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简介

发布时间:2020-04-17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简介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简介 正文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1950年成立新民主主义教研组,在全校开设《新民主主义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等课程。1953年9月,教育部批复成立政治教育系,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专门培养中学政治课教师的系科。1979年7月,建立哲学系、政治经济学系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1981年11月,成立马列主义研究室。1990年7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并入马列主义教研室。1994年4月,马列主义教研室更名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部”。2003年10月,成立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008年11月,马克思主义学院独立建制、实体化,直属学校管理。
 
北京师范大学是全国最早系统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高校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即成立专门机构,开设相关课程。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成为全国第一批研究生学位授权单位。1981年首批获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等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得中共党史博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设立政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6年首批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2 年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院精心凝炼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方向,大力推进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促进学科内涵的充实与更新,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滚动发展”的方针,不断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等四个二级学科方向,逐步形成了有重点、有特色、有层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格局。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 60 多年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何锡麟、齐振海、张静如、周之良、吴序光、王炳林、王树荫等一批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专家学者。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有教授17人,副教授12人,讲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0人;31人毕业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占教师总数的91%,形成了一支年龄、学历、学缘、知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教师中拥有中宣部、教育部“马工程”首席专家3 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 1 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 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1人、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择优资助计划人选2人、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 (培育)1 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现任院长王树荫,分党委书记张润枝。
北京师范大学

添加北京师范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北京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北京师范大学报录比、北京师范大学考研群、北京师范大学学姐微信、北京师范大学考研真题、北京师范大学专业目录、北京师范大学排名、北京师范大学保研、北京师范大学公众号、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北京师范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北京师范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beijingshifandaxue/yanjiushengyuan_252308.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