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东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生参考书目

发布时间:2020-12-19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2021东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生参考书目

2021东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生参考书目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2021东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生参考书目 正文

复试科目与加试科目考试大纲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考试大纲(复试科目)
一、考试的学科范围
指定参考教材涉及的经典著作篇目。
二、评价目标
考察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经典著作的研读、理解程度以及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具体考察以下篇目:
马克思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克思和恩格斯 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和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马克思 资本论(第一卷)
恩格斯 反杜林论
恩格斯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马克思 法国工人党纲领导言
恩格斯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恩格斯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列 宁 怎么办?
列 宁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列 宁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列 宁 谈谈辩证法问题
列 宁 国家与革命
列 宁 论我国革命
三、试题主要类型
1、答题时间:120分钟
2、试题类型:简答题、论述题。
四、考查要点
1、考察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经典著作的阅读范围;
2、考察学生对指定的经典著作篇目的理解程度;
3、考察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4、考察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及论文写作能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大纲(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一、考试的学科范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的所有内容。
二、评价目标
主要考查考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和运用的情况,要求考生应掌握以下有关知识:
1.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掌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的变化;理解为什么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认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掌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了解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了解近代中国产生的新兴阶级;掌握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掌握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理解近代中国人民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2.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了解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明确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了解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掌握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意义;了解中国面临的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掌握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破产的原因;掌握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了解甲午战争后民族意识的觉醒。
3.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了解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到失败的经过,掌握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了解洋务运动兴起、发展和失败的经过,掌握洋务运动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了解维新运动的兴起、发展和失败的经过,掌握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掌握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道路为什么走不通。
4.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了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掌握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了解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掌握关于革命与改良辩论的内容;掌握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体会它给近代中国带来的历史性巨大变化;掌握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认识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以及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的道理。
5.翻天覆地的三十年: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和发展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认识其给中国革命带来的影响;了解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认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任务;了解中国的资产阶级分为两部分认识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重要任务;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认识民族资产阶级是带两重性的阶级;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掌握资本主义建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的原因,理解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6.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提出的口号,认识它的意义以及局限性;了解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认识十月革命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了解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和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认识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的区别;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及其活动,认识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掌握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的新面貌;掌握大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7.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理解中国人民要争得民族独立和自身解放,就必须同国民党反动统治作坚决的斗争;领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土地革命战争是必要的、正义的、进步的;掌握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掌握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的内容;理解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连续出现“左”倾错误的原因;理解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掌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情况。
8.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掌握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及其影响;理解日本对中国的大规模侵略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极为深重的灾难;掌握中共中央瓦窑堡会议的内容;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理解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领会毛泽东的持久战战略思想;掌握对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及其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的客观评价;理解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9.为新中国而奋斗:领会抗战胜利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理解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的原因;掌握《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内容及土地制度改革的意义;理解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和历史作用;掌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过程;领会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理解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10.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人民政府面临的严峻考验及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理解为了解决建国初期面临的迫切问题,党和人民政府采取的措施及其成效;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四个发展阶段,掌握每个发展阶段的发展线索及简略进程;掌握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历史成就,并理解这些历史性成就的巨大历史意义。
1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掌握建国初期,党和人民政府采取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际步骤;理解中共中央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性认识的深入;掌握国家工业化任务的提出;理解中共中央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原因;理解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背景、内容;理解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国内外条件;理解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掌握并理解农业合作化的基本过程、基本方针;理解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的原因及其实现;掌握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
12.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理解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掌握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理解中国共产党人在1956至1957年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早期探索;理解《论十大关系》发表的背景,其基本方针及重大历史意义;掌握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主要贡献及历史意义;理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的背景,其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理解整风运动的原因;理解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原因及严重影响;掌握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理解“大跃进”发动的原因及影响;理解人民公社运动的背景和影响;掌握毛泽东带头纠正“左”的错误及其中断;掌握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及巨大成就;理解“七千人大会”召开的背景、主要贡献及历史意义;理解毛泽东发动“文革”的主观愿望和主要论点;掌握“文革”的导火线、主要论点及指导方针;理解全面内乱的形成及人民解放军的三支两军;理解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意义;掌握如何粉碎了“四人帮”的组阁图谋;掌握天安门事件的意义及“文革”的结束;理解中国共产党所犯错误的性质;理解中国共产党犯错误的原因;能够对这些错误进行科学分析;掌握党在曲折探索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掌握党在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理解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理解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13.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理解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背景及意义;掌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其伟大转折意义;掌握拨乱反正的推进;掌握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及其作用;理解农村改革发起的条件及其过程;掌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掌握对外政策的调整;理解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原因;理解《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评价;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纲领的制定;掌握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掌握1983年整党的内容;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提出;理解“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政治体制改革基本思路的提出;理解1989年政治风波的背景及平息;掌握对外工作在打破对华“制裁”中全方位推进;理解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和意义;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理解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掌握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与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掌握跨世纪发展战略的提出;掌握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行动纲领的制定;掌握科学发展观的树立和落实;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掌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掌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确定和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提出;理解并掌握“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理解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掌握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以及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
