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政法大学公安技术学院公安技术学科的介绍

发布时间:2020-04-23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甘肃政法大学公安技术学院公安技术学科的介绍

甘肃政法大学公安技术学院公安技术学科的介绍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甘肃政法大学公安技术学院公安技术学科的介绍 正文

公安技术校级重点学科
    一、学科现有优势、特点及建设背景
    甘肃政法学院于1995年开始在教学科研人员中培育刑事科学技术学科人才,1998年形成主要学术技术骨干,2001年建成刑事科学技术校级重点学科,2002年通过评估建设省级重点学科;经过2002-2005、2006-2010年度两轮省级重点学科的建设,在学科方向、学术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基础条件、对外学术交流、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并于2006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培养物证技术方向硕士研究生,学科成长为具有鲜明特色的优势学科。
     2011年国家学科分类进行了相应调整,新设了公安技术学一级学科,划归到工科门类之下,刑事科学技术为公安技术学之下的二级学科。学校以发展的眼光和前瞻性的决策,将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和信息安全专业剥离后成立了公安技术学院。同时,重点学科建设也及时作出相应调整,筹建了公安技术学学科,并经过努力,成功的被评为校级重点学科。
     二、学科建设成就
    学科团队通过整合学科资源,优化学科布局和结构,加强学科队伍建设,改善学科建设基本条件,强化科研创新,全方位建设学科平台,取得了显著成效。
    1.学科布局趋于合理,结构不断优化。“十二五”期间,继续加强刑事科学技术省级重点学科建设力度同时,经过反复调研、充分讨论,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明确的研究方向:一是法医损伤鉴定技术方向;二是微量物证鉴定方向;三是痕迹检验鉴定方向;四是文书检验鉴定方向;五是电子证据检验鉴定方向。使刑事科学技术传统优势学科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通过了甘肃省重点学科建设验收评估。
    2.学科队伍建设成效明显。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以培养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为着力点,不断强化学科队伍建设。“十二五”期间,学科队伍经历了扩张、提高、精炼的过程,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结构得到优化,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形成了结构合理、敬业爱岗的学术队伍。学科带头人李重阳教授,现有成员24人,其中正高级职称人数7人,副高级职称人数10人,中级职称人数8人,初级职称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6名、硕士学位人员17名;硕士生导师7名;甘肃省优秀专家1人,甘肃省领军人才1人,甘肃省“555”创新人才2人,国家社科基金司法鉴定项目评审专家1人。初步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较为合理的学科梯队。
    3.科学研究水平稳步提升。近5年来,本学科科学研究成绩突出,共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6部;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3项,科研经费164.2万元;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奖4项、厅局即奖10项。成果质量和学术影响力显著提高。
    4.学科平台建设成绩显著。学校大力推进学科平台建设,依托重点学科,各类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创新团队等学科平台建设取得突破。“十二五”期间,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厅重点实验室1个,组建了1个省级创新学术团队、1个校级创新学术团队。这些学科平台的搭建,极大地促进了学科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学科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十二五”期间,我院学科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长足进展,但由于办学基础条件薄弱,学科建设工作起步较晚,尚存在诸多不足。一是学科优势不突出,特色不明显。二是缺乏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创新团队,学科队伍承载学科建设的能力不够,集体攻关的机制尚未形成。三是高效协调的学科管理和运行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促进优秀人才尤其是中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尚不完善。四是科研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科研成果的低水平重复现象较为突出,原创性成果、标志性科研成果较少。五是学科建设的经费投入不足,条件保障不能完全满足需要。以上问题制约了学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四、“十三五”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
    1.总体目标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全面深入司法体制改革。在此政治背景下,司法实践中对证据的质量要求越来越规范、严格;同时对于一些新型科学技术证据的应用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且实践需要十分迫切。结合目前我院专业转型调整为契机,在继续建设刑事科学技术省级二级重点学科的基础上,积极建设证据科学技术学科。
    2.具体目标
    ——学科建设目标
    对传统的刑事科学技术重点学科加以调整、改造后,在保证完成新一轮评估的前提下,力争产生一批在同领域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学术成果。同时加强对网络安全、电子证据等新型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将此建成我院学科建设的特色和新的增长点。
    ——学位点建设目标
    在现有诉讼法学二级学科之下的物证技术学硕士学位点的基础上,力争申报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司法鉴定方向专业硕士点。
    ——学科队伍建设目标
    实施省部级学科带头人、校级学科带头人、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院级优秀青年教师“四级人才梯队”培养计划;十三五期间,力争建设1个省部级科研创新团队,2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培养2名左右省级学科带头人和5名左右的青年学术骨干。
    ——学科方向建设目标
    继续加大对学科团队的优化整合,凝练明确的研究方向,凝炼学科方向要充分体现前沿性、创新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科研成果建设目标
    力争承担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项以上,省部级科研项目数量稳步提升;在SCI、EI、CSCD期刊及以上刊物发表的论文和被国际国内知名检索系统收录的论文数有较大比例的增长,提高研究成果的影响力;争取省部级科研奖励实现较大增长。
    ——学科平台建设目标
    借助现有的甘肃省证据科学研究与应用省级重点实验室平台,加强合作。同时,加强我院相关网络安全、电子取证等实验室的建设与投入,争取申报并建成省级重点(培育)实验室。
    五、学科建设与发展的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和管理,突出学科建设的重要地位
    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科建设的领导,完善学科建设的管理体制,实行校、院(所、部)和学科组三级管理,同时探索建立校领导联系学科组的工作制度;各相关职能部门、教学单位要制定学科建设绩效考核与评价体系,落实学科建设任务,强化对学科建设的组织管理。进一步完善学科分类体系,改进学科管理模式,实行分类管理和动态管理。
    2.采取有效措施,培育高水平的学科队伍
    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学科队伍建设:聘任1-2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学科带头人,发挥其在我院特色学科、优势学科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二是加大我院目前学科建设团队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首先为其确定明确的研究方向,相同或相近专业教师组成研究团队,充分发挥团队优势;其次: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学位、进修、访学和出国留学制度,为学科发展储备力量。
    3.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学科条件建设
    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为学科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一是加大经费投入,科研经费要大幅度向重点学科倾斜。二是加强以重点实验室、创新团队为主体的学科平台建设,完善学科建设的依托基地和平台。
    4.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营造浓厚学术氛围
    加强对外学术合作与交流,不断扩大合作领域。一是鼓励教师走出去,开展高层次、多形式的学术交流。二是建立著名专家学者来校开展学术活动的长效机制,拓展教师的学术视野。三是举办高规格的学术会议,扩大学校学术影响。
    5.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发挥其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注重研究生科研工作。一是把研究生参与科学研究的过程作为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二是把产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作为评价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三是将研究生的培养作为创新团队建设的重要内容。
    6.注重服务功能发挥,提升服务社会水平
    树立以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及法制建设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社会服务。大力拓展证据科学技术面向社会服务的功能。推进优势学科产学研用相结合,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引导、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延伸自己的科研服务。
甘肃政法大学

添加甘肃政法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甘肃政法大学考研分数线、甘肃政法大学报录比、甘肃政法大学考研群、甘肃政法大学学姐微信、甘肃政法大学考研真题、甘肃政法大学专业目录、甘肃政法大学排名、甘肃政法大学保研、甘肃政法大学公众号、甘肃政法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甘肃政法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甘肃政法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gszfxy/yjsy_257124.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