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招生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专业课资料

河南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河南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历史文化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招生

 

 
党委办公室 主任:王文君 0371-22868833转8562
行政办公室 主任:谢宇飞
主任科员:刘信亮
科员:张丽娟
 0371-22866484
工会 主席:刘会宾
副主席:陈宏宾
0371-22823190
0371-22866561
教务办公室 负责人:张芳芳 0371-22199918
研究生与科研工作办公室
 
博士后工作管理办公室
负责人:肖莹
 
负责人:王战扬
0371-22622191
 
 /
团委   负责人:郑振亚  /
成人教育办公室 主任 :胡书玲 0371-22866561
资料室 主任 :邱胜利 0371-22868833转8956
文物馆 馆长:吴爱琴
副馆长:李丽娜 王运良
馆员:李溯源
 0371-22828097
 

2019年历史文化学院接收推免生复试方案

作者:新闻部   人气:2050  发表时间:2018年09月28日 22:07
2019年历史文化学院接收推免生
复试方案
 
根据《河南大学2019年面向全国接收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章程》和《2019年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管理办法》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将第一次推免生复试工作安排如下:
一、报到
1. 报到时间:2018年10月12日上午8:30—12:00
2. 报到地点:历史文化学院三楼研究生办公室
二、资格审查
(一)成立推免生资格审查小组,成员组成如下:学院党委副书记、纪检委员、研究生辅导员等。
(二)审核推免生提供的材料。
1.身份证、学生证复印件。
2.英语等级证书(成绩单)复印件,大学学习期间获得的各种奖
励证书复印件。
3.学校教务管理部门提供的学习成绩单复印件。
4.学术科研成果(发表的论文、出版的专著等)和获奖证书的复印件。
5.无论是申请学术型还是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考生,都须提交个人
陈述。
申请人参加复试时,需提供以上材料的原件进行审核,审核结束后原件由申请人本人取走,复印件留存我院以备学校检查。
三、复试的内容、时间与地点
1.复试内容:
由学院组成的学科专业复试小组进行面试,成绩以百分制计算。
2.复试时间与地点
复试时间:2018年10月12日下午15:00开始
地点:中国史在学院古代史教研室、学科教学(历史)在学院三楼会议室;世界史在学院世界史教研室;考古学在学院文博教研室;
四、复试结果的公示
学院按照各学科(专业)成绩高低,择优录取;学院及时公示复试结果,并将复试结果及拟录取结果报研究生院;收到我校待录取通知的推免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尽快同意待录取,否则视为放弃待录取资格。
五、复试的监督
1.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违纪违规事件一经核实,按学校规章制度处理。
2.实行信息公示制度。复试名单、复试结果等信息及时公布。
3.实行复议制度。保证投诉、申诉和监督渠道的畅通。对投诉和申诉问题经调查属实的,由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组责成各有关单位进行复议。
 
 
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招生领导组
2018年9月28日

历史文化学院2019年硕士研究生第二批次复试成绩公示

作者:   人气:3794  发表时间:2019年04月08日 17:28
历史文化学院2019年硕士研究生第二批次复试成绩公示  
 
   
准考证号 姓名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学习方式 初试成绩 复试成绩 总成绩  
 
104759060200243 秦阳航 045109 学科教学(历史) 全日制 343 89.4 78.37  
105599210004610 朱诗园 045109 学科教学(历史) 全日制 360 83.6 77.96  
104759060200190 朱志强 045109 学科教学(历史) 全日制 346 88.2 77.79  
105599210002425 陈思睿 045109 学科教学(历史) 全日制 339 88.2 77.41  
104759060300015 徐蒙蒙 045109 学科教学(历史) 全日制 334 82.8 74.68  
104759060200181 朱翠红 045109 学科教学(历史) 全日制 341 79.2 73.24  
104759060200149 焦华倩 045109 学科教学(历史) 全日制 339 75.2 71.63  

 

