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财政学学科的介绍

发布时间:2020-04-25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广东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财政学学科的介绍

广东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财政学学科的介绍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广东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财政学学科的介绍 正文

财政学学科建设
一、学科历程
财政学学科是广东商学院学科建设与发展中的传统优势学科之一。1996年开始,财政学学科与财政部科研所联合培养在职研究生;2004年起,在我校国民经济学专业中招收财税理论与政策方向研究生;2006年财政学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4月,财政学学科获批为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2010年8月,广东省财政厅与广东商学院签署了共建广东商学院财政学学科的协议;2010年,财政理论与政策研究创新团队作为国民经济人才培养与创新团队之一获批为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团队;2011年,公共财政研究创新平台获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项目。
二、学科方向
财政学学科设有财政理论与政策、税收理论与政策、财税信息化三个研究方向。财政理论与政策方向主要集中在公共产品理论、地方政府间财政支出竞争、财政科技投入以及民生财政等基本理论与政策研究,政府会计与公司财务治理问题研究,非营利组织及其绩效问题研究。税收理论与政策方向主要集中在税收理论体系、税负问题以及其他税收问题等基本理论研究;个人所得税制度、企业所得税制度、医保税制以及其它税制等税收制度设计研究;产业税收政策研究。财税信息化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税收电子化及其风险问题的研究以及税收信息深度利用研究。
三、学科优势
一是财政学学科所依托的应用经济学学科拥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应用经济学学科拥有6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二级学科群融合成长和持续发展优势明显,财政学学科氛围发展优越。二是拥有多层次的科研平台,包括公共资源平台、学科共建平台以及实验平台。三是本学科与财税部门以及国内有财税专业的高校及相关科研院所联系紧密,建立起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四是学术梯队配置合理,团队优势明显。经过多年的建设,财政学科逐渐形成了一支以学科带头人牵头,以中青年教授、副教授为主力,团队知识结构合理,知识交融优势突出,协作精神强,取得了较丰硕的科学研究成果,保证了学科建设的稳步发展。
四、学科条件
公共资源平台:一是财政学学科充分依托学校公共资源平台,如广东省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电子商务市场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等为财政学学科的发展提供平台支持。二是广东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为财政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支撑,这为财政学学科点提供了坚实的教学科研基础条件。三是学校拥有与财政学学科点相关的中外文藏书142204册,电子图书37487册,能够较好地满足本学科点的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任务的需求。四是建有财税信息化、政府采购、纳税服务和非营利组织等4个研究中心。
学科共建平台:2009年,广东省财政厅与广东商学院共建广东商学院财政学学科,通过学科共建实施财政理论与政策研究、梯队培养、学术交流、人才或干部培训、实验平台、人员交流,资源共享等,深化财政学学科建设。2011年,广州市地方税务局与广东商学院合作共建税务干部进修学院,开展人才培训、学术研究、实习基地等工作。2008年,财政学学科与广州普金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成立的由广东财税部门参加的广东财税信息化研究中心,为学科发展提供平台。受广东政府采购研究会委托,承担广东政府采购研究会会刊《政府采购研究》的编辑和发行工作。
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财政学专业现为广东省名牌专业、广东省特色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近三年撰写和发表教研论文30余篇,承担全国高等教育研究会教研项目1项,校级教研项目6项,获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在课程建设上,建设了8门网络辅助课程,4门校级精品课程。财政学教学团队获校级优秀教学团队,《财政学》获省级精品资源视频共享课;在实验教学上,积极参与综合模拟仿真实习和ERP实验,与广州市地税局共建省级大学生实践创新基地;在财政税收部门、税务(会计、资产评估)等中介机构以及大型企业设立了15个实习基地,为提高财政学学科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五、学术队伍
本学科已拥有一支教学科研能力强、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的学术团队。至2012年7月,学科梯队成员为30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2人,讲师1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8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2人。成员中有国外访学和工作背景3人次以及曾挂职地方领导1人次。团队成员中拥有博士学位的22人(其中2人为在职博士后研究人员),有3人为在读博士研究生。2人次受聘北京大学公共财政研究中心、武汉大学财政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学科点聘请了贾康、于中一、苏明、王朝才、白景明、杨照南、王诚尧、王平武、贾绍华、刘佐、高培勇、钟朋荣、吴俊培、杨灿明、刘昆、潘伟景、逯峰、黎旭东、蒋余良、黄桂祥、许洪等20余名来自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及省国地税部门、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内著名高校的专家为客座教授或硕士生合作导师。
六、学术成果
 2008年以来在《管理世界》、《财政研究》、《税务研究》发表代表性论文发表论文总数232篇,其中,国际刊物13篇,核心刊物57篇。出版著作总数11部,其中专著6部,教材5部。承担科研教研项目总数68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13项;获得科研教研奖励总数15项。
七、学术交流
财政学学科点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2008年以来,财政学学科点聘请国内财政学专家和学者来我校开展学术讲座40场;举办学科与专业建设研讨会5次,其中,2009年4月举办全国财政税收理论暨财政学科建设研讨会,2010年12月举办中国税收教育研究会第四次研讨会;参加国内学术会议100余人次。2011年12月举办中国财政学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会暨财政学研究生教育研讨会;有2人赴国外访学,先后有国内高校50余人次到访;在社会机构中兼职者达15人。
八、社会影响
社会地位:本学科成员担任政府参事和社会学术团体职务的有多人次。财政学学科成员积极参与学科领域的全国相关学术团体活动。团队成员中担任社会学术团体职务的40余人次,其中担任中国财政学会常务理事及理事各1人次,中国税收教育研究会副会长1人次及常务理事2人次,其他全国级学会理事4人次;担任省级学会副会长、常务理事与理事30余人次;担任省人大立法咨询专家1人,广州市人大预算专家委员会成员3人,广州市地方税务局战略顾问1人,受聘广西钦州市人民政府顾问1人。积极参与所在社会学术团体的学术活动,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
社会服务:本学科立足广东,一是为财税实际部门提供技能培训服务、咨询服务、参加调研活动等服务;二是紧密结合珠三角地区的财税工作实际,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多相研究成果被相关部门采纳。财政学科学术团队承担广东省财税部门或政府部门课题项目,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和政策建议。2008以来,承担市级地方政府和省财税部门项目13项,累计经费150余万元。学科团队成员积极参政议政,为政府建言献策。有一部分调研报告也得到省领导的批示和肯定。为广东省财税部门的干部培训提供了平台与智力支持。本学科立足广东,为财税实际部门提供技能培训服务、咨询服务、参加调研活动等服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为地方区域财政、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培育人才:至2012年,学科点共向财税等部门输送24届4000余名毕业生,其中涌现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卫士、国家二级英模、多名国家级及省级税收征管能手、税务系统先进工作者以及部分知名企业家。
广东财经大学

添加广东财经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广东财经大学考研分数线、广东财经大学报录比、广东财经大学考研群、广东财经大学学姐微信、广东财经大学考研真题、广东财经大学专业目录、广东财经大学排名、广东财经大学保研、广东财经大学公众号、广东财经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广东财经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广东财经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guangdongcaijingdaxue/yanjiushengyuan_259549.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