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

更新时间:2022-07-30 10:35:17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天津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
Add 天津师范大学学姐
为你免费答疑

关于《天津师范大学考研》我们搜集了部分天津师范大学考研真题和复试资源,免费赠送;并提供有偿的天津师范大学初试/复试/调剂辅导(收费合理,内部资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领资源或了解研究生辅导的,请加网页上的学姐微信。天津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来自天津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及历年考研分数线数据的汇总(学校网站一般不稳定,或存留的分数线年限较少)。以下即是天津师范大学历年考研分数线,希望对你的考研报考有用。

以下老师的信息来源于学校网站,如有错误,可联系我们进行免费更新或删除。建议导师将更新的简历尤其对研究生招生的要求发送给我们,以便考研学子了解导师的情况。(导师建议加QQ-1933508706,以便后续随时更新网页或发布调剂信息。考研派网站和APP流量巨大)查看联系方式>>

天津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可用 Ctrl+F 进行搜索)

孙世圃 李德军 刘丽丽 高洁 桑毓域 梁宝勇 鲍国华 赵利民 苏伟 李国兵 白学军


孙世圃教授,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教学副院长、民革党员、天津市政协委员。
1982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1986年进修于南开大学社会学系、哲学系、历史系。1985年从教于天津工业大学艺术设计系。
2001年调入天津师范大学,任艺术设计专业学科带头人;设计艺术学硕士点学科带头人之一、美术学硕士点学科带头人之一;教学副院长。从教24年来,曾三次对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并完成了相应的教改科研项目,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师德标兵。1987年任教研室副主任,1989年任主任,1992年获青年骨干教师称号,同年获天津市高等院校中青年教师讲课大赛市级二等奖,1994年为天津工业大学创建视觉传达专业,1995年任该系系主任。1996年作为学科带头人并为该校创立了艺术设计学硕士点并为硕士生导师,1999年为该校创建广告学专业,任该系主任。2003年为师范大学创建美术学硕士点、2006年创建设计艺术学硕士点。
十几年来,先后出版了《广告、策划、设计、印刷》、《WEB广告设计》、《中国服饰史教程》、《西洋服饰史教程》,《服饰图案设计》等11部专著和教材,共计213万字。教材《服饰图案设计》再版19次共发行17余万册;发表了“文化与服饰”、“从整体文化的角度看中国传统礼仪服饰”、“服装流行与销售策略”、“论网络广告的设计原则”、“从传播学角度看网络广告的信息传播”等论文20余篇,其中“从整体文化的角度看中国传统礼仪服饰”在国际发表,“服装流行与销售策略”被《SCI》收录。
社会兼职: 天津市政协委员、天津市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调研处副主任、师大支部主委、中国广告协会会员、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会会员。


姓名:李德军
性别:男
职称:教授
职务:院长、所长
社会兼职:
天津市“十五”综合投资凝聚态物理学科,学科带头人;山东大学兼职教授;天津市自然科学领域跨世纪学术带头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美国真空学会会员;中国真空学会高级会员;天津真空学会理事;天津市物理学会理事。
研究方向
1:先进功能薄膜的设计、合成、应用
2:离子束材料表面改性


一、个人简介:
刘丽丽,女,天津市人,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78至1982年、2000至200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先后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和理学博士学位。2005至2006年在美国进行合作研究。历任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1999年破格晋升为教授。
主持承担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攻关项目等26项。获得科技进步奖4项,和平海湾科研奖、优秀论文奖、优秀班主任各1项,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委、经委、科委、财政部联合表彰一次。第一完成人发明专利15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项。撰写学术论文59篇,SCI和EI收录多篇。著作12部。本人总结归纳了自己多年的科研成果,在国家华夏英才基金的资助下,完成了《微生物肥料的生物学及生产技术》一书的编著工作,由科学出版社公开出版,该书收入华夏英才基金学术文库,被全国各图书馆馆藏。到目前为止是我校唯一获得国家华夏英才基金资助的个人专著。
研究方向: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基因工程,资源微生物,微生物来源的生物活性物质的相关研究。
学术兼职:天津市微生物学学会理事;国家基金委生命科学部微生物学科同行评议专家;天津市科委项目评审专家;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检测所客座研究员;学术活动:“JapaneseSocietyofSoilScienceandPlantNutrition”会员和“USAAssociationofReproductiveHealthProfessionals”会员;天津津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特聘专家;天津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组成员。
通讯地址: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3号,邮政编码300387)
办公地点:天津师范大学明理楼A区512室
电子邮件:skylll@mail.tjnu.edu.cn
移动电话:13821449397
QQ:1402515840


高洁,管理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图书馆学硕士点学术带头人,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理事。研究方向:企业知识管理与竞争情报,图书馆学理论与方法。先后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代表作:《信息管理基础》(专著),“论企业的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核心期刊论文)。主讲课程:知识管理研究、信息管理基础。


桑毓域,教授,硕士生导师,档案学系主任,天津师范大学教学名师、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档案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天津档案》编委,天津市档案“185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主持和参与各类科研项目8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4项。发表专业论文4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29篇。开设的硕士课程包括“现代档案学理论研究”和“文件运动规律研究”,本科课程有“档案学概论”、“档案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学”等。

梁宝勇 ,研究生,应用心理学,研究方向,临床心理学和咨询心,1963年9月——1968年8月北京大学哲学系心理学专业读大学本科。

►个人简历

1963年9月——1968年8月北京大学哲学系心理学专业读大学本科

1968年9月——1978年8月吉林省辉南县人民医院医师

1978年9月——1981年10月浙江(杭州)大学心理系读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1981年10月——1996年3月白求恩医科大学(现吉林大学)教师(1987年任副教授,1992年晋升教授)

1996年4月——现在天津师范大学任教授

►研究成果

1、承担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全国教育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科研项目5项,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和《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上发表科学论文50余篇。代表性论文有:

(1)接受紧张性医学检查和治疗的病人的心理准备与效果的系列实验研究,共6篇,分别发表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和《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杂志上;(2)应对研究的成果、问题和解决办法,发表在2002年第6期《心理学报》上。

2、出版专著4部,主编15部。代表性著作有:

(1)精神压力、应对与健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

(2)医学心理学,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

(3)发展心理病理学,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

(4)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百科全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5)变态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鲍国华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社会兼职,中国近代文学学会近代小说分会理事、天津市河西区青联委员。鲍国华教授为人儒雅,授课风趣,学识渊博,他的课场场座无虚席,深受同学的喜爱和尊敬。他将文学与历史结合,动人地表现了中国现代文学的风采。他在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后,师承学者陈平原先生,在现代文学这一领域,可谓是一颗新星。

一、个人简历

姓名:鲍国华

出生年月:1976年11月

政治面目:中共党员

职称:副教授

职务:文学院党委委员

最终毕业学校:北京师范大学

毕业时间:2005年7月

学历情况:研究生

学位情况:文学博士(博士后出站人员)

主要担任课程: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学术史

主要研究方向:鲁迅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现代学术史

二、主要科研项目

1.国家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主持人:《现代中国小说史学的兴起》,2008---2010年,8万元

2.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基金社科项目主持人:《鲁迅辑校古籍研究》,2005---2007年,1万元

3.教育部“十五”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199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主持人:王国绶教授),2006—2009年,子项目负责人。

4.天津市“十一五”社科规划基金项目主持人:《二十世纪天津文学期刊研究》,2006—2009年,1.2万元

5.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一等奖)主持人:《现代中国小说史学的发生》,2007年,5万元。

三、论文论著

1、论文《论〈故事新编〉的消解性叙述》,《鲁迅研究月刊》,2000年第12期。

2、论文《论鲁迅清末民初小说观》,《鲁迅研究月刊》,2002年第3期。

3、论文《论〈台北人〉的上海形象》,《华文文学》2003年第6期。

4、论文《关于〈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几则笔记》,《鲁迅研究月刊》2004年第12期。

5、论文《论胡适的清末民初小说观及其历史意义》,《励耘学刊》第一辑,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年4月版。

6、论文《自然人性的哀歌——沈从文〈夫妇〉的文本解读》,《名作欣赏》2005年第6期。

7、论文《“小说史家鲁迅”研究的历史回顾》,《鲁迅研究月刊》2006年第2期。

8、论文《1980年代以来鲁迅小说史学研究的历史回顾》,《理论与现代化》2006年第2期。

9、论文《鲁迅“中国小说史研究”系年》,《新国学研究集刊》第四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7月版。

10、论文《〈中国小说史略〉的版本演进及其修改的学术史意义》,《鲁迅研究月刊》2007年第1期。11、论文《新发现:〈中国小说史略〉新潮社再版本》,《新文学史料》2007年第1期。

12、论文《〈中国小说史略〉与中国小说史学的发生》,《现代中国》第九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版。

13、论文《〈中国小说史略〉的学术准备》,《汕头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14、论文《孙犁〈芸斋小说〉论》,《细致的雕塑:世华微型小说评析》,台北:唐山出版社2007年4月版。

15、论文《冯骥才〈俗世奇人〉论》,《细致的雕塑:世华微型小说评析》,台北:唐山出版社2007年4月版。

16、论文《近二十年鲁迅诗歌研究述评》,《1981—2005:多维视野中的鲁迅研究》,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2007年9月版。

17、论文《近二十年“鲁迅小说史学”研究述评》,《1981—2005:多维视野中的鲁迅研究》,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2007年9月版。

18、专著《〈繁星〉〈春水〉导论》,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

19、专著《回眸与前瞻:天津文学面面观》,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10月版(合著,撰写第二章)。

20、教材《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主编:王国绶教授),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7月版(参编,撰写导读27篇)。

2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书系”《中华文化人生亲证》,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版(参编,撰写第二章)。

22、专著《鲁迅小说史学研究》,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6月版。

四、主要奖项

1、2005年11月,论文《1980年代以来鲁迅小说史学研究的历史回顾》,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首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

2、2006年11月,论文《近三十年鲁迅诗歌研究的历史回顾》,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二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

3、2006年5月,天津师范大学第八届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4、2006年11月,天津市高校第八届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

5、2008年10月,获天津师范大学“师德标兵”称号。

基本情况:

宁夏青铜峡市人

中共党员 博士 二级教授 博士生导师

教育背景:

1984-1988 陕西师范大学 获教育学学士学位

1988-1991 北京师范大学 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1991-1994 北京师范大学 获教育学博士学位

职务: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与科学学院 院长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 院长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主任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点学科 带头人

天津师范大学 党委委员

天津师范大学 校务委员

天津师范大学 教代会 副主席

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评定委员会 委员

天津师范大学 职称评审委员会 委员

天津师范大学 教授联谊会 会长

学术职务:

中国心理学会 候任理事长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心理学科评审组 成员

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心理学组评审委员会 委员

中国认知神经语言学研究会 副会长

中国认知科学学会 理事

中国教育学会脑科学与教育研究分会 副会长

天津市社会科学联合会 副主席

天津市心理学会 会长

天津市心理卫生协会 副会长

《心理与行为研究》主编

《心理学报》编委

《心理科学》编委

《心理发展与教育》编委

《应用心理学》编委

入选人才工程

2002年 天津市“13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

2004年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

2006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09年入选中国心理学会评定的心理学家

2011年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13年 天津市学科领军人才

2013年 天津市“心理健康与行为调控”创新团队负责人

2013年 天津市“基础心理学”创新教学团队负责人

获奖:

教学类奖:


天津市首届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奖

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

天津师范大学首届教学名师

天津市优秀教师

天津市师德先进个人

天津市“十一五”立功奖章

天津市劳动模范

第七届、第八届和第九届“挑战杯”天津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2005,2007,2009)

国家人事部和教育部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成员(2007)

天津市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013)

天津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014)

天津市“工人先锋号”先进集体成员(2014)

科研获奖:

天津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6)

第四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06)

天津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9)

第五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2009)

译著:

《改变心理学的四十项研究》,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发展心理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心理学的邀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改变心理学的四十项研究》,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著作:

《智力心理学的研究进展》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学生汉语阅读过程的眼动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小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智力发展心理学》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实验儿童心理学》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高效率学习的心理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素质教育中高效率学习的心理机制研究》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眼动研究在中国》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

《实现高效率学习的认知心理学基础研究》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眼动研究心理学导论》科学出版社(2012)

