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

更新时间:2022-07-30 10:33:54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
Add 中国政法大学学姐
为你免费答疑

关于《中国政法大学考研》我们搜集了部分中国政法大学考研真题和复试资源,免费赠送;并提供有偿的中国政法大学初试/复试/调剂辅导(收费合理,内部资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领资源或了解研究生辅导的,请加网页上的学姐微信。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来自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及历年考研分数线数据的汇总(学校网站一般不稳定,或存留的分数线年限较少)。以下即是中国政法大学历年考研分数线,希望对你的考研报考有用。

以下老师的信息来源于学校网站,如有错误,可联系我们进行免费更新或删除。建议导师将更新的简历尤其对研究生招生的要求发送给我们,以便考研学子了解导师的情况。(导师建议加QQ-1933508706,以便后续随时更新网页或发布调剂信息。考研派网站和APP流量巨大)查看联系方式>>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可用 Ctrl+F 进行搜索)

于冲 池应华 陆敏 侯国云 王桂萍 刘艳敏 邬明安 刘丽娜 应星 毕向阳 方鹏 罗翔 赵天红 曲新久 王建勋 皮艺军 孙强 陈冬青 杨飞 张守东 胡利玲 朱晓娟 李建伟 马更新 管晓峰 王萍 陈景善 赵旭东 朱庆育 隋彭生 刘家安 田岚 易军 刘智慧 于飞 王卫国 李显冬 夏吟兰 戴孟勇 靳文静 李永军 鄢一美 王 平 潘 勤 薛瑞麟 阮齐林 张 凌 田宏杰 于志刚 陆 敏 刘 玫 刘根菊 许兰亭 屈 新 王顺安

 






法学基础理论:
(18人)

王 洪 王夏昊 王称心 白 晟 刘红婴 刘 斌 李本森
杨 阳 郑永流 侯淑雯 姚广宜 柯华庆 赵雪纲 曹义孙 
程春明 舒国滢 蒋立山 熊继宁 张保生 刘晓楠 刘  星
王宏哲 王新宇 陈景辉 姜登峰

 




法学基础理论:
(10人)
舒国滢 刘金国 郑永流 徐显明 刘金国 
潘汉典 廖美珍 张保生 李德顺 葛洪义 
单 纯 李德顺 刘 斌 应 星 刘 星 
曹义孙

 



  个人情况
  姓名:王顺安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3年1月
  最后学历:博士
  研究方向:刑法、犯罪学、刑事执行法学
  现任职务:犯罪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政法大学犯罪与司法研究中心主任
  职称: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社会兼职:中国执行行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高级学术顾问(副会长级),中国犯罪与矫正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劳动教养学会理事,中国侨联法律顾问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法学会理事,北京市应用法学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北京首家社区矫正服务中心法律顾问,北京市社区矫正先进工作者
  
  代表性著作 (包括教材)
  1.《刑事执行法学》,独著
  2.《刑事执行法学通论》,独著
  3.《社区矫正研究》,独著
  4.《社区矫正理论研究》,独著
  5.《社区矫正的理论与实践》,独著
  6.《犯罪学入门》,独著
  7.《中国犯罪原因研究》,主编
  8.《中国预防犯罪通鉴》(上下卷),主编之一
  9.《市场经济条件下犯罪与对策》,主编之一
  10.《中国治安管理法学》,主编之一
  11.《中国犯罪原因研究综述》,副主编
  12.《西方社会病》,副主编
  13.《当代有组织犯罪与防治对策》,副主编
  14.《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犯罪问题研究》,副主编
  15.《犯罪学教程》,主编之一
  16.《犯罪学教科书》,主编之一
  17.《劳动教养学》,主编之一
  18.《医用法学教程》,主编
  19.《犯罪学大辞书》,常务编委及分科主编
  20.《毛泽东思想法律文库》,常务编委及分科主编
  21.《中国廉政建设全书》,常务编委及分科主编
  
  主要科研项目
  1.中国预防犯罪的理论与实践,国家“九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科研项目
  2.中国监狱法适用问题研究,司法部
  3.中国刑事法学研究丛书,中国犯罪学会
  4.社区矫正的理论研究,中国法学会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犯罪问题研究,中国法学会
  6.社区矫正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市司法局和北京市法学会
  7.刑罚执行的法律监督,最高检察院
  
  获奖情况
  1.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2.北京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3.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4.司法部第三届法学教学与科研成果二等奖
  5.第六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屈 新,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央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特约英文编辑和翻译;先后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讲授英语、法律英语、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律师制度和经济法学等课程;研究方向为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人权法学和法律经济学。
   
