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科研实力的全面介绍

发布时间:2018-08-01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北京中医药大学科研实力的全面介绍

北京中医药大学科研实力的全面介绍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科研实力的全面介绍 正文

北京中医药大学科研实力的全面介绍
 科学研究
  中药学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研究工作中率先将信息、生物、新材料等技
术等应用于中药学研究领域,发展了新的学科方向,取得了创新性成绩。1 )人才培养方面:已经出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多数已经被评为高级学术职称,成为本领域的学术骨干;其中,国家级重点学科带头人一人,部局级重点学科带头人两人;作为国家级学术团体的主任委员或副主任委员四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一人,博士生研究导师三人。2 )学术研究方面:在站或出站博士后研究人员都主持或参加了国家或省部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其中,参加或主持国家“ 863 ”课题 3 项,“ 973 ”课题 3 项,科技部“攻关课题” 3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11 项,博士后基金 2 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 5 项;申请专利 6 项,获专利授权 2 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41 篇,其中 SCI 收载 3 篇; 3 )研究平台建设方面:基 于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中医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材料技术、复方化学筛选技术、靶向给药技术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与学术贡献,建成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药现代化网上合作研究中心”,教育部“中药制药关键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中药基础与新药研究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 “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4 )学术交流方面: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工作期间积极开展各类学术交流。十年来,除定期的学术沙龙外,博士后研究人员作学术报告 30 余场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 20 人次,会议特邀报告 10 人次。

  “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作为一所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以及教育部直属院校,担负着弘扬中医药文化,发展中医药科技产业,加强对外交流,在世界传统医学及文化教育领域进一步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的历史使命。九五期间在中医药管理局和教育部的领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努力下,取得了重大的标志性成果。国家重点学科六个,局级重点学科十个,北京市重点学科三个。在新的历史时期,我校同样是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前景光明而任务艰巨的客观形势。面对兄弟院校强劲的发展势头,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通过"五""211"工程建设,努力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层次、加强内涵建设、增强综合实力、突出办学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在中医药行业院校中体现一流水平、保持首善地位,才能真正发挥国家重点中医药院校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为中医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为中医药学术的发展,为中医药现代化作出贡献。

  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
  重点建设“中医证候学”、“方剂学基础研究”、“中医体质学”、“中西医结合病机学”、“中药制药工程”、“中药资源工程”、“中医内科学”等7个学科建设项目
国家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学、中药学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西医结合基础、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医史文献、针灸推拿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五官科学、民族医药、中药学、   
  北京市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医史文献、中医外科学、中医药管理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伤寒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分泌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药化学、中药分析学、临床中药学、中医诊断学、中医鉴定学、中药药理学、针灸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中西医肝胆病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全科医学、中医内科病学、中医内分泌病学、中医老年病学、中医急诊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血液病学

  教育部实验室
  “中医药抗病毒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博士后流动站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师资力量
  截止 2007年9月,学校在校研究生已达1802人,其中博士生 569人、硕士生1233人,其中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研究生占研究生总数17% ,留学生研究生来自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 近30个国家。另有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学位课程学习 647人。20 多年来学校共为社会培养研究生 2403 人,其中博士 884 人、硕士 1519 人。3 个博士后流动站先后有 69 人进站工作,已出站 47 人。   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导师队伍力量雄厚,截止 2007年9月,共有博士生导师 175 名,硕士生导师 300余名。   
著名中医药专家:王玉川 颜正华 程士德 王绵之 刘弼臣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王庆国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田金洲 刘建平   
  “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项目负责人:牛建昭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王绵之颜正华 孔光一刘弼臣 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田金洲 牛欣   
  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张允岭 刘铜华   
  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陈家旭 李峰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赵琰王伟张允岭李军祥 胡素敏 刘斌   
  北京市“教学名师奖”获奖者:高学敏 陈家旭 王新月   
  北京市优秀教师:鲁兆麟 田德禄 季绍良 孙建宁 张永涛   
  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乔旺忠   
  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孔光一杨生茗杨春澍廖家桢王积福 张素斋李晓明李曰庆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4人):王绵之 颜正华 王玉川 刘弼臣 程士德 贲长恩 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校骨干教师”:谷晓红 李晓泓 张兰珍 牛欣 张冰 李峰    
  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李宇航 陈立新 王伟 张允岭 黄建梅   
 中国中青年医学之星:梁嵘 任占利 王天芳 王琦   
  首届中国中医药十大杰出青年:张允岭 李澎涛   
  北京市科技新星:张壮 李彧 王亚红 潘彦舒 赵琰 胡素敏   
  北京市首届群众喜爱的中青年名中医:高颖 刘清泉 唐启盛 李军祥 李元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家级专家:姜良铎刘金民刘清泉乔延江宋乃光 王庆甫许文忠周平安    
  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王梅红 万宗凤
北京中医药大学

添加北京中医药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北京中医药大学考研分数线、北京中医药大学报录比、北京中医药大学考研群、北京中医药大学学姐微信、北京中医药大学考研真题、北京中医药大学专业目录、北京中医药大学排名、北京中医药大学保研、北京中医药大学公众号、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北京中医药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bucm/yanjiushengyuan_108221.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