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学硕专业介绍

发布时间:2020-05-12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青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学硕专业介绍

青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学硕专业介绍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青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学硕专业介绍 正文

学术型硕士培养方案
作者: 时间:2019-12-02 点击数:51
 
中国史一级学科
 
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602)
 
一、培养目标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遵守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
 
2. 具有牢固的中国史基础知识和较高的理论水平,了解国内外对于本学科研究的历史、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和较好的科研潜力,能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从事科研工作。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的见解,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计算机应用及信息检索能力。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毕业后可在高等院校、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国家行政管理机关等行业中从事或担当教学、研究、管理等相关工作。
 
二、培养方向
 
1.历史地理
 
2.明清西北史
 
3.法律社会史
 
4.先秦及思想文化史
 
5.明清史
 
6.中国近代文化史
 
7.民国史(侧重西北)
 
三、学习年限
 
硕士生基本学制为三年。硕士生在基本学制内未能完成学习任务,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延长期不超过二年。
 
四、培养方式
 
硕士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学术交流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在指导方式上采取责任导师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硕士生的主导作用,发挥硕士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五、课程设置
 
硕士生的最低总学分要求为34学分。
 
(一)公共必修课3门,7学分,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
 
1.政治理论课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全校各专业),2学分,36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2)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文史类各专业), 1学分,18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2.第一外国语(含口语)
 
(1)英语(上),2学分,108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2)英语(下),2学分,108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第一外国语原则上为英语,参加非英语语种考试入学的硕士生一般将入学考试语种作为第一外国语,也可选择英语为第一外国语。
 
硕士生在入学时达到学校规定的外语水平,可以申请免修第一外国语。申请免修按《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免修公共课程的规定》办理。
 
历史地理方向
 
(二)专业必修课,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
 
1.专业基础课程3-5门,10学分,按一级学科设置、通开通讲,确保硕士生能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1)中国历史文献学,3学分,54课时。
 
(2)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4学分,72课时。
 
(3)历史理论与方法,3学分,54课时。
 
2.专业方向课程2-4门,6-9学分,仅适用某一培养方向研究生培养的专属性课程。
 
(1)历史地理要籍选读,3学分,54课时。
 
(2)历史地理研究概况,3学分,54课时。
 
(3)历史地理专题,3学分,54课时。
 
(三)公共选修课:1门,2学分,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
 
(1)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由研究生部统一安排),2学分,72学时,第二学期开设。
 
硕士生在入学时达到学校规定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可以申请免修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申请免修按《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免修公共课程的规定》办理。
 
    (四)一般要求至少选修3门,6学分。
 
(1)学术论文写作,2学分,36课时。
 
(2)中国思想史专题,3学分,54课时。
 
(3)中国西北伊斯兰教史,3学分,54课时。
 
(4)中西文化交流专题,3学分,54课时。
 
(5)西北民族宗教史专题,3学分,54课时。
 
(6)青海民国社会与文化专题,3学分,54课时。
 
(7)基督教与近代中国,3学分,54课时。
 
(8)海外明清史专题研究,3学分,54课时。
 
(9)先秦史专题,3学分,54课时。
 
(10)古代社会家族构造与法律关系,3学分,54课时。
 
明清西北史方向
 
(二)专业必修课,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
 
1.专业基础课程3-5门,10学分,按一级学科设置、通开通讲,确保硕士生能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1)中国历史文献学,3学分,54课时。
 
(2)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4学分,72课时。
 
(3)历史理论与方法,3学分,54课时。
 
2.专业方向课程2-4门,6-9学分,仅适用某一培养方向研究生培养的专属性课程。
 
(1)明清西北史,3学分,54课时。
 
(2)区域史理论与方法,3学分,54课时。
 
(3)西北民族宗教史专题,3学分,54课时。
 
(三)公共选修课:1门,2学分,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
 
(1)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由研究生部统一安排),2学分,72学时,第二学期开设。
 
硕士生在入学时达到学校规定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可以申请免修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申请免修按《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免修公共课程的规定》办理。
 
(四)专业选修课:一般要求至少选修3门,6学分。
 
(1)学术论文写作,2学分,36课时。
 
(2)中国思想史专题,3学分,54课时。
 
(3)中国西北伊斯兰教史,3学分,54课时。
 
(4)中西文化交流专题,3学分,54课时。
 
(5)中国历史地理专题,3学分,54课时。
 
(6)青海民国社会与文化专题,3学分,54课时。
 
(7)基督教与近代中国,3学分,54课时。
 
(8)海外明清史专题研究,3学分,54课时。
 
(9)先秦史专题,3学分,54课时。
 
(10)古代社会家族构造与法律关系,3学分,54课时。
 
法律社会史方向
 
(二)专业必修课,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
 
1.专业基础课程3-5门,10学分,按一级学科设置、通开通讲,确保硕士生能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1)中国历史文献学,3学分,54课时。
 
(2)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4学分,72课时。
 
(3)历史理论与方法,3学分,54课时。
 
2.专业方向课程2-4门,6-9学分,仅适用某一培养方向研究生培养的专属性课程。
 
(1)中国古代法制史,3学分,54课时。
 
(2)古代社会家族构造与法律关系,3学分,54课时。
 
(3)法理学,3学分,54课时。
 
(三)公共选修课:1门,2学分,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
 
(1)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由研究生部统一安排),2学分,72学时,第二学期开设。
 
硕士生在入学时达到学校规定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可以申请免修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申请免修按《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免修公共课程的规定》办理。
 
(四)专业选修课:一般要求至少选修3门,6学分。
 
(1)学术论文写作,2学分,36课时。
 
(2)中国思想史专题,3学分,54课时。
 
(3)中国西北伊斯兰教史,3学分,54课时。
 
(4)中西文化交流专题,3学分,54课时。
 
(5)中国历史地理专题,3学分,54课时。
 
(6)青海民国社会与文化专题,3学分,54课时。
 
(7)基督教与近代中国,3学分,54课时。
 
(8)海外明清史专题研究,3学分,54课时。
 
(9)先秦史专题,3学分,54课时。
 
(10)西北民族宗教史专题,3学分,54课时。
 
先秦及思想文化史方向
 
(二)专业必修课,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
 
1.专业基础课程3-5门,10学分,按一级学科设置、通开通讲,确保硕士生能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1)中国历史文献学,3学分,54课时。
 
(2)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4学分,72课时。
 
(3)历史理论与方法,3学分,54课时。
 
2.专业方向课程2-4门,6-9学分,仅适用某一培养方向研究生培养的专属性课程。
 
(1)先秦史专题,3学分,54课时。
 
(2)中国古代思想史专题,3学分,54课时。
 
(3)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前沿,3学分,54课时。
 
(三)公共选修课:1门,2学分,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
 
(1)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由研究生部统一安排),2学分,72学时,第二学期开设。
 
硕士生在入学时达到学校规定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可以申请免修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申请免修按《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免修公共课程的规定》办理。
 
(四)专业选修课:一般要求至少选修3门,6学分。
 
(1)学术论文写作,2学分,36课时。
 
(2)中国思想史专题,3学分,54课时。
 
(3)中国西北伊斯兰教史,3学分,54课时。
 
(4)中西文化交流专题,3学分,54课时。
 
(5)中国历史地理专题,3学分,54课时。
 
(6)青海民国社会与文化专题,3学分,54课时。
 
(7)基督教与近代中国,3学分,54课时。
 
(8)海外明清史专题研究,3学分,54课时。
 
(9)古代社会家族构造与法律关系,3学分,54课时。
 
(10)西北民族宗教史专题,3学分,54课时。
 
民国史(侧重西北)方向
 
(二)专业必修课,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
 
1.专业基础课程3-5门,10学分,按一级学科设置、通开通讲,确保硕士生能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1)中国历史文献学,3学分,54课时。
 
(2)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4学分,72课时。
 
(3)历史理论与方法,3学分,54课时。
 
2.专业方向课程2-4门,6-9学分,仅适用某一培养方向研究生培养的专属性课程。
 
(1)民国史专题,3学分,54课时。
 
(2)民国西北政局与社会发展,3学分,54课时。
 
(3)基督教与近代中国,3学分,54课时。
 
(三)公共选修课:1门,2学分,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
 
(1)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由研究生部统一安排),2学分,72学时,第二学期开设。
 
硕士生在入学时达到学校规定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可以申请免修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申请免修按《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免修公共课程的规定》办理。
 
(四)专业选修课:一般要求至少选修3门,6学分。
 
(1)学术论文写作,2学分,36课时。
 
(2)中国思想史专题,3学分,54课时。
 
(3)中国西北伊斯兰教史,3学分,54课时。
 
(4)中西文化交流专题,3学分,54课时。
 
(5)中国历史地理专题,3学分,54课时。
 
(6)青海民国社会与文化专题,3学分,54课时。
 
(7)海外明清史专题研究,3学分,54课时。
 
(8)先秦史专题,3学分,54课时。
 
(9)古代社会家族构造与法律关系,3学分,54课时。
 
(10)西北民族宗教史专题,3学分,54课时。
 
中国近代文化史方向
 
(二)专业必修课,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
 
1.专业基础课程3-5门,10学分,按一级学科设置、通开通讲,确保硕士生能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1)中国历史文献学,3学分,54课时。
 
(2)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4学分,72课时。
 
(3)历史理论与方法,3学分,54课时。
 
2.专业方向课程2-4门,6-9学分,仅适用某一培养方向研究生培养的专属性课程。
 
(1)中国文化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3学分,54课时。
 
(2)中国文化的近代化,3学分,54课时。
 
(3)青海民国社会与文化专题,3学分,54课时。
 
(三)公共选修课:1门,2学分,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
 
(1)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由研究生部统一安排),2学分,72学时,第二学期开设。
 
硕士生在入学时达到学校规定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可以申请免修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申请免修按《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免修公共课程的规定》办理。
 
(四)专业选修课:一般要求至少选修3门,6学分。
 
(1)学术论文写作,2学分,36课时。
 
(2)中国思想史专题,3学分,54课时。
 
(3)中国西北伊斯兰教史,3学分,54课时。
 
(4)中西文化交流专题,3学分,54课时。
 
(5)中国历史地理专题,3学分,54课时。
 
(6)先秦史专题,3学分,54课时。
 
(7)基督教与近代中国,3学分,54课时。
 
(8)海外明清史专题研究,3学分,54课时。
 
(9)古代社会家族构造与法律关系,3学分,54课时。
 
(10)西北民族宗教史专题,3学分,54课时。
 
明清史方向
 
(二)专业必修课,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
 
1.专业基础课程3-5门,10学分,按一级学科设置、通开通讲,确保硕士生能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1)中国历史文献学,3学分,54课时。
 
(2)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4学分,72课时。
 
(3)历史理论与方法,3学分,54课时。
 
2.专业方向课程2-4门,6-9学分,仅适用某一培养方向研究生培养的专属性课程。
 
(1)明清史专题研究,3学分,54课时。
 
(2)明清史文献研读,3学分,54课时。
 
(3)海外明清史评介,3学分,54课时。
 
(三)公共选修课:1门,2学分,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
 
(1)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由研究生部统一安排),2学分,72学时,第二学期开设。
 
硕士生在入学时达到学校规定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可以申请免修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申请免修按《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免修公共课程的规定》办理。
 
(四)专业选修课:一般要求至少选修3门,6学分。
 
(1)学术论文写作,2学分,36课时。
 
(2)中国思想史专题,3学分,54课时。
 
(3)中国西北伊斯兰教史,3学分,54课时。
 
(4)中西文化交流专题,3学分,54课时。
 
(5)中国历史地理专题,3学分,54课时。
 
(6)先秦史专题,3学分,54课时。
 
(7)基督教与近代中国,3学分,54课时。
 
(8)青海民国社会与文化关系,3学分,54课时。
 
(9)古代社会家族构造与法律关系,3学分,54课时。
 
(10)西北民族宗教史专题,3学分,54课时。
 
(五)科学研究与论文工作,不计学分。
 
科学研究活动要与课程学习相结合,平时的作业、读书报告、实验报告、课程论文等要求有学术性,鼓励硕士生参与学院和导师主持的科研课题以及自选课题开展科学研究。论文工作不少于1学年。
 
(六)实践环节,1学分。
 
实践环节包括教学实践、科研实践或社会实践等。达到要求、考核合格者,可获得1学分。
 
(七)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1学分。
 
在阅读专业文献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开题报告,对学位论文的构思、框架、目标、科学性、可行性,向考核小组汇报。考核通过,可获得1学分。
 
(八)学术活动,l学分。
 
硕士生在校期间应参加不少于10次的校内外学术活动,经导师审查、学院审核通过后,可获得1学分。
 
(九)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凡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取的硕士生,需补修中国古代史、中国历史要籍二门大学本科专业课程,并通过考试。
 
硕士生入学一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出课程培养计划,课程培养计划应根据学科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个人的实际,全面考虑,合理安排。要对课程学习、文献阅读、教学与科研训练、开题报告、学位论文等做出计划和安排。硕士生必须按规定时间和要求提交个人培养计划;除选修课程可在培养过程中根据需要做出适当调整外,其他课程原则上按照本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培养计划执行,否则,所修课程不计算学分。
 
六、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一般应在第四学期8——12周进行。中期考核是对硕士生进行的一次思想品德、课程学习、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身体健康状况的综合考核。硕士生应认真自我总结、全面汇报,中期考核小组对每个硕士生进行考核,写出评语。考核合格,方能进入论文撰写阶段。否则,应延长学习期限或终止学习,按肄业处理。中期考核按照《青海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青师教字【2004】53号)执行。
 
七、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对硕士生进行中期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学位论文进度和质量的前提。开题报告一般在第四学期进行。
 
硕士生应就论文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等作出论证,写出书面报告,并在开题报告会报告。开题报告专家评议委员会,委员会由导师,本学科3名以上教授、副教授组成。
 
开题报告未通过者可在三个月内修改后重新申请开题。开题报告通过者如因特殊情况须变更学位论文研究课题,应重新进行开题报告。
 
八、学位论文
 
中国史硕士学位论文应当是中国史研究某一领域具有一定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应当对选题进行较为全面的文献综述,也应当对选题涉及的理论与方法加以说明。论文必须逻辑严密,合理铺陈材料。论文字数原则上一般不少于3万字,文字平实,文风端正。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用于论文实际写作时间不少于一年,论文格式符合学校关于研究生论文格式的统一规定。
 
九、毕业和学位授予
 
按《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修订)》、《青海师范大学关于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青海师范大学授予硕士学位工作实施细则》办理。
 
 
 
 
 
 
 
 
 
 
 
 
 
文艺学二级学科
 
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50101 )
 
一、培养目标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遵守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
 
2.具有牢固的中外文学史知识,掌握文艺学理论体系和中外文论发展的脉络,了解国内外对于本学科研究的历史、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和较好的科研潜力,能够从事文艺学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的见解,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计算机应用及信息检索能力。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毕业后可在高等院校、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行业从事或担当教学、行政管理等相关工作。
 
二、培养方向
 
1.文艺学
 
2.美学
 
3.中国美学史
 
三、学习年限
 
硕士生基本学制为三年。硕士生在基本学制内未能完成学习任务的,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延长期不超过二年。
 
四、培养方式
 
硕士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学术交流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在指导方式上采取责任导师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硕士生的主导作用,发挥硕士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五、课程设置
 
硕士生的最低总学分为34学分。
 
文艺学、美学、中国美学史方向
 
(一)公共必修课3门,7学分,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
 
1.政治理论课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全校各专业),2学分,36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2)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文史类各专业), 1学分,18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2.第一外国语(含口语)
 
(1)英语(上),2学分,108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2)英语(下),2学分,108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第一外国语原则上为英语,参加非英语语种考试入学的硕士生一般将入学考试语种作为第一外国语,也可选择英语为第一外国语。
 
硕士生在入学时达到学校规定的外语水平,可以申请免修第一外国语。申请免修按《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免修公共课程的规定》办理。
 
(二)专业必修课,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
 
1.专业基础课程3-5门,10学分。
 
(1)中国文化史,3学分,54课时。
 
(2)中国古代文论,4学分,72课时。
 
(3)西方文论,3学分,54课时。
 
2.专业方向课程2-4门,6-9学分,仅适用某一培养方向研究生培养的专属性课程。
 
(1)中国古代美学研究,3学分,54课时。
 
(2)美学原著选读,3学分,54课时。
 
(3)文艺理论专题,3学分,54课时。
 
(三)公共选修课:1门,2学分,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
 
(1)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由研究生部统一安排),2学分,72学时,第二学期开设。
 
硕士生在入学时达到学校规定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可以申请免修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申请免修按《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免修公共课程的规定》办理。
 
(四)专业选修课:一般要求至少选修3门,6学分。
 
(1)学术论文写作,2学分,36课时。
 
(2)中国古代戏曲研究,3学分,54课时。
 
(3)《文心雕龙》研究,3学分,54课时。
 
(4)文学研究方法论,3学分,54课时。
 
(5)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研究,3学分,54课时。
 
(6)中国古代传记文学研究,3学分,54课时。
 
(7)文学与宗教专题,3学分,54课时。
 
(五)科学研究与论文工作,不计学分。
 
科学研究活动要与课程学习相结合,平时的作业、读书报告、实验报告、课程论文等要求有学术性,鼓励硕士生参与学院和导师主持的科研课题以及自选课题开展科学研究。论文工作不少于1学年。
 
(六)实践环节,1学分。
 
实践环节包括教学实践、科研实践或社会实践等。达到要求、考核合格者,可获得1学分。
 
(七)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1学分。
 
在阅读专业文献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开题报告,对学位论文的构思、框架、目标、科学性、可行性,向考核小组汇报。考核通过,可获得1学分。
 
(八)学术活动,l学分。
 
硕士生在校期间应参加不少于10次的校内外学术活动,经导师审查、学院审核通过后,可获得1学分。
 
(九)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凡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取的硕士生,需补修文学概论、美学原理二门大学本科专业课程,并通过考试。 
 
硕士生入学一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出课程培养计划,课程培养计划应根据学科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个人的实际,全面考虑,合理安排。要对课程学习、文献阅读、教学与科研训练、开题报告、学位论文等做出计划和安排。硕士生必须按规定时间和要求提交个人培养计划;除选修课程可在培养过程中根据需要做出适当调整外,其他课程原则上按照本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培养计划执行,否则,所修课程不计算学分。
 
六、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一般应在第四学期8—12周进行。中期考核是对硕士生进行的一次思想品德、课程学习、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身体健康状况的综合考核。硕士生应认真自我总结、全面汇报,中期考核小组对每个硕士生进行考核,写出评语。考核合格,方能进入论文撰写阶段。否则,应延长学习期限或终止学习,按肄业处理。中期考核按照《青海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青师教字【2004】53号)执行。
 
七、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对硕士生进行中期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学位论文进度和质量的前提。开题报告一般在第四学期进行。
 
硕士生应就论文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等作出论证,写出书面报告,并在开题报告会报告。开题报告专家评议委员会由导师和本学科3名以上教授、副教授组成。
 
开题报告未通过者可在三个月内修改后重新申请开题。开题报告通过者如因特殊情况须变更学位论文研究课题,应重新进行开题报告。
 
八、学位论文
 
文艺学硕士学位论文应当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应当对论题进行较为全面的文献综述,也应当对选题涉及的理论与方法加以说明。论文必须逻辑严密,合理铺陈材料,遵循学术规范。论文字数原则上一般不少于3万字。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用于论文实际写作时间不少于一年,论文格式符合学校关于研究生论文格式的统一规定。
 
九、毕业和学位授予
 
按《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修订)》、《青海师范大学关于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青海师范大学授予硕士学位工作实施细则》办理。
 
 
 
 
 
 
 
 
 
 
 
 
 
 
 
 
 
 
 
 
 
 
 
 
 
汉语言文字学二级学科
 
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50103 )
 
一、培养目标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遵守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
 
2.具有牢固的汉语言文字学基础知识和较高的理论水平,了解国内外对于本学科研究的历史、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和较好的科研潜力,能够从事多角度的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的见解,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计算机应用及信息检索能力。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毕业后可在高等院校、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国家行政管理机关等行业中从事或担当教学、研究、古籍整理、方言调查、文化宣传、新闻出版、管理等相关工作。
 
二、培养方向
 
1.古代汉语
 
2.汉语方言学
 
三、学习年限
 
硕士生基本学制为三年。硕士生在基本学制内未能完成学习任务的,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延长期不超过二年。
 
四、培养方式
 
硕士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学术交流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在指导方式上采取责任导师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硕士生的主导作用,发挥硕士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五、课程设置
 
硕士生的最低总学分要求为34学分。
 
古代汉语、汉语方言学方向
 
(一)公共必修课3门,7学分,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
 
1.政治理论课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全校各专业),2学分,36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2)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文史类各专业), 1学分,18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2.第一外国语(含口语)
 
(1)英语(上),2学分,108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2)英语(下),2学分,108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第一外国语原则上为英语,参加非英语语种考试入学的硕士生一般将入学考试语种作为第一外国语,也可选择英语为第一外国语。
 
硕士生在入学时达到学校规定的外语水平,可以申请免修第一外国语。申请免修按《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免修公共课程的规定》办理。
 
(二)专业必修课,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
 
1.专业基础课程3-5门,10学分,按专业设置,通开通讲,确保硕士生能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1)文字学,3学分,54课时。
 
(2)训诂学,4学分,72课时。
 
(3)音韵学,3学分,54课时。
 
2.专业方向课程2-4门,6-9学分,仅适用某一培养方向研究生培养的专属性课程。
 
(1)汉语史,3学分,54课时。
 
(2)古代汉语要籍选读,3学分,54课时。
 
(3)中国语言学史,3学分,54课时。
 
(4)国际音标与语言调查,3学分,54课时。
 
(5)汉语方言学名篇导读,3学分,54课时。
 
(6)汉语方言学,3学分,54课时。
 
(三)公共选修课:1门,2学分,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
 
(1)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由研究生部统一安排),2学分,72学时,第二学期开设。
 
