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

更新时间:2022-07-30 10:36:00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
Add 南京工业大学学姐
为你免费答疑

关于《南京工业大学考研》我们搜集了部分南京工业大学考研真题和复试资源,免费赠送;并提供有偿的南京工业大学初试/复试/调剂辅导(收费合理,内部资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领资源或了解研究生辅导的,请加网页上的学姐微信。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来自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及历年考研分数线数据的汇总(学校网站一般不稳定,或存留的分数线年限较少)。以下即是南京工业大学历年考研分数线,希望对你的考研报考有用。

以下老师的信息来源于学校网站,如有错误,可联系我们进行免费更新或删除。建议导师将更新的简历尤其对研究生招生的要求发送给我们,以便考研学子了解导师的情况。(导师建议加QQ-1933508706,以便后续随时更新网页或发布调剂信息。考研派网站和APP流量巨大)查看联系方式>>

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可用 Ctrl+F 进行搜索)

黄筱调 殷晨波 周剑秋 尹侠 凌祥 许仲梓 沈晓冬 丘泰 张少明 邓敏 巩建鸣 顾伯勤 周洪庆 吕忆农 姚 晓 张其土 叶旭初 李东旭 李泉 郭露村 陈苏 王军 杨晓宁 陈洪龄 金万勤 张利雄 林晓 陈长林 马正飞 云志 吕效平 刘晓勤 乔旭 陆小华 徐南平 刘学军 张正康


男,1957年8月出生,硕士学位,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国家注册规划师.1978年10月—1985年7月在西安冶金学院(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系读本科和研究生并获建筑学学士学位和建筑学硕士学位。
1、1985年7月—1996年1月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兰州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工作。1994年任总院副院长(副地级),在此期间兼任甘肃工业大学兼职教授。1992年被评为高级建筑师;1993年被聘为教授级高级建筑师。
1996年1月—2001年7月在甘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历任副院长、院长,党委委员、院科技委员会副主任,西部建筑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级高级建筑师等职,兼任甘肃省建设科技委员会副秘书长。
2、2001年7月—2003年12月在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作,任院长、党总支书记。院技术委员会主任。
2004年1月至今在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任董事长、院长。
1993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津贴,同年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劳动模范”称号。1994年荣获共青团甘肃省委、中共甘肃省组织部、甘肃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甘肃省人事局、甘肃省青年联合会授予的“甘肃省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称号。1998年获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的“甘肃省优秀专家”称号。1998年获全国建设建材系统“优秀工会工友”称号。2000年获“全国建设技术创新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近年来指导的项目中:《甘肃敦煌山庄》、《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候机楼》、《义乌市城北分区区级中心城市设计》、《南京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总体规划》、《马鞍山市城市空间特色保护与塑造规划》、《南京市浦口区老南门地区概念规划》、《南京浦口区桥北地区水环境规划》、《南京市江宁区区域供水规划》《2010年亚运会(广州)亚运村规划设计》、《鼓楼区3503厂改造可行性研究》、《兰州市中和山水兴城建筑规划设计》均中标或获各类奖项。


男,博士/博士后,副教授,校内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1999年毕业于南京工业大学,留校任教。2003年3月至2006年7月,在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学习,获博士学位。2007年至2009年在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流动站从事博士后工作,2009年6月出站。2007年5月至2007年8月在美国UtahStateUniversity做访问学者。2007年破格副教授,2010年校内特聘教授。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泰州市海陵区科技局副局长(挂职)。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数据库、数据挖掘和传感器网络等。
主持了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上海市博士后基金项目、南通市科技创新计划(工业)项目,作为主要参加人,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主持了多项企业、研究院横向科研课题。近五年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会议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20余篇被SCI、EI收录。
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项。