历史文化学院 2019 年硕士入学考试科目参考书目录 
院系所代码:011 
初试参考书目 
628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基础: 《中国考古学通论》张之恒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年版)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王宏钧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年版) 313 历史学基础:由国家统一命题,包括中国古代史(占 30% )、中国近现代史(占 20% )、世界古代史(占 20% )、 世界近现代史(占 30% ),总分 300 分。我校不提供参考书目 333 教育综合: 教育综合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总分 150 分,参考书目: 《教育学》刘志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年版) 《心理学》赵国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年版) 907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代史》李侃编(中华书局 2004 年版) 《中国现代史》王桧林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年版) 348 文博综合  : 《文物学》李晓东著(学苑出版社 2005 年版);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王宏钧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年版); 《考古学概论》栾丰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年版)  
复试笔试参考书目 
文物考古常识: 《新石器时代考古》张江凯主编(文物出版社 2004 年版); 《夏商考古》陈旭主编(文物出版社 2001 年版); 《两周考古》赵丛苍主编(文物出版社 2006 年版);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概论》于海广、王巨山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8 年版); 《文物学概论》吴诗池(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2 年版)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朱绍侯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代史》李侃主编(中华书局 2000 年版); 《中国现代史》王桧林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靳德行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世界史:     《世界史》吴于廑、齐世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年版),近年来出版的其他版本的高校世界历史教材 亦可。    
同等学力加试参考书目 
写作: 不指定参考书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朱绍侯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 史学概论: 《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李振宏著(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8 年版) 世界当代史: 《世界当代史》李世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年版)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代史》李侃主编(中华书局 2000 年版)《中国现代史》王桧林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版)    
────历史文化学院────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创建于1923年,是河南大学设立最早的院系之一。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师资 力量雄厚,长期以来形成了中西交融、古今贯通,既重视知识创新、更强调历史通识的学术传统,在国内外 享有盛誉。著名学者如范文澜、嵇文甫、蒙文通、郭绍虞、马非百、朱芳圃、孙海波等曾先后在此执教,从 这里走出去的优秀学子尹达、石璋如、白寿彝、韩儒林等成为享誉中外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浓厚的学术 氛围孕育出一代又一代史学人才及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      历史文化学院现有教职工9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4人(含中国社科院、国家博物馆合作导师20人 ),硕士生导师91人(含校外合作导师32人,其中职业导师11人),教授、副教授57人,具有博士学位者 80余人,河南省特聘教授4人,河南大学特聘教授6人,黄河学者4人,教育部历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1人,全国师德标兵、优秀教师各1人,曾宪梓教育基金获得者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4人,河南省省 管优秀专家7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9人,河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10人,河南省优秀教师4人,河南省优 秀青年社科专家5人,河南省高等院校创新人才培养对象4人,河南省高校教学技能大奖赛获奖者5人,河南 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1人,担任全国性专业学会会长、副会长者5人。近五年,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项目30多项,省部级项目60余项,各级横向项目70余项,出版专著60多部,在《历史研究》、《中 国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世界历史》等刊物及其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0多篇。      目前学院拥有中国史、世界史和考古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同时拥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 站以及3个河南省重点资助一级学科,中国史和考古学科是河南省特色优势学科群“黄河文明学科群”重要 支撑学科。考古学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发掘资质。目前,我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 研究生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河南省博物院、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大学等国内外单位联合 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学院现有博士、硕士研究生300余名,本科生600余名。 经过多年建设,学院拥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区域与 国别研究中心“以色列研究中心”、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实验室“经典文献与文物数字化实验室”、河南省 协同创新中心“黄河文明传承与现代文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古 代史研究中心”和“以色列研究中心”、河南省高等学校人文重点学科开放研究中心——宋史研究所、世界 史研究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封市与我院共建的宋文化研究院以及一批河南 大学重点研究机构。      学院办公室位于明伦校区古色古香的博雅楼,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学院资料室在明伦校区9号 楼,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藏有中外文图书30余万册,民国以来报刊杂志700多种;藏有《四库全书》 、《近代中国史料丛刊》、《全宋文》、《民国丛书》、《丛书集成》等大型套书;拥有中国基本古籍库、 中国方志库、《申报》数据库、中国近代报刊库、中国类书库、大成老旧刊全文数据库、晚清民国期刊全文 数据库等大型数据库,图书资料之丰富、种类之齐全,为师生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学院文物馆占地面积 3000平方米,馆藏文物4000余件,主要服务于历史学、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等专业的教学与科研活动 ,并免费对外开放。 院系代码:011 地  址:明伦街85号河南大学历史文 邮政编码:475001 联系部门:历史文化学院 电  话:0371-22622191 联 系 人:王老师
专业代码、名 称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拟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复试科目+加 试科目
备注
011 历史文化 学院
79(学术学位 49人,专业学 位30人)
(045109)学科 教学(历史)
00(全日制)不 区分研究方向 不区分导师 20
①101 思想政 治理论 ②204 英语二 ③333 教育综 合  ④907 中 国近现代史
复试科目 : 招生学院自定 加试科目: ①写作 ②史学概论
(060100)考古 学
01(全日制)断 代考古 不区分导师
11
①101 思想政 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628 考古学 及博物馆学基 础
复试科目 : 文物考古常识 加试科目: ①写作 ②中国古代史
02(全日制)专 门考古 不区分导师 03(全日制)文 物遗产保护与 博物馆学 不区分导师
(060200)中国 史
01(全日制)史 学理论及中国 史学史
不区分导师
27
①101 思想政 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13 历史学 基础
复试科目 : 方向 01 至 05 :中国古 代史 方向 06 :中 国近现代史 加试科目: ①写作 ②史学概论
02(全日制)中 国历史地理学 不区分导师 03(全日制)中 国历史文献学 不区分导师 04(全日制)中 国专门史 不区分导师 05(全日制)中 国古代史 不区分导师 06(全日制)中 国近现代史 不区分导师
(060300)世界 史
01(全日制)世 界近现代史 不区分导师
11
①101 思想政 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13 历史学 基础
复试科目 : 世界史 加试科目: ①世界当代史 ②中国近现代 史
02(全日制)世 界地区与国别 史
不区分导师
03(全日制)史 学理论与外国 史学史
不区分导师
(065100)文物 与博物馆
00(全日制)不 区分研究方向 不区分导师 10
①101 思想政 治理论 ②204 英语二 ③348 文博综 合
复试科目 : 招生学院自定 加试科目: 不加试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9年硕士复试安排

