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考研网

兰州大学药物化学考研

兰州大学药物化学考研

相关专业

兰州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Add 兰州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因为兰州大学药物化学专业研究生数量有限,愿意做考研辅导的数量不确定,请加我们顾问的微信进行咨询和确认,抢先预订研究生,以免错失研究生辅导机会。

兰州大学是一个不错的学校,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请各位准备报考兰州大学药物化学考研的同学注意: 兰州大学药物化学研究生录取分数线(或称考研分数线)的数据。因为每年都有不少人报考兰州大学药物化学考研,竞争激烈,所以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兰州大学药物化学研究生的考研人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 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另外考研派也会为大家兰州大学药物化学考研的参考书目、考研大纲、研究生招生咨询电话等联系方式。希望你考取兰州大学 药物化学专业研究生,考研是个孤独的事情,需要耐得住寂寞,祝愿各位考研的学生好好复习备考,来年上个985/211,实现自己的名校研究生梦想。

兰州大学药物化学考研
药物化学生物学 [0703Z1]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兰州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药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3]化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 药物分子设计与合成
02 天然药物分子发现与修饰
03 微生物与生化药物
04 生物评价与功能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占40%)
④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各占50%)
备  注: 复试笔试科目: 药物化学或生物化学选一
1.同等学力考生要求:全国大学外语四级考试成绩不低于 425分。
2.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物理化学、生物化学。
药学学科药物化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100701:药物化学 
一、 学科概况 
 
     
药物化学是应用化学和生命科学原理研究药物和创制新药的学科。研究任务主要包括通过药物分子设计或对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分离、鉴定或结构改造,总结构效关系,创制可用于临床的新药;通过研究药物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的关系和化学稳定性,为药物的生产、剂型设计、贮存流通、质量控制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通过研究药物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间的关系,在分子水平上讨论药物在体内的化学过程和化学作用原理,深入的阐明药物的作用机理、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以及产生毒副作用的本质,为其它学科研究提供理论基础;通过对药物合成路线的设计和改进,为药物生产提供先进、合理的方法及工艺。
药物化学以化学合成药物、无机药物和天然药物为研究对象,研究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理作用之间关系;各类药物的作用和作用机制;药物的体内代谢及其产生毒副作用的本质;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与化学结构之间的关系;影响药物的药效、毒性、质量以及研究最佳剂型和药物制剂分析方法等的主要性质;药物的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和在体内的化学过程与合理用药之间的关系;药物结构修饰的原理和方法;新药创制的基本方法与理论;药物合成工艺路线和制备过程可能带来的特殊杂质。
 
二、 培养目标 
 
  
毕业生要能够掌握化学、生命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等的基础理论和系统专业知识;至少掌握英语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英文资料,具有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熟悉新药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现代新药研究的发展方向;具有基本的独立从事新药创制科学研究和科研管理能力。学位获得者能在高等院校、药物研发机构、药厂、医院等单位从事教学、新药研发、药品生产与质量控制等工作。
三、 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年限为三年、最长在校年限(含休学)四年。
四、 研究方向 
 
1.新药设计与合成
2.化学生物学与药物设计
3.天然药物分离、修饰及全合成
4.新药评价
五、 课程设置与学分安排 
 
总学分不低于32.0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8门;
公共课计入总学分;
学科通开课总学分不低于6.0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2门,计入总学分;
专业基础课总学分不低于3.0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门,计入总学分;
方向选修课计入总学分;
专业外语计入总学分;
人文与科学素养选修课计入总学分;
必修环节计入总学分;
补本课不计入总学分;

栏目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是否 
必修课
是否 
学位课
考核方式
公共课  064112000  硕士政治理论  1.0  18.0  否  是  考试 
0651120001  硕士第一外国语(1)  2.0  36.0  否  是  考试 
0651120002  硕士第一外国语(2)  2.0  36.0  否  是  考试 
065113001  高级英语(托福)  2.0  36.0  否  是  考试 
065113002  高级英语(雅思)  2.0  36.0  否  是  考试 
065113003  英语口语  3.0  54.0  否  是  考试 
065113004  学术论文写作  2.0  36.0  否  是  考试 
065113005  西方社会文化概览  2.0  36.0  否  是  考试 
065113006  英语演讲训练  2.0  36.0  否  是  考试 
07311200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0  36.0  是  是  考试 
073112004  学术道德规范与形势政策  1.0  18.0  是  是  考试 
学科通开课  035212009  药学实验设计与统计  3.0  54.0  否  是  考试 
035212010  分子生物学与生化技术  3.0  54.0  否  是  考试 
035212011  药物研发概论  3.0  54.0  否  是  考试 
035212012  现代药物分析  3.0  54.0  否  是  考试 
035212013  实验动物学  3.0  54.0  否  是  考试 
专业基础课  035312009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3.0  54.0  否  是  考试 
035312010  药物作用的化学原理  3.0  54.0  否  是  考试 
035312011  天然药物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  2.0  36.0  否  是  考试 
035312012  现代药物化学  2.0  36.0  否  是  考试 
035312013  药物合成新技术  3.0  54.0  否  是  考试 
方向选修课  035502021  药物化学进展  3.0  54.0  否  否  考试 
035502022  抗肿瘤药物新型设计方法  2.0  36.0  否  否  考试 
035502023  药物代谢  2.0  36.0  否  否  考试 
035502035  有机合成设计导论  2.0  36.0  否  否  考试 
专业外语  035402001  专业外语(药学)  1.0  18.0  是  否  考试 
必修环节  SS702001  SS学术研讨和学术活动  2.0    是  否  考查 
SS702002  SS开题报告  1.0    是  否  考查 
SS702003  SS实践环节  2.0    是  否  考查 
 

六、 必修环节 
 
1、开题报告:必修,最晚于第三学期末完成。
2、学术研讨和学术活动:必修,每学年作报告1次,在学期间作报告不少于2次,参加学术活动不少于   9   次。
3、实践环节:必修,含科研实践、医疗实践、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
 
七、 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035312009 开课学期 □春季学期   ■秋季学期 学分 3
课程名称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中文)
Computer-Aided Drug Design(英文)
课程类型 □公共课        □学科通开课        ■专业基础课              □方向选修课
课程学时分配 课程学时 学时分配
54 课堂讲课 27
课堂讨论 18
自学交流 9
课 程
负责人
刘焕香
赵春燕
课程团队 刘焕香 赵春燕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专题讨论 考核方式 □考试      ■考查
适用专业及层次 药学专业研究生
先修课程 药物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生物化学
教    材 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 化学工业出版社 徐筱杰等编著
参考书目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陈凯先等编著
               
