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化学考研专业分析

发布时间:2020-07-10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化学
北京理工大学化学考研专业分析

北京理工大学化学考研专业分析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北京理工大学化学考研专业分析 正文

学校介绍
北京理工大学1940年诞生于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来自:考研派小站公众号)国家历批次重点建设的高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毛泽东同志亲自题写校名,李富春、徐特立、李强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担任学校主要领导。学校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全体师生员工正对标国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力朝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迈进。学校现设有18个专业学院、9个书院以及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医工融合研究院等教学科研单位,工程、材料科学、化学、物理、数学、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先后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科进入前1‰。
专业介绍
化学学科立足瞄准国际学科前沿,面向国家/国防重大需求,强化理工结合的特色学科方向的建设,主要涉及无机合成与先进材料,纳米材料的分子设计与结构调控,有机功能分子和高分子的合成与性能,光谱色谱分析与化学生物传感,化学微观过程及功能分子的理论设计,电化学与绿色催化化学等学科方向。这些学科方向不仅涵盖了现代化学的各主要领域,而且也包括了 21 世纪面向材料、能源、环境和国防等领域中的国家重大需求而产生的最新生长点。
考试科目
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 复试科目或内容 初试参考书目或教材
01无机合成与先进材料
02纳米材料的分子设计与结构调控
03有机功能分子和高分子的合成与性能
04光谱色谱分析与化学生物传感
05化学微观过程及功能分子的理论设计
06电化学与绿色催化化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28综合化学(基础及无机、有机、分析三选一)④884物理化学(A) 笔试科目: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面试内容:外语口语听力测试;综合基础知识面试;实验操作。       
884 物理化学(A):《物理化学》 等教育出版社 傅献彩 第五版。
 
参考书目
884 物理化学(A):《物理化学》 等教育出版社 傅献彩 第五版。
分数线
年份 分数线
2020 310
2019 320
 
学费
北京理工大学化学研究生学费标准为8000元/年。从2014年秋季开始,公费研究生取(来自:考研派小站公众号)消,取而代之实行自费研究生,规定硕士研究生每年不超过8000元,具体情况视学校专业而定。针对部分研究生家庭困难的情况,国家提供奖学金、助学金等资助,且高校一般都会提供勤工俭学岗位对学子进行补助,确保研究生能够正常顺利的完成学业。
 
主要导师
杨文秀,博士生导师,特别研究员.主要从事功能化纳米材料的合成、表界面调控及其在催化和新能源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电解水、锌-空电池、燃料电池和离子电池等。近5年来,已经以第一/通讯作者的身份在J. Am. Chem. Soc.,Energy Environ.Sci.,ACS Energy Lett., Trends in Chemistry(Cell子刊)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18篇,申请并获权发明专利3项。作为项目负责人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No. 21802003)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No. 2018M631239)各一项。
 
曹敏花,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聚焦新一代能源存储与转化材料体系中的关键基础科学问题,围绕电极材料及其界面的荷质转移机制,协同开展以新型锂/钠离子电池、锌-空电池、燃料电池等为代表的安全高效化学储能体系的研究。锂/钠离子电池:从微结构设计、电池组装工艺等方面,开发高容量(来自:考研派小站公众号)、长循环寿命的锂/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解决新能源材料在锂/钠离子电池应用中的关键科学问题;电催化:从原子、分子水平出发设计催化剂微结构,开发高活性、高稳定性的电催化析氢/氧(HER、OER)、氧还原(ORR)等催化剂,为实现新材料在电催化水裂解及金属-空气电池领域的应用奠定基础。
 
孙建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理工大学“特立青年学者”。2012 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毕业后留所工作一年,随后分别在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德国马普学会胶体与界面研究所、韩国基础科学研究院软物质与活性物质研究中心以及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近年来,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在 Nature、Nat. Commun.、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Chem. Soc. Rev.、Energy. Environ. Sci.等国际著名期刊杂志发
表 SCI 论文 30 余篇,其中 4 篇入选 ESI Top 1% 高被引论文。论文总引用 2000 余次。
 
王博,1982 年生于陕西。北京理工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来自:考研派小站公众号)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学部委员。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获 “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王博教授立足新型金属有机框架(MOF)、配位聚合物薄膜材料,面向重大国家需求,在污染治理、绿色储能、能源气体生产与储存等领域取得了系列科研成果。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课题三项、主持探索重大研究计划一
项,主持北京市新材料重大专项一项,承担 973 课题一项。参与 MOF 材料的工业化量产研究,实现了 MOF 吨级中试,参与 MOF 车用高能量密度氢气、甲烷分离制备与储存技术等工业化应用研究。
北京理工大学

添加北京理工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北京理工大学考研分数线、北京理工大学报录比、北京理工大学考研群、北京理工大学学姐微信、北京理工大学考研真题、北京理工大学专业目录、北京理工大学排名、北京理工大学保研、北京理工大学公众号、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北京理工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北京理工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beijingligongdaxue/zhuanye_344223.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