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导师:王晓钟

发布时间:2021-10-08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导师:王晓钟

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导师:王晓钟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导师:王晓钟 正文

  

  姓 名 : 王晓钟 性 别 : 男 出生年月 : 1964-12

  职 称 : 教授 硕导 : 是 博导 : 否

  具体工作单位 : 精细化工研究所

  联系电话: 0351-6010550转6 E-Mail : wangxiaozhong@tyut.edu.cn

  资料更新时间: 2009-03-10 09:13

  硕导专业1: 化学工程与技术 硕导研究方向: 介孔分子筛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硕导专业2: 硕导研究方向: null

  博导专业: 博导研究方向: null

  主讲课程:

  《普通化学》《环境化学》《工业催化》《介孔材料制备化学》

  成果:

  1.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C-2-113):新型沸石分子筛催化材料的合成及其环境友好特种合成路线的研究(第二完成人)

  2.国家发明专利(ZL 02 1 02264.X):一种双介孔分子筛及其制备的方法(第一发明人)

  3.Synthesis of double-mesopore silica using aqueous ammonia as catalyst. Chem.Commun.,1998,1035.(第一作者)

  4.Effects of ammonia/silica molar ratio on the synthesis and structure of bimodal mesopore silica xerogel. Microporous Mesoporous Mater., 2004,71.87. (第一作者)

  承担项目:

  主持项目:

  1.太原市科技启明星计划项目:利用工业废渣粉煤灰制备多用途环境友好分子筛系列材料的研究

  2.山西省青年科学基金项目(981007):新型双中孔分子筛催化材料及其在煤化工中的应用

  3.山西省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031020):纳米介孔分子筛催化材料的制备、机理及其物化性能的研究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073029):新型双介孔分布分子筛结构调变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371034):光学透明的无裂纹介孔二氧化硅凝胶独石的制备化学

  6.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7011031):单分散介孔二氧化硅胶体粒子的控制合成及其功能化自组装

  7.第三十七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二等资助基金项目(2005037238):透明介孔二氧化硅凝胶独石的合成研究

  导师简介:

  王晓钟,男,精细化工研究所副教授,有机化工专业工学硕士,物理化学专业理学博士,工业催化专业博士后。现为国际沸石协会会员(IZC),国际介孔结构材料协会会员(IMMS)和中国化学会会员。主要从事无机和有机-无机杂化介孔二氧化硅材料的合成、表征、改性和机理研究及具有新结构、多组分和不同形貌特征介孔材料的研制开发工作。已针对实际工业催化过程对催化剂孔结构及分布特征的要求,在国际上首次室温快速合成出一类具有双介孔孔径分布的新型介孔分子筛材料,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著名的学术期刊,英国皇家化学会的Chem.Commun上(1998-1035,当年度期刊影响因子3.477),其独特的双介孔结构和孔径的可调变性及其在催化领域的潜在应用前景已引起国内外同行的高度重视。曾参加2001年在法国Montpellier召开的第十三届国际沸石会议,2002年在韩国Juje举办的第三届国际介孔结构材料研讨会和2002年在中国长春举办的国际固体化学研讨会,并应邀作口头报告。参加了2006年在上海举办的第五届国际介孔结构材料研讨会和2007年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五届国际沸石会议。现已独立主持多项国家、省、市级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工作,并已在Chem.Commun,Micro.Meso.Mater, Stud.Surf.Sci.Catal, J.Nat.Gas.Chem,化学通报,化学进展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第一作者且为通讯联系人的研究论文20余篇,已被SCI、EI、ISTP等收录和引用累计达50余篇次。

  介孔分子筛是1992年由美国Mobil公司的研究人员首次使用表面活性剂作模板剂,通过有机-无机物间界面作用组装形成的一类具有狭窄介孔孔径分布的无机多孔材料。其规整的孔道结构、狭窄的孔径分布及其孔径在1.5-30nm范围内的可调变性等特点,不仅使其在吸附、分离、特别是在新型催化材料的研制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而且作为一类新的主体材料,其孔径和孔道性质的灵活可调将有利于客体分子在其内部的限域和导向生长,也有利于在纳米尺度上对客体分子的维数、对称性及取向进行适度的控制,进而使其在新型光学器件、传感器、太阳能电池、光数据存储、倍频器及导电材料等的研制领域具有潜在的结构优势和应用前景。欢迎有志于本研究方向的同学加盟本课题小组。

以上老师的信息来源于学校网站,如有更新或错误,请联系我们进行更新或删除,联系方式

添加太原理工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太原理工大学考研分数线、太原理工大学报录比、太原理工大学考研群、太原理工大学学姐微信、太原理工大学考研真题、太原理工大学专业目录、太原理工大学排名、太原理工大学保研、太原理工大学公众号、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太原理工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太原理工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太原理工大学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taiyuanligong/daoshi_489341.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