 
二、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常用的药物设计技术和方法,并选用一些典型的实例,介绍最近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让研究生了解现在学科的发展趋势,同时介绍常用软件,使本课程兼具理论性、前沿性、实用性。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3学时)
主要内容:讲述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出现的背景、历史以及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学科发展的前沿和趋势。
第二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6学时)
第一节  药物与靶点相互作用理论
一、 药物与靶点相互作用类型
二、 药物与靶点分子的计算机图形显示
主要内容:药物的主要作用靶点类型,药物与靶点相互作用的类型及其相互作用理论,药物与靶点的计算机图形显示。
第三章 理论计算基础(6学时)
第一节  能量优化
1. 构象搜索
2. 分子力学方法
3. 量子力学方法
主要内容:分子结构的能量优化、构象搜索以及分子力学和量子力学方法。
第四章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方法学(15学时)
第一节 定量构效关系 
第二节 药效团模型 
第三节 分子对接 
第四节 虚拟筛选 
主要内容:基于配体的药物设计方法包括定量构效关系、药效团模型以及基于受体的药物设计方法分子对接以及这些方法的主要应用虚拟筛选。
第五章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应用实例(12学时)
 第一节 HIV-1蛋白酶抑制剂的设计
第二节 抗感冒药的设计
第三节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最新应用进展、成果 
主要内容:以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在HIV-1蛋白酶抑制剂设计及抗感冒药设计中的成功应用为例使得学生了解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实际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报告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最新应用成果。
第六章 上机实际操作相关软件(12学时)
主要内容:介绍并练习使用常用的大型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软件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主要包括SYBYL、Discovery Studio等。
四、参考文献
1. 徐筱杰, 侯廷军, 乔学斌, 章威; 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2. 陈凯先, 蒋华良, 嵇汝运;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原理、方法及运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3. A.R.Leach  Molecular Modelling: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2nd Edition)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3.


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药物作用的化学原理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035312010 开课学期 □春季学期   ■秋季学期 学分 3
课程名称 药物作用的化学原理
The organic chemistry of drug design and action
课程类型 □公共课        □学科通开课        ■专业基础课              □方向选修课
课程学时分配 课程学时 学时分配
54 课堂讲课 42
课堂讨论 6
自学交流 6
课 程
负责人
贺殿 课程团队 贺殿、李冲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专题讨论 考核方式 ■考试      □考查
适用专业及层次 药学专业研究生
先修课程 化学类: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量子化学和物理有机化学等。
生物类: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毒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分子药理学、药物代谢动力学、基因学和生物工程学等。
其它学科:x-射线结晶学、计算化学、计算机图形学、数学和物理学等。
教    材 自编
参考书目 C.J. Coulson,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Drug Action, 1988.
Silverman, R.B., The organic chemistry of drug design and action, 2nd Edition, 2004.
               
 
二、课程内容简介
药物作用的化学原理是研究化学药物及其靶分子的化学结构以及药物理化性质、生物学性质(如吸收、分布、排泄、代谢)、药物作用(包括治疗作用和毒副作用)的化学机理和构效关系而寻找新药的途径和方法的一门学科,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回答的问题是怎样发现一个安全有效的药物和怎么用好药,使学生为如何发现新药和有效、合理使用现有的化学药物提供理论依据,为从事新药研究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等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6学时)
1.1药物作用的化学原理的研究内容
1.2 药物作用的化学原理的任务
1.3药物作用的化学原理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4新药创制的发展史回顾
1.5 我国新药创制的发展情况
1.6 药物研究与开发
1.7新药研究与开发的四个阶段
1.8 药物的名称
第二章   受  体(6学时)
2.1受体的含义
2.2激动作用与拮抗作用
2.3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递质
2.4去甲肾上腺素的生物化学
2.5肾上腺素受体
2.6胆碱受体
2.7 多巴胺受体
第三章  第二信使(3学时)
3.1 环磷酸腺苷和环磷酸乌苷
3.2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3.3 前列腺素
第四章   酶反应与酶抑制剂(6学时)
4.1 酶反应
4.2 青霉素
4.3 抗艾滋病毒药物
4.4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4.5酶蛋白的结构与作用
4.6酶催化反应的化学过程
4.7 药物与酶的结合力
第五章 电荷密度分布(4学时)
5.1 正电中心与负电中心
5.2 共轭效应
5.3 氢键
5.4 电荷转移复合
5.5 电荷密度的计算
5.6 电子等排体
5.7 软硬酸碱
第六章  立体效应(6学时)
6.1 旋光异构体
6.2 几何异构体
6.3 药效基团
6.4 构象
第七章    理化性质(5学时)
7.1 电离度与吸收
7.2 油水分配系数
7.3 亲脂性
7.4 亲水性
7.5 定量构效关系
第八章   代谢转化(6学时)
8.1 羟化反应
8.2 脱烷基反应
8.3 醇的氧化
8.4 氮化合物的氧化
8.5 硫化合物的氧化
8.6 还原反应
8.7 水解反应
8.8 乙酰化反应
8.9 甲基化反应
8.10 缩合反应
8.11 结构修饰改变代谢转化的速率
第九章  药物潜优化(6学时)
9.1 增加水溶性
9.2 增加脂溶性
9.3 改变酸碱性
9.4 增高选择性
第十章  抗癌药物的新型设计方法(6学时)
10.1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
10.2 目前应用或试验的抗癌药物
10.3 癌基因及其致癌机理
10.4 肿瘤抑制基因
10.5 致癌因素
10.6 抗癌药物的新型设计方法
四、参考文献
1. William O. Foye . Foye’s Principles of Medicinal Chemistry,6th ed., 2007, Editor: Lemke and Williams
2. Burger’s Medicinal Chemistry and Drug Discovery, Abraham, D.J., Ed. 6th Ed., 2003.
3. J. Am. Chem. Soc., J. Med. Chem.  
4. Bioorg. Med. Chem., Bioorg. Med. Chem. Lett.
5. Curr. Med. Chem., Euro. J. Med. Chem.,Wikipedia (free) :http://en.wikipedia.org
 
 
 
 
 
 
 
 
 
 
 
 
 
 
 
 
 
 
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天然药物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035312011 开课学期 ■春季学期   □秋季学期 学分 2
课程名称 天然药物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
The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of Natural medicine and the structure identification
课程类型 □公共课        □学科通开课        ■专业基础课              □方向选修课
课程学时分配 课程学时 学时分配
36 课堂讲课 28
课堂讨论 6
自学交流 2
课 程
负责人
  课程团队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专题讨论 考核方式 □考试     ■考查
   
适用专业及层次 药学专业学术型、专业学位型研究生
先修课程 药物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天然药化、波谱解析、药用植物学
教    材 《天然药物化学》 吴立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参考书目 《波谱解析法》 潘铁英主编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技术》 卢艳花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天然药物化学》 徐任生主编,科学出版社。
 
               
 
