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海洋学院研究生招生

宁波大学海洋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专业课资料

宁波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宁波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宁波大学海洋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海洋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宁波大学海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宁波大学海洋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宁波大学海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宁波大学海洋学院研究生招生 根据《关于做好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的通知》(教学司〔2021〕2号)、《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教学函〔2020〕8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19〕2号)和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及学校的有关文件精神,综合考虑当前疫情防控要求和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我院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办法。
一、工作原则
(一)坚持安全性、公平性原则。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切实保障考生和涉考人员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坚决维护复试的公平公正,做到政策透明、程序公正、结果公开、监督机制健全,维护考生的合法权益。
(二)坚持科学选拔原则。严格复试考核标准,坚持全面衡量、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确保招生质量,在对考生德智体等各方面全面考察基础上,突出对专业素质、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考核。
(三)坚持以考生为本,增强服务意识,精心开展咨询指导,准确解读政策内容,畅通考生联系咨询通道,及时为考生解疑释惑。
二、专业招生计划
学习形式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研究方向 招生计划数 备注
全日制 071000 生物学 68 含6个新药技术研究院指标;含30个植物病毒学研究所指标
090800 水产 59 含1个推免计划;含1个士兵专项计划指标
09510 农业 渔业发展 70 含1个士兵专项计划指标
农村发展 12 含1个士兵专项计划指标


