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中医药大学计算机学院研究生招生

江西中医药大学计算机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专业课资料

江西中医药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江西中医药大学计算机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计算机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江西中医药大学计算机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江西中医药大学计算机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江西中医药大学计算机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江西中医药大学计算机学院研究生招生 为确保我院2021年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和招生工作顺利进行,根据国家和学校有关政策,特制订以下复试标准及办法。现通知如下:

一、复试工作领导小组及复试小组

学院成立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对整个复试和录取工作进行统一领导,成立各专业复试工作小组,凡属考生直系亲属者,不参与复试。复试小组的工作职责为:确定复试的具体内容,负责命题、进行复试及评定成绩,写出评语,拟定拟录取名单。

二、复试资格

(一)我院2021年的复试资格分数线为:

国家线总分263分,单科(满分100分)不低于37分,单科(满分大于100分)不低于56分。

(三)复试名单确定

根据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及我院要求的初试成绩,按照教育部的有关文件要求,按实际招生计划数的150%的比例确定复试的差额比例,确定进入复试的考生名单,并在研究生院网上进行公示。

三、复试要求

1.复试平台

复试平台为学信网的《招生远程面试系统》平台,考生要提前安装相关设备并熟悉操作(https://bm.chsi.com.cn/ycms/stu/,使用学信网个人账号登录),《考生操作手册》详见https://bm.chsi.com.cn/ycms/kssysm/,《设备要求及操作指南》详见https://bm.chsi.com.cn/ycms/stu/ms/ali/czzn。

2.环境要求

(1)良好的网络环境。考生应确保网络信号良好且能满足复试要求,应具备有线宽带、WIFI、4G/5G网络等两种以上网络条件。

(2)明亮的空间环境。应试环境简洁、安静、独立,光线明亮、无遮挡;房间内不能有任何与复试内容相关的参考资料,不得有其他人员在场。考生不能在考研培训辅导机构提供的场所进行复试。

3.设备要求

(1)复试采用“双机位”。考生需自行准备好能够满足“双机位”采集音频、视频的电脑或手机等设备,电源、支架等配件;台式机需配备摄像头、麦克风、音箱等。双机位的视频效果,如图1所示。





图1 双机位的视频效果

“第一机位”(镜头一)用于考试,在考生正前方,采集考生音、视频源;“第一机位”建议用带有音、视频功能的笔记本电脑。



“第二机位”(镜头二)用于监控考试环境,在考生侧后方。“第二机位”建议用手机,需提前下载最新版“学信网”APP。

(2)准备证件与必要文具。请考生准备好有效居民身份证的原件,准备好与复试内容无关的必要文具(空白纸张和笔等),复试正式开始前,须向考官展示证件与必要文具。

四、资格审查

考生须在“招生远程面试系统”平台的“提交面试材料”栏中,按各招生院部的要求上传以下有关材料的电子扫描件或清晰的图片(格式:jpg、jpeg、pdf、doc或docx):

1.有效居民身份证(正、反面)。

2.初试准考证(中国研究生招生网已开通下载)。

3.学历学位证明:

(1)应届生提供注册章齐全的学生证或学信网上下载的《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

(2)往届生提供毕业证书或学信网上下载的《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不能在线验证的考生提供《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

(3)境外学历的考生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4)同等学力考生提供大学专科学历证书。

4.《江西中医药大学拟录取硕士研究生现实表现调查表》,见附件。

5.报考专项计划的考生,需上传专项计划的相关证明材料、退役义务兵《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等证件。

五、考场规则

1.考生应当自觉服从考试工作人员管理,严格遵从考试工作人员关于网络远程考场入场、离场、打开视频的指令,不得以任何理由妨碍考试工作人员履行职责,不得扰乱网络远程复试考场及其他相关网络远程场所的秩序。

2.考生应按要求准备好相关的设备,以及软件、硬件和网络条件,按规定时间登录指定网络平台参加网络远程线上复试。

3.复试期间不允许采用任何方式变声或更改人像。

4.考生应选择独立安静房间独自参加网络远程复试。整个复试期间,房间必须保持安静明亮,房间内不得有其他人,不允许出现其他声音。复试期间视频背景必须是真实环境,不得使用虚拟背景、更换视频背景。

5.考生音频、视频必须全程开启,全程正面免冠朝向摄像头,保证头肩部及双手出现在视频画面正中间。不得佩戴口罩,保证面部清晰,头发不可遮挡耳朵,不得戴耳饰。

6.复试正式开始前,考生首先须将第二机位360度水平旋转摄像头,向考官展示考场的环境,考官认可后方可开始复试。

7.考生在复试过程中应当全程保持在摄像头的正前方,不得随意移动,复试期间不得以任何方式查阅资料。

8.复试期间如考生端或复试导师组端发生设备或网络故障,考生需重新登陆、暂缓复试,但已考过的内容成绩有效。暂缓期间保持手机能正常通话,以便招生院部及时与考生联系。

六、复试主要内容(复试成绩总分350分)

