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研究生招生

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南京农业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工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研究生招生
拟录取学院 拟录取专业 姓名 考生编号 初试总分 复试成绩 综合成绩 拟录取导师 拟录取类别
工学院 车辆工程 卢震 1.03E+14 359 85.2 76.8 鲁植雄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车辆工程 赵静 1.03E+14 349 78.5 73.1 肖茂华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车辆工程 邹军 1.03E+14 356 74.5 72.4 薛金林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车辆工程 周润东 1.03E+14 330 82.2 72.1 鲁植雄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车辆工程 夏成楷 1.03E+14 357 72.9 71.9 薛金林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 王小雨 1.03E+14 383 75.8 76.3 张兆同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机械电子工程 马晨斌 1.03E+14 363 89.2 78.8 康敏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机械电子工程 刘运通 1.03E+14 384 80.2 78.1 康敏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机械电子工程 许建康 1.03E+14 349 85.2 75.6 周俊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机械电子工程 刘海马 1.03E+14 342 86.9 75.3 尹文庆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机械工程 沈小杰 1.03E+14 408 82.9 82.1 肖茂华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机械工程 聂尊洋 1.03E+14 396 82.8 80.5 葛艳艳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机械工程 储磊 1.03E+14 367 80.9 76.2 郑恩来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机械工程 杨学斌 1.03E+14 370 79.5 76.1 薛金林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机械工程 徐旭立 1.03E+14 349 85.7 75.8 杨飞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机械工程 沈高超 1.03E+14 340 88.5 75.7 周俊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机械工程 陈前 1.03E+14 354 83.2 75.5 张海军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机械工程 张文庆 1.03E+14 356 80.7 74.8 鲁植雄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机械工程 张超 1.03E+14 348 82.9 74.6 康敏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机械工程 彭昭辉 1.03E+14 347 82.9 74.5 郑恩来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机械工程 王炜翔 1.03E+14 364 77.4 74.5 薛金林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机械工程 王耀羲 1.03E+14 355 76.4 73 周俊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机械工程 杨鑫 1.03E+14 332 83.8 72.9 何春霞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机械工程 郭志敏 1.03E+14 331 82.2 72.2 章永年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机械工程 刘玉洁 1.03E+14 338 79.4 72 鲁植雄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机械工程 温凯 1.03E+14 317 86 71.9 肖茂华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机械工程 宋凯 1.03E+14 337 78.2 71.4 周俊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机械工程 黄旋 1.03E+14 317 84.2 71.2 陈光明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机械工程 张凌峰 1.03E+14 331 78.5 70.8 薛金林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机械工程 刘鑫 1.03E+14 323 80.5 70.6 尹文庆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机械工程 刘永鑫 1.03E+14 321 80 70.1 葛艳艳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机械工程 吴昊阳 1.03E+14 308 83.2 69.7 章永年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机械工程 王祥羽 1.03E+14 346 68.8 69.1 仲高艳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机械工程 李成玉 1.03E+14 354 64.4 68.4 王兴盛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机械工程 张阳 1.03E+14 314 77.9 68.4 傅秀清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机械工程 石珏杰 1.03E+14 307 78.8 67.9 陈玉仑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机械设计及理论 李晓波 1.03E+14 380 87.9 80.5 何春霞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宋炳威 1.03E+14 430 77.2 82.7 康敏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沈莫奇 1.03E+14 330 72.5 68.4 傅秀清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施泽东 1.03E+14 371 83.4 77.6 卢伟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姜懿倬 1.03E+14 351 89.8 77.5 丁永前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王迎旭 1.03E+14 349 87 76.3 汪小旵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张海林 1.03E+14 335 89.3 75.4 沈明霞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陆鹏宇 1.03E+14 309 92 73.1 沈明霞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丁静 1.03E+14 379 89.2 80.8 沈明霞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袁立存 1.03E+14 378 87.4 80 周俊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浦浩 1.03E+14 362 91.2 79.4 尹文庆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秦伏亮 1.03E+14 382 84 79.2 沈明霞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杨中林 1.03E+14 385 80.5 78.3 林相泽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朱赛华 1.03E+14 360 86.6 77.5 林相泽 非定向就业
士兵计划                
工学院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刘宇峰 1.03E+14 353 88.2 77.2 姬长英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张金然 1.03E+14 362 82.5 76.2 何瑞银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农业工程 董子钰 1.03E+14 360 88.8 78.3 李骅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农业工程 陈一傲 1.03E+14 384 79.1 77.7 邱威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农业工程 翟雪 1.03E+14 377 79.5 76.9 李毅念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农业工程 徐佳琪 1.03E+14 344 87.9 76 陈坤杰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农业工程 魏建胜 1.03E+14 362 79.1 74.9 田光兆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农业工程 凌泷 1.03E+14 346 84 74.7 尹文庆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农业工程 金敏峰 1.03E+14 350 82.2 74.6 丁永前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农业工程 张俊 1.03E+14 345 83.8 74.6 卢伟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农业工程 张乐瑶 1.03E+14 334 83 72.9 方真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农业工程 魏立群 1.03E+14 340 80.9 72.8 汪小旵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农业工程 谭佳鑫 1.03E+14 344 78.6 72.5 何瑞银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农业工程 郑浩楠 1.03E+14 332 81.7 72.1 刘玉涛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农业工程 云苏乐 1.03E+14 342 78 72 孙玉文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农业工程 刘苏瑶 1.03E+14 333 80.2 71.7 姬长英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农业工程 张建凯 1.03E+14 323 83.2 71.6 丁为民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农业工程 刘富玺 1.03E+14 321 83.7 71.5 丁启朔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农业工程 戚超 1.03E+14 324 79.8 70.4 陈坤杰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农业工程 黄志康 1.03E+14 322 78.5 69.7 陈坤杰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农业工程 张殿卿 1.03E+14 334 74.4 69.6 丁启朔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农业工程 李超 1.03E+14 313 79.6 69 李骅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农业工程 刘宁 1.03E+14 310 79.5 68.6 丁为民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农业工程 韩飞 1.03E+14 328 72.6 68.2 林相泽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农业工程 屈鹏程 1.03E+14 305 79 67.7 刘璎瑛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农业工程 李博宇 1.03E+14 312 76.3 67.6 李坤权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农业工程 沈益阳 1.03E+14 314 75.5 67.6 邱威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农业工程 朱建鹏 1.03E+14 356 61.5 67.6 罗慧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农业工程 李存超 1.03E+14 312 75.1 67.2 何瑞银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农业工程 潘涛 1.03E+14 309 75.3 66.9 鲁植雄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农业工程 杨刚 1.03E+14 303 77 66.8 方真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农业机械化 张小成 1.03E+14 355 76.5 73.1 姬长英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农业机械化 陈超 1.03E+14 293 83.1 67.8 陆明洲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农业机械化工程 张绪争 1.03E+14 417 80 82.1 何瑞银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农业机械化工程 孙杰 1.03E+14 379 85.3 79.4 方真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农业机械化工程 李天沛 1.03E+14 377 80.6 77.4 丁为民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农业机械化工程 谢郁华 1.03E+14 360 86.2 77.3 周俊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农业机械化工程 钱煜 1.03E+14 368 83 77.1 鲁植雄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农业机械化工程 耿春雷 1.03E+14 365 82.9 76.7 李骅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农业机械化工程 张万里 1.03E+14 357 84.6 76.4 丁为民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农业机械化工程 柳长鼎 1.03E+14 360 82.3 75.9 丁为民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农业机械化工程 匡文龙 1.03E+14 367 80 75.9 姬长英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农业机械化工程 厉翔 1.03E+14 354 83.8 75.7 丁启朔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农业机械化工程 祖广鹏 1.03E+14 352 81 74.4 陈坤杰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农业机械化工程 许猛 1.03E+14 348 82 74.3 周俊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占彩霞 1.03E+14 363 74.8 73.4 李坤权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物流工程 陈丽 1.03E+14 361 91.1 79.3 吴六三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物流工程 徐鑫洲 1.03E+14 377 79.2 76.8 马开平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物流工程 吕晶 1.03E+14 353 86.3 76.5 张兆同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物流工程 王露露 1.03E+14 355 79 74 韩美贵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物流工程 彭益君 1.03E+14 356 75.9 73 周应堂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物流工程 杨洋 1.03E+14 357 75.3 72.9 马开平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物流工程 马贵徽 1.03E+14 338 77.1 71.2 江亿平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物流工程 薛青青 1.03E+14 333 78.4 71 江亿平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物流工程 李娜 1.03E+14 350 72.1 70.8 汪浩祥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物流工程 刘璐 1.03E+14 331 77.4 70.4 李静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物流工程 吴正萍 1.03E+14 334 74.5 69.7 赵吉坤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物流工程 游泽豪 1.03E+14 341 70.7 69.1 赵吉坤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物流工程 李晓岩 1.03E+14 318 74.3 67.6 汪浩祥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物流工程 严佳坤 1.03E+14 330 70.3 67.6 高新南 非定向就业
工学院 物流工程 石雪斌 1.03E+14 329 70.2 67.5 张兆同 非定向就业
 

