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联合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

更新时间:2022-07-30 10:37:12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北京联合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
Add 北京联合大学学姐
为你免费答疑

关于《北京联合大学考研》我们搜集了部分北京联合大学考研真题和复试资源,免费赠送;并提供有偿的北京联合大学初试/复试/调剂辅导(收费合理,内部资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领资源或了解研究生辅导的,请加网页上的学姐微信。北京联合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来自北京联合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及历年考研分数线数据的汇总(学校网站一般不稳定,或存留的分数线年限较少)。以下即是北京联合大学历年考研分数线,希望对你的考研报考有用。

以下老师的信息来源于学校网站,如有错误,可联系我们进行免费更新或删除。建议导师将更新的简历尤其对研究生招生的要求发送给我们,以便考研学子了解导师的情况。(导师建议加QQ-1933508706,以便后续随时更新网页或发布调剂信息。考研派网站和APP流量巨大)查看联系方式>>

北京联合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可用 Ctrl+F 进行搜索)

韩宪洲 张泽一 韩强 许峰 周文华 高惠芳 王桂芝 逯燕玲 孟斌 冯小波 鲍泓 许家成 刘全礼 武家璧 熊黑钢 韩建业


韩建业,男,甘肃通渭人,1967年出生。1982年考入甘肃省陇西师范学校,1985年到中学任教。1987年考入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分别于1991、1994、2000年获得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4年进入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系任教,2005年被评聘为教授,2009年为二级教授。曾任历史系系主任,现任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校考古学学科带头人、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和历史文博系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
主要从事先秦时期考古学研究。曾主持或参加过河南驻马店杨庄、湖北天门石家河、内蒙古凉城板城和西白玉等遗址的发掘工作,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西北地区先秦时期的自然环境与文化发展》,结题成果被鉴定为优秀。主持完成的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北京市地下文物保护现状与对策研究》引起较大反响。正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早期中国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研究》。曾对中国北方和中原地区先秦时期的文化谱系、聚落形态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进行过全面综合地研究,初步建立了五帝时代古史和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对应关系框架。已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中国西北地区先秦时期的自然环境与文化发展》、《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新疆的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文化》、《五帝时代——以华夏为核心的古史体系的考古学观察》、《北京先秦考古》等学术专著10部。获得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主讲的《考古学通论》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精品课程.
被选拔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市级人选、北京市高层次人才、北京市拔尖创新人才,获得北京市级教学名师、北京市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和首都劳动奖章。为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熊黑钢教授,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拔尖创新人才”、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获得者、全国模范教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长期从事资源与环境方面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环境变迁、自然灾害及其治理等研究。
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基础项目(973项目)、中外合作自然科学基金、科学院、部委自然科学基金的研究课题18项。现正在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北京市“拔尖创新人才”项目等。在《地理学报》、《地理科学》、《地理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33篇,被SCI收录3篇,Ei收录3篇,合作出版学术著作6部。


冯小波,男,1968年3月出生,现为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教授,历史文博系副主任。从事旧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研究,侧重于石制品研究。1985年-1989年就读于北京大学考古学系考古专业。1989年-2007年在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从事田野考古工作。2005年6月获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院(MuséumNationald’HistoireNaturelle)史前考古学博士学位。2007年-2010年在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主持发掘的有湖北省郧县人遗址(旧石器时代)、湖北省巴东李家湾遗址(新石器时代)、湖北省利川海螺口化石点(旧石器时代)、广西六谷山遗址(新石器时代)等;参与发掘和整理工作的遗址有湖北省建始县巨猿洞遗址(旧石器时代)、河南省许昌市灵井人遗址(旧石器时代)、广西百色市那赖遗址(旧石器时代)等。2002年4-6月、2004年3-4月以访问学者身份访问法国。参与过国家科技部“九五”重点课题“攀登计划”等多项国家重大课题研究。已发表专著5部及论文30余篇,被SCI、SSCI、中文核心学术期刊收录,论文多次获得省部级奖励。