作者:历史文化学院   人气:8847  发表时间:2019年03月25日 09:35
根据《河南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复试与录取工作方案》,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复试管理
学院“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院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和录取工作。
“考生资格核查小组”具体负责学院考生的复试资格问题。不符合要求者,不能参加复试。
“学科专业复试小组”负责确定考生面试和考核的具体内容、评分标准、程序。
、复试分数线与复试名单
1.各专业复试分数线、拟招生情况
专业
代码
专业 政治 外语 专业1 专业2 总分 拟招
生人数
推免
人数
045109 学科教学(历史) 44 44 90 90 325 37 1
060100 考古学 44 44 180   325 12  
060200 中国史 44 44 132   339 43 1
060300 世界史 44 44 132   325 11  
065100 文物与博物馆 44 44 180   325 8  
2.复试比例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今年的复试比例为1:1.2。
3.复试名单
根据学院复试分数线确定参加复试名单。具体名单附后。
、考生报到资格复查与体检
1.通知
(1)网络通知:学院官网公布参加复试的考生名单,纸质复试通知书不再寄发。
(2)电话通知:学院研科办对参加复试的考生进行电话通知。
(3)没有接到招生单位复试通知电话的第一志愿考生,只要达到我校的复试分数线,可直接按时到校报到。该类考生报到后,学院将及时与学校研招办核对相关信息。
2.报到时间和地点
时间:2019年3月30日上午8:30开始
地点:历史文化学院三楼会议室
3.采集照片并签署《诚信考试承诺书》
时间:2019年3月30日上午8:30
4.资格审查
复试考生报到时需要携带的材料:
(1)应届本科生须携带:准考证、身份证、学生证(原件及复印件各一套,复印件上须写明考生编号、报考专业)、所在学校教务部门出具的证明(证明中必须注明毕业时间和可能取得学士学位的时间)。
(2)非应届本科毕业生须携带:准考证、身份证、毕业证及学位证(原件及复印件各一套,复印件上须写明考生编号、报考专业);未通过网上学历(或学籍)校验的考生需向我校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报告。
所有复印件及有关证明交给学院资格审查小组,以备学校复试期间抽查复检。
5.体检
  考生报到时,请携带一寸近期面冠照片4张,领取体检表。完成报到后,体检表贴照片、加盖历史文化学院骑缝公章后,自行到校医院体检,体检费:60元/人。  
、复试的时间、内容形式更新
1. 外语考试
外语口语测试4月1日随各专业面试同步进行。

2. 各专业笔试、加试、面试安排
(1)各专业笔试
3月31日上午8:30-11:30 综合教学楼509
(2)同等学力加试
科目一:3月31日下午2:30-5:30
科目二:3月31日晚上6:00-9:00
地点:历史文化学院一楼107
(3):各专业面试
专业: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
时间:4月1日上午8:30
专业:学科教学(历史):
时间:4月1日下午2:00
专业:文物与博物馆学:
时间:4月1日下午2:30
地点:历史文化学院(具体教室报到时另行通知)

