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招生

同济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同济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同济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医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同济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同济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同济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同济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招生 一、医学院简介:
  同济大学历史悠久、声誉卓著,是中国最早的国立大学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上海创办“德文医学堂”,是同济大学的前身,也是同济医学专业的开端。20世纪50年代,在全国高等学校院系布局调整中,医学院整体迁出至武汉,但同济人医学情结至深,历经百年沧桑后,同济大学在新世纪之初重建医学,2000年4月同济大学与原上海铁道大学合并,在原上海铁道大学医学院的基础上恢复设立了“同济大学医学院”。经过快速发展,同济大学医学学科的整体水平已跻身全国医学院校前10%。
  同济大学医学院目前拥有基础医学院、护理系、生物医学工程与纳米科学研究院、7家附属医院、7家在筹建中的附属医院以及17家教学医院或实习基地,临床教学资源丰富,附属医院总床位数9800余张。医学院现有教师系列高级职称的在职人员400余人(含临床医学院及附属医院),具有研究生招生资格的硕士生导师500余人,博士生导师300余人。拥有中科院院士1人、国家“QR”入选者7人、青年千人8人,国家“973”、“86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2人,2个国家创新研究群体,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以及多名长江学者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建有以课题组长(PI)为核心的新型学术管理体制,引进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为探寻同济医科的创新发展之路,近年来,我校结合世界医学发展前沿、未来趋势以及国家需求,医科发展重点集中于对接国家重大需求、未来发展前景看好的“干细胞”“肿瘤”“脑与脊髓”等几大领域,2010年成立“转化医学高等研究院”,布局在各家附属医院成立转化医学中心,基于附属医院的特色医疗资源,分别着力建设干细胞、脑与脊髓、心血管疾病、肿瘤生物治疗等四大研究中心,采用灵活的双聘机制,深化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紧密合作。随着这一战略的深入实施,同济在干细胞及转化医学领域的重大研究成果接连诞生。同济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现已成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干细胞/再生医学”领域获得国家“973”和重大专项多项资助,建有“国家(华东)干细胞库”和“中美干细胞研究中心”,并获批国家“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近年来医学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逐年递增,连续五年占同济大学国自然获批总数40%以上,先后承担国家“973”(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863”计划首席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28项,近几年先后在 《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级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及其它高被引论文50余篇,获得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成果一等奖等在内的一批科研成果。
  医学院紧扣国家“双一流”的战略决策,积极与国际一流医学院合作,持续探索建设国际医学院管理、医学教育与研究体系。目前学院已与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德国等知名医学院开展了广泛合作,引进优质师资与课程,搭建合作培养、学生交换、教师互访任教、转化医学研究的国际合作平台。学院推行与国际接轨的医学教育模式和课程体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着力培养具有“扎实基础、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国际视野、社会责任”等综合特质的卓越医学人才,并取得阶段性成果。近年来,医学院学子先后获得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华东赛区特等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二、三等奖、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实验大赛一、二、三等奖、宝钢教育基金优秀学生奖、上海市长奖、上海市年度人物称号等奖项。每年20-30%的学生有机会赴海外合作伙伴学校进行为期1周-3个月的交换实习或临床轮转;毕业生可以申请获得留学基金委资助赴合作伙伴学校攻读学位,或赴国外医院接受包括住院医师培养在内的多种形式的学习深造。学院常年邀请外籍教授来我院参加医学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和学术交流。国际化已成为同济大学医学院的重要办学特色。
  二、暑期学校活动宗旨:
  同济大学医学院拟定于2019年7月14-16日举办“2019年优秀大学生暑期学校”活动,本活动旨在帮助全国各高校医学优秀大学生近距离了解同济大学医学院,了解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护理等学科前沿动态,增强科研兴趣,体验学术研究与综合素质培养相结合的研究生生活,为同济大学医学院选拔2020年推免硕士生、直博研究生做准备。
  三、暑期学校活动内容及安排:
时间 活动内容
7月14日全天 报到
7月15日上午 开营仪式、学术讲座
7月15日下午 参观实验室、附属医院;专业英语笔试
7月16日上午 优秀学员面试考核
7月16日下午 颁发优秀学员证书、离营
  注:暑期学校学员报到后要求全程参加所有课程与活动。
  四、申请资格:
  1.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药学、预防医学、护理及相关学科专业2020年应届本科毕业生。
  2.学科排名靠前,英语水平良好,学习成绩优秀,可获得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或计划参加全国研究生统考的优秀学生。
  3.对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有浓厚兴趣,理论基础扎实,有较强的科研实践能力及科研潜力;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有志于攻读科学学位研究生的优秀学生。
  五、优惠政策:
  根据报名者本科学校和成绩遴选暑期学校学员。进入暑期学校活动的学员,将在暑期学校的考核中,按80%左右的比例评选出优秀学员。
  优秀学员的评选将按照我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的标准进行综合考核,根据综合考核成绩结合学员本科期间的材料评价成绩评选出优秀学员,优秀学员可获得同济大学医学院颁发的2019年暑期学校优秀学员证书,并可享受以下优惠政策:
  1、具有2020年推免生资格的学生在推免工作中申请我院,学院将根据接收规模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额满为止,暑期学校的考核成绩可以视为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成绩。
  2、未获得推免资格的优秀学员若2020年报考我院硕士研究生,其统考初试成绩达到其所报考专业的复试成绩基本要求的,可直接拟录取,暑期学校的考核成绩可以视为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成绩。
  3、提供暑期学校在沪活动期间的食宿、保险及医学院统一安排的参观考察费等,凡报考我院推免或统考研究生的学员均按不高于动车二等座或硬卧的标准实额报销参加本次活动的往返路费。
  六、申请方式:
  (一)申请优秀大学生暑期学校的学生应提交以下材料
  1、《同济大学优秀大学生暑期学校申请表》;
  2、本科成绩单(由教务处或院系盖章)与总评成绩排名证明;
  3、外语水平证明复印件(如: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托福成绩或GRE/GMAT成绩等);
  4、专家书面推荐信2份(如有);
  5、其他材料(如:发表论文、专利,各类获奖或资格证书等)。
  (二)报名办法
  下载填写附件一《同济大学优秀大学生暑期学校申请表》,并将成绩单、各类证书(扫描件)及个人简历等申请材料合并成一个PDF格式或压缩打包发送至yxyyjszs@126.com(申请截止日期为7月1日),邮件标题请注明姓名及学校;同时请填写附件二(excel)汇总表同申请材料一起发送至邮箱;书面材料请于暑期学校报到时提交(无需邮寄)。咨询电话:021-65986735。
  (三)录取办法
  1.遴选学员办法:
  本次暑期学校活动拟招收学员100名左右(具体名额将根据实际报名情况略有调整)。申请时间截止后,我院将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根据申请者提交的材料(学校、专业特色、成绩排名、获奖及科研成果等)进行排名确定学员名单。资格审核工作将于7月初结束,选拔出的学员名单将在医学院网站(http://med.tongji.edu.cn/)上公布并通过邮件通知本人。届时未接到通知的同学皆为未入选者,不另行通知。
  2.评选优秀学员办法:
  由学院导师组成考核小组,考核小组按照我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的标准对学员进行考核,包含专业英语、英语口语听力、专业课、专业综合等。
  暑期学校活动结束后2个工作日内,在医学院网站公布优秀学员名单。优秀学员选拔按同济大学研究生招生复试要求进行,根据考核成绩(满分为350分)由高分到低分排序确定优秀学员名单。
  同济大学医学院
  2019年5月
  附:暑期学校招生专业
  硕士招生(按一级学科代码)
  1、077700 生物医学工程(授予理学学位)
  初试科目:①政治,②英语,③医用高等数学,④生物综合。(③和④为同济大学自命题科目)
  2、077800 基础医学(授予理学学位)
  初试科目:①政治,②英语,③细胞生物学,④生物综合。(③和④为同济大学自命题科目)
  3、1001基础医学(授予医学学位)
  初试科目:①政治,②英语,③医学综合(③为同济大学自命题科目)
  4、1002临床医学(学术型)
  初试科目:①政治,②英语,③医学综合。(③为同济大学自命题科目)
  5、1004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初试科目:①政治,②英语,③医学综合或④卫生综合(③和④为同济大学自命题科目)
  6、1007药学
  初试科目:①政治,②英语,③医学综合或④药理综合(③和④为同济大学自命题科目)
  7、1054护理硕士(专业学位)
  初试科目:①政治,②英语,③护理综合(③为同济大学自命题科目)
  导师介绍及有关通知,详见医学院网站:http://med.tongji.edu.cn/
  联系人:柯老师
  联系电话:021-65986735
  EMAIL:yxyyjszs@126.com
  • 地址:上海市延长中路399号
  • 电话:021-66315500
  • 邮编:200072
  • 邮箱:kouqiang399@hotmail.com 
医院目前拥有口腔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及口腔医学博士后流动站,依据教育部2009年、2012年、2017年三次学科评估结果,在全国口腔医学院校中位列10名左右。口腔修复科、口腔正畸科被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同时,医院还是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五届口腔种植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上海市医师协会口腔科医师分会会长单位,以及上海市口腔医学会儿童口腔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并被任命为首批14家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上海市专科医师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医院是国内五家拥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口腔医院之一,以及六家拥有国家自然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的口腔医院之一,拥有集产学研于一体的高水平口腔转化医学实验中心——上海牙组织修复与再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人次参编国家规划教材,其中副主编1人,10人次参编全国规范化培训教材,其中主编1人、副主编1人。  
医院科室设置齐全,在口腔种植修复、疑难全口义齿修复、前牙美容修复、青少年及成人牙列不齐矫治、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错颌畸形、先天性唇腭裂、疑难根管治疗、牙体微创美学修复、牙周病系统治疗、儿童龋齿防治、儿童无痛及舒适化治疗、数字化口腔诊疗等方面形成特色。  
医院始终坚持“公立医院要坚持公益服务”的办院理念,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自2009年起开展“关爱自闭症患儿”志愿活动,至今已为3000余名自闭症患儿提供了全方位的诊疗服务,受到患儿家长的热烈欢迎和一致肯定,多次被各类媒体报道。2013年入选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主办的“圆梦中国公益我先行——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微公益大赛”全国百强,并荣获“优秀团队奖”和“优秀组织奖”。2015年被评选为“‘青年影响社会’2015上海十大青年公益项目”。2016年入选国家民政部“关爱孤独症儿童口腔健康”试点项目执行医院。  
医院各项工作受到同行业界和社会大众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誉,于2018年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先后荣获上海市模范集体、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人文爱心科室等荣誉称号,并被授予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第五届中国侨界贡献奖创新人才奖、首届“上海市仁心医师奖”提名奖等奖项。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医学职业素养,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的临床专业技能,能够引领学科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国际化的拔尖医学人才。前五年达到临床医学本科阶段培养要求,经过贯通培养达到医学博士要求。
 
