全国高校选拔招收夏令营成员35人。
三、申请资格
1、本科三年级在校生(2017届毕业生);
2、申请学生专业(方向)不限,文科专业优先,鼓励跨专业申请;
3、学习成绩优异,本科前五学期专业或年级排名原则上居前15%(所在学校或院系优秀生源集中或者申请学生在其他方面有突出表现可适当放宽该项要求);
4、对政治学、国际关系具有强烈兴趣,有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
四、申请材料
1、申请表1份(从网站下载打印);
2、在读证明1份;
3、个人陈述1份(个人陈述模板从网站下载打印);
4、两位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专家推荐信(推荐信模板从网站下载打印),推荐信须由推荐专家密封后放入信封,并在信封骑缝处签字;
5、本科前五学期(如有,前六学期)成绩单,成绩单须加盖学校或院系教务公章;
6、托福、雅思、GRE、 GMAT、国家英语四、六级等各类英语考试成绩单复印件;
7、其他证明材料(已发表论文复印件、相关本科期间获奖证书复印件等)。
上述材料全部提交电子版(或扫描件)和纸质版各一份,材料一旦提交恕不退还。
如发现申请材料作假,我院授予的预录取资格无效,并向学生所在学校进行通报。
五、申请材料提交要求
1、申请人应在2016年6月15日前(以邮戳日期为准)将所有申报材料提交我院,过期不再接受申请;
2、电子版材料(或扫描件)统一发到邮箱:sir@uibe.edu.cn;邮件应命名为“国际关系学院夏令营_所在学校_姓名”;
3、纸质版材料装入A4大信封后寄到我院,邮寄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0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诚信楼824室,刘老师 (收),邮编:100029。
六、夏令营活动安排
1、我院夏令营时间拟定于7月15日-17日(如有变化,后续学院网站通知),活动将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举行;
2、夏令营活动期间我院统一为学生提供住宿(北京高校学生不提供住宿)。
3、夏令营活动日程安排:
    (1)邀请我院优秀教师讲授政治学、国际政治学领域相关课程;
    (2)邀请我院优秀学生分享我院保研、考研政策以及经验方法;
(3)进行2017年免试推荐硕士研究生选拔。
七、夏令营考核方式
    夏令营将以竞赛方式对学生夏令营期间的学习成果、英文表达能力、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考核,现场由我院老师打分后确定学生综合成绩。择优选拔若干名优秀学员,作为我院2017年免试推荐硕士研究生候选人选。凡符合我校接收及外校免试推荐硕士研究生条件的,经学校研究生院批准后择优直接录取(此部分同学不必进行免推复试)。此外,凡参加我院2016年夏令营活动,全部完成夏令营各项活动和任务的,颁发结业证书;我院将对表现优异者进行奖励,其中:一等奖1人,奖励2000元/人;二等奖3人,奖励1000元/人;三等奖5人,奖励500元/人。
八、咨询方式
对本次夏令营有疑问者,可咨询我院负责教师(刘老师,010-64493558),咨询时间:工作日9:00-11:30、14:00-17:00。
审核和录取工作由我院夏令营招生委员会负责。录取工作将于6月底结束,录取名单将在我院官网http://sir.uibe.edu.cn/公布。未接到通知的同学未入选,不再另行通知。
国际关系 [030207]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国际关系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3]法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2]政治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8
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797 国际政治学
④897 国际关系综合
备  注: 国际关系综合科目所含内
容:
政治学、外交学、国际关系
史,各占三分之一
国际关系学院
  地址:诚信楼八层
  电话:010—64497043 64497042 
  传真:+8610 64497041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国际关系     专业代码:030207     门类/类别:法学     学科/类别:政治学