硕士生在入学时达到学校规定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可以申请免修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申请免修按《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免修公共课程的规定》办理。
 
(四)专业选修课:一般要求至少选修3门,6学分。
 
(1)学术论文写作,2学分,36课时。
 
(2)国际音标与语言调查,3学分,54课时。
 
(3)中国古典文献学,3学分,54课时。
 
(4)中国文化研究,3学分,54课时。
 
(5)文献检索,3学分,54课时。
 
(6)汉语词汇学,3学分,54课时。
 
(7)汉字文化学,3学分,54课时。
 
(8)社会语言学,3学分,54课时。
 
(9)历史语言学,3学分,54课时。
 
(10)汉语史,3学分,54课时。
 
(11)语言学流派,3学分,54课时。
 
(12)普通语言学,3学分,54课时。
 
(五)科学研究与论文工作,不计学分。
 
科学研究活动要与课程学习相结合,平时的作业、读书报告、实验报告、课程论文等要求有学术性,鼓励硕士生参与学院和导师主持的科研课题以及自选课题开展科学研究。论文工作不少于1学年。
 
(六)实践环节,1学分。
 
实践环节包括教学实践、科研实践或社会实践等。达到要求、考核合格者,可获得1学分。
 
(七)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1学分。
 
在阅读专业文献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开题报告,对学位论文的构思、框架、目标、科学性、可行性,向考核小组汇报。考核通过,可获得1学分。
 
(八)学术活动,l学分。
 
硕士生在校期间应参加不少于10次的校内外学术活动,经导师审查、学院审核通过后,可获得1学分。
 
(九)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凡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取的硕士生,需补修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二门大学本科专业课程,并通过考试。 
 
硕士生入学一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出课程培养计划,课程培养计划应根据学科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个人的实际,全面考虑,合理安排。要对课程学习、文献阅读、教学与科研训练、开题报告、学位论文等做出计划和安排。硕士生必须按规定时间和要求提交个人培养计划;除选修课程可在培养过程中根据需要做出适当调整外,其他课程原则上按照本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培养计划执行,否则,所修课程不计算学分。
 
六、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一般应在第四学期8—12周进行。中期考核是对硕士生进行的一次思想品德、课程学习、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身体健康状况的综合考核。硕士生应认真自我总结、全面汇报,中期考核小组对每个硕士生进行考核,写出评语。考核合格,方能进入论文撰写阶段。否则,应延长学习期限或终止学习,按肄业处理。中期考核按照《青海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青师教字【2004】53号)执行。
 
七、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对硕士生进行中期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学位论文进度和质量的前提。开题报告一般在第四学期进行。
 
硕士生应就论文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等作出论证,写出书面报告,并在开题报告会报告。开题报告专家评议委员会由导师和本学科3名以上教授、副教授组成。
 
开题报告未通过者可在三个月内修改后重新申请开题。开题报告通过者如因特殊情况须变更学位论文研究课题,应重新进行开题报告。
 
八、学位论文
 
汉语言文字学硕士学位论文应当是汉语言文字学研究某一领域具有一定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应当对选题进行较为全面的文献综述,也应当对选题涉及的理论与方法加以说明。论文必须逻辑严密,合理铺陈材料。论文字数原则上一般不少于3万字,文字平实,文风端正。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用于论文实际写作时间不少于一年,论文格式符合学校关于研究生论文格式的统一规定。
 
九、毕业和学位授予
 
按《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修订)》、《青海师范大学关于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青海师范大学授予硕士学位工作实施细则》办理。
 
 
 
 
 
 
 
中国古代文学二级学科
 
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50105 )
 
一、培养目标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遵守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
 
2.具有牢固的中国文学史知识,掌握扎实的文艺理论知识和运用文学研究方法的能力,了解国内外对于本学科研究的历史、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和较好的科研潜力,能够从事文艺学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的见解,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计算机应用及信息检索能力。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毕业后可在高等院校、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行业从事或担当教学、行政管理等相关工作。
 
二、培养方向
 
1、先秦文学
 
2、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3、宋元文学 
 
4、明清文学 
 
5、中国古代文论
 
三、学习年限
 
硕士生基本学制为三年。硕士生在基本学制内未能完成学习任务的,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延长期不超过二年。
 
四、培养方式
 
硕士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学术交流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在指导方式上采取责任导师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硕士生的主导作用,发挥硕士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五、课程设置
 
硕士生的最低总学分为34学分。
 
(一)公共必修课3门,7学分,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
 
1.政治理论课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全校各专业),2学分,36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2)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文史类各专业), 1学分,18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2.第一外国语(含口语)
 
(1)英语(上),2学分,108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2)英语(下),2学分,108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第一外国语原则上为英语,参加非英语语种考试入学的硕士生一般将入学考试语种作为第一外国语,也可选择英语为第一外国语。
 
硕士生在入学时达到学校规定的外语水平,可以申请免修第一外国语。申请免修按《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免修公共课程的规定》办理。
 
(二)专业必修课,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
 
1.专业基础课程3-5门,10学分,按一级学科设置、通开通讲,确保硕士生能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1)中国古代文论,4学分,72课时。
 
(2)古代小学研究,3学分,54课时。
 
(3)文学研究方法论,3学分,54课时。
 
2.专业方向课程2-4门,6-9学分,仅适用某一培养方向研究生培养的专属性课程。
 
(1)《诗经》研究,3学分,54课时。
 
(2)楚辞研究,3学分,54课时。
 
(3)汉代《诗经》学研究,3学分,54课时。
 
(4)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研究,3学分,54课时。
 
(5)《红楼梦》研究,3学分,54课时。
 
(6)中国古代小说研究,3学分,54课时。
 
(7)隋唐五代诗学研究,3学分,54课时。
 
(8)《文心雕龙》研究,3学分,54课时。
 
(9)宋词研究,3学分,54课时。
 
(10)中国古代戏曲研究,3学分,54课时。
 
(三)公共选修课:1门,2学分,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
 
(1)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由研究生部统一安排),2学分,72学时,第二学期开设。
 
硕士生在入学时达到学校规定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可以申请免修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申请免修按《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免修公共课程的规定》办理。
 
(四)专业选修课:一般要求至少选修3门,6学分。
 
(1)学术论文写作,2学分,36课时。
 
(2)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3学分,54课时。
 
(3)《文心雕龙》研究,3学分,54课时。
 
(4)古代传记文学研究,3学分,54课时。
 
(5)佛教与中国文学,3学分,54课时。
 
(6)宋词研究,3学分,54课时。
 
(7)《红楼梦》研究,3学分,54课时。
 
(8)先秦散文研究,3学分,54课时。
 
(五)科学研究与论文工作,不计学分。
 
科学研究活动要与课程学习相结合,平时的作业、读书报告、实验报告、课程论文等要求有学术性,鼓励硕士生参与学院和导师主持的科研课题以及自选课题开展科学研究。论文工作不少于1学年。
 
(六)实践环节,1学分。
 
实践环节包括教学实践、科研实践或社会实践等。达到要求、考核合格者,可获得1学分。
 
(七)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1学分。
 
在阅读专业文献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开题报告,对学位论文的构思、框架、目标、科学性、可行性,向考核小组汇报。考核通过,可获得1学分。
 
(八)学术活动,l学分。
 
硕士生在校期间应参加不少于10次的校内外学术活动,经导师审查、学院审核通过后,可获得1学分。
 
(九)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凡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取的硕士生,需补修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门大学本科专业课程,并通过考试。 
 
硕士生入学一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出课程培养计划,课程培养计划应根据学科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个人的实际,全面考虑,合理安排。要对课程学习、文献阅读、教学与科研训练、开题报告、学位论文等做出计划和安排。硕士生必须按规定时间和要求提交个人培养计划;除选修课程可在培养过程中根据需要做出适当调整外,其他课程原则上按照本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培养计划执行,否则,所修课程不计算学分。
 
六、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一般应在第四学期8—12周进行。中期考核是对硕士生进行的一次思想品德、课程学习、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身体健康状况的综合考核。硕士生应认真自我总结、全面汇报,中期考核小组对每个硕士生进行考核,写出评语。考核合格,方能进入论文撰写阶段。否则,应延长学习期限或终止学习,按肄业处理。中期考核按照《青海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青师教字【2004】53号)执行。
 
七、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对硕士生进行中期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学位论文进度和质量的前提。开题报告一般在第四学期进行。
 
硕士生应就论文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等作出论证,写出书面报告,并在开题报告会报告。开题报告专家评议委员会由导师和本学科3名以上教授、副教授组成。
 
开题报告未通过者可在三个月内修改后重新申请开题。开题报告通过者如因特殊情况须变更学位论文研究课题,应重新进行开题报告。
 
八、学位论文
 
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学位论文应当在本学科领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应当对论题进行较为全面的文献综述,应当对选题涉及的理论与方法加以说明。论文必须逻辑严密,合理铺陈材料,遵循学术规范。论文字数原则上一般不少于3万字。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用于论文实际写作时间不少于一年,论文格式符合学校关于研究生论文格式的统一规定。
 
九、毕业和学位授予
 
按《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修订)》、《青海师范大学关于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青海师范大学授予硕士学位工作实施细则》办理。
 
 
 
 
 
 
 
中国现代文学二级学科
 
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50106 )
 
一、培养目标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遵守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
 
2.具有牢固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知识,掌握扎实的文艺理论知识和运用文学研究方法的能力,了解国内外对于本学科研究的历史、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和较好的科研潜力,能够从事文艺学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的见解,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计算机应用及信息检索能力。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毕业后可在高等院校、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行业从事或担当教学、行政管理等相关工作。
 
二、培养方向
 
1.中国近现代文学
 
2.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和流派
 
3.中国近现代文学史学
 
4.中国当代地域文学
 
三、学习年限
 
硕士生基本学制为三年。硕士生在基本学制内未能完成学习任务的,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延长期不超过二年。
 
四、培养方式
 
硕士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学术交流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在指导方式上采取责任导师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硕士生的主导作用,发挥硕士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五、课程设置
 
硕士生的最低总学分为34学分,中国现代文学专业在学校规定的学分设置范围内确定本学科硕士生培养方案的学分最低要求和课程设置计划。
 
中国现代文学专业各方向
 
(一)公共必修课3门,7学分,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
 
1.政治理论课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全校各专业),2学分,36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2)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文史类各专业), 1学分,18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2.第一外国语(含口语)
 
(1)英语(上),2学分,108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2)英语(下),2学分,108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第一外国语原则上为英语,参加非英语语种考试入学的硕士生一般将入学考试语种作为第一外国语,也可选择英语为第一外国语。
 
硕士生在入学时达到学校规定的外语水平,可以申请免修第一外国语。申请免修按《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免修公共课程的规定》办理。
 
(二)专业必修课,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
 
1.专业基础课程3-5门,10学分。
 
(1)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术史,4学分,72课时。
 
(2)文艺理论专题,3学分,54课时。
 
(3)文学研究方法论,3学分,54课时。
 
2.专业方向课程2-4门,6-9学分,仅适用某一培养方向研究生培养的专属性课程。
 
(1)中国近现代文学转型研究,3学分,54课时。
 
(2)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研究,3学分,54课时。
 
(3)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3学分,54课时。
 
(三)公共选修课:1门,2学分,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
 
(1)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由研究生部统一安排),2学分,72学时,第二学期开设。
 
硕士生在入学时达到学校规定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可以申请免修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申请免修按《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免修公共课程的规定》办理。
 
(四)专业选修课:一般要求至少选修3门,6学分。
 
(1)学术论文写作,2学分,36课时。
 
(2)中国现代文学与西方文学比较,3学分,54课时。
 
(3)当代多民族文学研究,3学分,54课时。
 
(4)当代诗歌研究,3学分,54课时。
 
(5)地域文化与文学,3学分,54课时。
 
(6)中国文化史,3学分,54课时。
 
(五)科学研究与论文工作,不计学分。
 
科学研究活动要与课程学习相结合,平时的作业、读书报告、实验报告、课程论文等要求有学术性,鼓励硕士生参与学院和导师主持的科研课题以及自选课题开展科学研究。论文工作不少于1学年。
 
(六)实践环节,1学分。
 
实践环节包括教学实践、科研实践或社会实践等。达到要求、考核合格者,可获得1学分。
 
(七)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1学分。
 
在阅读专业文献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开题报告,对学位论文的构思、框架、目标、科学性、可行性,向考核小组汇报。考核通过,可获得1学分。
 
(八)学术活动,l学分。
 
硕士生在校期间应参加不少于10次的校内外学术活动,经导师审查、学院审核通过后,可获得1学分。
 
(九)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凡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取的硕士生,需补修文学理论、中国现代文学史二门大学本科专业课程,并通过考试。 
 
硕士生入学一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出课程培养计划,课程培养计划应根据学科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个人的实际,全面考虑,合理安排。要对课程学习、文献阅读、教学与科研训练、开题报告、学位论文等做出计划和安排。硕士生必须按规定时间和要求提交个人培养计划;除选修课程可在培养过程中根据需要做出适当调整外,其他课程原则上按照本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培养计划执行,否则,所修课程不计算学分。
 
六、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一般应在第四学期8——12周进行。中期考核是对硕士生进行的一次思想品德、课程学习、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身体健康状况的综合考核。硕士生应认真自我总结、全面汇报,中期考核小组对每个硕士生进行考核,写出评语。考核合格,方能进入论文撰写阶段。否则,应延长学习期限或终止学习,按肄业处理。中期考核按照《青海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青师教字【2004】53号)执行。
 
七、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对硕士生进行中期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学位论文进度和质量的前提。开题报告一般在第四学期进行。
 
硕士生应就论文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等作出论证,写出书面报告,并在开题报告会报告。开题报告专家评议委员会由导师和本学科3名以上教授、副教授组成。
 
开题报告未通过者可在三个月内修改后重新申请开题。开题报告通过者如因特殊情况须变更学位论文研究课题,应重新进行开题报告。
 
八、学位论文
 
中国现代文学硕士学位论文应当是在本学科领域具有一定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应当对论题进行较为全面的文献综述,也应当对选题涉及的理论与方法加以说明。论文必须逻辑严密,合理铺陈材料,遵循学术规范。论文字数原则上一般不少于3万字。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用于论文实际写作时间不少于一年,论文格式符合学校关于研究生论文格式的统一规定。
 
九、毕业和学位授予
 
按《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修订)》、《青海师范大学关于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青海师范大学授予硕士学位工作实施细则》办理。
 
 
 
 
 
 
 
 
 
 
 
 
 
 
 
 
 
 
 
 
 
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二级学科
 
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50108 )
 
一、培养目标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遵守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
 
2.具有牢固的东西方文学史知识,扎实的文艺理论知识和运用文学研究方法的能力,了解国内外对于本学科研究的历史、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和较好的科研潜力,能够从事文艺学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的见解,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计算机应用及信息检索能力。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毕业后可在高等院校、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行业从事或担当教学、行政管理等相关工作。
 
二、培养方向
 
1.中外文学与文化关系
 
2.比较文学
 
三、学习年限
 
硕士生基本学制为三年。硕士生在基本学制内未能完成学习任务的,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延长期不超过二年。
 
四、培养方式
 
硕士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学术交流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在指导方式上采取责任导师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硕士生的主导作用,发挥硕士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五、课程设置
 
硕士生的最低总学分为34学分,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专业在学校规定的学分设置范围内确定本学科硕士生培养方案的学分最低要求和课程设置计划。
 
比较文学方向
 
(一)公共必修课3门,7学分,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
 
1.政治理论课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全校各专业),2学分,36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2)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文史类各专业), 1学分,18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2.第一外国语(含口语)
 
(1)英语(上),2学分,108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2)英语(下),2学分,108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第一外国语原则上为英语,参加非英语语种考试入学的硕士生一般将入学考试语种作为第一外国语,也可选择英语为第一外国语。
 
硕士生在入学时达到学校规定的外语水平,可以申请免修第一外国语。申请免修按《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免修公共课程的规定》办理。
 
(二)专业必修课,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
 
1.专业基础课程3-5门,10学分。
 
(1)比较文学原理,4学分,72课时。
 
(2)西方文论,3学分,54课时。
 
(3)英美文学导读,3学分,54课时。
 
2.专业方向课程2-4门,6-9学分,仅适用某一培养方向研究生培养的专属性课程。
 
(1)西方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3学分,54课时。
 
(2)文学与宗教专题,3学分,54课时。
 
(3)比较视域下的诺奖作家解读,3学分,54课时。
 
(三)公共选修课:1门,2学分,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
 
(1)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由研究生部统一安排),2学分,72学时,第二学期开设。
 
硕士生在入学时达到学校规定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可以申请免修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申请免修按《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免修公共课程的规定》办理。
 
(四)专业选修课:一般要求至少选修3门,6学分。
 
(1)学术论文写作,2学分,36课时。
 
(2)中国文化概论,3学分,54课时。
 
(3)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3学分,54课时。
 
(4)西方现代派文学专题,3学分,54课时。
 
(5)中西现代诗歌比较,3学分,54课时。
 
(6)中西小说比较,3学分,54课时。
 
(7)文学研究方法论,3学分,54课时。
 
(五)科学研究与论文工作,不计学分。
 
科学研究活动要与课程学习相结合,平时的作业、读书报告、实验报告、课程论文等要求有学术性,鼓励硕士生参与学院和导师主持的科研课题以及自选课题开展科学研究。论文工作不少于1学年。
 
(六)实践环节,1学分。
 
实践环节包括教学实践、科研实践或社会实践等。达到要求、考核合格者,可获得1学分。
 
(七)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1学分。
 
在阅读专业文献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开题报告,对学位论文的构思、框架、目标、科学性、可行性,向考核小组汇报。考核通过,可获得1学分。
 
(八)学术活动,l学分。
 
硕士生在校期间应参加不少于10次的校内外学术活动,经导师审查、学院审核通过后,可获得1学分。
 
(九)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凡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取的硕士生,需补修外国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二门大学本科专业课程,并通过考试。 
 
硕士生入学一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出课程培养计划,课程培养计划应根据学科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个人的实际,全面考虑,合理安排。要对课程学习、文献阅读、教学与科研训练、开题报告、学位论文等做出计划和安排。硕士生必须按规定时间和要求提交个人培养计划;除选修课程可在培养过程中根据需要做出适当调整外,其他课程原则上按照本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培养计划执行,否则,所修课程不计算学分。
 
六、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一般应在第四学期8—12周进行。中期考核是对硕士生进行的一次思想品德、课程学习、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身体健康状况的综合考核。硕士生应认真自我总结、全面汇报,中期考核小组对每个硕士生进行考核,写出评语。考核合格,方能进入论文撰写阶段。否则,应延长学习期限或终止学习,按肄业处理。中期考核按照《青海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青师教字【2004】53号)执行。
 
七、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对硕士生进行中期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学位论文进度和质量的前提。开题报告一般在第四学期进行。
 
硕士生应就论文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等作出论证,写出书面报告,并在开题报告会报告。开题报告专家评议委员会由导师和本学科3名以上教授、副教授组成。
 
开题报告未通过者可在三个月内修改后重新申请开题。开题报告通过者如因特殊情况须变更学位论文研究课题,应重新进行开题报告。
 
八、学位论文
 
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硕士学位论文应当是在本学科领域具有一定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应当对论题进行较为全面的文献综述,也应当对选题涉及的理论与方法加以说明。论文必须逻辑严密,合理铺陈材料,遵循学术规范。论文字数原则上一般不少于3万字。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用于论文实际写作时间不少于一年,论文格式符合学校关于研究生论文格式的统一规定。
 
九、毕业和学位授予
 
按《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修订)》、《青海师范大学关于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青海师范大学授予硕士学位工作实施细则》办理。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二级学科
 
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40102)
 
一、培养目标
 
1.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深入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服务国家需要,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和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系统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更新教育理念、拓宽学术视野、掌握学科学术前沿理论,把握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吸收汉语言文学、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和语文教学论等学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3.具有从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科学研究的创新意识。掌握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把所学到的教育理论运用到教育科研中。学会做课题研究,掌握课题立项、课题筛选、课题材料收集与分析、课题论证等方法。
 
4.具有独立从事实际语文教学工作的专门技术水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优化课堂教学技能,具有一定的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
 
5.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本学科的外文文献,并具有初步撰写外文科研论文的能力。
 
6. 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坚持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
 
7.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培养方向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三、学习年限
 
硕士生基本学制为三年。硕士生在基本学制内未能完成学习任务,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延长期不超过二年。
 
四、培养方式
 
硕士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学术交流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在指导方式上采取责任导师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硕士生的主导作用,发挥硕士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五、课程设置
 
硕士生的最低总学分要求为34学分。
 
(一)公共必修课3门,7学分,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
 
1.政治理论课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全校各专业),2学分,36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2)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文史类各专业), 1学分,18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2.第一外国语(含口语)
 
(1)英语(上),2学分,108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2)英语(下),2学分,108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第一外国语原则上为英语,参加非英语语种考试入学的硕士生一般将入学考试语种作为第一外国语,也可选择英语为第一外国语。
 
硕士生在入学时达到学校规定的外语水平,可以申请免修第一外国语。申请免修按《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免修公共课程的规定》办理。
 
(二)专业必修课,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
 
1.专业基础课程3-5门,10学分,按一级学科设置、通开通讲,确保硕士生能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1)课程与教学论,3学分,54课时。
 
