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深圳大学建筑学考研调剂信息

更新时间:2022-03-28T15:04:01 编辑:考研派调剂中心
Add 深圳大学学姐
为你免费答疑

学校省份:广东

学校名称:深圳大学

学院名称: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专业名称:建筑学

专业类型:学硕/专硕

学习方式:全日制/非全日制

招收人数:0

发布渠道:官网发布

原文链接:暂无

联系方式: 点击查看

调剂要求信息:

2022深圳大学建筑学考研调剂信息:深圳大学由深圳经济特区主办{"考研派考研调剂中心" 小程序小编整理}。建校30多年来,锐意改革、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一所学科齐全、设施完善、师资优良、成绩斐然的综合性大学。在四大权威世界大学排行榜中(QS、THE、USNews、ARWU)深圳大学平均排名进入内地高校前30。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现下设建筑系、城市规划系、风景园林系、城市空间信息工程系,已建立了“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拥有博士后流动站。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并形成了两个院士团队、三个特聘教授团队领衔的教学和科研团队。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57人,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33人,并形成了梯队结构合理,后备力量完善的师资团队。


l学科介绍
深圳大学建筑学专业成立于1983年9月,1993年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2003年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专业,2008年被定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分别于1996、2001、2006年获得二级学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历史与理论和建筑技术科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招生及学位授予权;于2011年获得建筑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招生及学位授予权。2012年,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评估,获得建筑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并被评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201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19年,获得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建筑学专业入选国家“双万计划”一流专业建设点。2020年,以优秀级别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评估。


081300建筑学学术学位调剂信息
l培养目标{"考研派考研调剂中心" 小程序小编整理}:
掌握建筑学学科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坚实的基础理论,熟悉国内外学科发展状况,具有较高的设计水平或设计理论基础,特别为建筑历史与理论、历史建筑与遗产保护、建筑技术科学等方向培养具有较宽知识面、较强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建筑专业理论研究、高校教学等多方面的高级研究人才。


l调剂要求
-初试成绩达到国家A类地区分数线要求。
-初试科目要求:(1)公共科目:包括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2)专业科目为建筑学基础、建筑设计快题或其他与建筑学相关的科目。
-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及本科专业与所要调剂的专业相同或相近且报考08开头工学门类。


l导师队伍:
建筑学专职研究生指导教师共63(含规划及景观专业指导建筑学研究生)人,其中全国高等教育建筑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中国建筑学会理事1人。师资队伍中教授12人,占19%;副教授21人,占33%;讲师30人,占48%。具有博士学位的39人,占62%,有国外留学或进修经历的占三分之一。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好,理论基础和基本功扎实,教学、科研与设计并重,形成了严谨求实的教风。
学术带头人简介:
1、孟建民,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建筑设计大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常务理事、建筑师分会副理事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第七届梁思成建筑奖得主。
2、范悦,东京大学博士,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兼任全国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常务理事及资深会员、建筑教育分会副理事长。
3、袁磊,教授,博士生导师,BREEAM AP。现任深圳大学教务部主任,深圳市建筑环境优化设计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技术分理事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物理分会会员,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环境与节能专业委员会委员。
4、乔迅翔,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建筑史和建筑遗产保护研究,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40余篇,论著和保护实践项目多次荣获奖项。

l培养方向:
1、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立足深圳作为大湾区核心城市的特殊背景,结合岭南地区的气候特点,针对快速城市化所面临的城市建设及生态环境问题,依据建筑行为学、人居环境科学、建筑形态学、建筑空间构成模式等基础理论,重点对大型公共建筑组合及集群、住区环境及居住建筑的设计及其理论等展开研究。
2、建筑历史与理论
关注我国南方地区传统聚落及建筑、近代建筑文化交流、当代城市建设历史理论等专题,展开聚落空间及建筑形态的模式、特征、发展历程及建构规律等研究。
3、建筑技术科学
基于中国南方地区的气候和环境特征,针对建成环境的健康舒适与可持续性,利用大数据分析、虚拟仿真、模拟实测等方法,开展绿色建筑设计方法以及建筑构造、环境、能源和数字化技术的相关研究。