专业介绍

以深圳大学为例
专业代码:030207 专业名称:国际关系 学制:3 所授学位:法学硕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要求系统掌握专业知识,打下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分析国际问题,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毕业后能胜任教学、科研、外事及其他工作。
 研究方向:
 1、海权与国际关系:主要研究地缘政治与海权理论,探讨战后地缘政治变迁与大国崛起的关系,重点关注东北亚海洋安全格局及中国海洋安全战略。
 2、当代中国外交研究:主要研究建国以来中国国际战略环境、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以及中国对国际关系理论的贡献,评介国外关于中国外交政策的研究状况。
 3、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主要研究政府与国家形象塑造问题、国际舆论分析方法、政府危机公关研究、政府与非政府组织(NGO)关系,以及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问题、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如商人与中西文化交流、留学生群体研究、传教士与近代中国等。
 4、亚太政治与外交关系:主要研究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经济、安全关系,探讨中国的和平崛起战略与周边大国的关系,分析美国亚太战略及其对东亚国际格局的影响。5、中美关系研究:主要研究当代中国和美国各自的对外战略及其对两国关系的影响以及涉及到两国的亚太热点问题,如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等。
 导师队伍:
 本专业拥有一支高学历、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并形成了一个专业相互渗透、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本专业共有导师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1人。在这7位教师中,有博士4人,大多数教师都具有在国外工作和学习的经历,具备研究国际问题的良好基础。
 学术带头人简介:姜安,教授,深圳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广东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获教育部全国高校霍英东基金优秀青年教师奖、广东省高校省级教学名师。曾主持、参加并完成多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和省教育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在《中国社会科学》《政治学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有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中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CSSCI转载或收录,出版及主编著作四部。学术骨干简介:徐建华,副教授,在《世界历史》、《武汉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文章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校级科研项目1项;曾获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奖。
 娄亚萍,讲师,出版著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援助研究》;在《国际论坛》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国侨办青年课题1项,参与省部级课题多项。
 课程设置:
 国际政治学、当代中国外交专题研究、政治学方法研究、政治学理论专题研究。
 教学资源:
 本专业与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深圳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保持了非常紧密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关系为我院研究生培养的高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培养特色:
 国际关系专业按照培养国际化复合型高端人才的总体要求,坚持“厚基础、宽口径、精专业”的原则,要求学生具备坚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能够分析解读国内外各类相关问题,成为具备独立科研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的应用型高端人才。
 就业方向:
 目前该专业还没有毕业生。
 对报考者要求:欢迎本科政治学专业、外语专业以及相关专业背景、具有科研兴趣的同学报考本专业研究生

专业点分布

北京师范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清华大学 外交学院 中国政法大学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南开大学 山西大学 辽宁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黑龙江大学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上海社会科学院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苏州大学 南京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厦门大学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郑州大学 河南大学 武汉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北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湘潭大学 中山大学 暨南大学 深圳大学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 四川大学 云南大学 西北大学 兰州大学 青海民族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302 政治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30 所,本次参评28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76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1 北京大学 A+
2 10246 复旦大学 A+
3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A
4 10003 清华大学 A-
5 10055 南开大学 A-
6 10183 吉林大学 A-
7 10511 华中师范大学 A-
8 10053 中国政法大学 B+
9 10065 天津师范大学 B+
10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B+
11 10271 上海外国语大学 B+
12 10284 南京大学 B+
13 10384 厦门大学 B+
14 10422 山东大学 B+
15 10673 云南大学 B+
16 10036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B
17 10200 东北师范大学 B
18 10276 华东政法大学 B
19 10285 苏州大学 B
20 10486 武汉大学 B
21 10558 中山大学 B
22 10559 暨南大学 B
23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B-
24 10030 北京外国语大学 B-
25 10108 山西大学 B-
26 10247 同济大学 B-
27 10319 南京师范大学 B-
28 10542 湖南师范大学 B-
29 10574 华南师范大学 B-
30 10610 四川大学 B-
31 10638 西华师范大学 B-
32 10028 首都师范大学 C+
33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C+
34 10270 上海师范大学 C+
35 10385 华侨大学 C+
36 10530 湘潭大学 C+
37 10590 深圳大学 C+
38 10652 西南政法大学 C+
39 10140 辽宁大学 C
40 10212 黑龙江大学 C
41 10345 浙江师范大学 C
42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C
43 10459 郑州大学 C
44 10476 河南师范大学 C
45 11846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C
46 10165 辽宁师范大学 C-
47 10447 聊城大学 C-
48 10608 广西民族大学 C-
49 10663 贵州师范大学 C-
50 10718 陕西师范大学 C-
51 10719 延安大学 C-
52 10755 新疆大学 C-
53 11065 青岛大学 C-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2017年)0302 政治学排名: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30 所,本次参评28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76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1 北京大学 A+
2 10246 复旦大学 A+
3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A
4 10003 清华大学 A-
5 10055 南开大学 A-
6 10183 吉林大学 A-
7 10511 华中师范大学 A-
8 10053 中国政法大学 B+
9 10065 天津师范大学 B+
10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B+
11 10271 上海外国语大学 B+
12 10284 南京大学 B+
13 10384 厦门大学 B+
14 10422 山东大学 B+
15 10673 云南大学 B+
16 10036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B
17 10200 东北师范大学 B
18 10276 华东政法大学 B
19 10285 苏州大学 B
20 10486 武汉大学 B
21 10558 中山大学 B
22 10559 暨南大学 B
23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B-
24 10030 北京外国语大学 B-
25 10108 山西大学 B-
26 10247 同济大学 B-
27 10319 南京师范大学 B-
28 10542 湖南师范大学 B-
29 10574 华南师范大学 B-
30 10610 四川大学 B-
31 10638 西华师范大学 B-
32 10028 首都师范大学 C+
33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C+
34 10270 上海师范大学 C+
35 10385 华侨大学 C+
36 10530 湘潭大学 C+
37 10590 深圳大学 C+
38 10652 西南政法大学 C+
39 10140 辽宁大学 C
40 10212 黑龙江大学 C
41 10345 浙江师范大学 C
42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C
43 10459 郑州大学 C
44 10476 河南师范大学 C
45 11846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C
46 10165 辽宁师范大学 C-
47 10447 聊城大学 C-
48 10608 广西民族大学 C-
49 10663 贵州师范大学 C-
50 10718 陕西师范大学 C-
51 10719 延安大学 C-
52 10755 新疆大学 C-
53 11065 青岛大学 C-

