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华北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专业课资料

华北理工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华北理工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华北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信息工程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华北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华北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华北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华北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研究生教育简介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28日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研究计算机结构与组成以及信息获取、表示、存储、处理、传输和利用等方面的理论、原则、方法和技术的学科。它包括科学与工程技术两方面,两者互相作用、高度融合,这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突出特点。主要相邻学科有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设置于1996年,2006年获得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学位授予权,并于2007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是我校近几年来发展迅速、综合实力较强、重点建设的学科之一。现有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技术两个硕士授予学科和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授予权。
  本硕士点现有硕士生导师21人,其中校内导师16人、校外导师5人。校内导师中,教授4人、博士5人,学术队伍整体上比较年轻。学科建设中,强化人才培养与学术梯队建设,强调具有创新性基础理论研究和具有应用前景技术研究,一支富有团结协作精神、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实力的师资和科研队伍正在形成。
主要研究方向
1.计算机网络与网络安全
研究下一代计算机网络协议、下一代互联网网络体系结构、网络通信协议的安全问题和QOS、网络上应用系统的通信和数据交换、网络上多媒体信息的通信、无线网络通信及网络应用系统的架构、网络应用中的密码学和认证体系、安全系统的规范设计。
2.多媒体技术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音频、视频压缩编解码技术与应用系统设计;三网融合环境下多媒体通信技术与应用系统;流媒体网络播放技术;三维图像建模、处理、显示技术与网络游戏软件设计;网络多媒体信息智能检索与数据融合技术知识处理系统、虚拟现实技术、模式识别与图形图像处理技术。
3.数据库技术与智能信息系统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数据库和网络技术应用、网络工业应用与管理、大型数据库网络管理应用、管理信息及办公自动化、智能控制、软件质量管理和项目管理信息安全、Internet与电子商务、信息管理系统智能信息处理。
4.计算机智能控制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新型PID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工业控制局域网(含现场总线)技术、数字图象处理技术等有关过程控制策略、远距离过程控制技术等进行应用开发研究。以及将专家系统、信息融合、神经网络等技术应用于大型设备的运行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中,着重对大型设备运行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方法等开展应用研究。
5.嵌入式系统及应用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嵌入式体系结构及硬件平台、嵌入式操作系统及软件开发平台、数字系统设计及EDA开发平台。以及在工业控制系统、仿真系统、医疗仪器、信息家电、通信设备等领域的应用研究。 
一、学科简介及研究方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研究计算机结构与组成以及信息获取、表示、存储、处理、传输和利用等方面的理论、原则、方法和技术的学科。它包括科学与工程技术两方面,两者互相作用、高度融合,这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突出特点。主要相邻学科有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我校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于200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
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
1.计算机网络与网络安全
研究下一代计算机网络协议、下一代互联网网络体系结构、网络通信协议的安全问题和QoS、网络上应用系统的通信和数据交换、网络上多媒体信息的通信、无线网络通信及网络应用系统的架构、网络应用中的密码学和认证体系、安全系统的规范设计。
2.多媒体技术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音频、视频压缩编解码技术与应用系统设计;三网融合环境下多媒体通信技术与应用系统;流媒体网络播放技术;三维图像建模、处理、显示技术与网络游戏软件设计;、网络多媒体信息智能检索与数据融合技术知识处理系统、虚拟现实技术、模式识别与图形图像处理技术。
3.数据库技术与智能信息系统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数据库和网络技术应用、网络工业应用与管理、大型数据库网络管理应用、管理信息及办公自动化、智能控制、软件质量管理和项目管理信息安全、Internet与电子商务、信息管理系统智能信息处理。
