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研究生招生

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南京师范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金陵女子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研究生招生 1、师资概况:
会计与财务管理系初创于1987年,设有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两个本科专业,会计专业硕士点一个。现有专职教师19人,其中,博士学历占73%,高级职称占58%。教师年龄结构合理,专业结构、学缘结构广泛。近年来,本专业教师在教学与科研方面成果丰硕。主持国家级课题、省部级课题多项,多项研究成果被省级政府部门和企业采纳;在权威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教材和专著20余部。专职教师积极投身会计实践,为江苏国信集团等设计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为省教育厅设计教育财政投入经费保障机制,为省财政厅进行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为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在宁高校等每年培训达数千人以上。多名教师担任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从事会计社会服务工作。
2、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财会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专业知识和专业外语能力,掌握现代化技术工具和科学研究方法,并具有人格独立、品德高尚、气质优雅,富有创新精神,毕业后能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非营利组织、政府部门从事财会相关工作,及在学校或科研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财会精英人才。
本专业在教学中注重财会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以财务与会计为核心内容,注重多学科交叉渗透,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理财观念和基本技能,同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本专业有很好的学习风气,多数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了会计证、ACCA、CPA等考试,并取得较好的成绩。毕业生因素质高,工作能力强,而广泛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一次就业率在全校乃至全省名列前茅。就业单位好、层次高,其中,约1/3的毕业生被政府机关、大型事业单位和银行录用,还有很多毕业生进入国内大型企业以及德勤、普华永道等国际一流的会计师事务工作。因毕业生在用人单位表现优异,很多单位连续多年录用本专业毕业生。近年来毕业生攻读研究生的比例达到30%以上,录取学校包括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英国巴斯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
3、教学条件
本专业教学条件优良,课程设置合理,部分专业主干课采用英语原版教材、注册会计师考试指定教材教学;教学资源丰富先进,专业图书馆拥有中外文图书近60万册、专业期刊近400种、电子图书资料900多种;在校内建有设备先进的会计综合实验室和财务管理综合实验室;同时从2003年起,本专业已与江苏省财政厅绩效管理处、教育厅财务处、江苏苏亚金诚会计师事务所、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江苏分所、江苏省国信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凤凰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中信银行南京江苏路支行等15家单位共同建立实践基地,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开展广泛而稳定的合作。各实践基地均制定了健全管理制度,配备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职教师十余名,并长期聘请行业和相关领域内的知名专家,定期给学生进行专业实践教学,全方位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1、概况
食品科学与营养系(其前身为食品科学与营养专业)初创于1990年,现有在校本科生200多人,研究生80多人。现有专任教师15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7人,讲师4人,硕士生导师10人, 教师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位,七成以上教师获博士学位,教师间具有明显的学科渗透和交叉,结构层次合理,已形成较合理的学科梯队。
近年来,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食品系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上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先后在国内外各类刊物上发表教学和科研论文168多篇,其中SCI、EI收录45篇;学生获江苏省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30项,在宁高校大学生食品科技论坛一、二等奖10项;在教学方面,教师获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共2项,获省级教改项目、教学成果等共4项,共出版教材6部,发表教改论文10多篇。近年来,在教学方面,指导本科生获江苏省大学生科研训练计8项,获江苏省优秀学位论文1篇,在宁高校大学生食品科技论坛一、二等奖8项;教师获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共2项,获省级教改项目、教学成果等共36项,共出版教材8部,发表教改论文10多篇。