《实验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发展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13)

科研项目:

200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870781)

200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2009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教育部重点项目

2012年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2013年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儿童发展》

代表性论文:

2014年

白学军,刘湍丽,沈德立,部分线索效应的认知抑制过程:情绪Stroop任务证据,心理学报,2014,2,143-155

白学军,张慢慢,臧传丽,李馨,陈璐,闫国利,词边界信息在中文词汇学习与识别中的作用:眼动研究的证据,心理科学进展,2014,1,1-8

孟红霞,白学军,臧传丽,闫国利,并列和偏正结构双字合成词的注视位置效应,心理学报,2014,1,36-39

谷莉,白学军,王芹,奖励对行为抑制能力和自主生理活动影响的时效性,心理学报,2014,10,1476-1485

刘丽,李运,李力红,白学军,自上而下的注意控制定势在注意捕获中的作用,心理学报,2014,10,1442-1453

迟慧,闫国利,许晓露,夏萤,崔磊,白学军,声旁语音信息对形声字加工的影响——来自眼动研究的证据,心理学报,2014,9,1242-1260

谷莉,白学军,成人与幼儿面部表情注意偏好的眼动研究,心理科学,2014,1,101-105

姚海娟,白学军,创造性思维与认知抑制的关系,心理科学,2014,2,316-321

闫国利,孙莎莎,张巧明,白学军,自然阅读与校对阅读的知觉广度研究,心理科学,2014,2,298-302

闫国利,迟慧,崔磊,夏萤,许晓露,白学军,汉字笔画像素数省略对中文句子阅读影响的眼动研究,心理科学,2014,3,521-527

2013年

Xuejun Bai,Feifei Liang,Hazel l. Blythe,Chuanli Zang,Guoli Yan,Simon P.Liversedge, Interword spacing effects on theacquisition of new vocabulary forreaders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Journal of Research in reading,2013,S1,S4-S17

Chuanli Zang,Hongxia Meng,Feifei Liang,Xuejun Bai,Guoli Yan, Is there a vertical component to saccade targeting in Chinese reading?Journal of Research in reading,2013, S1, S78-S93

白学军,岳鹏飞,情绪标注对负性情绪的抑制:来自自主神经活动的证据,心理学报,2013,7,1-10

王敬欣,贾丽萍,白学军,罗跃嘉,返回抑制过程中情绪面孔加工优先:ERPs研究,心理学报,2013,1,1-10

闫国利,张兰兰,孙莎莎,白学军,汉语“主观词”的表征及其加工,心理学报,2013,4,379-390

白学军,贾丽萍,王敬欣,抑制范式下的情绪注意偏向,心理科学进展,2013,5,785-791

马谐,白学军,陶云,音乐与情绪诱发的机制模型,心理科学进展,2013,4,643-652

闫国利,熊建萍,臧传丽,余莉莉,崔磊,白学军,阅读研究中的主要眼动指标评述,心理科学进展,2013,4,589-605

白学军,刘旭,李馨,郝嘉佳,沈德立,心理健康素质测评系统·中国成年人人际健康素质量表的编制,心理与行为研究,2013

闫国利,张巧明,白学军,中文阅读知觉广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13,2,121-130,1,1-8

岳鹏飞,白学军,正性情绪面孔条件下情绪标注对正性情绪的作用研究,心理学进展,2013,3,115-119

白学军,马谐,陈衍,陶云,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脑科学素养现状调查,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2,29-34

候友,白学军,词汇识别的双通道交互激活模型及ERP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13,1,99-104

夏全胜,吕勇,白学军,石锋,汉语名词、动词和动名兼类词词义加工的ERP研究,中国语言学报,2013,1,197-218

杨二娟,毓青,白学军,陈英,杨卫东,陈旨娟,郭华爱,颞叶和额叶癫痫认知功能特点的研究,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3,1,70-72

2012年

Chuanli Zang, Feifei Liang, Xuejun Bai, Guoli Yan, and Simon P. Liversedge, Interword Spacing and Landing Position Effects DuringChinese Reading in Children and Adults,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Human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2012, 3, 720-734

Lei Cui, Guoli Yan, Xuejun Bai, Jukka Hy?n?, Suiping Wang, Simon P. Liversedge, Processing of compound-word characters in reading Chinese: An eye-movement contingent display change study,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2012, 3, 527-547

Deli Shen, Simon P. Liversedge, Jin Tian, Chuanli Zang, Lei Cui, Xuejun Bai, Guoli Yan, Keith Rayner,Eye Movements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When Reading Spaced and Unspaced Chinese Text.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Applied. 2012,2, 192-202

Hazel I. Blythe, Feifei Liang, Chuanli Zang, Jingxin Wang, Guoli Yan, Xuejun Bai, Simon P. Liversedge, Inserting spaces into Chinese text helps readers to learn new words: An eye movement study, 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 2012, 2, 241-254

Guoli Yan,Xuejun Bai,Chuanli Zang,Qian Bian,Lei Cui,Wei Qi,Keith Rayner,Simon P. Liversedge,Using stroke removal to investigate Chinese character identification during reading: evidence from eye movements, Reading and Writing,2012, 5,951-979

白学军,梁菲菲,闫国利,田瑾,臧传丽,孟红霞,词边界信息在中文阅读眼跳目标选择中的作用:来自中文二语学习者的证据,心理学报,2012,7,1-15

王芹,白学军,郭龙健,沈德立,负性情绪抑制对社会决策行为的影响,心理学报,2012,5,693-700

臧传丽,张慢慢,郭晓峰,刘娟,闫国利,白学军,中文词汇加工的若干效应:基于眼动研究的证据,心理科学进展,2012,9,1382-1392

白学军,王媛媛,杨海波,情绪一致性对有意遗忘的影响,心理科学,2012,1,9-15

白学军,郭志英,曹玉肖,顾俊娟,闫国利,臧传丽,词切分对印-英双语者阅读影响的眼动研究,心理科学,2012,3,544-549

陈顺森,白学军,沈德立,张灵聪,背景性质对7-10岁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面孔搜索与加工的作用,心理科学,2012,4,778-785

白学军,顾俊娟,曹玉肖,郭志英,闫国利,汉-俄双语者阅读俄语文本的空格效应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1,47-53