  代表性论文:
  1、“律师在场”:让正义看得见(载于《法制日报·理论版》2003年10月23日第51期)
  2、论鉴定人的法律地位及责任机制(载于《政法论坛》2003年12月第6期)
  3、论对刑讯逼供的控制与申诉途径(载于《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3月1日第2期)
  4、《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规则若干规定》适用中疑难问题之探讨(载于《中国律师》2004年3月1日第3期)
  5、论再审不加刑的合理性(载于《中国法治新闻》2004年3月第3期,中国时代出版(香港)有限公司出版)
  6、论我国大陆监外执行制度的改革与完善(载于《人民司法》2004年3月第3期)
  7、论传闻证据规则在我国的确立(载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4年4月第2期)
  8、论审前羁押的限制适用(载于《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6月30日第6期)
  9、从基本理念看现代司法改革(载于《法制日报·理论版》2004年6月24 日第 84期)
  10、论司法为民与现代司法理念(载于《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4 期)
  11、论刑事程序中对契约精神的引入(载于《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
  12、 论社区矫正的反思与再定位(载于《中国司法》2005年第9期)
  13、《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规则若干规定》适用中疑难问题之探讨(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4年第7期)
  14、论鉴定人资格的认定(载于《中国司法》2007年9月1日版)
  15、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与贿赂形式的确定(载于《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16、论检察官的客观义务(载于《刑事诉讼法修改的问题与前瞻》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研究会2007年年会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版)
  17、建立我国污点证人豁免制度的实证分析(载于《证据科学》2008年第16卷第6期)
  18、刑事被告人质证权的程序保障(载于《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19、我国刑事司法职权优化配置的理性分析(载于《刑事诉讼制度的科学构建》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年会文集2008年卷,2009年5月版)
   
  专著:
  1、《刑事程序的宪法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版,独译)
  2、《被追诉人的人权保障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版,独著)
   
  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1、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政法大学)开放课题项目(主持人):中国证据制度的经济学分析(项目批准号:08KFKT005)
  2、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校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主持人):《司法鉴定人的权利义务体系和责任机制研究》
  3、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课题(主要参与人):司法鉴定人的执业责任体系研究(项目批准号:07SFB3018号)
  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主要参与人):刑事诉讼法律移植研究(项目批准号:07CFX042)
  
  
  

 


  1963年出生于山东省。从1岁开始在黑龙江省长到17岁,1980年后随父母搬迁至内蒙古呼和浩特市,1981年考入中国政法大学,1985年大学毕业后在沈阳工作三年。1988年考入中国政法大学读研究生,1991年获得诉讼法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后又取得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博士学位。1993年调至法大律师所任专职律师,2000年受欧盟资助赴英国作访问学者半年。2002年被评为副教授并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2002年调至君泽君律师事务所工作。近年来,许兰亭曾赴英、美、法、荷兰等国考察交流。
   
  学术历程
  自1993年开始从事专职和兼职律师工作,办理了刑事、民事、经济案件100多起,其中多为刑事案件。如“刘晓庆公司偷税案”,“慕马大案”等。
   2003年非典期间,不顾风险,积极参加律协组织的各种分析、研讨活动,起草涉“非典”案件刑事法律意见书,为领导分忧解难,与全市人民共同抗击“非典”。还冒着生命危险,承办涉“非典”犯罪的法律援助工作。
   2004年4月29日至5月11日,许兰亭律师参加了由社科院法学所、武汉大学法学院、刑事辩护委员会和欧盟、英中协会联合举办的《加强死刑案件辩护》项目,并出访了法国、荷兰、比利时国家就该项目的考察和研讨的研究工作。
  
  刑辩委员会申办的福特基金会资助项目“刑事辩护问题与对策研究”等项目也正在顺利进行中。

  个人著作
  《刑事一审程序理论与实务》等书

  获奖情况
  2002年度被评为市律协“优秀专业委员会主任”,刑辩委员会被评为“最佳专业委员会”。
  2003年度被评为市律协“优秀专业委员会主任”,刑辩委员会被评为“最佳专业委员会”。
  2002年“北京律师论坛”活动中,许兰亭提交的论文“试论交叉询问艺术——兼论刑辩律师的基本功”获一等奖。
  2003年被评为北京市“严打”先进个人。
  2001~2003年度 被评为北京市司法系统先进个人。
  
  
  
  
  
  
  
  

 