武家璧(1963-),男,研究生学历,北京大学考古学硕士,科学院科学史博士,从事商周考古和天文考古研究工作。1990—1998年在荆州博物馆工作。2001—2004年中国科技大学24系工作。2004年入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6—2008年在东华大学(原中国纺织大学)从事科学史与科学哲学教学与研究工作,2008—2011年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做第二站博士后,从古天文研究工作。2011年7月到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从事考古学与科学史等教学科研工作。主要考古工作:1989.9—1990.1参加湖北新洲香炉山新石器—商周时代遗址发掘。1990.10—1990.12参加湖北石首走马岭新石器时代城址与墓地发掘。1991.1—1993.4配合宜黄公路基建工程,参加湖北江陵鸡公山、杨家山古墓地发掘,发掘古墓两千余座。1993.5—1994.9参加宜黄公路工程湖北江陵八岭山黄土坡古墓地发掘。1994.9—1994.11参加三峡工程宜昌白庙子、杨家湾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1994.12—1995.7参加京九铁路基建工程湖北武穴鼓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与墓地发掘,发掘新石器时代墓葬200余座。1995.8—1995.10、1996.4—1996.6参加中日合作江陵阴湘城新石器时代城址考古调查与发掘。1999.10—2000.1参加夏商周断代工程项目,发掘河南新密新砦龙山晚期—二里头文化遗址。发表著作1部,论文和文章70余篇。