康延虎,白学军,任务类型和性别属性对人际信任的影响,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5,456-462

潘运,白学军,沈德立,赵守盈,内源性注意和外源性注意对中小学生SNARC效应的影响,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6,561-568

白学军,陈衍,不同线索化条件下返回抑制时程年老化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2012,6,401-406

候友,白学军,沈德立,七十三,李杰,蒙语词汇识别中语音自动激活的ERP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2012,3,177-182

王福兴,周宗奎,赵显,白学军,闫国利,文字熟悉度对电影字幕偏好性影响的眼动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2012,1,50-57

岳鹏飞,李寿欣,白学军,不同场认知方式个体完成心理旋转任务时神经效能的差异:来自皮层慢电位的证据,心理学探新,2012,6,531-535

白学军,郭志英,曹玉肖,顾俊娟,闫国利,词切分对老年人阅读效率促进作用的眼动心理,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6,1224-1226

陈衍,白学军,内源性注意定向对老年人返回抑制的调节作用,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17,3742-3744

宫准,白学军,不同词切分标识方式对阅读工效的影响,人类工效学,2012,2,1-5

候友,白学军,词汇识别中语音激活的时间进程及作用:来自ERP的证据,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12,1,51-57

张锦玉,石锋,白学军,讲述与朗读状态下呼吸差异的初步分析,南开语言学刊,2012,1,56-63

2011年

白学军,孟红霞,王敬欣,田静,臧传丽,闫国利,阅读障碍儿童与其年龄和能力匹配儿童阅读空格文本的注视位置效应,心理学报,2011,8,851-862

白学军,尹莎莎,杨海波,吕勇,胡伟,罗跃嘉,视觉工作记忆内容对自上而下注意控制的影响:一项ERP研究,心理学报,2011,10,1103-1113

白学军,郭志英,顾俊娟,曹玉肖,闫国利,词切分对日-汉双语者汉语阅读影响的眼动研究,心理学报,2011,11,1273-1282

闫国利,王丽红,巫金根,白学军,不同年级学生阅读知觉广度及预视效益的眼动研究,心理学报,2011,3,249-263

白学军,刘娟,臧传丽,张慢慢,郭晓峰,闫国利,中文阅读过程中的副中央凹预视效应,心理科学进展,2011,12,1-10

陈顺森,白学军,张日昇,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症状、诊断与干预,心理科学进展,2011,1,60-72

白学军,张丽华,李红霞,两种范式下有意遗忘的实验研究,心理科学,2011,1,2-6

白学军,曹玉肖,顾俊娟,郭志英,闫国利,窗口大小、呈现速度和字号对引导式文本阅读的影响,心理科学,2011,2,278-283

白学军,顾俊娟,曹玉肖,郭志英,闫国利,汉-俄双语者阅读俄语文本的空格效应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6,73-80

白学军,曹玉肖,顾俊娟,郭志英,闫国利,可预测性和空格对中文阅读影响的眼动研究,心理科学,2011,6,1282-1288

潘玲,白学军,靶目标预曝光对基于事件前瞻记忆的影响,心理科学,2011,3,538-545

贾宁,白学军,彭建国,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判断的发展,心理科学,2011,2,402-406

姚海娟,钟青青,白学军,平面手机广告认知效果的眼动评价,包装工程,2011,6,1-4

2010年

沈德立,白学军,臧传丽,闫国利,冯本才,范晓红,词切分对初学者句子阅读影响的眼动研究,心理学报,2010,2,159-172

崔磊,王穗苹,闫国利,白学军,中文阅读中副中央凹与中央凹相互影响的眼动实验,心理学报,2010,5,547-558

胡笑羽,白学军,闫国利,副中央凹-中央凹效应的研究现状及展望,心理科学进展,2010,3,412-419

李馨,白学军,闫国利,臧传丽,梁菲菲,空格在文本阅读中的作用,心理科学进展,2010,9,1377-1385

白学军,康廷虎,闫国利,靶刺激变换对情景知觉过程中注视控制的影响,心理科学,2010,4,700-774

张丽玲,白学军,李幼穗,学前儿童合作认知及合作行为的培养研究,心理科学,2010,1,12-15

王晓庄,白学军,李新建,派遣制员工对雇用形式的认知与其工作态度的关系研究,心理科学,2010,1,67-70

潘运,白学军,沈德立,内源性注意和外源性注意条件下SOA变化对数字距离效应的影响,心理科学,2010,3,521-525

王芹,白学军,最后通牒博弈中回应着的情绪唤醒和决策行为研究,心理科学,2010,4,844-847

张锦坤,白学军,杨丽娴,记忆方式选择偏向与有效记忆,心理科学,2010,5,1079-1083

闫国利,张霞,白学军,合理性对中文句子阅读影响的眼动研究,心理科学,2010,5,1035-1037

葛操,沈德立,白学军,英语双写规则的内隐与外显协同学习效应与年龄效应,心理科学,2010,5,1047-1050

张丽玲,白学军,合作游戏训练对学前儿童合作行为的影响,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3,218-222

周铁民,沈德立,白学军,符合刺激潜意识知觉的属性分离,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294-98

杨海波,尹莎莎,白学军,视觉工作记忆内容对视觉搜索的影响,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2,150-154

白学军,王丽红,吕勇,胡伟,词汇的获得年龄效应:ERP研究,心理学探新,2010,1,21-26

李芳,白学军,情绪词编码的不同方式对ECM的影响,心理学探新,2010,4,45-49

闫国利,巫金根,臧传丽,白学军,阅读知觉广度眼动研究述评,心理学探新,2010,2,23-28

杨海波,王媛媛,白学军,文宇翔,陈宗阳,情绪状态对震后PTSD儿童有意遗忘能力的影响,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5,600-603

白学军,张涛,田丽娟,梁菲菲,王天林,词切分对美国留学生汉语阅读影响的眼动研究,心理研究,2010,5,25-30

梁菲菲,白学军,切分空间和切分方式对中文阅读绩效影响的眼动研究,心理研究,2010,3,21-28

杨海波,王媛媛,陈宗阳,文宇翔,白学军,震后孤儿对地震相关图片的有意遗忘效应,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729-731

