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专业课资料

广东工业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广东工业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硕士研究生推免生待遇

(一)学校统一待遇

1.第一年直接认定获得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一等奖1.0万元,并在读研期间给予助学金0.6万元/年。

2.在本人申请和导师同意前提下,可优先入选我校“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计划”,入选对象可按学校规定获得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奖学金,并可申请国际合作交流专项资助。

(二)学院重点科研团队特别奖励

1.凡是进入学院重点科研团队的保送生,团队根据其具体情况给予1.0-3.0万元的特别奖励。

2.成果奖励:发表SCI 1区论文奖励1.0-2.0万元/篇、SCI 2区0.5-1.0万元/篇。

3.导师课题助理津贴:根据团队不同分别为300-1500元/月。

(三)研究生科研提升与联合培养计划

优秀硕士生二年级即可申请学校拔尖创新人才计划(硕博连读),进入博士阶段后,第5年推荐到国外一流大学或者著名研究所联合培养,获得博士学位后,优秀者可以直接进站从事博士后(年薪22.0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青年科学基金额外奖励5.0万元),并优先留校工作。

(四)社会奖学金

学院联合企业设立社会奖学金用于研究生培养,其中包含贝源环保奖学金、金凯地环保奖学金、永安环保优秀毕业论文奖学金。

申请材料

学生申请参加夏令营活动需提供以下材料:

1.《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21年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申请表》、《知情同意书》。

2.其它证明材料:身份证复印件、学生证复印件、本科成绩单(教务部门盖章)、前五学期绩点排名(教务部门盖章)、CET成绩单、其他获奖证书及代表性学术成果,以上材料按顺序扫描为一份PDF版本材料,原件备查。
申请条件

学生申请参加夏令营活动需具备以下条件:

1. 国家批准有权开展推免生工作的高校2022届本科毕业生,本科前三年学习成绩在所在专业年级排名居前20%,全国英语水平考试(非英语专业)四级成绩达到425分以上。

2. 对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生态工程、安全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有浓厚的兴趣,有较强的科研潜力。

3. 身心健康。

各有关单位及同学:
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广东省最早(1983年)招收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现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一级学科硕士点、环境工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环境生态工程、安全工程四个本科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环境工程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一流本科及广东省名牌专业,2018年入选广东省高等教育“冲一流”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2020软科中国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排名19位(前10%)。专业实验室面积超6000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000多万元。
学院现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健康与污染控制研究院两个教学科研单位。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规范化校外实习基地20个。粤港澳污染物暴露与健康联合实验室、广东省环境催化与健康风险控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教育厅资源综合利用与清洁生产重点实验室、广州市环境催化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固体废物资源化与无害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光催化技术集成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工业污染场地修复技术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7个省级以上科研平台。
学院现有在编在职教职工87人,其中专任教师7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职工70人,教授25人、副教授27人。学院现有博导15人、硕导55人;国家杰青等国家级人才7人次;南粤百杰、珠江特聘/青年、创新团队带头人、省级领军人才、省杰青等省级人才21人次。兼职教授5位(海外院士1位、教育部高层次人才讲座教授1位),客座教授2位。2016-2020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国家基金重点等国家级科研项目90多项,省级科研项目80多项、到校科研经费超2.02亿元;发表SCI论文600多篇(二区以上370余篇),ESI高引论文23篇;发明专利授权63项。累计获得省级以上科研奖励10项,其中2001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学科凝练了环境生态规划与修复、污染物环境行为与健康效应、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三大学科方向,重点针对国家和广东省的重大环保需求开展应用基础及产业化研究,形成了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成果应用的完整创新平台体系,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一、活动内容
促进大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加强优秀本科生对我院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研究兴趣;吸引更多的优秀生源报读环境学院,选拔推免生,为统考选留部分优秀生源。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21年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初步定于2021年7月举办,计划招收营员50人。
本次夏令营将邀请相关领域的知名学者作学术报告,与导师、研究生进行交流互动,并开展2022年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和统考优秀生源的选拔工作。

二、日程安排(线上或线下)
7月10日
上午:开营典礼,学院介绍,知名学者讲座
下午:学院研究生培养体系介绍及接受推免生政策介绍
7月11日
上午:推免候选人考察与测试,营员与导师交流,与研究生交流
(注:本日程为拟定计划,具体安排以入营报到时安排为准)