刘全礼,山东省昌乐县人,1961年出生,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毕业,教育学博士,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特殊教育系教授。
在我国培养特殊教育教师的高校中,刘全礼教授虽然从业时间不算长,但他却有着丰富的从教经历和研究成果。日前,我们对这位从山沟走里出来,在特殊教育界坚持打拼的教授进行了专访。
坚定理想 满城桃李
1979年参加高考时,他的分数和山东省重点大学的分数线只差一分,最后却被调剂到新组建的一个专科性质的教师进修学院的数学系。在那个具有“诗化”特色的时代,他定下了自己“用数学的方法、文学的语言、研究教育问题”的理想。
倏忽之间,他已从教34年。34年里,他教过3000多个中学生,1000多名特殊教育专业的大学生,及许许多多的在职教师。他不仅教书育人,还实践着“用数学的方法、文学的语言,研究教育问题的”理想。他的学生遍及各地,有商人、军人、官员、农民…他的研究涉及数学教育、特殊教育和家庭教育,仅著作就超过700万字。
求学问是 敢为人先
自1988年开始讲授特殊教育概论和弱智教育等课程,正是在讲授这些课程的过程中,他发现了特殊教育中若干值得研究的问题。
最初,国内没有智力落后儿童教育方面的教科书,于是在1991年,他与北师大肖非教授完成了我国智力落后领域第一本专著《智力落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的大陆特殊教育学科的主要奠基人朴永馨教授在该书的序言里称该书为我国智力落后领域的一朵奇葩);1990年,他参与朴永馨教授主编的我国第一本中师特殊教育专业的《特殊教育概论》教材(这本书曾于1994年获得中宣部等单位颁发的二等奖),到2002年,因感于该教材已经不适应高师的需要,编写完成了具有哲学意味的、用于高师的专著——《特殊教育导论》,正是在这本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的著作中,他第一次提出并解决了特殊教育的若干问题,如特殊教育观、特殊儿童观等问题。随后他又撰写了:《残障儿童的早期干预概论》、《残障儿童的家庭教育》、《实用特殊教育研究方法》、《特殊教育的课堂教学评价概论》、《实用培智学校教学法》、《智力落后儿童的特点与教育纲要》等等。
在这些著作中,最值得称道的是具有方法论意味的《个别教育计划的理论与实践》。这本1999年出版的著作是我国特殊教育界第一本研究个别教育计划的专著,不仅澄清了人们对个别教育计划的种种误解,还在操作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至于台湾特殊教育的知名教授林宝贵称该书把个别教育计划的思想引入学科教学是创举。该书不仅于2000年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而且15年过去依旧畅销不衰。
他在研究中发现,无论是残障儿童的发生,还是儿童的行为问题,与家庭的关系极为密切。于是从1997年开始,他便开始用特殊教育的思想来指导家庭教育的行为与实践。1997年出版了《育儿指南》,2001年出版了《改变和塑造孩子的行为》,2009年出版了《临床家庭教育导论》等一系列家庭教育著作;其中的《发现和培养孩子的才能》还于2008年被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评为全国家长喜爱的50本书之一。
2000年,他从特殊教育的临床教育视角,开始对学业不良现象的成因及对策进行系统研究。学业不良现象在近年来十分突出。这些学生仅仅从思想品德方面进行教育是难以奏效的。正如《中国教师报》2007年采访他学业不良问题时的标题所说的:改变学业不良“仅有爱是不够的”。刘教授从2000年开始,就以特殊教育的视角对学业不良,包括原因、表现和干预多个角度进行了系统研究。尤其是研究了血液微量元素与矿物质和儿童学业成绩的关系,这在我国特殊教育界,乃至普通教育界都是少见的。这些研究,不仅仅是简单的学业不良的成因探讨,还是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意识观在学业领域的实证研究,为他今后的研究奠定了生理学的基础。他关于学业不良的系列著作,包括《学业不良儿童教育学》、《学不良儿童的成因及对策》、《有效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等都体现了物质意识观;也正是具有了这些观点的指引,才使他自2012年起,开始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学习障碍量表和学业不良类型量表,这是我国真正意义上的一般学习障碍的量表研制。
在这些研究中,有两类研究具有明显的开拓意义:一是关于临床教育学框架的建立,二是关于特殊教育的教师研究。他清醒地意识到,教育有理论,也需要理论,但教育的本质是临床的,是要解决教育中的问题,而且是扎根中国自己的问题来解决问题。正是多年特殊教育的临床研究,使他系统建立起了临床教育学的理论框架和操作规范。在他的一套出版于2009年的教育临床学系列著作中,还有《因材施教教育学》和《教育咨询学引论》。其中,“教育咨询学引论”系统给出了他关于临床教育的“九字法则”,提出了教育咨询学的概念,给出了教育咨询的操作模式。
