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招生

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专业课资料

资料名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厦门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公共卫生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招生 转化医学 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 培养类别 硕士
一级学科名称 转化医学(交叉学科) 学科代码 99J6
适用年级    2019  级开始适用 修订时间   2019   年  8  月
覆盖二级学科 0710J6转化医学;0804J6 转化医学;1004J6转化医学
学制 硕士: 3 年;
学分 硕士:总学分≥ 22  学分,其中课程学分≥  16 学分,其他培养环节≥ 4  学分
培养目标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恪守学术道德、崇尚学术诚信,又具备吃苦耐劳、勇于探索、善于创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学习作风;系统掌握转化医学专业和相关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深入掌握所学专业的前沿理论知识、实验技能、实验手段和实验方法。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所必需的能力。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备宽广理论基础和扎实技能、德才兼备的一流转化医学人才。   
科研能力及素质等要求 能熟练阅读、善于剖析和总结本学科及其相关领域的国内外专业文献资料,并掌握撰写、命题和综述某个研究方向的研究进展能力。熟悉和掌握常用的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现场调查手段和实验技能,掌握或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的1-3项最前沿的新技术与方法。了解本人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及相关研究技术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态,以一丝不苟的精神投入到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中,并以勇于探索、善于创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学习作风,全力以赴完成好学位论文的工作。具备从事转化医学科研工作的基本能力,在较短时间内能适应交叉学科和研究领域中的新知识、新技能能力,并善于利用这些技术和知识为完成学位论文创造可行性条件,其研究成果能为今后学科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中文名称
开课
学期
 硕士 备注
公共课:
硕士5学分
 
000010201 第一外国语 2 秋/春 必选  
0000101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秋/春 必选  
000010104 自然辩证法 1 必选  
必修课程:
硕士≥ 6 学分
 
350020001 转化医学选论 3 任选  
350010005 医学统计学 2 任选  
  现代公共卫生研究实例 2 短学期 任选  
350010006 科学写作 1 短学期 必选  
选修课程≥ 5学分
 