三、复试
(一)复试基本原则
复试是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考查考生的创新能力、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等,是硕士研究生录取的必要环节,复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基本原则如下: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符合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2.综合考虑考生的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加强对考生大学阶段学习成绩、毕业论文、科研成果、工作业绩以及相关技能等方面的考察。
3.实行差额复试,一志愿复试比例为1:1.2(上线人数不足的专业除外)。
4.一志愿考生和调剂考生应分批复试,分开排序。
5. 农业专业按研究方向进行复试、排序。
(二)复试资格审查
学院对考生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所有参加复试考生都必须进行资格审查,对不符合规定者,不予复试。复试前考生需准备材料的原件扫描件(PDF格式)或清晰照片(JPG格式),需提交的材料见链接:http://graduate.nbu.edu.cn/info/1073/15904.htm,请考生按照学院要求进行提交。
资格审核材料提交要求:
(1)材料分别命名为:
1、身份证;2、准考证;3、诚信复试承诺书;4、资格审查单;5、宁波大学研究生思想政治品德考核表;6、大学成绩单;7、科研成果佐证材料8、毕业论文/毕业设计;9、学生证/在读证明;10、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11、专升本录取名册/学生证;12、毕业证书;13、学位证书;14、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15、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16、6门本科课程主干成绩; 17、入伍批准书;18、退出现役证。
(2)请即将参加我院复试的一志愿考生将本人需要提交的以上材料放入一个文件夹中,文件夹命名为:报考专业-姓名-复试资格审查。例:水产-张三-复试资格审查,文件夹以压缩包的形式于2021年3月26日8:00前发送至邮箱1439151153@qq.com;邮件主题:报考专业-姓名-复试资格审查。
请各位考生严格按要求发送复试资格审查材料,不按要求发送复试资格审查材料的由考生本人承担责任。
(三)复试内容与形式
1.根据疫情防控要求,我院所有专业均采用网络远程复试。我院远程网络复试平台主平台为:腾讯会议。请即将参加复试的考生提前在电脑端、手机端下载腾讯会议和微信,注册账号,确保登录顺畅。并准备好准考证原件、身份证原件以便复试开始前验证考生身份。(为保证考生熟悉网络面试步骤,复试开始前学院工作人员会与考生联系,请务必保证研招网预留的手机号码通讯顺畅)。
2.笔试采用面试的形式进行。
3.通过对考生大学学习成绩单、毕业论文、科研成果等补充材料的审核,加强对考生既往学业、一贯表现、科研能力、综合素质和思想品德等情况的全面考查。
4.面试时间一般不少于20分钟,其中外语口语及听力测试不少于5分钟。
5.考生组内面试顺序随机确定;生物学及水产专业采取平行分组复试,分组名单随机确定。
6.成绩计算原则
成绩类别 满分 加权系数 备注
1 初试 500 0.7 将初试总分折算成百分制
2 专业面试 100 0.2 复试成绩低于60分者不予录取
3 外语口语及听力测试 100 0.1
4 思想政治面试 合格 / 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1)复试成绩=专业面试成绩×2/3+外语口语及听力测试成绩×1/3
(2)综合成绩=(初试成绩/5)×0.7+ 复试成绩×0.3
(3)复试成绩和综合成绩计算至小数点后2位。
7.复试体检要求参照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为了保障考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不统一组织复试体检,所有拟录取考生自行前往报名点所在地二级甲等(含)以上医院进行体检,并将体检报告原件寄到我院(收件地址: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七星南路169号,邮编:315832,收件人:邵老师,联系电话:0574-87600891)。
四、思想政治素质与品德考核
(一)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是保证入学新生质量的重要工作环节,对于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二)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主要是考核考生本人的现实表现,内容应当包括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方面。
(三)学院强化对考生诚信的要求,充分利用《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诚信档案》记录,对考生在报考时填写的考试作弊受处罚情况进行认真核查,将考生诚信状况作为思想品德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录取的重要依据。凡有违反国家教育考试规定、情节严重受到停考处罚,在处罚结束后继续报名参加研究生招生考试的,由学院决定是否予以录取并报学校批准。
(四)学院思想政治面试小组成员通过与考生面谈,直接了解考生思想政治情况。
(五)拟录取名单确定后,学院向考生所在单位函调人事档案(或档案审查意见)和本人现实表现等材料,全面考查其思想政治和品德情况。函调的考生现实表现材料,需由考生本人档案或工作所在单位的人事、政工部门加盖印章。
五、调剂
(一)调剂基本条件
1.我院水产专业、农业专业-渔业发展方向接收调剂生。
2.调剂考生的初试成绩符合第一志愿专业在调入地区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须同时达到或超过我校调入专业的复试分数线;调剂考生须符合我校当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中规定的相关专业的报考条件和调剂要求。
3.调入专业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应在同一学科门类范围内。
4.初试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初试全国统一命题科目应与调入专业全国统一命题科目相同。
5.调剂我院水产专业要求初试科目中有数学(农)或化学(农),调剂分数线参照国家线;调剂渔业发展方向要求本科专业背景为生物学、水产、兽医、畜牧学等相关专业,调剂分数线参照国家线。
6.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的考生,申请调剂到普通计划录取时,其初试成绩须达到相关专业所在学科门类(专业学位类别)的全国A类考生初试成绩基本要求,符合条件的方可按规定享受退役大学生士兵初试加分政策。
7.符合我院各专业调剂要求的考生,参照各专业的调剂名额,以不低于150%的比例按初试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确定调剂考生的复试名单,出现同分情况时同分考生均进入复试。
六、录取工作
(一)录取工作基本原则
1.坚持公平竞争、科学选拔原则;坚持德智体等全面衡量、择优录取的原则;坚持充分尊重考生志愿的原则;坚持以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加权计分后的综合成绩作为入学考核标准的原则。
2.依法保护残疾考生的合法权益。
(二)录取工作具体要求
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衡量的前提下,根据专业录取条件和考生志愿,对考生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综合考查、加权计分后,按综合成绩从高到低依次录取。若出现多名考生综合成绩相同时,则按照复试成绩从高到低录取。若综合成绩和复试成绩均相同时,按照初试的外语成绩从高到低录取。
先录取一志愿考生,再录取调剂考生。
1.思想政治考核、体检中若出现其中一项不合格者,不予录取;若出现复试成绩(百分制)低于60分者,不予录取。
2.录取类别为非定向就业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须在入学报到前将本人人事档案调入我校,在校进行全脱产学习,否则将取消入学资格。
3.经考生确认的报考信息在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对报考资格不符合规定者不予录取。
4.被录取的新生,经考生本人申请和学校同意后可以保留入学资格,工作1至2年,再入学学习。
5.应届本科毕业生,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入学时未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者,录取资格无效。
七、咨询及申诉渠道
学院信息公开网址:http://haiyang.nbu.edu.cn/
学院咨询渠道:
联系部门:海洋学院科教办
联系人:邵老师
咨询电话:0574-87600891(咨询时段:工作日上午8:30-11:20,下午13:00-16:30)
电子邮箱:shaojuan@nbu.edu.cn
通讯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梅山保税港区七星南路169号宁波大学梅山校区,海洋学院行政中心310
学院申诉渠道:
联系部门:海洋学院纪检委
联系人:李老师
咨询电话:0574-87609576
电子邮箱:lizheng@nbu.edu.cn
通讯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梅山保税港区七星南路169号宁波大学梅山校区,海洋学院行政中心314
八、未尽事宜和要求,严格按照上级部门和学校有关文件执行。
九、复试时间安排

时间 事项 方式 参加人员 备注
3月26日上午 资格审查 线上 一志愿考生 材料报送截止时间为3月26日早8:00。
3月27日 专业面试、外语考核、思政面试 线上 一志愿考生 远程复试相关信息请关注QQ群通知。


请所有一志愿进入复试的考生务必第一时间加入宁大海洋21年一志愿复试群:QQ群号为538427723。(申请进群时注明真实姓名,入群后将群备注修改为真实姓名!)
生物技术专业介绍
 生物技术专业
                    