3. 复试成绩
(1)学术学位研究生最终成绩计算公式:
最终成绩=(初试总成绩÷5)×50%+[(业务笔试成绩+专业面试成绩)÷2×90%+外语成绩]×50%
(2)专业学位研究生最终成绩计算公式:
最终成绩=初试总成绩÷5×50%+[复试成绩×90%+外语成绩] ×50%
复试的所有科目中只要有一项不合格,不予录取。

成绩公示及拟录取
根据招生计划,学院及时公示参加复试考生的复试成绩。对复试合格的考生提出拟录取建议并上报学校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

六、思想政治品德考核
   在确定录取后,考生到学院领取思想政治考核表。思想政治考核表由考生所在单位组织(或人事)部门填写并加盖公章,在规定的时间随考生档案一并交回学院。

其他
复试考生不准代替报到,到校复试时的差旅食宿费用自理,其他未尽事宜按照《河南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复试与录取工作方案》执行。如有疑问,咨询电话:0371-22622191
地址:河南省开封市明伦街85号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三楼研究生办公室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
 2019年3月24日

附: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9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名单

专业
代码
专业名称 学习
方式
考生编号 姓名 政治 外语 专一 专二 总分
045109 学科教学(历史) 全日制 104759045109012 汪伟敏 79 70 141 142 432
045109 学科教学(历史) 全日制 104759045109063 韩东杰 71 78 133 139 421
045109 学科教学(历史) 全日制 104759045109090 张雨晴 79 67 138 135 419
045109 学科教学(历史) 全日制 104759045109147 白慧慧 83 63 130 136 412
045109 学科教学(历史) 全日制 104759045109105 任悦 76 69 129 136 410
045109 学科教学(历史) 全日制 104759045109121 周磊 74 66 127 139 406
045109 学科教学(历史) 全日制 104759045109028 史亚男 73 68 131 129 401
045109 学科教学(历史) 全日制 104759045109118 郭优优 71 78 126 124 399
045109 学科教学(历史) 全日制 104759045109141 王柳茜 74 85 115 125 399
045109 学科教学(历史) 全日制 104759045109020 李良 68 63 130 137 398
045109 学科教学(历史) 全日制 104759045109016 王笑 74 67 117 134 392
045109 学科教学(历史) 全日制 104759045109096 邵佳琦 71 80 116 125 392
045109 学科教学(历史) 全日制 104759045109058 郑莉丹 75 56 135 122 388
045109 学科教学(历史) 全日制 104759045109133 赵晓婷 69 60 117 139 385
045109 学科教学(历史) 全日制 104759045109044 王晓颖 77 73 111 121 382
045109 学科教学(历史) 全日制 104759045109070 杨辉华 75 47 132 128 382
045109 学科教学(历史) 全日制 104759045109076 李向荣 72 69 126 112 379
045109 学科教学(历史) 全日制 104759045109073 赵大鹏 70 60 113 135 378
045109 学科教学(历史) 全日制 104759045109036 侯莹 70 58 124 126 378
045109 学科教学(历史) 全日制 104759045109007 王宝琦 71 64 114 126 375
045109 学科教学(历史) 全日制 104759045109126 刘瑶培 74 58 109 133 374
045109 学科教学(历史) 全日制 104759045109071 周润 68 60 121 124 373
045109 学科教学(历史) 全日制 104759045109099 齐闯 76 60 100 135 371
045109 学科教学(历史) 全日制 104759045109150 段凤娟 60 58 132 120 370
045109 学科教学(历史) 全日制 104759045109085 熊蕊 69 57 123 118 367
045109 学科教学(历史) 全日制 104759045109074 张祎帆 74 49 117 124 364
045109 学科教学(历史) 全日制 104759045109089 卞钰 70 58 120 116 364
045109 学科教学(历史) 全日制 104759045109115 王满君 77 67 115 103 362
045109 学科教学(历史) 全日制 104759045109069 姜慧 66 64 106 126 362
045109 学科教学(历史) 全日制 104759045109004 刘永芳 70 60 106 115 351
045109 学科教学(历史) 全日制 104759045109149 李梦 65 67 100 117 349
045109 学科教学(历史) 全日制 104759045109024 赵智慧 75 47 97 126 345
045109 学科教学(历史) 全日制 104759045109026 李晨阁 67 48 113 117 345
045109 学科教学(历史) 全日制 104759045109027 段超明 64 48 115 116 343
045109 学科教学(历史) 全日制 104759045109082 卢萌鸽 67 50 108 117 342
045109 学科教学(历史) 全日制 104759045109097 张仕冬 64 49 106 123 342
045109 学科教学(历史) 全日制 104759045109098 杨艺卓 72 58 101 110 341
045109 学科教学(历史) 全日制 104759045109081 王笑勤 64 47 97 131 339
045109 学科教学(历史) 全日制 104759045109134 李慧敏 64 56 101 110 331
045109 学科教学(历史) 全日制 104759104752915 刘如凤         推免
060100 考古学 全日制 104759060100035 丁福林 75 63 270 0 408
060100 考古学 全日制 104759060100036 孔品 79 63 254 0 396
060100 考古学 全日制 104759060100046 周小梅 70 56 240 0 366
060100 考古学 全日制 104759060100005 李立远 73 59 232 0 364
060100 考古学 全日制 104759060100004 华佳莹 70 59 234 0 363
060100 考古学 全日制 104759060100020 郑晓娟 74 46 230 0 350
060100 考古学 全日制 104759060100045 朱云风 67 50 230 0 347
060100 考古学 全日制 104759060100003 贡乾坤 75 55 216 0 346
060100 考古学 全日制 104759060100038 王志远 75 46 225 0 346
060100 考古学 全日制 104759060100043 邓皓凡 70 48 220 0 338
060100 考古学 全日制 104759060100013 李寒冰 75 54 207 0 336
060100 考古学 全日制 104759060100001 刘春洋 63 54 212 0 329
060200 中国史 全日制 104759060200010 李子壮 74 65 261 0 400
