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四川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专业课资料

四川师范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四川师范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四川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计算机科学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四川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四川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四川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四川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
    根据教育部、四川省教育考试院、四川师范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会议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今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安排如下:
    一、考生复试准备
    本次复试采用中国移动云考场,以线上复试的形式完成。
    一般情况下,考生需要PC登录:https://v2-ykc-exam.hanwangjiaoyu.com/user/login/SICNUEdu;登录后通过智能手机下载APP,并在APP登录,以采用双机位形式完成考试。
    1.资料准备:复试时线上展示原件,电子版上传到考试系统,并打包发送至86057765@qq.com,邮件主题:“专业名称+考生编号(15位)+考生姓名”。
    (1)准考证:原件+电子版
    (2)有效身份证件:原件+电子版
    (3)学历学位证书:原件+电子版;应届生用学生证;如目前无法提供,后续补寄时仅需邮寄复印件即可;
    (4)考生自述:PDF文档,不超过2页A4纸,包括政治表现、外语水平、业务和科研能力、研究计划;
    (5)大学期间成绩单原件或档案中成绩单复印件(加盖档案单位红章);如果无法提供,提供学校网络系统截图也可。
    (6)加分科研成果获奖证书证明材料:扫描成PDF文档。
    2.环境准备
    独立的考试环境,保持空间干净整洁,除去书籍、资料等违禁物品,提前清理桌面,确定应试空间房门可妥善关闭。
    3.条件准备
    (1)网络需求:建议全程在宽带网络及相应的WIFI下完成,如确需使用4G、5G网络,请保障4G、5G网络畅通且不受闹铃、来电干扰,并注意留有充足的流量。
    (2)硬件需求:需要配备两台面试设备,设备均需安装中国移动云考场系统和钉钉。其中一台设备建议为电脑,用于拍摄考生正面,该设备的音频和视频必须全程开启;另一台设备可以是电脑或手机,用于拍摄考生侧后方,该设备的视频必须全程开启,音频需关闭。请保证设备电量充足,或外接电源线缆。如有需要,考生可增配三脚架或者手机架。
    二、复试具体安排
    复试顺序有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小组在学院招生督查小组监督下随机产生,测试试题由研究生在测试过程中随机抽取。
    (1)3月29日下午17:00前:联系所有考生。
    (2)3月30日下午17:00前:考生提交网络远程资格审查材料(邮件形式)。
    (3)3月31日下午20:00前:对复试考生逐一进行远程面试条件测试及远程资格审查(网络远程资格审查的具体时间确定后通知。审查时考生需通过远程视频会议的方式展示如下材料:①初试准考证原件;②有效身份证件原件;③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应届生为学生证原件)。
    (4)4月1日:专业测试和综合面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信息一志愿考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调剂考生)。
    (5)4月2日:专业测试和综合面试(教育技术学一志愿考生、现代教育技术一志愿考生和调剂考生;电子信息调剂考生)。
    三、加试科目及办法
    同等学力需参加加试,加试科目按学校招生章程与专业目录执行,加试形式为限时提交研究报告。
    四、调剂、同等学力、跨专业考生复试注意事项
    参考《四川师范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办法》《四川师范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调剂办法及程序》
    五、加分标准说明
    参考《四川师范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办法》
    六、复试成绩公布
    计算机科学学院各招生专业对参加复试的考生按照推荐免试、第一志愿,调剂志愿分别独立排名,按总成绩进行名次排序,择优录取。
    复试成绩公布时间为4月4日,本次复试仅公布考生排名。
    七、咨询投诉电话和电子邮箱
    咨询电话:028-84483992
    投诉电话:028-84480008
    八、其他
    疫情防控参见《四川师范大学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复试应急预案参见《四川师范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远程网络复试指南》,拟录取考生注意事项参见《四川师范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办法》。
    考生需要参阅《四川师范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办法》
    网址:http://yjsc.sicnu.edu.cn/p/0/?StId=st_app_news_i_x637521156525591898
    尤其提醒:其他未尽事宜将陆续公布,请关注四川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主页招生专栏的通知,并保持预留的手机畅通,及时查看短信/微信/邮箱。
    咨询:黎老师028-84483992监督电话:028-84480008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点简介
[四川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10日
  查看:7752
  来源: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下属的三个二级学科之一,下设三个研究方向:(1)图形图像与模式识别,(2)网络与数据库,(3)智能软件开发。主干课程有:算法设计与分析、计算机数学、计算机网络、面向对象设计与方法、图形图像技术、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大型数据库技术、计算机最新发展技术、模式识别与神经网络、游戏设计与开发、三维仿真技术、LENIX开发环境、软件的可靠性理论与评测技术等。
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坚实的计算机专业基础理论及计算机软件与应用开发技术的专门知识,熟悉现代软硬件的编程环境和各种实用工具,是为培养计算机科学领域中具有创新能力的基础力量和软件研发的高级技术人才而设立的,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推进起着重要的作用。该专业通过教学、技术讲座、广泛阅读、社会实践和参与项目开发等方式,让学生接触最前沿的计算机知识和各种应用,使学生毕业后具备独立从事计算机相关学科的教学、开发、维护和研究工作的能力,能用一门外语熟练阅读本专业的英文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并有一定的听说英语的能力,能够到企事业单位、教育科研领域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工程测试和管理、算法分析、教学研究等工作。