1、英语听说测试(考试时间一般为10分钟,总分100分)

英语听说测试,听音频文件,根据所听内容完成做答。

2、专业考试(考试时间一般为15分钟,总分100分)

由专业教师提问,重点考察考生对专业理论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是否具备本专业硕士生入学的基本要求。

3、综合情况面试(考试时间一般为25分钟,满分150分)

考核要点为毕业设计情况、研究或业务工作情况、思维敏锐性及逻辑思维能力、语言及综合归纳能力、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相关技能及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综合印象及相关业绩。具体要求为:

(1)各复试工作小组应对每位考生的考核情况进行现场记录,并录音录像,如实填写我校《研究生综合测试记录表》和《研究生综合测试评分表》,记录要求完整、详实,送交研究生院留存备查,录像录音各招生院(所)存档五年备查。

(2)复试工作小组各成员须现场独立评分,在评分前可以召开复试工作小组会议,研究对考生的具体评分。

(3)分数统计后送交研究生院留存备查。

七、录取

1.根据招生计划、复试录取办法以及考生成绩(含初试和复试),并结合其平时学习成绩、科研创新潜质、思想政治表现及身体健康状况等,择优录取,确定拟录取名单报研究生院。如认为有必要时,可对考生再次进行复试,

2.成绩算法

(1)总成绩=初试成绩×50%+复试成绩×50%,总成绩满分为425分。

(2)复试成绩=外国语测试成绩(满分100分)+专业课考试成绩(满分100分)+综合情况面试成绩(满分150分),其中外国语测试成绩低于60分或专业课考试成绩低于60分或综合情况面试成绩低于90分,将不予录取。