简介:
  姓名(职称):刘庆友 副教授
  性 别:男
  出生时间:1968、3、9
  最高学位:博士
  联系方式:18951973987 
  邮箱:liuqy6839@njau、edu、cn
  所属单位: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毕业院校:南京大学
  从事专业:旅游管理
  
研究方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规划、旅游管理研究 
发表论文:
  1、 南京节事旅游开发探略,江苏商论,2007年第11期,第二作者。
  2、 广西北海边境旅游开发研究,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版),2007年第4期,第二作者。
  3、 旅游地居民态度研究——以大纵湖旅游度假区为例,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第2期,通讯作者。
  4、 基于自组织神经网络的居民区域旅游影响感知研究——以安徽省灵璧县为例,旅游学刊,2008年第9期,第二作者。
  5、 盐城农业文化旅游开发的思考,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通讯作者。
  6、 南京特色资源旅游市场调查研究——以苏北片区为例,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第4期,第一作者。
  7、 从审美心理角度解读农业旅游示范区旅游设施建设,广东农业科学,2009(8),通讯作者。
  8、 洪泽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广东农业科学,2009(5),通讯作者。
  9、 农业旅游示范区旅游设施建设研究——以苏南地区为例,安徽农业科学,2009(10),通讯作者。
  10、 基于传播学理论的农业旅游设施建设研究,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4(4),通讯作者。
  11、 农业文化与观光农园开发探究,湖南农业科学,2010/Z1,通讯作者。
  12、 基于农耕文化的贵州民族村寨旅游探讨,广东农业科学2010/07,通讯作者。
  13、 观光农园的农业“三生资源”,安徽农业科学2010/24,通讯作者。
  14、 博物馆旅游开发市场调查研究,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0/02,通讯作者。
  15、 乡村旅游低碳化发展研,湖南农业科学,2011(5),通讯作者。
  16、 基于“生态博物馆”理念的吴越文化旅游开发研究,湖南农业科学,2011(2),通讯作者。
  17、 吴越文化资源旅游开发构想,安徽农业科学,2011(2),通讯作者。
  18、 “开心农场”模式的休闲农业调查研究,湖南农业科学,2012(4),通讯作者。
  19、 《导游业务》(教材)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7月,主编。
  