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点简介
[四川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11年3月16日
  查看:6374
  来源:
     计算机应用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下属的三个二级学科之一,下设数据挖掘与信息网络技术、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虚拟现实技术三个研究方向。开设的骨干课程有算法分析与设计、计算机网络、图论与组合数学、面向对象技术与方法、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大型数据库技术、图形图像技术、模式识别与神经网络、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XML技术等。
我院与四川省计算机研究院共建了四川省产、学、研创新联盟,本专业的学生除了学习各种计算机基础理论、技术和方法外,还要到四川省计算机研究院参与具体项目的开发,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本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坚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熟悉现代计算机软、硬件环境和工具,有娴熟的计算机开发技能,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创新能力。
本专业学生主要毕业去向包括军队、政府部门、金融行业、大中型企业、高等院校从事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和教学工作。
 

教育技术学专业
 
 一、培养目标
教育技术专业的定位和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人文科学素养、开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系统掌握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能对数字化学习环境和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设计与开发、对信息化教学过程进行设计与实施,能在中小学、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和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毕业生:(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德、智、体全面发展;(2)具有扎实的信息技术学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全面的计算机应用能力;(3)具备计算思维以及应用教育技术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信息科学与技术等理论知识,具有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能力;(4)具备解决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实施过程相关问题的能力;(5)具有创新意识,能引领和推动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6)具有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和一定的国际视野;(7)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
 
二、核心课程  
专业技术核心课程:教育技术导论、教育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平面艺术基础、摄影摄像艺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多媒体平面设计、二维动画设计与制作、网络技术基础、数据库原理与应用、Web应用技术、远程教育应用、移动学习资源开发、学习科学与技术、虚拟现实技术、STEAM项目实践、教育传播学等。
教师教育类核心课程: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原理、中学生心理辅导、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教师口语训练、书写技能训练、教学能力综合训练、教育技术研究方法、教学设计、教学技能测试
 
三、主要专业实验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二维动画制作实验、三维动画创作实验、平面设计实验、程序设计实验、STEAM项目实验、教育网络开发与应用实验、网络管理与维护实验、数据库技术实验、摄影技术实验、多媒体技术实验、教育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实验等。
 
