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介绍

发布时间:2020-04-12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安徽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介绍

安徽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介绍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安徽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介绍 正文

一、学科简介
本学位授权点的研究领域主要结合巢湖、淮河、长江流域的污水治理,重点研究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污染物的物理、化学、生物去除机制与技术,并结合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开展环境监测与分析技术,并进行环境生物技术的研究。此外,在城市垃圾和固体废弃物处理、大气污染控制、饮用水安全等领域开展研究。自专业学位授权点获批以来,三年来,环境工程学科按照“突出实用,服务本地”的原则,以培养高质量的研究生为根本任务,不断凝练学科专业方向,适应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凝练研究方向,拓展研究内容。
  
二、主要研究方向
(1)水处理理论与技术
根据安徽省巢湖、淮河、长江等水体污染物的特点,重点研究城市污水,研究城市污水的深度处理和回用技术。探索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氮、磷、有机污染物的转化与去除。研究生物量和生物菌胶团的尺寸对溶解氧传递的影响,探索常规条件下氮磷的去除的途径;研究低有机负荷条件下和ORP对磷的控制释放影响,研究反硝化除磷技术与工艺,减少水的生物处理过程中出水中磷的含量。研究厌氧氨氧化技术对城镇和工业废水氨氮的/总氮的去除理论与工艺。对不同填料对城市污水的处理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不同形式的填料对生物生长的影响以及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问题;通过对回流和溶解氧的阶段性控制,研究污水处理一级处理的强化,降低污水处理的能耗。研究污水资源化的技术与理论,对水资源状况不同地区污水回用的可行性与途径进行了探讨,探索了污水深度处理和污水资源化的处理技术工艺。探讨小城镇水处理技术,农村饮水安全技术,着重探索水处理工艺的集成化和低能耗技术。
结合安徽省的工业情况,研究工业废水的治理技术。本研究方向的研究与有关企业合作,集中含油废水、汽车生产废水、合成洗涤剂生产废水、造纸废水、化肥生产废水的治理研究,并应用于工程实际。尤其是对完全混合水解酸化预处理工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在水解酸化池内富积高活性的微生物,形成独特的微生物种群,促进对污水中油脂、洗涤剂等难降解污染物转化为易降解的有机物,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结合我省北方地区地下水水质问题,研究饮用水安全供水技术、农村村镇饮水安全、地下水除砷/除氟和去除地面水微污染问题,探索含砷水的氧化混凝去除、新型吸附材料除砷技术,研究吸附机理、吸附动力学、吸附热力学等机理问题。设计建造饮用水除砷示范工程。   
(2)环境监测与分析技术
结合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和固体废物、大气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研究检测处理工艺过程中各种形态物质的检测分析技术,为工艺研究提供技术和理论的支撑。研究活性污泥法工艺技术过程中相关物质的迁移转化,如胞内储存物质的红外光谱解析与应用、污水处理厂出水残余污染物种类及其形态分析;研究不同磷的形态检测与定量分析,如富营养化水体中生物可直接利用磷的原位分子印迹识别研究等。   
结合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水环境的修复与生态修复问题,研究自然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机制。研究受污染河流清淤底泥污染物迁移行为及控制技术,藻类代谢产物和污染物降解过程的微生物转化产物,研究底泥中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物的迁移机制、污染物物种形态等;研究农药在自然环境中的迁移机制和分解途径,固相微萃取分离分析技术等。研究基于生物和非生物技术建立农药残留快速分析方法,研究好氧反硝化脱氮气态中间产物的分析等。
结合饮用水安全供水技术和食品安全问题,研究饮用水微量污染物和消毒副产物的检测与分析;研究管道输配水过程二次污染的形成;研究北方地下水中砷的形态及其变化;研究食品中低浓度农药残留;研究地面微污染饮用水源水的污染物质及其形态分析等。
研究大气中微量VOC气体的检测分析,室内气体中有害气体的检测,建筑材料释放污染气体,垃圾处理过程和有害危险固体废物填埋场气体的释放等。
(3)环境生物技术
结合环境污染物处理过程的生物降解技术,研究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过程和降解机制。研究生物降解方法制备合成新型药物材料等,如研究生物降解法制备甾体药物关键中间体生理生化特性及机理;研究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机制和途径,如sphingomonas sp. SJ-1对三苯甲烷类染料降解脱色的机制;研究丙烯酸乙氧基乙酯活性稀释剂生物法合成技术,研究降解甾醇侧链制备雄烯二酮转化菌的选育及新工艺,研究微生物降解植物甾醇制备甾体药物中间体雄烯二酮关键技术等。
结合污染处理工艺和生物代谢过程的研究,探索胞外聚合物的形成及其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通过胞外聚合物的研究探索形成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机制及其应用。研究好氧颗粒污泥废水处理的机理和工艺,研究微生物的絮凝特性及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如CA固定化亚硝化细菌氨氮去除能力的研究。 结合环境毒理学,环境生态的研究,探索分子生物技术和生物多样性等研究,研究应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研究秸秆还田后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离子液体与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之间的混合物毒性,研究离子液体对微生物的毒性效应,研究空气微生物散布规律与生态学机理,研究废水处理过程紫外光诱变选育高效降解菌株,研究环境微生物的DNA和RNA提取方法等。
  