科研项目:
  研究类:
  1、 农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06)(主持)
  2、 乡村旅游开发与江苏新农村建设研究(2006)(主持)
  3、 南京特色资源旅游客源市场调查研究(2007)(主持)
  4、 南京市旅游产业经济核算体系研究(2008)(主持)
  5、 上海世博会对南京市旅游业影响的调查与分析(2010)(主持)
  6、 南京市旅游经济综合贡献度研究与核算(2011)(主持)
  7、 景区免费开放对城市旅游经济影响的研究(2011)(主持)
  8、 江苏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升级研究(2011)(主持)
  9、 江苏休闲农业发展报告(2012)(参与)
  规划类:
  1、 江都渌洋湖观光农业旅游规划(2006)(参与)
  2、 南京高淳桠溪生态之旅旅游设施规划(2007)(主持)
  3、 徐州新沂瓦窑北方农业示范园规划(2008)(主持)
  4、 徐州新沂邵店板栗园旅游规划(2009)(主持)
  5、 山东乐陵市碧霞湖农业生态观光园规划(2009)(主持)
  6、 盐城射阳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09)(参与)
  7、 无锡鸿山现代农业示范园规划(2009)(参与)
  8、 射阳耦耕现代农业总体规划(2009)(参与)
  9、 南通江海台湾农民创业园通州高效农业核心区规划(2010)(参与)
  10、 兴化戴南镇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11)(参与)
  11、 宣城宁国甲路镇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参与)
  12、 张家港双山休闲农业发展规划(2012)(参与)
  
荣誉及获奖:
  1、 旅游地理多媒体课件二等奖,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7。(主持)
  2、 农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与实践教学成果一等奖,南京农业大学,2009。(参与)
简介:
  姓名(职称):姚兆余 教授
  性 别:男
  出生时间1965.11.3
  最高学位:博士
  联系方式:yaozhaoyu@njau.edu.cn
  所属单位: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毕业院校:山东大学(博士)
  从事专业:社会学
  
研究方向:农村社会学、社会政策、社会经济史
  
论文及著作  
(一)教材和著作
  1、《影响中国的100个历史事件》(参撰),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3月出版。
  2、《20世纪中国农业与农村社会变迁研究》(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4月出版。
  3、《乡村社会事业管理》(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
  4、《乡村社会事业管理知识》(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4月出版。
  5、《农村社会学》(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
  6、《和谐村镇建设》(编著),中国三峡出版社2008年出版。
  7、《科学发展观农民读本》(编著),中国三峡出版社2008年出版。
  8、《发展社会学》(副主编),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
  
(二)古籍整理
  1、《宋朝事实》,收入《中华野史》第4册,泰山出版社2001年1月版。
  2、《南明野史》,收入《中华野史》第11册,泰山出版社2001年1月版。
  3、《书湖州庄氏史狱》,收入《中华野史》第12册,泰山出版社2001年1月版。
  4、《庄氏史案》,收入《中华野史》第12册,泰山出版社2001年1月版。
  5、《老父云游始末》,收入《中华野史》第12册,泰山出版社2001年1月版。
  
(三)论文类
  1、论十至十二世纪宋夏与吐蕃关系的几个问题,《甘肃民族研究》1991年第3期
  2、包拯经济思想刍论,《甘肃社会科学》1992年第3期
  3、略论北宋对熙河地区的经营,《甘肃民族研究》1992年第4期
  4、试论包拯的经济改革思想,《安徽史学》1992年第4期
  5、论宋孝宗,《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
  6、摆脱困境,开拓未来——全国各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所长联席会议综述》,《社科研究动态》1993年第4期
  7、北宋时期钱荒现象的经济考察,《甘肃社会科学》1993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经济史》1993年第11期全文转载
  8、北宋货币制度的基本特征,《甘肃社会科学》1994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经济史》1994年第4期全文转载
  9、北宋钱荒问题综述,《社科研究动态》1994年第1期
  10、历史科学的现代功能,《社科研究动态》1994年第3期
  11、论北宋时期的货币政策,《河北学刊》1994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史(二)》1994年第11期全文转载
  12、北宋货币政策发展演变述论,《史学月刊》1994年第6期
  13、北宋神宗时期对熙河地区的开发,《开发研究》1996年第6期
  14、论北宋对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政策,《甘肃社会科学》1995年第3期
  15、论北宋对西夏的羁縻政策,《甘肃社会科学》1996年第4期
  16、经世致用与史学研究的误区,《社科研究动态》1996年第2期
  17、元代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若干特点,《开发研究》1996年第5期
  18、唐宋元王朝对西北少数民族的羁縻政策,《甘肃社会科学》1997年第5期
  19、甘肃气象灾害减灾对策,《开发研究》1998年第6期
  20、蓄之既久,其发必厚——评〈简明西夏史〉》,《西北史地》1999年第2期
  21、两宋时期中原文化的南移北渐,《甘肃社会科学》1999年第2期
  22、宋代文化的对外传播及其影响,《甘肃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
  23、明清时期甘肃抗灾减灾措施及其启示,《开发研究》2000年第4期
  24、宋代文化的生成背景及其特点,《甘肃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
  25、简评宋代文化的历史地位,《理论学刊》2001年第2期
  26、北宋宰辅家族婚姻研究,《宋史研究通讯》,2002年第1期
  27、二十世纪中国古代农村社会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中国农史》2002年第3期
  28、二十世纪中国农业与农村变迁研讨会纪要,《中国农史》2002年第4期
  29、论宋代世家大族的择偶标准,《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2003年第1期全文转载
  30、聚合多学科力量,探寻中国农业与农村社会发展的轨迹,《农业考古》2003年第1期
  31、赵冈对中国农村土地分配制度研究简述,《古今农业》2003年第1期
  32、20世纪中国农业与农业变迁的跨学科研究,《史学月刊》,2003年第3期
  33、明清时期河湟地区人地关系述论,《开发研究》2003年第3期
  34、明清时期西北地区农业开发的技术路径与生态效应,《中国农史》2003年第4期
  35、团结一致 继往开来 谱写农史研究的新篇章,《中国农史》2004年第1期
  36、江苏省农史研究会成立大会在南京召开,《农业考古》,2004年第3期
  37、清代西北地区农业开发与农牧业经济结构变迁,《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38、江苏省苏北地区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运行机制与发展对策,《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39、历史学视野下的农业科技交流与中国农业发展,《中国农史》2006年第1期
  40、江苏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状况与对策研究,《淮阴工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41、南京市农民阶层生存状态实证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42、欠发达地区农村家庭养老的基本状况和社会动因,《中国农史》,2006年第4期
  43、农户风险处理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育,《农村经济》2007年第3期
  44、从元代王祯〈农书〉中透视农业生态思想,《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第3期
  45、农村居民就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46、富教合一:徐公桥乡村改进实验初探,《中国农史》2007年第4期
  47、农业院校社会学专业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48、农业院校社会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思考,《云南农业教育研究》2007年第4期
  49、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今日中国论坛》2008年第1期
  50、社会政策视角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现状调查与思考,《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51、王祯的农业生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开发研究》,2008年第4期
  52、中国农耕文化的优良传统及其现代价值,《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
  53、农村合作运动与农业技术的植入——以民国时期江苏省为例,《中国农史》2008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经济史》2009年第3期全文转载
  54、乡村教育与社会流动——对皖南宅坦村的历史社会学考察,《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55、农村老人生存状态和养老模式的构建,《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56、农村老年人生存状态调查报告,《南方论刊》2009年第2期
  57、农民组织化:农村社区发展的内源基础,《行政论坛》2009年第3期
  58、农村老年人精神生活的缺失与社区工作的介入,《社会工作》2009年第3期
  59、苏北农村老人生存状态的调查与分析,《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60、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及影响因素分析,《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61、关于中国人信任行为研究综述,《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62、农村居民就医过程中的信任研究——基于江苏省H市的调查,《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1期
  63、农民就医过程中关系资本运作研究,《南通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64、农村居民就医行为的地区差异及其原因——基于江苏省南通和淮安两市的调查,《社区医学杂志》2009年23期
  65、农村慢性病患者就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年第1期
  66、农村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研究——基于江苏省P县Z村的调查,《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1期
  67、社会性别视角下农村妇女就医行为分析——基于常州、南通、淮安三地的调查,《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年第4期
  68、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与社会工作的介入——以苏北J乡为例,《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24期
  69、城市随迁老人的精神生活与社区融入,社会工作,2010年第9期
  70、农民就医过程中关系资本运作及其行动逻辑,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71、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运行状况的地区差异及成因分析,法制与社会,2010年12期
  72、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5期
  73、农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分析,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74、“全职太太”生存状况研究,法制与社会,2011年第10期
  75、村庄合并后农村社区居民社区意识的弱化及其原因分析,南方论坛,2011年第10期
  76、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过程中资源整合方式研究,古今农业,2011年第4期
  77、疾病风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创新研究,劳动保障世界,2012年第1期
  78、村庄合并后农村居民社区意识的重构——以江苏省D村为例,法制与社会,2012年第1期
  