2006年,实验中心成为校级示范实验中心;2008年经国家农业部获批准成立国家乳品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2009获得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项目资助。科研方面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30项,其中国家“863”项目课题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项;国家发明专利11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目前,食品工程技术实践教育省级示范中心拥有4个专业实验室、2个开放性创新实验室和多个固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校内实验室总面积1060平方米,仪器设备台件数725,固定设备价值510 多万元,账物相符率为100%,承担20多门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年总计实验人时数达到11200。4个专业实验室包括食品科学实验室、食品工艺实验室、食品品质评定实验室和食品安全实验室;2个开放性创新实验室分别为国家乳品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和金陵烘焙技术研究与培训中心,其中“国家乳品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为国家级的实验研发中心,“烘焙中心”及“食品工艺学实验室”则具备中试生产规模,为相关专业学生的实验和实习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校外实习基地包括南京雨润集团、南京旺旺食品公司、南京奶业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市卫生监督所、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京市下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早苗食品有限公司、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江苏省及常州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十多家。
2、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师资力量较强、学历层次高,设备齐全,生源优良,具有广阔的应用市场,本系食品加工技术的强项在肉制品、乳制品和食品安全检测与控制,主要探索加工特性、工艺流程等;突出营养学在食品科学中的重要性,为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和食品安全检测等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我国改革开放后,1998年新增设的专业,它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培养专门的人才。劳动和社会保障理论与制度着眼于市场经济的效率与公平,目标是保证社会持续而稳定的发展。
金陵女子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系于1999年成立,当年招生,是为我国首批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队伍中的一员。目前已有十余届本科生以优良成绩毕业,进入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及各类企事业单位工作,并有数十名毕业生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深造,并有多名毕业生进入海外高校学习。第三方社会调查机构对南师大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我专业学生“毕业后半年的就业率”是92.6%,“愿意推荐母校的比例是”100%,“对母校的满意度”是100%。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管理学门类中公共管理下的二级学科,是以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心理学等为基础的综合性学科,是理论与应用并重的专业。本专业秉承南师大“宽口径、厚基础、展个性、重创新”的本科人才培养指导思想,致力于培养理论基础宽厚、实践能力强、有创新意识和能力、有再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本专业培养的人才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本专业拥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学科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理论功底扎实,能很好地实现专业教学理念;年龄呈梯度分布,具有强盛的发展能力;科研成果丰富,能引领学生及时准确地把握现实问题。我专业还在有计划地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在已有教师大部分已经获得博士学位的基础上,通过引进人才、派出学习、在职深造等多种途径实现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与学历层次的进一步提升。
我系与中国劳动学会、江苏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南京市劳动局有关的干部和专家建立了紧密的联系,聘请了社会工作领域中相关政府干部、专业人士、本专业的权威学者为兼职教授,并成为中国劳动会学教学分会的理事单位和江苏省劳动学会的常务理事单位。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理论基础宽厚、实践能力强、有创新意识和能力、有再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
本专业人才的主要就业方向: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民政等职能部门的行政管理机构和相关的事业单位,主要从事管理和各类业务工作;各类企业,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公共关系、劳动关系等工作;政策研究部门、学校及科研单位,主要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各级工会组织和雇主组织,主要从事管理和各类业务工作;各种需要劳动与社会保障高级专业人才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如民办教育机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民办民政服务机构等等),从事各种与人力资源管理和社会保障事务相关的工作。
本专业人才继续深造的主要专业方向:劳动经济学、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学、劳动法学(民商法学)、行政管理,以及其他相关专业。