数据来源: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2007年国际关系专业全国排名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1 中国人民大学 A+ 3 复旦大学 A 5 外交学院 A
2 北京大学 A 4 暨南大学 A 6 云南大学 A
 
B+等(10个):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B等(9个):辽宁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湘潭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政法大学
 
C等(7个):名单略
 
     2015-2016年国际关系专业全国排名
排 名
学校名称
星 级
开此专业学校数
1 北京大学 5★ 58
2 复旦大学 5★ 58
3 外交学院 5★ 58
4 暨南大学 4★ 58
5 上海外国语大学 4★ 58
6 清华大学 4★ 58
7 中国人民大学 4★ 58
8 华东师范大学 4★ 58
9 南京大学 4★ 58
10 厦门大学 4★ 58
11 华中师范大学 4★ 58
12 云南大学 3★ 58
13 南开大学 3★ 58
14 武汉大学 3★ 58
15 四川大学 3★ 58
16 吉林大学 3★ 58
17 中山大学 3★ 58
18 国际关系学院 3★ 58
19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3★ 58
20 北京外国语大学 3★ 58

国际关系专业考研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1法语或242德语
③718政治学原理
④833国际关系(含现代、当代和中国外交)
 
国际关系考研参考书:
《政治学导论》 杨光斌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
《国际政治学概论》 宋新宁、陈岳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
《国际关系史》(17世纪中叶――1945年) 王绳祖主编 法律出版社,1986年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李景治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当代中国外交概论》 李宝俊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
 
国际关系研究生就业方向:
从传统培养模式来看,国际政治的就业前景其实并不像一些传统的学科那样宽,因为它毕竟是一种精英教育,也不是每一个毕业生都能够毕业以后就直接进入外交部或者进入外事机构,从事高级的外交活动,这个就业面还是比较窄的。单纯从就业来说,学习国际关系是一个选择,但是就当前形势而言,就业前景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乐观。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考研分数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报录比、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考研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姐微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考研真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专业目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排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研、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众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考研 推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学姐微信


加学姐微信,获免费答疑,进考研群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考研网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维护,发布最新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还提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1对1辅导和考研真题等服务,有问题请加微信沟通。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购买指南 发货信息 关于我们 - 研究生兼职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