二、课程内容简介
天然药物化学是一门运用现代化科学理论、方法与技术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内容包括各类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方法以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等,此外还涉及到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
本门课程是在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用植物及波谱学课程的基础上,在本科生通过天然药物化学课程学习已熟悉天然药物中有效成分的结构特点与类型;掌握各类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了解典型有效成分的结构测定方法以及生物合成途径之后,着重讲授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研究的途径和方法,提取分离有效成分的各种方法及应用范围、应用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质谱(MS)、氢核磁共振(1H-NMR)、碳核磁共振(13C-NMR)等光谱检测手段鉴定糖苷、黄酮、醌类、萜类、皂苷等有效成分的结构。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天然药物的提取技术(讲授8学时、课堂讨论2学时)
第一节:天然药物的提取总论
第二节:天然产物提取的传统方法
第三节:现代提取技术原理及应用
主要内容:天然药物所含成分,预实验的概念及分类,提取分离的工作;传统提取方法(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热回流提取法);现代提取技术(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技术、超声辅助提取技术、微波辅助提取技术、生物酶解技术、仿生、半仿生提取技术、强制上行循环提取技术的原理、特点和应用)。
第二章 天然药物的分离技术(讲授12学时、课堂讨论2学时)
    第一节: 薄层色谱
第二节: 常压柱色谱
第三节: 特殊柱色谱
第四节:制备型与分析型色谱
主要内容:薄层色谱的分类、应用及优缺点;常用柱层析(吸附性柱色谱、分配性柱色谱、离子交换柱色谱、凝胶过滤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大孔吸附树脂)的原理、装填使用方法、应用及特点;特殊柱层析(干柱柱层析、减压柱层析、短柱柱色析、棒色谱、闪式柱层析)的原理、装填使用方法、应用及特点;制备型与分析型色谱应用及特点 。
第三章 天然药物波普学特征及结构鉴定(讲授10学时、自学交流2学时)
第一节:糖和糖链结构的波谱特征及结构鉴定
第二节: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波谱特性及结构鉴定
第三节:蒽醌类化合物的波谱特性及结构鉴定
第四节:黄酮类化合物的波谱特征及结构鉴定
第五节:萜类化合物的波谱特征及结构鉴定
主要内容: 1H-NMR判断糖苷键的相对构型、13C-NMR在糖链结构测定中的应用、苷化位移;香豆素类、蒽醌类、黄酮类、萜类化合物(单萜、倍半萜、五环三萜等)的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1H-NMR、13C-NMR。
四、参考文献
     1.天然药物化学              吴立军主编      2011年
     2.波谱解析法                潘铁英主编      2009年
3.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技术  卢艳花主编      2005年
4.天然药物化学              徐任生主编      2005年
 
 
 
 
 
 
 
 
 
 
 
 
 
 
 
 
 
 
 
 
 
 
 
 
 
 
 
 
 
 
 
 
 
 
 
 
 
 
 
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现代药物化学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035312012 开课学期 ■春季学期   □秋季学期 学分 2
课程名称 (中文)现代药物化学
(英文)Model medicinal chemistry
课程类型 □公共课        □学科通开课        ■专业基础课              □方向选修课
课程学时分配 课程学时 学时分配
36 课堂讲课 18
课堂讨论 6
自学交流 12
课 程
负责人
赵全义 课程团队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专题讨论 考核方式 ■考试     □考查
适用专业及层次 药学专业研究生
先修课程 药物化学及其相关课程
教    材 Medicinal chemistry ( by G. Patrick)
参考书目 郑虎或郭宗儒等主编的《药物化学》
               
 
二、课程内容简介
    现代药物化学主要利用现代先进技术和手段研究药物的物理性质和构效关系,阐明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鉴定药物在体内吸收、转运、分布的情况及代谢产物,并通过药物分子结构设计或对先导化合物的结构修饰获得新一代创新药。本课程以药物研发为主线,沿用G. Patrick 主编的药物化学风格,从药物发现、靶点、构效关系、合成、设计、药动学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对每一部分内容的研究方法、手段技术和思维理念尽可能的诠释,希望对药物化学研究生的课题设计和实验设计有所启迪。
三、课程教学内容
Section 1 The science of medicinal chemistry (3学时)
1 Introduction
2 From concept to market
Section 2 - Drug target (3学时)
1 Enzymes  
2. Receptors  
3. Carrier proteins  
4. Structural proteins   
5. Nucleic acids  
6. Lipids  
7. Carbohydrates
Section 3 –Pharmacokinetics(3学时)
1. Pharmacokinetics  
2. Drug absorption
3. Drug distribution
4. Drug metabolism   
5. Drug excretion  
6. Drug administration  
7. Drug dosing
Section 4–Biological testing and bioassays (3学时)
1. Testing drugs  
2. Testing drugs in vitro  
3. Testing drugs in vivo
Section 5 –Drug discovery (3学时)
1. The lead compound
2 Natural source of lead compounds
3 Synthetic source of lead compounds
Section 6 –Synthesis  (3学时)
1. Synthetic considerations
2. Stereochemistry
3. Combinatorial synthesis
Section 7 –SAR   3学时
1. Definition of SAR
2. Binding interactions
3. Functional groups as binding groups
4. The pharmacophore
5 .QSAR
Section 8-Target orientated drug design (3学时)
1. Aims of drug design
2. CADD
3. Simplification of complex molecules
4. Conformational restraint
5. Extra binding interactions
6. Enhancing existing binding interactions
Section 9–Pharmacokinetic orientated drug design(3学时)
1. Drug solubility
2. Drug stability
Section 10 –Patenting and manufacture(3学时)
1. Patenting and chemical development
2. Optimization of reactions
3. Scale-up issues
4. Process development
5. Specifications
Section-11 Preclinical testing and clinical trials (3学时)
1. Toxicology
2. Pharmacology and pharmaceutical chemistry
3. Drug metabolism studies
4. Clinical trials
5. Regulatory affairs
Section12-Case study inhibitors of EGF-receptor kinase  (1学时)
1.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Testing procedures
3. From lead compound to dianilino-phthalimides
4. Modeling studies
5. 4-(phenylamino)pyrrolopyrimidines
6. Pyrazolopyrimidines
Section 13-History of medicinal chemistry  (2学时)
1. The age of herbs, potions and magic
2. The nineteenth century
3. A fledgling science (1900-1930)
4. The dawn of the antibacterial age (1930-1945)
5. The antibiotic age (1945-1970s)
6. The age of reason (1970s to present)
四、参考文献
 1、Medicinal chemistry  G. Patrick主编。
 2、有机化学中的光谱方法 Dudle H. Williams Lan Flemingz主编
 3、药物合成反应  闻韧主编
 4、药物化学进展(1-4)彭司勋等主编。
 
 
 
 
 
 
 
 
 
 
 
 
 
 
 
 
 
 
 
 
 