(2)教育原理,2学分,36学分
 
(3)教育研究方法,3学分,54课时。
 
(4)教育统计与测量或 SPSS操作与应用,2学分,36课时。
 
2.专业方向课程2-4门,6-9学分,仅适用某一培养方向研究生培养的专属性课程。
 
(1) 语文教育史,3学分,54课时。
 
(2)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3学分,54课时。
 
(2) 语文教材研究,3学分,54课时
 
(三)公共选修课:1门,2学分,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
 
(1)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由研究生部统一安排),2学分,72学时,第二学期开设。
 
硕士生在入学时达到学校规定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可以申请免修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申请免修按《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免修公共课程的规定》办理。
 
(四)专业选修课:一般要求至少选修3门,6学分。
 
(1)学术论文写作,2学分,36课时。
 
(2)语文教学设计,2学分,36课时。
 
(3)语文教学案例研究,2学分,36课时。
 
(4)语文课标解读与前沿问题研究,3学分,54课时
 
(5)语文考试研究,3学分,54课时
 
(6)微格教学,2学分,36课时。
 
(7)语文教学名师研究,2学分,36课时。
 
(8)文学理论,2学分,36课时。
 
(9)美学专题,2学分,36课时。
 
专业外语,各专业根据实际自主设置,2学分,36课时。
 
学术论文写作,文史类指定选修课,2学分,36课时。
 
科技论文写作,理工类指定选修课,2学分,36课时。
 
(五)科学研究与论文工作,不计学分。
 
科学研究活动要与课程学习相结合,平时的作业、读书报告、实验报告、课程论文等要求有学术性,鼓励硕士生参与学院和导师主持的科研课题以及自选课题开展科学研究。论文工作不少于1学年。
 
(六)实践环节,1学分。
 
硕士生在学期间应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环节包括教学实践、科研实践或社会实践等。各学科依据学科特点自行设置并制定考核办法。
 
(七)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1学分。
 
阅读大量专业文献,总结提炼出综述报告,在此基础上,对学位论文的构思、框架、目标、科学性、可行性,向考核小组汇报。考核通过,可获得1学分。
 
(八)学术活动,l学分。
 
要求硕士生在校期间认真参加不少于10次的校内外学术活动,根据《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规定》要求,经导师审查、学院审核通过后,可获得1学分。
 
(九)补修课程,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取的硕士生,一般需补修2门大学本科的主要专业课程,要求通过考试,不计学分。
 
硕士生入学一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出课程培养计划,课程培养计划应根据学科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个人的实际,全面考虑,合理安排。要对课程学习、文献阅读、教学与科研训练、开题报告、学位论文等做出计划和安排。硕士生必须按规定时间和要求提交个人培养计划;除选修课程可在培养过程中根据需要做出适当调整外,其他课程原则上按照本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培养计划执行,否则,所修课程不计算学分。
 
六、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一般应在第四学期8——12周进行。中期考核是对硕士生进行的一次思想品德、课程学习、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身体健康状况的综合考核。硕士生应认真自我总结、全面汇报,中期考核小组对每个硕士生进行考核,写出评语。考核合格,方能进入论文撰写阶段。否则,应延长学习期限或终止学习,按肄业处理。中期考核按照《青海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青师教字【2004】53号)执行。
 
七、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对硕士生进行中期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学位论文进度和质量的前提。
 
硕士生应就论文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等作出论证,写出书面报告,并在开题报告会报告。各学科要成立开题报告专家评议委员会,委员会由导师,本学科3名以上教授、副教授组成。
 
开题报告未通过者可在三个月内修改后重新申请开题。开题报告通过者如因特殊情况须变更学位论文研究课题,应重新进行开题报告。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硕士生培养的重要部分,是对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也是衡量硕士生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硕士生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用于论文实际工作时间不少于一年,论文格式符合学校关于研究生论文格式的统一规定。
 
硕士学位论文可以是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也可以结合科研攻关任务从事开发研究,但须有自己的见解或特色。
 
九、毕业和学位授予
 
按《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修订)》、《青海师范大学关于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青海师范大学授予硕士
 
自然地理学二级学科
 
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70501)
 
一、培养目标
 
(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深入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服务国家需要,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和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坚持真理,献身科学事业,具有高尚的科学职业道德、崇高的敬业精神、团结友爱的科学合作和团队精神;具有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自然地理学及有关学科的系统理论知识、野外工作和室内实验技能,掌握元素地球化学等现代研究技术与方法,了解本专业领域进展的前沿和动态,具有较强的思维和创新能力,能独立开展与本学科方向相关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方向的外文资料并用外文撰写专业论文摘要的水平,并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运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和编辑文件。
 
二、培养方向
 
1.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2. 自然地理与生态环境过程
 
3. 环境变化与人类响应
 
4. 资源评价与管理
 
三、学习年限
 
硕士生基本学制为三年。硕士生在基本学制内未能完成学习任务,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延长期不超过二年。
 
四、培养方式
 
硕士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学术交流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在指导方式上采取责任导师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硕士生的主导作用,发挥硕士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五、课程设置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每位学生至少取得34学分方能进行毕业和论文答辩申请。
 
(一)公共必修课3门,7学分,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
 
1.政治理论课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36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2)自然辩证法概论(理工类各专业),1学分,18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2.第一外国语(含口语)
 
(1)英语(上),2学分,108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2)英语(下),2学分,108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第一外国语原则上为英语,参加非英语语种考试入学的硕士生一般将入学考试语种作为第一外国语,也可选择英语为第一外国语。
 
硕士生在入学时达到学校规定的外语水平,可以申请免修第一外国语。申请免修按《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免修公共课程的规定》办理。
 
(二)专业必修课,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
 
1.专业基础课程3-5门,10学分,按一级学科设置、通开通讲,确保硕士生能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1)47X2001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与方法,学分3,课时54;
 
    (2)47X2002中国自然地理环境演变,学分3,课时54;
 
    (3)47X2003现代地理学数学方法,学分3,课时54;
 
(4)47X2004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分析,学分3,课时54;
 
2.专业方向课程2-4门,6-9学分,仅适用某一培养方向研究生培养的专属性课程。
 
1.1自然地理综合研究方向
 
(1)47X2005地域系统综合研究,学分3,课时54;
 
(2)47X2101环境变化与人地关系,学分3,课时54;
 
(3)47X2102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学分3,课时54;
 
1.2 自然地理与生态环境过程方向
 
(1)47X2013景观生态学,学分3,课时54;
 
(2)47X2010生态水文学,学分3,课时54;
 
(3)47X2015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学分3,课时54;
 
1.3 环境变化与人类响应方向
 
(1)47X2024全球变化与人类适应,学分3,课时54;
 
(2)47X2025环境演变,学分3,课时54;
 
1.4 资源评价与管理方向
 
(1)47X2011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学分3,课时54;
 
(2)47X2010生态水文学,学分3,课时54;
 
(三)公共选修课:1门,2学分,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
 
(1)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由研究生部统一安排),2学分,72学时,第二学期开设。
 
硕士生在入学时达到学校规定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可以申请免修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申请免修按《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免修公共课程的规定》办理。
 
(四)专业选修课:一般要求至少选修3门,6学分。
 
(1)47X2062科技论文写作,学分2,课时36;
 
(2)47X2063专业英语,学分2,课时36;
 
(3)47X2064人文地理学方法,学分2,课时36;
 
(4)47X2065人文地理学前沿讲座,学分2,课时36;
 
(5)47X2066城市发展与区域规划,学分2,课时36;
 
(6)47X2067第四纪地质与年代学,学分2,课时36;
 
(7)47X2068现代生态学,学分2,课时36;
 
(8)47X2007自然灾害与风险评估,学分2,课时36;
 
(9)47X2070 C++程序语言设计,学分2,课时36;
 
(10)47X2071 Web GIS原理,学分2,课时36;
 
(11)47X2079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学分2,课时36;
 
(12)47X2080旅游统计学原理与应用,学分2,课时36;
 
(13)47X2081生态旅游学,学分2,课时36;
 
(14)47X2069旅游地理学专题讲座,学分2,课时36;
 
(15)47X2072 GIS、RS前沿讲座,学分2,课时36;
 
说明:科技论文写作、专业英语为限定选修课程,其余课程学生选1-2门即可。
 
(五)科学研究与论文工作,不计学分。
 
科学研究活动要与课程学习相结合,平时的作业、读书报告、实验报告、课程论文等要求有学术性,鼓励硕士生参与学院和导师主持的科研课题以及自选课题开展科学研究。论文工作不少于1学年。
 
(六)实践环节,1学分。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环节包括教学实践、科研实践或社会实践等。
 
实践活动安排在第4~6学期。教学实践活动的内容可以是协助教师辅导答疑、批改作业、主持课堂讨论、指导本科生教育实习、社会调查等。教学实践工作量应不少于10课时。
 
科研实践以参与具体的科研项目、实验设计、技术开发和服务为主要内容,由导师根据学科专业特点自行安排,但要有具体考核办法。
 
社会实践的方式可以是到企业参与技术开发、实际操作;到科研院所开展助理研究工作;或到农村、牧区开展社会调查、支教等活动。
 
考核以导师考核为主,合格者获得1学分。
 
(七)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1学分。
 
阅读大量专业文献,总结提炼出综述报告,在此基础上,对学位论文的构思、框架、目标、科学性、可行性,向考核小组汇报。考核通过,可获得1学分。
 
(八)学术活动,l学分。
 
要求硕士生在校期间认真参加不少于10次的校内外学术活动,根据《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规定》要求,经导师审查、学院审核通过后,可获得1学分。
 
(九)补修课程,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取的硕士生,一般需补修2门大学本科的主要专业课程,要求通过考试,不计学分。
 
硕士生入学一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出课程培养计划,课程培养计划应根据学科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个人的实际,全面考虑,合理安排。要对课程学习、文献阅读、教学与科研训练、开题报告、学位论文等做出计划和安排。硕士生必须按规定时间和要求提交个人培养计划;除选修课程可在培养过程中根据需要做出适当调整外,其他课程原则上按照本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培养计划执行,否则,所修课程不计算学分。
 
六、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一般应在第四学期8——12周进行。中期考核是对硕士生进行的一次思想品德、课程学习、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身体健康状况的综合考核。硕士生应认真自我总结、全面汇报,中期考核小组对每个硕士生进行考核,写出评语。考核合格,方能进入论文撰写阶段。否则,应延长学习期限或终止学习,按肄业处理。中期考核按照《青海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青师教字【2004】53号)执行。
 
七、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对硕士生进行中期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学位论文进度和质量的前提。为保证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由计划的、有步骤的进行,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硕士研究生应于第四学期1-4周内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开报告,征求意见,及时修改。
 
硕士生应就论文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等作出论证,写出书面报告,并在开题报告会报告。各学科要成立开题报告专家评议委员会,委员会由导师,本学科3名以上教授、副教授组成。
 
开题报告未通过者可在三个月内修改后重新申请开题。开题报告通过者如因特殊情况须变更学位论文研究课题,应重新进行开题报告。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硕士生培养的重要部分,是对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也是衡量硕士生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硕士生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用于论文实际工作时间不少于一年,论文格式符合学校关于研究生论文格式的统一规定。
 
学位论文,是培养研究生掌握基本科学方法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具体如下:
 
1、选题
 
学位论文选题应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二学年内确定。根据学生专业特长,由导师指导确定。
 
2、论文撰写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用于论文实际工作时间不少于一年,论文格式符合学校关于研究生论文格式的统一规定。学位论文字数一般不少于二万字。学位论文一般包括:摘要(中、外文)、引言、主要内容(理论分析等)、结论,以及注释、参考书目和必要的附录。在撰写过程中,应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对所获得的真实可靠的数据和资料进行科学的归纳和分析,并结合前人的研究进行深入探讨,写出具有一定科学水平的学位论文。
 
3、论文评定、答辩参见学校制定的相关细则。
 
九、毕业和学位授予
 
按《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修订)》、《青海师范大学关于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青海师范大学授予硕士学位工作实施细则》办理。
 
 
 
 
 
 
 
 
 
 
 
 
 
人文地理学二级学科
 
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70502)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系统的专业知识、较高理论水平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应当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学位获得者能从事区域经济、交通建设、区域与城市规划,地理学和旅游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也可在旅游等相关部门从事旅游管理、区域旅游资源环境保护、规划和开发等工作。具体要求如下:
 
(一)政治素质
 
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马克思主义科学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具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观念;治学严谨,热爱科学,遵纪守法,勇于追求真理,品德优良;具有献身于科学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有一定的理论修养和社会实践能力,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二)身体素质
 
坚持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掌握一般的保健常识,具具有健康的身心。
 
 (三)业务素质
 
有志于本专业方向的研究,在人文地理学研究领域有坚实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具有较强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能胜任本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具备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独立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和参考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毕业生应具有国家大学英语四级水平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能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和网络应用技术。
 
二、培养方向
 
    1. 交通地理与区域经济发展
 
2. 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管理
 
3. 旅游地学与规划开发
 
三、学习年限
 
硕士生基本学制为三年。硕士生在基本学制内未能完成学习任务,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延长期不超过二年。
 
四、培养方式
 
硕士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学术交流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在指导方式上采取责任导师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硕士生的主导作用,发挥硕士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五、课程设置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每位学生至少取得34学分方能进行毕业和论文答辩申请。
 
(一)公共必修课3门,7学分,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
 
1.政治理论课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36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2)自然辩证法概论(理工类各专业),1学分,18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2.第一外国语(含口语)
 
(1)英语(上),2学分,108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2)英语(下),2学分,108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第一外国语原则上为英语,参加非英语语种考试入学的硕士生一般将入学考试语种作为第一外国语,也可选择英语为第一外国语。
 
硕士生在入学时达到学校规定的外语水平,可以申请免修第一外国语。申请免修按《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免修公共课程的规定》办理。
 
(二)专业必修课,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
 
1.专业基础课程3-5门,10学分,按一级学科设置、通开通讲,确保硕士生能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2.1)人文地理学
 
(1)47X2026地理环境概论,学分3,课时54;
 
(2)47X2027中国地理总论,学分3,课时54;
 
(3)47X2003现代地理学数学方法,学分3,课时54;
 
(4)47X2004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分析,学分3,课时54;
 
2.2)人文地理学(旅游方向)
 
(1)47X2046旅游地学原理,学分3,课时54;
 
(2)47X2047旅游文化学,学分3,课时54;
 
(3) 47X2048旅游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学分3,课时54;
 
(4)47X2004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分析,学分3,课时54;
 
2.专业方向课程2-4门,6-9学分,仅适用某一培养方向研究生培养的专属性课程。
 
2.1交通地理与区域经济发展方向
 
(1)47X2028交通经济带,学分3,课时54;
 
(2)47X2029交通运输理论与方法,学分3,课时54;
 
(3)47X2030空间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学分3,课时54;
 
2.2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管理方向
 
(1)47X2033发展经济学,学分3,课时54;
 
(2)47X2031区域经济学,学分3,课时54;
 
(3)47X2032区域规划原理,学分3,课时54;
 
2.3 旅游地学与规划开发方向
 
(1)47X2038旅游资源与环境,学分3,课时54;
 
(2)47X2041区域旅游规划与开发,学分3,课时54;
 
(3)47X2044旅游地理学进展,学分3,课时54;
 
(三)公共选修课:1门,2学分,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
 
(1)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由研究生部统一安排),2学分,72学时,第二学期开设。
 
硕士生在入学时达到学校规定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可以申请免修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申请免修按《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免修公共课程的规定》办理。
 
(四)专业选修课:一般要求至少选修3门,6学分。
 
(1)47X2062科技论文写作,学分2,课时36;
 
(2)47X2063专业英语,学分2,课时36;
 
(3)47X2064人文地理学方法,学分2,课时36;
 
(4)47X2065人文地理学前沿讲座,学分2,课时36;
 
(5)47X2066城市发展与区域规划,学分2,课时36;
 
(6)47X2067第四纪地质与年代学,学分2,课时36;
 
(7)47X2068现代生态学,学分2,课时36;
 
(8)47X2007自然灾害与风险评估,学分2,课时36;
 
(9)47X2070 C++程序语言设计,学分2,课时36;
 
(10)47X2071 Web GIS原理,学分2,课时36;
 
(11)47X2079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学分2,课时36;
 
(12)47X2080旅游统计学原理与应用,学分2,课时36;
 
(13)47X2081生态旅游学,学分2,课时36;
 
(14)47X2069旅游地理学专题讲座,学分2,课时36;
 
(15)47X2072 GIS、RS前沿讲座,学分2,课时36;
 
说明:科技论文写作、专业英语为限定选修课程,其余课程学生选1-2门即可。
 
(五)科学研究与论文工作,不计学分。
 
科学研究活动要与课程学习相结合,平时的作业、读书报告、实验报告、课程论文等要求有学术性,鼓励硕士生参与学院和导师主持的科研课题以及自选课题开展科学研究。论文工作不少于1学年。
 
(六)实践环节,1学分。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环节包括教学实践、科研实践或社会实践等。
 
实践活动安排在第4~6学期。教学实践活动的内容可以是协助教师辅导答疑、批改作业、主持课堂讨论、指导本科生教育实习、社会调查等。教学实践工作量应不少于10课时。
 
科研实践以参与具体的科研项目、实验设计、技术开发和服务为主要内容,由导师根据学科专业特点自行安排,但要有具体考核办法。
 
社会实践的方式可以是到企业参与技术开发、实际操作;到科研院所开展助理研究工作;或到农村、牧区开展社会调查、支教等活动。
 
考核以导师考核为主,合格者获得1学分。
 
(七)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1学分。
 
阅读大量专业文献,总结提炼出综述报告,在此基础上,对学位论文的构思、框架、目标、科学性、可行性,向考核小组汇报。考核通过,可获得1学分。
 
(八)学术活动,l学分。
 
要求硕士生在校期间认真参加不少于10次的校内外学术活动,根据《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规定》要求,经导师审查、学院审核通过后,可获得1学分。
 
(九)补修课程,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取的硕士生,一般需补修2门大学本科的主要专业课程,要求通过考试,不计学分。
 
硕士生入学一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出课程培养计划,课程培养计划应根据学科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个人的实际,全面考虑,合理安排。要对课程学习、文献阅读、教学与科研训练、开题报告、学位论文等做出计划和安排。硕士生必须按规定时间和要求提交个人培养计划;除选修课程可在培养过程中根据需要做出适当调整外,其他课程原则上按照本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培养计划执行,否则,所修课程不计算学分。
 
六、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一般应在第四学期8——12周进行。中期考核是对硕士生进行的一次思想品德、课程学习、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身体健康状况的综合考核。硕士生应认真自我总结、全面汇报,中期考核小组对每个硕士生进行考核,写出评语。考核合格,方能进入论文撰写阶段。否则,应延长学习期限或终止学习,按肄业处理。中期考核按照《青海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青师教字【2004】53号)执行。
 
七、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对硕士生进行中期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学位论文进度和质量的前提。为保证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硕士研究生应于第四学期1—4周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开报告,征求意见,及时修改。
 
硕士生应就论文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等作出论证,写出书面报告,并在开题报告会报告。各学科要成立开题报告专家评议委员会,委员会由导师,本学科3名以上教授、副教授组成。
 
开题报告未通过者可在三个月内修改后重新申请开题。开题报告通过者如因特殊情况须变更学位论文研究课题,应重新进行开题报告。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硕士生培养的重要部分,是对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也是衡量硕士生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硕士生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用于论文实际工作时间不少于一年,论文格式符合学校关于研究生论文格式的统一规定。
 
学位论文,是培养研究生掌握基本科学方法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具体如下:
 
1、选题
 
学位论文选题应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二学年内确定。根据学生专业特长,由导师指导确定。
 
2、论文撰写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用于论文实际工作时间不少于一年,论文格式符合学校关于研究生论文格式的统一规定。学位论文字数一般不少于二万字。学位论文一般包括:摘要(中、外文)、引言、主要内容(理论分析等)、结论,以及注释、参考书目和必要的附录。在撰写过程中,应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对所获得的真实可靠的数据和资料进行科学的归纳和分析,并结合前人的研究进行深入探讨,写出具有一定科学水平的学位论文。
 
3、论文评定、答辩参见学校制定的相关细则。
 
九、毕业和学位授予
 
按《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修订)》、《青海师范大学关于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青海师范大学授予硕士学位工作实施细则》办理。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二级学科
 
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70503)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才兼备的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具体体现在:
 
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服务国家需要,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和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坚持真理,献身科学事业,具有高尚的科学职业道德、崇高的敬业精神、团结友爱的科学合作和团队精神;具有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3、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地图学、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具有较熟练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最新成就,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并撰写论文。具备独立从事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领域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培养方向
 
1. 遥感应用与地理空间分析
 
2. 遥感信息分析及地学应用
 
3.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
 
三、学习年限
 
硕士生基本学制为三年。硕士生在基本学制内未能完成学习任务,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延长期不超过二年。
 
四、培养方式
 
硕士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学术交流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在指导方式上采取责任导师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硕士生的主导作用,发挥硕士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五、课程设置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每位学生至少取得34学分方能进行毕业和论文答辩申请。
 
(一)公共必修课3门,7学分,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
 
1.政治理论课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36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2)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18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2.第一外国语(含口语)
 
(1)英语(上),2学分,108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2)英语(下),2学分,108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第一外国语原则上为英语,参加非英语语种考试入学的硕士生一般将入学考试语种作为第一外国语,也可选择英语为第一外国语。
 
硕士生在入学时达到学校规定的外语水平,可以申请免修第一外国语。申请免修按《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免修公共课程的规定》办理。
 
(二)专业必修课,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
 
1.专业基础课程3-5门,10学分,按一级学科设置、通开通讲,确保硕士生能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1)47X2001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与方法,学分3,课时54;
 
    (2)47X2053地图学原理,学分3,课时54;
 