085100建筑学专业学位
深大与中国建研院智能健康建筑育人平台调剂信息


l平台介绍
随着时代发展,大众对建筑的关注从形式美观与实用,逐步延伸到对建筑健康性能的高品质追求。健康环境是建筑发展的重要考量,而物联网、人工智能与数字孪生技术的成熟和逐步应用,为健康建筑从概念走向实践提供了科技基础。以数字化人居环境控制为核心的智能健康建筑将是未来建筑的必然趋势。“深大与中国建研院智能健康建筑育人平台”基于建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定位和培养特色,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建筑行业关键技术发展,结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行业优势,针对(1)绿色健康建筑;(2)超低能耗低碳建筑;(3)既有建筑更新改造;(4)智慧建筑与智能建造等四个方向,开展深圳大学产教跨界融合联合培养建筑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及培养工作,学生归属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统一管理。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是全国建筑行业最大的综合性研究和开发机构。公司成立于1953年,原隶属于建设部,2000年由科研事业单位转制为科技型企业,隶属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全国建筑行业最大的综合性研究和开发机构,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具有建设行业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建有土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院士(专家)工作站等,拥有包括院士、设计大师、数百名各领域知名专家和一大批中青年科技骨干在内的优秀人才队伍。设有建筑安全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近零能耗建筑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筑工业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健康建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多个国家级科研平台,以及多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具有丰富的校企合作经验。
“深大与中国建研院智能健康建筑育人平台”依托深圳市建筑环境优化设计研究重点实验室,根据实验室研究方向进行招生培养,充分发挥学科与行业优势,构建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一支行业交叉、企业交叉的高水平导师队伍,促进不同培养背景、培养模式的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交流与设计合作。将研究生置入企业实际的工作环境中,以项目、课题为载体,以建筑及城市设计实践中的现实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素养并能适应新时代绿色、健康、低碳、智慧建筑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专业型人才。


l调剂要求
-初试成绩达到国家A类地区分数线要求。
-初试科目要求:(1)公共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英语单科分数60分以上(不含60分);(2)专业科目至少符合以下其中一门:建筑学基础、传热学、工程热力学、结构工程、可持续建设及其他与招生方向相符合的科目,且专业课高于100分(不含100分);
-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及本科专业与所要调剂的专业相同或相近且报考08开头工学门类。


l师资力量
“深大与中国建研院智能健康建筑育人平台”集校企双方及相关第三方优势智力资源打造以专业带头人为引领的专兼结合的导师团队。
1、校内导师
(1)袁磊,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BREEAM AP。现任深圳大学教务部主任,深圳市建筑环境优化设计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技术分理事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物理分会会员,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环境与节能专业委员会委员。
(2)范悦,东京大学博士,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兼任全国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常务理事及资深会员、建筑教育分会副理事长。
(3)付本臣,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深圳大学本原设计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建筑学会理事。
2、企业导师
(1)何春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现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深圳中建院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2)逄秀锋,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分院/建筑环境与能源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美国加利福尼亚洲注册工程师;国家高层次人才。
(3)刘健,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现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学术委员会委员、深圳分公司总工程师。
(4)陈浩,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现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方案创作中心主任。
(5)杜巍巍,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绿建所技术负责人。
l培养方向
基于建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定位和培养特色,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建筑行业关键技术发展,结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行业优势,“深大与中国建研院智能健康建筑育人平台”在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学专硕五个培养方向之一的“绿色建筑设计”进行了产教融合的探索,并分为以下分支:
1、绿色健康建筑设计。研究建筑在其全寿命期内,如何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提升建筑的安全耐久性、健康舒适性的方式设计建造,以达到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便利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健康可持续”建筑。
2、超低能耗低碳建筑设计。研究全生命周期内超低能耗低碳建筑设计及建造策略,从低碳材料、能耗与碳排放控制设计、节能低碳建造、建筑围护结构及能源系统调适、建筑智慧化运行、建筑拆除与重生利用等方面,以达到建筑的超低能耗运行、超低或零碳排放,推动建筑行业的碳达峰与碳中和。
3、既有建筑更新改造。研究城市更新与老旧小区改造的关键技术与策略,重点关注老旧小区、城中村、旧工业区、旧商业区等,研究科学诊断方法与品质提升途径,推进老旧小区及城区的有机更新。
4、智慧建筑与智能建造。通过融合人工智能、建筑学、建筑设备、工程学等多学科领域,以智慧建筑与建造技术为核心,以使用需求和运维效果为导向,结合模拟仿真技术、人工智能、智慧建造、项目管理等理论与技术,回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建筑产业创新需求。


最终调剂信息以深圳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发布为准,所有调剂均须通过全国研招网调剂系统。调剂系统开通时间以研招网公布为准。
联系人:刘老师 szusaup@szu.edu.cn
2022深圳大学建筑学考研调剂信息

以上深圳大学考研调剂信息仅是“考研派考研调剂中心”公众号和“考研调剂中心小程序”里调剂信息的一部分举例,因为系统限制更新的深圳大学考研调剂信息请到我们的公众号和小程序里进行筛选查看,还可以订阅。考研调剂中心还有历年调剂分数线、调剂一志愿去向和深圳大学考研调剂生源来源,非常有价值。

深圳大学考研调剂信息来自我们的调剂小程序。更新的信息,微信搜索【考研派考研调剂中心】公众号菜单里可免费使用【考研调剂小程序】查看【深圳大学最调剂信息】【深圳大学调剂分数线】【深圳大学调剂生源来源】【深圳大学调剂去向】等珍贵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