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导师:洪俊杰

发布时间:2021-11-20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导师:洪俊杰

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导师:洪俊杰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导师:洪俊杰 正文

[导师姓名]
洪俊杰

[所属院校]
广东工业大学

[基本信息]
导师姓名:洪俊杰
性别:
人气指数:2985
所属院校:广东工业大学
所属院系:自动化学院
职称:讲师
导师类型:硕导
招生专业:电气工程
研究领域:科研方向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机驱动技术、嵌入式系统
学科领域
科学学...

[通讯方式]
办公电话:15813320741
电子邮件:1679366593wizard0663@126.com

[个人简述]
个人简介
洪俊杰,1981年生,汉族,工学博士,广东揭阳人。2010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电气工程系副主任。曾获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第八批校级培养对象,“广东工业大学2014年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主要从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机驱动技术、嵌入式系统开发等研究。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企业委托等项目10多项。在国内外杂志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其中被SCI收录的论文有7篇,授权专利3余项。
主要荣誉
主要论文:1.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第八批校级培养对象2.广东工业大学2014年先进科技工作者3.广东工业大学2013-2014学年教学优秀奖二等奖学术论文:[1]JunjieHong(洪俊杰)*,DonghuaPan,ZhijianZong.ComparisonoftheTwoCurrentPredictive-ControlMethodsforaSegment-WindingPermanent-MagnetLinearSynchronousMotor.IEEETransactionsonPlasmaScience.41(5),pp:1167-1173,2013(SCI/EI检索).[2]JunjieHong(洪俊杰)*,LiyiLi,ZhijianZong,ZhongtuLiu.CurrentErrorVectorBasedPredictionControloftheSectionWindingPermanentMagnetLinearSynchronousMotor.EnergyConversionandManagement.52(11),pp:3347-3355,2011(SCI检索).[3]LiLiyi(第一作者为导师),HongJunjie(洪俊杰)*,WuHongxing,KouBaoquanandLiuRizhong.DirectandQuradratureInductancesMeasurementofthePermanentMagneticLinearSynchronousMachines.EnergyConversionandManagement.52(5),pp:2282-2287,2011(SCI检索).[4]LiLiyi(第一作者为导师),HongJunjie(洪俊杰),ZhangLu,LiuYing,YangSong,LiuRizhongandLiXiaopeng.FieldsandInductancesoftheSectionedPermanentMagnetSynchronousLinearMachineUsedintheEMALS.IEEETransactionsonPlasmaScience.39(1),pp:87-93,2011(SCI/EI检索).[5]LiLiyi(第一作者为导师),HongJunjie(洪俊杰),WuHongxing,LiPeng,ZhaoZhe,LiXiaopeng.SectionCrossingDrivewithFuzzy-PIControllerfortheLongStrokeElectromagneticLauncher.IEEETrans.onMagnetics.45(1),pp:363-367,2009(SCI/EI检索).[6]洪俊杰,李立毅.基于电流误差矢量的绕组分段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电流预测控制.中国电机工程学报.31(30),pp:77-88,2011(EI检索).[7]LiLiyi(第一作者为导师),HongJunjie(洪俊杰),WuHongxing,ZhaoZhe,LiXiaopeng.AdaptiveBack-steppingControlfortheSectionedPermanentMagneticLinearSynchronousMotorinVehicleTransportationSystem.2008IEEEVehiclePowerandPropulsionConference,VPPC2008.Sept.3-52008.pp:1-5,Harbin,China,2008(EI检索).[8]WuHongxing(第一作者为副导师),HongJunjie(洪俊杰),LiLiyi,TangYongbin,DengKan,CaoHaichuan.ResearchfortheControlSystemofaPulsedPowerPermanentLinearSynchronousMotor.IEEETrans.onMagnetics.45(1),pp:309-312,2009(SCI/EI检索).[9]X.Li,K.Tian,C.LiY.Zhou,L.LiandJunjieHong(洪俊杰).LinearElectromagneticOilPumpingUnitBasedonthePrincipleofCoilGun.IEEETrans.onMagnetics.45(1),pp:347-350,2009(SCI/EI检索).[10]L.Li,P.Li,JunjieHong(洪俊杰),B.KouandX.Li.FieldandThrustAnalysisofPermanentMagnetLinearSynchronousMotorbasedondifferentshapesofPermanentMagnet.ICEMS2008.April1-52008.pp:288-291,Wuhan,China,2008(EI检索).[11]洪俊杰,陈思哲,郭壮志,李惜玉,黄旭珍.基于电流预测控制的电动汽车用PMSM控制器设计.微特电机.43(8),pp:99-102,2015[12]洪俊杰,杜坤梅,荀尚峰.移动天线位置伺服系统的正弦波脉宽调制方法.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3(2),pp:222-225,2007.[13]吴红星,洪俊杰,李立毅.基于旋转变压器的电动机转子位置检测研究.微电机.41(1),pp:1-3,2008.[14]王辰欣,洪俊杰*,林万芳.AD2S1205在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中的应用.学术探讨.(9),pp:26-28,2012.[15]王辰欣,谭晓军,洪俊杰.电动汽车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策略的研究.第九届全国轻型电动车辆技术研讨会.2011.发明专利:[16]李立毅(第一作者为导师),郭庆波,潘东华,洪俊杰.一种电磁驱动控制系统.专利号:201310460561.5.[17]李立毅(第一作者为导师),吴红星(第二作者为副导师),洪俊杰,寇宝泉.初级绕组分段结构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的控制装置.专利号:ZL10064982.5.[18]李立毅(第一作者为导师),马明娜,洪俊杰,曹继伟.环形绕组分段式永磁同步直线电机.专利号:201010144507.6.

[科研工作]
工作经历
2013/07–今,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讲师2010/12–2013/05,中山大学,力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2005/05–2006/07,深圳市电器与网络重点实验室,实习
科研项目
[1]主持,基于电流预测控制的绕组分段永磁直线同步电机高精度推力控制研究(51407035),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在研[2]主持,绕组分段永磁直线同步电机无差电流预测控制研究(S2012040007911),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结题[3]主持,基于电流预测控制的绕组分段永磁直线同步电机伺服控制研究(261555112),广东省高等学校学科建设专项资金,在研[4]主持,绕组分段直线电机的自适应多模型电流预测控制研究(2011M501130),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结题。[5]第二参与人,车用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建模方法的研究(S2012010010494),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委员会[6]第二参与人,继保安全措施单规范化软件系统研究及应用(GZGD20140303270276),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7]第二参与人,佛山市高明区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基地发展规划(2011390007300288),佛山市高明区发展和改革局[8]第二参与人,中山市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390007300286),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参与。[9]参与,高精度永磁同步主轴电机系统的研制(2007B090400112),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10]参与,3.5kW无刷电机控制驱动技术开发,企业横向课题[11]参与,大功率伺服电机控制驱动器及控制技术开发,企业横向课题。[12]参与,圆筒型永磁直线同步电机极限性能及其航天应用的基础研究(50877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参与,基于超磁致伸缩材料的微小型高压流量控制阀及其空间应用的研究(2007AA04Z33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教育背景]
2006/09–2010/10,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博士2004/09–2006/07,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硕士2000/09–2004/07,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
广东工业大学

添加广东工业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广东工业大学考研分数线、广东工业大学报录比、广东工业大学考研群、广东工业大学学姐微信、广东工业大学考研真题、广东工业大学专业目录、广东工业大学排名、广东工业大学保研、广东工业大学公众号、广东工业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广东工业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广东工业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guangdonggongyedaxue/yanjiushengdaoshi_533112.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