周详,黄慧,白学军,元情绪对高一学生学习适应性及成绩的影响,中国特殊教育,2010,8,80-82

王丽红,石凤妍,吴捷,白学军,老年人汉语阅读时知觉广度的眼动变化,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2,240-243

张丽华,徐微,白学军,加工负荷和加工时间对工作记忆广度任务成绩的影响,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43-47

杨海波,白学军,学优生与学困生自上而下注意控制能力研究,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77-80

潘运,白学军,沈德立,内源性注意和外源性注意条件下SOA变化对SNARC效应的影响,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0,165-70

刘志军,白学军,李炳煌,中学生学习动机问卷的初步编制,基础教育,2010,6,56-61

杨海波,白学军,陈宗阳,震后18个月创伤后应激障碍儿童对情绪词的有意遗忘能力,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0,8,729-731

郝立峰,朱昭红,白学军,吴斌,唐卫东,贾崇敏,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选择性注意的比较,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0,11,996-997

杨海波,尹莎莎,文宇翔,陈宗阳,白学军,震后焦虑儿童与非震区正常儿童注意控制的比较,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0,10,938-940

2009年

白学军,朱昭红,沈德立,刘楠,奖惩线索条件下内外倾个体的自主唤醒和行为反应,心理学报,2009,6,492-500

白学军,胡笑羽,闫国利,中文阅读的副中央凹-中央凹效应:词n的语义透明度对词n-1的影响,心理学报,2009,5,377-386

王晓庄,白学军,判断与决策中的锚定效应,心理科学进展,2009,1,37-43

白学军,胡笑羽,闫国利,非注视词特性对注视词加工作用的眼动研究,心理科学,2009,2,308-311

张锦坤,白学军,杨丽娴,国外关于“微观”自我调节学习的研究概述,心理科学,2009,1,164-166

朱昭红,白学军,惩罚线索对停止信号任务中抑制能力和心率、皮肤电的影响,心理科学,2009,4,796-800

姜媛,白学军,沈德立,中小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记忆的关系,心理科学,2009,6,1282-1286

沈德立,马惠霞,白学军,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结构及其实证研究,心理科学,2009,2,258-261

熊建萍,闫国利,白学军,不同年级学生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心理科学,2009,3,584-587

齐冰,宋耀武,白学军,数学优差生任务转换中的准备效应,心理科学,2009,3,623-625

田宏杰,闫国利,白学军,中文双字词在心理词典中的通达表征,心理科学,2009,6,1302-1305

贾宁,白学军,知觉运动学习中的背景干扰效应和元认知监测,心理与行为研究,2009,1,50-55

葛操,白学军,材料规则难度对内隐与外显协同学习的影响,心理与行为研究,2009,2,121-126

姜媛,白学军,沈德立,中小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生理反应的关系,心理与行为研究,2009,3,188-192

张锦坤,白学军,连榕,记忆监控的准确性与有效记忆,心理与行为研究,2009,4,284-288

葛操,沈德立,白学军,学优生与学困生内隐与外显协同学习的比较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1,79-91

姜媛,沈德立,白学军,情绪、情绪调节策略与情绪材料记忆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4,75-80

杨海波,白学军,李怡繁,认知负荷对网页广告加工过程的影响,应用心理学,2009,3,230-235

朱昭红,白学军,郝立峰,王勇慧,严芳,汪萍,d2注意力测验和DSM-IV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断指标之间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5,335-339

刘志军,白学军,刘旭,初中生情绪调节策略与行为适应不良的关系,心理研究,2009,5,65-69

文宇翔,陈宗阳,潘玲,白学军,左、右利手个体认知控制能力的差异研究,心理研究,2009,5,26-30

白学军,田瑾,闫国利,王天琳,词切分对美国大学生汉语阅读影响的眼动研究,南开语言学刊,2009,1,140-153

白学军,梁菲菲,张涛,田丽娟,文宇翔,陈宗阳,不同获奖等级青年教师手势语的量化研究,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4,48-53

白学军,田丽娟,张涛,梁菲菲,闫国利,朗读条件下词切分方式对说明文阅读影响的眼动研究,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09,3,39-44

刘海娟,白学军,不同学习成绩学生有意遗忘效应发展的实验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09,11,66-69

梁立夫,白学军,沈德立,大学生情绪STROOP效应实验研究,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9,3,512-514

孙延林,白学军,运动情境中运动员的视觉搜索行为,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111-115

李梦丽,杨海波,白学军,不同年级学困生与学优生数学学习内隐态度的比较,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42-45

2008年

Xuejun Bai, Guoli Yan, Simon P. Liversedge, Chuanli Zang, Keith Rayner, Reading Spaced and Unspaced Chinese Text:Evidence From Eye Movement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Human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 2008, 5, 277–287

白学军,康廷虎,闫国利,真实情景中刺激物识别的理论模型与研究回顾,心理科学进展,2008,5,679-686

张锦坤,白学军,杨丽娴,国外关于测试效应的研究概述,心理科学进展,2008,4,661-670

白学军,杨海波,沈德立,知觉负载和线索位置对视觉选择性注意的影响,心理科学, 2008,2,258-265

白学军,刘丽萍,闫国利,阅读句子过程中词跳读的眼动研究,心理科学,2008,5,1045-1048

贾宁,白学军,臧传丽,阎国利,学习时间分配机制的眼动研究,心理科学,2008,1,93-96

柯学,白学军,隋南,视知觉无意识对局部形状和颜色特征加工的注意调节,心理科学,2008,2,336-339

李美华,白学军,不同学业成绩类型学生执行功能发展,心理科学,2008,4,866-87

姜媛,白学军,沈德立,中小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特点,心理科学,2008,6,1308-1312

张丽华,胡领红,白学军,创造性思维与分心抑制能力关系的汉字负启动效应实验研究,心理科学,2008,3,638-641

闫国利,伏干,白学军,不同难度阅读材料对阅读知觉广度影响的眼动研究,心理科学,2008,6,1287-1290

白学军,李馨,闫国利,英语专业大学生阅读汉语和英语材料的眼动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2008,1,6-10

胡笑羽,白学军,双语控制的神经基础及其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心理与行为研究,2008,1,70-74