科研项目
  1、“甘肃省志•社会科学志”,甘肃省“八五”社科规划项目,1992-1993,参加者。
  2、“甘肃抗灾减灾体系研究”,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1995-1996,参加者。
  3、“中华文化通史·宋元卷”,国家文化部项目,1999-2000,主要撰稿人。
  4、“明清时期西北地区农业开发与生态环境变迁”,国家人事部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1-2003,主持人。
  5、“中华大典·林业典·森林培育与管理分典”,国家林业总局项目,2002-2003,参加者。
  6、“中国农业科技遗产信息数据库建设”,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科技部,项目编号2002DEB30090,2002.12-2006.12,排名10/16。
  7、“中国农业科技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利用研究”,国家科研院所社会公益性研究专项,科技部,项目编号2005DIB6J028,2006.1-2008.12,排名6/18。
  8、“中国农学遗产选集·油料卷”,2001-2005,国务院古籍整理“十五”规划重点项目,主持人。
  9、“江苏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研究”,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基金项目,SK04018,2004.5-2005.12,主持人。
  10、“江苏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状况及对策建议”,中国民主促进会江苏省委2004年委托课题。
  1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民主促进会江苏省委2005年委托课题。
  12、“苏北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调查报告”,中国民主促进会江苏省委2005年委托课题。
  13、“江苏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及运行机制研究”,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4SHB008,2004.7-2005.12,参加者,2/7。
  14、“高等农业院校社会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南京农业大学教学改革项目,编号2005Y034,2005.1-2006.12,主持人。
  15、“社会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实验教改项目,编号2006SY20,2006.1-2006.12,主持人。
  16、“江苏省新型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中国新农村建设研究院重点项目,编号SKN0703,2007.7-2008.12,主持人。
  17、“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农村社区资源配置研究”,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SHB009,2007.8-2008.12,主持人。
  18、非种粮高效农业的土地利用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中国民主促进会江苏省委2008年委托课题。
  19、江苏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状况调研报告,中国民主促进会江苏省委2008年委托课题。
  20、“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制度研究”,江苏省民政厅课题,编号82008005,2008.4-2008.8,主持人。
  21、“南京农村养老问题实证研究”,南京市软科学项目,项目编号200802006,2008.9-2009.5,8万,参加者,6/7。
  22、“雨花台区生活环境居民满意率调查”,2008年,南京市民意调查中心,主持人。
  23、“南京城市长效综合管理市民满意度调查”,2008年,南京市民意调查中心,主持人。
  24、“南京市窗口行业文明状况测评”,2009年,南京市民意调查中心,主持人。
  25、“南京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南京市委宣传部,2009年,主持人。
  26、“南京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南京市委宣传部,2010年,主持人。
  27、农民就医行为与农村医疗服务体系研究,南京农业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资助,编号KYZ201008,2010-2012年,主持人。
  28、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项目,2011年,主持人。
  29、南京市银行业“十佳服务窗口”测评,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2011年,主持人。
  30、发挥公益性社会组织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中国民主促进会江苏省委2011年委托课题。
  31、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研究,江苏省民政厅课题,编号2012JSMZ006,2011.11-2012.5,主持人。
  32、江苏省农村社会保障发展报告,南京农业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资助,编号SKZD201206,2012-2014年,参加者,2/7。
  33、农村社会养老服务的现实需求与发展路径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2BRK012,2012-2014,参加者,2/6。
  34、新农村建设中乡风文明建设研究——以江苏省为中心,南京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专项,2012.5-2014.6年,参加者,4/8。
 