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药物合成新技术》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035312013 开课学期 ■春季学期   □秋季学期 学分 3
课程名称 药物合成新技术
New Methodology for Drug Synthesis
课程类型 □公共课        □学科通开课        ■专业基础课              □方向选修课
课程学时分配 课程学时 学时分配
54 课堂讲课 45
课堂讨论 9
自学交流  
课 程
负责人
陈世武 课程团队 陈世武、刘映前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专题讨论 考核方式 ■考试      □考查
   
适用专业及层次 药学专业研究生
先修课程 《药物合成反应》
教    材 《药物合成新方法》(张三奇,化学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目 《现代有机合成化学进展》、《现代有机反应》
               
 
二、课程内容简介
《药物合成新技术》以现代有机合成新方法的发展为主线,详细、系统地讲述药物合成路线的设计、过渡金属配合物、不对称合成法、固相合成法、组合化学法、绿色合成法、电化学合成法、光化学合成法、超声合成法、微波化学合成法、仿生合成法、酶催化的合成法、无溶剂合成法及有机合成中分离纯化的新策略等内容。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1章 绪论(3学时)
介绍合成药物的发展、药物合成的新方法、新技术及药物合成的发展趋势。
第2章 药物合成路线的设计(6学时)
介绍药物的逆合成分析法、合成中的选择性及优化,并举例介绍几种典型药物合成路线的设计。
第3章 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应用(6学时) 
介绍过渡金属配合物的成键性质及基元反应的基础上,对金属配合物催化的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异构化反应、碳碳键的形成反应等分别进行简述,最后介绍这类反应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 
第4章 不对称合成法及其应用(9学时)
首先介绍不对称合成中的基本概念,再分述不对称氧化反应、还原反应、Diels-Alder反应和碳-碳键的不对称反应及其应用。
第5章 固相合成法(3学时)
概要介绍固相合成法,重点介绍linker化学及固相合成法的应用。
第6章 组合化学法(3学时)
介绍化合物库的合成法,并重点讲授组合化学在药物合成与新药研究中的应用。
第7章 绿色化学法(6学时)
介绍绿色化学原理和化学反应原子经济性的基础上,重点介绍环境友好介质中的合成及新型催化剂的开发与应用。 
第8章 其他合成方法(6学时) 
介绍有机电化学合成、有机光化学合成、超声化学合成、微波促进的有机合成、仿生合成法、酶催化的合成、无溶剂合成法等新方法。 
第9章 分离纯化的新策略(3学时)
有机合成中的产物纯化、相转化和相标记及标签法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
课堂讨论(9学时)
通过学生查阅文献,对最新文献中的合成新方法的应用进行综合分析经讨论。
 
 
 
 
 
 
 
 
 
 
 
 
 
 
 
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药物化学进展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035502021 开课学期 ■春季学期   □秋季学期 学分 3
课程名称 药物化学进展
Advances in Medicinal Chemistry
课程类型 □公共课        □学科通开课        □专业基础课              ■方向选修课
课程学时分配 课程学时 学时分配
54 课堂讲课 36
课堂讨论 9
自学交流 9
课 程
负责人
陈世武 课程团队 陈世武、贺殿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专题讨论 考核方式 □考试      ■考查
   
适用专业及层次 药学研究型硕士、药学专业硕士
先修课程  
教    材  
参考书目 《药学化学总论》(郭宗儒)、《药物化学进展》(彭司勋主编系列)
               
 
二、课程内容简介
药物化学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化学与医学、药理学、生物化学、生物信息学及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相互结合的交叉学科。本课程主要先导化合物的发现策略、药物作用新靶点、不同类型药物研发的新成果和发展动向。
三、课程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采用专题讲座、资料查阅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拟开展的讲座题目如下:
第一讲 药物化学发展史(3学时)
第二讲 先导化合物的发现策略(3学时)
第三讲 药物作用新靶点(3学时)
第四讲 植物来源抗癌药物研究进展(3学时)
第五讲 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3学时)
第六讲 抗肿瘤金属配合物的研究进展(3学时)
第七讲 一氧化氮供体与新药研究(3学时)
第八讲 血管新生抑制剂的研究进展(3学时)
第九讲 以糖为基础的新药研究(3学时)
第十讲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研究进展(3学时)
第十一讲抗艾滋病药物研究进展(3学时)
第十二讲 离子通道与脑缺血(3学时)
讲座结束后,安排学生就某一专题查阅文献,进行总结(9学时),然后就查阅的文献进行PPT 汇报和讨论(9学时)。
 
 
 
 
 
 
 
 

 
 
 
 
 
 
 
 
 
 
 
 
 
 
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抗肿瘤药的新型设计方法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035502022 开课学期 □春季学期   ■秋季学期 学分 3
课程名称 (中文)抗肿瘤药的新型设计方法
(英文)novel drug design of anticancer agents
课程类型 □公共课        □学科通开课        □专业基础课              ■方向选修课
课程学时分配 课程学时 学时分配
54 课堂讲课 40
课堂讨论 8
自学交流 6
课 程
负责人
贺殿 课程团队 贺殿、李冲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专题讨论 考核方式 ■考试      □考查
适用专业及层次 药学专业研究生
先修课程 化学类: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量子化学和物理有机化学等。
生物类: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毒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分子药理学、药物代谢动力学、基因学和生物工程学等。
其它学科:x-射线结晶学、计算化学、计算机图形学、数学和物理学等。
教    材 自编
参考书目 William O. Foye . Foye’s Principles of Medicinal Chemistry,6th ed., 2007, Editor: Lemke and Williams
Burger’s Medicinal Chemistry and Drug Discovery, Abraham, D.J., Ed. 6th Ed., 2003..
               