三、 申请资格及办法
(一)申请条件
学生申请参加夏令营活动需具备以下条件:
1. 国家批准有权开展推免生工作的高校2022届本科毕业生,本科前三年学习成绩在所在专业年级排名居前20%,全国英语水平考试(非英语专业)四级成绩达到425分以上。
2. 对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生态工程、安全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有浓厚的兴趣,有较强的科研潜力。
3. 身心健康。
(二)申请材料
学生申请参加夏令营活动需提供以下材料:
1.《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21年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申请表》、《知情同意书》。
2.其它证明材料:身份证复印件、学生证复印件、本科成绩单(教务部门盖章)、前五学期绩点排名(教务部门盖章)、CET成绩单、其他获奖证书及代表性学术成果,以上材料按顺序扫描为一份PDF版本材料,原件备查。
(三)申请流程
1.填写报名问卷 https://www.wenjuan.com/s/UZBZJvHwVw/#
2.提交电子版材料:将申请表及其他证明材料(上述PDF版本)放到一个文件夹里打包压缩,于2021年7月5日前发送至邮箱Wangyz@gdut.edu.cn,文件名称和邮件主题统一以“本人姓名+本科院校+夏令营报名”命名。
注:完成上述1、2后才视作报名成功,以收到报名邮箱的邮件回复为准。
(四)材料审核及营员选拔
根据学生提交的申请材料,对照申请条件,于2021年7月8日前确定夏令营参营名单并在学院网站上公布。
(五)经费安排
若为线下,参营人员往返车票费用由学院据实凭票据报销,食宿由学院统一安排。
【说明】交通费用方面:(1)同学可预订汽车、火车、高铁、飞机等,最终按照高铁“二等座”或普通火车“硬座或硬卧”票标准报销,最高报销500-1000元,其余差额自付;(2)报销须有票根原件,交通票背面请注明自己的姓名,须本人票方可报销,往返站点限学校或家庭地址;(3)学员返程票应于夏令营活动结束后两周内寄回学院,飞机票请保留登机牌和发票(即电子客票行程单),否则将无法报销;(4)市内交通(仅限广州本地高校学生)请按照公共交通费,凭票报销(车票背面请注明自己的姓名,往返地点)。

四、硕士研究生推免生待遇
(一)学校统一待遇
1.第一年直接认定获得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一等奖1.0万元,并在读研期间给予助学金0.6万元/年。
2.在本人申请和导师同意前提下,可优先入选我校“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计划”,入选对象可按学校规定获得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奖学金,并可申请国际合作交流专项资助。
(二)学院重点科研团队特别奖励
1.凡是进入学院重点科研团队的保送生,团队根据其具体情况给予1.0-3.0万元的特别奖励。
2.成果奖励:发表SCI 1区论文奖励1.0-2.0万元/篇、SCI 2区0.5-1.0万元/篇。
3.导师课题助理津贴:根据团队不同分别为300-1500元/月。
(三)研究生科研提升与联合培养计划
优秀硕士生二年级即可申请学校拔尖创新人才计划(硕博连读),进入博士阶段后,第5年推荐到国外一流大学或者著名研究所联合培养,获得博士学位后,优秀者可以直接进站从事博士后(年薪22.0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青年科学基金额外奖励5.0万元),并优先留校工作。
(四)社会奖学金
学院联合企业设立社会奖学金用于研究生培养,其中包含贝源环保奖学金、金凯地环保奖学金、永安环保优秀毕业论文奖学金。

