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福建农林大学化学,生物学考研调剂信息

更新时间:2022-03-25T15:09:53 编辑:考研派调剂中心
Add 福建农林大学学姐
为你免费答疑

学校省份:福建

学校名称:福建农林大学

学院名称:暂无

专业名称:化学,生物学

专业类型:学硕/专硕

学习方式:全日制/非全日制

招收人数:4

发布渠道:网络发布

原文链接:暂无

联系方式: 点击查看

调剂要求信息:

2022福建农林大学化学,生物学考研调剂信息:福建农林大学化学生物团队拟接收3-4名调剂生,具体要求如下:
1、考研初试达到国家线;
2、积极、努力、上进;
3、化学、生物学等相关专业的学生;
4、有修过生物学或生物化学或者分子生物学的优先;
5、英语过六级优先。


团队简介:

研究方向

1、生物相容性材料: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材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有序多孔材料。由于其具有高度的结构可裁性和易功能化的特性及丰富的空间拓扑结构、高的比表面积和更独特的光电磁等优点,从而在气体储存、吸附分离、选择性及手性催化、分子识别与感应和生物模拟、微反应器、化学催化、离子交换、化学传感、药物缓释等领域取得了飞速发展。近年来特别是在生物相容性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合成和在药物缓释与成像、固定化酶技术、微生物抗菌领域的应用方面取得长足发展。

2、纳米生物传感器:生物传感器以生物材料(包括酶、抗体、抗原、微生物、细胞、组织、核酸等生物活性物质)为敏感元件,以电极作为转换元件,将浓度转换为电信号进行检测的仪器。具有专一性强、准确度高、分析速度快、成本低和操作系统简便的特点。特别是与纳米技术结合产生的纳米生物传感器,利用纳米材料的量子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将传感器的性能提高到新的水平,使其更加微型、自动、便捷,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如食品安全、环境监测、临床检验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研究生招生专业:

微生物学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欢迎本科是化学类、生物类、食品化学、药物化学背景报考。

团队成员简介:

林榕光

一、个人简介
林榕光,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2007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并获得博士学位,2009年在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16年9月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美国德州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做访问学者。目前已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 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科学基金和 1 项福建省教育厅科研基金的项目,已在Inorg. Chem., Cryst. Growth Des., Dalton Trans., CrystEngComm.等国内外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三十多篇。

目前主要从事生物功能材料和超分子化学的研究。生物金属-有机骨架材料(Bio-Metal-Organic Frameworks, Bio- MOFs)系MOFs材料的一个分支,是由生物相容性的金属离子与生物分子通过配位作用自组装形成的具有规则孔道或者孔穴结构的晶态多孔材料,其不仅具有 MOF材料高吸附能力、高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和热稳定性较好等优点,在气体吸附、分离、纯化、存储、传感、催化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还具有生物相容性和低毒等特性,因而可以应用到药物运输和控释领域中。Bio-MOFs 及其在药物控释领域的应用,涉及复杂的主客体超分子作用,而该主客体作用决定了Bio-MOFs 的储药量及其控释模式,对于药物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主持科研项目:

基于紫精无机-有机杂化光致变色材料的“限域效应”研究(2127104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3.01-2014.12。

紫精卤化铋类无机-有机杂化光致变色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2016J01043),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6.04-2019.4。

杯芳烃与瓜环的超分子组装、结构与性能(2009J01018),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09.03-2011.12。

杯芳烃与瓜环间的非共价键协同作用及其超分子体系的构筑(20110007),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科学基金,2011.01-2013.12。

以杯芳烃为主体的包合物自组装体系的研究(JB08252),福建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2008.05-2010.04。

三、获奖情况:

2010年,《具有光致变色性能的氯化铋有机/无机杂化化合物的晶体结构》,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

四、联系方式:

单位: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邮箱:rglin@fafu.edu.cn

个人主页:http://teacher.fafu.edu.cn/smxy/lrg/list.htm


林建地

一、个人简介

林建地,男,出生于1981年8月,博士、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3年7月本科毕业于福州大学化学学院,分别于2006年7月和2010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2006年7月至2007年8月在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工作,任实习研究员;2010年8月至2011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工作,任助理研究员;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爱尔兰科学、工程与技术研究委员会博士后奖学金的资助下赴爱尔兰都柏林圣三一学院化学系(School of Chemistry,Trinity College Dublin,Ireland)Wolfgang Schmitt教授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2014年2月作为引进人才加入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6年9月晋升副教授。到目前为止已在ACS Appl. Nano Mater., Dalton Trans., CrystEngComm, Cryst. Growth Des., Sci. Technol. Adv. Mater., J. Solid State Chem.等国外期刊上发表SCI论文三十多篇,其中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SCI论文18篇。

二、研究方向和领域

超分子化学、团簇化合物、生物相容性材料、功能无机-有机杂化材料,富氮含能金属配合物材料。

三、联系方式

单位: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邮箱:jdlin1981@163.comjdlin1981@fafu.edu.cn.

个人主页:http://teacher.fafu.edu.cn/smxy/ljd/list.htm


林祖金

一、个人简介

林祖金,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7年7月毕业于福州大学,2012年7月获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博士学位;随后留所参加工作,2015年1月晋升为副研究员,2015年11月加入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9年10月赴美国德州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做访问学者。入选福建农林大学“校杰青项目”,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者“学术新秀”。先后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技人才创新项目和2项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目前已发表SCI论文三十多篇,累计被引用2700多次,H因子27。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Chemical Society Review,Journal of Catalysis,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Chemistry-An European Journal,Inorganic Chemistry,Dalton Transactions等国际刊物发表20篇文章,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累计影响因子超过120。

二、研究方向和领域

以药物控制释放、光动力治疗、抗菌及其它光催化应用为功能的生物相容性材料的设计与制备。

三、联系方式

单位: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邮箱:linzujin@fafu.edu.cnlinzujin10@163.com

个人主页:http://teacher.fafu.edu.cn/smxy/lzj/list.htm


张静

个人简介

张静,女,博士,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计划”、“福建省卫生系统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者”拔尖人才和学术新秀、“福建农林大学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医学创新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获“福建省优秀博士论文学位论文三等奖”、 “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福建农林大学严家显最高奖教金”、“福建省技术发明奖”(排名第四)。

研究方向

纳米电化学、光学可视化生物传感技术和电致化学发光生物传感技术及其在真菌毒素、肿瘤相关基因、蛋白和金属离子检测方面的研究。

三、联系方式:

单位: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邮箱:1601225385@qq.com

个人主页:http://teacher.fafu.edu.cn/smxy/zj/list.htm



林丽萍

一、个人简介

林丽萍,女,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2015.6获得厦门大学分析化学专业博士学位。2015.8加入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入选2018年福建农林大学“校杰青项目”,获2019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1909, 3/7)。现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和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各一项。已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Analytica Chimica Acta、Nanoscale、Microchimica Acta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0篇,累计影响因子57.271,被引次数500多次,其中有两篇文章为高被引文章。

二、研究方向和领域

发光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其应用:主要是碳纳米材料和贵金属材料的合成、表征、传感分析和生物应用。

三、联系方式:

单位: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邮箱:linliping2015@fafu.edu.cn

个人主页:http://teacher.fafu.edu.cn/smxy/llp/list.htm 2022福建农林大学化学,生物学考研调剂信息

以上福建农林大学考研调剂信息仅是“考研派考研调剂中心”公众号和“考研调剂中心小程序”里调剂信息的一部分举例,因为系统限制更新的福建农林大学考研调剂信息请到我们的公众号和小程序里进行筛选查看,还可以订阅。考研调剂中心还有历年调剂分数线、调剂一志愿去向和福建农林大学考研调剂生源来源,非常有价值。

福建农林大学考研调剂信息来自我们的调剂小程序。更新的信息,微信搜索【考研派考研调剂中心】公众号菜单里可免费使用【考研调剂小程序】查看【福建农林大学最调剂信息】【福建农林大学调剂分数线】【福建农林大学调剂生源来源】【福建农林大学调剂去向】等珍贵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