陈衍,白学军,发展性阅读障碍语音缺陷的脑科学研究及对阅读教学的启示,心理与行为研究,2008,2,144-149

吴键,白学军,《中学生课堂情境兴趣问卷》的信效度检验及应用,心理与行为研究,2008,3,212-216

刘志军,白学军,不同生活取向学生的应对策略与自我概念,心理与行为研究,2008,4,275-279

闫国利,熊建萍,白学军,小学五年级学生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1,72-77

钞秋玲,沈德立,白学军,儿童青少年返回抑制发展的实验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2,23-28

刘志军,白学军,陈会昌,初中生人格型乐观、 应对策略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心理学探新,2008,2,49-52

姚海娟,白学军,沈德立,认知灵活性和顿悟表征转换: 练习类型的影响,心理学探新,2008,4,22-26

杨海波,李梦丽,白学军,不同年级学生数学内隐态度的特点,心理学探新,2008,1,59-62

白学军,宫准,杨海波,田瑾,位置和内容对网页广告效果影响的眼动评估,应用心理学,2008,3,208-212

闫国利,姜茜,李兴珊,白学军,消失文本条件下词的预测性效应的眼动研究,应用心理学,2008,4,306-310

卢张龙,白学军,闫国利,汉语词汇识别中词频和可预测性交互作用的眼动研究,心理研究,2008,4,29-33

闫国利,张兰兰,郎瑞,白学军,大学生英语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心理研究,2008,2,80-85

白学军,王丽红,李 馨,Marta Fulop,当代大学生竞争情绪体验特点研究,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2,107-111

白学军,刘海健,中学生及其家长内隐智力观的发展研究,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08,1,62-68

孙延林,白学军,运动情境中运动员预期反应的认知加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6,465-468

李芳,白学军,康廷虎,《中小学生非智力因素量表》的编制,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76-80

康廷虎, 白学军,真实情景知觉中注视控制的研究进展,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07-111

沈德立,马惠霞,白学军,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研究,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71-75

卡萝尔·韦德,卡萝尔·塔佛瑞斯著,白学军 译,《心理学给出的生活指导》,百科视野,2008年05月,106-109

2007年

白学军,臧传丽,王丽红,推理与工作记忆,心理科学进展,2007,1,16-21

贾宁,白学军,学习判断的练习伴随低估效应,心理科学进展,2007,3,429-435

齐冰,白学军,沈德立,材料类型和任务可预测性在任务转换中的作用,心理科学,2007,1,41-44

葛操,白学军,沈德立,注意负荷对内隐序列学习的影响研究,心理科学,2007,5,1029-1032

马惠霞,白学军,沈德立,论心理测验项目编写的科学性,心理科学,2007,5,1110-1112

李芳,白学军,沈德立,高频靶词情绪启动的反转效应,心理科学,2007,6,1287-1289

张丽华,王丹,白学军,国外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研究新进展,心理科学,2007,2,492-494

钞秋玲,沈德立,白学军,儿童返回抑制的研究进展,心理科学,2007,3,621-623

吴键,石凤妍,臧传丽,Marta Fulop,白学军,当代大学生对竞争认识的调查研究,心理科学,2007,2,293-296

齐冰,白学军,沈德立,初中数学优差生注意转换中的线索和准备效应,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2,23-28

沈德立,马惠霞,白学军,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的编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1,107-111

白学军,刘海健,胡笑羽,中学师生内隐智力观的发展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2,81-85

葛操,白学军,训练方法对不同创造力水平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影响,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1,13-17

臧传丽,白学军,闫国利,王正光,动态文本最优化呈现的眼动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1,53-59

张丽华,白学军,张秀红,创造性思维能力高、低大学生特性负启动效应的实验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2,112-115

闫国利,白学军,汉语阅读的眼动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3,229-234

康廷虎,白学军,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归因风格的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4,272-276

熊建萍,闫国利,白学军,高中二年级学生中文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1,60-64

李美华,沈德立,白学军,不同年级学生抑制控制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3,188-193

齐冰,沈德立,白学军,马静,中小学生注意转换能力的发展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3,204-210

鲁倩,马惠霞,白学军,《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的区分效度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4,288-293

李美华,白学军,闫国利,执行功能水平高与低的大学生心理旋转眼动实验,心理学探新,2007,3,55-60

韩宗义,吕勇,白学军,句法加工的ERP研究综述,心理学探新,2007,2,50-53

闫国利,王文静,白学军,消失文本条件下认知控制的眼动研究,心理学探新,2007,4,37-41

胡笑羽,刘海健,刘丽萍,臧传丽,白学军,E- Z 阅读者模型的新进展,心理学探新,2007,1,24-29

康廷虎,白学军,闫国利,代言人信息和功能介绍方式对广告认知加工的影响,应用心理学,2007,2,154-159

钞秋玲,白学军,沈德立,徐富明,不同的注意移动方式对返回抑制的影响,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4,363-365

李美华,沈德立,白学军,不同学业成绩类型学生的认知灵活性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2,191-193

李美华,沈德立,白学军,不同年级学生认知灵活性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07,8,80-86

姜 媛,白学军,沈德立,情绪认知评价的若干问题,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30-135

李丹丹,白学军,国外元理解研究综述,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85-89

齐冰,白学军,学业领域中内隐智力观研究回顾与展望,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4,66-68

齐冰,白学军,宋耀武,眼跳任务转换中的反应系统可塑性,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07,1,67-70

徐富明,白学军,沈德立,融入式元理解教学干预促进大学生阅读理解和学科学习的效果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2007,1,52-56

张丽华,胡领红,白学军,创造性思维水平不同的大学生的位置抑制能力实验研究,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41-44

2006年

沈德立,白学军,高效率学习的心理机制研究,心理科学,2006,1,2-6

李美华,白学军,沈德立,不同年级学生执行功能发展水平研究,心理科学,2006,3,609-613

周详,白学军,抑制性控制的认知与人格因素,心理科学,2006,3,690-694

张丽华,白学军,负启动效应的抗抑制理论及其新进展,心理科学,2006,4,998-1002

张兴利,白学军,闫国利,动词隐含因果关系在代词解决中的作用及时间进程,心理科学,2006,5,1149-1152

吴国来,沈德立,白学军,沃建中,大中小学生内隐序列学习的发展性研究,心理科学,2006,2,267-270

梁福成,王雪艳,李勇,白学军,科学杂志目录中图文版式的效果研究,心理科学,2006,1,41-43

白学军,刘海娟,沈德立,优生和差生FOK判断发展的实验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1,18-22