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立于1999年,成立以来传承金女大“厚生”精神,着力培养素养全面、学识深厚、有持续发展潜力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劳动与社会保障机构、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学校及科研单位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科专业基本学制为四年,主干课程主要有:社会保障学、劳动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人力资源管理、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统计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公共政策等十余门。本专业秉承南师大“宽口径、厚基础、展个性、重创新”的本科人才培养指导思想,专业采用通识教育+文科基础教育+专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大体在第一、二学年进行通识教育、文科基础教育和专业基础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并为专业教育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广阔的学识及素养平台。第三、四学年进行专业教育,以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运用技能的训练为主,结合专业选修课程和毕业论文撰写和实习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本科人才培养中,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校学业及未来发展规划制定,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强调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多年来,在我系老师们的指导下,学生积极参加各项学术及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我们的优秀同学参加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挑)、及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小挑)并获得良好的成绩。近年来,我系学生获得几十项省级及校级大学生实践创新创业项目。此外,在校本科生发表了多篇学术性论文。目前已有十余届本科生以优良成绩毕业,进入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及各类企事业单位工作;有数十名毕业生免试推荐或考入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深造;并有多名毕业生进入如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加拿大女皇大学、香港大学等海外及港台著名学府深造,很多毕业生已经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第三方社会调查机构对南师大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我专业学生“毕业后半年的就业率”是92.6%,“愿意推荐母校的比例是”100%,“对母校的满意度”是100%。根据中国科学评价中心和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数据,2016-2017年在全国140所大学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教育专业排名中17位。
本专业拥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学科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理论功底扎实,能很好地实现专业教学理念;年龄呈梯度分布,具有强盛的发展能力;科研成果丰富,能引领学生及时准确地把握现实问题。我专业还在有计划地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在已有教师大部分已经获得博士学位的基础上,通过引进人才、派出学习、在职深造等多种途径实现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与学历层次的进一步提升。
专业设有社会保障硕士点,现有5名硕士生导师,其中2人具有教授职称,3人具有副教授职称。专业教师科研能力强,承担了多项研究课题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开设《公共管理学理论与方法》、《公共经济学》、《社会政策研究》、《社会保障理论与方法》、《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外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特殊群体与社会保障》等课程。本方向注重研究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转型和变革,研究和借鉴西方发达工业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福利政策,重点关注转型期老年群体与女性群体的社会保障与福利政策的建构。
联系地址:南京市宁海路122号 邮编:210097 电话:025-83598286 传真:83598901

历史与现状:从金陵女子大学到金陵女子学院

金陵女子学院成立于1987年,她的前身是蜚声海内外建于1915年的金陵女子大学(简称金女大)。
金陵女子大学是中国第一所本科层次的女子大学。1913年由美国联合教会筹建,1915年正式成立并招生,租南京城南绣花巷为临时校舍。1923年迁入南京宁海路随园校址。第一任校长为美国传教士德本康夫人。
1928年,国民政府收回教育权,由徐亦蓁任金女大校董事会主席,吴贻芳担任校长。1930年,金女大改名为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因抗战1937年西迁至成都办学,1946年师生返回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与金陵大学合并为公立金陵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在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旧址建立南京师范大学。1987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南京师范大学校内恢复成立了金陵女子学院。
一、金陵女子学院前身——金陵女子大学
金陵女子学院的历史就是其前身—金陵女子大学的发展史。金陵女子大学从筹建到中断停办,经历了五个历史时期。
1、筹建时期( 1913---1915)