 
二、课程内容简介
抗肿瘤药的新型设计方法通过掌握肿瘤发病机制和肿瘤的生物化学特性,熟悉和探索各种抗肿瘤药的新型设计方法,设计和开发高选择性、毒性小而有效的新型抗肿瘤药的一门学科,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现有抗肿瘤药化疗毒性大和如何发现一个安全有效的抗肿瘤新药,为从事抗肿瘤新药研究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等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肿瘤发病机制 (2学时)
1.1 发现
1.2 分类
1.3 发生机制
第二章  肿瘤治疗现状 (2学时)
2.1 化疗药
2.2 经典抗肿瘤药的缺陷
2.3 治疗新靶点
2.4 治疗现状
第三章    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 6学时)
3.1 表型标记
3.2 药物外排或细胞毒素
3.3 肿瘤细胞的代谢特点
第四章   种属差异大小与化学治疗的药选择性 (6学时)
4.1 化学治疗
4.2 种属差异
4.3常规化学治疗药与化学治疗
4.4抗肿瘤化学治疗药的特殊性
4.5抗肿瘤药的抗癌作用与致毒机理
第五章  抗肿瘤药的主要设计方法 (12学时)
5.1 topoisomerase inhibitory
5.2 CDK inhibitory
5.3 IKK inhibitory
5.4基于KSP EG5蛋白的抗肿瘤药设计
5.5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
5.6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5.7基于BCL-2的抗肿瘤药设计
5.8 DNA嵌入剂  
5.9干扰DNA合成的抗肿瘤药设计
5.10细胞毒烷化剂的抗肿瘤药设计
5.11  MK2抑制剂
5.12基于pLK1的抗肿瘤药设计
第六章   多因素种属差异整合设计新型抗肿瘤药设计 (12学时)
6.1 肿瘤细胞虚拟专一性生化代谢设计
6.2 多因素种属差异整合药物设计倍增种属差异性,提高抗肿瘤药对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区别能力
6.3多因素种属差异整合药物设计倍增种属差异性,降低抗肿瘤药在正常细胞中毒化能力
6.4 因素种属差异整合设计新型抗肿瘤药设计
第七章 抗肿瘤新药评价  (14学时)
7.1抗肿瘤新药评价的化学评价
7.2抗肿瘤新药评价的成药性评价
7.3抗肿瘤新药评价的药理学评价
7.4抗肿瘤新药评价的安全性评价
四、参考文献
1. William O. Foye . Foye’s Principles of Medicinal Chemistry,6th ed., 2007, Editor: Lemke and Williams
2. Burger’s Medicinal Chemistry and Drug Discovery, Abraham, D.J., Ed. 6th Ed., 2003.
3. Natl. Cancer Inst..
4. Nat. Rev. Cancer
5. Cancer Biol
6. Cancer Biol. Ther.
7. Eur. J. Med.Chem.
8. J Med Chem
9. J Cancer Res Clin Oncol
10. Curr Med Chem Anti-Canc Agents
11. Oncogene
12.Toxicology.  
 
 
 
 
 
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药物代谢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035502023 开课学期 ■春季学期   □秋季学期 学分 2
课程名称 药物代谢
Drug metabolism
课程类型 □公共课        □学科通开课        □专业基础课              ■方向选修课
课程学时分配 课程学时 学时分配
36 课堂讲课 18
课堂讨论 6
自学交流 12
课 程
负责人
赵全义 课程团队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专题讨论 考核方式 ■考试      □考查
                 
适用专业及层次      药学专业研究生
先修课程                 药学及其相关课程
教    材                      自编
参考书目                药理学、生物药剂学
               
 
二、课程内容简介
    药物代谢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等过程的特点和规律的一门科学,即药物分子被机体吸收后,在机体作用下发生的化学结构转化。也是药物研发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贯穿药物研究过程的始终。本课程主要从化学生物学的角度阐述药物代谢的过程及代谢物的结构,代谢酶的类型及其调控机制,体外模拟酶代谢的方法及技术,手性药物代谢规律及其代谢产物预测等,为药物毒副作用的阐述提供化学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
1、药物代谢的过程  (6学时)
  1.1药物的吸收和相互作用
  1.2药物的分布和相互作用
  1.3药物的代谢和作用
  1.4药物的排泄和相互作用
  1.5 药物吸收、分布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1. 1、药物的吸收和相互作用 
2. 2、药物的分布和相互作用 
3. 3、药物的代谢和作用 
4. 4、药物的排泄和相互作用
  2、药物代谢的方式  (6学时)
  2.1肝脏代谢
  2.2肠壁代谢
  2.3 肝微粒体中代谢酶的分离纯化
  2.4 肝脏代谢的体外模拟
1. 1、肝脏代谢 
2. 2、肠壁代谢
  3、代谢的两个阶段   (6学时)
  3.1第一阶段通常是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
  3.2第二阶段是结合反应。
  3.3 细胞色素P450的功能模拟
  3.4  I相产物与II相产物的分析与模拟
 4、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  (6学时)
 4.1给药途径与给药剂量对代谢的影响;
 4.2.酶促及酶抑作用
 4.3影响药物代谢的生理因素
 4.4 酶促、酶抑反应的实验设计及实施 
 
 5、手性药物及潜手性药物的代谢   (9学时)
 5.1 手性药物的代谢
 5.2 潜手性药物的代谢
 5.3 代谢酶在手性合成上的应用
 6、药物代谢的现代分析技术   (3学时)
 
四、参考文献
 1、生物药剂学,各种版本均可。
 2、手性药物及药理学 曾苏主编。
 
八、 毕业论文及学位论文 
 
   学生毕业需完成《药学院学术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完成科研成果的基本要求》(2012版)方可进行毕业学位论文的答辩。学位论文写作按照《兰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规范》要求完成方可进行论文答辩。

药学二级学科硕士点——药物化学


药物化学是应用化学和生命科学原理研究药物和创制新药的学科。研究任务主要包括通过药物分子设计或对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分离、鉴定或结构改造,总结构效关系,创制可用于临床的新药;通过研究药物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的关系和化学稳定性,为药物的生产、剂型设计、贮存流通、质量控制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通过研究药物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间的关系,在分子水平上讨论药物在体内的化学过程和化学作用原理,深入的阐明药物的作用机理、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以及产生毒副作用的本质,为其它学科研究提供理论基础;通过对药物合成路线的设计和改进,为药物生产提供先进、合理的方法及工艺。
药物化学以化学合成药物、无机药物和天然药物为研究对象,研究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理作用之间关系;各类药物的作用和作用机制;药物的体内代谢及其产生毒副作用的本质;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与化学结构之间的关系;影响药物的药效、毒性、质量以及研究最佳剂型和药物制剂分析方法等的主要性质;药物的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和在体内的化学过程与合理用药之间的关系;药物结构修饰的原理和方法;新药创制的基本方法与理论;药物合成工艺路线和制备过程可能带来的特殊杂质。
培养目标:毕业生要能够掌握化学、生命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等的基础理论和系统专业知识;至少掌握英语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英文资料,具有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熟悉新药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现代新药研究的发展方向;具有基本的独立从事新药创制科学研究和科研管理能力。学位获得者能在高等院校、药物研发机构、药厂、医院等单位从事教学、新药研发、药品生产与质量控制等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1.新药设计与合成;2.化学生物学与药物设计;3.天然药物分离、修饰及全合成;4.新药评价。
药物化学生物学 [0703Z1]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兰州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药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3]化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药物分子设计与合成
02天然药物分子发现与修饰
03微生物与生化药物
04生物评价与功能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612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占40%)
100%8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各占50%)
备  注: 复试笔试科目:药物化学或生物化学选一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药物化学     专业代码:078001     门类/类别:理学     学科/类别:药学