贾宁,白学军,沈德立,学习判断准确性的研究方法,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3,103-109

吴国来,沃建中,白学军,沈德立,不同认知风格11岁儿童内隐序列学习的差异,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1,39-42

白学军,张钰,姚海娟,臧传丽,平面香水广告版面设计的眼动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3,172-176

白学军,一部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社会心理学教科书,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4,318-318

齐冰,白学军,沈德立,任务转换中的反应—反应相容性效应,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1,18-21

马惠霞,白学军,《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人际素质分量表的编制,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3,168-171

沈德立,马惠霞,白学军,《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的信效度再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4,241-245

宋芳,张丽华,白学军,辽宁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调查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4,264-269

张锦坤,白学军,“半投射”和“客观性”:动机测验的两种新形式,心理学探新,2006,4,83-87

徐富明,沈德立,白学军,大学生的阅读理解监控,阅读理解成绩及其相关因素,心理学探新,2006,4,54-58

王文静,闫国利,白学军,汉语阅读中先行词词频对代词加工影响的眼动研究,心理学探新,2006,3,30-34

杨海波,白学军,沈德立,模拟员工招聘过程中的有意遗忘效应,应用心理学,2006,1,030-035

李美华,沈德立,白学军,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认知灵活性关系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3,308-309

李美华,沈德立,白学军,不同学业成绩类型学生的抑制控制研究,社会心理科学,2006,6,85-90

白学军,臧传丽,发展性计算障碍研究及数学教育对策,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45-49

白学军,臧传丽,发展性计算障碍的类型及成因研究进展,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06,1,55-58

李芳,白学军,高中生考试焦虑、自尊和应对方式的现状及关系,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6,4,47-51

张丽华,白学军,创造性思维研究概述,教育科学,2006,5,86-89

姜媛,沈德立,白学军,情绪的双重记忆模型与情绪的认知调节,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02-106

2005年

白学军,杨海波,沈德立,不同程度隐私信息有意遗忘效应的实验研究,心理科学,2005,6,1301-1305

沈德立,白学军,张兴利,类别指称对象提取过程的发展研究,心理科学,2005,2,258-263

李美华,白学军,不同认知灵活性大学生工作记忆和科技文阅读成绩的比较,心理科学,2005,2,329-331

白学军,周源源,语境因素对阅读时眼动控制的影响:来自汉语句子语境的证据,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3,165-168

王雪艳,白学军,梁福成,科普杂志目录编排效果的眼动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1,49-52

史瑞萍,白学军,李莉,语境和动词信息对主题角色指派的影响,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3,205-209

韩宗义,白学军,小学生系列回忆中移动和重复错误特征的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4,281-285

白学军,张兴利,闫国利,动词隐含因果关系在代词解决中的时间进程的眼动研究,心理学探新,2005,3,20-23

李美华,白学军,执行功能中认知灵活性发展的研究进展,心理学探新,2005,2,35-38

周源源,白学军,论学生学习动机及其激发,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5,3,78-80