060200 中国史 全日制 104759060200154 孔晓洁 76 65 254 0 395
060200 中国史 全日制 104759060200072 刘超冉 76 55 256 0 387
060200 中国史 全日制 104759060200198 权亚茹 75 62 250 0 387
060200 中国史 全日制 104759060200156 岳童瑶 72 57 257 0 386
060200 中国史 全日制 104759060200187 赵笛 68 67 251 0 386
060200 中国史 全日制 104759060200126 虎莹 68 65 251 0 384
060200 中国史 全日制 104759060200144 侯志鑫 70 64 249 0 383
060200 中国史 全日制 104759060200123 孟晗 72 59 252 0 383
060200 中国史 全日制 104759060200125 韩苹 72 68 242 0 382
060200 中国史 全日制 104759060200237 胡坤 72 66 244 0 382
060200 中国史 全日制 104759060200032 胡博文 76 50 254 0 380
060200 中国史 全日制 104759060200004 庞治法 72 65 241 0 378
060200 中国史 全日制 104759060200120 张璐 68 57 252 0 377
060200 中国史 全日制 104759060200013 武珊 77 66 234 0 377
060200 中国史 全日制 104759060200180 王之宇 70 55 250 0 375
060200 中国史 全日制 104759060200025 魏斌 71 55 246 0 372
060200 中国史 全日制 104759060200215 张嘉欣 77 55 240 0 372
060200 中国史 全日制 104759060200218 赵东星 66 60 246 0 372
060200 中国史 全日制 104759060200124 江书婷 68 62 242 0 372
060200 中国史 全日制 104759060200221 赵宇飞 76 57 234 0 367
060200 中国史 全日制 104759060200197 张婧婧 68 63 235 0 366
060200 中国史 全日制 104759060200129 薛宾宾 72 59 235 0 366
060200 中国史 全日制 104759060200202 吕春萌 74 51 240 0 365
060200 中国史 全日制 104759060200037 周翔宇 81 53 230 0 364
060200 中国史 全日制 104759060200240 李东升 77 50 233 0 360
060200 中国史 全日制 104759060200248 陈奇 74 48 238 0 360
060200 中国史 全日制 104759060200206 潘梦斯 62 63 234 0 359
060200 中国史 全日制 104759060200031 白育林 71 49 239 0 359
060200 中国史 全日制 104759060200063 蔡阳光 74 61 223 0 358
060200 中国史 全日制 104759060200027 杜瞻瞻 75 48 234 0 357
060200 中国史 全日制 104759060200093 王韬源 75 52 230 0 357
060200 中国史 全日制 104759060200071 邢佳琪 62 54 241 0 357
060200 中国史 全日制 104759060200172 甄西阳 71 57 228 0 356
060200 中国史 全日制 104759060200086 魏明 68 58 228 0 354
060200 中国史 全日制 104759060200171 吴倩云 77 48 229 0 354
060200 中国史 全日制 104759060200183 黄亚涛 70 63 221 0 354
060200 中国史 全日制 104759060200227 安博 73 58 223 0 354
060200 中国史 全日制 104759060200245 胡引兰 66 56 230 0 352
060200 中国史 全日制 104759060200174 郭春燕 72 47 232 0 351
060200 中国史 全日制 104759060200021 江陈安 62 64 225 0 351
060200 中国史 全日制 104759060200158 吴壮壮 63 53 233 0 349
060200 中国史 全日制 104759060200159 徐璐 66 50 233 0 349
060200 中国史 全日制 104759060200203 吕常见 72 48 228 0 348
060200 中国史 全日制 104759060200220 李灵玉 69 56 223 0 348
060200 中国史 全日制 104759060200053 魏轩 70 44 233 0 347
060200 中国史 全日制 104759060200190 朱志强 69 48 229 0 346
060200 中国史 全日制 104759060200225 金远远 70 56 219 0 345
060200 中国史 全日制 104759060200012 赵洁 67 45 232 0 344
060200 中国史 全日制 104759060200243 秦阳航 77 48 218 0 343
060200 中国史 全日制 104759060200181 朱翠红 64 51 226 0 341
060200 中国史 全日制 104759060200149 焦华倩 68 56 215 0 339
060200 中国史 全日制 104759104752049 王煜浩         推免
060300 世界史 全日制 104759060300027 周林林 71 73 255 0 399
060300 世界史 全日制 104759060300013 郭艺 76 68 234 0 378
060300 世界史 全日制 104759060300018 邵泽龙 66 60 248 0 374
060300 世界史 全日制 104759060300011 马粉粉 66 56 243 0 365
060300 世界史 全日制 104759060300010 李军军 72 48 222 0 342
060300 世界史 全日制 104759060300026 陈浩明 56 59 226 0 341
060300 世界史 全日制 104759060300015 徐蒙蒙 71 51 212 0 334
060300 世界史 全日制 105119109408163 潘小丽 55 65 251 0 371
060300 世界史 全日制 101839211218240 闫涛 54 73 247 0 374
060300 世界史 全日制 100559333319434 林兴磊 69 68 265 0 402
060300 世界史 全日制 105119109408116 郭玉飞 47 65 248 0 360
060300 世界史 全日制 107189620916533 陈莎莎 53 65 237 0 355
065100 文物与博物馆 全日制 104759065100017 王思佳 73 71 263 0 407
065100 文物与博物馆 全日制 104759065100016 叶梦晓 69 70 255 0 394
065100 文物与博物馆 全日制 104759065100014 牛青青 63 57 220 0 340
065100 文物与博物馆 全日制 104599410910046 李延士 46 62 266 0 374
065100 文物与博物馆 全日制 107189430213910 庞雪萍 66 66 223 0 355
065100 文物与博物馆 全日制 105599210010234 林泽生 49 77 231 0 357
065100 文物与博物馆 全日制 102849211018707 李一鸣 67 68 216 0 351
065100 文物与博物馆 全日制 103589210008126 史文平 51 59 244 0 354
065100 文物与博物馆 全日制 103359000921831 王倩 66 67 230 0 363
 