在与教师们的交流中,他深刻意识到,特殊教育教师的职前培养和后续的继续教育都存在问题。于是2012年,他开始系统研究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和职前培养问题。目前已经完成了盲、聋、弱智学校教师专业素养的一系列实证研究,发表了包括《聋校教师的专业素质研究》、《盲校教师的专业素养研究》和《培智学校教师的专业素养研究》等文章,并完成了专著《特教教师的继续教育概论》,即将完成《特殊教育专业概论》,这在我国特殊教育界也是突破。
当然,他的研究不止于此。自2009年开始,他便陆续制定了一系列特殊教育电视片的拍摄计划。至今已经拍摄完成、出版了一部21集的特殊教育专题片。特教档案之特教概论之教学版,发展障碍儿童,包括脑瘫、孤独症和弱智以及学习障碍儿童的脑机制及其干预的电视片脚本目前已经基本完成。
静心教书 潜心育人
刘教授喜欢金庸的武侠小说。他在看金庸的武侠时,意识到武功的最高境界是人格境界,而非武功本身。于是他发表了《学术的最高成就是人格成就》,以劝诫学问者。
他认为教学也是这样,教学的最高成就不是教过多少学生,而是教师的人格对学生产生怎样的影响。教学的最高成就是人格成就。不仅如此,最近他在为国防大学郭高民研究员的军事著作——《无界战——我们正在进行的战争》——撰写书评“战或者不战,战就在那里”时,在意识到“战无界”的同时,也深刻领会到了“教无界”。处处有教,事事有教,家庭、学校、社会,到处都有教育,学问、教学、研究事事隐含教育。
正因为如此,从2007年开始,他意识到教师行为的重要性,并以《美从哪里来》、《如何做一个优美儒雅的老师》为题,为学生和多地教师进行教师行为的讲座,并于2015年与同仁们完成了关于教师行为的著作《教师行为概论》。他还为该书配套了一个电视片《做一个优美儒雅的老师》,有望年内拍摄完成。他想通过这本著作和这个电视片传达出这样的心愿:期望自己,也期望全国1400万教师,做一个优美儒雅的老师。  刘全礼,山东省昌乐县人,1961年出生,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毕业,教育学博士,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特殊教育系教授。
在我国培养特殊教育教师的高校中,刘全礼教授虽然从业时间不算长,但他却有着丰富的从教经历和研究成果。日前,我们对这位从山沟走里出来,在特殊教育界坚持打拼的教授进行了专访。
坚定理想满城桃李
1979年参加高考时,他的分数和山东省重点大学的分数线只差一分,最后却被调剂到新组建的一个专科性质的教师进修学院的数学系。在那个具有“诗化”特色的时代,他定下了自己“用数学的方法、文学的语言、研究教育问题”的理想。
倏忽之间,他已从教34年。34年里,他教过3000多个中学生,1000多名特殊教育专业的大学生,及许许多多的在职教师。他不仅教书育人,还实践着“用数学的方法、文学的语言,研究教育问题的”理想。他的学生遍及各地,有商人、军人、官员、农民…他的研究涉及数学教育、特殊教育和家庭教育,仅著作就超过700万字。
求学问是敢为人先
自1988年开始讲授特殊教育概论和弱智教育等课程,正是在讲授这些课程的过程中,他发现了特殊教育中若干值得研究的问题。
最初,国内没有智力落后儿童教育方面的教科书,于是在1991年,他与北师大肖非教授完成了我国智力落后领域第一本专著《智力落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的大陆特殊教育学科的主要奠基人朴永馨教授在该书的序言里称该书为我国智力落后领域的一朵奇葩);1990年,他参与朴永馨教授主编的我国第一本中师特殊教育专业的《特殊教育概论》教材(这本书曾于1994年获得中宣部等单位颁发的二等奖),到2002年,因感于该教材已经不适应高师的需要,编写完成了具有哲学意味的、用于高师的专著——《特殊教育导论》,正是在这本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的著作中,他第一次提出并解决了特殊教育的若干问题,如特殊教育观、特殊儿童观等问题。随后他又撰写了:《残障儿童的早期干预概论》、《残障儿童的家庭教育》、《实用特殊教育研究方法》、《特殊教育的课堂教学评价概论》、《实用培智学校教学法》、《智力落后儿童的特点与教育纲要》等等。
在这些著作中,最值得称道的是具有方法论意味的《个别教育计划的理论与实践》。这本1999年出版的著作是我国特殊教育界第一本研究个别教育计划的专著,不仅澄清了人们对个别教育计划的种种误解,还在操作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至于台湾特殊教育的知名教授林宝贵称该书把个别教育计划的思想引入学科教学是创举。该书不仅于2000年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而且15年过去依旧畅销不衰。
他在研究中发现,无论是残障儿童的发生,还是儿童的行为问题,与家庭的关系极为密切。于是从1997年开始,他便开始用特殊教育的思想来指导家庭教育的行为与实践。1997年出版了《育儿指南》,2001年出版了《改变和塑造孩子的行为》,2009年出版了《临床家庭教育导论》等一系列家庭教育著作;其中的《发现和培养孩子的才能》还于2008年被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评为全国家长喜爱的50本书之一。