五、咨询方式
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020-39322292
通讯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工学三号馆201室),邮编:510006
电子邮箱:wangyz@gdut.edu.cn
特此通知!
附言:最终奖助办法以录取当年招生简章为准
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关于举办2020年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活动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及同学:
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广东省最早(1983年)招收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现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一级学科硕士点、环境工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环境生态工程、安全工程四个本科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环境工程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一流本科及广东省名牌专业,并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8年入选广东省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 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2019年7月环境科学/生态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 。专业实验室面积超6000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000多万元。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学院现有教职工90人,其中专任教师7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4人,教授24人、副教授18人,博导15人、硕导52人;国家杰青1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位、青年人才1位,教育部高层次人才1位,全国模范教师1位,南粤百杰、珠江特聘/青年、创新团队带头人、省级领军人才、省杰青、省教学名师等省级以上人才22人次。兼职教授5位(海外院士1位、教育部高层次人才讲座教授1位、海外优秀人才1位、珠江学者讲座教授2位),客座教授2位。2015-2019年,主持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60多项、其中国家基金70项(含国家杰青1项、重点3项);到校科研经费超2.0亿元;发表SCI论文450多篇(二区以上260余篇),ESI高引论文9篇;发明专利授权40余项。累计获得省级以上科研奖励10项,其中2001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学院现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省级以上科研平台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规范化校外实习基地22个。凝练了环境生态规划与修复、污染物环境行为与健康效应、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三大学科方向,围绕水资源与水环境,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环境健康,环境安全组建了六大优势科研团队。重点针对国家和广东省的重大环保需求开展应用基础及产业化研究,形成了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成果应用的完整创新平台体系,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一、活动内容
促进大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加强优秀本科生对我院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研究兴趣;吸引更多的优秀生源报读环境学院,选拔推免生,为统考选留部分优秀生源。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年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初步定于2020年7月举办,计划招收营员50人。
本次夏令营将邀请相关领域的知名学者作线上学术报告,与导师、研究生进行线上交流互动,并开展2021年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和统考优秀生源的选拔工作。
二、日程安排(腾讯会议线上)
7月11日
上午:开营典礼,学院介绍,知名学者讲座
下午:学院研究生培养体系介绍及接受推免生政策介绍
7月12日
上午:推免候选人考察与测试,营员与导师交流,与研究生交流
(注:本日程为拟定计划,具体安排以入营报到时安排为准)
三、 申请资格及办法
(一)申请条件
学生申请参加夏令营活动需具备以下条件:
1. 国家批准有权开展推免生工作的高校2021届本科毕业生,本科前三年学习成绩在所在专业年级排名居前20%,全国英语水平考试(非英语专业)四级成绩达到425分以上。
2. 对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生态工程、安全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有浓厚的兴趣,有较强的科研潜力。
3. 身心健康。
(二)申请材料
学生申请参加夏令营活动需提供以下材料:
1.《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年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申请表》、《知情同意书》。
2.其它证明材料:身份证复印件、学生证复印件、本科成绩单(教务部门盖章)、前五学期绩点排名(教务部门盖章)、CET成绩单、其他获奖证书及代表性学术成果,以上材料按顺序扫描为一份PDF版本材料,原件备查。(因疫情期间成绩单、排名等材料教务部门可暂不盖章)
(三)申请流程
1.填写报名问卷https://www.wjx.cn/jq/83379338.aspx
2.提交电子版材料:将申请表及其他证明材料(上述PDF版本)放到一个文件夹里打包压缩,于2020年7月6日前发送至邮箱Wangyz@gdut.edu.cn,文件名称和邮件主题统一以“本人姓名+本科院校+夏令营报名”命名。
注:完成上述1、2后才视作报名成功,以收到报名邮箱的邮件回复为准。
(四)材料审核及营员选拔
根据学生提交的申请材料,对照申请条件,于2020年7月8日前确定夏令营参营名单并在学院网站上公布。
四、硕士研究生推免生待遇
(一)学校统一待遇
1、助学金0.6万元/学年。
2、第一年学业奖学金1.0万元。第二年开始以学术成果评定,其中一等奖学金20%、1.0万元/年;二等奖学金25%、0.6万元/年;三等奖学金35%、0.2万元/年。
3、学校保送特别奖学金第一年3.0万元(包括拔尖创新人才1万元、优势重点学科2.0万元)。
4、硕士生入选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计划可以获得奖学金1万元/年,特别优秀者学校将提供10万元/年的经费资助前往国外高水平大学联合培养1-2年。
5、导师课题助理津贴:根据团队不同分别为300-1500元/月。
(二)学院重点科研团队特别奖励
凡是进入学院重点科研团队的保送生,团队根据其具体情况给予1.0-3.0万元的特别奖励,第一年分12个月发放。
成果奖励:发表SCI 1区论文奖励1.0-2.0万元/篇、SCI 2区0.5-1.0万元/篇。
(三)研究生科研提升与联合培养计划
优秀硕士生二年级即可申请学校拔尖创新人才计划(硕博连读),进入博士阶段后,第5年推荐到国外一流大学或者著名研究所联合培养,获得博士学位后,优秀者可以直接进站从事博士后(年薪22.0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青年科学基金额外奖励5.0万元),并优先留校工作。
   (四)社会奖学金
    学院联合企业设立社会奖学金用于研究生培养,其中包含贝源环保奖学金、金凯地环保奖学金、永安环保优秀毕业论文奖学金合计6.9万/年。
  五、咨询方式
  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020-39322292
  通讯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工学三号馆201室),邮编:510006
  电子邮箱:wangyz@gdut.edu.cn
特此通知!
附言:最终奖助办法以录取当年招生简章为准
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级学科代码及名称:0830环境科学与工程            管理单位: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研究方向
本学科按一级学科培养,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环境化学;
2、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
3、环境生态学;
4、环境规划与管理;
5、水污染控制技术;
6、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7、固体废弃物处理及资源综合利用;
8、环境监测。
二、课程设置
本课程设置适合“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代码):
1.环境科学(083001);2.环境工程(083002)。
类别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开课单位 拟定
任课教师
备注
学位课 213001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政法学院 刘国建
   熊志军
 
