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李洪军

发布时间:2021-11-22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西南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李洪军

西南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李洪军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西南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李洪军 正文

姓  名: 李洪军 性别:

出生年月: 1961-2-0 工作单位: 西南大学

所在院系: 食品科学学院 职称: 教授

行政职务: 招生专业: 083201食品科学

研究领域: 食品科学与工程 是否兼职:

指导博士生总数: 指导硕士生总数:

目前博士生数: 目前硕士生数:

个人简介

李洪军,男,四川广安人,1961年2月生,博士、教授、 博士生导师。   美国康奈尔大学食品科学系高级访问学者, 现任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院长;美国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Food Protection (IAFP) 会员; 重庆市首批“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学科学术技术带头人;教育部“中国食品与营养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农学会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分会常务理事;重庆市畜产品加工协会副理事长;重庆市绿色食品协会副会长;重庆市保健食品评审委员会委员;重庆市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重庆市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绿色食品协会科技专家;《食品科学》和《肉类食品》等核心期刊专业杂志编委会编委。   主要从事食品科学与工程教学科研工作,特别是在肉类科学与酶工程技术方面有一定专长。主讲研究生和本科生的《畜产品加工技术》、《食品工业高新技术》及《肉乳工艺学》等课程。现招收博士研究生5名,培养硕士研究生37名,其中已毕业21名。   在科研工作中,注重基础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在对新型的发酵菌株和产酶菌株的优化研究基础上,成功地完成了对火锅毛肚和泡凤爪等肉制品的发酵与酶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在利用现代食品工程技术改造传统食品产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多项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且实用性强,极具推广价值,推动了我国传统食品的现代化,对我国食品工业尤其是对肉类工业的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近几年的研究主要完成了冷却肉的保鲜技术、重组肉制品和功能肉制品的研究与开发,肉制品发酵与酶工程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已在国内有较大的影响,也为重庆市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获得奖项

2002年被重庆市评选为首批“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003年被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和中国肉类协会评为首届中国肉类产业“十大杰出科技人物”;2005年被重庆市科委任命为重庆市星火科技产业带农产品加工首席专家。      “重庆火锅毛肚酶法安全嫩化技术研究”和“利用猪肥膘肉开发新型食品的研究”等科研成果获中国商业科技进步三等奖和重庆市与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6项科技进步奖,5项通过专家鉴定,获得专利2项,申报专利3项,现承担科研项目3项。

著作及论文

主编《食品工厂设计》国家“十五”规划教材和副主编《畜产品加工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3部,参编《中国食品工业年鉴》和《肉类工业手册》等著作6部,先后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6篇为一级学报,20篇为核心刊物,科研论文“Studies on Compound Canned Food with Meat and Plant”被“第37届国际肉类科技大会”论文集全文收录。

承担项目

先后承担了国家“十五”攻关课题“抑制腊肉贮藏过程中脂肪氧化酸败及改善腊肉风味的研究”、科技部国际合作科研项目“蛋黄卵磷脂功能食品关键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和重庆市科委攻关项目“火锅毛肚酶法安全嫩化加工技术研究”、“乳链菌肽(Nisin)基因工程菌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及“发酵天然骨钙防止骨质疏松保健食品研究”等18项国家“十五”攻关、国际合作、省部级和重庆市科研攻关项目。

以上老师的信息来源于学校网站,如有更新或错误,请联系我们进行更新或删除,联系方式

添加西南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西南大学考研分数线、西南大学报录比、西南大学考研群、西南大学学姐微信、西南大学考研真题、西南大学专业目录、西南大学排名、西南大学保研、西南大学公众号、西南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西南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西南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西南大学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xinandaxue/daoshi_550528.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