 荣誉及兼职
  一、获奖情况
  1、1994年,论文《北宋时期钱荒现象的经济考察》获甘肃省社会科学院首届科研成果二等奖。
  2、1996年,论文《论北宋时期的货币政策》获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第二届科研成果一等奖。
  3、1997年,获甘肃省历史学会社会科学成果奖。
  4、2000年,荣获山东大学光华奖学金。
  5、2002年,获南京农业大学陈裕光奖学金。
  6、2005年,获得南京农业大学校级奖教金。
  7、2006年,被评为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先进工作者。
  8、2007年,被中国民主促进会江苏省委评为“为和谐社会做贡献先进个人”。
  9、2007年,被评为南京农业大学优秀教师。
  10、2007年,被评为南京农业大学优秀志愿者。
  11、2007年,论文《农民就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优秀论文奖。
  12、2008年,获得南京农业大学校级奖教金。
  13、2008年,研究报告《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制度研究》获国家民政部民政政策理论研究二等奖。
  14、2010年,被江苏省老年学学会评为“老年学研究先进个人”。
  15、2010年,被评为南京农业大学志愿服务优秀志愿者。
  16、2010年,被中国民主促进会江苏省委评为优秀会员。
  17、2011年,获江苏省青年志愿服务事业贡献奖。
  18、2011年,被评为南京农业大学大学生科技节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优秀指导教师”。
  19、2011年,被评为第七届江苏省大学生文化艺术节优秀指导老师。
  20、2011年,被评为南京农业大学“大学生最喜爱的教师”。
  21、2012年,研究报告《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获国家民政部民政政策理论研究一等奖。
  
二、社会职务
  中国民主促进会江苏省委经济与法律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主促进会江苏省委直属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南京农业大学支部副主任、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兼职教授、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兼职教授、山东大学新农村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三、学术职务
  中国社会学学会理事、江苏省社会学学会常务理事、南京市社会学学会副会长、江苏省老年学学会理事、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理事、江苏省农史研究会理事、《中国农史》编委、《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委、南京市社会科学联合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南京农业大学农村老年保障中心副主任、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农业大学社会学一级硕士学科点点长,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学科点点长。
简介:
  姓名(职称):路璐 副教授
  性 别:女
  出生时间:1980.10.22
  最高学位:博士
  联系方式:13851829927;
  邮箱:xiaolu1980@sina.com
  所属单位: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毕业院校:南京大学
  从事专业:科学技术史
 
研究方向:农业文化遗产;影视文化产业;农村文化
  
发表论文:
  1、《主体意识、女性神话与身体政治——近期美国女性电视剧的文化读解》,《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CSSCI),人大复印资料2009年第10期转载;
  2、《“奇观”制造:美国热播电视剧的新影像话语策略》,《现代传播》,2008年第1期(CSSCI);
  3、《文化体制改革中民营剧团的资源与价值》,刊于《光明日报》2010年8月25日;
  4、《“景观”制造:当下美国热播电视剧的影像话语策略》,《文艺争鸣》,2011年第1期(CSSCI);
  5、《韩剧:作为一种文化品牌的传播与启示》,《艺术百家》,2007年第2期;
  6、《在路上:“新苏派”电视剧的崛起与探寻》发表于《视听界》,2007年第4期。
  7、《当代婚姻情态的真切报告——评电视连续剧郭海的家事的编剧艺术》,《当代电视》,2009年1月号
  8、《在社会转型中建构底层生存之镜》,《艺术百家》,2008年第5期;
  9、《忠诚的背叛——分析电影《色戒》与原著的主题差异与价值分歧》,《艺苑》2008年第4期;
  10、《探析李安导演的影像表达与意境营造》,发表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11、《性别与阶层的双重视野:探析当代底层影像中的女性书写》,《电影评介》2010年第12期
  12、《去蔽与显现:中国新生代导演的底层空间建构》《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CSSCI)
  13、《景观制造:当下美国热播影视剧的影像话语策略》,2011年第1期,《文艺争鸣》,(CSSCI)
  14、《杀生:漂移的文化身份与突围中的困惑》,《电影艺术》,2012年第4期(CSSCI)
  15.《性别元素、叙事视角与话语逻辑》,《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CSSCI)
  
个人专著:《去弊与显现:中国新生代导演的底层空间建构》,中国电影出版社2010年版;
  
科研项目:
  江苏电视剧文化品牌研究(10YSA001江苏省社会科学项目重点项目),2010年;
  软实力视域下中国影视剧文化品牌国际化战略研究(11YJCZH117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2011年
  新苏派电视剧崛起研究(08YB20,江苏省文化科研项目),2008年,成果鉴定为优秀
  城镇化进程中的新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Y0201000218,高校科研业务费
  社会转型中的底层图景(SK08014,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基金项目),2008年,成果鉴定为优秀
  作为重要参与人,参与项目有:
  亚洲新电影之现代性研究(11BC030,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11年
  好莱坞超级英雄电影研究(20110491398,全国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2011年
  《亚洲新电影民族主体性研究》(09YJC760015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2009年
  《江苏电视剧:现状与崛起研究报告》,(江苏省委宣传部)2007年,荣获江苏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江苏电影崛起研究报告》,(江苏省委宣传部)2007年
  江苏农业文化遗产调查研究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地重大招投标项目)(2010)
  