※ 培养目标多样性
本专业遵循理论教学进实验、专业学习进生产的新的教学理念,通过实施“认知与基础-体验与综合-研究与创新”渐进的开放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以满足同学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培养不但具备系统的现代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而且具备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分子生物学技术、生化分离技术、现代色谱技术、微生物检测技术、检验检疫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技能,今后能在国内外科研机构或中、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能在工业、医药、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园艺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研究拔尖型、跨学科复合型、技术应用型和出国留学型的多样性人才。
※  培养特色有创新
1.理论教学进实验   减少理论学习课程,增加实验课,且将有关教学内容在实验中加以理解和掌握,主要开设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等主干课程,将着重开设芯片检测技术、色谱质谱技术、模式生物操作技术、生物化学大实验、分子生物学大实验、微生物学大实验、细胞生物学大实验、生理学大实验等实验课。
2.专业教学进生产实习  将在生产实习中基本完成专业教学内容,不但要在生产中学会基本操作技能,而且要培养发现生产中存在问题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通过生产实际培养刻苦钻研的精神。相关专业可定点宁波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单位实习,优秀学生优先录用。
3.考研和出国人数名列前茅  本专业有在国外留学或进修经历的老师占50%以上,且越来越多的教师出国进修,和国外相关学校建立了较多的联系或合作关系,可以为学生出国留学提供较好的机会和相关咨询服务。
本科生中约40%以上的学生到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厦门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及研究机构继续深造。
4.培养学生撰写发表论文  免做毕业论文的举措已经实施,今后将逐步扩大培养帮助范围,争取绝大部分学生能发表C类以上刊物论文,免做毕业论文。
5. 学生创新创业成果明显
近四年的学生承担了153项学生课题,获得浙江省新苗人才项目、浙江省科技创新项目、省创新创业孵化项目等省级项目立项16项,校级科研立项118项 。
在省部级以上竞赛中成绩优异,学生获得国家、省级奖励15项,正式发表论文26篇。
学生获奖:
 
      
       
 
※  教学条件较优越
1.师资队伍:
现有教师17人,博导3人,博士17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8人。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陈炯;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人选1人:陈炯;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陈炯
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专家1人:陈炯
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对象1人:陈炯
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1人:陈炯
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三层次3人:史西志,龚一富,陆新江
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王日盺,朱冬发,史西志
2.教学科研平台:
 
“应用海洋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生物技术显微互动实验室”
 
“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海洋生物分中心”    “生物技术基础实验室”
 
  
              植物标本                  动物标本
 
      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3.生产教学实习基地
 
天童国家森林公园教学实习基地                 舟山朱家尖海洋生物野外实习教学基地
 
            北仑沁园香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立了名优花卉         合一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水培技术、植物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的实践基地。
      
                                       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习基地
      
                                              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实习基地
 
4.国内外合作的实验室和大学
       
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浙江省农科院陈剑平院士实验室
(清华大学医学院)程京院士实验室
 
  以色列魏兹曼研究所                     美国Scripps海洋研究所
             
            
           
※ 科学研究经费充足
支撑教学的科研项目尤其是国家级项目和科研经费位据全校前列。现有国家级项目13项,省级项目26项。科研总经费达到3000万元。
※ 本学科有较高的知名度
1.获得201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2016年浙江省科学进步奖二等奖1项。
 
2.发表了多篇高水平SCI论文
近五年来本学科已发表SCI论文60余篇,其中高水平论文20余篇。目前宁波大学标志性学术论文是由本学科陈炯研究员课题组发表的。
陈炯研究员在世界顶级刊物J Exp Med(IF=14.65)上发表论文:
 
 
陈炯研究员在世界顶级刊物Nature communication(IF=11.33)上发表论文
 
  
※ 专业联系方式
联系人:龚一富    电话:13486673796   邮箱:gongyifu@163.com
        史雨红    电话:13484273300   邮箱:shiyuhong0517@163.com
       
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介绍
  
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
 
一、培养目标:
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培养出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实际操作技能和管理知识,从事环境监测与保护、海洋渔业资源与行政管理、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经济动植物增殖及相关领域的科研、教学、应用技术开发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主干课程:
学位课程:水生生物学、化学海洋学、资源生物学、海洋生态学
主要课程: 水生生物学、化学海洋学、海洋生态学、资源生物学、环境生物技术概论、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统计学、渔业资源评估与管理、水污染生物检测与治理、海洋生物资源利用、海洋法与渔业法规等。
 
三、专业方向:
之一: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   之二:海洋渔业资源与行政管理
                                       
