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华东师范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地理科学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2014年3月,华东师范大学以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目标,着力推进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和体制机制改革,正式组建了华东师范大学地球科 学学部,形成地理学、生态学等优势学科为核心的强大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平台和架构,以教育教学改革特别实验区(自贸区)全面推进包括招录与选拔、培养模 式在内的综合改革。
  华东师范大学地球科学学部学科积淀深厚,发展历史悠久。学部下设地理科学学院、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 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等学院(研究院),拥有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天童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研究观测站、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现代 城市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创新战略研究中心、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 基地长三角研究中心、上海市软科学研究基地跨国公司创新研究中心等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研究基地。同时,拥有地理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 地。学部现有教学科研人员190余人,其中教授占35%,副教授占42%,师资力量雄厚,形成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千人学者计划、长 江学者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和学科带头人等为学术引领和人才培养的师资团队,承担包括国家“973”、“863”等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学部目前在读本 科生800余名,在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000余名,是国内地学领域重要的科研教学单位和人才培养基地。学生就业率高,视野宽广,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地球科学学部含地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科研动站,其中地理学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生态学是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地理 学和生态学同时入选上海市新一轮一流(A类)学科建设行列。学部拥有地理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地理信息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环境科学、环境工 程、生态学、环境生态工程等8个本科专业。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上,注重国际合作与交流,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荷兰、日本、加拿大、澳大利 亚、新加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家和国际机构的相关科研部门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项目机制,实施了本科生“2+2”联合培养机制 和在读期间国外访学机制。学部将继续秉承“求实创造、开拓进取”的发展精神,坚持以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创新能力为中心,推进人才培养多元模式,为推动地 球科学研究持续开展和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前身地理系成立于1951年,是新中国成立 后组建的第一个高校地理系,由浙江大学地理系迁并组建而成,时任浙江大学地理系系主任的李春芬教授成为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的首任系主任。随时我国新时期社 会经济发展对地理学的新需求,在地理系基础上,于2014年3月正式成立了地理科学学院。该学院是我国最早具有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授予权的单位之一,是 我国首批博士后流动站建站单位之一,也是我国最早2个具有自然地理学重点学科的单位之一;2000年,自然地理学专业成为上海市10个“重中之重资助学 科”之一;2012年,地理学成为上海高校19个一流学科(A类)建设的学科之一。学院拥有自然地理学国家级教学团队、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上海高等 学校教学名师等。现有教师64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28人。2014年伊始,学院重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构架,设立了城市自然地理过程与模拟、全 球变化与环境演变、遥感与GIS、地理计算与空间分析、地理教育改革与学科发展等5个创新基地(PI),致力开展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和示范性的社会服务,并 在地理学研究生培养中体现国际化、学术化特色,培养复合型、研究型高层次人才,是我国地理学高素质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的重要单位。

  一、夏令营主题
  面向未来的地理学

  二、承办单位与时间
  1)承办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理科(地理学)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2)时间地点
  时间:2015年7月10日-7月13日
  地点: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三、招生对象与办法
  1)招生规模
  拟招收学生:30人左右
  2)招生对象
  a)高校本科三年级在校学生(地理、GIS、生态等专业为主,但不限定上述专业);
  b)学习成绩优秀,本科学习成绩排名(专业及综合测评)在年级前列(在其他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可以适当放宽),对地理学、GIS技术等学科领域有浓厚兴趣,有志于从事城市、区域与环境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
  c)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具有吃苦耐劳、认真负责、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d)英语水平良好。
  3)申请材料
  a) 《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报名信息表》(从报名网上直接打印)1份,需要所在单位推荐并加盖申请人所在院系公章;
  b)本科成绩单1份,加盖学校教务处或院系公章;
  c)本科学习成绩排名的证明(由教务部门盖章);
  d)一封本院或本系老师(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签名的推荐信(格式不限);
  e)其他证明材料(如已发表论文的复印件、奖状复印件、英语四、六级证书复印件等)。
  4)申请及录取时间
   即日起即可申请,申请必须先在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系统中进行网上报名(网上报名网 址:http://zsxx.yjsy.ecnu.edu.cn,网上报名指南:http://zsxx.yjsy.ecnu.edu.cn /download/xlybmzn.pdf)并上传照片和成绩单,打印申请表,2015年5月31日申请截止。审核和录取工作由夏令营评审委员会负责, 录取工作将于6月15日前结束,录取名单将在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主页(http://www.geo.ecnu.edu.cn/)公布并直接通知本 人(E-Mail形式),届时未接到录取通知的同学皆为未入选者,不再另行通知。
  5)材料邮寄
  请将上述所有申报材料1份装入A4大信封,信封正面注明姓名、所在学校及院系,于2015年6月3日前通过中国邮政(EMS或挂号信)送达以下地址,同时将申请表电子版及其它证明材料目录发至邮箱,过期视为无效。
  通讯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500号华东师范大学资环楼275室 史立志 老师(收)
  邮编:200241
  材料申请咨询电话:021-54341216
  办公室邮箱:yjs@geo.ecnu.edu.cn