  刘根菊教授,女,1943年生,河北南宫市人。中共党员,1967年毕业于北京政法学院,现任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为本校大专、本科生、硕士生讲授《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刑事诉讼实务》等课程。
  刘根菊教授兼任中国法学会会员,全国自学高考命题教师,西南财经大学、河北大学政法学院等兼职教授,北京市法大律师事务所律师。
  刘教授撰写的《刑事审判方式改革与案件材料移送》一文获司法部“九五”期间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参加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改建议稿与论证》一书获北京市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该专著1998年9月又被国家教委评为法学类一等奖;参加著《犯罪构成论》一书获光明日报社颁发的“光明杯优秀哲学社会科学著作”三等奖。刘教授担任法庭审判长的《公诉案件一审模拟法庭教学录像》项目获司法部第一届教学成果一等奖。
   
  主要学术成果:
  刘根菊教授出版著作14部,其中个人独著3部、主编教材4部、合著和参编7部;发表论文40余篇。
  
  代表性的著作包括:
   1、《民事诉讼法学新编》(独著。湖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2月)
   2、《民事诉讼理论问题研究》(独著。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第一版,1999年12月第2次印刷)
   3、《民事诉讼法学新论》(主编并撰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年8月)
   4、《法律文书写作学》(主编并撰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
   5、《新编法律基础教程》(主编并撰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8 月,2001年修订再版)
   6、《民事诉讼法学》(主编并撰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
   7、《民事诉讼200问》(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10月)
   8、《民事诉讼法通论》(参编。陈桂明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
   9、《民事诉讼法学新论》(参著。常怡主编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9年8月)
   10、《中国律师制度研究》(参著。茅彭年 李必达主编。法律出版社1991年11月)
  
  代表性的论文包括:
   1、试论民事诉讼证据的法律性 载《湘潭大学学报》1985年第4期
   2、关于在我国建立群体诉讼制度的构想 载《湘潭大学学报》1989年第2期
   3、浅议民事诉讼当事人理论变革 载《淅江政法专科学校学报》1990年第1期
   4、督促程序略论 载《湘潭大学学报》1993年法学专刊
   5、试论民事审判方式改革 载《湘潭大学学报》1994年法学专刊
   6、论民事诉讼中的异议权 载《湘潭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
   7、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 载《湘潭大学学报》1995年诉讼法专刊
   8、谈谈支付令的制作 载《法律文书与行政文书》1996年第6期
   9、民事诉讼目的初探 载《湘江法律评论》第1卷湖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11月
   10、法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探析 载《高等教育研究》1996年第3期
   11、诉讼法上民经不应分立 载《湘潭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
   12、调解与支持起诉两项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应否定 载《法学》1997年第4期
   13、民事诉讼模式选择与审判方式改革 载《诉讼法理论与实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10月
   14、民事诉讼目的界定 载《法学评论》1998年第5期
   15、民事诉讼目的简论 载《诉讼法论丛》法律出版社1998年11月
   16、审判行为分析 载《民事诉讼机制的变革》人民法院出版社1998年11月
   17、诉与诉的标的若干问题探析 载《湘潭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
   18、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与诉讼文化的关联思考 载《司法公正与司法改革》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9年11月
   19、转型与发展视野里的中国农业及其可持续发展的法治化 载《湘潭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20、民事抗诉程序若干问题研究 载《法学评论》2000年第2期
   21、民事诉讼中法官与当事人关系互动 载《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4期
   22、我国农村法律服务制度的问题与对策 载《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5期
   23、民事审判行为及其规制研究 载《湘潭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
   24、简评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载《湘江法律评论》第4卷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5月
   25、美国ADR对我国仲裁资源利用的启示 载《法律适用》2000年第12期
   26、转型时期农村经济纠纷的社会控制 载《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刘玫,女,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刑事诉讼法研究所所长,北京市颐和律师事务所律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1983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本科生院,1987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自1983年留校任教至今,高校教龄达20年。2002年考取在职博士研究生,师从著名法学家、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陈光中先生。
  自留校任教以来,以本科生、双学士、硕士研究生为基本授课对象,共系统讲授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外国刑事诉讼法、港澳台刑事诉讼法等多门课程,朱幼《香港与内地刑事诉讼法制度比较研究》(独著)、《外国刑事诉讼法》(与卞建林合著)、司法考试教材《刑事诉讼法学》(独著)等,2000年和2002年两次担任律师资格考试和司法考试指定用书刑事诉讼法学和诉讼法学副主编。
  一九九六年曾赴香港大学法学院进修,一九九八年一月作为访问学者赴芬兰赫尔辛基大学访问,一九九九年至二〇〇〇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研修。
   