4.计算机智能控制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新型PID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工业控制局域网(含现场总线)技术、数字图象处理技术等有关过程控制策略、远距离过程控制技术等进行应用开发研究。以及将专家系统、信息融合、神经网络等技术应用于大型设备的运行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中,着重对大型设备运行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方法等开展应用研究。
5.嵌入式系统及应用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嵌入式体系结构及硬件平台、嵌入式操作系统及软件开发平台、数字系统设计及EDA开发平台。以及在工业控制系统、仿真系统、医疗仪器、信息家电、通信设备等领域的应用研究。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基础理论、方法和技能,能从事计算机系统设计,解决计算机应用中的技术问题及应用系统开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地阅读本学科外文资料;在学习中必须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学风,具有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一般在导师指导下按照有关学科、专业的培养方案要求选修课程。研究生的科研及论文工作实行导师组(或导师)负责制,原则上都要形成以导师为主的导师组集体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工作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主要为:在校学习全部课程,论文选题报告、论文中期报告、论文预答辩和论文答辩等非课程环节和大部分论文研究工作一般在校内完成,但鼓励和提倡同生产或科研单位组成双导师双基地的培养方式。
学习年限一般为2.5年,最长修业年限为5年。
四、课程设置及简介
1、课程设置
硕士生的课程学分要求一般为28~34个学分,其中学位课17~21学分。
凡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取研究生的,除完成课程计划中所规定课程外,还须补修两门以上大学本科相应的主要课程,具体科目由导师确定。补修课程只记成绩不计学分。
本课程主要研究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相应的算法及这些算法的软硬件实现,包括数字滤波器的指标要求、实现结构及DSP系统,为进一步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分布计算技术(Distributing Compute Technology)
本课程主要针对分布式异构网络计算环境下,企业级信息系统的集成、分布式系统建模与仿真、电子商务、企业虚拟制造系统方面技术进行研究,采用分布式对象计算技术CORBA/OMG、COM/DCOM进行软件的组件化研究,对于分布式系统中的异构数据库集成、对象的定位机制、消息接发机制、分布式事务处理、系统的可伸缩性问题以及工程化的CORBA系统进行研究与设计,以实现软件的可重用性、互操作性和跨平台性集成。
(3)高级计算机网络(Advance Computer Network)
本课程主要学习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算法、协议和一些前沿技术,包括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拥塞控制、路由算法与协议、路由器体系结构与关键技术、IPv6协议、组播算法与协议、服务质量控制、MPLS协议和网络安全。通过课程讲授和研究生自学论文使研究生理解目前网络体系结构、协议和应用研究领域的最新发展。
(4)高级操作系统(Advance Operating System)
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研究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体会操作系统的组织和实现过程,掌握操作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方法,科学、系统地训练研究生的系统开发能力,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要求
(一)论文要求:
(1)应在所研究的学科领域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具有学术意义或使用价值的成果。
(2)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
(3)必须是系统完整的学术论文,要有新的见解和一定的工作量,必须达到国内或国外学术刊物可以接受并发表的水平。
(二)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必须完成如下环节:
1.论文选题报告与开题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和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有一定的探索性,有一定的工作量,应具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或应用价值,并在本学科内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在确定课题方向的基础上,要求查阅近10年内的国内外有关文献,并阅读30-60篇以上。选题报告的时间安排在第三学期开学五周内(一般9月底之前)完成。书面选题报告要求0.5-1.0万字,双面打印装订成册,于开题后两周内上交“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及“开题报告评议书”一式两份,一份由所在学院留存,一份由研究生学院备案。
学术型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可包括以下内容:
(1)拟选课题当前国内外发展动态和水平。
(2)该领域内存在的问题和开展科研工作的可行性。
(3)所选课题的目的、意义、关键问题与创新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等。
(4)选该课题所具备的条件(实验设备、图书资料、本人理论及实际工作基础),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解决的办法和措施。
 