    (3)47X2019遥感地学分析,学分3,课时54;
 
(4)47X2004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分析,学分3,课时54;
 
2.专业方向课程2-4门,6-9学分,仅适用某一培养方向研究生培养的专属性课程。
 
3.1遥感应用与地理空间分析方向
 
(1)47X2055土壤、植被高光谱遥感,学分3,课时54;
 
(2)47X2056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与设计,学分3,课时54;
 
3.2 遥感信息分析及地学应用方向
 
(1)47X2015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学分3,课时54;
 
(2)47X2057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实例,学分3,课时54;
 
3.3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方向
 
(1)47X2057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实例,学分3,课时54;
 
(2)47X2015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学分3,课时54;
 
(3)47X2056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与设计,学分3,课时54;
 
(4)47X2058生态遥感,学分3,课时54;
 
(三)公共选修课:1门,2学分,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
 
(1)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由研究生部统一安排),2学分,72学时,第二学期开设。
 
硕士生在入学时达到学校规定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可以申请免修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申请免修按《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免修公共课程的规定》办理。
 
(四)专业选修课:一般要求至少选修3门,6学分。
 
(1)47X2062科技论文写作,学分2,课时36;
 
(2)47X2063专业英语,学分2,课时36;
 
(3)47X2064人文地理学方法,学分2,课时36;
 
(4)47X2065人文地理学前沿讲座,学分2,课时36;
 
(5)47X2066城市发展与区域规划,学分2,课时36;
 
(6)47X2067第四纪地质与年代学,学分2,课时36;
 
(7)47X2068现代生态学,学分2,课时36;
 
(8)47X2007自然灾害与风险评估,学分2,课时36;
 
(9)47X2070 C++程序语言设计,学分2,课时36;
 
(10)47X2071 Web GIS原理,学分2,课时36;
 
(11)47X2079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学分2,课时36;
 
(12)47X2080旅游统计学原理与应用,学分2,课时36;
 
(13)47X2081生态旅游学,学分2,课时36;
 
(14)47X2069旅游地理学专题讲座,学分2,课时36;
 
(15)47X2072 GIS、RS前沿讲座,学分2,课时36;
 
说明:科技论文写作、专业英语为限定选修课程,其余课程学生选1-2门即可。
 
(五)科学研究与论文工作,不计学分。
 
科学研究活动要与课程学习相结合,平时的作业、读书报告、实验报告、课程论文等要求有学术性,鼓励硕士生参与学院和导师主持的科研课题以及自选课题开展科学研究。论文工作不少于1学年。
 
(六)实践环节,1学分。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环节包括教学实践、科研实践或社会实践等。
 
实践活动安排在第4~6学期。教学实践活动的内容可以是协助教师辅导答疑、批改作业、主持课堂讨论、指导本科生教育实习、社会调查等。教学实践工作量应不少于10课时。
 
科研实践以参与具体的科研项目、实验设计、技术开发和服务为主要内容,由导师根据学科专业特点自行安排,但要有具体考核办法。
 
社会实践的方式可以是到企业参与技术开发、实际操作;到科研院所开展助理研究工作;或到农村、牧区开展社会调查、支教等活动。
 
考核以导师考核为主,合格者获得1学分。
 
(七)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1学分。
 
阅读大量专业文献,总结提炼出综述报告,在此基础上,对学位论文的构思、框架、目标、科学性、可行性,向考核小组汇报。考核通过,可获得1学分。
 
(八)学术活动,l学分。
 
要求硕士生在校期间认真参加不少于10次的校内外学术活动,根据《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规定》要求,经导师审查、学院审核通过后,可获得1学分。
 
(九)补修课程,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取的硕士生,一般需补修2门大学本科的主要专业课程,要求通过考试,不计学分。
 
硕士生入学一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出课程培养计划,课程培养计划应根据学科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个人的实际,全面考虑,合理安排。要对课程学习、文献阅读、教学与科研训练、开题报告、学位论文等做出计划和安排。硕士生必须按规定时间和要求提交个人培养计划;除选修课程可在培养过程中根据需要做出适当调整外,其他课程原则上按照本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培养计划执行,否则,所修课程不计算学分。
 
六、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一般应在第四学期8——12周进行。中期考核是对硕士生进行的一次思想品德、课程学习、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身体健康状况的综合考核。硕士生应认真自我总结、全面汇报,中期考核小组对每个硕士生进行考核,写出评语。考核合格,方能进入论文撰写阶段。否则,应延长学习期限或终止学习,按肄业处理。中期考核按照《青海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青师教字【2004】53号)执行。
 
七、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对硕士生进行中期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学位论文进度和质量的前提。为保证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由计划的、有步骤的进行,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硕士研究生应于第四学期1-4周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开报告,征求意见,及时修改。
 
硕士生应就论文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等作出论证,写出书面报告,并在开题报告会报告。各学科要成立开题报告专家评议委员会,委员会由导师,本学科3名以上教授、副教授组成。
 
开题报告未通过者可在三个月内修改后重新申请开题。开题报告通过者如因特殊情况须变更学位论文研究课题,应重新进行开题报告。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硕士生培养的重要部分,是对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也是衡量硕士生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硕士生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用于论文实际工作时间不少于一年,论文格式符合学校关于研究生论文格式的统一规定。
 
学位论文,是培养研究生掌握基本科学方法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具体如下:
 
1、选题
 
学位论文选题应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二学年内确定。根据学生专业特长,由导师指导确定。
 
2、论文撰写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用于论文实际工作时间不少于一年,论文格式符合学校关于研究生论文格式的统一规定。学位论文字数一般不少于二万字。学位论文一般包括:摘要(中、外文)、引言、主要内容(理论分析等)、结论,以及注释、参考书目和必要的附录。在撰写过程中,应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对所获得的真实可靠的数据和资料进行科学的归纳和分析,并结合前人的研究进行深入探讨,写出具有一定科学水平的学位论文。
 
3、论文评定、答辩参见学校制定的相关细则。
 
九、毕业和学位授予
 
按《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修订)》、《青海师范大学关于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青海师范大学授予硕士学位工作实施细则》办理。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二级学科
 
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40102)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地理教育教学人才,能胜任高师地理教学论及中等学校地理教育工作,要求研究生达到:
 
1、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问题,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2、掌握宽厚的地理教育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熟悉地理教学的特点和规律,把握地理教育的主流和方向;了解中外地理教学的历史、现状和改革的趋势,能独立设计地理教改方案,进行教学试验,深入理论分析,撰写硕士学位论文。
 
3、掌握一门外国语,关注国内外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发展过程和最新动态;在本学科前沿问题的探索中,有积极参与的意识、学术对话的能力、科研合作的精神;德才兼备,身心健康,毕业后能够从事相关领域的课程开发与研究以及教学、培训等工作。 
 
二、培养方向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三、学习年限
 
硕士生基本学制为三年。硕士生在基本学制内未能完成学习任务,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延长期不超过二年。
 
四、培养方式
 
硕士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学术交流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在指导方式上采取责任导师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硕士生的主导作用,发挥硕士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五、课程设置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每位学生至少取得34学分方能进行毕业和论文答辩申请。
 
(一)公共必修课3门,7学分,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
 
1.政治理论课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36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2)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18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2.第一外国语(含口语)
 
(1)英语(上),2学分,108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2)英语(下),2学分,108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第一外国语原则上为英语,参加非英语语种考试入学的硕士生一般将入学考试语种作为第一外国语,也可选择英语为第一外国语。
 
硕士生在入学时达到学校规定的外语水平,可以申请免修第一外国语。申请免修按《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免修公共课程的规定》办理。
 
(二)专业必修课,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
 
1.专业基础课程3-5门,10学分,按一级学科设置、通开通讲,确保硕士生能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1)47X2092地理教学论,学分3,课时54;
 
(2)47X2094人文地理学,学分2,课时36;
 
(3)47X2086自然地理学,学分2,课时36;
 
2.专业方向课程2-4门,6-9学分,仅适用某一培养方向研究生培养的专属性课程。
 
(1)47X2087现代地理教育技术,学分3,课时54;
 
(2)47X2095中学地理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学分3,课时54;
 
(三)公共选修课:1门,2学分,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
 
(1)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由研究生部统一安排),2学分,72学时,第二学期开设。
 
硕士生在入学时达到学校规定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可以申请免修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申请免修按《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免修公共课程的规定》办理。
 
(四)专业选修课:一般要求至少选修3门,6学分。
 
(1)47X2090现代地理学研究方法,学分2,课时36;
 
    (2)47X2088乡土地理教学研究,学分2,课时36;
 
    (3)47X2100地理学科发展前沿专题,学分2,课时36;
 
(五)科学研究与论文工作,不计学分。
 
科学研究活动要与课程学习相结合,平时的作业、读书报告、实验报告、课程论文等要求有学术性,鼓励硕士生参与学院和导师主持的科研课题以及自选课题开展科学研究。论文工作不少于1学年。
 
(六)实践环节,1学分。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环节包括教学实践、科研实践或社会实践等。
 
实践活动安排在第4~6学期。教学实践活动的内容可以是协助教师辅导答疑、批改作业、主持课堂讨论、指导本科生教育实习、社会调查等。教学实践工作量应不少于10课时。
 
科研实践以参与具体的科研项目、实验设计、技术开发和服务为主要内容,由导师根据学科专业特点自行安排,但要有具体考核办法。
 
社会实践的方式可以是到企业参与技术开发、实际操作;到科研院所开展助理研究工作;或到农村、牧区开展社会调查、支教等活动。
 
考核以导师考核为主,合格者获得1学分。
 
(七)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1学分。
 
阅读大量专业文献,总结提炼出综述报告,在此基础上,对学位论文的构思、框架、目标、科学性、可行性,向考核小组汇报。考核通过,可获得1学分。
 
(八)学术活动,l学分。
 
要求硕士生在校期间认真参加不少于10次的校内外学术活动,根据《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规定》要求,经导师审查、学院审核通过后,可获得1学分。
 
(九)补修课程,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取的硕士生,一般需补修2门大学本科的主要专业课程,要求通过考试,不计学分。
 
硕士生入学一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出课程培养计划,课程培养计划应根据学科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个人的实际,全面考虑,合理安排。要对课程学习、文献阅读、教学与科研训练、开题报告、学位论文等做出计划和安排。硕士生必须按规定时间和要求提交个人培养计划;除选修课程可在培养过程中根据需要做出适当调整外,其他课程原则上按照本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培养计划执行,否则,所修课程不计算学分。
 
六、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一般应在第四学期8——12周进行。中期考核是对硕士生进行的一次思想品德、课程学习、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身体健康状况的综合考核。硕士生应认真自我总结、全面汇报,中期考核小组对每个硕士生进行考核,写出评语。考核合格,方能进入论文撰写阶段。否则,应延长学习期限或终止学习,按肄业处理。中期考核按照《青海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青师教字【2004】53号)执行。
 
七、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对硕士生进行中期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学位论文进度和质量的前提。为保证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硕士研究生应于第四学期1—4周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开报告,征求意见,及时修改。
 
硕士生应就论文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等作出论证,写出书面报告,并在开题报告会报告。各学科要成立开题报告专家评议委员会,委员会由导师,本学科3名以上教授、副教授组成。
 
开题报告未通过者可在三个月内修改后重新申请开题。开题报告通过者如因特殊情况须变更学位论文研究课题,应重新进行开题报告。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硕士生培养的重要部分,是对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也是衡量硕士生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硕士生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用于论文实际工作时间不少于一年,论文格式符合学校关于研究生论文格式的统一规定。
 
硕士学位论文可以是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也可以结合科研攻关任务从事开发研究,但须有自己的见解或特色。
 
1、论文选题
 
论文题目由导师和学生共同商定,在选题上既要兼顾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又要考虑社会需要和学术发展状况,体现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领域较高水平和较新的进展。学位论文选题要有意义,观点要有新意,思路要清晰,论证要缜密、充分。
 
2、论文撰写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格式符合学校关于研究生论文格式的统一规定。学位论文字数一般不少于二万字。学位论文一般包括:摘要(中、外文)、引言、主要内容(理论分析等)、结论,以及注释、参考书目和必要的附录。在撰写过程中,应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对所获得的真实可靠的数据和资料进行科学的归纳和分析,并结合前人的研究进行深入探讨,写出具有一定科学水平的学位论文。
 
3、论文中期检查
 
第五学期11月份,本学位点将根据硕士生的论文开题报告,检查论文写作计划的进展和完成情况,并针对论文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加强指导,以保证硕士学位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论文中期检查须在11月份完成,否则学校将不受理其答辩申请。
 
4、论文评阅、答辩和学位授予工作
 
答辩将在第六学期5月下旬6月初进行。申请学位者应在第六学期3月份提交学位论文,学院学位分委员会对论文进行评审,提出修改意见。申请者修改后定稿付印,于第六学期4月份向校学位办提交毕业(学位)论文印刷稿等硕士学位申请材料。
 
论文评阅、答辩和学位授予工作具体按照《青海师范大学大学硕士学位授予细则》办理。
 
九、毕业和学位授予
 
按《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修订)》、《青海师范大学关于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青海师范大学授予硕士学位工作实施细则》办理。
 
 
 
 
 
教育学一级学科
 
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401)
 
一、 培养目标
 
坚持立德树人,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具有一定国际视野,能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者独立承担专门技术或管理工作,具备进一步在学术领域深造的知识结构和学术能力的高素质学术研究型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研作风,有献身于科学研究的事业心,具有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立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4、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培养方向
 
(一)教育学原理专业
 
1、教育学基本理论
 
2、教育哲学
 
3、教育管理学
 
4、教育文化学
 
5、教师教育
 
6、教育政策与法规
 
(二)课程与教学论专业
 
1、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
 
2、课程论
 
3、教学论
 
4、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5、学科课程与教学论
 
(三)高等教育学专业
 
1、高等教育基本理论
 
2、高等教育管理
 
3、高等教育史
 
4、大学教学理论和质量管理
 
(四)教育史专业
 
1、外国教育思想史
 
2、中国教育思想史
 
(五)学前教育学专业
 
1、学前教育
 
(六)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专业
 
1、少年儿童思想品德教育
 
2、少年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
 
3、少年儿童心理健康与咨询
 
三、学习年限
 
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基本学制规定为3年。硕士生在基本学制内未能完成学习任务,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最多可延长至5年。
 
四、培养方式
 
硕士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学术交流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在指导方式上采取责任导师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硕士生的主导作用,发挥硕士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五、课程设置
 
硕士生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必修实践环节三部分。硕士生的最低总学分要求为34学分。
 
(一)公共必修课3门,7学分,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
 
1、政治理论课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36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2)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学分,18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2、第一外国语(含口语)
 
(1)英语(上),2学分,108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2)英语(下),2学分,108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第一外国语原则上为英语,参加非英语语种考试入学的硕士生一般将入学考试语种作为第一外国语,也可选择英语为第一外国语。
 
硕士生在入学时达到学校规定的外语水平,可以申请免修第一外国语。申请免修按《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免修公共课程的规定》办理。
 
(二)专业必修课,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
 
1、专业基础课程3-5门,10学分,按一级学科设置、通开通讲,确保硕士生能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1)35x2101,教育原理,2学分,36课时。
 
(2)35x2102,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36课时。
 
(3)35x2103,民族教育学,2学分,36课时。
 
(4)35x2104,教育心理学,2学分,36课时。
 
(5)35x2105,教育研究方法,2学分,36课时。
 
2、按照二级学科专业方向课程2-4门,6-9学分。
 
教育学原理:
 
(1) 35x2110,教育哲学,2学分,36课时。
 
(2) 35x2111,教育社会学,2学分,36课时。
 
(3) 35x2112,教育人类学,2学分,36课时。
 
(4) 35x2113,教育改革与发展,2学分,36课时。
 
(5) 35x2114,教育管理基本理论,3学分,54课时。
 
(6) 35x2115学校管理学,2学分,36课时。
 
(7) 35x2117,管理心理学,2学分,36课时。
 
(8) 35x2116,教育行政学,2学分。36课时。
 
(9) 35x2119,教育政策与法规专题研究,2学分。36课时
 
(10) 35x2120,教育法学,2学分,36课时。
 
(11) 35x2211,教师学基础,3学分,54课时。
 
(12) 35x2212,教师专业成长研究,3学分,54课时。
 
(13) 35x2213,教师教育课程论,3学分,54课时。
 
课程与教学论
 
(1)35x2129,课程论专题研究,2学分,36课时
 
(2)35x21,28,教学论专题研究,2学分,36课时
 
(3)35x2130,教学与学习理论,3学分,54课时
 
(4)教育改革与发展热点专题,2学分,36课时
 
高等教育学
 
(1)35x2121,高等教育学,2学分,36课时
 
(2)35x2122,高等教育史,2学分,36课时
 
(3)35x2124,高等教育研究热点,2学分,36课时
 
(4)35x2123,高等教育管理,2学分,36课时
 
教育史
 
(1)35x2126,外国教育思想史,3学分,54课时。
 
(2)35x2125,中国教育思想史3学分,54课时。
 
(3)35x2127,外国哲学,2学分,36课时。
 
(4)35x2112,教育人类学,2学分,36课时。
 
学前教育学
 
(1)35x2214,学前教育发展前沿专题,3学分,54课时。
 
(2)35x2202,学前教育课程理论与实践,3学分,54课时。
 
(3)35x203,学前儿童游戏理论与实务,3学分,54课时。
 
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
 
(1)35x2131,基础教育概论,3学分,54课时。
 
(2)35x2132,儿童发展概论,2学分,36课时。
 
(3)35x2133,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基本理论,2学分,36课时。
 
(4)35x2134,儿童发展心理学,2学分,36课时。
 
(5)35x2135,小学儿童心理健康教育,2学分,36课时。
 
(三)公共选修课:1门,2学分,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
 
(1)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由研究生部统一安排),2学分,72学时,第二学期开设。
 
硕士生在入学时达到学校规定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可以申请免修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申请免修按《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免修公共课程的规定》办理。
 
(四)专业选修课:一般要求至少选修3门,6学分。
 
(1) 35x2162,教育传播学,2学分,36课时
 
(2) 35x2163,教育督导与评价,2学分,36课时
 
(3) 35x2164,教育法学,2学分,36课时
 
(4) 35x2165,教育改革与发展,2学分,36课时。
 
(5) 35x2166,教育管理基本理论,2学分,36课时
 
(6) 35x2167,教育管理热点问题,2学分,36课时。
 
(7) 35x2168,教育行政学,2学分,36课时
 
(8) 35x2169,教育学经典名著导读,2学分,36课时
 
(9) 35x2170,教育人类学,2学分,36课时
 
(10) 35x2171,教育社会学,2学分,36课时
 
(11) 35x2172,教育统计与SPSS应用,2学分,36课时
 
(12) 35x2173,教育文化学,2学分,36课时
 
(13) 35x2174,教育哲学,2学分,36课时
 
(14) 35x2175,教育哲学经典名著导读,2学分,36课时
 
(15) 35x2176,教育政策与法规,2学分,36课时。
 
(16) 35x2177,教育政策与法规专题研究,2学分,36课时。
 
(17) 35x2179,教育组织与行为,2学分,36课时。
 
(18) 35x2180,课程开发与实施专题,2学分,36课时
 
(19) 35x2181,课程与教学评价专题,2学分,36课时
 
(20) 35x2182,量化研究方法,2学分,36课时
 
(21) 35x2183,民族高等教育专题, 2学分,36课时。
 
(22) 35x2184,民族教育政策与法规专题研究,2学分。36课时
 
(23) 35x2185,农牧区学校课程与教学,2学分,36课时
 
(24) 35x2160,教师教育研究,2学分,36课时
 
(25) 35x2161,教师教育专题, 2学分,36课时。
 
(26) 35x2158,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2学分,36课时。
 
(27) 35x2150,变态心理学,2学分,36课时。
 
(28) 35x2151,多元统计与SPSS应用,2学分,36课时
 
(29) 35x2152,多元文化主义教育,2学分,36课时
 
(30) 35x2153,儿童科学教育理论与实务,2学分,36课时
 
(31) 35x215,5,儿童心理咨询,2学分,36课时。
 
(32) 35x2154,儿童文学与语言教育理论与实务,2学分,36课时
 
(33) 35x215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2学分,36课时。
 
(34) 35x2157,管理心理学,2学分。36课时
 
(35) 35x2159,家庭心理治疗,2学分,36课时。
 
(36) 35x2186,青少年心理卫生,2学分,36课时。
 
(37) 35x2187,人际关系心理学,2学分,36课时。
 
(38) 35x2188,少年儿童家庭教育指导,2学分,36课时。
 
(39) 35x2189,少年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2学分,36课时。
 
(40) 35x2191少先队辅导员职业素养与专业发展,2学分,36课时。
 
(41) 35x2190,少年儿童组织建设与管理,2学分,36课时。
 
(42) 35x2192,实验心理学,2学分,36课时。
 
(43) 35x2193,双语教学专题,2学分,36课时
 
(44) 35x2195,特殊儿童早期发现与干预,2学分,36课时
 
(45) 35x2194,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2学分,36课时。
 
(46) 35x2196,外国教育思想史,3学分,54课时。
 
(47) 35x2197,外国哲学,2学分,36课时。
 
(48) 35x2198,文化人类学,2学分,36课时
 
(49) 35x2200,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2学分,36课时。
 
(50) 35x2201,心理咨询与辅导,2学分,36课时。
 
(51) 35x2202,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理论与实务,2学分,36课时
 
(52) 35x2,154,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理论与实务,2学分,36课时
 
