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郑晓静介绍

发布时间:2016-07-06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考研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郑晓静介绍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郑晓静介绍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郑晓静介绍 正文

郑晓静

郑晓静,博士,教授,生于1958年5月,浙江乐清人。兰州大学力学学科兼职教授(现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1982年1月和1984年7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工学院)并获固体力学专业学士和硕士学位,1987年12月在兰州大学获固体力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1988年任副教授,1992年任教授,1993-1995年在美国Kentucky大学和Clarkson大学,1998年在美国特拉华大学从事合作研究工作。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数理学部),2010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工程学部)。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获得者和兰州大学首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现兼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妇女联合会常委、中国科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协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任国际期刊《Computers, Materials & Continua》联合主编,《固体力学学报》和《Acta Mechanica Solid Sinica》主编,北京大学“湍流与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甘肃省“荒漠化与风沙灾害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兰州大学固体力学和工程力学博士生导师。
    当前的研究领域和兴趣
    郑晓静教授主要从事的研究领域包括:板壳非线性固体力学,电磁固体力学和风沙环境力学。
    代表性成果(人才培养、重点项目、获奖、代表论文)
    郑晓静教授长期从事力学领域的教学与研究。1988年经力学学会推荐获首届“中国青年科技奖”、1991年获国务院学位办和国家教委联合颁发的“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1997年获“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特等奖”、2007年“徐芝纶力学奖”一等奖,并与2014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截至目前,郑晓静教授出版专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23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7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收录论文6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8项。郑晓静教授自1990年起就一直分别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青年基金、面上基金、重点项目、重大项目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97年)等,并承担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有关超导体方面的论文获IEEE超导委员会颁发的IEEE Transactions on Applied Superconductivity 2007年度的唯一“最佳贡献论文奖”。专著《圆薄板大挠度理论及应用》作为青年科学家丛书之一,得到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资助出版(1990年);专著《电磁固体结构力学》受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由科学出版社出版(1999年);独著《Mechanics of Wind-blown Sand Movement》被列入“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eries”学术专著丛书出版于世界著名出版社Springer-Verlag,German(2009)。所主持的项目“电磁材料结构多场耦合非线性力学行为的理论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并以第1合作单位的第1完成人完成的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郑晓静教授目前正指导博士研究生9人,硕士研究生10人。毕业博士生中有3人入选为教育部“新世纪创新人才计划”,1人博士学位论文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
    代表性论文:
1. Zheng X J, Zhang R, Huang H J, 2014. Theoretical modeling of relative humidity on contact electrification of sand particles. Scientific Reports,4: 4399.
2. Zheng X J, 2013. Electrification of wind-blown sand: Recent advances and key issues. The 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E, 36: 138.
3. Bo T L, Zheng X J, 2011.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aeolian dune fields under unidirectional wind. Geomorphology, 134(3-4): 408-416.
4. Zheng X J, Bo T L, Zhu W, 2009. A scale-coupled method for simulation of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aeolian dune fiel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linear Science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10(3): 387-395.
5. Gou X F, Zheng X J, Zhou Y H, 2007. Drift of levitated/suspended body in high-T-c superconducting levitation systems under vibration -Part 1: A criterion based on magnetic force-gap relation for gap varying with time. -Part II: Drift velocity for gap varying with time. IEEE Transactions on Applied Superconductivity, 17(3): 3795-3808.
6. Zheng X J, Xie L, Zou X Y, 2006. Theoretical prediction of liftoff angular velocity distributions of sand particles in wind-blown sand flux.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D11109.
7. Zheng X J, Zhu L L, 2006.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electric field effect on the Young's modulus of nanowires.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89: 153110.
8. Zheng X J, Liu X E, 2005. A nonlinear constitutive model for Terfenol-D rods.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97: 053901.
9. Zheng X J, Huang N, Zhou Y H, 2003. Laboratory measurement of electrification of wind-blown sands and simulation of its effect on and saltation movement.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108: D104322.
10. Zheng X J, Zhou Y H, 1987. Exact solution to large deflection of circular plate under compound loads.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A), 30(4): 391-404. 以上老师的信息来源于学校网站,如有更新或错误,请联系我们进行更新或删除,联系方式

添加兰州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兰州大学考研分数线、兰州大学报录比、兰州大学考研群、兰州大学学姐微信、兰州大学考研真题、兰州大学专业目录、兰州大学排名、兰州大学保研、兰州大学公众号、兰州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兰州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兰州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兰州大学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lanzhoudaxue/daoshi_32236.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