  获奖情况
  2006年司法部第二届优秀法学教材和科研成果二等奖
  2006年司法部第二届优秀法学教材和科研成果三等奖
  2006年校级优秀教师
   
  主要学术交流情况(包括学术会议、讲座、进修)
  2005年美国杜肯大学访问学者(进修)
  2006年比较刑事诉讼法学国际研讨会(学术会议)
  2007年加拿大刑事司法改革20年国际研讨会(学术会议)
  2006年澳门科技大学法学院(讲座)
  
  
 

 


  陆敏,男,1958年生,汉族,上海市人。1979年考入华东政法学院。1983年毕业后分配至中国政法大学学报编辑部工作。毕业后长期从事学报编辑工作,在职攻读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刑事法学论文的编辑。1995年开始担任中国政法大学学报副主编。2000年获编审职称。曾获中国政法大学首届优秀博士论文奖。现担任中国政法大学《政法论坛》编辑部副主编,兼任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单位党总支书记,刑法学硕士生导师。2005年获全国人文社科学报优秀主编称号, 2008年获中国法学会颁发的中国法学期刊杰出贡献奖,全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颁发的人文社科学报突出贡献奖。主要社会兼职:北京高校社科学报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等多家司法部门的专家咨询委员,全国人文社科学报研究会维权委员会主任,南京财经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有组织犯罪与恐怖主义犯罪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疑难案件研究中心研究员。主编《刑法原理与案例分析》(人民法院出版社)、21世纪实用法学系列教材《刑法》(浙江大学出版社)。参与编著各种刑法学教材、词典、专著十余种,在各种法学期刊发表专业论文、文章数十篇。主持教育部课题项目《刑罚改革研究》。

 


  于志刚,男,1973年5月生,河南洛阳人。
   
  一、学位、学历等
  1.199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
  2.1998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刑法学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
  3.2001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刑法学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
  4.2002年至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理论经济学博士后;
  5.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英国牛津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
   
  二、工作经历与职称
  1.2001年7月进入中国政法大学,讲师;
  2.2002年7月破格晋升副教授;
  3.2005年破格晋升教授。
  现为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三、科研成果与科研项目
  1.迄今共出版《刑罚消灭制度研究》、《虚拟空间中的刑法理论》、《网络刑法原理》、《计算机犯罪研究》等个人专著9部;
  2.主编、合著、合译《刑罚适用中的疑难问题》等刑法学论著数十部;
  3.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4.翻译《芬兰刑法典》、《新西兰刑事法典》等外国刑法典10部;
  5.主持或者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
   
  四、科研奖励
  1.科研成果获得“中国优秀法律图书奖”、“司法部优秀科研成果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钱端升法学奖”等科研奖励多次。
   
  五、社会兼职和社会活动
  1.兼任浙江理工大学等多个大学的兼职教授;
  2.兼任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理事;
  3.担任刑法学连续性学术刊物《刑法问题与争鸣》主编;
  4.参与计算机犯罪的立法修正等多个法律和司法解释的制定。
  
  

 


  一、基本情况
  田宏杰,女,法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刑事法现代化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刑法文化、经济刑法、比较刑法。
  本人学术研究兴趣浓厚,不仅知识面丰富,研究视野开阔,而且治学勤谨。在攻读刑法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期间,每年均因学习成绩优秀、科研成果突出荣获一等奖学金。受聘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律系以及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工作期间,在承担繁重的教学工作任务的同时,仍独立主持完成部级重点科研项目1项,作为主要承担人参与完成国家重点社科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其中含部级重点科研项目4项),现独立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1项(重点项目)、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专项资助项目1项。不仅通晓英语和日语,而且在刑法学领域中研究成果较为丰硕。迄今为止,已公开发表专业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中国法学类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个人专著5部,2人合著3部,主编、参编学术著作近50部,在刑法学界产生了一定影响,引起普遍关注和好评,8项科研成果10次荣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刑法现代化研究》2002年经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被评为2002年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个人专著《刑法中的正当化行为》2005年被评为中国首届优秀法律图书奖(理论著作类)。
  本人不仅在科研方面成绩突出,而且具有很强的爱岗敬业精神,兢兢业业于教学工作,教学效果良好。自2000年走上教学工作岗位以来,不仅每年超额完成教学工作量,而且在承担繁重的本科教学任务的同时,承担了具有相当难度的外国刑法学、中国刑法史、法律英语、行政刑法、经济刑法等研究生课程的教学任务,并能一一出色完成,不仅在全校历年教学评估中名列前茅,而且因教学深入浅出,生动形象,能够结合授课对象的需求,准确高效地将立法、司法、学术研究和各类法律考试的最新动态及时传递给各类各层次的学生以及培训的司法实务部门工作人员,因而教学深受学生和教训人员好评。
  鉴于在科研教学方面的突出成绩,2001年由北京市教委批准,提前1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并被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刑法研究所聘为兼职研究员;同年,应欧盟邀请,作为中国――欧盟法律与司法合作项目“高级访问者代表团”成员访问欧盟8国,参加欧盟司法改革运动的考察培训;2002年1月被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聘为刑法学专业硕士生导师;2003年经北京市教委评定,提前3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04年4月由国家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聘为客座研究员;同年10月,作为中国政法大学引进人才,引进至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工作;2005年1月,被聘为中国政法大学刑法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二、学业履历
  1984年~1987年 重庆一中(高中)
  1987年~1991年 四川大学数学系应用数学专业(本科)
  1994年~1997年 四川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1997年~2000年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2003年~2005年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在校学习期间所获荣誉和奖励情况:
  1994年~1995年 四川大学优秀研究生奖学金(一等奖)光华奖学金(一等奖)东京银行奖学金(一等奖)
  1995年~1996年 四川大学优秀研究生奖学金(一等奖)光华奖学金(一等奖)东京银行奖学金(一等奖)
  1997年 被评为“四川省优秀毕业生”和“四川大学优秀毕业生”
  1997年~1998年 中国人民大学“吕振万奖学金”(一等奖)
  1998年~1999年 中国人民大学“中经报联报业奖学金”(一等奖)
   