21340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36 2 政法学院 黄蓉芳
谢迪斌
 
216001 第一外国语基础部分(英语)  60 2  秋 外国语学院 朱和平
外籍教师
 
216002 第一外国语基础部分(英语)  60 2 外国语学院 朱和平
外籍教师
 
207001 第一外国语专业部分(英语)  16 1 环境科学与
工程学院
汤兵
宋卫锋
 
211804 数值分析  32 2 应用数学学院 彭世国  
207003 环境生物技术 32 2 环境科学与
工程学院
许燕滨
宾丽英
 
207205 高等环境化学 32 2 环境科学与
工程学院
刘国光
马晓国
 
207026 胶体与界面化学 32 2 环境科学与
工程学院
袁斌
谢光炎
 
207004 环境流体力学 32 2 环境科学与
工程学院
颜幼平
何晓川
 
非学位课 207310 污染控制化学 32 2 环境科学与
工程学院
刘国光
徐文斌
 
207030 现代环境分析化学 32 2 实验教学部 马晓国
余煜棉
 
207308 污染生态原理与控制 32 2 环境科学与
工程学院
徐文彬
尹光彩
 
非学位课 207187 城市环境规划 32 2 环境科学与
工程学院
罗建中
徐文彬
 
207408 地下水污染原理与控制 32 2 环境科学与
工程学院
徐文彬
罗建中
 
207188 环境影响评价 32 2 环境科学与
工程学院
徐文彬
汤兵
 
207183 环境风险评价与案例分析 32 2 环境科学与
工程学院
宁寻安
林亲铁
 
207203 环境法规与管理学 32 2 环境科学与
工程学院
宁寻安
戴文灿
 
207311 现代检测技术 32 2 实验教学部 余煜棉
董奋强
 
207021 环境信息系统 32 2 环境科学与
工程学院
孙水裕
汤兵
 
207204 水处理药剂专论 32 2 环境科学与
工程学院
袁斌
谢光炎
 
207309 绿色化学与清洁生产 32 2 环境科学与
工程学院
刘国光
刘千钧
 
207317 环境工程学 32 2 环境科学与
工程学院
汤兵
宋卫锋
 
207312 水处理新技术 32 2 环境科学与
工程学院
罗建中
袁斌
 
207184 大气污染化学与物理 32 2 环境科学与
工程学院
李彦旭
黄海涛
 
207313 工业废气处理新技术 32 2 环境科学与
工程学院
陈凡植
李彦旭
 
207185 能源利用与大气污染控制 32 2 环境科学与
工程学院
李彦旭
黄海涛
 
207315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新技术 32 2 环境科学与
工程学院
孙水裕
何晓川
 
207314 环境工程实例与技术经济分析 32 2 环境科学与
工程学院
谢光炎
孙水裕
 
207017 物理化学分离工程 32 2 环境科学与
工程学院
孙水裕
宁寻安
 
207316 环境系统工程 32 2 环境科学与
工程学院
颜幼平
何晓川
 
207027 河流污染整治理论与技术 32 2 环境科学与
工程学院
罗建中
宁寻安
 
216302 第二外国语(日语) 32 2 外国语学院 王雪梅  



216300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         / 1 环境科学与
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  
216301 学术活动、实践活动   / 3 环境科学与
工程学院
/  
发表论文: 按授予学位要求,公开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学术论文至少1篇
 