(53) 35x2204,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2学分,36课时
 
(54) 35x2205,学术论文写作,2学分,36课时。
 
(55) 35x2206,学校管理学,2学分。36课时
 
(56) 35x2207,园本教学研究的设计与实施,2学分,36课时
 
(57) 35x2208,质性研究方法,2学分,36课时
 
(58) 35x2203,学前教育管理理论与实务,2学分,36课时
 
(59) 35x2209,中国教育思想史3学分,54课时。
 
(60) 35x2178,教育组织行为学,2学分,36课时
 
(61) 35x2210,专业外语,2学分,36课时
 
(五)科学研究与论文工作,不计学分。
 
科学研究活动要与课程学习相结合,平时的作业、读书报告、实验报告、课程论文等要求有学术性,鼓励硕士生参与学院和导师主持的科研课题以及自选课题开展科学研究。论文工作不少于1学年。
 
(六)实践环节,1学分。
 
硕士生在学期间应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环节包括教学实践、科研实践或社会实践等。
 
(七)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1学分。
 
阅读大量专业文献,总结提炼出综述报告,在此基础上,对学位论文的构思、框架、目标、科学性、可行性,向考核小组汇报。考核通过,可获得1学分。
 
(八)学术活动,l学分。
 
要求硕士生在校期间认真参加不少于10次的校内外学术活动,根据《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规定》要求,经导师审查、学院审核通过后,可获得1学分。
 
(九)补修课程,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取的硕士生,一般需补修2门大学本科的主要专业课程,要求通过考试,不计学分。
 
硕士生入学一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出课程培养计划,课程培养计划应根据学科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个人的实际,全面考虑,合理安排。要对课程学习、文献阅读、教学与科研训练、开题报告、学位论文等做出计划和安排。硕士生必须按规定时间和要求提交个人培养计划;除选修课程可在培养过程中根据需要做出适当调整外,其他课程原则上按照本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培养计划执行,否则,所修课程不计算学分。
 
六、课程考核
 
1、凡列入培养方案的课程均须进行考核,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成绩采用百分制。考试应采用试卷形式,考查可采用试卷形式,也可根据平时完成实验、课外作业、教学实践等情况综合评定。必修课程必须进行考试,其他课程的考核方式由任课教师决定。
 
2、硕士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参加考核,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参加,必须事先提出申请,经导师签字同意并由研究生院审核批准后方可缓考。无故不参加规定的课程考核按旷考处理,其成绩以“0 分”记入业务档案。
 
七、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一般应在第四学期8——12周进行。中期考核是对硕士生进行的一次思想品德、课程学习、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身体健康状况的综合考核。硕士生应认真自我总结、全面汇报,中期考核小组对每个硕士生进行考核,写出评语。考核合格,方能进入论文撰写阶段。否则,应延长学习期限或终止学习,按肄业处理。中期考核按照《青海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青师教字【2004】53号)执行。
 
八、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对硕士生进行中期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学位论文进度和质量的前提。开题报告的时间、与学位论文答辩的间隔时间由各学科自主设定。
 
硕士生应就论文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等作出论证,写出书面报告,并在开题报告会报告。各学科要成立开题报告专家评议委员会,委员会由导师,本学科3名以上教授、副教授组成。
 
开题报告未通过者可在三个月内修改后重新申请开题。开题报告通过者如因特殊情况须变更学位论文研究课题,应重新进行开题报告。
 
九、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硕士生培养的重要部分,是对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也是衡量硕士生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硕士生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用于论文实际工作时间不少于一年,论文格式符合学校关于研究生论文格式的统一规定。
 
硕士学位论文可以是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也可以结合科研攻关任务从事开发研究,但须有自己的见解或特色。各学科专业应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制定本学科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具体标准及要求。
 
十、毕业和学位授予
 
按《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修订)》、《青海师范大学关于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青海师范大学授予硕士学位工作实施细则》办理。
 
 
 
 
 
 
 
 
 
 
 
 
 
 
 
 
 
 
 
 
 
 
 
 
 
 
 
 
 
 
 
 
 
 
 
 
 
社会学一级学科
 
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303)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学高级人才,要求学生拥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拥有良好的品质和学科素养,有献身科学和关怀社会的精神,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求学生拥有广博的社会学视野、深厚的社会学专业理论,熟练应用社会学定量、定性分析方法和技术,了解社会学学科前沿发展动态,熟练掌握至少一门外语,具有独立从事社会学专门领域的开拓性与创新性研究能力。基于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遵循社会学研究生教育一般规律和教育特点,根据社会学硕士学位的培养特点,结合我校法学与社会学学院的实际情况,借鉴、吸收发达地区高层次社会工作专门人才培养的有益经验,制定本培养方案。
 
学生通过专业学习与实践,应达到如下具体要求:
 
1.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自觉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公民素质,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科学道德,专业价值和科研作风,品行优良。
 
2.系统地掌握社会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国内外社会学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前沿趋势;掌握社会调研研究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3.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专业外语资料,具有一定的专业外语能力。
 
二、培养方向
 
1. 社会学
 
青海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学,是隶属于社会学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下设民族社会学、宗教社会学两个培养方向。
 
2. 民俗学
 
青海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民俗学,是隶属于社会学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下设民俗文化学、民间文学、民俗文献学三个培养方向。
 
3.人类学
 
青海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人类学,是隶属于社会学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下设文化人类学、宗教人类学、文学人类学三个方向。
 
三、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三年。硕士研究生在基本学制内未能完成学习任务,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经学校审核、同意,方可延长学习年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四、培养方式
 
    社会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学术交流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成立导师组,在指导方式上采取集体培养与个人负责相结合的指导方式,即采取责任导师和指导小组集体共同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硕士生的主导作用,发挥硕士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学生入学后的第一学年之内完成学生与导师的双向选择工作,导师负责对研究生从开题到科研、论文写作、毕业论文答辩的全过程指导。
 
五、课程设置
 
社会学硕士培养以课程教学为主,同时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采取灵活多样的实践形式,着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实务能力的培养。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35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7学分,公共选修课3学分,专业必修课19学分,专业选修课不低于6学分。另外,非社会学专业(包含同等学力)毕业攻读社会学硕士学位的需补修两门大学本科的主要专业课程,要求通过考试,但不计学分。
 
(一) 公共必修课3门,7学分,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
 
1. 政治理论课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全校各专业),2学分,36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2)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文史类各专业), 1学分,18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2.第一外国语(含口语)
 
(1)英语(上),2学分,108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2)英语(下),2学分,108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第一外国语原则上为英语,参加非英语语种考试入学的硕士生一般将入学考试语种作为第一外国语,也可选择英语为第一外国语。
 
硕士生在入学时达到学校规定的外语水平,可以申请免修第一外国语。申请免修按《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免修公共课程的规定》办理。 
 
(二)公共选修课1门,2学分,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由研究生部统一安排),2学分,72学时,第二学期开设。
 
(三)专业必修课
 
1. 专业基础课(10学分)
 
(1)34X2032社会学理论,4学分 72课时。
 
(2)34X2033 中国社会思想史,3学分,54课时。
 
(3)34X2034 社会学研究方法,3 学分,54课时。
 
2. 专业方向课(9学分)
 
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选课,不少于9学分。
 
2.1社会学方向
 
(1)34X2035社会统计学,3学分,54课时。
 
(2)34X2036民族社会学,3学分,54课时。
 
(3)34X2037宗教社会学,3学分,54课时。
 
(4)34X2038 社会问题讲座,3学分,54课时。
 
(5)34X2039 社会心理学,3学分,54课时。
 
2.2民俗学方向
 
(1)34X2040 民俗学导论,3学分,54课时。
 
(2)34X2041 民俗学方法论,3学分,54课时。
 
(3)34X2042 民间文艺学导论,3学分,54课时。
 
(4)34X2043 民俗文献学,3学分,54课时。
 
(5)34X2044 文化人类学,3学分,54课时。
 
2.3人类学方向
 
(1)34X2045 人类学导论,3学分,54课时。
 
(2)34X2046 文化人类学,3学分,54课时。
 
(3)34X2047 田野调查,3学分,54课时。
 
(4)34X2048 宗教人类学,3学分,54课时。
 
(5)34X2049 文学人类学,3学分,54课时。
 
(四)专业选修课
 
按照本学科研究方向设置专业选修课程,研究生导师指导下进行选课,不少于6学分。
 
    1.社会学方向
 
(1) 34X2050 法律社会学,2学分,36课时。
 
(2) 34X2051 经济社会学,2学分,36课时。
 
(3)34X2052农牧区社会学,2学分,36课时。
 
(4)34X2053 社会学经典导读,2学分,36课时。
 
(5)34X2054 政治社会学,2学分,36课时。
 
(6)34X2055 性别社会学,2学分,36课时。
 
(7)34X2056 集体记忆研究专题,2学分,36课时。
 
2. 民俗学方向
 
(1)34X2057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2学分,36课时。
 
(2)34X2058 影视民俗学,2学分,36课时。
 
(3)34X2059 口头传统研究,2学分,36课时。
 
(4)34X2060 旅游民俗学,2学分,36课时。
 
(5)34X2061 宗教民俗学,2学分,36课时。
 
(6)34X2062 中外民俗学史,2学分,36课时。
 
(7)34X2063 青藏地区民族民间文学,2学分,36课时。
 
(8)34X2064 专业英语,2学分,36课时。
 
(9)34X2056集体记忆研究专题,2学分, 36课时。
 
3.人类学方向
 
(1)34X2065 政治人类学,2学分,36课时。
 
(2)34X2066教育人类学,2学分,36课时。
 
(3)34X2067 旅游人类学,2学分,36课时。
 
(4)34X2068 视觉人类学,2学分,36课时。
 
(5)34X2064 专业英语,2学分,36课时。
 
(6)34X2069 人类学经典导读,2学分,36课时。
 
(7)34X2070 社会政策专题讲座,2学分,36课时。
 
(8)34X2071 仪式研究专题,2学分,36课时。
 
(9)34X2056 集体记忆研究专题,2学分,36课时。
 
(五)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补修课程指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研究生,必须补修本学科本科核心课程。
 
(1)34X2072 社会学概论,4学分,72课时。
 
(2)34X2073 人类学概论,4学分,72课时。
 
(3)34X2074 民俗学概论,4学分,72课时。
 
    (4)34X2075 社会研究方法,4学分,72课时。
 
(六)科学研究与论文工作,不计学分。
 
科学研究活动要与课程学习相结合,课程作业、读书报告、调查报告等要求有学术性,鼓励硕士生参与学院和导师主持的科研课题以及自选课题开展科学研究。论文工作不少于1学年。
 
(七)实践环节、学术活动、文献阅读(3学分)
 
1.实践环节(1 学分):包括教学实践、科研实践或社会实践。
 
2.学术活动(1 学分):认真参加学术报告10次以上,由导师评定其学术活动情况。
 
3.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1 学分):阅读一定数量的相关基础文献资料;阅读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文献,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认真做好学位论文工作计划,完成开题报告。根据研究方向,在导师指导下确定学位论文的选题,选题要有现实意义并且题目设计合理,拟定相应的论文研究和撰写计划。
 
六、中期考核
 
一般在第四学期8—12周进行。按照学校中期考核要求前面考核,考核合格后,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
 
七、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内容、程序等参照《青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等文件相关要求;学位论文开题一般在中期考核之后进行。成立开题专家评议委员会进行评议,评议合格后开始撰写学位论文。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识,是能否授予学位的重要依据。论文研究工作时间自开题通过之日起至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止,一般不得少于一年。为保证学位论文质量,论文研究工作必须有足够的工作量,硕士学位论文以3-5万字为宜。    
 
九、毕业和学位授予
 
1.申请学位的研究生应根据社会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的培养方案,修完全部学位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完成课程学习及实习实践环节,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根据教育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8年4月)授予法学硕士学位。
 
2.论文质量符合所申请学位的标准,格式符合要求,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论文须由二名本专业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必须有一位校外专家;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中,一般有一至两名实际部门或校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3.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法学硕士学位。
 
十、附则
 
本培养方案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后施行。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
 
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305)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为各类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公检法及有关部门培养从事教学、科研和具体业务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
 
1.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熟悉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具有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和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具有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优良的道德品质。
 
2.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及广博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和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具备在新形势下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工作、科学研究工作和其他实际工作的合理知识结构。
 
3.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
 
4.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身心健康。
 
二、培养方向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30501)
 
(1)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
 
(2)马克思主义与政治文明建设研究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030503)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3.思想政治教育(030505)
 
(1)马克思主义人学与思想政治教育
 
(2)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伦理研究
 
(3)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社会治理研究
 
4. 党的建设(增列二级学科030507)
 
(1)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研究
 
(2)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政治研究
 
三、学习年限
 
本专业硕士生的学制一般为3年,其中课程学习1.5-2 年。硕士生在基本学制内未能完成学习任务,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延长期不超过二年。
 
四、培养方式
 
硕士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学术交流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在指导方式上采取责任导师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硕士生的主导作用,发挥硕士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五、课程设置
 
硕士生的最低总学分要求为34学分。
 
(一)公共必修课3门,7学分,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
 
1.政治理论课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36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2)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学分,18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2.第一外国语(含口语)
 
(1)英语(上),2学分,108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2)英语(下),2学分,108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第一外国语原则上为英语,参加非英语语种考试入学的硕士生一般将入学考试语种作为第一外国语,也可选择英语为第一外国语。
 
硕士生在入学时达到学校规定的外语水平,可以申请免修第一外国语。申请免修按《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免修公共课程的规定》办理。
 
(二)专业必修课,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
 
1.专业基础课程5门,10学分。
 
(1)44X200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学分,36课时。
 
(2)44X2004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2学分,36课时。
 
(3)44X202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题,2学分,36课时。
 
(4)44X2001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研究,2学分,36课时。
 
(5)44X2028中国共产党建设问题研究,2学分,36课时
 
2.专业方向课程4门,8学分(每一个二级学科下选择4门)。
 
(1)44X2078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专题,2学分,36课时。
 
(2)44X2115马克思主义与政治文明建设,2学分,36课时。
 
(3)44X2010西方哲学专题,2学分,36课时。
 
(4)44X2029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2学分,36课时。
 
(5)44X2007马克思主义人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题,2学分,36课时。
 
(6)44X2007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伦理研究专题,2学分,36课时。
 
(7)44X2006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专题,2学分,36课时。
 
(8)44X2031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研究专题,2学分,36课时。
 
(9)44X2079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专题,2学分,36课时。
 
(三)公共选修课:1门,2学分。
 
(1)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2学分,72学时,第二学期开设。
 
硕士生在入学时达到学校规定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可以申请免修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申请免修按《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免修公共课程的规定》办理。
 
(四)专业选修课:一般要求至少选修3门,6学分。
 
(1)44X2033马克思主义发展史,2学分,36课时。
 
(2)44X2014中国传统文化专题,2学分,36课时。
 
(3)44X2034中国当代政治专题,2学分,36课时。
 
(4)44X2113中外伦理思想史,2学分,36课时。
 
(5)44X2114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题,2学分,36课时。
 
(6)44X2015当代社会思潮专题,2学分,36课时。
 
(7)44X2016比较思想政治教育专题,2学分,36课时。
 
(8)44X2104中共党史专题研究,2学分,36课时。
 
(9)44X2037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2学分,36课时。
 
(10)44X2085中国哲学专题,2学分,36课时。
 
(11)44X2076政治学原理专题,2学分,36课时。
 
(12)44X2105西方现代哲学专题,2学分,36课时。
 
(13)44X2012学术论文写作(必选课),2学分,36课时。
 
(五)科学研究与论文工作,不计学分。
 
科学研究活动要与课程学习相结合,平时的作业、读书报告、实验报告、课程论文等要求有学术性,鼓励硕士生参与学院和导师主持的科研课题以及自选课题开展科学研究。论文工作不少于1学年。
 
(六)实践环节,1学分。
 
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进行教学实践。教学实践的目的是使研究生对大学本科的教学工作有直接的、初步的体验,锻炼教学能力。教学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主要是参与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相关课程的教学,其中包括听课、批改作业、答疑辅导及8学时的授课工作。这一活动安排在第四学期。
 
导师小组负责指导研究生教学实践活动,研究生讲课时,导师和主讲教师要听课,以对研究生进行指导,并对教学实践的效果进行认真评审。
 
(七)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1学分。
 
阅读大量专业文献,总结提炼出综述报告,在此基础上,对学位论文的构思、框架、目标、科学性、可行性,向考核小组汇报。考核通过,可获得1学分。
 
(八)学术活动,l学分。
 
研究生在学期间要积极参与学术活动,主要方式是:参加学术讲座,学术报告;社会调查活动中设计调查问卷、撰写调查报告;结合学习撰写学术专题论文,参与课题或参加学术会议,并提交成果。
 
要求硕士生在校期间认真参加不少于10次的校内外学术活动,根据《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规定》要求,经导师审查、学院审核通过后,可获得1学分。
 
(九)补修课程,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取的硕士生,一般需补修2门大学本科的主要专业课程,要求通过考试,不计学分。
 
硕士生入学一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出课程培养计划,课程培养计划应根据学科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个人的实际,全面考虑,合理安排。要对课程学习、文献阅读、教学与科研训练、开题报告、学位论文等做出计划和安排。硕士生必须按规定时间和要求提交个人培养计划;除选修课程可在培养过程中根据需要做出适当调整外,其他课程原则上按照本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培养计划执行,否则,所修课程不计算学分。
 
六、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一般应在第四学期8—12周进行。中期考核是对硕士生进行的一次思想品德、课程学习、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身体健康状况的综合考核。硕士生应认真自我总结、全面汇报,中期考核小组对每个硕士生进行考核,写出评语。考核合格,方能进入论文撰写阶段。否则,应延长学习期限或终止学习,按肄业处理。
 
中期考核按照《青海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青师教字【2004】53号)执行。
 
七、开题报告
 
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在专业课程的学习、阅读文献资料、调查研究和参加学术讨论等活动的基础上,审慎地进行选题。鼓励研究生选择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研究题目。
 
开题报告一般在第五学期开学后的3周内进行。硕士生应就论文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等作出论证,写出书面报告,并在开题报告会报告,经导师小组通过后方可进行论文写作。
 
开题报告未通过者可在三个月内修改后重新申请开题。开题报告通过者如因特殊情况须变更学位论文研究课题,应重新进行开题报告。
 
八、学位论文
 
1.开题报告通过后,在导师的指导下,研究生拟定论文任务书(包括论文工作各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工作方式和完成期限等),经导师批准后,自第五学期开始实施。论文格式符合学校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的统一规定。学位论文字数一般不少于三万字。
 
2.学位论文应由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在论文写作期间,指导教师应定期听取研究生的汇报,根据情况给予指导。论文应在第六学期开学后两个月内完成。
 
3.论文完成后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实施办法》的精神和学校有关规定进行评审和组织答辩。
 
4、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参与科学研究,导师要负责提出科研任务,制定科研计划,并经常检查学生的科研工作。硕士生在省级及以上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正刊)上至少发表1篇论文或有1项科研成果通过鉴定,方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研究生在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前,应提供科研成果的原件和复印件。
 
九、毕业和学位授予
 
按《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修订)》、《青海师范大学关于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青海师范大学授予硕士学位工作实施细则》办理。
 
 
跨语言文化研究二级学科
 
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0501Z1)
 
 
 
一、 学科专业简介
 
跨语言文化研究专业主要就中西方文学、语言学、翻译理论与实践、跨文化交际等领域的一些前沿性课题开展跨语言、跨文化研究,将多学科知识、方法融合,使学科学习内容与社会实践有效衔接。从跨文化、跨语言的新视角把汉语言、中国文学和文化推向世界的更深更广的领域。
 
本专业培养视野开阔、专业基础知识宽厚、富有创新与专业思维的高级专门人才,使他们不仅能够胜任高校、中小学英语课程教学与研究工作,而且还能胜任科学、新闻、商务、旅游、教育等领域的国际交流工作。
 
二、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一定的跨语言和跨文化研究素养和学识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够胜任在各级学校外语专业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能够在其它有关部门从事英语相关工作。在学期间,应着力掌握比较广博的英汉语言文化知识,坚实的语言学、文学和翻译学理论和科研方法。培养良好的学风和治学态度,具备较强的英语口、笔头表达能力。同时,要熟悉汉语语言文化,有熟练的汉语表达能力。能够提出具有一定创新性的研究课题,具有一定的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语言技术手段从事相关专业的教学和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
 
 
 
三、 研究方向
 
本专业主要针对国内外语言学、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和跨文化交际等研究领域的一些前沿课题开展跨语言、跨文化的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向:
 
1、应用语言学:语言理论、语言习得、语言认知、语言教学等。
 
2、翻译理论与实践:英汉比较研究与翻译、东西方翻译理论与实践等。
 
3、跨文化交际:中西方文化对比研究、跨文化交际研究等。
 
 
 
四、 学习年限
 
硕士生基本学制为三年。硕士生在基本学制内未能完成学习任务,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延长期不超过二年。
 
 
 
五、 培养方式
 
硕士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学术交流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在指导方式上采取责任导师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硕士生的主导作用,发挥硕士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六、 课程体系及学分要求
 
本专业硕士生的总学分要求为至少36学分,总学时限定在1000学时以内,1学分18课时。其中,课程学习33学分(专业必修课不得少于25学分,选修课不得少于8学分),实践环节1学分,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1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  
 
(一) 公共必修课(3门,7学分,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
 
1. 政治理论课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36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2)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学分,18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2. 二外(日语)(4学分)
 
(1) 日语Ⅰ(2学分,108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2) 日语Ⅱ(2学分,108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二) 专业必修课(8门,18学分,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
 
1. 专业基础课程(4门,10学分)
 
(1) (37X2015)英美文学(2学分,36课时)
 
(2) (37X2016)普通语言学(3学分,54课时)
 
(3) (37X2017)翻译通论(2学分,36课时)
 