之三: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
            
          海洋食品                       海洋药物                                  
 
四、师资力量:共有专任教师16名
o年龄结构:35-45岁教师12名,占75%;35岁以下及45岁以上教师各有2名,各占12.5%;
o学位结构:有4位教师具博士学位(包括2名博士后),另有4位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合计占50%;
o职称结构:全部是高级职称,其中教授7名,占43.75%;
o专业背景分布:涉及到海洋学、海洋环境、海洋生物技术、海洋化学、环境生物技术、水产资源等方向
 
五、教学科研成果
近3年科研项目:科技部863项目2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7项,省自然基金11项,省科技厅项目3项,其他省部级项目7项;市厅级项目20多项。
近3年发表论文:SCI论文5篇;一级核心期刊论文18篇;二级核心期刊论文25篇。申报专利4项。
教学成果:获浙江省高校教学成果奖1项,市教学成果奖2项。已有省级精品课程4门,校级精品课程6门。
 
六、优质教学资源
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依托学科-“海洋水产与生物技术”学科是宁波大学的特色与龙头学科之一,为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拥有“海洋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渔业资源”硕士点;依托的科研平台有“应用海洋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海洋生物分中心、海洋生物陈列馆、浙江省海洋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和全国科技兴海技术推广中心,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齐全的教学设备。其中海洋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拥有实力雄厚的专职科研人员,专门进行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相关研究。  
七、优势与特色:
1、专业实践性课程多。学科的海洋、资源与环境的特色决定了本专业实践性课程多。本专业通过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和毕业论文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提高其应用及创新能力。学院有1个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和3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宁波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宁波市象山港海洋环境监测站和鄞州渔业技术管理站。课程体系中有海洋环境调查、海洋生物资源调查、综合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大量海滨和涉海单位实践环节。
  
   
  2、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多,层次高。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研究课题多,既有高水平的国家级课题,又有与地方经济结合紧密的省市及横向课题,与社会联系密切。因此,学生得到的科研训练多,动手能力强。毕业后无论是就业还是考研都受到社会有关单位和部门的欢迎。
除了积极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本专业学生还踊跃申报省、校、院设立的学生科研课题,05级学生获得2项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资助项目和多项校院学生科研项目,05级刘宝宁同学获得浙江省挑战杯二等奖1项。06级学生得省级2项、校级重点一项、校级一般7项、院级2项学生课题的好成绩,并有挑战杯市级一等奖1项。
3、学生科技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多。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利用自己学到的科技知识和技术服务社会,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本专业学生前往棉丰村测定水质的活动被现代金报 A4版报道,对甬江水质调查活动被宁波日报报道。
 
 
 
 
 
八、联系方式
联系人:郑忠明   电话: 13605745267   邮箱:zhengzhongming@nbu.edu.cn
联系人:张德民   电话: 13567434998    邮箱:zhangdemin@nbu.edu.cn
 
水产养殖学专业介绍
水产养殖学专业
宁波大学水产养殖学专业创建于1958年(原浙江水产学院),是我国最早的5个水产养殖本科专业之一。目前,已成为国家特色专业、浙江省“十三五”优势专业和宁波市的品牌专业。2014年获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拔尖创新型)培养教育计划改革试点项目。2017年,我校水产学科与力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组成“海洋生物技术与海洋工程”学科群,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目前,在全国51个水产养殖专业中,排名第三。近年,本专业依照教育部的“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和“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全面振兴本科建设”等工程,制定了本专业的发展目标及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健康的身心素质;具备水产动植物增养殖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能在科研、教育、水产养殖生产和管理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水产养殖技术开发与推广、管理、生产经营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和外向型人才。
 
 
 
 
 
 
 
二、专业核心课程
包括生物化学、普通动物学、水生生物学、普通生态学、养殖水化学、鱼类学、甲壳动物学、贝类学、水产动物增养殖学、生物饵料培养、水产动物营养学与饲料学、水产动物疾病学、水产动物遗传与育种学。引入“慕课”、“微课”,创设“反转式课堂”,开展虚拟仿真等实验教学建设。形成集环境、材料结构、养殖工程、饵料营养、育种、病害、信息机电自动化等学科为一体的现代水产教学课程体系。2018本科专业发展动态数据显示,在我校的63个专业中,水产养殖专业名列第五。
 
上图为水产养殖专业近年重点研究的动植物
 
 
三、创新水产养殖人才培养模式
采取“一本招生,择优录取”的原则,实行“3+1+2贯通式”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目标是强化学生基础知识,重点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精通学科前沿技术,具备国际化视野。为提升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参加的第九届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作品“宁波格瑞特水产有限公司”首获金奖,至2018年,本专业学生获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奖已增至13项。为培养爱水产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领航。
 
 
 