专业介绍

沈阳化工大学为例
依托1952年建校时的化学工程与工艺(原化工部重点学科、现为辽宁省重点学科)、应用化学(原化工部重点学科、现为辽宁省重点学科)等,并较早设置药学的本科(1999)和研究生(2002)的培养方向,2002年设制药工程本科专业,2006年药物化学二级硕士点获准授权(100701),2007年单独招生。2008年药物化学学科进入沈阳化工大学校级重点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1、天然活性物质的结构改造及抗肿瘤活性研究;2、抗感染药物的研究;3、促智药物的研究;4、无机药物化学的研究;5、甾体化合物合成与抗癌活性研究;6、药物及有机中间体的合成。

专业点分布

沈阳化工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41 所,本次参评37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04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23 北京协和医学院 A+
2 10316 中国药科大学 A+
3 10001 北京大学 A
4 10163 沈阳药科大学 A
5 10335 浙江大学 A
6 10246 复旦大学 A-
7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A-
8 10422 山东大学 A-
9 10558 中山大学 A-
10 10610 四川大学 A-
11 90030 第二军医大学 A-
12 10025 首都医科大学 B+
13 10226 哈尔滨医科大学 B+
14 10251 华东理工大学 B+
15 10285 苏州大学 B+
16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B+
17 10486 武汉大学 B+
18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B+
19 10533 中南大学 B+
20 90032 第四军医大学 B+
21 10055 南开大学 B
22 10062 天津医科大学 B
23 10159 中国医科大学 B
24 10183 吉林大学 B
25 10312 南京医科大学 B
26 10337 浙江工业大学 B
27 10366 安徽医科大学 B
28 10459 郑州大学 B
29 10573 广东药科大学 B
30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B
31 12121 南方医科大学 B
32 10089 河北医科大学 B-
33 10162 辽宁中医药大学 B-
34 10184 延边大学 B-
35 10228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B-
36 10315 南京中医药大学 B-
37 10343 温州医科大学 B-
38 10384 厦门大学 B-
39 10559 暨南大学 B-
40 10631 重庆医科大学 B-
41 10760 新疆医科大学 B-
42 10063 天津中医药大学 C+
43 10161 大连医科大学 C+
44 10291 南京工业大学 C+
45 10295 江南大学 C+
46 10299 江苏大学 C+
47 10313 徐州医科大学 C+
48 10344 浙江中医药大学 C+
49 10541 湖南中医药大学 C+
50 10598 广西医科大学 C+
51 10660 贵州医科大学 C+
52 10730 兰州大学 C+
53 10057 天津科技大学 C
54 10114 山西医科大学 C
55 10403 南昌大学 C
56 10441 山东中医药大学 C
57 10560 汕头大学 C
58 10570 广州医科大学 C
59 10633 成都中医药大学 C
60 10661 遵义医学院 C
61 10678 昆明医科大学 C
62 11066 烟台大学 C
63 10010 北京化工大学 C-
64 10247 同济大学 C-
65 10369 安徽中医药大学 C-
66 10427 济南大学 C-
67 10472 新乡医学院 C-
68 10507 湖北中医药大学 C-
69 10572 广州中医药大学 C-
70 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C-
71 11065 青岛大学 C-
72 11079 成都学院 C-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药物化学     专业代码:100701     门类/类别:医学     学科/类别:药学

专业介绍

天津理工大学为例:100701 药物化学
研究方向:  l、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研究、结构修饰及全合成
2、新药的开发和药物合成工艺
3、合理药物设计与构效关系
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研究、结构修饰及全合成研究方向主要培养学生采用现代化的分析、分离手段,开展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结构鉴定及新的活性物质的寻找工作,从传统中药中追踪发现先导化合物。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其作用机制,进而进行结构改造和优化。
新药的开发和药物合成工艺研究方向主要培养学生以药物及中间体化学、药物合成、药物设计和新药开发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化学药物的合成及生产工艺研究。
合理药物设计与构效关系研究方向主要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技术寻找先导化合物,开展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和药物构效关系研究,参考天然配体或底物的结构特征,设计新结构药物。
开设的主要课程:高等有机化学、有机结构波谱分析、半微量有机合成技术、高等生物化学、药物化学专论、生物合成概论、现代分离与分析技术、植化方法学、天然化合物结构分析法、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知识产权法、现代管理学、计算机技术及应用基础、中药成分代谢化学、天然产物有机化学等。
本专业毕业生的大致去向:国家、省市级医药、精细化工等相关行业的研究院所、理工类高等院校及大型企业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产品技术开发等工作。
本专业学制为2.5年,授医学硕士学位。

专业点分布

天津理工大学 南开大学 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大学 河北医科大学 山西医科大学 山西大学 内蒙古医科大学 沈阳药科大学 大连医科大学 锦州医科大学 延边大学 长春中医药大学 吉林大学 北华大学 哈尔滨商业大学 哈尔滨医科大学 佳木斯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 海军军医大学 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苏州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南京大学 徐州医科大学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 安徽医科大学 安徽中医药大学 福建中医药大学 福建医科大学 江西中医药大学 烟台大学 济南大学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青岛科技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 河南中医药大学 河南大学 武汉轻工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 湖北中医药大学 中南民族大学 湖南中医药大学 中南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 中山大学 暨南大学 广东药科大学 汕头大学 广西医科大学 广西中医药大学 海南医学院 重庆大学 陆军军医大学 成都学院 四川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遵义医学院 贵州医科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云南中医学院 大理大学 昆明医科大学 空军军医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兰州大学 青海民族大学 新疆医科大学