四、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本专业学生应参加以下实践环节:具体安排如下:
第2学期安排动漫设计与制作专题见习和教育见习;
第3学期安排平面设计专题见习和教育见习;
第4学期开展网络技术,网络组建与管理专题见习
第5学期教育见习,以及教学能力综合训练(微格)1
第6学期教育见习、教学能力综合训练(微格)2。同时,完成小学期实践,并提交实践教学报告;
学生在第7学期进行一学期的教育实习,并完成教育实习相关工作;
学生在第7、8学期通过16周的时间,完成一篇毕业论文(字数5000~10000字)或者一个毕业设计。
五、修业年限、毕业学分和授予学位
学制:四年。
毕业学分:162学分。
授予学位:满足毕业学分要求,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电子商务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人文和科学素养,系统掌握现代经济管理和信息技术等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承担电子商务数据分析与挖掘、网络营销、跨境电商、电子商务系统开发、电子商务运营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毕业生:(1)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职业素养和身心素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2)掌握自然科学、人文社科基本知识(主要包括现代经济管理、信息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具有运用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复杂电子商务问题的能力;(3)具有扎实的电子商务专业基础、良好的知识结构和综合技能,能够运用电子商务相关理论、方法和技术来从事电子商务数据分析与挖掘、网络营销、跨境电商、电子商务系统开发、电子商务运营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4)具有互联网思维、国际视野和电子商务创新创业意识,具备一定的电子商务应用实际和项目组织的经验;(5)具有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并在组织管理、书面表达、交流沟通以及外语使用等方面具备良好的运用能力;(6)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
 
二、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包含电子商务概论、基础会计学、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网页设计与制作、Python语言程序设计、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SPSS统计分析与应用、Python数据分析与挖掘、网络营销、管理运筹学、电子商务网站开发(PHP)、管理信息系统、企业战略管理、数据结构(Python)、消费者行为学、跨境电商、创业管理。
 
三、主要专业实验
电子商务概论、基础会计学、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网页设计与制作、Python语言程序设计、市场调查与预测、SPSS统计分析与应用、Python数据分析与挖掘、网络营销、管理运筹学、电子商务网站开发(PHP)、管理信息系统、企业战略管理、数据结构(Python)、消费者行为学、跨境电商。
四、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除学校安排本科学生应参加的社会实践环节外,本专业学生应参加以下实践环节:
1、学生在第1学期必须参加为期3周的军事化训练。
2、专业课程实验和实践。通过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实验环节,在学院专业实验室开展课程实验教学活动。
3、在学生实践周进行比较集中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第2学期安排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践训练,第3学期安排Python语言程序设计实践训练,第4学期安排网络营销实践训练,第5学期开展电子商务网站开发实践训练。
4、在第4学期和第6学期的暑假各参加至少两周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电子商务的学科特点,在相关企业和部门配合下,安排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5、学生在第6学期进行4周的专业实习,了解企业电子商务运作情况,写出3000千字以上的实习报告。
6.学生从第7学期末到第8学期,通过16周的时间,完成一篇毕业论文(字数8000字以上)或者一个毕业设计。
 
五、学制、毕业学分和授予学位
学制:四年。
毕业学分:162学分。
授予学位:满足毕业学分要求,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软件工程专业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良好科学素养,掌握计算机相关理论知识,通晓件工程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具备计算思维以及运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技术和工具的能力,能够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软件工程应用领域的系统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管理等工作的工程型人才。毕业生:(1)具备社会责任感、良好的人文素养;(2)掌握人文社科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和完整的软件工程知识;(3)具有扎实的软件工程需求分析、设计和方案选择能力,具有熟练规范的软件开发、架构设计和项目管理能力;(4)了解科学前沿发展的状态及趋势,掌握先进的技术、工具和实践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5)具有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和一定的国际视野,具有组织管理、书面表达及交流沟通能力;(6)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
 
二、课程设置
(一)学科平台课程
学科平台课是计算机类所有专业方 向必修的大类基础课程,包含大学数学(一)、大学数学(二)、线性代数、数理与概率统计、离散数学、数学实验、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在大一、大二年级开设,大类专业必修。
(二)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是计算机类所有专业的基础课程,包含计算机专业导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在大一、大二年级开设,大类专业必修。
(三)学科专业发展课程
该发展课程共45学分,其中:必修课程32学分,选修课程13学分。
1)必修课程包含:Linux管理与应用、Web应用开发、软件需求分析与系统设计、机器学习、高级数据库技术、算法分析与设计、软件工程、网络编程、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软件开发过程与项目管理、人机交互设计和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
2)选修课程包含:专业外语、网络管理与维护、计算机视觉、云计算与大数据、iOS移动应用开发、数据挖掘、编译原理、网络安全技术、大数据处理与分析、中职计算机学科教学法和专业素质拓展。
 