四、师资力量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50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10人、讲师20人,68.4%具有博士学位;其中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30(含博士生导师)人,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优青1人,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3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钱江学者1人,省151人才工程1、2、3层次人才共5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
五、优质教学资源
实验教学条件优良 梅山校区水产养殖专业本科教学实验室面积8800平方米,实验教学仪器设备3365件,总计4421多万元,拥有国家及省级水产养殖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行网络化的实验教学和管理。学院中心网站(http://haiyang.nbu.edu.cn/)设有实验教学、设备与环境、实验室开放、体制与管理等栏目。水产养殖专业实验教学具备了良好的软、硬件条件。
科研条件优越 水产养殖专业实验教学中心、梅山海洋学院南楼和北楼的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为学生申请开放实验及生物科学竞赛、新苗项目和SRIP等学生科研的开展提供条件。学生毕业论文课题多来自教师科研项目,学生科研经费来源有保障。
 
 
 
 
 
 
 
 
 
 
实习与实训条件完备 水产养殖专业本科生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省市级校外“水产养殖专业实践基地”10余家,供学生开展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
 
 
在大三第二学期开展连续14周的顶岗实习,配备校内外“双师”。实施农科教协同育人工程。校内建有本科生实习、实训基地及海洋生物陈列馆-科普教学基地,便于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以培养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全面发展的“卓越农林人才”。
 
六、教学科研成果
 
本专业教师在做好专业教学的同时紧紧围绕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需求,针对制约水产养殖产业发展的苗种、饵料、环境及病害等瓶颈问题,积极开展基础与应用研究,坚持产学研结合,为地方渔业经济发展服务。科学研究反哺教学也给专业发展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生命力,近5年专任教师获批科研项目149项,其中国家基金等国家级项目90项,省部级59项,科研经费达7125万元,发表高级别学术论文195篇,其中SCI收录114篇、一级学报81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3项。转化成果30余项,年创造经济效益10余亿。
近5年,专业教师在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已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市校级教学成果9项;省市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6门;获省级教改项目2项,出版教材11部;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1篇。
 
 
 
 
 
 
七、考研与就业情况
近三年平均就业率96%以上,升学率从2016年的8.33%大幅上升为2018年的51.35%。考研去向主要为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及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与上海海洋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宁波大学等,就业去向主要为水产研究所、海洋渔业局或水产局、水产技术推广站、动植物检疫检验、卫生防疫部门、学校、国企及私企等。
八、优势与特色
水产养殖学专业已累计为社会输送本科毕业生2000余名、研究生400余名。我省水产养殖行业的科技人才大部分为本专业培养,许多毕业生成为国内、省内各级水产行政及科研单位的主要骨干及部门的领导,或成为地方水产苗种生产和养殖经营企业的技术能手和负责人。
水产养殖学专业现设“水产增养殖”、“环境与病害”、“营养与饲料”三个专业方向模块,本科学生可根据自身条件和兴趣爱好结合社会需求选择专业方向。
水产养殖学专业硕士点,年招收“水产动物苗种繁育”、“藻类与饵料培养”、
“水产动植物病害防治”及“增养殖环境保护与修复”4个专业方向的研究生约30名。
水产养殖学专业浙江籍学生可申请免学费。2006年,93届水产养殖专业毕业生李洲先生捐助设立了宁波大学“百盈奖助学金”,用于奖励学习成绩优良、各方面表现优秀的本科生。每学年评奖一次,奖励50名学生,每名金额为3000元人民币,其中水产养殖专业的学生获奖比例较高。另外,学院设立学生助研岗位,为学生进入实验室参与课题研究提供平台,也为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解决部分生活费。
九、联系方式
联系人:尹 飞电话:689446 邮箱:yinfei@nbu.edu.cn
联系人:母昌考电话:647486 邮箱: mucangkao@nbu.edu.cn
师资概况
 
 
海洋学院师资队伍实力雄厚,既有德高望重的老一辈学者,也有锋芒初露的青年专家。这支队伍是学院培养优秀人才的主力军,也是学院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中坚力量。                
   
截止2018年12月,学院现有教职工130名,正高32名,副高38名,博导28名,硕导97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9名,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教师12名。    
 
学院现有中国工程院共享院士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5名,浙江省特级专家1名,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水产类)副主任委员1名,专业硕士学位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名,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3名,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名,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3名,宁波市“甬江学者”特聘教授2名。    
(更新于2018年12月)
地址: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梅山港区七星南路169号
联系电话:0574-87600551  邮编:315823
 
 
 