2000年,他从特殊教育的临床教育视角,开始对学业不良现象的成因及对策进行系统研究。学业不良现象在近年来十分突出。这些学生仅仅从思想品德方面进行教育是难以奏效的。正如《中国教师报》2007年采访他学业不良问题时的标题所说的:改变学业不良“仅有爱是不够的”。刘教授从2000年开始,就以特殊教育的视角对学业不良,包括原因、表现和干预多个角度进行了系统研究。尤其是研究了血液微量元素与矿物质和儿童学业成绩的关系,这在我国特殊教育界,乃至普通教育界都是少见的。这些研究,不仅仅是简单的学业不良的成因探讨,还是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意识观在学业领域的实证研究,为他今后的研究奠定了生理学的基础。他关于学业不良的系列著作,包括《学业不良儿童教育学》、《学不良儿童的成因及对策》、《有效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等都体现了物质意识观;也正是具有了这些观点的指引,才使他自2012年起,开始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学习障碍量表和学业不良类型量表,这是我国真正意义上的一般学习障碍的量表研制。
在这些研究中,有两类研究具有明显的开拓意义:一是关于临床教育学框架的建立,二是关于特殊教育的教师研究。他清醒地意识到,教育有理论,也需要理论,但教育的本质是临床的,是要解决教育中的问题,而且是扎根中国自己的问题来解决问题。正是多年特殊教育的临床研究,使他系统建立起了临床教育学的理论框架和操作规范。在他的一套出版于2009年的教育临床学系列著作中,还有《因材施教教育学》和《教育咨询学引论》。其中,“教育咨询学引论”系统给出了他关于临床教育的“九字法则”,提出了教育咨询学的概念,给出了教育咨询的操作模式。
在与教师们的交流中,他深刻意识到,特殊教育教师的职前培养和后续的继续教育都存在问题。于是2012年,他开始系统研究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和职前培养问题。目前已经完成了盲、聋、弱智学校教师专业素养的一系列实证研究,发表了包括《聋校教师的专业素质研究》、《盲校教师的专业素养研究》和《培智学校教师的专业素养研究》等文章,并完成了专著《特教教师的继续教育概论》,即将完成《特殊教育专业概论》,这在我国特殊教育界也是突破。
当然,他的研究不止于此。自2009年开始,他便陆续制定了一系列特殊教育电视片的拍摄计划。至今已经拍摄完成、出版了一部21集的特殊教育专题片。特教档案之特教概论之教学版,发展障碍儿童,包括脑瘫、孤独症和弱智以及学习障碍儿童的脑机制及其干预的电视片脚本目前已经基本完成。
静心教书潜心育人
刘教授喜欢金庸的武侠小说。他在看金庸的武侠时,意识到武功的最高境界是人格境界,而非武功本身。于是他发表了《学术的最高成就是人格成就》,以劝诫学问者。
他认为教学也是这样,教学的最高成就不是教过多少学生,而是教师的人格对学生产生怎样的影响。教学的最高成就是人格成就。不仅如此,最近他在为国防大学郭高民研究员的军事著作——《无界战——我们正在进行的战争》——撰写书评“战或者不战,战就在那里”时,在意识到“战无界”的同时,也深刻领会到了“教无界”。处处有教,事事有教,家庭、学校、社会,到处都有教育,学问、教学、研究事事隐含教育。
正因为如此,从2007年开始,他意识到教师行为的重要性,并以《美从哪里来》、《如何做一个优美儒雅的老师》为题,为学生和多地教师进行教师行为的讲座,并于2015年与同仁们完成了关于教师行为的著作《教师行为概论》。他还为该书配套了一个电视片《做一个优美儒雅的老师》,有望年内拍摄完成。他想通过这本著作和这个电视片传达出这样的心愿:期望自己,也期望全国1400万教师,做一个优美儒雅的老师。
中文名:许家成
职务: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院长
许家成教授,特殊教育学院院长。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智力残疾人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秘书长。北京市特殊教育重点建设学科带头人,北京市特殊教育创新团队负责人,北京市特殊教育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
长期从事特殊教育研究,专攻智力障碍儿童教育,在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方面具有学术专长。主持全国培智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研制,承担过多项国际国内特殊教育研究项目,先后发表过50余篇论文、研究报告和学术专著等,其中被SCI、ISTP和EI等收录多篇,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和省部级社科二等奖多项。