350020004 生物制品学 3 任选  
350030001 分子影像学基础 2 任选  
350020005 SAS统计分析应用 2 任选  
350020012 体外诊断仪器 2 任选  
350030003 结构生物学 2 短学期 任选  
150012001 实验动物学 2 短学期 任选 医学院
150021002 高级免疫学 2 任选 医学院
150011202 临床流行病学 2 任选 医学院
150024008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进展 3 任选 医学院
110010001 分子细胞生物学 2 任选 生科院
110020014 分子细胞生物学技术 2 任选 生科院
110030010 分子病毒与诊断学 2 任选 生科院
320030122 纳米材料制备和表征 2 任选 材料学院
360020004 高等药剂学 3 任选 药学院
130120005 高级人工智能 3 任选 计算机科学系
420230023 微弱信号检测 2 任选 机电工程系
090230030 生物医学测量与仪器 2 任选 机电工程系
420230032 测试信号分析与处理 2 任选 机电工程系
课程学习其他要求  
其他培养环节及要求
其他培养环节 是否必修 学分 内容或要求 考核时间及方式
学科实验基础 3 在入学第一学期一边学习研究生课程,一边进行实验室学习轮转。学生自由轮转选择进入实验室。每名研究生选择实验室个数至少3个。每个实验室工作时间至少为1个半月,一学期内结束。 在每个实验室轮转完成后,经该实验室导师考核,获得“合格”或“不合格”成绩。研究生取得三轮轮转“合格”的成绩,可以计3学分。
学术讲座 2 研究生应至少参加40场课外学术讲座。 研究生每次听完学术讲座后须写出小结,经导师签字后交学院登记成绩。学院记录和学生记录相结合,毕业论文送审前学院考核,考核合格者计2学分。
中期考核 1 中期考核是由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考核小组对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情况、毕业论文的准备(开题报告)和进展情况(第二年实验研究)以及对本学科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的了解掌握情况等,进行综合检查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或完成学业确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作肄业处理。 硕士研究生第二学年6月份(或第三学年9月份)。
计入1学分。
开题报告 0 开题报告指研究生以书面或口头报告的方式汇报当前所选课题概况,以判断该选题是否可以继续开展的阶段性考核环节。开题报告内容一般包括选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研究内容、研究方法、预期成果、进度安排和可能存在的问题等。 开题报告应在所属学科范围内公开进行,并由以研究生导师及导师组成员为主体组成的考核小组(不少于3人)评审。在论文研究工作过程中论文课题有重大变动的,应当重新进行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与科研报告 0 文献综述与科研报告是指研究生以书面或口头报告的方式汇报文献积累或研究进展情况。考核可采取文献综述、论文工作中期检查、年度进展汇报等多种形式进行。 各课题组自行组织
教学社会实践 1 社会实践是指研究生结合研究开展的社会调查、田野调查、挂职锻炼、企业实训实践、科技文化服务、志愿服务、创新创业活动、学业竞赛、实习实训等活动。在学期间应开展不少于3周的社会实践。教学实践是指根据学院课程教学安排,研究生须参加理论课或实验课教学助理等教学实践。 由负责实践课的指导老师根据该生的能力和表现评定成绩。
校外学习、交流经历 1 硕士研究生根据研究工作需要,可由导师派出到国内外著名高校或者科研院所交流学习,或者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或参加公派出国交流学习。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
计入1学分。
科研训练 科研训练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研究生提高获取知识、学术鉴别、科学研究、学术创新、学术交流等基本学术能力的重要途径。各学科应在培养方案中明确对研究生开展科研训练的具体形式和要求。科研训练的形式可包括参与导师课题、导师指导下的独立研究等。
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含在我院攻读硕士学位的外国来华留学生)自入学起,在获得硕士学位前,必须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SCI、EI、SSCI或ISTP收录的刊物上发表1篇与其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全文),其中,被EI收录的学术论文应是期刊论文;以第二作者发表SCI刊物2篇也可。在上述各类型刊物所发表学术论文研究生主导师为第一作者的,研究生为第二作者视同第一作者。
1.关于共同第一作者的认可:如所发表的论文是在JCR一区的刊物上,则对共同第一作者中排序在前三位的予以认可;如所发表的论文是在JCR二区则对共同第一作者中排序在前二位的予以认可;如所发表的论文是在JCR三区、四区的刊物上,则对学生共同第一作者中排序在第一位的学生予以认可。
硕士研究生(含在我院攻读硕士学位的外国来华留学生)在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后的四年内(自答辩完后第二日起计算)达到申请学位发表学术论文标准的,可向学院提出授予硕士学位的申请,逾期视为自动放弃申请学位,学院亦不接受逾期的申请。
2.在上述各类型刊物所发表学术论文的第一署名单位必须是“厦门大学”。所有学术论文必须是已正式发表或有正式录用证明,没有正式录用证明的学术论文不能作为申请学位的材料。
对SSCI期刊的界定:IF≥3相当于JCR一区;3>IF≥1.5相当于JCR二区;1.5>IF≥1相当于JCR三区;1>IF相当于JCR四区;
3.已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项目,考试考核成绩合格,取得规定的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可以按时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但未达到以上申请学位发表学术论文要求者暂不授予学位。
4.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按学校的有关规定执行。
关于核心刊物的认定:核心刊物的认定以最新北大版和厦大版《中文核心学术刊物目录》为准,旧版在新版公布后的一年内仍有效。关于JCR期刊分区的认定:SCI刊物的JCR分区以研究生入学时最新公布的JCR期刊分区为准.
审核意见
学院(或系所)意见(加盖公章)  
 
院长(签名):                                           
                                         年   月   日
一级学科培养指导委员会意见  
 
一级学科培养指导委员会主席(签名):                  
                                         年   月   日
 
 
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研究生导师(博导注明)
 1 01实验流行病学 实验医学:包括临床检验、卫生检验和卫生检疫,在注重实际应用的同时,更加侧重自然科学研究与探索能力的培养。实验医学拟整合和充分利用我校各个检测实验技术方向的科研教学师资力量,同时从群体宏观和个体微观的角度发展医学领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检测实验技术,在培养实际应用能力的同时,侧重于自然科学研究与探索能力、产业化能力的培养。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生化/理化检验、免疫检验、核酸/分子遗传学检验、血液细胞分析、分子影像检验和微生物检验等方向,涵盖了医学检验和卫生检验的主要发展方向。研究内容包括建立检测有害因素、遗传致病因素、病理状态下人体生理生化指标及组织细胞学改变的新实验技术方法和诊断设备,探索致病因素的作用机理,以及新型检测靶标的发现与临床应用研究。 *夏宁邵教授(博导)
*张军教授(博导)
史维国教授
牛建军教授
赵西林教授
杜海莲副教授
葛胜祥副教授
王岱副教授
程通助理教授
郑子峥助理教授
俞海助理教授
 2 02传染病流行病学 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重要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规律,研究及评价适宜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技术和方法,研究重要病原体的病原学特征和致病机制。主要特色为实验室研究与现场研究的紧密结合。 *张军教授(博导)
吴婷副教授
陈毅歆助理教授
袁权助理教授
 
