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

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专业课资料

东北师范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东北师范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环境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
为了增强各高校优秀大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吸引更多的优秀大学生到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继续深造,学院定于 2021 年 7 月 18 日举办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暑期夏令营,届时将举办学科专家报告会、师生见面会和学生学术交流等活动。欢迎对环境科学与工程及生态学、资源与环境专业感兴趣的优秀本科生积极参加,促进学术交流,增强科研兴趣,拓展学术视野,明确研究方向。
一、招生对象和人数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质,遵纪守法,身心健康;
2.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生态学、化学、生物、地理等相关专业的高校本科三年级在校生(2022 年应届全日制本科毕业生);
3.学习成绩优秀,前 2.5 学年成绩达到所在学院专业排名前 20%,外语水平良好;
4.拟招收人数:30 人。二、日程安排
时间:2021 年 7 月 18 日形式:在线会议软件
内容安排:
1.开营仪式
2.专家报告会
3.师生见面会
4.学生学术交流
5.闭营仪式三、报名申请
1.报名时间:2021 年 6 月 21 日至 7 月 4 日
2.网络报名:学生通过手机微信公众号搜索“东师研招”,点击关注此服务号,完成个人设置和夏令营报名(详见附件 1)。
3.申请材料:
① 2021 年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申请表(附件 2);
② 身份证和学生证(扫描件);
③ 所在院系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推荐信 1 封(附件 3);
④ 本科成绩单(由教务处或院系盖章),前 2.5 学年总评成绩排名证明(由教务处或院系盖章),如有不实将取消录取资格;
⑤ 其他材料:如获奖证书复印件、英语水平证明、学术论文等。
4.申请材料提交:所有材料均彩色扫描后按顺序生成一个 PDF 格式的文件, 以“姓名+就读院校名称+本科专业”命名,发至邮箱 lany2666@163.com,截至时间 2021 年 7 月 5 日上午 8:00,逾期不再受理。
四、录取
1.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通过审定申请者的材料决定入选资格;
2.录取截止时间为 7 月 12 日,录取通知以电子邮件的形式通知申请者本人。未接到录取通知的学生为未入选者,不另行通知。入选者于 7 月 14 日 11:00
前通过邮件确认是否参会,逾期未确认视为主动放弃。
3.参会学生需提前准备学术交流材料进行汇报(含 PPT),在学生学术交流环节进行展示(时长不超过 5 分钟)。
五、营员待遇及政策
将根据营员综合素质和表现评选“优秀营员”和“标兵营员”。获得“优秀营员”的学生在环境学院推荐免试中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对于报考环境学院研究生的,复试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六、其它事宜
夏令营期间必须遵守东北师范大学有关规章制度和夏令营的要求与纪律,遵守夏令营的安排,按时参加活动。
联系人:李老师
话:0431-89165610
箱:liyh912@nenu.edu.cn
学院网站:http://hjxy.nenu.edu.cn/
附件 1:夏令营报名系统手机端操作说明
附件 2: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2021 年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申请表附件 3: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2021 年优秀本科生夏令营专家推荐信
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为了增强各高校优秀大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吸引更多的优秀大学生到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继续深造,学院定于2018年7月22日-7月24日举办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暑期夏令营,届时将举办学科著名专家报告会、师生见面会和参观吉林省自然博物馆等活动,希望对环境科学与工程及生态学专业感兴趣的优秀本科生到东北师范大学进行集中交流,增强科研兴趣,拓展学术视野,明确研究方向。

  一、夏令营招生对象和人数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质,遵纪守法,身心健康;

  2.环境科学、生态学、环境工程、化学、生物、地理等相关专业的高校本科三年级在校生(2019届毕业生);

  3.学习成绩优秀,前2.5学年成绩达到所在学院专业排名前20%;

  4.拟招收人数:45人。

  二、夏令营日程安排

  时间:2017年7月22日-24日

  地点: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内容安排:

  1.开营仪式

  2.破冰会及欢迎晚宴

  3.中美大学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论坛

  4.专家报告会

  5.师生见面会

  6.实验室参观

  7.参观自然博物馆、东北民俗馆、伊通河生态修复示范区等

  8.闭营仪式

  三、报名申请

  1.报名时间:2018年6月12日至7月10日

  2.网络报名:登陆http://zsb.nenu.edu.cn/info/1011/2443.htm进行报名。

  3.纸质材料提交:

  ①2018年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优秀本科生夏令营申请表(附件1);

  ②所在院系副高及以上职称老师推荐信1封(附件2);

  ③本科成绩单(由教务处或院系盖章),前两年半总评成绩排名证明(由教务处或院系盖章),如有不实将取消录取资格;

  ④其他材料:如获奖证书复印件、英语水平证明、学术论文等。

  4.邮寄材料:截止时间至7月5日(以当地邮戳为准,请尽早寄出)。每份材料如超过两页纸,请自行装订,各项材料请按①-④的顺序放置。请以邮政EMS进行邮寄,不接受包裹。

  邮寄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大街2555号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办公室(邮编:130117)。联系方式:0431-89165610,齐老师收。

  四、录取

  1.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通过审定申请者的材料决定入选资格;

  2.录取截止时间为7月12日,录取通知以电子邮件的形式通知申请者本人。未接到录取通知的同学为未入选者,不另行通知。

  五、夏令营期间营员待遇

  营员食宿由东北师范大学大学环境学院免费提供,往返火车硬座、硬卧、汽车票凭票报销。

  六、其它事宜

  1.夏令营期间必须遵守东北师范大学有关规章制度和夏令营的要求与纪律,遵守夏令营的安排,按时参加活动。

  2.夏令营活动期间擅自活动时人身安全和财产损失由本人负责,报到时需签署安全协议。

  联系人:齐老师

  电话:0431-89165610

  Email:qitf744@nenu.edu.cn

  附件1:2018年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暑期夏令营申请表

  附件2: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优秀本科生夏令营专家推荐信

  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2018年6月12日 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成立于2013年,其前身为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系。环境科学系(1986年)是在东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1978年)基础上建立的,是我国高校中最早创办的培养从事环境科学研究、教学和环境保护人才的基地之一。1978年,按照国家发展战略需求,设立环境科学研究所,为全国首批建设的环境学科;在此基础上,1983年开始招收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和环境地学硕士研究生;1986年设立环境科学本科专业,建立环境科学系;1994年设立生态学本科专业,为全国首批样板设置;2000年获得环境科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环境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2007年环境科学学科连续被评为吉林省重点学科;2002年,与生命科学学院草地所联合申报获得生态学国家重点学科;2006年环境科学与工程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环境科学专业被评为吉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同年获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09年环境科学专业获批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同年环境科学基础教学实验中心被评为吉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1年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被评为吉林省高等学校优势特色重点学科;2012年获批国家级生态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3年成立环境学院;2014年环境科学专业被评为吉林省第一批品牌专业,同年开始招收首届环境工程本科生;2015年成立环境工程硕士教育中心;2016年环境科学教学团队被评为吉林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2017年获批东北师范大学国际化示范学院培育项目。
 
机构设置
  环境学院现设有环境科学系、生态学系、环境工程系,包括环境科学、生态学、环境工程三个专业。拥有国家环境保护湿地生态与植被修复重点实验室、植被生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省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吉林省生态安全预警中心等多个国家、省部级科研平台,并在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岭等全国各地建立多个野外实验站。
 
师资队伍
学院成立以来,不断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在数量、质量及结构方面逐步优化,有力地保障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高效开展。学院拥有教职人员共计75人,其中,专任教师55人,包括教授19人,副教授18人,讲师14人、师资博士后4人;教辅人员12人,包括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8人;行政管理人员8人。专任教师队伍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其中,55岁以上教师6人,45~55岁教师11人,35岁~45岁教师23人,35岁以下教师15人。45岁以下青年教师比例为70%,已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53人,非本校博士学位获得者20人,多数教师拥有海外学习、研修经历。
此外,学院还拥有特聘教授(院士)2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QR”入选者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获得者4人、吉林省“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3人、 “荣誉教授”1人、“外聘高级专家(领军人才)”1人、“仿吾计划”特聘教授4人、“东师学者”讲座教授6人。数据更新至2019年11月1日)