荣誉及获奖:
  获南京大学2008年度世川良一奖学金,
  2009年万国鼎学术创新奖,
  教育部2010年“全国第一届戏剧、影视、广播、动漫/数字媒体类专业”论文评选二等奖,
  第八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电视艺术论文三等奖,
  2010年中国高教学会影视论文评选一等奖等,
  2008年南京大学优秀博士生
  2012年江苏省应用精品研究二等奖
  2012年钟山学者学术新秀. 简介:
  姓名(职称):唐圣菊 副教授
  性 别:女
  出生时间:1963.6.30
  联系方式:dddd88nn@126.com
  所属单位: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毕业院校:湖南师范大学
  从事专业:舞蹈教育
  
研究方向:民族民间舞蹈研究、群文歌舞研究
 
发表论文:
  1、《谈高校舞蹈作品鉴赏》;《文教资料》;第一作者:唐圣菊
  2000年“教育研究”卷;
  2、《加强舞蹈艺术教育,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高等农业教育》;作者:唐圣菊;2000(12)。
  3、《“德才兼备”的当代诠释》,第二作者,延安大学学报2003(3)。
  4、《校园舞蹈教育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作者:唐圣菊;2004(3)
  5、《高等农林院校公共艺术教学改革探讨》发表在“高等农业教育”2008年12期 作者:唐圣菊
  6、《湘西歌舞花灯的表现特征》发表在“交响”2008年第四期
  作者:符珊珊 唐圣菊
  7、《舞蹈教学中“潜性课程”的实践及探索》湖南怀化学院学报 2009.1作者:符珊珊 唐圣菊
  
科研项目:
  1、《江苏民间舞蹈的继承与发展研究——以海安花鼓为例》获准江苏省文化厅科研项目,批准号08YB18 主持人:唐圣菊
  2、《江苏乡村原生态舞蹈研究 ——以维扬、吴地区为例》,获2006年南京农业大学校社科项目批准号:SK0604;主持人:唐圣菊
  3、《美学与大学生艺术素养》,获2009年国家精品课程项目,主持人:杨旺生、胡燕、李燕、唐圣菊 经费:15万元。
  
荣誉及获奖:
  1、《高等农林院校公共艺术教学改革探讨》论文2008年5月在江苏省艺术教育论文评审中荣获三等奖。
  2、2005年6月指导的舞蹈《红扇》节目荣获江苏省第一届大学生艺术节展演活动一等奖。
  3、2006年6月荣获南京农业大学第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奖。
  4、 2008年6月指导的舞蹈《红是红啊绿是绿》节目荣获江苏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节展演活动二等奖。
  5、2008年6月撰写的《高等农林院校公共艺术教学改革探讨》论文在江苏省艺术教育论文评审中荣获三等奖。
  6、2006年12月舞蹈《邵多丽》荣获“华润杯第五届”江苏省大学生文化艺术节舞蹈大赛专业组单、双、三人舞二等奖。 简介:
  姓名(职称):陆志东 副教授
  性 别:男
  出生时间:1960.8.6
  最高学位:学士
  联系方式:025-84395086  13813922771 
  邮箱:luzhidong@njau.edu.cn
  所属单位: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毕业院校:复旦大学
  从事专业:旅游管理
  
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文化、旅游文化
  
发表论文:
  “哲学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社科论文集》1991(3)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人材培养” 《中华教育与教学实践》1998(12)
  “应在高校中进一步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教育” 《高等农业教育》1999(3)
  科研项目:1994—1996年 主持南京农业大学青年科研基金课题“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的现代化”
  1998—2000年 参加江苏省哲学社科研究规划项目“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与股份合作制规范化运作机制研探”
  2005年—2006年 主持南京农业大学课程群建设项目(《市场营销课程群》)。
  2006年—2007年 主持南京农业大学重点课程建设项目(《旅游文化学》);
 
 荣誉及获奖:
  教学督导通报表扬:
  1995年9、10月份 教学督导评定教学效果 优秀
  1996年3、4月份 教学督导评定教学效果 优秀
  2001年5、6月份 教学督导评定教学效果 优秀
  2003年4月份 教学督导评定教学效果 优秀
  2006年5月份 教学督导评定教学效果 优秀
  2006年9月份 教学督导评定教学效果 优秀
  2007年4月份 教学督导评定教学效果 优秀
  2007年9月份 教学督导评定教学效果 优秀
  2008年3月份 教学督导评定教学效果 优秀
  2008年10月份 教学督导评定教学效果 优秀
  2009年2—3月份 教学督导评定教学效果 优秀
  2009年11月份 教学督导评定教学效果 优秀
  2010年3月份 教学督导评定教学效果 优秀
  2011年4月份 教学督导评定教学效果 优秀
  2011年11、12月份 教学督导评定教学效果 优秀
  2012年5、6月份 教学督导评定教学效果 优秀
 
 教学质量综合评价:
  2002—2003学年第二学期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 优秀
  2003—2004学年第二学期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 优秀
  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 优秀
  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 优秀
  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 优秀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 优秀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 优秀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 优秀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 优秀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 优秀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 优秀 简介:
  姓名(职称):卢勇 副教授
  性 别:男
  出生时间:1978.5.1
  最高学位:博 士
  联系方式:025-84395597(Tel) 025-84396771(Fax) 
  邮箱:luyong@njau.edu.cn
  所属单位: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
  毕业院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
  南京农业大学(博士)
  从事专业:科学技术史(农业史)
  