(4) (37X2018)中西方文化概论(3学分,54课时)
 
2. 专业方向课程(依据方向修3门,8学分)
 
(1) (37X2019)应用语言学(3学分,54课时)
 
(2) (37X2020)高级翻译鉴赏与实践(3学分,54课时)
 
(3) (37X2021)跨文化交际学(3学分,54课时)
 
(4) (37X2022)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2学分,36课时)
 
(三) 公共选修课(1门,2学分)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2学分,72课时,第二学期开设,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
 
硕士生在入学时达到学校规定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可以申请免修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申请免修按《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免修公共课程的规定》办理。
 
(四) 专业选修课:任选三门,6学分。
 
(1)(37X2023)统计学与SPSS(2学分,36课时)
 
(2)(37X2024)英美诗歌研究(2学分,36课时)
 
(3)(37X2025)英美女性文学研究(2学分,36课时)
 
(4)(37X2026)语言学经典导读(2学分,36课时)
 
(5)(37X2027)社会语言学(2学分,36课时)
 
(6)(37X2028)认知语言学(2学分,36课时)
 
(7)(37X2029)心理语言学(2学分,36课时)
 
(8)(37X2030)第二语言习得(2学分,36课时)
 
(9)(37X2031)语言教学理论(英语教学论)(2学分,36课时)
 
(10)(37X2032)语言教学专题研究(2学分,36课时)
 
(11)(37X2033)文化与翻译(2学分,36课时)
 
(12)(37X2034)专门用途翻译与实践(2学分,36课时)
 
(13)语言与文化(2学分,36课时)
 
(14)学术英语写作(2学分,36课时)
 
(15)对外汉语教学专题研究(2学分,36课时)
 
(五) 科学研究与论文工作,不计学分。
 
科学研究活动要与课程学习相结合,平时的作业、读书报告、实验报告、课程论文等要求有学术性,鼓励硕士生参与学院和导师主持的科研课题以及自选课题开展科学研究。论文工作不少于1学年。
 
(六) 实践环节,1学分。
 
硕士生在学期间应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环节包括教学实践、科研实践或社会实践等。实践授课课时不得少于18课时。
 
(七)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1学分。
 
阅读大量专业文献,总结提炼出综述报告,在此基础上,对学位论文的构思、框架、目标、科学性、可行性,向考核小组汇报。考核通过,可获得1学分。
 
(八) 学术活动,l学分。
 
要求硕士生在校期间认真参加不少于10次的校内外学术活动,根据《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规定》要求,经导师审查、学院审核通过后,可获得1学分。
 
(九) 补修课程
 
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取的硕士生,一般需补修2门大学本科的主要专业课程,要求通过考试,不计学分。
 
硕士生入学一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出课程培养计划,课程培养计划应根据学科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个人的实际,全面考虑,合理安排。要对课程学习、文献阅读、教学与科研训练、开题报告、学位论文等做出计划和安排。硕士生必须按规定时间和要求提交个人培养计划;除选修课程可在培养过程中根据需要做出适当调整外,其他课程原则上按照本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培养计划执行,否则,所修课程不计算学分。
 
 
 
七、 中期考核和科研成果要求
 
(一)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一般在第四学期8—12周进行。中期考核是对硕士生进行的一次思想品德、课程学习、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身体健康状况的综合考核。硕士生应认真自我总结、全面汇报,导师组成中期考核小组对每个硕士生进行考核,写出评语。考核合格,方能进入论文撰写阶段。否则,应延长学习期限或终止学习,按肄业处理。中期考核按照《青海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青师教字【2004】53号)执行。
 
(二)科研成果要求
 
研究生取得的学术成果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方能提出学位申请。
 
1. 以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并以青海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在知网收录的公开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
 
2. 参加国内外学术组织举办的学术会议,以独立作者或第1作者以青海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收入正式出版的论文集(有书刊号)的论文1篇;
 
3. 参加国内外学术组织举办的学术会议,提交的论文摘要收录在会议手册上且进行论文宣读,并获得论文宣读证书或证明;
 
4. 有1项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通过鉴定(本人排名前5)。
 
 
 
八、 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对硕士生进行中期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学位论文进度和质量的前提。为保证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有计划的、有步骤的进行,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研究生应于第四学期1-6周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先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开报告,征求意见,及时修改,写出论文工作计划。
 
硕士生应就论文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等作出论证,写出书面报告,并在开题报告会报告。各学科成立开题报告专家评议委员会,委员会由导师、本学科3名以上教授、副教授组成。
 
开题报告未通过者可在三个月内修改后重新申请开题。开题报告通过者如因特殊情况须变更学位论文研究课题,应重新进行开题报告。
 
 
 
九、 学位论文与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是硕士生培养的重要部分,是对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也是衡量硕士生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硕士生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用于论文实际工作时间不少于一年,论文格式符合学校关于研究生论文格式的统一规定。
 
硕士学位论文可以是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也可以结合科研攻关任务从事开发研究,但须有自己的见解或特色。各学科专业应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制定本学科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具体标准及要求。
 
(一)学位论文撰写要求
 
学生修满学分后方可进入撰写学位论文阶段。
 
由本人提出研究课题,经指导老师同意后确定题目,研究生写出开题报告,导师审阅签字后,可以组织开题。开题时应有3—5位副教授职称以上的专家参加,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获得半数以上通过票者,才可进入正式撰写学术论文阶段。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以本学科研究的前沿问题、重点问题及有学术价值又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为主。必须有自己的见解,文字和格式必须符合学校或本学科制定的规范,并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根据我校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的相关要求,本方向的研究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随时主动同导师(组)联系,虚心请教,获得帮助;导师(组)要加强从开题到写作、再到答辩的全程指导。
 
(2)论文撰写时间约为1年。
 
(3)接受学位论文中期检查。检查一般在第五学期中进行,由本学科组织专家小组对研究生的学习态度、论文进展、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考察,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意见。
 
(4)在读期间至少在公开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
 
(二)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按照我校硕士学位授予的有关要求组织论文评审和答辩委员会,论文答辩做到公正、公开,严格要求。硕士论文应在答辩前至少请1-2位校外同行专家对论文进行书面评阅,评阅意见上要写明“通过”还是“不通过”。有一名评阅人不通过的学生必须修改论文,不得参加答辩。
 
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7人组成(其中教授不少于3人),研究生本人导师不参加答辩委员会,但可以列席答辩。
 
 
 
 
 
 
 
 
 
 
 
 
 
 
 
 
 
 
 
 
 
 
 
 
 
 
 
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
 
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202)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能在本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管理的高层次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 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品德优良,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开拓进取精神。
 
2. 掌握坚实的经济学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应用经济学学科前沿动态,能够熟练应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创造性的解决现实社会中的各种经济问题。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外文文献,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 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敬业与团队合作精神,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培养方向
 
(一) 区域经济学
 
1.区域城镇化问题研究
 
2.区域民营经济
 
3.区域可持续发展
 
(二) 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
 
(三) 国民经济学
 
民族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
 
三、学习年限
 
硕士生基本学制为三年。硕士生如在基本学制内未能完成学习任务,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延长期不超过两年。
 
四、培养方式
 
硕士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学术交流相结合的培养方式;采取责任导师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指导方法;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硕士生的主导作用,发挥硕士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五、课程设置
 
总学分为36分。其中,公共必修课3门,共7学分;专业基础课程5门,共10学分;专业方向课程3门,共9学分;专业选修课 3门,共6学分;公共选修课1门,共2学分;实践、开题、学术活动各占1分。
 
(一)公共必修课3门,7学分,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
 
1.政治理论课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36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2)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学分,18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2.第一外国语(含口语)
 
(1)英语(上),2学分,108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2)英语(下),2学分,108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第一外国语原则上为英语,参加非英语语种考试入学的硕士生一般将入学考试语种作为第一外国语,也可选择英语为第一外国语。
 
硕士生在入学时达到学校规定的外语水平,可以申请免修第一外国语。申请免修按《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免修公共课程的规定》办理。
 
(二)专业必修课,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
 
1.专业基础课程5门,10学分
 
(1)43X2001中级微观经济学,2学分,36课时。
 
(2)43X2002中级宏观经济学,2学分,36课时。
 
(3)43X2003中级计量经济学,2学分,36课时。
 
(4)43X2004制度经济学,2学分,36课时。
 
(5)43X2005学术论文写作,2学分,36课时。
 
2.专业方向(区域城镇化问题研究)课程3门,9学分。
 
(1)43X2006发展战略与民族经济规划,3学分,54课时。
 
(2)43X2007民族经济学,3学分,54课时。
 
(3)43X2008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3学分,54课时。
 
3.专业方向(区域民营经济)课程3门,9学分。
 
(1)43X2009民营经济概论,3学分,54课时。
 
(2)43X2010经济统计学,3学分,54课时。
 
(3)43X2011区域民营经济比较与分析模型,3学分,54课时。
 
4.专业方向(区域可持续发展)课程3门,9学分。
 
 (1)43X2012城市发展史,3学分,54课时。
 
 (2)43X2013区域城市互动论,3学分,54课时。
 
 (3)43X2014城市化前沿问题研究,3学分,54课时。
 
5.专业方向(产业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课程3门,9学分。
 
(1)43X2015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3学分,54课时。
 
(2)43X2016产业经济学,3学分,54课时。
 
(3)43X2017区域经济学,3学分,54课时。
 
6.专业方向(民族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课程3门,9学分。
 
(1)43X2018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3学分,54课时。
 
(2)43X2019区域经济政策,3学分,54课时。
 
(3)43X2020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3学分,54课时。
 
(三)公共选修课:1门,2学分,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
 
(1)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由研究生部统一安排),2学分,72学时,第二学期开设。
 
硕士生在入学时达到学校规定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可以申请免修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申请免修按《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免修公共课程的规定》办理。
 
(四)专业选修课:一般要求至少选修3门,6学分。
 
(1)43X2021发展经济学,2学分,36课时。
 
(2)43X2022区域文化与经济发展,2学分,36课时。
 
(3)43X2023现代公司治理理论与实践,2学分,36课时。
 
(4)43X2024应用统计分析,2学分,36课时。
 
(5)43X2025现代金融学,2学分,36课时。
 
(6)43X2026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究,2学分,36课时。
 
(7)43X2027公共经济学,2学分,36课时。
 
(8)43X2028生态经济学,2学分,36课时。
 
(五)43X2032科学研究与论文工作,不计学分。
 
科学研究活动要与课程学习相结合,平时的作业、读书报告、实验报告、课程论文等要求有学术性,鼓励硕士生参与学院和导师主持的科研课题以及自选课题开展科学研究。论文工作不少于1学年。
 
(六)43X2029实践环节,1学分。
 
硕士生在学习期间,应积极参加教学实践、科研实践或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提升自身能力。实践环节经导师审查、学院审核通过后,可获得1学分。
 
教学实践安排在第4学期,教学实践必须面向大学本、专科学生,参加教学第一线工作。教学实践活动的内容可以是协助教师辅导答疑、批改作业、上实验课、主持课堂讨论、指导本科生教育实习、社会调查等,也可在教师指导下讲授一定时数的专业基础理论课。教学实践工作量应不少于36课时,其中授课课时保证不少于8课时。教学实践由导师负责考核,考核合格者获得1学分。
 
科研实践以参与具体的科研项目、实验设计、技术开发和服务为主要内容,由导师根据学科专业特点自行安排,但要有具体考核办法。
 
社会实践的方式可以是到企业参与技术开发、实际操作;到科研院所开展助理研究工作;或到农村、牧区开展社会调查、支教等活动。
 
(七)43X2030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1学分。
 
阅读大量专业文献,总结提炼出综述报告,在此基础上,对学位论文的构思、框架、目标、科学性、可行性,向考核小组汇报。考核通过,可获得1学分。
 
(八)43X2031学术活动,l学分。
 
要求硕士生在校期间认真参加不少于10次的校内外学术活动,根据《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规定》要求,经导师审查、学院审核通过后,可获得1学分。
 
(九)补修课程,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取的硕士生,一般需补修2门大学本科的主要专业课程,要求通过考试,不计学分。
 
硕士生入学一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出课程培养计划,课程培养计划应根据学科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个人的实际,全面考虑,合理安排。要对课程学习、文献阅读、教学与科研训练、开题报告、学位论文等做出计划和安排。硕士生必须按规定时间和要求提交个人培养计划;除选修课程可在培养过程中根据需要做出适当调整外,其他课程原则上按照本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培养计划执行,否则,所修课程不计算学分。
 
六、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对硕士生进行的一次思想品德、课程学习、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身体健康状况的综合考核。中期考核按照《青海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青师教字【2004】53号),一般应在第四学期的第8-12周执行。硕士生应认真自我总结、全面汇报,中期考核小组对每个硕士生进行考核,写出评语,考核合格方能进入论文撰写阶段,否则应延长学习期限或终止学习,按肄业处理。
 
七、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学位论文进度和质量的前提。开题报告的时间与学位论文答辩的间隔时间由各学科自主设定。
 
硕士生应就论文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等作出论证,写出书面报告并在开题报告会上报告。各学科要成立开题报告专家评议委员会,委员会由导师,本学科3名以上教授、副教授组成。开题报告未通过者可在修改后三个月内重新申请开题。如因特殊情况须变更学位论文研究课题,应重新进行开题报告。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的撰写是对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也是衡量硕士生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硕士生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撰写时间不少于一年,论文格式符合学校关于研究生论文格式的统一规定。
 
硕士学位论文可以是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也可以结合科研攻关任务从事开发研究,但须有自己的见解或特色。各学科专业应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制定学位论文的具体标准及要求。
 
九、毕业和学位的授予
 
按《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修订)》、《青海师范大学关于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青海师范大学授予硕士学位工作实施细则》办理。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660135)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现代意识和品德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知识、有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适应性较强的政务、金融、企事业、科研、教育等部门所需要的掌握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和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独立实践能力,从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和信息科学研究、设计、实施、管理和教学的高级专门人才。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为基础,研究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信息处理,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熟练掌握从事语言信息处理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突出对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培养能够从事自然语言分析的高级专门人才。
 
(一)政治素质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华民族,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遵纪守法、为人友善、人格健全、心身健康、勤奋好学、品德优良的人才,为民族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身体素质
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旺盛的精力、健康的体魄,掌握健身强体的科学方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
 
(三)业务素质
 1. 系统、扎实地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本专业的新发展、新成就,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获得研究和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具有分析和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初步的教学、科研、开发、管理的能力。
 
 2. 基本达到相关课程所要求的实践水平,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的法规;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得知识和信息、不断更新自己知识的能力;了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动态。
 
3. 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初步的工作和生活的外语会话能力,能应用外语阅读国内外相关的科技书籍、资料和文献,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毕业时外语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或梵文考试。
 
二、培养方向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方向共2个:藏语自然语言处理和藏语计算语言学与机器翻译。
 
1. 藏语自然语言处理
 
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的任务是对字、词、句、篇章的语音形式和书面形式进行输入、输出、统计、检索、识别、分析、理解和生成,涉及语言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交叉领域。其应用目标是使人与计算机之间用自然语言进行交流,建立各种处理自然语言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包括自然语言理解系统、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自动校对系统、文字自动识别系统、智能信息检索系统、文献自动分类系统、自动文摘系统、信息提取、网上智能搜索引擎。
 
2. 藏语计算语言学与机器翻译
 
藏文计算语言学与机器翻译以语言分析技术和语言生成技术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为重心,紧密结合自动分析技术、语料库建设、机器翻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前沿,形成了在国际上处于先进地位的研究成果。本方向主要研究汉藏(藏汉)机器翻译、藏语计算语言学、藏语语料库语言学以及藏文语料库建设等。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限一般为三年。对于提前完成规定的全部学业,成绩特别优秀的,经专家推荐和严格考核,可以提前毕业,但不能少于两年;个别因客观原因不能在规定的学制内完成学业的,经审核批准可适当延长,延长期一般不超过二年。
 
研究生提前毕业或延期毕业,按《青海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提前毕业的管理办法》、《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延期毕业的管理办法》执行。
 
四、培养方式
培养采取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学术交流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指导方式上采取责任导师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的主导作用和硕士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五、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科学研究与论文工作、实践环节、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和学术活动,总学分要求最低为34学分。具体在导师的指导下,按以下要求选课。
 
(一)公共必修课3门,7学分,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
1.政治理论课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36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2)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学分,18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2.第一外国语(含口语)
 
(1)英语(上),2学分,108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2)英语(下),2学分,108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第一外国语原则上为英语,参加非英语语种考试入学的硕士生一般将入学考试语种作为第一外国语,也可选择英语为第一外国语。入学时达到学校规定的外语水平,可以申请免修第一外国语。申请免修按《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免修公共课程的规定》办理。
 
(二)专业必修课,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
1.专业基础课4门, 12学分,提倡按学科群开设课程。
 
(1)33X2001高级程序设计,3学分,54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2)33X2002形式语言与自动机,3学分,54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3)33X2009应用数学,3学分,54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4)33X2011算法设计与分析,3学分,54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2.专业方向课程3门,9学分。
 
(1)33X2030藏文信息处理技术,3学分,54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2)33X2031藏语语法导论,3学分,54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3)33X2056藏语自然语言处理,3学分,54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三)专业选修课:要求至少选修3门,6学分。
(1)33X2027数字语音处理,2学分,54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2)33X2041机器学习,2学分,72课时,第三学期开设。
 
(3)33X2077专业外语, 2学分,36课时,第三学期开设。
 
(4)33X2078科技论文写作, 2学分,36课时,第三学期开设。
 
(5)33X2109统计自然语言处理技术, 2学分,54课时,第三学期开设。
 
(6)33X2079专题选讲, 2学分,36课时,第四学期开设。
 
(7)33X2080文献选读, 2学分,36课时,第四学期开设。
 
(8)33X2110藏语语音技术, 2学分,36课时,第三学期开设。
 
(9)33X2128藏文句法理论, 2学分,36课时,第四学期开设。
 
(10)33X2130 Python程序设计, 2学分,36课时,第四学期开设。
 
(四)科学研究与论文工作,不计学分。
科学研究活动要与课程学习相结合,平时的作业、读书报告、实验报告、课程论文等要求有学术性,鼓励硕士生参与学院和导师主持的科研课题以及自选课题开展科学研究。论文工作不少于1学年。
 
(五)实践环节,1学分。
硕士生在学期间应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环节包括教学实践、科研实践或社会实践等。
 
教学实践安排在第4学期,教学实践必须面向大学本、专科学生。教学实践的内容可以是协助主讲教师辅导答疑、批改作业、上实验课、主持课堂讨论、指导本科生学位论文、本科创新创业项目、社会调查等,也可在主讲教师指导下讲授一定时数的本科课程,教学实践工作量应不少于36课时。教学实践由导师负责考核,考核合格者获得1学分。
 
科研实践以参与具体的科研项目、实验设计、技术开发和服务为主要内容,由导师根据学科专业特点自行安排,但要有具体考核办法。
 
研究生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以培养研究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实践的方式可以是到企业参与技术开发、实际操作,也可以到科研院所开展助理研究工作,或到农村、牧区开展社会调查、支教等活动。
 
(六)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1学分。
在阅读大量专业文献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综述报告;开题报告应包含学位论文的构思、框架、目标、科学性、可行性等内容,开题报告向考核小组汇报。考核通过,可获得1学分。
 
(七)学术活动,l学分。
在校期间,研究生应参加不少于10次的校内外学术活动,写出有关学术活动的摘要、笔记或体会。根据《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规定》要求,经导师审查、学院审核通过后,获得1学分。
 
(八)补修课程
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取的硕士生,需补修2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本科的主要专业课程,要求通过考试,不计学分。补修课程为数据结构和C语言程序设计。
 
硕士生入学一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出课程培养计划,课程培养计划应根据学科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个人的实际,全面考虑,合理安排。要对课程学习、文献阅读、教学与科研训练、开题报告、学位论文等做出计划和安排。硕士生必须按规定时间和要求提交个人培养计划;除选修课程可在培养过程中根据需要做出适当调整外,其他课程原则上按照本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培养计划执行,否则,所修课程不计算学分。
 
六、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一般应在第四学期前8-12周进行。中期考核应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课程学习、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研究生应认真自我总结、全面汇报,由院领导、导师组成的考核小组应对每个硕士研究生进行认真考核,写出评语。考核合格者方能进入论文撰写阶段。否则,应延长学习期限或终止学习,按肄业处理。中期考核按照《青海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青师教字【2004】53号)执行。
 
研究生取得的学术成果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方能提出学位申请。
 
1.以独立作者或第1作者并以青海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在省级以上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的正刊上发表1篇论文;
 
2.以独立作者或第1作者并以青海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在国内外正规学术团体举办的专业学术会议上收录1篇论文;
 
3.有1项科研成果通过鉴定(本人排名前3)。
 
研究生发表论文的学术刊物由学校认定。
 
七、开题报告
为保证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于第五学期的前4周内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开报告,征求意见,及时修改。
 
硕士生应就论文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等做出论证,写出书面报告,并在开题报告会报告。各学科要成立开题报告专家评议委员会,委员会由导师,本学科3名以上教授、副教授组成。开题报告未通过者可在三个月内修改后重新申请开题。开题报告通过者如因特殊情况须变更学位论文研究课题,应重新进行开题报告。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部分,是对硕士生科研能力的全面训练,也是衡量硕士研究生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研究生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用于论文实际工作时间不少于一年,论文格式符合学校关于研究生论文格式的统一规定。
 
硕士学位论文可以是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也可以结合科研攻关任务从事开发研究,但须有自己的见解或特色。
 
九、毕业和学位授予
按《青海师范大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青海师范大学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青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授予细则》办理。
 
 
 
 
 
 
 
 
 
 
 