三、学科优势
1、重点结合巢湖流域、淮河流域、长江流域的污水治理和承担的省部级科研课题,研究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污染物的物理、化学、生物去除机制与技术,且应用于望塘、巢湖等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安徽江淮汽车集团、合肥荣事达冰箱集团、安徽全力集团等企业生产废水的治理。形成了以氮和磷的去除为核心的污水处理新技术与新工艺、以废水深度处理为特色的废水资源化原理与技术等研究领域。
2、结合承担的省部级科研课题,开展一些生物降解甾醇侧链的研究,在转化菌株的改良,转化系统工艺的改进方面的研究取得积极进展,建立了具有AD制备、分离、纯化、修饰、分析、鉴定等一体化技术,且成功应用于河北瑞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丰原生化发酵工程研究有限公司等企业的生产;研究环境毒理学、环境生态、凝胶电泳技术、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空气微生物散布规律与生态学机理、废水处理过程紫外光诱变选育高效降解菌株以及环境微生物的DNA和RNA提取方法等。
3、研究自然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机制、受污染河流清淤底泥污染物迁移行为及控制技术、底泥中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物的迁移机制、农药在自然环境中的迁移机制和分解途径以及基于生物和非生物技术建立农药残留快速分析方法等。研究饮用水微量污染物和消毒副产物的检测与分析、管道输配水过程二次污染的形成、北方地下水中砷的形态及其变化、食品中低浓度农药残留以及地面微污染饮用水源水的污染物质及其形态分析,形成了污染控制的化学氧化技术、沉积物中污染物迁移转化理论与工程实践、环境功能新材料的制备与合成、电化学污染控制技术等研究领域。
4、积极服务安徽地方经济,开展城市垃圾填埋处理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建筑垃圾处理与处置、垃圾渗滤液处理等领域研究,并应用于阜阳市等生活垃圾填埋场的设计。
  
四、主要学术带头人
水处理理论与技术方向
黄显怀,男,安徽怀宁人,1965年3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安徽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先进个人。国家可持续发展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安徽大学兼职教授。安徽省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安徽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全国给水深度处理研究会理事。
主要学习工作经历:1986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获学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获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博士学位;2006-2008年美国莱斯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博士后;2012年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土木与环境工程系访问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水处理理论与技术、环境污染化学、环境工艺材料等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等纵向课题10余项,参加美国联邦水回用局科研基金1项。
主要科研成果:“完全混合水解酸化预处理工艺提高城市污水处理效率研究”、“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清洁生产工艺技术”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合成洗涤剂生产废水处理技术研究”、“C12-14烷基缩水甘油醚清洁生产技术”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高速过滤器国产化关键技术研究”获国务院重大装备项目三等奖。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5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



环境监测与分析技术方向
唐建设,男,安徽铜陵人,1979年8月出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化学会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成员。
主要学习工作经历:2004年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获硕士、学士学位;2009年3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获环境工程博士学位。于2007年前往莫斯科大学化学院免疫化学实验室和俄罗斯科学研究院进行交流;于2014年度赴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化学与生物化学系开展了为期一年的访学研究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环境污染物的现代分析技术、环境毒理与安全分析评估等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国际交流合作专项基金、安徽省软科学科研计划基金、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各1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支撑计划项目、国家水体污染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等多项科研课题。
主要科研成果:发表科技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EI收录2篇。参与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出版省级“十二五”规划教材一部,申请发明专利7项。

环境生物技术方向
王莉,女,江苏镇江人,1975年12月出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学习工作经历:1995年毕业于扬州大学,获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扬州大学,获硕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获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环境有机物污染的微生物处理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各1项。
主要科研成果: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SCI收录5篇。
本专业师资队伍强大,共有专职和兼职教师29人。专职教师共计23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0人,副高级职称13人;31至45岁人数15人,46至60岁人数8人;具有博士学位人数17人,硕士学位人数5人。兼职教师共计6,其中正高级职称3人,副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1人;31至45岁人数4人,46至60岁人数2人;具有博士学位人数3人,硕士学位人数1人。
师资队伍的学历和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各层次人员配备比较齐全,团结协作,学术思想活跃。



安徽建筑大学

添加安徽建筑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安徽建筑大学考研分数线、安徽建筑大学报录比、安徽建筑大学考研群、安徽建筑大学学姐微信、安徽建筑大学考研真题、安徽建筑大学专业目录、安徽建筑大学排名、安徽建筑大学保研、安徽建筑大学公众号、安徽建筑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安徽建筑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安徽建筑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ahjzdx/yjsy_248961.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