领域代码及名称:430130或085229环境工程       管理单位: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研究方向:
方向名称 内容简介
1.水污染控制与净水技术与工程 水污染控制新理论、新技术和新工艺,废水处理与回用、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2.大气污染控制与废气净化技术与工程 大气污染控制新理论、新技术和新工艺,工业废气及粉尘治理技术、方法及新设备的研究及开发。
3.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与工程 二次资源的回收与综合利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技术的开发,城市垃圾与工业固体废物的资源化与零排放的理论与工艺研究。
4.环境生态修复技术与工程 区域性生态环境的整治与管理、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的生态过程、效应与评价技术,水环境修复技术与评价、河流生态修复、湖泊水库水环境污染修复、湿地污染修复、地下水污染修复等内容。
5.环境监测技术 环境监测新理论、新技术的研究及开发及采样技术、微量组分富集以及分析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6.环境规划与管理 环境规划及管理的新理论、新模式的研究及其应用,包括环境预测分析新方法、环境功能区划及环境目标制定方法。
 

二、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开课单位 备注
学位课 316001 第一外国语基础部分(英语) 48 3 第1学期 外国语学院  
307001 第一外国语专业部分(英语) 32 2 第2学期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313001 自然辩证法概论 32 2 第1学期 政法学院  
314004 数值分析 32 2 第1学期 应用数学学院  
307003 环境生物技术 32 2 第1学期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307205 高等环境化学 32 2 第1学期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307206 界面与胶体化学 32 2 第1学期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307004 环境流体力学 32 2 第1学期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非学位课 307317 环境工程学 32 2 第1学期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307310 污染控制化学 32 2 第1学期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307311 现代检测技术 32 2 第2学期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307312 水处理新技术 32 2 第1学期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307313 工业废气处理新技术 32 2 第2学期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307315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新技术 32 2 第1学期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307309 绿色化学与清洁生产 32 2 第2学期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307314 环境工程实例与技术经济分析 32 2 第2学期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307316 环境系统工程 32 2 第2学期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307021 环境信息系统 32 2 第2学期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307030 现代环境分析化学 32 2 第1学期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307405 能源利用与大气污染控制 32 2 第2学期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非学位课 307027 河流污染整治理论与技术 32 2 第2学期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307407 城市环境规划 32 2 第2学期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307408 环境影响评价 32 2 第2学期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必修环
313401 信息检索与知识产权 16 1 第1学期 政法学院  
307300 文献阅读与开题报告 / 1 课程学习合格后 导师组安排  
307400 实践活动 1年 4 第3至4学期 导师组安排 全日制学生
研究生中期检查
 
注:1.学生应获得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17学分,非学位课由导师指导学生选学或按教学点统一选定。
2.开课学期按新生入学时计为第1学期。


环境健康与污染控制研究院:
 
教授:安太成(国家杰青、教育部高层次人才)、敖志敏、李桂英、Wonyong Choi(兼职教授、韩国院士)、王少彬(珠江学者客座教授)、王保强(珠江学者客座教授)、余应新、姬越蒙、王万军、陈江耀
 
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刘宏利、高艳蓬、温美成、杨彦
 
讲师:熊举坤、马盛韬、赵伟娜、林钦浩
 
环境工程系:
 
教授(研究员):宁寻安、汤兵、袁勇、付丰连、黄海涛、罗建中、宋卫锋、颜幼平、孙健
 
副教授(副研究员):陈文松、谢武明、王玉洁、张亚平
 
讲师(工程师):白晓燕、路星雯、乔庆霞、张祥丹、钟胜、何峣、王逸
 
环境科学系:
 
教授:蔡宗苇、林亲铁、刘国光、吕文英、袁斌
 
副教授:陈智锋、戴文灿、刘千钧、尹光彩、谢光炎、冯义平
 
讲师(工程师):管秀娟、王孝武、姚琨、祁增华、陈平
 
安全工程系:
 
教授:徐文彬
 
副教授:刘爱华、张孝春
 
讲师:戴康、李迪迪、罗权兵、庄依杰
 
环境生态工程系:
 
教授:许燕滨、肖荣波、杜青平、李萍
 
副教授:杨佐毅
 
讲师:宾丽英、李磊、熊开容、王鹏
 
实验中心:
 