 
 
 
 
 
 
 
 
 
 
 
 
 
 
 
 
 
 
 
 
 
 
 
 
 
 
 
 
 
 
体育教育训练学二级学科
 
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40303)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能够在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领域从事教学训练、科学研究及管理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
 
1、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具有科学世界观、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和体育事业,勇于改革和创新。
 
2、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项技能,具有从事本学科领域教学训练、科学研究及管理工作的能力;熟悉体育领域重大实际问题的产生原因、表现形式和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解决体育运动实际问题的能力。
 
3、勤奋学习、严谨治学,具有较宽厚的知识面,正确的学术倾向和良好的科学研究作风;具有合作精神、创造精神和符合时代的团队精神。
 
4、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能够运用该语在本专业领域进行专业技术交流。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5、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拥有健康的体魄、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及社会适应能力。
 
二、培养方向
 
1.高原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
 
2.学校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
 
3.专项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
 
三、学习年限
 
硕士生基本学制为三年。硕士生在基本学制内未能完成学习任务,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延长期不超过二年。
 
五、培养方式
 
硕士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学术交流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在指导方式上采取责任导师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硕士生的主导作用,发挥硕士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五、课程设置
 
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必修课(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非学位课程为专业选修课。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18学时为1学分)。研究生至少取得34学分,对于同等学历或跨专业考取的研究生,必须补修2门专业课程。补修课程成绩不记学分。
 
(一)公共必修课3门,7学分,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
 
1.政治理论课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36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2)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18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2.第一外国语(含口语)
 
(1)英语(上),2学分,108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2)英语(下),2学分,108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第一外国语原则上为英语,参加非英语语种考试入学的硕士生一般将入学考试语种作为第一外国语,也可选择英语为第一外国语。
 
硕士生在入学时达到学校规定的外语水平,可以申请免修第一外国语。申请免修按《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免修公共课程的规定》办理。
 
(二)专业必修课,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
 
1.专业基础课程
 
(1)36x2001体育教学论,2学分,36课时。
 
(2)36x2002运动训练学,2学分,36课时。
 
(3)36x2003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2学分,36课时。
 
(4)36x2004体育心理学理论和方法,2学分,36课时。
 
(5)36x2005体育科学研究方法,2学分,36课时。
 
2.专业方向课程
 
(1)高原训练理论与实践
 
36x2006运动训练科学监控,2学分,36课时。
 
36x2007运动专项技能与实践,2学分,36课时。
 
36x2008高原训练理论与实践,2学分,36课时。
 
(2)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
 
   36x2009体育课程导论,2学分,36课时。
 
36x2010体育教材教法分析,2学分,36课时。
 
36x2011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2学分,36课时。
 
(3)专项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
 
36x2012体育训练、竞赛的组织与管理,2学分,36课时。
 
36x2013运动专项技能与实践,2学分,36课时。
 
36x2014专项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2学分,36课时。
 
(三)公共选修课:
 
(1)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由研究生部统一安排),2学分,72学时,第二学期开设。
 
硕士生在入学时达到学校规定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可以申请免修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申请免修按《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免修公共课程的规定》办理。
 
(四)专业选修课:要求任选4门,8学分。
 
(1)36x2019运动生理学理论与应用,2学分,36课时。
 
(2)36x2020运动生物化学与应用,2学分,36课时。
 
(3)36x2021体育保健学理论与应用,2学分,36课时。
 
(4)36x2022运动营养学与应用,2学分,36课时。
 
(5)36x2023体育统计学与应用,2学分,36课时。
 
(6)36x2024体育社会学,2学分,36课时。
 
(7)36x2025民族传统理论与实践,2学分,36课时。
 
(五)个人培养计划 (不计学分)
 
指导教师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本学科发展需要以及研究领域所需的知识结构,确定选修课程,鼓励跨学科选修。从每个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指导研究生认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研究生的个人培养计划包括思想教育、课程学习计划、读书计划、学术研究计划与学位论文课题计划等内容。研究生入学半年后在导师和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确定培养计划。
 
(六)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和学术活动(不计学分)
 
硕士研究生应参加学校及院系组织的教学实践活动,面向大学本、专科学生,参加教学及专业实践活动,协助教师辅导答疑、批改作业、主持课堂讨论、指导本科生教育实习、社会调查等,教学实践工作量不少于20个教学日。研究生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扩大其知识面,增强其主动吸取新知识的能力。在校期间,研究生还应按照具体要求和安排,参加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组织的学术活动,参加学术报告不少于5次。对硕士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和学术活动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写出评语。
 
(七)文献阅读(不计学分)
 
根据专业特点安排一定数量的专业文献供研究生阅读并进行选讲,要求研究生按期完成,并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
 
(八)科研要求(不计学分)
 
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参与科学研究,导师负责提出科研任务,制定科研计划,检查学生的科研工作。研究生在省级及以上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正刊)上至少发表1篇论文或有1项科研成果通过鉴定,方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研究生在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前,应提交科研成果的原件和复印件。
 
(九)考试与考查
 
成绩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学位课程除撰写论文外,制定考试大纲,有统一命题、同堂同卷的考试,并逐步建立题库。考试按百分制评定成绩,60分以下为不及格,学位课成绩不低于75分,专业学位课至多有一门在70分以下者,方可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学校已取消相关要求。考查成绩一律按合格、不合格评定,由导师及有关教师写出评语和考查结果,方能取得学分。
 
研究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参加考试、考查,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参加,必须事先提出申请,经导师签字同意并由研究生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缓考,否则以旷考认定,该课程的成绩以零分计,并不予补考。考试作弊,按《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处理。
 
(九)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1学分。
 
阅读大量专业文献,总结提炼出综述报告,在此基础上,对学位论文的构思、框架、目标、科学性、可行性,向考核小组汇报。考核通过,可获得1学分。
 
(十)学术活动,l学分。
 
要求硕士生在校期间认真参加不少于10次的校内外学术活动,根据《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规定》要求,经导师审查、学院审核通过后,可获得1学分。
 
(十一)补修课程,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取的硕士生,一般需补修2门大学本科的主要专业课程,要求通过考试,不计学分。
 
硕士生入学一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出课程培养计划,课程培养计划应根据学科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个人的实际,全面考虑,合理安排。要对课程学习、文献阅读、教学与科研训练、开题报告、学位论文等做出计划和安排。硕士生必须按规定时间和要求提交个人培养计划;除选修课程可在培养过程中根据需要做出适当调整外,其他课程原则上按照本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培养计划执行,否则,所修课程不计算学分。
 
六、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一般应在第四学期8——12周进行。中期考核是对硕士生进行的一次思想品德、课程学习、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身体健康状况的综合考核。硕士生应认真自我总结、全面汇报,中期考核小组对每个硕士生进行考核,写出评语。考核合格,方能进入论文撰写阶段。否则,应延长学习期限或终止学习,按肄业处理。中期考核按照《青海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青师教字【2004】53号)执行。
 
七、开题报告
 
为保证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有计划的、有步骤的进行,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硕士研究生应于第四学期开学后的3周内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开报告,征求意见,及时修改。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该论文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等,要求研究生制定详细研究计划及主要的参考文献。写出书面报告,并在开题报告会报告。
 
学院成立开题报告专家评议委员会,委员会由导师,本学科3名以上教授、副教授组成。学生的开题报告由开题报告专家评议委员会进行评议。对于开题报告未通过者可在三个月内修改后重新申请开题。开题报告通过者如因特殊情况须变更学位论文研究课题,应重新进行开题报告。
 
八、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用于论文实际工作时间不少于一年,论文格式符合学校关于研究生论文格式的统一规定。学位论文字不少于三万字。学位论文一般包括:摘要(中、外文)、引言、主要内容(理论分析等)、结论,以及注释、参考书目和必要的附录。在撰写过程中,应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对所获得的真实可靠的数据和资料进行科学的归纳和分析,并结合前人的研究进行深入探讨,写出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学位论文。
 
九、毕业和学位授予
 
全日制学位研究生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完成课程学习,修满规定学分,通过思想品德考核,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毕业资格,准予毕业,颁发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有关规定,达到我校相关学位授予标准,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教育学硕士学位。具体办法按照《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修订)》、《青海师范大学关于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青海师范大学授予硕士学位工作实施细则》办理。
 
 
 
 
 
 
 
 
 
 
 
 
 
 
 
 
 
 
 
 
 
 
 
 
 
 
 
 
 
 
 
 
 
 
 
 
 
 
 
 
 
 
 
生物学一级学科
 
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710)
 
一、培养目标
 
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坚持质量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适应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高度责任感,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生物学专业高级创新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纪守法,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研作风,勇于追求真理,乐意献身于科学和教育事业;具有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掌握坚实宽广的生物学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生物学专业的研究方法和国内外研究动态,初步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3.能够熟练运用生物学知识和技术进行相关课题的设计、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
 
4. 能熟练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生物学专业的外文资料。
 
5. 毕业后能独立从事生物学领域的理论和应用性研究以及相关领域的教学工作。
 
二、培养方向
 
根据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结合生物学专业特点和学科的新发展,本专业设立6个研究方向。(每个二级学科下设置方向数目≦3个)
 
1.植物学:
 
植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主要研究整个植物界从低等到高等、从个体到群体、从宏观到微观各层次生命活动规律和环境关系以及进化的科学。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植物学正朝着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发展。从宏观上转向生态、环境研究,即研究植物群体、群落,植物间相互影响,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自然生态系统演变;从微观上将植物体的种种生理活动,包括物质、能量、信息的转化等深入到细胞水平、分子水平进行研究。植物学的深入研究对农、林、牧、医、环境保护、食品和轻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青海师范大学植物学硕士点于2000年12月获硕士学位授予权,于2001年开始招生,是我校发展速度快、实力较强的学科之一。近年来,该学科组建了一支实力较强的师资队伍,建设了很好的实验平台,形成了以高山植物研究为特色的优势领域,取得喜人的科研成绩。本硕士点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以下5个方面:(1)高原动植物生态适应与进化;(2)高原特有动植物的群体进化历史研究;(3)中藏药和保健食(药)品的开发研究;(4)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研究;(5)植物分子遗传育种。
 
2.动物学:
 
动物学是生物学重要二级学科之一,以动物演化和发展为主线,由低等到高等,包括主要动物类群的形态、进化、分类、生活习性及与人类的关系,着重于动物学领域以及相关学科的重要进展,2011年开始获准硕士研究生招生,现设有四个研究方向,即动物系统分类、动物生态学、动物生理生化、动物生理生态。
 
青藏高原由于地理环境特殊的作用,使得所演化孕育的高原动物在种类区系、生理生态、生理生化等方面适应高山生活中具有自身特有的生物学规律。动物学专业的四个研究方向均立足于此。(1)动物系统分类方向着重于青藏高原独特地理环境孕育的动物资源的种类、区系组成以及保护生物学问题。(2)动物生态学方向主要研究方向和特色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独特的生态系统及极端地理环境下特有动物的生态适应、进化模式、保护遗传学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和行动计划制定。(3)动物生理生化方向着重于高山动物氧传递物质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比较高山土著与移居动物代谢调控差异的研究以及高山特有动物的群体遗传学研究。(4)动物生理生态方向以高原特有土著动物、平原引入高原子代动物和家畜等作为研究对象,从个体水平和细胞分子水平进行神经内分泌对动物低氧适应调节机理的比较生理学研究和血液中氧传递调节生理学机制的研究。
 
3.资源生物学:
 
本研究方向立足于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丰富的高山植物资源和高原特有野生植物资源,一方面着力开展野生植物资源中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重要基因的发掘、遗传机理和开发利用研究,野生优良基因渐渗诱发的表观遗传学,特有资源的保护遗传学等研究;另一方面致力于我省特有植物资源的生态分布、资源蕴藏量、药用价值等研究,为濒危中药材寻找替代品;同时开展大宗药用植物资源品种选育、活性成分及构效关系、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标准等方面的研究,服务于我省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该研究方向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和前瞻性的专业特色。
 
4.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随着新一代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方法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越来越成为生命科学各领域研究的基础,也越来越突显其重要作用。本专业研究方向以青藏高原特有的植物资源为基础,主要研究高原植物抗逆(生物和非生物胁迫)适应的生理和分子生物学机理,以及高原植物特殊的生长发育调节机制;采用现代生物技术,深入发掘青藏高原特殊生境下的植物种质资源和基因资源;深入研究青藏高原珍贵中草药及藏药药效成分的次生代谢分子调控机理,为采用现代生物技术筛选或培育抗逆性状优良的种质资源,以及通过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手段转移药效相关基因等提供理论基础。
 
5.细胞与遗传:
 
遗传学与细胞学相结合的一个遗传学分支学科, 以现代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技术为手段,开展细胞结构功能、发育和遗传,以及基因工程等各方面的基础理论、应用基础以及产品开发和产业化等多层次的工作。
 
6.生理学:
 
生理学是生物学的一个主要分支,以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和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为研究对象,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包括个体、器官、细胞和分子层次的生理活动研究,以及实验生理学、分子生理学和系统生理学等内容。本学科针对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要,设立动物营养生理学、生殖生物学、营养与免疫调控等三个研究方向,为特色经济动物的健康养殖和有效繁育、动物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和产品质量保证、人体及动物营养状态与免疫功能相互关系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三、学习年限
 
硕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特殊情况,经批准可延长学习年限,但原则上不超过5年。
 
四、培养方式
 
1. 完善以科学研究与学术创新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采取导师负责和所在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2. 加强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品质教育,做到管教管导,教书育人,既要发挥对研究生学科前沿引导、科研方法指导、学术规范教导作用,也要发挥对研究生思想品德和学术道德教育作用,导师应为在学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承担相应责任。
 
3. 指导教师要关心研究生健康成长,要求他们认真学习政治理论课,积极参加时事政策学习和形势教育关心国家大事。
 
4. 导师根据培养目标和研究方向、因材施教的原则和硕士研究生具体情况制定出培养计划,整个培养过程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方针,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使硕士研究生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科学研究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实验技能、创新能力和从事生产实践能力。
 
5. 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由学术水平较高、在科学研究中有成就的教授或副教授担任。在以导师指导为主的同时,建立导师指导小组。小组成员可以聘请校外知名教授和专家担任。由导师和指导小组全面负责培养工作。包括思想教育、学风教育、培养计划的制定、学位论文指导等。
 
五、课程设置
 
硕士生课程实行学分制,至少应取得34学分方可申请硕士学位。课程结构和学分分配如下:
 
(一)公共必修课3门,7学分,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
 
1.政治理论课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全校各专业),2学分,36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2)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文史类各专业), 1学分,18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3)自然辩证法概论(理工类各专业),1学分,18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2.第一外国语(含口语)
 
(1)英语(上),2学分,108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2)英语(下),2学分,108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第一外国语原则上为英语,参加非英语语种考试入学的硕士生一般将入学考试语种作为第一外国语,也可选择英语为第一外国语。
 
硕士生在入学时达到学校规定的外语水平,可以申请免修第一外国语。申请免修按《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免修公共课程的规定》办理。
 
(二)专业必修课,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
 
1.专业基础课程,4门,10学分。
 
(1)32X2001,高级生物化学,3学分,54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2)32X2002,分子生物学,3学分,54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3)32X2005,细胞生物学,3学分,54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4)32X2003,植物资源学,3学分,54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2.专业方向课程,2-4门,6-9学分。
 
(1)32X2006,昆虫学,3学分,54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2)32X2008,天然产物化学,3学分,54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3)32X2009,药理学研究方法,3学分,54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4)32X2011,进化生物学,3学分,54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5)32X2012,中国植物区系地理学,3学分,54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6)32X2013,群体遗传学实验技术,3学分,54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7)32X2014,高级植物分类学,3学分,54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8)32X2015,高级植物形态解剖学,3学分,54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9)32X2016,波谱分析,3学分,54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10)32X2017,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3学分,54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11)32X2021,基因工程,3学分,54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12)32X2022,现代生物技术概论,3学分,54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13)32X2023,高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试验,3学分,54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14)32X2024,组织学与免疫组织化学,3学分,54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15)32X2025,应用植物学,3学分,54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16)32X2030,基因组学,3学分,54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17)32X2031,植物生物技术,3学分,54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18)32X2034,次生代谢产物化学,3学分,54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19)32X2035,微生物学,3学分,54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20)32X2040,蝗虫分类学,3学分,54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21)32X2041,蝶类分类与鉴定,3学分,54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22)32X2042,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化学,3学分,54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23)32X2044,中药功能食品研制与开发,3学分,54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24)32X2045,保健食品研发原理及应用,3学分,54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25)32X2046,分子系统学与生物软件应用,3学分,54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26)32X2047,传统药物与天然药物,3学分,54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27)32X2048,动物分子进化与系统分析,3学分,54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28)32X2049,植物发育生物学,3学分,54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29)32X2050,植物次生代谢与调控,3学分,54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30)32X2051,动植物资源与系统进化,3学分,54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31)32X2052,高原动植物资源与系统进化研究,3学分,54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32)32X2053,药物成分分离分析,3学分,54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33)32X2054,谱系地理学,3学分,54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34)32X2055,动物分类原理与方法,3学分,54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35)32X2056,植物分子群体遗传学,3学分,54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36)32X2057,分子生物地理学,3学分,54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37)32X2058,植物系统发育与分子进化,3学分,54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38)32X2059,基因操作原理,3学分,54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39)32X2060,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3学分,54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40)32X2061,有机分析,3学分,54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41)32X2063,环境生物学,3学分,54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42)32X2064,土壤生态学,3学分,54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43)32X2065,同位素技术在生态学中的应用,3学分,54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44)32X2068,生药学,3学分,54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三)公共选修课,1门,2学分,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
 
(1)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由研究生部统一安排),2学分,72学时,第二学期开设。
 
硕士生在入学时达到学校规定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可以申请免修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申请免修按《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免修公共课程的规定》办理。
 
(四)专业选修课,一般要求至少选修3门,6学分。
 
每个方向学生根据自己专业方向,选择课程,至少应修够3门、6学分,选修课鼓励跨学科、跨专业选课。
 
(1)32X2071,专业英语(生物),2学分,36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2)32X2072,科技论文写作,2学分,36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3)32X2073,SPSS生物统计,2学分,36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4)32X2074,保护生物学,2学分,36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5)32X2075,生物多样性,2学分,36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6)32X2076,生物信息学,2学分,36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7)32X2077,动物行为学,2学分,36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8)32X2078,进化生物学,2学分,36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9)32X2079,现代药物活性筛选,2学分,36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10)32X2080,生物统计学,2学分,36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11)32X2081,仪器分析,2学分,36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12)32X2083,现代动物生态学研究进展,2学分,36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五)科学研究与论文工作,不计学分。
 
科学研究活动要与课程学习相结合,平时的作业、读书报告、实验报告、课程论文等要求有学术性,鼓励硕士生参与学院和导师主持的科研课题以及自选课题开展科学研究。论文工作不少于1学年。
 
(六)实践环节,1学分。
 
硕士生应参加一定的教学、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包括社会调查、方案设计、教学实践(辅助导师讲授本、专科生课程部分章节)、科研实践(辅助导师指导学生野外教学实习和本科生毕业论文)、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研究报告等。硕士生参加实践环节活动的情况须记入《青海师范大学学术型硕士生实践活动考核表》。参加的实践环节由导师负责检查和指导,并进行考核,写出评语,考核合格后计1学分。
 
(七)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1学分。
 
为充分发挥经典文献阅读在夯实硕士生学科基础知识中的作用,生物学专业设立反映本学科学术传统和国内外研究前沿动态的必读著作、文献及主要学术期刊目录,包括:一级学科范围内和一级学科下设各培养方向必读文献两部分。硕士生在读期间文献阅读量要求如下:外文文献全文阅读不少于40篇,并至少全文翻译5篇,中文文献全文阅读不少于60篇,并做好阅读笔记,备查。然后,总结提炼出综述报告,在此基础上,对学位论文的构思、框架、目标、科学性、可行性,向考核小组汇报。考核通过,可获得1学分。
 
(八)学术活动,l学分。
 
在读期间,硕士生应认真参加不少于10次的校内外学术活动,根据《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规定》要求,经导师审查、学院审核通过后,可获得1学分。
 
(九)补修课程,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取的硕士生,一般需补修2门大学本科的主要专业课程,要求通过考试,不计学分。
 
硕士生入学一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出课程培养计划,课程培养计划应根据学科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个人的实际,全面考虑,合理安排。要对课程学习、文献阅读、教学与科研训练、开题报告、学位论文等做出计划和安排。硕士生必须按规定时间和要求提交个人培养计划;除选修课程可在培养过程中根据需要做出适当调整外,其他课程原则上按照本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培养计划执行,否则,所修课程不计算学分。
 
六、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一般应在第四学期8—12周进行。中期考核是对硕士生进行的一次思想品德、课程学习、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身体健康状况的综合考核。硕士生应认真自我总结、全面汇报,中期考核小组对每个硕士生进行考核,写出评语。考核合格,方能进入论文撰写阶段。否则,应延长学习期限或终止学习,按肄业处理。中期考核按照《青海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青师教字【2004】53号)执行。
 
七、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对硕士生进行中期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学位论文进度和质量的前提。开题报告的时间、与学位论文答辩的间隔时间由各学科自主设定。
 
硕士生应就论文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等做出论证,写出书面报告,并在开题报告会报告。各学科要成立开题报告专家评议委员会,委员会由导师,本学科3名以上教授、副教授组成。
 
开题报告未通过者可在三个月内修改后重新申请开题。开题报告通过者如因特殊情况须变更学位论文研究课题,应重新进行开题报告。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硕士生培养的重要部分,是对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也是衡量硕士生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硕士生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用于论文实际工作时间不少于一年,论文格式符合学校关于研究生论文格式的统一规定。
 