专业学院排名

1007 药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41 所,本次参评37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04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23 北京协和医学院 A+
2 10316 中国药科大学 A+
3 10001 北京大学 A
4 10163 沈阳药科大学 A
5 10335 浙江大学 A
6 10246 复旦大学 A-
7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A-
8 10422 山东大学 A-
9 10558 中山大学 A-
10 10610 四川大学 A-
11 90030 第二军医大学 A-
12 10025 首都医科大学 B+
13 10226 哈尔滨医科大学 B+
14 10251 华东理工大学 B+
15 10285 苏州大学 B+
16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B+
17 10486 武汉大学 B+
18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B+
19 10533 中南大学 B+
20 90032 第四军医大学 B+
21 10055 南开大学 B
22 10062 天津医科大学 B
23 10159 中国医科大学 B
24 10183 吉林大学 B
25 10312 南京医科大学 B
26 10337 浙江工业大学 B
27 10366 安徽医科大学 B
28 10459 郑州大学 B
29 10573 广东药科大学 B
30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B
31 12121 南方医科大学 B
32 10089 河北医科大学 B-
33 10162 辽宁中医药大学 B-
34 10184 延边大学 B-
35 10228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B-
36 10315 南京中医药大学 B-
37 10343 温州医科大学 B-
38 10384 厦门大学 B-
39 10559 暨南大学 B-
40 10631 重庆医科大学 B-
41 10760 新疆医科大学 B-
42 10063 天津中医药大学 C+
43 10161 大连医科大学 C+
44 10291 南京工业大学 C+
45 10295 江南大学 C+
46 10299 江苏大学 C+
47 10313 徐州医科大学 C+
48 10344 浙江中医药大学 C+
49 10541 湖南中医药大学 C+
50 10598 广西医科大学 C+
51 10660 贵州医科大学 C+
52 10730 兰州大学 C+
53 10057 天津科技大学 C
54 10114 山西医科大学 C
55 10403 南昌大学 C
56 10441 山东中医药大学 C
57 10560 汕头大学 C
58 10570 广州医科大学 C
59 10633 成都中医药大学 C
60 10661 遵义医学院 C
61 10678 昆明医科大学 C
62 11066 烟台大学 C
63 10010 北京化工大学 C-
64 10247 同济大学 C-
65 10369 安徽中医药大学 C-
66 10427 济南大学 C-
67 10472 新乡医学院 C-
68 10507 湖北中医药大学 C-
69 10572 广州中医药大学 C-
70 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C-
71 11065 青岛大学 C-
72 11079 成都学院 C-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2017年)1007 药学排名: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41 所,本次参评37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04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23 北京协和医学院 A+
2 10316 中国药科大学 A+
3 10001 北京大学 A
4 10163 沈阳药科大学 A
5 10335 浙江大学 A
6 10246 复旦大学 A-
7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A-
8 10422 山东大学 A-
9 10558 中山大学 A-
10 10610 四川大学 A-
11 90030 第二军医大学 A-
12 10025 首都医科大学 B+
13 10226 哈尔滨医科大学 B+
14 10251 华东理工大学 B+
15 10285 苏州大学 B+
16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B+
17 10486 武汉大学 B+
18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B+
19 10533 中南大学 B+
20 90032 第四军医大学 B+
21 10055 南开大学 B
22 10062 天津医科大学 B
23 10159 中国医科大学 B
24 10183 吉林大学 B
25 10312 南京医科大学 B
26 10337 浙江工业大学 B
27 10366 安徽医科大学 B
28 10459 郑州大学 B
29 10573 广东药科大学 B
30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B
31 12121 南方医科大学 B
32 10089 河北医科大学 B-
33 10162 辽宁中医药大学 B-
34 10184 延边大学 B-
35 10228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B-
36 10315 南京中医药大学 B-
37 10343 温州医科大学 B-
38 10384 厦门大学 B-
39 10559 暨南大学 B-
40 10631 重庆医科大学 B-
41 10760 新疆医科大学 B-
42 10063 天津中医药大学 C+
43 10161 大连医科大学 C+
44 10291 南京工业大学 C+
45 10295 江南大学 C+
46 10299 江苏大学 C+
47 10313 徐州医科大学 C+
48 10344 浙江中医药大学 C+
49 10541 湖南中医药大学 C+
50 10598 广西医科大学 C+
51 10660 贵州医科大学 C+
52 10730 兰州大学 C+
53 10057 天津科技大学 C
54 10114 山西医科大学 C
55 10403 南昌大学 C
56 10441 山东中医药大学 C
57 10560 汕头大学 C
58 10570 广州医科大学 C
59 10633 成都中医药大学 C
60 10661 遵义医学院 C
61 10678 昆明医科大学 C
62 11066 烟台大学 C
63 10010 北京化工大学 C-
64 10247 同济大学 C-
65 10369 安徽中医药大学 C-
66 10427 济南大学 C-
67 10472 新乡医学院 C-
68 10507 湖北中医药大学 C-
69 10572 广州中医药大学 C-
70 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C-
71 11065 青岛大学 C-
72 11079 成都学院 C-
数据来源: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2007年药物化学专业排名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1 中国药科大学 A+ 6 重庆大学 A 11 复旦大学 A
2 北京大学 A+ 7 武汉大学 A 12 广东药学院 A
3 沈阳药科大学 A+ 8 暨南大学 A 13 浙江工业大学 A
4 中国海洋大学 A 9 浙江大学 A      
5 四川大学 A 10 山东大学 A      
 
B+等(20个):延边大学、郑州大学、中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天津大学、中山大学、重庆医科大学、河北医科大学、吉林大学、首都医科大学、河北科技大学、内蒙古医学院、南开大学、厦门大学、烟台大学、贵州大学、天津科技大学
 
 
B等(19个):南京工业大学、昆明医学院、苏州大学、河南中医学院、大理学院、河北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安徽中医学院、东北林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学院、佳木斯大学、沈阳化工学院、云南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方医科大学
 
 
C等(14个):名单略
2015-2016年药物化学专业排名
 
排 名
学校名称
星 级
开此专业学校数
1 中国药科大学 5★ 117
2 北京协和医学院 5★ 117
3 浙江工业大学 5★ 117
4 北京大学 5★ 117
5 沈阳药科大学 5★ 117
6 四川大学 5★ 117
7 中国海洋大学 4★ 117
8 复旦大学 4★ 117
9 山东大学 4★ 117
10 中山大学 4★ 117
11 天津大学 4★ 117
12 郑州大学 4★ 117
13 中南大学 4★ 117
14 南京大学 4★ 117
15 浙江大学 4★ 117
16 华中科技大学 4★ 117
17 南方医科大学 4★ 117
18 上海交通大学 4★ 117
19 苏州大学 4★ 117
20 首都医科大学 4★ 117
 
药物化学研究生考试科目:
不同的学校考得还不太一样,以中科院药物所为例,考研的科目有四门:政治,英语,物理化学或分析化学
 
药物化学专业研究生就业:
药物化学专业就业方向
该专业的毕业生,因为有着扎实的生化研究和分析的基础,则也有着多方面的就业机会,一是可以进入日用化工行业,二是可以进入生化药品行业,三是可以进入石油化工行业,四是可以直接进入制药和从事药物制剂开发、研究、质检以及销售代理岗位。
药物化学专业就业前景
药物化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还是不错的,尤其是男生就业比较乐观,在药学领域,单从技术上考虑,药物化学是最有前途的,薪资也比较高。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方向为各类药物研究单位,有机化学研究所、医药生产企业和药政机构等单位,也可从事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
 