教授:‍‍马晓国、刘敬勇
 
副教授(高级实验师):吕松、郑莉、牛艳
 
讲师(实验师):黄绍松、李中阳、林美强、陈鹏程
本科专业: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环境生态工程、安全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点:环境科学与工程。
一、学科概况
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广东省最早(1983年)招收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现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一级学科硕士点、环境工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环境生态工程、安全工程四个本科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环境工程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及广东省名牌专业,2018年入选广东省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专业实验室面积超6000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000多万元。
学科现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健康与污染控制研究院、环境生态工程研究院三个教学科研单位。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规范化校外实习基地20个;广东省环境催化与健康风险控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教育厅资源综合利用与清洁生产重点实验室、广州市环境催化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固体废物资源化与无害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光催化技术集成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工业污染场地修复技术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凝练了环境生态规划与修复、污染物环境行为与健康效应、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三大学科方向,围绕水资源与水环境,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环境健康,环境安全组建了六大优势科研团队。重点针对国家和广东省的重大环保需求开展应用基础及产业化研究,形成了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成果应用的完整创新平台体系,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学科发展历程
1983年环境工程专业开始招收本科生
1995年环境工程被评为校级重点学科
1996年获环境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1年环境科学专业开始招收本科生
2001年获环境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3年环境工程被评为广东省省级扶持学科
2003年获环境科学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5年获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5年生物工程(环境生物技术)专业招收本科生
2006年环境工程被评为广东省省级重点扶持学科
2006年环境工程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专业
2006年资源综合利用与清洁生产重点实验室获教育厅批准
2010年省级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教育厅批准
2010年环境工程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第六批)
2012年环境科学与工程被评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
2012年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获教育部批准
2012年环境化工二级学科博士点
2012年安全工程专业开始招收本科生
2013年环境工程、环境科学进入一本招生
2014年学院整体进入一本招生
2014年环境科学珠江学者岗位设置
2015年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行列
2015年教育部高层次人才讲座教授(蔡宗苇)
2016年引进中国科学院安太成杰青团队
2016年广东工业大学环境健康与污染控制研究院成立
2016年环境生态工程专业招生
2016年环境工程珠江学者岗位设置
2016年广州市环境催化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2016年广东省固体废物资源化与无害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7年广东省光催化技术集成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7年广东省工业污染场地修复技术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7年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本土创新科研团队(安太成)
2018年教育部高层次人才特聘教授(安太成)
2018年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
2018年引进中国工程院杨志峰院士团队
2018年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生态工程研究院成立
2018年广东省环境催化与健康风险控制重点实验室
2018年入选广东省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
2019年7月环境科学/生态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
三、师资力量
学科现有教职工近100人,其中专任教师8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2人,教授34人、副教授30人,博导20人、硕导6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位,国家杰青5位,国家优青2位等国家级人才25人次;南粤百杰、珠江特聘/青年、创新团队带头人、省级领军人才、省杰青等省级人才21人次。兼职教授5位(海外院士1位、教育部高层次人才讲座教授1位、海外优秀人才1位、珠江学者讲座教授2位),客座教授2位。
四、学科方向及科研团队
1、学科方向一:环境生态规划与修复(杨志峰院士等18人)
该方向设环境生态规划、流域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团队,土壤和地下水环境修复团队两个团队。
1)环境生态规划、流域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团队
以“水”为核心,以流域、湿地、滨海、城市等为对象,以维持生态系统健康为目标,从系统层面解决环境生态问题。重点围绕湿地生态系统构建及调控、黑臭水体污染整治及生态修复、城市生态规划与安全调控等开展创新研究,为政府宏观管理及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提供决策依据和工程技术。