硕士学位论文可以是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也可以结合科研攻关任务从事开发研究,但须有自己的见解或特色。各学科专业应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制定本学科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具体标准及要求。
 
九、毕业和学位授予
 
按《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修订)》、《青海师范大学关于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青海师范大学授予硕士学位工作实施细则》办理。
 
生态学一级学科
 
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 0713)
 
一、培养目标
 
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坚持质量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生态学专业高级专门人才。具体培养目标:
 
1.思想品德要求
 
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高尚,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团结协作精神及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业务素质要求
 
应具有坚实宽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包括具有一定的相关学科的知识);熟悉生态学专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科学的思维能力,能在本学科发展的前沿上不断创新和探索;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先进的仪器设备;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能力。具有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具备从事生态学教学、科研、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规划、实施技术推广的能力。
 
3.身体素质要求
 
身体健康,能适应野外调查及田间工作需要。
 
二、培养方向
 
根据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结合生态学专业特点和学科的新发展,本专业设立4个研究方向。(每个二级学科下设置方向数目≦3个)
 
1.动物生态学
 
青藏高原土著动物对高寒、低氧环境生态适应的机制和青藏高原动物的分子系统地理学等研究工作。
 
2.植物生态学
 
① 根据植物个体、种群、群落乃至生态系统生态学原理,研究不同时空尺度下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机理,通过对相关生态规律的认识,进行控制、利用、改造和创造不同尺度的植物—环境系统,为保护环境,建设高效、健康的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② 以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中藏药植物资源为基础,研究高原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地理分布、逆境生理生态、种质资源多样性及其开发利用;结合生态学、资源学、生态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综合知识体系研究高原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特征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为青藏高原药用植物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开展湿地生态系统生态安全调查,重建三江源湿地水鸟生态历史,评估三江源湿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响应方式,为保护青藏高寒生态系统提供理论支持和策略。
 
3.微生物生态学
 
4.保护与恢复生态学
 
以退化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技术和方法以及生态学的过程与机理。研究多种逆境生态系统与生物的关系以及生物的反馈机制,为相应的生态系统管理、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依据。
 
三、学习年限
 
学制为3年。在学制规定的基本年限内,未能完成全部学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5年。
 
四、培养方式
 
1. 采用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导师为主导,负责硕士生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组、导师组要定期组织学术交流和各种形式的学术讨论会,拓宽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2. 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培养单位要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开设专业课程,学生要重视课程学习,夯实学科基础,掌握本学科的系统知识和前沿进展。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每位硕士生都要积极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在导师的指导下,逐步具备独立完成科研设计、科研操作和数据分析等的能力,提高硕士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课程设置
 
硕士研究生课程采用学分制,总学分应不少于34学分。具体课程结构与学分分配如下:
 
(一)公共必修课3门,7学分,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
 
1.政治理论课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36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2)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18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2.第一外国语(含口语)
 
(1)英语(上),2学分,108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2)英语(下),2学分,108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第一外国语原则上为英语,参加非英语语种考试入学的硕士生一般将入学考试语种作为第一外国语,也可选择英语为第一外国语。
 
硕士生在入学时达到学校规定的外语水平,可以申请免修第一外国语。申请免修按《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免修公共课程的规定》办理。
 
(二)专业必修课
 
1.专业基础课(4门, 10学分)
 
(1)32X2001,高级生物化学,3学分,54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2)32X2002,分子生物学,3学分,54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3)32X2003,植物资源学,3学分,54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4)32X2004,生态学原理,3学分,54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5)32X2005,细胞生物学,3学分,54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2. 专业方向课(根据专业方向学习其中的2-4门, 6-9学分)
 
(1)32X2007,动物地理学,3学分,54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2)32X2010,高级动物生理学,3学分,54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3)32X2017,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3学分,54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4)32X2018,生态系统管理与可持续发展,3学分,54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5)32X2019,草地生态学,3学分,54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6)32X2020,生态遗传学,3学分,54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7)32X2026,应用生态学,3学分,54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8)32X2027,高级植物学,3学分,54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9)32X2028,植物生理生态学,3学分,54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10)32X2029,民族植物学,3学分,54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11)32X2032,神经内分泌学,3学分,54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12)32X2033,神经药理学,3学分,54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13)32X2035,微生物学,3学分,54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14)32X2036,植物生理学,3学分,54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15)32X2037,动物生态学,3学分,54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16)32X2038,植物区系进化分析,3学分,54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17)32X2039,仪器分析实验技术,3学分,54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18)32X2043,动物生理学,3学分,54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19)32X2062,化学生态学,3学分,54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20)32X2063,环境生物学,3学分,54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21)32X2064,土壤生态学,3学分,54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22)32X2065,同位素技术在生态学中的应用,3学分,54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23)32X2066,生理生态学实验技术,3学分,54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24)32X2067,分子生理生态学,3学分,54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25)32X2069,分子生态学,3学分,54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26)32X2070,生态人类学,3学分,54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三)公共选修课,1门,2学分,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
 
(1)高级语言程序设计,2学分,72学时,第二学期开设。
 
硕士生在入学时达到学校规定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可以申请免修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申请免修按《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免修公共课程的规定》办理。
 
(四)专业选修课(≥3门,≥6学分)
 
(1) 32X2071,专业英语(生物) ,2学分,36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2)32X2072,科技论文写作,2学分,36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3)32X2073,SPSS生物统计,2学分,36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4)32X2074,保护生物学,2学分,36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5)32X2075,生物多样性,2学分,36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6)32X2076,生物信息学,2学分,36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7)32X2077,动物行为学,2学分,36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8)32X2078,进化生物学,2学分,36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9)32X2079,现代药物活性筛选,2学分,36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10)32X2080,生物统计学,2学分,36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11)32X2081,仪器分析,2学分,36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12)32X2082,生态学学科前沿专题,2学分,36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13)32X2083,现代动物生态学研究进展,2学分,36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14)32X2084,现代生态学研究进展,2学分,36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具体教学安排详见《生态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五)科学研究与论文工作,不计学分。
 
科学研究活动要与课程学习相结合,平时的作业、读书报告、实验报告、课程论文等要求有学术性,鼓励硕士生参与学院和导师主持的科研课题以及自选课题开展科学研究。论文工作不少于1学年。
 
(六)实践环节,1学分。
 
硕士生在学期间应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环节包括科研实践。各学科依据学科特点自行设置并制定考核办法。
 
(七)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1学分。
 
阅读大量专业文献,总结提炼出综述报告,在此基础上,对学位论文的构思、框架、目标、科学性、可行性,向考核小组汇报。考核通过,可获得1学分。
 
(八)学术活动,l学分。
 
要求硕士生在校期间认真参加不少于10次的校内外学术活动,根据《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规定》要求,经导师审查、学院审核通过后,可获得1学分。
 
(九)补修课程,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取的硕士生,一般需补修2门大学本科的主要专业课程:《普通生态学》和《生物化学》。要求通过考试,不计学分。
 
硕士生入学一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出课程培养计划,课程培养计划应根据学科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个人的实际,全面考虑,合理安排。要对课程学习、文献阅读、教学与科研训练、开题报告、学位论文等做出计划和安排。硕士生必须按规定时间和要求提交个人培养计划;除选修课程可在培养过程中根据需要做出适当调整外,其他课程原则上按照本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培养计划执行,否则,所修课程不计算学分。
 
六、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一般应在第四学期8——12周进行。中期考核是对硕士生进行的一次思想品德、课程学习、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身体健康状况的综合考核。硕士生应认真自我总结、全面汇报,中期考核小组对每个硕士生进行考核,写出评语。考核合格,方能进入论文撰写阶段。否则,应延长学习期限或终止学习,按肄业处理。中期考核按照《青海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青师教字【2004】53号)执行。
 
七、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对硕士生进行中期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学位论文进度和质量的前提。开题报告的时间、与学位论文答辩的间隔时间由各学科自主设定。
 
硕士生应就论文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等作出论证,写出书面报告,并在开题报告会报告。各学科要成立开题报告专家评议委员会,委员会由导师,本学科3名以上教授、副教授组成。
 
开题报告未通过者可在三个月内修改后重新申请开题。开题报告通过者如因特殊情况须变更学位论文研究课题,应重新进行开题报告。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硕士生培养的重要部分,是对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也是衡量硕士生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硕士生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用于论文实际工作时间不少于一年,论文格式符合学校关于研究生论文格式的统一规定。
 
硕士学位论文可以是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也可以结合科研攻关任务从事开发研究,但须有自己的见解或特色。各学科专业应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制定本学科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具体标准及要求。
 
九、毕业和学位授予
 
按《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修订)》、《青海师范大学关于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青海师范大学授予硕士学位工作实施细则》办理。
 
 
 
 
 
 
 
 
 
 
 
 
 
 
 
 
 
 
 
 
 
 
 
 
 
 
 
 
 
 
 
软件工程一级学科
 
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3500)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现代意识和品德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知识、有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适应性较强的政务、金融、企事业、科研、教育等部门所需要的掌握软件工程和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独立实践能力,从事软件工程和信息科学研究、设计、实施、管理和教学的高级专门人才。
 
1. 系统、扎实地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本专业的新发展、新成就,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具有分析和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能从事教学、科研、开发、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2. 基本达到相关课程所要求的实践水平,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的法规;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得知识和信息、不断更新已有知识的能力;了解本专业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动态。
 
3. 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应用外语阅读相关的资料和文献,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毕业时英语通过国家规定的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二、培养方向
 
1. 软件工程理论和方法
 
2. 智能计算技术及应用
 
3. 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
 
三、学习年限
 
硕士生基本学制为三年。硕士生在基本学制内未能完成学习任务,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延长期不超过二年。
 
四、培养方式
 
硕士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学术交流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在指导方式上采取责任导师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硕士生的主导作用,发挥硕士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五、课程设置
 
硕士生的最低总学分要求为34学分,各学科在学校规定的学分设置范围内确定本学科硕士生培养方案的学分最低要求和课程设置计划。
 
(一)公共必修课3门,7学分,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
 
1.政治理论课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全校各专业),2学分,36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2)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文史类各专业), 1学分,18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3)自然辩证法概论(理工类各专业),1学分,18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2.第一外国语(含口语)
 
(1)英语(上),2学分,108课时,第一学期开设。
 
(2)英语(下),2学分,108课时,第二学期开设。
 
第一外国语原则上为英语,参加非英语语种考试入学的硕士生一般将入学考试语种作为第一外国语,也可选择英语为第一外国语。
 
硕士生在入学时达到学校规定的外语水平,可以申请免修第一外国语。申请免修按《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免修公共课程的规定》办理。
 
(二)专业必修课,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
 
1.专业基础课程3-5门,10学分,按一级学科设置、通开通讲,确保硕士生能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1)33X2002形式语言与自动机,3学分,54课时
 
(2)33X2003研究生数学,3学分,72课时
 
(3)33X2004图论,3学分,54课时
 
(4)33X2005组合数学,3学分,54课时
 
(5)33X2011算法设计与分析,3学分,54课时。
 
2.专业方向课程2-4门,6-9学分,仅适用某一培养方向研究生培养的专属性课程。
 
(1)33X2012云计算导论,2学分,36学时
 
(3) 33X2013进化算法基础,3学分,54课时
 
(4) 33X2014数值分析,3学分,54课时
 
(5) 33X2015机器学习,3学分,54课时
 
(6) 33X2016网络科学原理与应用,3学分,54课时    
 
(7) 33X2017最优化理论与方法,3学分,54课时    
 
(8) 33X2018人工智能,3学分,54课时    
 
(9) 33X2020云计算与虚拟化技术 ,3学分,54课时   
 
(10) 33X2021高等网络 ,3学分,54课时   
 
(11) 33X2022基于云计算与物联网的远程实时信息监测 ,2学分,32课时   
 
(12) 33X2023数据融合理论与应用,3学分,54课时    
 
(13) 33X2024人工神经网络 ,3学分,54课时   
 
(14) 33X2025模式识别,3学分,54课时
 
(15) 33X2026数字图像处理,3学分,54课时
 
(16) 33X2027数字语音处理,3学分,54课时
 
(17) 33X2030藏文信息处理技术,3学分,54课时
 
(18) 33X2031藏语语法导论,3学分,54课时
 
(19) 33X2056藏语自然语言处理,3学分,54课时。
 
(19) 33X2074 模型检测, 3学分,54课时
 
(20) 33X2075数据世系管理,3学分,54课时
 
(21)33X2076开放复杂智能系统,2学分,36课时
 
(三)公共选修课:1门,2学分,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
 
(1)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由研究生部统一安排),2学分,72学时,第二学期开设。
 
硕士生在入学时达到学校规定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可以申请免修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申请免修按《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免修公共课程的规定》办理。
 
(四)专业选修课:一般要求至少选修3门,6学分。
 
(1) 33X2077专业外语,2学分,36课时
 
(2) 33X2078科技论文写作,2学分,36课时
 
(3) 33X2079专题选讲,2学分,36课时
 
(4) 33X2080文献选读,2学分,36课时
 
(5) 33X2081TCP/IP协议集,3学分,54课时
 
(6) 33X2082超图,3学分,54课时
 
(7) 33X2083代数组合,3学分,54课时
 
(8) 33X2084物联网与云计算,2学分,36课时
 
(9) 33X2085网络安全,2学分,36课时
 
(10) 33X2086基于云端的交互应用设计,2学分,36课时
 
(11) 33X2087组合网络理论,3学分,54课时
 
(12) 33X2088计算智能,3学分,54课时
 
(13) 33X2089现代优化算法,3学分,54课时
 
(14) 33X2090近似算法设计与分析,3学分,54课时
 
(15) 33X2091贝叶斯数据分析,3学分,54课时
 
(16) 33X2092粗糙集理论与应用,2学分,36课时
 
(17) 33X2093 Linux操作系统,2学分,36课时
 
(18) 33X2094计算机系统结构,3学分,54课时
 
(19) 33X2095语义网与web技术,3学分,54课时
 
(20) 33X2096图像处理与分析,3学分,54课时
 
(21) 33X2097开源云计算实践,3学分,54课时
 
(22) 33X2098组合优化,2学分,36课时
 
(23) 33X2099数据挖掘与决策,3学分,54课时
 
(24) 33X2100超网络理论及应用,3学分,54课时
 
(25) 33X2102模糊系统分析,3学分,54课时
 
(26) 33X2103遗传算法与工程优化,3学分,54课时
 
(27) 33X2104分布式计算,3学分,54课时
 
(28) 33X2105矩阵分析,2学分,36课时
 
(29) 33X2106数理统计,2学分,36课时
 
(30) 33X2107高级软件工程,4学分,72课时
 
(31) 33X2108随机过程,2学分,36课时
 
(32) 33X2109统计自然语言处理技术,2学分,54课时
 
(33) 33X2110藏语语音技术,2学分,36课时
 
(34) 33X2130Python程序设计,2学分,36课时
 
(35) 33X2163网络优化设计,3学分,54课时
 
(36) 33X2112大数据处理与存储技术,3学分,54课时
 
(37) 33X2162物联网智能应用实践,2学分,36课时
 
(38)33X2160大数据可视化分析, 3学分,54课时
 
(39)33X2143机器人与智能控制, 2学分, 36课时
 
(五)科学研究与论文工作,不计学分。
 
科学研究活动要与课程学习相结合,平时的作业、读书报告、实验报告、课程论文等要求有学术性,鼓励硕士生参与学院和导师主持的科研课题以及自选课题开展科学研究。论文工作不少于1学年。
 
(六)实践环节,1学分。
 
硕士生在学期间应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环节包括教学实践、科研实践或社会实践等。
 
教学实践安排在第4学期,教学实践必须面向大学本、专科学生。教学实践的内容可以是协助主讲教师辅导答疑、批改作业、上实验课、主持课堂讨论、指导本科生学位论文、本科创新创业项目、社会调查等,也可在主讲教师指导下讲授一定时数的本科课程,教学实践工作量应不少于36课时。教学实践由导师负责考核,考核合格者获得1学分。
 
科研实践以参与具体的科研项目、实验设计、技术开发和服务为主要内容,由导师根据学科专业特点自行安排,但要有具体考核办法。
 
研究生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以培养研究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实践的方式可以是到企业参与技术开发、实际操作,也可以到科研院所开展助理研究工作,或到农村、牧区开展社会调查、支教等活动。
 
(七)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1学分。
 
阅读大量专业文献,总结提炼出综述报告,在此基础上,对学位论文的构思、框架、目标、科学性、可行性,向考核小组汇报。考核通过,可获得1学分。
 
(八)学术活动,l学分。
 
要求硕士生在校期间认真参加不少于10次的校内外学术活动,根据《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规定》要求,经导师审查、学院审核通过后,可获得1学分。
 
(九)补修课程,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取的硕士生,一般需补修2门大学本科的主要专业课程,要求通过考试,不计学分。
 
(1)00605001,离散数学。
 
(2)00605002,数据结构。
 
(3)00605003,C语言程序设计。
 
(4)00605004,操作系统原理。
 
(5)00605006,计算机组成原理。
 
(6)00605007,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硕士生入学一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出课程培养计划,课程培养计划应根据学科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个人的实际,全面考虑,合理安排。要对课程学习、文献阅读、教学与科研训练、开题报告、学位论文等做出计划和安排。硕士生必须按规定时间和要求提交个人培养计划;除选修课程可在培养过程中根据需要做出适当调整外,其他课程原则上按照本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培养计划执行,否则,所修课程不计算学分。
 
六、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一般应在第四学期8——12周进行。中期考核是对硕士生进行的一次思想品德、课程学习、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身体健康状况的综合考核。硕士生应认真自我总结、全面汇报,中期考核小组对每个硕士生进行考核,写出评语。考核合格,方能进入论文撰写阶段。否则,应延长学习期限或终止学习,按肄业处理。中期考核按照《青海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青师教字【2004】53号)执行。
 
七、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对硕士生进行中期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学位论文进度和质量的前提。开题报告的时间、与学位论文答辩的间隔时间由各学科自主设定。
 
硕士生应就论文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等作出论证,写出书面报告,并在开题报告会报告。各学科要成立开题报告专家评议委员会,委员会由导师,本学科3名以上教授、副教授组成。
 
开题报告未通过者可在三个月内修改后重新申请开题。开题报告通过者如因特殊情况须变更学位论文研究课题,应重新进行开题报告。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硕士生培养的重要部分,是对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也是衡量硕士生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硕士生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用于论文实际工作时间不少于一年,论文格式符合学校关于研究生论文格式的统一规定。
 
硕士学位论文可以是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也可以结合科研攻关任务从事开发研究,但须有自己的见解或特色。各学科专业应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制定本学科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具体标准及要求。
 
九、毕业和学位授予
 
按《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修订)》、《青海师范大学关于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青海师范大学授予硕士学位工作实施细则》办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
 
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75)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系统地、深入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实践能力,能在政务、金融、企事业、科研、教育等部门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设计、实施、管理和教学的高级专门人才。
 
(一)政治素质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二)身体素质
 
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旺盛的精力、健康的体魄,掌握健身强体的科学方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
 
(三)业务素质
 
 1、系统、扎实地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本专业的新发展、新成就,具有较宽的知识面; 具有严谨的科学作风和较强的综合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分析和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能从事教学、科研、开发、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2、基本达到相关课程所要求的实践水平,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的法规;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得知识和信息、不断更新已有知识的能力;了解本专业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动态。
 
3、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应用外语阅读相关的资料和文献,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毕业时英语通过国家规定的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二、培养方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设三个二级学科: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代码:077501)、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代码:077502)、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代码:077503)。
 
计算机系统结构二级学科共设3个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无线电与智能系统、网络存储;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二级学科共设3个研究方向:网络科学、云计算、智能计算;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学科共设4个研究方向:无线网络、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藏文智能信息处理、数据挖掘与生物信息。
 
三、学习年限
 
本专业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限一般为三年。对于提前完成规定的全部学业且成绩特别优秀的,经专家考核和推荐,可以提前毕业,但在校连续学习时间不能少于两年;因客观原因不能在规定的学制内完成学业的学生,经审核批准可适当延长学习时间,一般不超过五年。
 
研究生提前毕业应严格执行《青海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提前毕业的管理办法》;延期毕业应严格执行《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延期毕业的管理办法》。
 
四、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学习系统理论、进行科学研究、参加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办法。既要使硕士生牢固掌握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又要培养硕士生具有从事科学研究、高校教学或独立担任专门业务工作的能力。在指导方式上采取责任导师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在注重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每位研究生所修的学位课程由导师指定,选修课程由学生本人与导师协商确定。研究生所修的课程,在导师指导下,可在下列范围内选择:
 
1. 本学科所开设的专业课和选修课;
 
2. 本校其他学科所开设的专业课和选修课;
 
3. 为了提高专业素养和科研水平,导师可根据培养需要安排研究生到国内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选修高水平的课程。
 
硕士生入学一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学科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和个人知识结构的实际,制定出课程培养计划。课程培养计划应全面考虑,合理安排。要对课程学习、文献阅读、教学与科研训练、开题报告、学位论文等学习活动做出计划和安排。研究生必须按规定时间和要求提交个人培养计划;除选修课程可根据需要做出适当调整外,其他课程原则上按照本学科培养方案执行,否则,所修课程不计学分。
 
对未具有大学本科学历或跨学科攻读本学科学位的研究生,补修的本学科本科主干课程由导师按需设定,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青海师范大学

添加青海师范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青海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青海师范大学报录比、青海师范大学考研群、青海师范大学学姐微信、青海师范大学考研真题、青海师范大学专业目录、青海师范大学排名、青海师范大学保研、青海师范大学公众号、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青海师范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青海师范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qinghaishifandaxue/yanjiushengyuan_283476.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