男,工学博士,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学工程专家,我国膜领域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863”领域专家,中国膜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海洋学会海水淡化与水再利用分会副理事长,全国化学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近十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联系人发表期刊论文200多篇,其中被SCI、Ei检索论文160多篇,编写及参编著作3部。申请专利40项,有18项成果通过省、部级鉴定。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先后获“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首届‘创新创业人才’”、“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等称号。
研究方向:材料化学工程膜与膜过程
代表作:
《面向应用过程的陶瓷膜材料的设计、制备与应用》,科学出版社,2005
“Experimentalandmodelingstudyontubulardensemembranesforoxygenpermeation”,AIChEJ.,45(12):2519-2526,1999
“Novelmethodforpreparingpalladiummembranesbyphotocatalyticdeposition”,AIChEJ.,46(5):1075-1083,2000
“EffectsofparticlesizeofTiO2onphotocatalyticdegradationofmethyleneblueinaqueoussuspensions”,Ind.Eng.Chem.Res.,38(2):373-379,1999


男,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馆长。从事化工热力学及分子和界面化学工程的应用基础研究,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德国洪堡研究基金和国家863项目等十多项国内外课题,多次作为访问教授赴德国和美国进行合作研究,并赴美、英、德、意、日等国参加国际会议交流,共发表论文一百八十余篇,获专利授权4项,先后三次作为第一完成者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培养的研究生中已有15名获得博士学位、30名获得硕士学位。先后获化工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教委“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和研究基金;化工部"跨世纪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事部和教育部“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和全国模范教师”;“江苏省师德模范”称号。兼任江苏省第九、十届人大常委会委员。
2002年“国际流体与界面学术会议”国际学术委员会成员,中方组委会主席。2007、2010年“国际流体相平衡会议”组委会成员Ind.Eng.Chem.Res.、Chem.Eng.Sci.等十多个国内外知名刊物审稿人。化工学报、过程工程学报编委、南京工业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现任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学位委员会、江苏省“333工程”评审委员。
研究方向:
1、超临界离子水溶液和纳米材料的分子模拟
2、钛基晶须及纳米结构材料的合成及表征
3、氧化钛晶须光催化技术及其集成
4、钛基晶须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
5、电解质溶液相平衡及过程模拟

男,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现为江苏省政协常委,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民办高校研究会常务理事,《高校化学工程学报》编委。从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和研究生的教学工作,先后主讲过“化学反应工程”、“催化反应工程”等四门本科生、研究生的主干课程和学位课程,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40多名,曾获得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和优秀二类课程各一项,所指导的硕士论文曾被评为江苏省第二届优秀硕士论文。
开展绿色化学与化工方向的研究工作,涉及原子经济反应与绿色工艺、环境友好工业催化剂、化工过程优化与集成和化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生物质资源利用等研究领域,发表学术论文、申请及获授权专利共30多篇(项);近几年取得了“氯化苄生产高新技术”、“苯甲醛绿色生产工艺”“缩合和脱氨耦合生产二苯胺技术”等一批工业化应用成果,在全国10多个大中型企业推广应用,社会经济效益显著;以技术入股方式合作成立了南通市天时化工有限公司,作为化工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年产值近亿元,成为产学研结合的成功范例之一。曾被评为江苏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和原化工部跨世纪人才培养对象。


女,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省级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及企业委托研究项目,主持完成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发展基金等多项省部级基金项目,参加完成企业委托科研开发项目二十余项,其中九项成果通过部、省级鉴定,获部、省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共五项,以第一完成人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获批准专利二项,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主要研究方向:吸附分离过程、新型吸附剂的研究、工业催化过程、化工生产废气及废水治理技术、合成氨生产气体净化技术等。研究成果在石化、化工、农药等行业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任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常务理事、《高校化学工程学报》编委。获化工部“巾帼建功标兵”称号,被评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师德先进个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男,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化学工程与工艺系。主要从事化学工程及超声在化工、石油与环保中应用的交叉学科研究,已有多项省部级与中石化科研项目完成、申请发明专利5项并有六十余篇SCI、EI及核心期刊文章发表、研究成果也多次在国际会议发表。与瑞士洛桑联邦高等理工学院(EPFL)化学工程研究所及法国国立图卢兹高等化学工程师学校(ENSIGC)、法国国家化学工程实验室(UMRCNRS5503)等国外研究单位有化工模拟、化工传质、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及超声化工应用等合作研究。组建的超声化学工程研究所在超声应用研究开发工作位于国内前列,专门进行超声强化化工单元操作(乳化、萃取)、超声原油破乳脱盐脱水、超声降粘、超声化学反应、超声清洗、超声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和剩余生物污泥、超声化学反应器及设备及微乳柴油开发等方面纵向与横向研究课题,超声回收含油浮渣、超声处理剩余生物污泥等中试项目正在进行中。
代表作:
“Salting-out Separation and Liquid-Liquid Equilibrium of tertiary-Butanol Aqueous Solution”, Chem. Eng. J., 78:165-171, 2000