团队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青3人次,优青2人次,国家青年高层次人才3人次。曾主持完成第二次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辽河流域综合规划、松花江流域综合规划、海河流域生态环境恢复水资源保障规划、黄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白洋淀、黄河三角洲、官厅水库等区域保护与修复、广州、厦门、北京等城市环境生态规划;珠江流域水资源多目标调度技术与应用、变化环境下西南河流源区来水-供水-发电-环境互馈博弈协同调控、变化环境下基于水联网和用水总量控制的水资源配置报童模式和方法;珠江三角洲区域水文要素变异及其水资源响应量化研究、快速发展区域自适应水资源分配与动态水权管理模式研究、珠江三角洲河口区海平面上升咸潮上溯的水资源响应与调控、华南地区剧烈人类活动下枯水径流特征时空变异性研究。
团队成员获得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排名第一)、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二)、10多项省(部)级一等奖。
2)土壤和地下水环境修复团队
该团队依托广东省工业污染场地修复技术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针对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防治的重大科技需求及关键问题,开展原创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揭示污染物在土壤与地下水环境中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及效应,构建健康风险评估与区域预警管控技术体系,研发土壤和地下水风险管控与环境修复技术与装备,为土壤和地下水区域规划和污染治理提供科技支撑。
团队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3人、讲师1人。近5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科技部科研院所研究开发专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等2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6件,获省级科学技术奖2项,厅级科学技术奖3项。
2、学科方向二:污染物环境行为与健康风险削减(安太成教授等20人)
该方向以“环境中污染物特别是大气污染物”为研究对象,针对典型行业排放污染物的形成、转化、控制、风险消减等重要科学问题和技术需求,采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手段,重点开展污染物的形成与转化机制、污染物的控制机理和技术、污染物的人体暴露与代谢机制及其健康效应、污染物的健康风险消减等基础和应用研究,相关研究可以促进环境与健康学科的发展,同时也为政府控制污染物提供关键理论和技术支持。
团队现有教授11人、副教授4人、讲师1人、大型仪器主管1人、专职管理人员3人。其中海外院士1位、国家杰青/科技部领军人才/南粤百杰/省创新团队带头人1位、省领军人才2位、珠江特聘/讲座/青年4位、省青年拔尖人才2位、市珠江新星2位。
近5年承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本土创新科研团队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团队项目等30余项,出版英文专著1部,发表SCI收录论文260余篇,授权专利45件,专利转让企业实施6项,转让总额260万元。研究成果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等。
主要研究方向:(1)污染物形成机制研究;(2)污染物迁移转化机制研究;(3)污染物控制机理与技术研究;(4)污染物区域健康效应及其风险消减研究。
3、学科方向三: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宁寻安教授等42人)
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方向设固体废物处理与污染控制、水污染机制与控制、环境安全工程三个团队。
该方向以“典型工业点源污染控制”为核心,重点围绕制约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业废水、有机废气、危险废物、土壤污染、环境安全等,研发具有显著效果的创新实用技术,为工业污染控制及环保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固体废物处理与污染控制团队(宁寻安教授等18人)
针对典型工业固体废物(含污泥)的减毒减量、工业废水的深度处理,采用高级氧化、电化学、生物技术、电容去离子、环境催化等技术,开展应用基础及产业化应用研究。探究典型污染物的降解过程、迁移转化途径和控制机理。
团队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4人、讲师8人。最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基金重大培育项目、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高层次人才计划等纵向项目50多项;污染治理及环境规划类横向课题100多项。最近5年发表核心以上论文200余篇,其中SCI 10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5部,授权发明专利25件。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
主要研究方向:(1)污染物在固/液或固/液/气微界面的传质过程、降解/去除途径及削减机理;(2)污泥深度脱水和减量减毒机理;(3)电子垃圾(卡板)资源化利用;(4)低阶尾矿的无害化和资源化;(5)矿山、印染等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及其回用;(6)复合型环境功能材料的研制与应用。
2)水污染机制与控制团队(刘国光、汤兵教授等17人)
该团队针对废水及自然水体中重金属和难降解毒害性有机物的分离及分解去除机制展开研究,重点围绕过程内部的微观机制和催化降解去除进行机理探讨,描述其过程的物质、能量的传递规律,提出过程强化及调控策略,并进行技术研发及工程应用。在水源水质保护、饮用水污染应急处理处置、纯水和超纯水制备工艺和设备的研发、先进污水处理技术与装备、河涌污染整治理论与实践等方面开展了长期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
团队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4人、讲师5人。近5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等30项,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SCI论文150多篇(2区以上70多篇),授权发明专利17件。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厅级科技进步奖2项。
主要研究方向:(1)典型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及过程机制;(2)典型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物的生物毒性及毒理学;(3)痕量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质谱分析技术;(4)基于质谱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代谢组学分析;5多功能多生境生物反应器的强化机制及运行效能;(6)高效吸附-催化材料的研制与应用;(7)超稳金属络合物的催化分解机制与过程强化;(8)水质净化与超纯水制备技术;(9)河涌污染控制与整治技术;(10)膜分离技术关键问题研究及应用。