  四、活动内容与时间安排
  1)营员报到(7月10日全天)
  2)主题沙龙(7月11日上午)
  a)院长致辞(地理科学学院、地学部情况介绍)
  b)学术沙龙(地科学院5个PI团队责任教授进行专题学术报告,然后相关教授围绕相应主题开展沙龙活动,营员参与提问和互动)
  c)营员与导师面对面(营员根据兴趣和特长,与相关导师自由进行一对一交流)
  3)基地参观(7月11日下午)
  a)地理科学学院以及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b)智慧地理教育中心
  c)华东师大闵行校区
  4)城市考察(7月12日)
  a)华东师大中北校区(中北校园、地理馆、校史馆)
  b)上海城市规划馆
  c)欢送晚宴
  5)结束返程(7月13日)

  五、营员待遇
  1)我院将为所有营员提供在沪期间的食宿、来沪单程交通费用(火车硬座/长途大巴);
  2)优秀营员在我院2015年研究生招生中将得到优先考虑。
专业介绍
 
本专业植根于华东师范大学地理学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全面均衡发展的综合优势,秉承胡焕庸、李春芬等老一辈人文地理学家践行的“人地关系”研究和“整合分析”传统,积极融合计算机科学和GIS等现代技术手段,紧密跟踪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快速发展所提出的人文地理学前沿问题和实践任务,在旅游地理、区域管理、政策管控模拟和环境教育等领域形成了梯队化的研究团队和计算化的研究特色。本专业在科学研究上重视学科交叉和理论建构,在人才培养上注重能力训练和兴趣驱动,并在“师者授人以渔,习者学万人敌”的师生互动中实现与专业的共同成长。
 
研究方向
 
旅游地理与旅游GIS、商业地理与商业GIS、区域管理与区域发展、环境政策模拟、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
 
专业介绍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现在也称地理信息科学)是传统地理学与测绘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结合而迅速发展起来的边缘学科,属于理学类地理学(一级学科)下面的二级学科。随着信息技术、知识工程和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的发展,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已逐步成为资源与环境、城市及区域规划与管理、土地利用与管理、水利水电、交通土建等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重要技术支撑,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华东师范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以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依托,根据学科发展与国家和地方的需求,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科研创新能力和熟练应用技能的高层次人才。
 
研究方向
 
遥感与GIS应用、3S集成、GIS开发、空间经济分析与模拟、地理计算、空间决策支持系统、地理数据挖掘、土地与房地产信息系统、计算机地图编制、空间数据分析、虚拟地理环境、GIS服务、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土地使用动态模拟、遥感数据分析和模糊、生态经济模拟
专业介绍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现在也称地理信息科学)是传统地理学与测绘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结合而迅速发展起来的边缘学科,属于理学类地理学(一级学科)下面的二级学科。随着信息技术、知识工程和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的发展,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已逐步成为资源与环境、城市及区域规划与管理、土地利用与管理、水利水电、交通土建等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重要技术支撑,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华东师范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以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依托,根据学科发展与国家和地方的需求,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科研创新能力和熟练应用技能的高层次人才。
 
研究方向
 
遥感与GIS应用、3S集成、GIS开发、空间经济分析与模拟、地理计算、空间决策支持系统、地理数据挖掘、土地与房地产信息系统、计算机地图编制、空间数据分析、虚拟地理环境、GIS服务、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土地使用动态模拟、遥感数据分析和模糊、生态经济模拟
 

专业介绍
 
在全球变化和高强度人类活动双重胁迫背景下,环境科学专业立足城市地区,以资源环境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为依托和基础,以“3S”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技术等综合集成为支撑,通过对城市物质循环与水环境治理、污染物在城市下垫面的迁移转化、城市河流环境演变过程与机制、城市河流环境承载力评价、城市河流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城市河流及滨岸带的污染阻控、城市河流水体环境修复、城市河流污染控制与环境修复集成服务平台构建的综合研究,不断探索和寻找城市河流污染控制与环境修复的理论、方法与对策。
 
目前本学科专业点承担并完成数十项国家重大、重点项目和企事业单位项目,科研成果得到社会各界肯定。在城市多介质多界面物质循环过程及其影响机理、城市黑臭河道治理的关键技术与示范工程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这些研究既解决了本学科的科学难题,又为城市污染物治理和环保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决策指导。
 
研究方向
 
城市水环境与水资源、城市大气环境、城市土壤环境与治理、污染物表生环境过程与效应、城市与景观生态学、城市环境安全与风险
 
专业介绍
 
地理科学学院生态学专业是在我国植物地理学教育家张绅教授创建的植物地理学专业的基础上,面对新的学科发展趋势,与人文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城市与区域规划、景观规划与设计等学科以及遥感、GIS等技术手段交叉融合发展而来的一门宏观生态学。本学科在大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生态城市与宜居城市建设、城市与区域生态建设规划等方面都有创新研究,并取得良好的社会影响。
 
 
 
