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市政工程介绍

发布时间:2020-04-12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安徽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市政工程介绍

安徽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市政工程介绍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安徽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市政工程介绍 正文

一、学科简介
市政工程工学硕士点2006年获批,自获批以来, 逐渐形成以水的社会循环为研究对象的学术团队,结合安徽省水资源特点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三个研究方向:水处理理论与技术、饮用水处理及保障技术、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在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学科平台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学术队伍37人,其中教授/研究员/正高工16人,副教授/副研究员/高工1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23人,硕士学位11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6人,国家可持续发展专家委员会专家1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1人,安徽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人。
近五年来,承担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课题37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7余项,包括国家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重大专项、国家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积极面向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承担城市给排水工程、流域污染治理等技术服务项目10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及国家发明专利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25余篇,其中SCI、EI收录近40篇。
学科主要依托国家教学示范中心和水污染控制与废水资源化省级重点实验室等研究平台,开展科学研究、研究生培养和社会服务等工作。
近五年学校投入实验室建设和图书资料的经费共计500多万元,五年共计招收研究生174人,其中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84人,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88人,非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2人,学生毕业率和就业率达100%。综上所述,我院市政工程专业研究生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主要研究方向
(1)水处理理论与技术
密切结合巢湖流域、淮河流域、长江流域的污水治理,围绕水处理工程技术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及其理论,研究水和废水的物理、化学、生物处理理论与技术,以氮和磷的去除为重点探索污水处理的新工艺;结合巢湖、淮河、长江水源水质特点研究生活饮用水和工业给水的物理、化学、生物处理理论与技术。
(2)饮用水处理及保障技术
密切关注当前饮用水供水源水水质问题,围绕地表源水微污染控制技术、饮用水深度处理、地下水含砷处理等领域展开研究。重点探索了电极生物技术去除源水的氨氮、新型材料吸附地下水中的砷、高级氧化技术控制饮用水微量有机物污染以及开发膜技术在饮用水安全保障方面展开研究。
(3)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结合安徽省水资源特点,研究水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开发利用技术,研究水的输送过程中的工程技术问题,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水资源开发利用能耗;研究水资源污染防控技术及水环境质量改善的途径与技术。
  