十九世纪末我国处于闭关自守状态,女子教育尚在沉睡之中。国立和私立大、中学校是男生的天地。美、英等外国教会在我国的长江和珠江流域先后办了一些教会女子中学,而当时,女子教育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女子中学的毕业生想进入大学深造,国内无门,只有少数人能出国上大学;二是辛亥革命后,妇女思想解放,上中学的人数大增,女校教师紧缺。国内不能培养女大学生吗?当时教会中学的一些外国传教士们深感有在我国办女子大学的必要,他们经过调查磋商,决定在长江流域的南京建立第一所女子大学----金陵女子大学,推举由美国浸礼会、卫理公会、长老会、圣公会等五个教会具体操办,每个教会出一万美金,成立了校董事会,并物色到曾经在湖南长沙教会中学任教的德本康夫人(Mrs. Laurence Thurston )担任校长。她立即走马上任,在南京城南的绣花巷租到李鸿章故居作为临时办学地点。故居内有100多间厢房可作学生宿舍、教室、礼堂及办公室等。此外还有球场、菜地和大花园,房屋之间有月洞门且以曲径回廊相连,花园里小桥流水,鸟语花香,风景十分幽美。
2、萌芽时期(1915-1922年)
1915年9月17日,金女大正式开学,首届学生11位,来自全国4省9市。当时,学校虽然处于初创时期,师资紧缺,各项措施均不完善,但办学非常认真,积累了不少好的做法。如课程分为必修科目和选修科目,理科学生与文科学生选修科目不同,学生管理上采取导师制,导师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
德本康校长为办好这所国内第一所女子大学,四处取经、求援。当时,最为紧缺的是教师,但经过努力,从1915年至1922年,陆续聘请到了几十位优秀教师,其中外籍教师多为硕士或博士,如生物系主任黎富士博士、教育系华群硕士、化学系蔡路德博士以及历史系主任师以法等,为培养优秀人才奠定了关键基础。
1919---1922年的四届毕业生共33人,其中赴美深造获硕士、博士的有20 人。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继续深造的金女大毕业生严彩韵,门门功课成绩为 A ,该校从此认可金女大毕业生,去该校读研究生可免入学考试,这一殊荣让金女大在海外有了很高的知名度。
3、发展时期( 1923---1937 )
随着金女大学生人数的递增和教学现代化的需要,金女大必须建立永久性校舍。校董事会及校务委员会决定募集资金,并选择了南京随园作为永久性校址。经过多年建设,1923年建成了九幢呈“H”型的中国宫殿式建筑,其中三幢教学楼、四幢宿舍楼、一幢音乐楼及一座图书馆,楼与楼之间有长廊相连。1923年7月,金女大从绣花巷迁入随园。
1928年北伐战争后,举国上下掀起了收回教育权的斗争,国民政府的教育部要从教会手中收回办学自主权,规定校长及校董事会董事长必须由中国人担任。金女大改组了校董事会,德本康夫人辞去了校长职位,改任教师兼顾问。同年8月,赴美留学的金女大第一届毕业生吴贻芳博士回到祖国,接受校董事会的聘请,就任校长职务。
吴贻芳一方面继承了初创时期行之有效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坚决摒弃教会办学的诸多弊端,在教学规划、师资配置和教育方针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
首先,对专业进行遴选并修订教学计划。从试办的16个专业中筛选掉不适用或水平不够的专业,仅保留了中文、英语、历史、地理、化学、生物、社会学、音乐及体育等专业,每个专业均增设了教育学、心理学和卫生学等必修或选修课程。
第二、优化教师队伍,提高师资整体实力。聘请国内知名学者、教授和高层次人才到本校任教,以提高整个师资队伍的学识水准与科研能力。中文系主任陈中凡、社会学系主任龙冠海是国内知名教授,地理系主任刘恩兰、化学系主任吴懋仪均为留学英、美的博士,体育系主任张汇兰是我国第一位体育博士。
第三、进一步明确教学方针,培养德、智、体、美、群全面发展的女大学生。重视英语、体育、音乐等课程教学,采用英文原版教材,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实践能力方面,理科强调掌握实验的基本功,文科要求走入社会作调查、写报告。
第四、倡导并开展全方位的素质教育。
首先,融合中西两种文化,将“厚生”诠释为金女大培养学生的指导思想,要求学生不仅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基础和专业知识,更强调要有高尚的理想,在各自的岗位上,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敬业勤业、坚韧执着、无私奉献,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服务终身。
其次,实行学生自治和导师制相结合的学生管理办法,每年级有教师任年级主任,每8位学生有一位导师,对学生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注意循循善诱。每栋宿舍有一位生活辅导员。
第三,实行姐妹班制度。高年级“姐姐”对低年级“妹妹”的日常学习、生活进行指导,引导新生适应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妹妹”受益、“姐姐”则增强了责任感和自豪感,对自己要求更加严格,起到了相互促进的作用。
第四,重视学生体育锻炼,每个新生入学都设一张健康卡,以便教师因材施教,体育课必修四年,重在提高学生体质。重视学生音乐修养,音乐课必修一年,授以发声、识谱等基本知识技能,学生还可以在音乐系选课及参加合唱队、唱诗班等活动,提高音乐素养。
4 、抗战西迁时期( 1938---1946 )
1938年,日军侵入南京地区,金女大师生兵分三路,西迁至成都,与山东的齐鲁大学、北京的燕京大学、南京的金陵大学、华西医科大学汇合于成都华西坝。高校云集,人才辈出,在此氛围中,金女大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发展。校际之间的学术交流、文化交流非常活跃,坝子上的各类海报层出不穷,社团活动和抗日救亡活动频繁进行。吴贻芳校长一方面从事着繁重的社会活动,一方面忙于为五大学募集发展资金。 1945年,她以无党派人士的身份作为中国代表出席了旧金山联合国制宪会议,个人的声誉和金女大的知名度更加远扬。
在1938年到1945年的八年间,金女大继续发扬办学的优良传统,结合时政进行新生入学教育,重视社会服务。1939年在四川仁寿县建立了乡村服务站,举办了暑期儿童学校、成人补习夜校、妇女夜校及康乐教育等,还将农民组织起来成立了妇婴组、幼儿教育组、挑花组(生产可出口的手工织品)及鸡种改良组等,受到了当地农民的一致好评。
此间,金女大系科进行了小调整,1939年增设家政系,数学和物理系停止招生。并于当年按教育部规定调整了校行政机构,设立院务会、图书委员会及职业介绍委员会。各个系科成立了学会,有社会学、中文、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及体育等学会,学术活动频繁。
抗日救亡活动极其活跃,战前,金女大学生已有参加五四运动、上海五卅惨案、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件等游行示威活动,学生曾节约伙食支援上海工人的正义斗争,抵制日货,主动去医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护理工作。1939年敌军轰炸大后方,五大学战时服务团组织救护队抢救受伤同胞,师生捐款给战士做寒衣。而在南京学校留守的华群女士等教师则将校园变成了国际难民收留所,保护了成千上万的妇女儿童。