鲍泓,教授,北京联合大学副校长。北京市信息服务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常务理事、网络应用分会副理事长。

►基本信息

鲍泓,教授,北京联合大学副校长。北京市信息服务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负责人,计算机应用技术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带头人,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常务理事、网络应用分会副理事长。

曾被评为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青年)学科带头人,入选市委组织部北京市跨世纪优秀人才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学术创新团队带头人等。曾获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等.

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带头人

北京市跨世纪人才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网络与分布式系统、数字图像处理和服务科学研究

►科研成果

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EI检索15篇。国家发明专利3项,出版专著2部、教材2部。主持纵向科研教研项目7项,其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2项,横向课题2项。主持完成省部级等科研课题16项,获部级科技进步奖1项,部级教学成果奖1项;出版学术著作、译著5部。

在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及其它项目4项。

冯小波,男,1968年3月出生,湖北省武汉市人。现为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教授,历史文博系副主任。1985年-1989年就读于北京大学考古学系考古专业。1989年-2007年在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从事田野考古工作。2005年6月获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院(Muséum National d’Histoire Naturelle)史前考古学博士学位。2007年-2010年在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旧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研究,侧重于石制品研究。
主持发掘的有湖北省郧县人遗址(旧石器时代)、湖北省巴东李家湾遗址(新石器时代)、湖北省利川海螺口化石点(旧石器时代)、广西六谷山遗址(新石器时代)等;参与发掘和整理工作的遗址有湖北省建始县巨猿洞遗址(旧石器时代)、河南省许昌市灵井人遗址(旧石器时代)、广西百色市那赖遗址(旧石器时代)等。2002年4-6月、2004年3-4月以访问学者身份访问法国。参与过国家科技部“九五”重点课题“攀登计划”等多项国家重大课题研究。已发表专著5部及论文30余篇,被SCI、SSCI、中文核心学术期刊收录,论文多次获得省部级奖励。获得两次国家级奖励, 1991年,郧县人头骨化石的发现获得199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和“七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孟斌,男,博士,教授。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副所长,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负责人,首都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1971 年 10 月出生, 2005 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专业研究方向为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2005年至200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环境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工作,其间获得博士后科研基金一等奖资助;先后于2009年,2012年两次获得北京市高校教师师资培训中心资助,赴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MSU)和圣地亚哥州立大学(SDSU)进行访问学者工作。
长期关注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及应用研究,主持了北京市教委科技项目、北京市组织部优秀人才资助项目和“转型期中国城市居民职住关系:演变、机制与政策启示(41171136)”等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北京城市空间与日常生活(14CSA002)”等科研项目,在“地理学报”、“地理研究”、“Public Health”等学术期刊发表“基于空间分析方法的中国区域差异研究”、“地理数据尺度转换方法研究进展”、Integration of GP and GA for mapping population distribution”、“Understanding the spatial diffusion process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in Beijing”、“北京城市居民职住分离的空间组织特征”等科研论文30余篇,是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理论与方法工作委员会委员。
 
逯燕玲,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工程硕士,教授。
长期致力于算法分析与优化、数据挖掘与数据建模方面的应用研究。兼任中国人工智能离散数学学会理事。
代表作:网络数据库技术(第二版),2009年10月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2011年被评为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基于分形生成图的树木几何建模方法,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0,9(Vol.42No.3)。
北京联合大学

添加北京联合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北京联合大学考研分数线、北京联合大学报录比、北京联合大学考研群、北京联合大学学姐微信、北京联合大学考研真题、北京联合大学专业目录、北京联合大学排名、北京联合大学保研、北京联合大学公众号、北京联合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北京联合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北京联合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