学院秉承“精英教育”,通过“分段要求、贯通培养、坚持标准、合理分流”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有社会责任感,未来有能力解决疑难问题,能够引领学科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国际化的拔尖创新医学人才。经过5年的临床本科学习,通过阶段性考核、综合考核、科研考核及导师录取等环节后,通过直博的方式进入后阶段培养。通过贯通式培养过程和达到严格的临床医学博士学位毕业标准后,获得临床医学博士学位。贯通培养的拔尖创新人才,将在课程学习、临床实践、科研创新、国际交流等能力上体现出卓越的水平和发展潜质。
培养目标
康复治疗学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有能力提供优质的康复治疗服务,具有国际视野并引领康复治疗学专业发展的高级康复治疗师。
 
专业设置
康复治疗学(四年制  理学学士)
 
主要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组织胚胎学、人体发育学、生物力学、运动机能学、诊断学基础、外科学概论、内科学概论等。
专业课程:物理治疗评定学、运动治疗学、心肺系统物理治疗学、神经系统物理治疗学、骨骼肌肉系统物理治疗学、儿童物理治疗学、传统康复治疗学等。
 
人才培养
“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导向”为理念,以世界物理治疗师联盟(WCPT)国际认证为标准,以国际化合作办学为特色。
 
教学条件
同济大学目前已与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及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正式合作,共建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同时依托学校的教学基础和科研成果,联合第十人民医院、同济医院、东方医院、肺科医院、第一妇婴保健院、杨浦医院等附属医院优质的教学资源,培养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
同济大学历史悠久、声誉卓著,是中国最早的国立大学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上海创办“德文医学堂”,是同济大学的前身,也是同济医学专业的开端。20世纪50年代,在全国高等学校院系布局调整中,医学院整体迁出至武汉,但同济人医学情结至深,历经百年沧桑后,同济大学在新世纪之初重建医学。2000年4月,同济大学与原上海铁道大学合并,在原上海铁道大学医学院的基础上恢复设立了“同济大学医学院”。经过快速发展,同济大学医学学科的整体水平已跻身全国医学院校前10%。
医学院分布在四平路、沪北、沪西三个校区,有基础医学院、护理系、生物医学工程与纳米科学研究院、十院临床医学院、同济临床医学院、东方临床医学院、肺科临床医学院、一妇婴临床医学院、附属杨浦医院、附属养志康复医院、附属皮肤病医院、附属天佑医院(筹)、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筹)、附属普陀人民医院(筹)、附属康复医院(筹)、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筹)、附属脑科医院(筹)以及20余家教学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习基地,临床教学资源丰富,附属医院总床位数12 000余张。医学院拥有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胸外科、消化内科、产科、职业病科、呼吸科、中医科、急诊医学和临床护理专业),和一批上海市重点学(专)科和临床医学中心。
为探寻同济医科的创新发展之路,近年来,同济大学结合世界医学发展前沿、未来趋势以及国家需求,将医科发展重点集中于对接国家重大需求、未来发展前景看好的“干细胞”“肿瘤”“脑与脊髓”“心脏”等几大领域。2010年成立“转化医学高等研究院”,在各家附属医院布局并成立转化医学中心,凝炼四大方向。在建校110周年之际,基于附属医院的特色医疗资源,分别着力建设干细胞、脑与脊髓、心血管疾病、肿瘤生物治疗等四大研究中心,采用灵活的双聘机制,深化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紧密合作。随着这一战略的深入实施,同济大学在干细胞及转化医学领域的重大研究成果丰硕。同济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现已成为上海市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学院以引进和培养一流人才为中心,现有教师系列高级职称的在职人员共432名(含临床医学院及附属医院),2019年具有研究生招生资格的硕士生导师519名、博士生导师291名。拥有中科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名,国家“973”和“86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7名,国家创新研究群体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长江学者5名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名。聘请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Barry J. Marshall为特聘教授,参与本科生教学及临床门诊工作。建有以课题组长(PI)为核心的新型学术管理体制,引进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尤其是在“干细胞/再生医学”领域获得国家“973”和重大专项多项资助,建有“国家(华东)干细胞库”、“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上海市IV类高峰学科“上海干细胞临床转化研究院”,并于2019年获批建设“国家干细胞转化资源库”。近年来,医学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逐年递增,近5年来医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占同济大学国自然获批总数45%左右,尤其是2019年度在杰青、优青人才项目上获历史最好成绩,新增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名、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名。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863”计划首席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28项。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多篇重要学术论文,其中 在 NatureScienceCell等期刊上已发表影响因子20分以上的论文22篇,获得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成果一等奖等在内的一批科研成果。