5、战后重建时期( 1946---1952 )
抗日战争胜利后,金女大学生在1946 年陆续迁回南京。1947年,学校发展相对繁荣,在校生达到 440 人,是历年来最多的;学校管理及师资力量雄厚,对外交流活跃,与许多海外知名学府结为友好学校,每年互派教师访问讲学,教学与科研并驾齐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校外的各种比赛,为金女大和南京争得了很高的荣誉,如在全市运动会上获得9个第一,有12名学生被选入南京市体育代表队,并参加了第七届全国运动会。
1949年4月南京解放,学校在系科及课程设置上都作了一些调整,并增设了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课程。
1951年,金女大与金陵大学合并成为公立金陵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在金陵女子大学原址上建立了南京师范学院,在南京师范学院150名教职工中,原金女大教职工占了三分之一。吴贻芳博士1951年任金陵大学副校长,院系调整后任南京师范学院副院长,1953年调任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后任江苏省副省长。
金陵女子大学虽然只有37年的历史,但用“厚生”精神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中,却涌现了许多有影响、有作为的杰出人才,她们中间有政治家、文学家、科学家、音乐家、演员、工程师、医师、教授、校长、特级教师、儿童福利及社会工作者等,她们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和中华民族作出了杰出贡献。
二、金陵女子大学今生——金陵女子学院
金陵女子大学厚生毓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和大学文化。这些思想和文化深深扎根在随园校区,历久弥新,源远流长。正是基于这样的影响,同时为了传承金陵女子大学的教育思想和大学文化,在海内外校友和吴贻芳老校长的推动下,南京师范大学在1987年3月19日向江苏省人民政府提出了“复校”申请,省政府于1987年3月21日批准在原金女大的旧址即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内成立了金陵女子学院。
1、金陵女子学院基本概况
(1)性质
金陵女子学院是南京师范大学的二级学院,也是江苏省唯一的一所公办女子学院,是全国办学层次最高的女子学院,承担女子精英人才培养、妇女研究和对外交流多重任务。
(2)专业
金陵女子学院现有6个本科专业,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硕士方向。
本科专业:英语、会计学、财务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6个本科专业全部是“一本”专业且全国招生。
硕士点: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女性教育学、食品工程专业硕士、会计专业硕士。
硕士方向:性别社会学、社会保障、财务工程、教育财务。
(3)研究机构
学院拥有1个国家级研发分中心(国家乳品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2个省部级研究基地(全国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江苏省老年学研究基地),7个研究中心(即吴贻芳研究中心、金陵妇女发展研究中心、家政教育与社区发展研究中心、金陵烘焙技术研究与培训中心、老年学研究中心、会计与财务发展研究中心、金陵儿童英语教育研究中心),3个研究所(乳品生物技术研究所、营养与资源研究所、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研究所)
(4)实验室
学院建设有2个综合实验室:一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包括食品营养与生理学、食品化学与分析、食品工艺学、功能性食品、乳肉科学、食品生物技术、果蔬保鲜与贮藏等分室);二是会计与财务管理实验室(包括模拟现代化企业的工作环境,融财会、管理为一体的ERP仿真教学实验室和会计仿真实验室)。
(5)师资
全院现有在编教职员工72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人员占教师总数的58%,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总人数的55%。其中有近50%的教师有在海外学习进修的经历。
近五年来,教师发表论文 30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及编著、教材等 40多部,主持国家社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项目、国家“863”重大项目、科技部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项目、省科技厅重点项目等各类项目100余项。教学科研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教育部优秀成果奖、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省科技进步成果二等奖、省优秀成果一等奖、省级优秀课程(群)、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校级特等奖、一等奖等荣誉。
  (6)合作办学
学院与美、加、英、澳、日、韩、印等国著名高校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其中与国外多所高校建立了本科阶段互派学生学习一年或半年的合作。与世界比较著名的女子大学都建有广泛联系。
(7)学院发展定位
依托江苏、立足全国、放眼世界,将金女院建设成与现代社会环境相适应的、具有创新精神和鲜明特色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女子学院。使之成为社会公认的培养菁英女性的摇篮,卓越女性的精神家园。
(8)人才培养目标
以精英人才的理念,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宽广的学术视野,较强的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强烈的“厚生”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凸显人格独立、气质优雅,富有科学精神和生活情趣的女性精英人才。
(9)办学特色
学院的办学特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文理学科交叉渗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学院利用多学科优势,在教学安排上凸显文理工互补,使得文科学生得到一些理科知识的熏陶,理科学生得到许多文科素养的滋润。特别是借助学院有英语系的优势,其他各专业学生都能得到英语听说写课程的教授和辅导,从而使金女院的学生除了专业知识扎实外,英语水平也优异。