研究方向
 
景观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生态地理学
专业介绍
 
本学科的前身为水文气象专业,始建于1960年。由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周淑贞教授在自然地理学的基础上创建,先后招收过两期本科专业共150余人,至1966年停办。1980年,开始招收气象学专业研究生,主要从事城市气候学方向的研究,是我国较早被批准的气象学硕士学位点。以周淑贞教授为代表的研究团队,针对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在上海发现的城市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城市热岛现象,率先在我国提出城市气候的五岛效应(热岛效应、湿岛效应、干岛效应、雨岛效应和混浊岛效应),开创了我国城市气候研究的先河;在我国首先倡导城市气候研究要为城市规划和城市建筑服务,为城市大气污染防治、高温灾害防御等方面的应用提供科学基础。目前本学科的研究主要包括气候变化与城市气候、城市大气环境、环境遥感与数据同化等领域。
 
研究方向
 
城市气象与城市大气环境、气候变化分析与模拟
 
专业介绍
 
1984年华东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被原国家教委列为重点学科,1996年地理学被上海市列为重点学科,2000年自然地理学入选上海市“重中之重资助学科”。华东师范大学地理学院自然地理学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高层次自然地理学人才。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学院自然地理学以沿海地区为重点研究区域,以城市地理系统关键界面、要素过程变异与机理、自然地理过程综合模拟为研究特色,进一步指导城市的可持续规划和管理、城市环境控制和治理的学科成果应用服务,为区域城市规划和发展、城市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为城市综合防灾减灾、城市管理、调控和服务提供决策依据。
 
研究方向
 
城市地貌与资源环境、灾害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第四纪环境演变、流域资源与水环境、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多界面环境过程与机理。
 
专业介绍
 
地理课程教学论是研究地理课程建设与评价、教材编制理论与实践、教学方法与教学技术创新、地理教学考试与评价、地理国际教育比较研究等的学科。该学科是培养高等院校、地理教育科研机构、地理基础教育战线、地理教育类杂志与出版物等的地理教育科研与实践人才。华东师范大学“地理学科教学论”专业由我国著名地理教育家褚绍唐教授创立的。是我国最早“地理学科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现为全国地理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单位;国家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长单位,上海市一期、二期课改地理课标研制组长单位;主编全国版地理教材、上海市地理教材;是全国地理高考命题、上海市高考地理命题、审题单位、上海市学业水平考试地理命题单位,该学科组织编辑出版《地理教学》(半月刊)杂志一本,是全国学科高地。
 
研究方向
 
地理课程与教学、地理教材编制理论与实践、地理考试与评价、GIS教育理论与实践、信息技术辅助地理教学
 
地理科学学院  邮箱:geo@geo.ecnu.edu.cn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500号华东师范大学资环楼279室   
电话:54341218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前身地理系成立于1951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组建的第一个高校地理系,由浙江大学地理系迁并组建而成,时任浙江大学地理系系主任的李春芬教授成为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的首任系主任。2014年3月,随着学校在学科建设等方面改革不断深化,地理科学学院在地理系基础上正式成立,隶属于学校首个学部制单位:地球科学学部。学院是我国最早具有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授予权的单位之一,是我国首批博士后流动站建站单位之一,也是我国最早2个具有自然地理学重点学科的单位之一。地理学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2000年,自然地理学成为上海市10个“重中之重资助学科”之一;2012年,地理学成为上海高校19个一流学科(A类)建设的学科之一;2015年,地理学成为上海市11个“高峰高原”(高峰II类)学科之一; 2016年,地球科学( Geoscience)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行列;2017年,地理学进入双一流学科建设。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已经成为我国地理学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基地、高水平科学研究开展的单位。 
       地理科学学院教学、科研条件一流,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成果丰富,人才培养层次完整。学院拥有国家地理学理科人才培养基地、国家虚拟仿真教学试验中心、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重要教研机构。现有教师73人。其中,正教授30人,副教授20人;双聘中外院士2人,杰青2人,优青2人,万人教学名师1人;上海市曙光学者2人、科技启明星1 人,上海市教学名师2人。近5年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在包括Science Advances 、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等国际一流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百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20余篇。学院在地理学人才培养上不断致力于综合化、国际化、学术化的特色培养,旨在打造复合型、实践型、研究型高层次人才。在重视部门地理学教学基础上,不断充实“3S”技术、空间统计、地理计算、专业英语等教学内容,充分对接社会需求。通过全国高校地理学联合野外实践教学、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资助等,强化学生实践训练和科研能力的培养。近年来,通过与世界著名大学开展本科“2+2”联合培养(美国辛辛那提大学、UT Dallas、澳洲昆士兰大学)、研究生“1.5+1.5”联合培养(辛辛那提大学),与国际著名学术机构(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IIASA等)进行合作交流,以及聘请外国专家开设国际课程等举措,不断提高学院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毕业生部分在海内外继续深造,其余到科研单位、高等院校、重点中学以及各级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工作,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添加华东师范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华东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华东师范大学报录比、华东师范大学考研群、华东师范大学学姐微信、华东师范大学考研真题、华东师范大学专业目录、华东师范大学排名、华东师范大学保研、华东师范大学公众号、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华东师范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华东师范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姐微信


加学姐微信,获免费答疑,进考研群
华东师范大学考研网由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维护,发布最新的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还提供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1对1辅导和考研真题等服务,有问题请加微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