药物化学考研参考书:
考试科目及代码 参考书目,编著者及出版者、版本
710 药学基础综合(一)
分析化学部分:
1.《分析化学》孙毓庆主编,科学出版社,第二版。
2.《分析化学习题集》孙毓庆、胡育筑主编,科学出版社,第二版。
有机化学部分:
1.《有机化学》陆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
2.《有机化学》王积涛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3. 《有机化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陆涛等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三版
理学部分:
1.《人体解剖生理学》郭青龙、李卫东主编,中国医学科技出版社,第一版,2009年8月。
2.《生理学》姚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
生物化学部分:
《生物化学》吴梧桐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
711 药学基础综合(二)
分析化学部分:
1.《药物分析化学》倪坤仪等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2.《分析化学习题集》孙毓庆、胡育筑主编,科学出版社,第二版。
有机化学部分:
《有机化学》(专科)王礼琛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生理学部分:
1.《人体解剖生理学》郭青龙、李卫东主编,中国医学科技出版社,第一版,2009年8月。
2.《生理学》姚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
生物化学部分:
《生物化学》吴梧桐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
712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吴梧桐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
713有机化学
1.《有机化学》陆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
2.《有机化学》王积涛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3. 《有机化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陆涛等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三版。
714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邱伟光、张耀灿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811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孙毓庆、胡育筑主编,科学出版社,第二版。
《分析化学习题集》孙毓庆、胡育筑主编,科学出版社,第二版。
812管理学原理
《管理学》[美]斯蒂芬.P.罗宾斯等著,孙健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十一版,2012年6月。
《医药企业管理学》邱家学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年6月。
813化工原理(考试带计算器) 《制药化工原理》王志祥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
81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李秀林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五版,2004年11月。
816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周长林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第二版。
817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邓玉林编,科学出版社。
349药学综合
考试内容包含药剂学药理学、药事法规三部分,参考书目为:
《药剂学》崔福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统编教材第七版,2011年。
《药理学》钱之玉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第三版。
《中国药事法理论与实务》邵蓉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年3月第1版。
《药事管理与法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8年3月第1版。
350中药专业基础综合
考试内容包含中药药剂学、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三部分,参考书目为:
《天然药物化学》吴继洲、孔令义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第一版,2008年8月。
生药学》李萍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第二版,2010年8月。
《中药药剂学》张兆旺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第二版,2007年。
 
业务课复试参考书目(仅供参考、不作业务课命题依据)
考试科目 参考书目,编著者及出版者、版本
制药工程学 《制药工程学》王志祥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二版,2008年。
药物化学-有机合成综合
《药物合成反应》闻韧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第二版。
《新编有机合成化学》黄宪等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药物化学》尤启冬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第二版。(此参考书目也适用于面试部分的实验题目)
物理化学和药剂学综合
《药剂学》崔福德主编,第五版。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梁文权主编,第二版。
《药用高分子材料》郑俊民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物理化学》候新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药物光谱分析、药物色谱分析和药物分析综合
《有机光谱分析》张正行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药物色谱分析》丁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药物分析》杭太俊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
药理学-药物毒理学综合
《药理学》钱之玉主编,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年。
《药物毒理学》周立国主编,第二版。
制药工程学-化工原理综合(各占50%)
《制药工程学》王志祥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二版,2008年。
《制药化工原理》王志祥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
临床医学概论和临床药理学综合(各占50%)
《临床医学概论》戴德哉主编,科学出版社。
《临床医学概论》于锋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临床药理学》王怀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理学综合(各占50%)
《药理学》钱之玉主编,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年。
《药物代谢动力学》王广基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
天然药物化学 《天然药物化学》吴继洲、孔令义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第一版,2008年8月。
药理学(中西医结合基础、天然药物化学、中药药理学复试科目) 《药理学》刘国卿主编,第二版,2006年。
波谱解析 《波谱解析》孔令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版,2011年。
生药学 《生药学》李萍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第二版,2010年8月。
中药生物技术 《中药生物技术》余伯阳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年。
中药药剂学 《中药药剂学》张兆旺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第二版,2007年。
中药分析学 《中药分析学》王强、罗集鹏主编,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中药资源学
《生药资源学》郑汉臣主编,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药用植物资源学》郭巧生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分子生物学 《药学分子生物学》史济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三版。
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制药》周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版。
生物工程 《生物工程》王旻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第二版,2009年8月。
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周长林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第二版。
生物信息学
《生物信息学:生物大分子序列分析》方慧生主编。
《药物生物信息学》郑珩、王非主编。
《生物信息学》赵国屏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02年。
药理学或药剂学,管理学原理,药事法规(各占1/3) 《药理学》杨宝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2008年1月。
《药剂学》崔福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统编教材第七版,2011年。
《管理学》[美]斯蒂芬.P.罗宾斯等著,孙健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十一版,2012年6月。
《医药企业管理学》 邱家学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2年6月。
《中国药事法理论与实务》邵蓉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年3月,第一版。
《新版GMP教程》梁毅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年9月,第一版。
药理学或药剂学,微观经济学数学(各占1/3) 《药理学》杨宝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2008年1月。
《药剂学》崔福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统编教材第七版,2011年。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五版。
《数学》不指定参考书
市场营销、战略管理(各占1/2) 《医药市场营销学》冯国忠等,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
《战略管理》(第10版)[美]弗雷德·R·戴维 著,李克宁 译,经济科学出版社。
现代仪器分析
《药学实用仪器分析》陈玉英主编,杜迎翔、严拯宇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版。
《分析化学》孙毓庆、胡育筑主编,科学出版社,第二版。
《分析化学习题集》孙毓庆、胡育筑主编,科学出版社,第二版。
有机合成综合
《有机人名反应、试剂与规则》黄培强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第1版 
《当代有机合成方法》卡拉瑟斯,科德哈姆主编,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第1版
药物化学和药物设计综合
《药物化学》尤启冬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第二版。
《药物设计学》仇缀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二版。
计算机综合
《C++程序设计》吴乃陵、况迎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
《数据库系统概论》王珊、萨师煊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四版。
《计算机网络》吴功宜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
医药数理统计 《 医药数理统计方法》高祖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第五版。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最新版。
药物合成基础和药物分析综合(各占50%)
《有机化学》陆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
《有机化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陆涛等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三版
《分析化学》孙毓庆主编,科学出版社,第二版。
《分析化学习题集》孙毓庆、胡育筑主编,科学出版社,第二版。
临床医学概论和临床药物治疗学综合(各占50%)
《临床医学概论》于锋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版。
《临床药物治疗学》 姜远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版。
天然药物化学 《天然药物化学》吴继洲、孔令义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第一版,2008年8月。
生物工程 《生物工程》王旻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第二版,2009年8月。
管理学原理
《管理学》[美]斯蒂芬.P.罗宾斯等著,孙健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十一版,2012年6月。
《医药企业管理学》 邱家学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2年6月。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五版。
《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曼昆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兰州大学药物化学考研 推荐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兰州大学药物化学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购买指南 发货信息 关于我们 - 研究生兼职库

最新购买

    手机商城

    扫描二维码,更便捷的购买资料

    不仅有商品,还有更多资讯和活动

    购买流程

    找到要考的专业或资料

    方法一:选择学校->学院->专业

    方法二:查找功能

    点击浏览招生简章+资料详情

    通过招生简章了解本专业需要的资料

    查看资料详情了解资料要点

    点击购买或加入购物车

    支付方式:支付宝

    填写付款信息并付款

    请确认联系人、联系方式和收货地址

    付款后3-5天可到货,可查询快递信息

    若有疑问,可联系在线学姐

    学姐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