 

中国政法大学

添加中国政法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中国政法大学考研分数线、中国政法大学报录比、中国政法大学考研群、中国政法大学学姐微信、中国政法大学考研真题、中国政法大学专业目录、中国政法大学排名、中国政法大学保研、中国政法大学公众号、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中国政法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中国政法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相关推荐

英语一真题:

英语二真题:

考研政治真题:

数学一真题:

数学二真题:

数学三真题:

国家线:

考研英语线:

考研大纲:

211大学历年考研分数线

安徽大学考研分数线 北京大学考研分数线 北京工业大学考研分数线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考研分数线 北京化工大学考研分数线 北京交通大学考研分数线 北京科技大学考研分数线 北京理工大学考研分数线 北京林业大学考研分数线 北京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 北京体育大学考研分数线 北京外国语大学考研分数线 北京邮电大学考研分数线 北京中医药大学考研分数线 大连海事大学考研分数线 大连理工大学考研分数线 电子科技大学考研分数线 东北大学考研分数线 东北林业大学考研分数线 东北农业大学考研分数线 东北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 东华大学考研分数线 东南大学考研分数线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考研分数线 福州大学考研分数线 复旦大学考研分数线 广西大学考研分数线 贵州大学考研分数线 哈尔滨工程大学考研分数线 哈尔滨工业大学考研分数线 海南大学考研分数线 合肥工业大学考研分数线 河北工业大学考研分数线 河海大学考研分数线 湖南大学考研分数线 湖南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 华北电力大学考研分数线 华东理工大学考研分数线 华东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 华南理工大学考研分数线 华南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 华中科技大学考研分数线 华中农业大学考研分数线 华中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 吉林大学考研分数线 暨南大学考研分数线 江南大学考研分数线 兰州财经大学考研分数线 兰州财经大学考研分数线 兰州大学考研分数线 辽宁大学考研分数线 南昌大学考研分数线 南京大学考研分数线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考研分数线 南京理工大学考研分数线 南京农业大学考研分数线 南京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 南开大学考研分数线 内蒙古大学考研分数线 宁夏大学考研分数线 青海大学考研分数线 清华大学考研分数线 厦门大学考研分数线 山东大学考研分数线 陕西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 上海财经大学考研分数线 上海大学考研分数线 上海交通大学考研分数线 上海外国语大学考研分数线 石河子大学考研分数线 四川大学考研分数线 四川农业大学考研分数线 太原理工大学考研分数线 天津大学考研分数线 天津医科大学考研分数线 同济大学考研分数线 武汉大学考研分数线 武汉理工大学考研分数线 西安交通大学考研分数线 西北大学考研分数线 西北工业大学考研分数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考研分数线 西南财经大学考研分数线 西南大学考研分数线 西南交通大学考研分数线 延边大学考研分数线 云南大学考研分数线 长安大学考研分数线 浙江大学考研分数线 郑州大学考研分数线 中国传媒大学考研分数线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考研分数线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考研分数线 中国海洋大学考研分数线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考研分数线 中国矿业大学考研分数线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考研分数线 中国农业大学考研分数线 中国人民大学考研分数线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考研分数线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考研分数线 中国药科大学考研分数线 中国政法大学考研分数线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考研分数线 中南大学考研分数线 中山大学考研分数线 中央财经大学考研分数线 中央民族大学考研分数线 重庆大学考研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