医学院目前拥有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护理专业学位硕士授予权。医学院每年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400余名,全日制博士研究生260名左右,非全日制学位博士研究生100余名。目前全日制博士硕士在校研究生2000余名,非全日制学位博士研究生500余名。
自2019年起,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拔尖卓越培养)以“医学实验班”大类招生入学。第1学年在新生院完成公共基础课通识教育,学年末根据本人志愿及学院/专业分流标准被选拔进入临床医学专业(145名左右);第2~4学年完成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学习,同时强化早期临床、早期科研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第4学年末根据推免标准,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本科后培养方向确定[本博贯通培养、本硕贯通培养、“5+3”一体化(四证合一)培养和常规本科培养];第5学年进行临床通科实习,达到毕业标准后获得医学学士学位。另每年招收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30~40名,护理学专业学生10~20名,MBBS国际留学生约30名。目前,医学院在校本科生约1 000名。
医学院秉承“精诚济世,明道致远”的办学理念,建立了以“5+3”卓越医师培养为主体、以拔尖创新医学人才“贯通”培养为突破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推行结果导向的医学教育模式和课程体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着力培养未来可发展成为具备“道术、学术、技术、艺术、仁术”综合素养和能力,能够解决临床疑难问题、引领学科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国际化的拔尖卓越医学人才。近年来,医学院学子先后获得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华东赛区特等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二、三等奖,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一、二、三等奖,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宝钢教育基金优秀学生特等奖等奖项。
医学院紧扣国家“双一流”的战略决策,积极与国际一流医学院合作,持续探索建设国际医学院管理、医学教育与研究体系。目前学院已与美国、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瑞士等国的知名医学院开展了广泛合作,引进优质师资与课程,搭建合作培养、学生交换、教师互访任教、转化医学研究的国际合作平台。每年20%~30%的学生有机会赴海外合作学校进行为期1周~3个月的交换实习或临床轮转;毕业生可以申请获得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资助赴合作学校攻读学位,或赴国外医院接受包括住院医师培养在内的多种形式的学习深造。学院常年邀请外籍教授来我院参加医学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和学术交流。国际化已成为同济大学医学院的重要办学特色之一。
近年来,同济医学获得捐赠基金累计约2.5亿元人民币,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推动同济医科加快向国际一流水准迈进,实现同济医科的复兴。
三好坞畔忆峥嵘、同心河滨望愿景,同济大学医学院将继续坚持“淳德、抱朴、务实、尚学”之原则,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发,向建设世界一流医学院的目标迈出新步伐,为健康中国、健康上海作出新贡献。 


2020 年口腔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复试线2020 年口腔医学院硕士研究生的复试线如下:(包含口腔基础医学专业、口腔临床医学专业、口腔医学专业)政治 60英语 70专业课 200总分 330口腔医学院2020 年 4 月 1 日 2020年同济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考研复试基本分数线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同济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最新购买

    手机商城

    扫描二维码,更便捷的购买资料

    不仅有商品,还有更多资讯和活动

    购买流程

    找到要考的专业或资料

    方法一:选择学校->学院->专业

    方法二:查找功能

    点击浏览招生简章+资料详情

    通过招生简章了解本专业需要的资料

    查看资料详情了解资料要点

    点击购买或加入购物车

    支付方式:支付宝

    填写付款信息并付款

    请确认联系人、联系方式和收货地址

    付款后3-5天可到货,可查询快递信息

    若有疑问,可联系在线学姐

    学姐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