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是校国家一流学科建设群支撑学院、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学院成立于2011年11月,因国家海洋局与宁波市政府共建宁大涉海学科而新建。前身为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由浙江水产学院水产系和宁波师范学院生物系合并而成,办学历史迄今已有60年。海洋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紧围绕国家蓝色粮仓和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党建引领,坚持“四个统一”,不断凝炼学科特色,实现学院快速发展。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39名,其中正高35名、副高40名;博导33名、硕导75名。拥有全职院士、共享院士各1名,享受国务院津贴2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农业硕士教指委委员各1名,农业部岗位科学家3名,省级“151”等各类人才26名。
学院科研水平一流。拥有“海洋生物技术与工程”国家联合实验室等国家、省、市级重大科研平台12个,近5年分别承担国家、省部项目146、141项,经费超1亿;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500余篇;成果获奖3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12项;申请发明专利400多项。在海水经济物种保种、繁育、养殖、疾控等领域连续攻破世界级科研难题,引领产业颠覆性技术革命,为国家生态农业做出重大贡献。
学院坚持学生为本。在读博士生142名、硕士生401名、本科生655名。近5年海洋学子在“挑战杯”等全国竞赛中斩获国家奖37余项,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创业率、考研率逐年递增;资助体系健全,建档特困、贫困生分别270、624人,实现100%覆盖。
学院狠抓学科建设。建有1个一级博士点、6个二级博士点、2个一级硕士点、1个二级硕士点、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3个学士学位专业,其中水产专业为国家特色建设专业点。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等,水产学科全国排名第三、动植物学科全球ESI前1%,与国内外多所知名学府建立良好合作关系。
学院致力地方服务。与地方合作共建多个产学研合作平台。先后组建了60支科技服务团队,派出70余位省市及以上科技特派员,入驻地方生产一线。已有数百项科研成果得到产业化应用,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重大贡献。
 
(以上数据统计时间为2019年7月)
 