三、专业特色与优势
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对软件研发人才的需求,秉承学院“厚基础、强实践、重过程、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成效为驱动”的教育理念,发挥该专业“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和四川省“软件开发实践教学团队”的优势,积极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软件工程应用领域的系统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工程型人才。
 
四、学制、毕业学分和授予学位
学制:四年。
毕业学分: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要求,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修满167学分。其中,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不少于26学分,人文社科类学分不少于45学分(含“十个一”养成教育),专业教育类课程不少于51学分,专业实践教学类不少于45学分(含课程实验、创新创业实践、综合实践训练、工程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方可准予毕业。
授予学位: 满足毕业学分要求,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网络工程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分为网络工程和网络空间安全两个方向:
网络工程方向:培养适应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系统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掌握网络规划设计、网络运维管理、网络软件研发等技术,能在教育、科研、企事业和政府等单位和部门承担网络规划设计、网络系统集成、网络技术支持、网络管理与运维、网络应用软件开发等工作的网络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2)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3)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4)具备计算思维以及运用计算机网络软硬件相关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网络规划、设计、管理、研发等复杂工程技术问题;(5)具有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和一定的国际视野,(6)具有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的能力。
网络空间安全方向: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系统掌握信息安全和计算机理论知识,掌握网络安全、现代密码学、软件安全、电子取证等技术,能在教育、科研、企事业和政府等单位和部门从事网络安全建设与服务、系统安全监管等工作的网络空间安全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2)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3)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4)能够综合应用网络及信息安全相关知识,解决网络安全系统设计、建设、维护、评估等复杂工程技术问题;(5)具有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和一定的国际视野,(6)具有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的能力。
 
二、课程设置
(一)学科平台课程
学科平台课是计算机类所有专业方 向必修的大类基础课程,包含大学数学(一)、大学数学(二)、线性代数、数理与概率统计、离散数学、数学实验、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在大一、大二年级开设,大类专业必修。
(二)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是计算机类所有专业的基础课程,包含计算机专业导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在大一、大二年级开设,大类专业必修。
(三)学科专业发展课程
该发展课程为网络工程和网络安全两个方向,共45学分。学生从两个方向中选择一个课程系列。
1、  网络工程,必修课程32学分,选修课程13学分
1)必修课程包含:Linux管理与应用、网络管理与维护、Web应用开发、网络服务配置与管理、云计算与大数据、无线网络技术、网络编程、网络安全技术、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网络系统建模与仿真、网络工程、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网络新技术。
2)选修课程包含:专业外语、数据存储与恢复、算法分析与设计、高级数据库技术、机器学习、iOS移动应用开发、渗透测试、电子数据取证、数据挖掘、大数据处理与分析、软件工程、专业素质拓展、中职计算机学科教学法。
2、  网络安全,必修课程32学分,选修课程13学分
1)必修课程包含:Linux管理与应用、网络管理与维护、Web应用开发、网络安全技术、信息安全数学基础、应用密码学、渗透测试、网络编程、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信息安全工程、云计算与大数据、软件安全、电子数据取证。
2)选修课程包含:专业外语、数据存储与恢复、高级数据库技术、机器学习、网络服务配置与管理、iOS移动应用开发、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网络新技术、大数据处理与分析、软件工程、专业素质拓展、中职计算机学科教学法。
 