二是开设系列女性特色课程,彰显女生优雅气质。学院根据女院的特点,在课内外安排了大量彰显女生气质的课程,譬如形体、礼仪、化妆、琴棋书画、歌舞、演讲、防身术、家庭美化艺术等,而且实行“女大学生素质证书制”,并作出硬性要求,使得我院的女生气质得到了广泛认可。
三是坚持“厚生”院训教育,培养有爱心的专业人才。 厚生,源于"圣经"中的一个词语,意思是:人活着不能光为自己,而是要用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去帮助别人造福社会,这样不但有益于别人,自己的生命因而也就更丰满。厚生是金女大的校训,也是金女院的院训,现在已经成为金陵女子学院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要求学生不仅要牢固掌握专业知识,更要有高尚的情怀,要在工作和生活中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敬业勤业、坚韧执着、无私奉献。经过多代“金陵人”的传承和发扬光大,“厚生”精神已经成为金女院的特有文化,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新“金陵儿女”,现在已经成为金女院的文化“名片”。
2018年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考研复试分数线详细介绍如下,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郭爱妹,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1987年获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学士学位,1990年获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学位,2004年获南京师范 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现为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系教授,主要从事理论心理学、老年社会保障以及性别研究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先后在《新华 文摘》、《心理科学》、《心理学探新》、《国外社会科学》、《江海学刊》、《自然辩证法通讯》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著作2部,参编著作8部,研究 成果多次获得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代表成果有:《积极老龄化:一种社会建构论观点》、《女性主义心理学》、《当代西方女性主义心理学的发 展》、《试论女性主义心理学的方法论蕴涵》等。     金一虹,法学硕士,研究员,现为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劳动社会保障系教授,硕士生导 师。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妇女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妇女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省妇女学会副会长,江苏省总工会妇女委员,江苏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 家。曾任江苏省第九、十届妇联常委。1968.11至1977.10任海南生产建设兵团一师六团,农工、政治处宣传干事;1977.10至1980.11 在海南师范学校(现海南教育学院)化学专业学习;1980.11至1996.7 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原理室室主任、副研究员;1996.7至2001.12 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曾任研究室主任、副所长、研究员;2000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授予法学硕士;2001.12至今 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任教。
  长期从事性别社会学研究,出版著作多部,并在《中国社会科学》(英)、《社会学研究》、《新华文摘》等权威期刊和其他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在海外期刊杂志和书籍中已有多篇著作发表。代表作专著类有《父权的式微---江苏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性别研究》、《吴 贻芳教育思想与实践》、《世纪之交的中国妇女与发展》、《女性叙事与记忆》等;论文:《铁姑娘再思考——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社会性别与劳动》、《再婚与 再婚家庭研究》、《民国时期女子高等教育的性别议题——以金陵女子大学为个案》、中國幼稚園託兒所事業の發展と女性運動及び有職の母親(日文)等。曾获省 部级以上奖励4项,市级及其他学会奖励5项;主持各级科研项目10多项,近期主持的项目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性别平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联合国妇女基金项目:《反对对女童家庭暴力:宣导与干预》、世界银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项目:《中国新时期农村贫困状况与扶贫政策研究》江苏子项目等。

添加南京师范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南京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南京师范大学报录比、南京师范大学考研群、南京师范大学学姐微信、南京师范大学考研真题、南京师范大学专业目录、南京师范大学排名、南京师范大学保研、南京师范大学公众号、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南京师范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南京师范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学姐微信


加学姐微信,获免费答疑,进考研群
南京师范大学考研网由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维护,发布最新的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还提供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1对1辅导和考研真题等服务,有问题请加微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