研究方向:水利史、生态环境史、农业遗产保护与研究
  
论文及著作:
论文类:
  1、《泾阳丰乐原“清峪河各渠始末记碑”及碑文》,《农业考古》,2004(3);1/3
  2、《清末民初清峪河水利衰落之探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3
  3、《清末民初关中水利用水过程中的作弊行为研究——以清峪河水利为例》,《古今农业》,2005(2),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复印中心全文转载;1/3
  4、《汉武帝时期的水利失误与影响》,《古今农业》,2006(1);
  5、《明清时期关中地区小型水利述论》,《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6、《明清时期黄淮造陆与苏北灾害关系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7、《张謇水利思想及其实践试探》,《农业考古》,2007(4);
  8、《明清淮河流域生态变迁研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6);
  9、《我国古代紫胶虫原产地考辨及利用探析》,《农业考古》,2009(1); 1/1
  10、《明清时期黄淮造陆与苏北灾害关系研究》,《蚌埠学院学报》2009(6)转载; 1/2
  11、《明清时期黄淮水灾预防措施探析》,《中国农史》,2009(3);1/2
  12、《历史地理视角的明清时期“束水攻沙”治黄之败探析》,《农业考古》2009(4);2/2
  13、《明清时期淮河南下与周边环境变迁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09(23); 1/1
  14、《中国的农业遗产研究:进展与变化》,《中国农史》2010(1) 2/2
  15、《安徽定远池河太平桥的历史及其文物价值》,《中国地方志》2010(2); 2/2
  16、《韩国新万金工程及其对黄河造陆规划的启发》,《东北亚论坛》,2010(2) 1/1
  17、《明清时期黄淮河防管理体系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2010(3); 1/2
  18、《明代南京发生的地震》,《学习与传播》2010(6); 1/1
  19、《浮田古今谈》,《百科知识》2010(9); 1/1
  20、《道光至光绪年间(1821-1908)农书创作高潮现象分析——以蚕桑著作为例》; 3/3
  21、《江苏兴化地区垛田的起源及其价值初探》,《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2); 1/1
  22、《明清时期洪泽湖高家堰大堤的建筑成就》,《安徽史学》2011(6); 1/2
  23、《明清晋陕地区民间水利事务管理探析》《中国农史》2011(3);2/2
  24、《兴化垛田——我国古代的绿色家园》,《百科知识》,2011(7);1/1
  25、《洪泽湖高家堰大堤的历史与人文价值探究》,《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1);1/3
  26、《以国治水,以水知国——评戴维·艾伦·佩兹《工程国家》》,《绿叶》2011(12);1/2
  27、《传统生态治虫技术的再思考——以养鸭治蝗技术为例》,《农业考古》,2012(1);2/2
  28、《戈壁奇景——甘肃砂田》,《百科知识》2012(8);1/1
  
著作类:
  1、《明清时期淮河水患与生态、社会关系研究》,中国三峡出版社,2009,独著;
  2、《江苏农业文化遗产调查研究》,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年,参编;
  3、《科学编年史·农学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0.12,参编;
  4、《大学语文》,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参编
  
科研项目:1、主持2006年江苏省研究生创新资金项目“明清时期淮河水患与生态、社会关系研究”;(项目编号:)
  2、主持2008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合作攻关项目“明清时期黄淮海流域水患与生态、社会关系研究”;(项目编号:Y200883)
  3、主持南京农业大学校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历史视野的南京地震研究”(项目编号:Y200847)
  4、主持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明清时期淮河水灾与救灾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1YJC770034)
  5、主持南京农业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明清时期苏北的农业灾害与防治得失”(项目编号:KYZ201169)
  
荣誉及兼职:
  获奖与荣誉:
  •南京农业大学陈裕光奖学金 (南京农业大学,2006)
  •南京农业大学十一五科研管理工作先进个人(2011)
  •万国鼎青年学术创新奖(2009、2011)
 
 兼职: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工会主席
  •江苏农史研究会理事
  •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副秘书长、理事
简介:
  姓名(职称):沈志忠 教授
  性 别:男
  出生时间:1968.6.4
  最高学位:博士
  联系方式:025-84396605(Tel) 025-84396771(Fax)
  邮箱:zzshen@njau.edu.cn
  所属单位: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毕业院校:南京农业大学
  从事专业:科学技术史
  
研究方向:农业考古、中外农业交流史
  
发表论文:
  出版专著1部,主编1部,参编5部(其中参编教育部推荐研究生教材1部),在《江海学刊》、《安徽史学》和《中国农史》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多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或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和《中华读书报》转摘。
  
科研项目:
  (1)明清时期美洲作物的传播及其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国家社科基金,主要参加人,2003-2005)
  (2)清史•农业志•清代农业科技与经济资料长编•渔业(国家清史研究项目,子项目主持人,2005-2007)
  (3)中国农业科技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利用研究(国家科研院所社会公益性研究专项,主要参加人,2006-2008)
  (4)中国传统农业资料搜集与整理研究(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主持,2007-2008)
  (5)江苏农业文化遗产调查研究(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投标项目,子项目主持人,2010-2012)
  (6)中国农业系统发展史(科技部项目,子项目主持人,2010-2012)
  (7)中国农业文化遗产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教育部科技基础性研究研究专项,子项目主持人,2010-2014)
  (8)青藏高原农业生态系统的历史变迁与现状(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主持,2011-2013)
  (9)指南针计划(中国古代发明创造国家名录)•农业•水稻栽培(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主持,2012-2015)
  
荣誉及获奖:
  (1)2004年,《中国农史》被评为“全国优秀农业期刊”,本人获得“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工作者”荣誉称号。
  (2)2009年,《中国农史》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期刊”,本人获得“首届江苏期刊优秀编辑奖”荣誉称号。
  (3)2009年,《玛纳斯河流域农业开发与生态环境变迁研究》(担任副主编)获得“新疆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4)2011年,“中国农业科技遗产保护与数字化信息平台建设研究”决策咨询报告(排名第四)获得“江苏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5)2012年,《江苏农业文化遗产调查研究》专著(主要参与人)获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一等奖 简介:
  姓名(职称):曾京京 副教授
  性 别:女
  出生时间:1963.1.15
  最高学位:博 士
  联系方式:jingjingziyan@njau.edu.cn
  所属单位: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
  毕业院校:南京大学
  从事专业:科学技术史(农业史)
  