三、专业特色与优势
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对网络工程和网络空间安全人才的需求,秉承学院“厚基础、强实践、重过程、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成效为驱动”的教育理念,发挥该专业“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和四川省首批“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基地”的优势,积极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培养能在教育、科研、企事业和政府等单位和部门承担网络规划设计、网络运维管理、网络软件研发、网络安全系统设计、网络安全服务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工程型人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一、培养目标
以计算机与互联网产业需求为导向,系统掌握计算机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物联网前端嵌入式设备的设计与开发技术和物联网后端大数据平台架构及搭建、应用开发、海量数据分析及可视化技术,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软硬件系统分析、设计、开发、维护以及教学等工作。毕业生(1)掌握基本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与政策,社会责任感强;(2)具有运用数学、自然科学、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3)了解科学前沿发展的状态及趋势,掌握先进的技术、工具和实践方法;(4)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5)具有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和一定的国际视野;(6)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能适应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
 
二、课程设置
(一)学科平台课程
学科平台课是计算机类所有专业方向必修的大类基础课程,包含大学数学(一)、大学数学(二)、线性代数、数理与概率统计、离散数学、数学实验、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在大一、大二年级开设,大类专业必修。
(二)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是计算机类所有专业的基础课程,包含计算机专业导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在大一、大二年级开设,大类专业必修。
(三)学科专业发展课程
本专业根据“一条主线、两种搭配”的思路,来确定必修课、选修课和学生学习的重点课程,共45学分。其中,“一条主线”是指专业发展课程的必修课,学习“物联网大数据”这个方向中最核心的技术,即前端数据采集、后端数据分析技术。“两种搭配”是指专业发展的选修课。学生在掌握主线的基础上,根据个人兴趣及未来发展偏好,去有重点地选修前端嵌入式系统开发相关课程,或后端大数据分析相关课程。
1、  必修课程34学分
必修课程包含:电子技术基础、大数据技术基础、单片机综合应用、大数据开发技术、移动应用开发、物联网与射频识别、传感器技术、离线分析、机器学习、Web开发技术。以上课程也是物联网“感知——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展示”这条主线所必须要学习和掌握的技术。
2、  选修课,11学分
选修课程包含:专业外语、数据存储与恢复、算法分析与设计、Linux开发基础、网络管理与维护、软件工程、ARM体系与接口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大数据可视化、云计算技术基础、中职计算机学科教学法、专业素质拓展。这些课程可以作为上述主线上相关知识点的进一步加强或补充。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规划,可从其中选修11学分。
 
三、专业特色与优势
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对物联网及大数据人才的需求,秉承学院“厚基础、强实践、重过程、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成效为驱动”的教育理念,根据“一条主线、两种搭配的专业建设思路,发挥该专业“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的优势,积极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培养能在教育、科研、企事业和政府等单位和部门承担物联网前端嵌入式设备的设计与开发,以及物联网后端大数据平台架构及搭建、应用开发等工作的高素质工程型人才。
 
四、学制、毕业学分和授予学位
学制:四年。
毕业要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要求,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修满167学分。其中,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不少于26学分,人文社科类学分不少于45学分(含“十个一”养成教育),专业教育类课程不少于51学分,专业实践教学类不少于45学分(含课程实验、创新创业实践、综合实践训练、工程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方可准予毕业。
授予学位: 满足毕业学分要求,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有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四川省重点学科1个,四川省教育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有计算机应用研究所、交通信息与控制研究所、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等校级研究机构3个。学院具有一支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其中专任教师52人,实验技术人员9人,教辅行政人员11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7人,副教授2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9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6人,四川省“QR”1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人,“狮山学者”2人和学校“251重点人才培养工程和学科教学论人才培养计划”共15人。截止2019年5月,有在读本科学生1495名,硕士研究生139名。 学校地址:成都市成龙大道二段1819号、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    邮编:610101 

添加四川师范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四川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四川师范大学报录比、四川师范大学考研群、四川师范大学学姐微信、四川师范大学考研真题、四川师范大学专业目录、四川师范大学排名、四川师范大学保研、四川师范大学公众号、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四川师范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四川师范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学姐微信


加学姐微信,获免费答疑,进考研群
四川师范大学考研网由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维护,发布最新的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还提供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1对1辅导和考研真题等服务,有问题请加微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