学院简介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创建于1923年,是河南大学设立最早的院系之一。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长期以来形成了中西交融、古今贯通,既重视知识创新、更强调历史通识的学术传统,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著名学者如范文澜、嵇文甫、蒙文通、郭绍虞、马非百、朱芳圃、孙海波等曾先后在此执教,从这里走出去的优秀学子尹达、石璋如、白寿彝、韩儒林等成为享誉中外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浓厚的学术氛围孕育出一代又一代史学人才及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
 
    历史文化学院现有教职工9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4人(含中国社科院、国家博物馆合作导师20人),硕士生导师91人(含校外合作导师32人,其中职业导师11人),教授、副教授57人,具有博士学位者80余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教育部历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师德标兵、优秀教师各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4人,河南省特聘教授4人,黄河学者4人,河南大学特聘教授6人,曾宪梓教育基金获得者2人,河南省省管优秀专家7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9人,河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10人,河南省优秀教师4人,河南省优秀青年社科专家5人,河南省高等院校创新人才培养对象4人,河南省高校教学技能大奖赛获奖者5人,河南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1人,担任全国性专业学会会长、副会长者7人。近五年,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7项,省部级项目60余项,各级横向项目70余项,出版专著60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考古》、《中国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世界历史》等核心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300余篇。 
 