研究方向:农业史、近代社会史 
  
论文及著作:
论文类: 
  (1)《谈谈编辑核对史籍引文的必要性》 《编辑学刊》 1994年第4期
  (2)《中唐至五代歙州经济发展初探》 《古今农业》 1995年第1期
  (3)《〈清代两湖农业地理〉评介》 《中国农史》 1997年第2期
  (4)《驻马店杨庄》——关于中全新世淮河上游稻作农业的最新信息
  《中国农史》 1999年第2期
  (5)《我国花椒的栽培起源和地起分布》 《中国农史》 2000年第4期
  (6)《关于淮河流域区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思考》 《芜湖师专学报》 2001年第4期
  (7)《近代风云际会中的宗族组织
  ——陶氏家族与近代镇江江绸业的发展》 《中国农史》 2003年第2期
  (8)《唐锡晋与清末义赈》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5年第4期
  (9)《试论北洋政府全国防灾委员会的防灾思想及对策》(通讯作者)
  《古今农业》 2006年第2期
  (10)《近代灾赈及公益慈善事业中的家族血缘群体》 《中国农史》2007年第1期
  (11)《常州庄氏家族谱牒纂修的历史文化特征》 《淮阴师院学报》2009年第5期
  (12)《历史时期温州柑种植兴衰考述》(通讯作者) 《古今农业》2011年第4期
  (13)《农民群体与近代武进乡村社会》,收入王思明、姚兆余主编《二十世纪中国农业与农村变迁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出版。
  (14)编著《国学四十讲·谱牒学》,独自完成。
  (15)编著《国学四十讲·农学》,与研究生合作,均由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
  
科研项目:
  1、2005年12月在职获得博士学位,论文题目《宗族与近代苏南社会变迁研究——以清代常州府、镇江府为中心》。
  2、2005年11月-2007年12月参加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典志·农业志·清代农业经济与科技资料长编》项目组,项目编号200510320204001,主持麻类作物的资料收集与编纂工作。同时负责中国农学遗产选集下编麻类卷的资料收集与编纂。并通过有关方面的验收。
  3、2006年1月—2008年12月,参加由王思明、惠富平主持的科技部《中国农业科技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利用研究》项目。 简介:
  姓名(职称):屈勇 副教授
  性 别:男
  出生时间:1972.01.19
  最高学位:博士
  联系方式:025-84396617(Tel)
  邮箱:rwstudents@njau.edu.cn
  所属单位: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毕业院校:南京农业大学
  从事专业:社会学
  
研究方向:城市社会学 社会心理学 社会工作 
  
发表论文: 
论文:
  •中国人人际交往中评价行为的选择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
  •宿迁白酒产业构建战略联盟问题研究 《学海》 2004年第4期
  •从农村老年人照料现状看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3期
  •中国人的人际交往的评价性研究《社会心理研究》2006年第3期
  •网络人际交往中的印象整饰《今日中国论坛》2008年第1期
  •从“叫人”到“雇人”:关中农村人际关系的变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网络人际交往对中国人际关系模式的影响《社会心理科学》2008年第5期
  •社会工作对农村单亲家庭经济和情感的介入《社会工作》2008年第2期
  •自杀倾向者的社会支持网络研究《社会工作》2009年第4期
  •电子网络空间中人际互动的本质:角色与去角色《社会心理科学》2009年第1期
  •农民对农村社会工作的认知研究《社会工作》2010年第2期
  •农村子代家庭对老年人日常生活现状及原因《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第11期
  •电子网络空间中陌生人互动现象探析——基于角色理论的视角《东南传播》2011年第3期
  •基于角色理论视角的高校师生关系失调的研究 《煤炭高等教育》2011年第6期
  •脸面的动力:从概念化到测量(译文)《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2006年第2辑
  •《论面子》(译文)《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2006年第2辑
  
教材:
  •《农村社会学》(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
  •《社会心理学》(教材)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乡村社会事业管理》(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
  •《社会工作实习指导》(译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年
  
科研项目:主持:
  乡村专业社会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2005年6月-2006年12月
  学院加强班级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06年5月-2007年5月
  高等学校学院分党校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2008年5月-2009年5月
  我校青年教师思想道德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2007年5月-2008年4月
  高校高年级学生党支部建在班上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 2006年5月-2007年4月
  构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 2009年1月-2010年12月
  
参与:
  淮安市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 2001年6月-2002年8月
  欠发达地区工业跨越式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 2002年6月-2003年12月
  东陇海线(连云港区域)支柱产业关键技术及产品的选择与开发研究 2004年5月-2006年3月
  外来农民工融入城市研究 2006年7月-2008年12月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农村社区资源配置研究 2007年8月-2008年12月
  女性农民工群体发展研究 2008年4月-12月
  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2008年7月-2009年12月
 
 荣誉及获奖:
  •2002年全国社会心理学学术会议优秀论文三等奖
  •2003-2004年江苏省社会科联“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二等奖
  •2011年南京农业大学优秀教育管理工作者
  •2011年南京农业大学奖教金
  •2011年南京农业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荣誉奖
  •2012年南京农业大学创先争优先进个人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最新购买

    手机商城

    扫描二维码,更便捷的购买资料

    不仅有商品,还有更多资讯和活动

    购买流程

    找到要考的专业或资料

    方法一:选择学校->学院->专业

    方法二:查找功能

    点击浏览招生简章+资料详情

    通过招生简章了解本专业需要的资料

    查看资料详情了解资料要点

    点击购买或加入购物车

    支付方式:支付宝

    填写付款信息并付款

    请确认联系人、联系方式和收货地址

    付款后3-5天可到货,可查询快递信息

    若有疑问,可联系在线学姐

    学姐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