 3 03生物制品 生物制品学方向是一门研究一系列影响人类健康的产品的学科,这些产品包括血液制品、疫苗、生物技术药物尤其是治疗性单抗、免疫调节剂和诊断试剂。 *赵勤俭教授(博导)
*李少伟教授(博导)
罗文新副教授
顾颖助理教授
4 04环境流行病学 环境流行病学,是环境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应用流行病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环境中自然因素和污染因素危害人群健康的流行研究规律,尤其是研究环境因素和人体健康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即阐明暴露-效应关系,又称接触-效应关系,以便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和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本研究方向,重点关注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外暴露、人体内暴露与人群健康效应的关系,为防制重点污染物对人群健康的不良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范春教授
牛建军教授
赵本华副教授
赵苒助理教授
苏艳华助理教授
 
5 05慢性病流行病学 慢性病流行病学:建立队列研究血清库,开展慢性病的分布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慢性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研究及慢性病应对的策略与措施研究等。结合慢性病前沿问题,在实用性研究基础上,将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技术与其本学科有机的结合,探索新的研究方法,以解决当前慢性病研究的关键问题。 柯遐义教授
赵本华副教授
 
6 06统计方法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统计学方法及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重点开展分子生物学、生物制剂、重要疾病(流行病、传染病、慢性病)规律与探索、数量遗传学、生物信息学等研究中的统计方法与应用,充分挖掘和分析信息,建立疾病动态预测模型,将生物学、统计学、数学与计算机学有机结合,从而促进现代生物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方亚教授(博导)
俞海助理教授
韩耀风助理教授
周鼒助理教授
7 07转化医学 转化医学:主要研究内容为分子影像探针的设计、制备、体内外评价以及转化研究。包括核素标记探针、光学/光声探针、磁共振探针等。研发高温超导磁共振成像线圈、成像系列设计、图像处理及数据分析。光学系统设计、光纤应用技术、光电仪器与系统、智能化传感器、信号检测及重建成像处理等研究。纳米生物材料的生物成像、药物传输和治疗研究;纳米材料的生物学效应与生物安全性评价研究;纳米医学转化研究;纳米微型检测系统研发。
分子影像转化医学研究主要特色为多学科交叉,融合分子生物学、化学、材料学、纳米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通过生物靶标筛选、构建分子影像探针,建立实时动态、在体无创、灵敏特异、直观定量的成像方法,解决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和精准诊疗等关键科学问题。分子影像转化医学重要意义在于通过转化医学研究,分子影像探针开发,为肿瘤等重大疾病的早期诊断、精准治疗及疗效实时监测提供新方法及新技术。
陈小元教授
*张现忠教授(博导)
刘刚副教授
朱雷副教授
林胤藏助理教授
 