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28日  

(领域代码:430112)

一、领域简介及研究方向
计算机技术是综合了计算机科学理论、各种应用技术以及工程方法,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很好地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的工程领域,它在生产实践以及各种工程领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领域包括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设计、开发以及与其它领域紧密相关的应用系统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涉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理论、技术和方法等。
本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为:
1.软件工程与集成技术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应用软件向着综合集成方向发展,软件产品的开发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软件工程化与集成技术以构筑具有互操作性,可重用性,移植性的开放式软件集成平台为目标,研究软件的开发方法及软件的界面、服务和数据三个层次中的软件技术,包括面向对象,可视化等软件开发方法,以及软件接口的标准化、分布式数据服务、软件组件化等软件集成技术。
2.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正向着广域、宽带、低延迟、多媒体综合技术以及智能化等方向发展。本研究方向以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为基础,建立分布式运行的系统结构,对网络并行计算、分布式多媒体技术、网络管理、网格计算等开展研究。
3.数据库及其应用
主要研究数据库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对传统数据库、面向对象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Web数据库以及其它各种新型数据库技术的研究,掌握本方向最新的数据库理论与技术。本研究方向在数据库技术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侧重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4.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融合了信息处理、图像处理、网络与通信等多种学科,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和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媒体集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表现力丰富,符合人们的思维和认知习惯等特点,尤其在信息的集成、交互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该方向主要研究多媒体信息管理技术、多媒体输入与输出技术、多媒体存储和检索技术、多媒体人机交互技术、多媒体通信与分布应用技术、多媒体应用软件的开发技术、三维动画技术、应用系统的开发工具、系统集成技术以及多媒体高级形式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应用等。
5.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
主要研究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结合人工智能、信息理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图形学等,对其应用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包括:基于内容检索技术、图像与视频压缩、图像加密与数字水印、运动目标识别与跟踪、文字处理与识别、人的身份识别、智能交通系统以及可视化技术等。内容包括本领域的特点、地位和发展情况(可参照石来德主编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领域简介》中的有关内容,结合我校各学科领域的优势和特色)。
二、培养目标
专业学位是与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培养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人才。具体要求为:
1. 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 掌握从事本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3. 掌握一门外国语。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工程硕士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但要求在校学习的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
2.工程硕士生的培养实行双导师制,即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工矿企业或工程部门内经单位推荐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联合指导。来自企业的导师由学校按程序办理聘任手续。
3.工程硕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全部课程学习应在入学起1.5年内完成,攻读学位期间在校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1.5年。工程硕士生的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和答辩等环节必须进校完成。
四、课程设置及简介
1.课程设置
1.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应针对工程特点和企业需求按工程领域设置。教学内容应具有宽广性和综合性,反映当代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前沿。其中外语课程的要求是比较熟练地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数学课程的要求是掌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专业课程应强调本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的学习与实践。
2.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获得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7学分。

华北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地址: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渤海大道21号A5北楼
邮编:063210
联系电话:0315-8805830
网址:info.ncst.edu.cn
信息工程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下设四个系和一个实验中心,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996年创办)、电子信息工程(2000年创办)、通信工程(2000 年创办)、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2001年创办)、网络工程(2006年创办)以及海洋技术(2008 年创办)等 6 个本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第二批试点专业。学院现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硕士授权领域以及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二级交叉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 89 人,其中教授、副教授 45 人,硕士生导师 18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21 人。 
学院办公及实验室面积10900平米,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2000万元。拥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唐山市“互联网+”产业技术研究院,“唐山市智慧城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年来,学院完成国家自然基金等各项课题48项,获省科技进步奖5项,获市科技进步奖7项。出版专著(教材)29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20余篇,其中150余篇被三大索引收录。
学院以培养“学风严谨、基础扎实、适应面广”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为目标,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大学生竞赛中年均百次获奖,涌现出大量优秀就业明星,毕业生就业率达97%。

添加华北理工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华北理工大学考研分数线、华北理工大学报录比、华北理工大学考研群、华北理工大学学姐微信、华北理工大学考研真题、华北理工大学专业目录、华北理工大学排名、华北理工大学保研、华北理工大学公众号、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华北理工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华北理工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华北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最新购买

    手机商城

    扫描二维码,更便捷的购买资料

    不仅有商品,还有更多资讯和活动

    购买流程

    找到要考的专业或资料

    方法一:选择学校->学院->专业

    方法二:查找功能

    点击浏览招生简章+资料详情

    通过招生简章了解本专业需要的资料

    查看资料详情了解资料要点

    点击购买或加入购物车

    支付方式:支付宝

    填写付款信息并付款

    请确认联系人、联系方式和收货地址

    付款后3-5天可到货,可查询快递信息

    若有疑问,可联系在线学姐

    学姐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