    学院设有历史学、世界史、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等四个本科专业,其中历史学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和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国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为河南省精品课程,《< 孙子兵法>解读》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国古代史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目前学院拥有中国史、世界史和考古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同时拥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以及3个河南省重点资助一级学科,中国史和考古学科是河南省特色优势学科群“黄河文明学科群”重要支撑学科。考古学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发掘资质。目前,我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河南省博物院、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大学等国内外单位联合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学院现有博士、硕士研究生300余名,本科生600余名。
 

    经过多年建设,学院拥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中心“以色列研究中心”、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实验室“经典文献与文物数字化实验室”、部省共建河南省黄河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和“以色列研究中心”、河南省高等学校人文重点学科开放研究中心——宋史研究所、世界史研究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封市与我院共建的宋文化研究院以及一批河南大学重点研究机构。
学院办公室位于明伦校区古色古香的博雅楼,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学院资料室在明伦校区9号楼,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藏有中外文图书20余万册,民国以来报刊杂志700多种;藏有《四库全书》、《近代中国史料丛刊》、《全宋文》、《民国丛书》、《丛书集成》等大型套书;拥有中国基本古籍库、中国方志库、《申报》数据库、中国近代报刊库、中国类书库、大成老旧刊全文数据库、晚清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大型数据库,图书资料之丰富、种类之齐全,为师生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学院文物馆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馆藏文物4000余件,主要服务于历史学、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等专业的教学与科研活动,并免费对外开放。



院徽
  
    历史文化学院院徽整体上与校徽保持一致,其一脉相承体现出历史文化学院的归属性;该院徽图案为正圆形,外圈内容为学院中英文规范名称,内圆为院徽基本形,两圆同心,体现学院精诚团结的凝聚力;外圈与内圆为中国红,具有中国特色,饱含热烈与生机;中间“史”字为篆书体,突显学科特色,展现历史文化学院的历史厚重感;院名下方的水浪,线条极富动态,融会贯通,象征位于黄河岸边、中原文化与文明发祥地的历史文化学院历史源远流长。
    院徽是学院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学院特色,凝聚人心,激励教师开拓创新的精神旗帜,是学院深层次的精神底蕴与人文内涵的浓缩。历史文化学院作为河南大学的院系之一,其院徽设计必须整体上与校徽保持一致,体现其一脉相承性,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为了更好地体系县学院文化底蕴和学科魅力,其设计必须融入历史厚重感和专业特色。就其视觉感染力来说,设计要求结构简洁,色彩鲜明,庄重美观,易于识别,以便更好地应用于各项宣传和组织工作。
 

院旗
 
    院旗同院徽一样,是一个学院的标志,集中展示一个学院的学科特点、办学理念和精神追求,是学院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院徽成型的基础上,院旗的设计要坚持与院徽保持协调一致性的原则来进行,充分体现时代感和文化积淀。在视觉感染力上,设计要简洁明快、清晰大方,色彩鲜明,具有动感和视觉冲击力。

 
 
    我院院旗,以中国红底色铺陈,中置院徽,象征我院办学理念,也体现出我院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旺盛蓬勃,充满热情与活力,具有动感和视觉冲击力。主体院名置于院徽下方,采用经典行楷繁体,集严谨与灵动于一体,收放有度,并附有英文译名,在兼顾文化积淀的同时,体现我院的时代感与融会贯通的精神。总之,院旗的设计与院徽保持了高度的协调一致性,充分体现了我历史院深层次的精神底蕴与人文内涵

学院简介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创建于1923年,是河南大学设立最早的院系之一。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长期以来形成了中西交融、古今贯通,既重视知识创新、更强调历史通识的学术传统,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著名学者如范文澜、嵇文甫、蒙文通、郭绍虞、马非百、朱芳圃、孙海波等曾先后在此执教,从这里走出去的优秀学子尹达、石璋如、白寿彝、韩儒林等成为享誉中外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浓厚的学术氛围孕育出一代又一代史学人才及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
 
    历史文化学院现有教职工9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4人(含中国社科院、国家博物馆合作导师20人),硕士生导师91人(含校外合作导师32人,其中职业导师11人),教授、副教授57人,具有博士学位者80余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教育部历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师德标兵、优秀教师各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4人,河南省特聘教授4人,黄河学者4人,河南大学特聘教授6人,曾宪梓教育基金获得者2人,河南省省管优秀专家7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9人,河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10人,河南省优秀教师4人,河南省优秀青年社科专家5人,河南省高等院校创新人才培养对象4人,河南省高校教学技能大奖赛获奖者5人,河南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1人,担任全国性专业学会会长、副会长者7人。近五年,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7项,省部级项目60余项,各级横向项目70余项,出版专著60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考古》、《中国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世界历史》等核心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300余篇。 
 