三、试题主要类型
1、答题时间:60分钟
2、试题类型:简答题、论述题。
四、考查要点
(一)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近代中国产生的新兴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近代中国人民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二)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
2.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反侵略斗争的意义;中国面临的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破产的原因。
3.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的觉醒。
(三)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颁布;天京事变;太平天国起义失败;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2.洋务运动的兴起;洋务事业的内容;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3.“公车上书”;维新运动的兴起;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百日维新;戊戌维新运动失败;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四)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2.保路风潮与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五)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和发展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革命对象。
2.中国的资产阶级分为两部分;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状况及其艰难处境;民族资产阶级是带两重性的阶级。
3.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两种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资本主义建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六)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新文化运动是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十月革命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五四运动的爆发;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的区别;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的活动;认识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的新面貌;大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七)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反“围剿”作战与土地革命。
2.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土地革命战争的严重挫折;遵义会议的召开;红军长征的胜利。
(八)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卢沟桥事变与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日本在其占领区的残暴统治;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
2.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共产党人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一二九运动与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国共合作,共赴国难;全民族同仇敌忾,奋起抗战。
3.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4.实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的路线;采取持久战的战略方针;敌后战场的开辟和发展;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减租减息,发展生产;抗日民主运动和抗战文化工作的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整风运动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的确立。
5.抗日战争的胜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对中国的援助;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九)为新中国而奋斗
1.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全面内战爆发;以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
2.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从《五四指示》到《中国土地法大纲》;土地改革运动的热潮;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经济危机;学生运动的高涨;人民民主运动的发展。
3.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第三条道路的幻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4.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为新中国绘制蓝图;人民政协会议的召开与《共同纲领》的制定;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十)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新中国建立初期党和人民政府面临的严峻考验以及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新中国成立以后至今的四个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性成就。
(十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共中央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分析;开始采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际步骤;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性认识的深入。
2.国家工业化任务的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选择;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国内外条件。
3.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全国的全面确立。
(十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论十大关系》的发表;中共八大的召开;《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初步纠正“左”倾错误的努力;庐山会议;国民经济的调整;“七千人大会”的召开;“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全面内乱的形成;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挫败“四人帮”“组阁”图谋;1975年整顿和“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党和政府所犯错误的性质、犯错误的原因及其科学分析。
3.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十三)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拨乱反正的推进和国民经济的调整;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对外政策的调整;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纲领的制定;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983年整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政治体制改革基本思路的提出;1989年政治风波;对外工作在打破对华“制裁”中全方位推进。
3.邓小平南方谈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精神文明建设与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跨世纪发展战略的提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经受风险考验中前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行动纲领的制定;科学发展观的树立和落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确定;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提出;理解并掌握“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以及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
五、主要参考书目
本书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政治学原理”考试大纲(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一、考试的学科范围
本课程考试的主要内容: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政治学的历史发展。国家的起源,国家的本质与职能。国家的历史类型,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和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方式。国家形式的含义及其基本内容,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国家结构形式。国家机构的含义、构成、特点,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机构,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机构。民族问题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社会主义国家与民族问题。政党的理论,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政治文化的类型和结构,政治社会化。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理论,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
二、评价目标
主要考查学生对政治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要求学生认真理解并掌握政治学的基本问题、基础理论、研究方法。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 答题时间:60分钟。
2. 题型:简答题和论述题。
四、考查要点
1章:绪 
了解:政治学与其相关科学的关系。
掌握: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2章: 
了解:国家的起源、国家的本质和国家消亡的历史必然性。 
掌握:国家的起源和本质,国家的职能,国家消亡。
3章:国家的历史类型
了解:国家历史类型的基本理论。
掌握:国家历史类型的划分标准。
4章:资本主义国家
了解: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
掌握:福利国家。罗斯福新政。
5章:社会主义国家
了解: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掌握:社会主义国家具有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特征。
6国家形式与国家机构
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形式问题的基本理论,国体与政体之间的关系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政体分类的标准和选择国家结构形式的依据和原则,掌握国家结构形式的含义以及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掌握:国体与政体之间的关系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政体分类的标准,国家结构形式的含义以及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7章:国家与民族
了解:民族问题的地位。
掌握:社会主义国家民族问题。
8章:国家宗教
了解:宗教与国家的关系。
掌握:社会主义国家与宗教。
9 :政党和政党制度
了解:国家与政党制度。
掌握: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
10政治团体
了解:政治团体涵义。
掌握: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团体。
11章:政治文化
了解:政治文化涵义。
掌握:政治文化功能。政治文化类型和结构。政治社会化。
五、参考书目
王惠岩:政治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东北电力大学

添加东北电力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东北电力大学考研分数线、东北电力大学报录比、东北电力大学考研群、东北电力大学学姐微信、东北电力大学考研真题、东北电力大学专业目录、东北电力大学排名、东北电力大学保研、东北电力大学公众号、东北电力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东北电力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东北电力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dbdldx/cksm_398940.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