3)环境安全工程团队(徐文彬教授等7人)
围绕环境安全、火灾与消防工程、防灾减灾,开展环境风险与应急、职业卫生健康、化学品和化工安全、火灾理论与控制、消防关键技术和灭火材料、城市生命线风险的基础理论、技术研发及工程应用等方面的工作。
团队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4人。近5年承担科技部国家重点专项研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科工局和地方财政专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等40余项,风险评价与应急等各类横向课题40余项;项目经费近1亿元;发表SCI二区以上论文40篇;授权发明专利25件,有6项发明专利获产业化应用。
主要研究方向:(1)化学品安全和化工安全引起的环境风险及其应急;(2)建筑火灾数值模拟与消防技术、灭火材料和阻燃材料;(3)城市系统生命线和地下管线的脆弱性和系统风险;(4)职业卫生健康。
五、科学研究及产学研
2014-2018年,主持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30多项、其中国家基金50项(含国家杰青1项、重点1项);到校科研经费超1.2亿元;发表SCI论文289篇(二区以上202篇),ESI高引论文9篇;发明专利授权30余项。累计获得省级以上科研奖励8项,其中2001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产学研方面的典型案例如下:
(1)安太成教授等在光催化降解VOCs及杀菌消毒方面获专利授权41件,转让6项,已应用于数十项VOCs废气治理工程,为三个新三版公司提供了技术支持。
(2)宁寻安教授等研发了印染污泥脱水干化-煤粉掺烧-废气处理达标排放工艺技术,成果在东莞超盈纺织、互太(番禺)纺织等公司应用。
(3)林亲铁教授等以腐殖酸、天然矿物为主要原料,采用多级可控变轨球磨加工技术制备兼具重金属钝化和土壤改良作用的复合功能材料,相关成果已应用于修复番禺、韶关等地污染土壤,获得2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4)许燕滨教授等利用稳恒弱磁场、受限电化学反应及优势菌剂强化作用提高传统生物工艺净化效率,在重金属污染修复和养殖废水深度处理方面开展了大量应用研究,其中与广东益康生联合将电解强化优势菌负载生物处理技术成功应用在温氏集团上百个养殖场。
(5)钟胜博士自主设计了贵屿镇1000吨/年(首期)废弃IC提取贵金属生产线,酸耗减少99%以上,从源头削减了污染。
(6)孙水裕、宋卫锋教授等完成了广东凡口铅锌矿(1万吨/日)、南京铅锌银矿(0.5万吨/日)的废水处理及回用工程,相关成果“硫化矿电位调控浮选理论与实践”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1年),后续技术在10多家大型企业推广应用。
六、国际交流
学院每年选送优秀师生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美国德州农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英国西英格兰大学、德国不莱梅大学、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爱尔兰国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台湾高雄大学、台湾朝阳科技大学等境外海外高校交换学习、交流进修。
七、学子风采
近5年来,我院学生获得“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赛一等奖1项,省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获得“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赛金奖1项,银奖2项,省赛金奖5项,获得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赛铜奖1项、省赛银奖1项,获得全国高等学校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大学生实践与创新作品大赛一等奖2项和三等奖2项;我院男子篮球队多次取得学校冠军,2017年,获得学校第一届联赛冠军,代表学校参加广东省大学生冠军杯邀请赛获得冠军。
八、就业前景
近五年本科生就业率均超99%,考研录取率超14%,均居全校前列。迄今为止,我院为社会培养了6000多名环保专业技术人才,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超过300人,是环保企业家的摇篮。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科研院所、环境监测、环保公司和安全工程公司、大型企业环保和安全、职业卫生管理等部门。毕业生大多已经成为广东省各级环保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的业务骨干,有些走上了市、厅级领导岗位,为广东省的环保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九、杰出校友
邱冠周院士,1976年毕业于广东矿冶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前身)地质矿山系选矿专业(环境工程专业前身)。曾任中南工业大学/中南大学副校长,现任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我国低品位、复杂难处理金属矿产资源加工利用研究,在细粒及硫化矿物浮选分离和铁矿直接还原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特别是在低品位硫化矿的生物冶金方面做出突出贡献,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2项。2003年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2004年、2009年连续两次担任生物冶金领域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担任2011年第19届国际生物冶金大会主席,并被推选为国际生物冶金学会副会长。

添加广东工业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广东工业大学考研分数线、广东工业大学报录比、广东工业大学考研群、广东工业大学学姐微信、广东工业大学考研真题、广东工业大学专业目录、广东工业大学排名、广东工业大学保研、广东工业大学公众号、广东工业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广东工业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广东工业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最新购买

    手机商城

    扫描二维码,更便捷的购买资料

    不仅有商品,还有更多资讯和活动

    购买流程

    找到要考的专业或资料

    方法一:选择学校->学院->专业

    方法二:查找功能

    点击浏览招生简章+资料详情

    通过招生简章了解本专业需要的资料

    查看资料详情了解资料要点

    点击购买或加入购物车

    支付方式:支付宝

    填写付款信息并付款

    请确认联系人、联系方式和收货地址

    付款后3-5天可到货,可查询快递信息

    若有疑问,可联系在线学姐

    学姐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