▶个人简介
李国兵,男,汉族,1973年10月出生,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专业副教授。
▶主要经历
1.教育背景:1992.-1999湘潭大学,学士、硕士;1999-2002天津大学,博士
2.工作经历:2002-2006,天津大学,讲师;2006―,天津大学,副教授
▶讲授课程
《化工原理》、《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研究领域
1、化工产品熔融造粒过程研究与开发;
2、化工产品清洁生产工艺开发;
▶教学科研课题
1.已完成的课题
(1)中药流化床造粒干燥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天津市科委);
(2)3万吨硝酸铵钙流化床造粒技术的研究开发(企业合作项目);
(3)研究开发从豆油相中提取B物质的连续萃取装置(企业合作项目);
(4)4万吨二水氯化钙流化床造粒技术的开发(企业合作项目);
(5)6000吨/年粒状RD生产装置开发(企业合作项目);
(6)1万吨粒状硝酸钠生产装置的研究开发(企业合作项目);
(7)乙酸乙酯和甲醇连续膜式蒸发装置的开发与设计(企业合作项目);
2.正在进行的课题
(1)5万吨硝酸钠造粒装置的开发与设计;
(2)3万吨硝酸钾造粒装置的开发与设计;
(3)促进剂M清洁生产工艺的研究与开发;
▶获奖情况
防老剂环保型合成工艺及造粒技术,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7年。
▶发表论文
1李国兵,许松林,许春建。分子蒸馏过程模型化研究进展。化学工程。2002,30(3):65~70。
2李国兵,许春建,周明。刮膜分子蒸馏传质和传热的数学模型。天津大学学报。2003,36(3):261-266。
3李国兵,许春建,周明。DBP-DBS刮膜分子蒸馏过程数值模拟。天津大学学报。2003,37(3):196-202。[1]
▶职称:副研究员
▶导师类型:硕士生导师(硕导)
▶专业:化学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
▶通讯地址: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化工研究所
▶电子信箱:suweihb@tju.edu.cn
▶主要教育经历
2003年5月—至今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         教师
2000年3月—2003年8月     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       攻读博士学位
1997年9月—2000年3月     天津大学化工过程机械专业    攻读硕士学位
1993年9月—1997年6月     天津大学化工设备与机械专业  攻读学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
新型吸附剂开发:超级活性炭的制备与应用研究、介孔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吸附/吸收型吸附剂开发。
气体吸附分离:空分制氧、煤层气提纯分离、甲烷/二氧化碳分离、天然气净化等。
气体吸附存储:氢气吸附存储、天然气吸附存储和水合物存储。
燃油脱硫:   深度脱除汽油、柴油中的硫化物。
非标设备设计:塔设备设计、非标换热器、反应釜设计等。
▶主要讲授课程
研究生课程:《吸附与吸附剂》
主要学术成就、奖励及荣誉
超临界温度吸附及氢气、天然气存储研究,天津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8年
▶目前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1 以CH4/CO2分离为目标的新型吸附剂研究,天津市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项目负责人。
2 高分子加氢中试装置工艺技术设计与装置成套, 横向课题, 项目负责人。
3 天然气中CO2脱除技术研究,横向课题, 项目负责人。
4氢同位素吸附分离过程基础研究,天津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项目负责人。
5 利用二氧化碳置换的变压吸附富集煤层气甲烷,国家基金面上项目 项目排名第2
6 反应/吸附法深度脱出燃油中噻吩和苯并噻吩类硫化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项目排名第2
7 新型气体吸附材料和吸附过程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排名第3。
8 燃煤CO2分离与富集,973项目“温室气体提高石油采收率的资源化利用及地下埋存”子课题,主要完成人。
9 氢的低温吸附储存,国际合作项目,主要完成人。
10 超级活性炭吸附储放氢的基础研究,973项目“氢能的规模制备、储运及相关燃料电池的基础研究”子课题,主要完成人。
11 微型高效制氧与高密度储氧技术的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主要完成人。
12 新型脱水脱重烃工艺技术及装置研究,横向课题,项目排名:3。
▶代表性论著及专利
1 Wei Su, Li Zhou and Yaping Zhou, Preparation of microporous activated carbon from coconut shells without activating agents, Carbon, 2003, 41(4): 861-863
2 Su W, Zhou L, Zhou YP,Preparation of microporous activated carbon from raw coconut shell by two-step procedure,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 2006, 14 (2): 266-269
3 Su Wei, Zhou Yaping, Wei Liufang, Sun Yan, Zhou Li, Effect of microstructure and surface modification on hydrogen uptake capacity of activated carbon, New Carbon Materials,2007, 22, 135-140
4 苏伟,周理,周亚平,椰壳炭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研究,林产化学与工业,2006,26(2):49-52
5 苏伟,周理 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化学工程,2005, 33(2):44-47
6 苏伟,周理,周亚平,孔结构对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吸附甲烷和二氧化碳的影响,天然气工业,2006,26(10):147-149
7 苏伟,王晓静,庞喆龙,杨金辉,旋管过滤中颗粒沉积规律的研究与分析,流体机械,2005,33(4):23-26
8 苏伟,周理,孙艳,周亚平,复合型活化制备超级活性碳的放大实验研究,炭素,2007,130(2):20-23
9 Zhou L, Zhong LM, Su W, Sun Y, Zhou YP. Experimental study of removing trace H2S using solvent coated adsorbent for PSA, 2006, AICHE Journal 52 (6): 2066-2071
10 Zhang DH, Zhou L, Su W, Sun Y, Equilibrium modeling for hydrogen isotope separation by cryogenic adsorption, 2006,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14 (4): 526-531
11 Zhou L, Li J, Su W, Zhou Y.P., Experimental studies of a new compact design four-bed PSA equipment for producing oxygen , AICHE Journal , 2005, 51 (10): 2695-2701
12 Zhou L, Sun Y, Su W, Studies on the chemical principle and capacity of carbon nanotubes as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 Progress in Chemistry,2005, 17 (4): 660-665
13 Zhou L, Sun Y, Su W, Zhou YP,Natural gas storage in wet active carbons - A report on research progress,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2005,13 (6): 824-829
14 Zhou L, Bai SP, Su W, Yang J, Zhou YP,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excess versus absolute adsorption of CO2 on superactivated carbon for the near-critical region , Langmuir, 2003, 19 (7): 2683-2690
15.Wei Dai, Yaping Zhou, Shengqiang Wang, Wei Su, Yan Sun and Li Zhou,Desulfurization of transportation fuels targeting at removal of thiophene/benzothiophene,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2008,89 (8): 749-755
16 Liu XW, Zhou L, Li JW, Sun Y, Su W, Zhou YP..Methane sorption on ordered mesoporous carbon in the presence of water, 2006, Carbon 44 (8): 1386-1392
17 Dai W, Zhou YP, Li SN, Li W, Su W, Sun Y, Zhou L Thiophene capture with complex adsorbent SBA-15/Cu(I), 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 2006, 45 (23): 7892-7896
18 Liu XW, Zhou L, Fu X, Sun Y, Su W, Zhou YP.Adsorption and regeneration study of the mesoporous adsorbent SBA-15 adapted to the capture/separation of CO2 and CH4,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2007, 62 (4): 1101-1110
19 Chu XZ, Zhou YP, Zhang YZ, Su W, Sun Y, Zhou L, Adsorption of hydrogen isotopes on micro- and mesoporous adsorbents with orderly structur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 2006, 110 (45): 22596-22600
20 Zhou YP, Dai M, Zhou L, Sun Y, Su W,  Storage of methane on wet activated carbon: influence of pore size distribution, Carbon, 2004, 42 (8-9): 1855-1858
21 Zhou Li, Zhou Yaping, Sun Yan, Su Wei, Development of supercritical adsorption theory and the progress resulted in the research of fuel gas technology,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2004, 14(6): 615-623
22 王玉新,苏伟,时志强,周亚平,高比表面积椰壳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应用,天津大学学报,2008,41(6):703-708
23 孙艳,刘聪敏,苏伟,周亚平,周理,活性炭上天然气湿储方法研究,天然气化工,2008,33(1):37-42
24 张东辉,周理,苏伟,孙艳,防污涂料综述,现代涂料与涂装,2007,10(5):27-30
25 孙艳,刘聪敏,苏伟,周亚平,周理,天然气在炭材料上湿储研究进展,炭素技术,2007,26(6):31-34
26 王宁,苏伟,周理,周亚平,水蒸气活化法制备椰壳活性炭的研究,炭素,2006,(2):44-48
27 常华,周理, 苏伟,硫化氢吸收液的电化学分解条件研究,天然气工业,2006,26(8):138-140
28魏留芳 周亚平 苏伟, 氟化炭材料性能研究进展, 炭素技术,2005,24(6):30-33
天津师范大学

添加天津师范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天津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天津师范大学报录比、天津师范大学考研群、天津师范大学学姐微信、天津师范大学考研真题、天津师范大学专业目录、天津师范大学排名、天津师范大学保研、天津师范大学公众号、天津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天津师范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天津师范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