教学条件
  经过多年建设及重大研究课题的开展,学院教学条件不断改善。目前,学院坐落于净月校区,建筑面积11000余平方米的教学实验大楼已落成并投入使用。现有可容纳180人的多功能报告厅、6间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学实验室、学院实验中心设有基础实验室、光谱室、色谱室、分子生态学实验室、细胞培养室等多个实验教学场所,教学条件建设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人才培养
  截止目前,已培养本科生1863人,研究生841人。为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政府职能部门及企事业单位输送了大批人才。学院毕业生中,有国家、省部级领导干部,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环保部青年拔尖人才,企业高管等。目前,学院在读本科生401人,硕士研究生220人,博士研究生56人,留学生46人。数据更新至2019年11月1日)
 
科学与技术研究
  学院的科学与技术研究主要集中于环境科学与工程和生态学两学科领域。
  在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领域设立3个研究方向:1、环境污染与控制化学方向,主要研究典型有机污染物的生态风险评价,细胞电化学检测污染物毒性方法,植物废弃物的资源化,环境友好型高效催化剂的设计及应用;2、环境灾害风险评价与管理方向,主要针对环境灾害风险形成机制与定量化预测预警理论方法,环境规划、评价与风险防控,环境灾害评价、管理与应急决策支持技术等开展研究;3、水污染控制工程与技术方向,着重研究废水处理降解机制、工艺调控资源化及与其它废水处理技术耦合机制,新型高级氧化水处理技术研发与水质安全保障技术。
  在生态学领域设立3个研究方向:1、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方向,主要研究哺乳动物的声行为特征、学习过程,发育机制、功能适应性及进化机制,重要感官表型的适应性辐射机制及物种形成;2、生态安全与生态修复方向,集中于湿地生物多样性、功能多样性、水文生态过程及功能变化机制与安全评价研究,同时研发受损湿地生态系统的特征识别与评价、修复技术;3、草地生物种间关系及生态功能方向,从草地生态系统中的多物种(食物网与营养级)相互作用,探讨种间关系与系统稳定性、营养级效应与系统多功能问题开展研究。
  近年来,学院承担国家、省部及国际合作等项目220项,累计获得科研经费1.1亿元。其中包括:科技部重大专项(水污染治理)7项,“973”计划课题3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3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面上及青年基金项目60项。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获得多项科研奖励与专利授权,包括:发表SCI(E)检索论文214篇,EI检索论文18篇;学院曾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1项,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1项,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5项;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12部;获得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授权40项,软件著作权12项。

 
合作交流
  多年来,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余所国际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如:美国的乔治敦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宾州州立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康涅迪克大学、佛罗里达大学、威斯星大学、英国的阿伯丁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德国的马普学会、加拿大的阿尔伯塔大学、日本的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北海道大学、东京工业大学、早稻田大学、筑波大学、澳大利亚的悉尼科技大学、新西兰的梅西大学、挪威的卑尔根大学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与交流关系。每年邀请10余名国际知名教授来校交流,并选派研究生若干出国进行联合培养,同时接收来自其他国家的留学生及访问学者。
  近年来,学院还承担上海合作组织大学生态学方向项目任务,与其他5个成员国相关院系间可互派研究生进行交流。先后与俄罗斯的新西伯利亚大学(俄罗斯排名第四)、俄罗斯科学院、莫斯科大学、人民友谊大学在上合大学框架下签署的双边合作协议,可互派生态学方向研究生进行学习交流。学生在毕业后获本校学位证书和上海合作组织大学颁发的结业证书。
 