注:本表不够可加页。
注:博导请用*标注。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8名,其中教授20名、副教授19名,具有博士学位的占90%,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2名、“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名、“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名、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4名、福建省“百人计划”学者3名、福建省特支人才“双百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名、“闽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福建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名,科技部创新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各1个。学院现有讲座教授5名,兼职/客座教授20名。 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联系方式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翔安南路4221-117号
邮编:361102
电话:0592-2186358
传真:0592-2181578
  Email:sph@xmu.edu.cn 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正式成立于2011年5月20日,是以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医学院原预防医学系为基础组建的。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8名,其中教授20名、副教授19名,具有博士学位的占90%,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2名、“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名、“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名、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4名、福建省“百人计划”学者3名、福建省特支人才“双百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名、“闽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福建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名,科技部创新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各1个。学院现有讲座教授5名,兼职/客座教授20名。
学院坚持现场学科与实验学科相结合、相促进的特色发展模式随着学院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办学规模稳步增长。现有预防医学系、实验医学系、实验教学中心、MPH教育中心等教学管理单位,福建省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等教学平台。现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福建省一级重点学科,预防医学、医学检验技术两个本科专业,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公共卫生硕士(MPH)专业学位授权点、生物制品学、转化医学等硕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制品学博士学位授权点。目前全日制在读学生近700人,其中本科生约400名,硕士生约200名,博士生约80名。
学院坚持课题组的运行模式,并且依托课题组形成了若干个学科发展方向和科技平台,现有分子疫苗学和分子诊断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医用生物制品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分子影像诊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高校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平台。承担国家基金重点项目、863计划、973计划、传染病科技重大专项、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30余项,到位经费达5亿元。以第一署名单位或通讯作者单位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Lancet及Nature子刊、Science子刊、PNAS等刊物发表SCI论文500余篇,其中入选ESI高被引论文40篇。完成转化的成果获国家一类新药证书1项、申报新药上市1项、国家一类新药临床批件4项、医疗器械注册证书108项(欧盟CE认证12项、世界卫生组织PQ认证2项),获发明专利授权121项(美国22项、欧洲13项、日本8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国专利金奖、福建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重要奖项。
学院坚持开放和国际化办学理念,是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级对台科技合作与交流基地。目前,学院与世界卫生组织总部,美国、英国、新加坡、日本、香港、台湾等境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默沙东、赛诺菲巴斯德、葛兰素史克等著名医药公司,在人才培养、师资交流、科学研究等方面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
      展望美好未来,学院将立足于高起点和国际化视野,以人才培养和产学研结合为支撑点,以国家和海西重大战略需求为目标,瞄准世界公共卫生科技创新前沿,发挥既有优势,坚持特色发展,努力在重大疾病诊断与预防、创新疫苗研发、分子影像暨转化医学研究、公共卫生政策与管理、卫生毒理、感染性疾病研究、慢病及肿瘤流行病、环境与公众健康保障、老年人口健康促进策略等方面,积极探索一条具有厦大特色的发展之路,努力建设国内有特色、国际有影响的高水平研究型公共卫生学院。  
     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正式成立于2011年5月20日,是以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原医学院预防医学系为基础组建的。首任院长为夏宁邵教授,书记为滕伯刚教授。
  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6名,其中教授9名,副教授8名。学院共有中央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QR”入选者1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名,“闽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现有预防医学本科专业,并已获得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授权。
  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拥有坚实的科研基础。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具备突出自主创新研发能力,服务国家重大科技需求和地方社会经济。近年来,先后承担包括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省重大科技专项等十余项。在PNAS、Lancet、JID、JCM 等专业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申请发明专利数十项;先后研发出以“艾滋病毒(HIV)诊断试剂”、“ 戊肝诊断试剂”、“甲型H1N1流感病毒免疫诊断试剂盒”和“重组戊型肝炎疫苗”、“宫颈癌疫苗”为代表的十数种诊断试剂和疫苗;获得包括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十数项奖励。
  创办于2004年的预防医学系已培养出100多名本科毕业生,除升学读研外,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卫生行政管理等国家机关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等事业单位是主要就业去向。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预防医学系均于2005年开始培养研究生,已有 41名硕士和7名博士毕业。目前,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共有在读本科生161名,硕士生77名,博士生18名。