Faculty of Marine Sciences, Ningbo University was named as Faculty of Life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before 2011. The Faculty is composed of the Department of Biology and Marine Science, the Department of Aquaculture , the Department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he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Center and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Center.  At present, the Faculty has 6 undergraduate majors, 1 first-level doctoral subject of Aquaculture, 3 second -level doctoral subjects, 2 first-level master subjects of Aquaculture and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nd 10 second-level master subjects. In 2007, the major of Aquaculture was evaluated as "Specialty-Major on the National Level". Now, we have 1 Model Experiment and Teaching Center on the National Level, 1 Model Experiment and Teaching Center on the Provincial Level, 1 Off-campus Undergraduate Practical Teaching Base on the National Level. With ‘ Aquaculture’ and ‘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 Zhejiang Province first-class disciplines, And the major of Aquaculture for four consecutive years ranked 3 in the country competitiveness.
According to the latest statistics, nearly 140 staff members are working in the faculty, including 35 professors and 40 associate professors. Among them, 90 teachers have gained doctorate, and 5 teachers are pursuing on - job doctorate. In addition, there are 33 PhD supervisors and 75 Master supervisors. At present, the faculty has 1 academicians in the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1 teacher works as the vice chairman in the University Teaching Instructive Committee organized by China’s Ministry of Education, 1 “Super Expert in Zhejiang”,3 teachers in the tops of “151 Talents of Zhejiang Province”,4 specially employed professors, including 3 provincial Qianjiang Scholars and 2 municipal Yongjiang Scholars. At present, the number of full time students is 1219, including 655 undergraduates, 401 postgraduates working for master's degree, 142 postgraduates working for doctor's degree and 21 oversea students.
In recent years, we have gained 3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Awards on the national level, 2 on the provincial level, 32 on Other provincial and ministerial level 52 on the municipal level. A plenty of research results reaches the international advanced level. Over 1500 academic papers can be searched in SCI, EI publication, including a single highest impact factor of 13.9; National invention patents are up to 400. Obtained four new varieties of aquatic products. Besides, there are 11 key laboratories and research centers. For example, the Key National Laboratory of Applied Marine Biotechnology under the guidance of China’s Ministry of Education, the Marine Life Sub-center of Beijing National Biochip Research Center, the 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Biotechnology in Zhejiang ,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Zhejiang Marine High-efficiency and Healthy Aquaculture and any more.
In both undergraduate level education and faculty training, college uses the "tripartite integration" approach (integration of researching and teaching, integration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integration of school and enterprise), and plac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s an important position, to achieve high-quality education and training requirements. Over the past five years, students research projects and high-leve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show "blowout" growth trend, continuous breakthrough in national awards, led by the aquaculture team "Xiaoping student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eam" won the first of college students national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a total of four teams in Zhejiang Province), won a first prize of a contest of the "Challenge Cup" Undergraduate curricular academ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a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Competition Gold Award first prize. Recently, student employment rate has reached to 98% or more. The percentage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 taking part in the postgraduate entrance exams was nearly 79%, and the admission rate of 42% or more, and PhD student enrollment rat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undergraduate students, studying abroad for postgraduate degree has become a new trend, entrepreneurial rate continued to rise, and quality of employment has also been uplifted.
School of Marine Sciences (SMS) has also seized the opportunity to develop the ocean economy, combined with the "Ding-Tian-Li-Di" of the university concept referring to being based on Ningbo, serving the Zhejiang Province, and reaching out to the whole country. SMS focuses on its strength, and highlights practical effect for the idea of enterprise-education-research cooperation, expert services, scientific and translation of basic researches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for adults. Meanwhile, research teams in SMS continue to carry o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varieties of aquaculture species, the construction of traditional industrial chain, innovation and low-carbon farming technology, cultivat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capability for the collaborative enterprises to achieve industrial clusters and upgrade and guide the capital cluster for service purposes. The SMS also keeps encouraging all faculty members to carry out innovative work, to form the institute of unique service features and establish our training advantages. To date of 2019,a number of scientific researches in SMS have been transformed and applied to the industry resulting in a direct economic benefits over 1 billion yuan.
学校:宁波大学
专业:农学
年级:2019
招生人数:3
招生状态:正在招生中
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海洋鱼类研究团队”招19级水产学硕士调剂生(分子育种、渔业资源、水产养殖)
宁波大学,国内高校排名78位,教育部“双一流学科”学校,浙江省内重点建设高校,海洋学院作为学校重点建设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35人,其中中国工程院共享院士2名,正高37名,副高42名,有5人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设有海洋、食品和水产三大学科。其中水产学科具有一级博士点,水产博士后流动站。
海洋学院作为学校重点建设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35人,其中中国工程院共享院士1名,正高37名,副高42名,有5人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设有海洋、食品和水产三大学科。其中水产学科具有一级博士点,水产博士后流动站,同时海洋学院也为研究生提供了优质的科研平台,包括生物芯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宁波分中心、“海洋生物技术与工程”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应用海洋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全国科技兴海技术转移中心、浙江海洋高效健康养殖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浙江海洋高效健康养殖协同创新中心、“水产”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水产养殖”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水产养殖学”国家特色专业等,圆你一个科研梦!
海洋鱼类研究团队负责人:徐善良教授,薛良义教授,竺俊全教授,王亚军副教授
研究方向:鱼类遗传育种与健康养殖,主要研究对象是东海银鲳、大黄鱼,涉及功能基因组学、人工养殖育种研究。
研究手段:分子细胞生物学、基因组学、水产养殖、生物信息学、蛋白质组学
研究条件:仪器设备齐全,经费充足,目前承担国家级、省级项目20多项,宁波市重大项目5项。
补助待遇:校、院、导师三级补助+绩效补助,有硕博机会。
招生条件:分子生物学、海洋生物学、水产养殖、渔业资源、生物信息学各相关专业,附合国家线要求,符合本校调剂要求,有志于海洋、水产的同学。
招生数:4-6名
联系方式:王老师,邮箱:wangyajun@nbu.edu.cn;微信:nbuwangyajunQQ:8548787
欢迎大家咨询、调剂!积极联系!
  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招17级硕士调剂生(分子生物学、海洋生物学、水产养殖、渔业资源、农村区域发展、农业信息)

  宁波大学,国内高校排名82位,浙江省内重点建设高校,海洋学院作为学校重点建设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35人,其中中国工程院共享院士2名,正高37名,副高42名,有5人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设有海洋、食品和水产三大学科。其中水产学科具有一级博士点,水产博士后流动站,SampleText。

  海洋学院作为学校重点建设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35人,其中中国工程院共享院士1名,正高37名,副高42名,有5人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设有海洋、食品和水产三大学科。其中水产学科具有一级博士点,水产博士后流动站,

  同时海洋学院也为研究生提供了优质的科研平台,包括生物芯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宁波分中心、“海洋生物技术与工程”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应用海洋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全国科技兴海技术转移中心、浙江海洋高效健康养殖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浙江海洋高效健康养殖协同创新中心、“水产”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水产养殖”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水产养殖学”国家特色专业等,圆你一个科研梦!