本科教育
  学院现有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生态学三个本科专业。环境科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吉林省首批品牌建设专业。本科主要培养适应国家建设需要,具有较全面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兼具人文科学素养,系统地掌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或生态学专业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受到良好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基础训练,德、智、体全面发展,可以在各自专业领域从事环境或生态监测与评价、规划与管理、工程设计与运营管理、研发与教育等方面的应用型理工人才,或继续深造在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科研院所攻读相关专业研究生。为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学院在吉林省长白山和龙湾自然保护区、大连市经济开发区、东北市政设计研究院等20余家企事业单位设立实习基地,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学习;为增强学生国际视野、提升创新素质,学院积极推荐学生到境内外知名高校进行学习交流,鼓励学生科研立项、参与各级创新创业竞赛,在国际大学生可持续大会、挑战杯等国际国内赛事中屡获佳绩,并有多名学生被斯坦福大学、曼彻斯特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外著名学府录取为研究生。
 
研究生教育
  学院具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与生命科学院联合)。目前能够招收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生态学3个专业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包括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规划与管理、水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工程微生物、水污染监测与控制、固废处置与资源化、污染生态学、动物生态学、生态系统保育与生态修复、生态安全评价与管理。其中环境科学专业为吉林省重点学科。学院始终重视学生教育的平台建设,多年来通过与吉林省林业厅、吉林省环境保护厅、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合作,建立了多个专门学生实习与实践基地。
为了增强各高校优秀大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吸引更多的优秀大学生到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继续深造,学院定于2016年7月11日-7月14日举办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暑期夏令营,届时将举办学科著名专家报告会、师生见面会和参观国家环境保护湿地生态与植被恢复重点实验室、吉林省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吉林省自然博物馆等活动,希望对环境科学与工程及生态学专业感兴趣的优秀本科生到东北师范大学进行集中交流,增强科研兴趣,拓展学术视野,明确研究方向。
一、夏令营招生对象和人数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质,遵纪守法,身心健康;
2、环境科学、生态学、环境工程、化学、生物、地理等相关专业的高校本科三年级在校生(2017届毕业生);
3、学习成绩优秀,前2.5学年成绩达到所在学院专业排名前20%;
4、拟招收人数:40人。
二、夏令营日程安排(见附件3)
三、报名申请
1、报名方式
网上报名请登录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报名系统(http://222.27.108.195/yjssjxly/),报名步骤:(1)注册帐号,即可进入报名系统;(2)通过系统进行网上报名;(3)查看申请结果。
纸质版材料邮寄至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大街2555号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办公室(邮编:130117)。
2、报名时间
网上报名时间:2016年6月7日至7月7日
纸质材料提交:邮寄材料截止时间至7月5日(以当地邮戳为准,请尽早寄出)。每份材料如超过两页纸,请自行装订,各项材料请按(1)-(4)的顺序放置。请以快递方式邮寄(尽量使用顺丰或EMS),不接受包裹。
3、需提交材料
(1)2016年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优秀本科生夏令营申请表(附件1);
(2)所在院系副高及以上职称老师推荐信1封(附件2);
(3)本科成绩单(由教务处或院系盖章),前两年半总评成绩排名证明(由教务处或院系盖章),如有不实将取消录取资格;
(4)其他材料:如获奖证书复印件、英语水平证明、学术论文等。
四、录取
(1)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通过审定申请者的材料决定入选资格;
(2)录取截止时间为7月9日,录取通知以电子邮件的形式通知申请者本人。未接到录取通知的同学为未入选者,不另行通知。
五、夏令营期间营员待遇
营员食宿由东北师范大学大学环境学院免费提供,往返火车硬座、硬卧、汽车票凭票报销。
六、其它事宜
(1)夏令营期间必须遵守东北师范大学有关规章制度和夏令营的要求与纪律,遵守夏令营的安排,按时参加活动。
(2)夏令营活动期间擅自活动时人身安全和财产损失由本人负责,报到时需签署安全协议。
联系人:王隽媛、王洋,电话:0431-89165609、0431-89165610,Email:wangjy911@nenu.edu.cnwangy100@nenu.edu.cn

添加东北师范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东北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东北师范大学报录比、东北师范大学考研群、东北师范大学学姐微信、东北师范大学考研真题、东北师范大学专业目录、东北师范大学排名、东北师范大学保研、东北师范大学公众号、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东北师范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东北师范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姐微信


加学姐微信,获免费答疑,进考研群
东北师范大学考研网由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维护,发布最新的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还提供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1对1辅导和考研真题等服务,有问题请加微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