“Comparison of the Hydrodynamics and Mass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A Modified Square Airlift Reactor with Common Airlift Reactors”, Chem.Eng.Sci., 55:2257-2263, 2000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in Stirred Airlift Loop Reactors with or without Static Mixers”,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8(3):208-211, 2000


发明专利《一种原油脱水、脱盐方法》,申请号:200510094978.x
发明专利《一种含油浮渣脱水工艺》,申请号:200510122936.


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化工分离研究所所长。1978年医士专业中专肄业,1982年有机合成专业本科毕业,1985年化学工程专业硕士毕业并留校工作。1996年获工学博士学位。曾经以访问学者身份在韩国KoreaAdvancedInstitueofTechnology和美国GeogiaInstituteofTechnology进修工作。曾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以及江苏省苏北星火带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
主要科研活动:状态方程研究,碳五分离热力学基础研究,碳五分离技术工程化,低碳醇分离,超临界流体萃取及相关热力学基础研究,双液相技术提取无毒菜籽粕及菜油、无毒棉籽粕及棉油,油品改性及脱硫脱重金属,金属间化合物SbSn材料制备与应用,生物柴油及相关产品的开发,可再生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等。发表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文章近百篇。曾向国外出口转让碳五分离技术成果,曾签下南工大历史上单项最大技术转让合同。获得有关碳五分离技术以及油籽加工技术等四个专利。
E-mail:zyun99@21cn.com。手机:13605179921。


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吸附分离研究所。任江苏省材料化学工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化工分离过程、多孔材料和计算机在化工中的应用、化工过程的模拟与优化。研究开发工作包括:吸附分离过程、吸附、催化等多孔材料的开发研究与表证、污染物的治理过程、化工过程的模拟计算与优化以及分子模拟等。先后参加和主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各一次。负责的《工程应用数学》课程获江苏省培养创新工程优秀课程,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先后在国内外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几十篇,主编出版教材两本:《数学计算方法与软件的工程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和《化工英语》(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男,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材料化学工程重点实验室。1995年6月吉林大学化学系获得博士学位,1995年9月-1997年12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后,1998年2月-1999年7月国立台湾大学化学系博士后。从事新型催化材料与催化反应研究工作。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30余篇。已申请发明专利5项,其中3项已获得专利授权。目前主要从事中孔分子筛、固体超强酸、固体碱、过渡金属磷化物等新型催化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其在石油化工、精细化学品催化合成、可再生性资源催化转化方面的研究工作。
代表作:

“Ga-promoted tungstated zirconia catalyst for n-butane isomerization”, Catal. Lett., 85:177-182, 2003
“Isomerization of n-butane by gallium-promoted sulfated zirconia supported on MCM-41”, Green Chemistry, 4:257–260, 2002
“Sulfated zirconia catalyst supported on MCM-41 mesoporous molecular sieve”, Applied Catalysis A: General, 215:21–30, 2001

南京工业大学

添加南京工业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南京工业大学考研分数线、南京工业大学报录比、南京工业大学考研群、南京工业大学学姐微信、南京工业大学考研真题、南京工业大学专业目录、南京工业大学排名、南京工业大学保研、南京工业大学公众号、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南京工业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南京工业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