    学院设有历史学、世界史、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等四个本科专业,其中历史学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和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国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为河南省精品课程,《< 孙子兵法>解读》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国古代史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目前学院拥有中国史、世界史和考古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同时拥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以及3个河南省重点资助一级学科,中国史和考古学科是河南省特色优势学科群“黄河文明学科群”重要支撑学科。考古学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发掘资质。目前,我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河南省博物院、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大学等国内外单位联合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学院现有博士、硕士研究生300余名,本科生600余名。
 

    经过多年建设,学院拥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中心“以色列研究中心”、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实验室“经典文献与文物数字化实验室”、部省共建河南省黄河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和“以色列研究中心”、河南省高等学校人文重点学科开放研究中心——宋史研究所、世界史研究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封市与我院共建的宋文化研究院以及一批河南大学重点研究机构。
学院办公室位于明伦校区古色古香的博雅楼,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学院资料室在明伦校区9号楼,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藏有中外文图书20余万册,民国以来报刊杂志700多种;藏有《四库全书》、《近代中国史料丛刊》、《全宋文》、《民国丛书》、《丛书集成》等大型套书;拥有中国基本古籍库、中国方志库、《申报》数据库、中国近代报刊库、中国类书库、大成老旧刊全文数据库、晚清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大型数据库,图书资料之丰富、种类之齐全,为师生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学院文物馆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馆藏文物4000余件,主要服务于历史学、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等专业的教学与科研活动,并免费对外开放。



院徽
  
    历史文化学院院徽整体上与校徽保持一致,其一脉相承体现出历史文化学院的归属性;该院徽图案为正圆形,外圈内容为学院中英文规范名称,内圆为院徽基本形,两圆同心,体现学院精诚团结的凝聚力;外圈与内圆为中国红,具有中国特色,饱含热烈与生机;中间“史”字为篆书体,突显学科特色,展现历史文化学院的历史厚重感;院名下方的水浪,线条极富动态,融会贯通,象征位于黄河岸边、中原文化与文明发祥地的历史文化学院历史源远流长。
    院徽是学院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学院特色,凝聚人心,激励教师开拓创新的精神旗帜,是学院深层次的精神底蕴与人文内涵的浓缩。历史文化学院作为河南大学的院系之一,其院徽设计必须整体上与校徽保持一致,体现其一脉相承性,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为了更好地体系县学院文化底蕴和学科魅力,其设计必须融入历史厚重感和专业特色。就其视觉感染力来说,设计要求结构简洁,色彩鲜明,庄重美观,易于识别,以便更好地应用于各项宣传和组织工作。
 

院旗
 
    院旗同院徽一样,是一个学院的标志,集中展示一个学院的学科特点、办学理念和精神追求,是学院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院徽成型的基础上,院旗的设计要坚持与院徽保持协调一致性的原则来进行,充分体现时代感和文化积淀。在视觉感染力上,设计要简洁明快、清晰大方,色彩鲜明,具有动感和视觉冲击力。

 
 
    我院院旗,以中国红底色铺陈,中置院徽,象征我院办学理念,也体现出我院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旺盛蓬勃,充满热情与活力,具有动感和视觉冲击力。主体院名置于院徽下方,采用经典行楷繁体,集严谨与灵动于一体,收放有度,并附有英文译名,在兼顾文化积淀的同时,体现我院的时代感与融会贯通的精神。总之,院旗的设计与院徽保持了高度的协调一致性,充分体现了我历史院深层次的精神底蕴与人文内涵

添加河南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河南大学考研分数线、河南大学报录比、河南大学考研群、河南大学学姐微信、河南大学考研真题、河南大学专业目录、河南大学排名、河南大学保研、河南大学公众号、河南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河南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河南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最新购买

    手机商城

    扫描二维码,更便捷的购买资料

    不仅有商品,还有更多资讯和活动

    购买流程

    找到要考的专业或资料

    方法一:选择学校->学院->专业

    方法二:查找功能

    点击浏览招生简章+资料详情

    通过招生简章了解本专业需要的资料

    查看资料详情了解资料要点

    点击购买或加入购物车

    支付方式:支付宝

    填写付款信息并付款

    请确认联系人、联系方式和收货地址

    付款后3-5天可到货,可查询快递信息

    若有疑问,可联系在线学姐

    学姐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