三、学科优势
经过长期建设和发展,在污水处理、给排水工程系统优化及饮用水处理与保障技术等方面特色鲜明。
1、污水处理技术。根据安徽省巢湖、淮河流域等水体污染物的特点,重点研究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氮、磷、有机污染物的转化与去除;研究生物量和生物菌胶团的尺寸对溶解氧传递的影响,探索常规条件下氮的去除的途径;通过对城市的布局、工业类型与分布、城市周围农业及生态状况的分析,研究污水回用的最适应工艺技术与理论问题,探索污水深度处理和污水资源化的处理技术工艺;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重大专项、国家支撑计划课题等多项课题;结合安徽省工业企业污染情况,研究含油、汽车、冰箱、合成洗涤剂、造纸、化肥、屠宰等生产废水治理技术,并较好的应用于工程实际,尤其是对完全混合水解酸化预处理工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在水解酸化池内富积高活性的微生物,形成独特的微生物种群,促进对污水中油脂、洗涤剂等难降解污染物转化为易降解的有机物,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2、给排水工程系统优化。根据安徽省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建设生态省区的要求,通过分析水资源的水质、水量和排放水的水质标准的分析,研究对水资源状况不同地区污水回用的可行性与途径;积极服务安徽省城镇化建设,承担了国家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重大专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等项目,且承担了多项安徽城镇给排水规划、设计等技术服务项目。
3、饮用水安全与水质保障技术。结合安徽省北方地区地下水水质问题,研究饮用水安全供水技术、农村村镇饮水安全、地下水除砷/除氟和去除地面水微污染问题。探索含砷水的氧化混凝去除、新型吸附材料去除技术,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安徽省淮北地区设计了村镇饮用水除砷示范工程,具有良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四、主要学术带头人
1、水处理理论与技术研究方向
(1)带头人情况
刘绍根,1967 年出生,男,副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水处理理论与技术方面的教学、 科研、工程设计及工程调试工作。在科研和工程实践中,对于不同种类水污染物的特性     及治理技术优选方面,积累了较多的理论知识和工程经验。
主要学习工作经历:1985 年 9 月-1989 年 7 月,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城市建设系,学士; 1992 年 9 月-1995     年 6 月,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硕士;2003 年 2 月-2010 年 5 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博士;1989 年 7 月-1992 年 9 月,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城市建设系,教师;1995 年 6 月至今,安徽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教师。
主要科研成果:2000 年主持设计的―全力集团合成洗涤剂生产废水处理工程、荣事达集团公司废水处理工程项目获得安徽省环保局优秀工程奖。2003 年合成洗涤剂生产废水处理技术成果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 奖(第 3 完成人)。2004 年―完全混合水解酸化预处理工艺提高城市污水处理效率研究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 2 完成人)。
(2)师资队伍现状
本研究方向共有11名成员,其中博士学位7人,硕士学位3人;教授/研究员/正高工5人,副教授/副研究员/高工4人,讲师1人,助教1人;50岁以上3人,36~49岁7人,35岁以下1人;学术带头人1名,重要骨干6名,后备人才2名。
2、饮用水处理及保障技术研究方向
(1)带头人情况
黄显怀,男,安徽怀宁人,1965年3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安徽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先进个人。国家可持续发展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安徽大学兼职教授。安徽省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安徽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全国给水深度处理研究会理事。
主要学习工作经历:1986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获学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获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博士学位;2006-2008年美国莱斯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博士后;2012年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土木与环境工程系访问教授。
主要科研成果:“完全混合水解酸化预处理工艺提高城市污水处理效率研究”、“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清洁生产工艺技术”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合成洗涤剂生产废水处理技术研究”、“C12-14烷基缩水甘油醚清洁生产技术”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高速过滤器国产化关键技术研究”获国务院重大装备项目三等奖。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等纵向课题10余项,参加美国联邦水回用局科研基金1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5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
(2)师资队伍现状
本研究方向共有12名成员,其中博士学位7人,硕士学位4人;教授/研究员/正高工5人,副教授/副研究员/高工2人,讲师4人,助教1人;50岁以上2人,36~49岁9人,35岁以下1人;学术带头人1名,重要骨干4名,后备人才1名。
3、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研究方向
(1)带头人情况
张红亚,男,1964年11月出生,硕士,教授。安徽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主要学习工作经历:1986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土木工程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土木工程系,获工学硕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多年来一直从事水文学及水资源、市政工程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结合安徽省城镇建设,研究城镇给排水系统优化,并注重与实际的结合,致力于研究预测供水流量的变化趋势,探索最优管径的选择模型和流量的计算模型,通过系统优化实现对供水系统的建设与运行进行动态的管理;结合沿长江、淮河流域城市给排水泵站的建设,研究泵站前池设计的理论与水流改进技术问题。
主要科研成果: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DIMENT     RESEARCH》、《水利水运工程学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南京农业大学学报》、《国际泥沙研究》等多种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2)师资队伍现状
本研究方向共有14名成员,其中博士学位9人,硕士学位4人;教授/研究员/正高工6人,副教授/副研究员/高工5人,讲师2人,助教1人;50岁以上5人,36~49岁8人,36岁以下1人;学术带头人1名,重要骨干4名,后备人才1名。



安徽建筑大学

添加安徽建筑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安徽建筑大学考研分数线、安徽建筑大学报录比、安徽建筑大学考研群、安徽建筑大学学姐微信、安徽建筑大学考研真题、安徽建筑大学专业目录、安徽建筑大学排名、安徽建筑大学保研、安徽建筑大学公众号、安徽建筑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安徽建筑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安徽建筑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ahjzdx/yjsy_248960.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