  2011年,学院完成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五年制)50名招生计划。根据学院规划,自2012年起,学院将增设检验与检疫学专业本科生(四年制),同时招收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各专业硕士生;自2013年起,开始招收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各专业博士生;在适当时间,将招收公共卫生硕士(MPH)专业学位生。预计五年内公共卫生学院在校生规模将超过700人。
  【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厦门大学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2005年科技部批准组建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9年以“优秀”通过科技部验收,2011年获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中心长期从事疫苗和诊断试剂产品的研发及病毒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免疫学和细胞生物学相关的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中心目前拥有3000平方米的专用实验室,以及3500多万元的专用仪器设备。已建立起成熟的基因工程、单克隆抗体、细胞模型、实验动物、蛋白质结构、生物信息工作站、诊断技术等关键技术平台。现已发展成拥有年轻精干的科研团队、较为完善的技术平台和基础设施的现代化生物工程实验室。2009年中心入选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基地、国家级对台科技合作与交流基地,并担任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单位。
  近五年来,中心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重大项目等13项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年均科研经费2000余万元。已获得包括“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0)”、“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等在内的各级各类科技奖励15项。先后在PNAS、Lancet、PLoS Pathogens等SCI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16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30项(其中13项国际专利),已获得授权专利10项;获得新药证书/注册文号17项,其中包括3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3项欧盟CE认证产品,并均已实现产业化,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多家临床单位。拥有多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一类新药重组戊型肝炎疫苗是国内外第一个完成III期临床试验的同类疫苗,被评为2010年度国内十大医学成果;研制的重组人乳头瘤病毒16/18型双价疫苗(宫颈癌疫苗),是世界第3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预防性宫颈癌疫苗。
  中心目前在传染病诊断试剂和疫苗的相关研究方面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成为该领域国内领先的实验室之一,尤其在科研成果的原创性和成果的转化率、转化速度、转化规模和产品市场占有率方面在国内具有显著优势,已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预防医学系】
  预防医学系成立于2004年5月。预防医学专业学制5年,毕业后授予医学学士学位。课程设置主要包括:预防医学导论、卫生统计学、卫生毒理学、流行病学、卫生法规、公共卫生学、社会医学、医学科研设计与论文写作、预防医学综合实验、社区卫生学医学人口学健康教育学、卫生经济学、卫生事业管理、公共卫生信息学等。
  预防医学系共设两个学科群,其一为公共卫生学科群,包括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少与妇幼卫生学、卫生毒理学;其二为疾病控制学科群,主要包括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预防医学系为预防医学、临床医学、中医学等专业学生承担15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同时承担多门全校性选修课,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30余部。
  预防医学系拥有ICP-MS、GC-MS、液相色谱仪、溶剂快速萃取系统、离子色谱仪等,可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预防医学专业重点实验室分为5个功能实验区:理化因素监测检验室、生物因素监测检验室、环境因素生物学效应检测室、分子流行病学实验室、疾病预防控制与数据处理中心。
  预防医学系的科研工作紧紧围绕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开展防控研究,主持和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在SCI或EI收录20余篇。
  预防医学专业实践性强,目前已经建成的实践教学基地有175医院、厦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厦门市卫生监督所和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并通过实践教学、学术交流、科研合作等多种方式来建设、巩固和发展实习基地。
  【学院发展前景】
  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立足于高起点和国际化视野,以人才培养和产学研结合为支撑点,以国家和海西重大战略需求为目标,瞄准世界公共卫生科技创新前沿,发挥既有优势,坚持特色方向,努力在重大疾病的诊断与预防、创新疫苗的研发、公共卫生政策与管理、环境与公众健康保障、老年人口健康促进策略等方面,走出一条具有厦大特色的公共卫生发展之路,建设国内有特色、国际有影响的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
  根据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十二五规划,学院定位为研究型。到“十二五”末期,全日制在校学生数达735人,其中,本科学生450人,硕士研究生220人、博士研究生65人。教师总数65人左右,生师比为14.0:1;实验技术人员15~20人。翔安校区将建成总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公共卫生学院教学大楼和科研大楼。学院将增设检验与检疫学本科专业,申报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力争申报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博士后流动站,开办公共卫生硕士(MPH)专业学位教育,并积极探索(MPH+MBA)/(MPH+MPA)双学位教育,同时,接受外国留学生、访问学者和研究生,探索与国外合作、联合培养人才的渠道和模式。在疾病诊断和创新疫苗相关学科的多个研究方向上,学院将继续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具备一定国际地位,取得若干国际领先的标志性成果;在公共卫生政策与管理、环境与公众健康保障、老年人口健康促进策略方面,努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力争部分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最新购买

    手机商城

    扫描二维码,更便捷的购买资料

    不仅有商品,还有更多资讯和活动

    购买流程

    找到要考的专业或资料

    方法一:选择学校->学院->专业

    方法二:查找功能

    点击浏览招生简章+资料详情

    通过招生简章了解本专业需要的资料

    查看资料详情了解资料要点

    点击购买或加入购物车

    支付方式:支付宝

    填写付款信息并付款

    请确认联系人、联系方式和收货地址

    付款后3-5天可到货,可查询快递信息

    若有疑问,可联系在线学姐

    学姐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