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考核不合格者、体检结果不合格者、同等学力考生的加试课程成绩不合格者,均不予录取。资格审查未通过者不予复试和录取。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与要求:
本专业为提升医药行业科技水平、适应医药行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培养掌握计算机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计算机应用研究能力的高层次复合人才。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高尚品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计算机学科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中的新进展和前沿研究动态。
3、了解医药领域基础知识,能在医药领域开展计算机应用研究。
4、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某些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着手研究和解决本学科中的某些理论和实际问题。
5、具有担负本学科相当助教或助研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6、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与要求:
本专业为提升医药行业科技水平、适应医药行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培养掌握计算机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计算机应用研究能力的高层次复合人才。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高尚品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计算机学科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中的新进展和前沿研究动态。
3、了解医药领域基础知识,能在医药领域开展计算机应用研究。
4、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某些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着手研究和解决本学科中的某些理论和实际问题。
5、具有担负本学科相当助教或助研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6、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中医药信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与要求:
本专业为提升医药行业科技水平、适应医药行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培养掌握计算机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计算机应用研究能力的高层次复合人才。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高尚品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计算机学科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中的新进展和前沿研究动态。
3、了解医药领域基础知识,能在医药领域开展计算机应用研究。
4、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某些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着手研究和解决本学科中的某些理论和实际问题。
5、具有担负本学科相当助教或助研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6、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2000年4月,计算机系成立,是全国最早开办计算机系的中医药院校之一。2007年1月,成立计算机学院。学院现有教职员工54名,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4人。具有博士学位8人,硕士学位34人,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校级教学标兵2人。 江西中医药大学计算机学院联系方式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梅岭大道1688号
电话:0791-88647928  邮编:330004 2000年4月,计算机系成立,是全国最早开办计算机系的中医药院校之一。2007年1月,成立计算机学院。学院现有教职员工54名,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4人。具有博士学位8人,硕士学位34人,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校级教学标兵2人。
计算机学院下设计算机软件学科组、计算机硬件学科组、计算机基础学科组、医疗电子学科组、数理学科组、计算机实验中心、物理实验中心和计算机应用研究所等教学科研机构。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和建设,计算机学院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教学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10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迄今为止是国内同类院校唯一的本学科硕士授予点,2011年依托中医学、中药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设立了中医药信息学二级学科,并于2013年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培育学科。学院开设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医药信息方向)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疗电子方向)先后获批“江西省高校特色专业”。近五年,计算机学院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3项;自主研发的“江中JZCMES方药嵌入式信息系统”经专家组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发表论文220余篇,其中43篇被SCI、EI收录;获省科技进步奖3项、软件著作权2项、发明专利2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批卓越工程师计划一项、江西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一项,省级精品课程5门、教学团队1个、示范性实验教学中心1个。科研水平居同类院校前列。
近年来,计算机学院深入推进教学研究与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夯实师资队伍、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加强学科课程建设,不断强化教学中心地位,在教学中善于创新、敢于实践、勤于摸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计算机学院的产、学、研新模式——计算机专业全程实践式人才培养模式获得好评,学生的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学生的科研实践作品有近50%已经投入使用。大胆探索主动式课堂教学模式,从传统的讲-听型发展为课前导读-课堂展示-教师点评的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构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校企合作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自实施以来,双方就社会调查、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已经开展了相应的合作,注重培养学生应用型成长的教学思路,使教学过程贴近工作,寻找创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把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作为专业基础教育的最终目标和重点。
2015年计算机学院在各项竞赛中获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截止目前共获国家级竞赛类奖项10个,其中美国(国际)数学建模3项、机器人制作2项、程序编程设计1项、天堰挑战杯1项、数学建模1项等获奖人数27人次。省级竞赛类获奖44个,获奖人数86人次,包含程序编辑和设计、计算机作品设计、数学建模、机器人制作以及体育竞技等领域。。在学生就业方面,计算机学院积极整合资源,为毕业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环境。毕业学生大多就业于软件公司、医疗电子公司、医院、医药公司和药厂,毕业生就业率位于学校前列。
“发展计算机信息工程,助力中医药现代化”。计算机学院全体师生将坚定专业定位,团结拼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构建国内一流的医药院校而奋斗
2000年4月,计算机系成立,是全国最早开办计算机系的中医药院校之一。2007年1月,成立计算机学院。学院现有教职员工54名,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4人。具有博士学位8人,硕士学位34人,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校级教学标兵2人。
计算机学院下设计算机软件学科组、计算机硬件学科组、计算机基础学科组、医疗电子学科组、数理学科组、计算机实验中心、物理实验中心和计算机应用研究所等教学科研机构。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和建设,计算机学院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教学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10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迄今为止是国内同类院校唯一的本学科硕士授予点,2011年依托中医学、中药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设立了中医药信息学二级学科,并于2013年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培育学科。学院开设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医药信息方向)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疗电子方向)先后获批“江西省高校特色专业”。近五年,计算机学院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3项;自主研发的“江中JZCMES方药嵌入式信息系统”经专家组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发表论文220余篇,其中43篇被SCI、EI收录;获省科技进步奖3项、软件著作权2项、发明专利2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批卓越工程师计划一项、江西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一项,省级精品课程5门、教学团队1个、示范性实验教学中心1个。科研水平居同类院校前列。
近年来,计算机学院深入推进教学研究与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夯实师资队伍、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加强学科课程建设,不断强化教学中心地位,在教学中善于创新、敢于实践、勤于摸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计算机学院的产、学、研新模式——计算机专业全程实践式人才培养模式获得好评,学生的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学生的科研实践作品有近50%已经投入使用。大胆探索主动式课堂教学模式,从传统的讲-听型发展为课前导读-课堂展示-教师点评的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构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校企合作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自实施以来,双方就社会调查、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已经开展了相应的合作,注重培养学生应用型成长的教学思路,使教学过程贴近工作,寻找创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把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作为专业基础教育的最终目标和重点。
2015年计算机学院在各项竞赛中获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截止目前共获国家级竞赛类奖项10个,其中美国(国际)数学建模3项、机器人制作2项、程序编程设计1项、天堰挑战杯1项、数学建模1项等获奖人数27人次。省级竞赛类获奖44个,获奖人数86人次,包含程序编辑和设计、计算机作品设计、数学建模、机器人制作以及体育竞技等领域。。在学生就业方面,计算机学院积极整合资源,为毕业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环境。毕业学生大多就业于软件公司、医疗电子公司、医院、医药公司和药厂,毕业生就业率位于学校前列。
“发展计算机信息工程,助力中医药现代化”。计算机学院全体师生将坚定专业定位,团结拼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构建国内一流的医药院校而奋斗
 进入2014考研关键时期,本院对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学术型)进行如下公告:
  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计算机学院
  课题组研究方向:医学数据挖掘研究;医学嵌入式系统;医学图像分析
  招生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医药信息学
  承担课题:国家863、国家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省级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
  本学院实验室已经过完全改造,现有数据挖掘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数学建模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研究生实验室、科研实践实验室、学生创作室、等,配备了最新的计算机软硬件设备。学院为硕士研究生提供更好的科研平台,设置了专项研究生专项科研基金,鼓励申报省级或校级研究生创新基金,只要肯干,能吃苦,毕业时就能硕果累累。学院有良好的学术氛围,读研期间可积极参加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等相关学科竞赛和导师相关的学术课题以提升自己的学术科研能力。在积极参与导师的相关软件开发项目的同时,提供充分的时间和学习资源让你学习和实战Java(Android等)或C#相关软件开发,提升自己的软件开发实战能力。欢迎广大有志于医学与计算机交叉领域研究的优秀学子加盟。
  联系人:杜老师
  联系方式:910392605@qq.com
  电话:18170069045

添加江西中医药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江西中医药大学考研分数线、江西中医药大学报录比、江西中医药大学考研群、江西中医药大学学姐微信、江西中医药大学考研真题、江西中医药大学专业目录、江西中医药大学排名、江西中医药大学保研、江西中医药大学公众号、江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江西中医药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江西中医药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江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姐微信


加学姐微信,获免费答疑,进考研群
江西中医药大学考研网由江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维护,发布最新的江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还提供江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1对1辅导和考研真题等服务,有问题请加微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