  本研究团队负责人:宁波大学校长严小军研究员,

  研究方向:鱼类遗传育种与健康养殖,主要研究对象是银鲳、大黄鱼,涉及功能基因组学、人工养殖育种研究。

  研究手段:分子细胞生物学、基因组学、蛋白组学

  研究条件:仪器设备齐全,经费充足,目前承担国家级、省级项目20多项,宁波市重大项目5项。

  补助待遇:校、院、导师三级补助+绩效补助

  招生条件:分子生物学、海洋生物学、水产养殖、渔业资源、农村区域发展、农业信息各相关专业,考研英语附合国家线要求,六级通过者优先,专业课符合本校调剂要求。

  联系方式:王老师,邮箱:wangyajun@nbu.edu.cn;QQ:8548787

  欢迎大家咨询、调剂!积极联系!
时间 事项 参加人员 工作内容、地点
3月22日下午13:30-15:30 报到、材料审查、材料发放 所有考生(第一志愿考生和第一批调剂考生) 报到时将严格进行资格复查。须出示和交验的材料包括:
(1)交验材料:①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原件;②应届生出示由高校教务部门颁发并完整注册后的学生证,学历证书原件入学时交验;③往届生出示本科毕业证书原件;国外学历学位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学历认证报告
(2)交存材料:①身份证复印件一份(正反面在同一张纸上,注明“研招复试资格审查用”);
②《宁波大学研究生思想政治品德鉴定书表》(下载地址:http://graduate.nbu.edu.cn/info/1042 /5838.htm)。应届生,由考生在学所在院系所的政治工作部门盖章;社会考生,由工作单位盖章;毕业后没有参加工作的,可以由户口所在的街道居委会 盖章);
③一寸照1张(黑白、彩色皆可),报到后自附于领到的体检表上;
④应届生提供《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来源网址:http://www.chsi.com.cn/xlcx/bgcx.jsp),往届生提供毕业证书 复印件及《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来源网址:http://www.chsi.com.cn/xlcx/),或《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 (申请网址:http://www.chsi.com.cn/xlrz/),获国外学历学位的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国外学历认证报告》复印件;
⑤大学阶段成绩单原件或盖红章的复印件,须是所在学校(学院)教务部门或档案所在部门加盖公章);
⑥拟提前毕业的应届本科考生还须持现就读学校教务部门出具的学分制证明原件,并注明该生在2016年9月1日前能取得毕业证书;
⑦在2016年9月1日前可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的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需提供颁发毕业证书的省级自学考试机构或网络教育高校出具的相关证明原件;
⑧享受少数民族政策考生同时还需交户籍(户口)证明、定向就业意向书;
⑨享受加分政策的考生:提供完整的佐证材料原件和复印件,原件于录取结束后返还;
⑩报考类别为定向就业的考生:同时还需交定向就业单位出具的意向书。定向类别的考生须明确有工作单位。报考类别选择不当会引发档案接转的后续问题,甚至影响录取,请考生特别注意。
另:有论文发表或有科研成果及获奖的考生,请带上相关的清单和复印件,复试时上交复试小组;考生学历(学籍)信息有疑问的,招生单位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证明。
(3)注意事项:严格资格审查,对资格审查不合格者,不予复试,并在复试考生信息表上签字确认信息的准确性。
(4)学生确认相关重要信息和复试科目并签字、签订复试承诺书。
(5)领取体检表,60元体检费交由学校校医院。
(6)报考定向就业的考生需要上交定向就业单位出具的意向书,咨询电话:0574-87600891。
3月22日下午15:30-16:30 集中开会 所有考生 宣讲复试内容、日程安排、相关信息核对,地点:海洋学院12号楼一楼报告厅
3月22日下午18:30-20:30 笔试 所有考生 笔试地点,见海洋学院12号楼一楼大厅公告栏
同等学历加试 同等学历的考生 笔试地点,见海洋学院12号楼一楼大厅公告栏
3月23日上午8:00-11:00 体检 所有考生 校医院(3月22日-3月25日每天上午,详见研究生学院网站的复试通知)
3月23日下午13:30开始 思政面试 所有考生 报到后见复试流程表及相关通知
专业面试(含外语测试) 所有考生
3月24日上午 公布复试结果 所有考生 在一楼报告厅集合,公布复试结果,拟录取考生分专业进行接受确认工作,未录取考生咨询校内调剂事项

添加宁波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宁波大学考研分数线、宁波大学报录比、宁波大学考研群、宁波大学学姐微信、宁波大学考研真题、宁波大学专业目录、宁波大学排名、宁波大学保研、宁波大学公众号、宁波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宁波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宁波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宁波大学海洋学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最新购买

    手机商城

    扫描二维码,更便捷的购买资料

    不仅有商品,还有更多资讯和活动

    购买流程

    找到要考的专业或资料

    方法一:选择学校->学院->专业

    方法二:查找功能

    点击浏览招生简章+资料详情

    通过招生简章了解本专业需要的资料

    查看资料详情了解资料要点

    点击购买或加入购物车

    支付方式:支付宝

    填写付款信息并付款

    请确认联系人、联系方式和收货地址

    付款后3-5天可到货,可查询快递信息

    若有疑问,可联系在线学姐

    学姐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