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官网

更新时间:2022-02-09 14:35:18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Add 西南科技大学学姐
为你免费答疑

关于《西南科技大学考研》我们搜集了部分西南科技大学考研真题和复试资源,免费赠送;并提供有偿的西南科技大学初试/复试/调剂辅导(收费合理,内部资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领资源或了解研究生辅导的,请加网页上的学姐微信。西南科技大学官网来自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及历年考研分数线数据的汇总(学校网站一般不稳定,或存留的分数线年限较少)。以下即是西南科技大学历年考研分数线,希望对西南科技大学考研报考有用。

西南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官网:

西南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西南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简介:
从1994年开始培养计算机人才,1999年成立计算机系,2000年西南工学院与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立西南科技大学后更名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电子信息专业硕士学位点(计算机技术领域),拥有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安全、可视化与人机交互、领域软件工程、软件服务工程6个二级学科,拥有国防特色学科方向1个。现有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医学影像技术4个本科专业,其中软件工程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四川省特色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四川省特色专业、学校“8111品牌”专业。
学院拥有一支学历高、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28人,其中专任教师105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43人,其中正高职称9人,副高职称34人,有博士38人,5名教师获得海外学位,19名教师有一年以上海外学习工作经历。四川省“千人计划”1人,四川省“突贡”专家2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4人,绵阳市“4+3"高端成长型战略新兴产业领军人才3人。二级教授1人,硕士生导师52人(含院外)。有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的教师117人。另外,学院从董事单位聘任科研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58人。
学院建立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配备先进的教学实验设备。实验室面积8000余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4300余万元(其中研究设备2400余万元)。学院现设计算机工程系、软件工程系两个教学系和一个实验教学中心,四川省属高校首批省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拥有四川省大数据与智能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互联网健康服务融合工程实验室、四川省智能电器与智能系统高校重点实验室、四川省计算机应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四川数据与应用中心绵阳分中心、绵阳市智能医疗系统工程实验室、绵阳市网络融合工程实验室、绵阳市网络空间安全实验室、计算机应用研究所等教学科研平台。在学校内还共享国家大学科技园、四川省军民融合研究院等平台。
学院教师在计算机软件、嵌入式技术、信息安全、数据科学与工程、科学与计算工程、计算机视觉、人机交互与可视化、医学影像技术等方面有较强研究能力,相关研究成果广泛应用在政府、军队、国防科技工业和区域经济建设的众多行业。近五年承担科研项目148项,其中国家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8项,到校纵横向科研经费30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137篇,出版专著及教材11部,获省部级科技奖6项,授权专利及软件著作权46项。
学院现有在校本科学生2369人,硕士研究生228人(非全日制16人,在职工程硕士48人),留学生68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21人)。学院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中心,深化教学改革,形成了“基础扎实、能力突出”的人才培养特色。近五年承担教改项目90项,其中省级教改项目26项,建设省级精品课程(共享课程)4门,校级精品课程20门,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学生参与各类竞赛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共计598人次。12名同学被评为“全国计算机学会(CCF)百名优秀大学生”。
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川、渝、粤、浙、苏、沪、京等国家、省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基地企业、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近3年,172名毕业生被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百度在线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腾讯科技有限公司、深信服科技有限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录用。一些优秀本科生考入(保送)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与技术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纽卡斯尔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伦敦大学、悉尼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专业评估机构(MYCOS)对我院2011-2014届本科毕业生的4次调查显示,学生的就业满意度比同类高校高16%,就业竞争力达98.8%,就业竞争力和平均月收入均居全省前茅。在2017年中国校友网本科专业排名中软件工程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进入全国前1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进入全国前20%。
进入新时代,学院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在学校“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体制下,积极与区域国防军工单位、科研院所、企业开展科研合作、资源共享和人才培养,将学院建设为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学院,为实现学院愿景“成为全国地方高校在计算机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的引领者”而努力奋斗!
 
西南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联系方式:
党政办公室                                         0816-6089364、0816-6089363
教学科研办公室                                 0816-6089361
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办公室         0816-6089365
学生工作办公室                                 0816-6089341、0816-6089340
继续教育中心                                    0816-6089362
实验教学中心                                    0816-6089353
 
西南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发展历程:
上世纪70年代末的四川建材学院时期,当时的教学、科研工作主要围绕建材生产行业。80年代初,在国家改革开放继续深化之际,国有建材企业亟需升级落后的生产线。在吴坚教授(原西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西南工学院党委书记、工业自动化系主任)的带领下,针对国内水泥生产线技术改造和升级需求,将计算控制技术用于水泥生产线,成功解决了一系列生产线控制、工艺等问题。其中“生料成份闭环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在西部30余家水泥企业推广应用,为国有企业改制和建立现代化生产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撑,为促进我国水泥生产现代化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锻炼培养了一批精于计算机技术和工程应用研究的教学队伍。上世纪90年代末,国家对高等教育进行结构调整,学校从国家建材局划归四川省教育厅主管,学校人才培养服务由面向建材行业调整为面向国家和西部社会经济建设,计算机学科迎来了一次新的发展机遇,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进入21世纪,学院把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发挥优势、凝练特色作为新时期的重点任务,自此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师资力量呈现质的飞跃,形成了一批能力突出的研究团队,近年来国家级科研项目申报数量不断增加,服务四川区域经济、西部国防科技工业、军队和政府的能力得以大幅提升,并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的成果,在西部和区域的影响力逐年提升。
1994年,为更好地服务建材行业人才需求,迎接计算机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广泛应用,学校成立了计算中心,并创办了计算机应用专业(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1995年,学校与CIDA(加拿大国际发展署,Canadian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gency)联合开展了DEWC国际合作项目(中国西部远程教育项目,Distance Education for Western China),是全国最早开展远程教育的高等学校之一。一大批青年教师到加拿大开展计算机新技术、教育理论和远程教育方法的研究学习,这些教师后来成为我校计算机学科的中坚力量。
1996年,学校启动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成为四川省最早拥有校园计算机网络的高校之一,计算机教学和科研条件处于西部先进行列。
1999年,学校将计算机应用专业与计算中心合并组建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计算机应用专业调整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2000年,学校由"西南工学院"更名为"西南科技大学",是学校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组建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另组建网络技术中心负责校园网络和全校公共基础课程)。在西南科技大学“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体制下,学院积极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四川长虹电子集团公司等20多家大型科研院所、企事业等校董事会单位开展资源共享,联合办学,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科研促教学,走上了教学科研一体化发展的路子。
2001年,学院根据国内外计算机学科发展动态,瞄准计算机软件和信息系统两个重点发展方向,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试办软件工程方向,包括软件和信息系统两个子方向。
2002年,新增软件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安全三个本科专业;获得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授权点;获得四川省教育厅授予的"四川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人才培养基地"称号。
2003年,与绵阳军分区联合组建民兵信息分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确定为西南科技大学"8111品牌"专业。
2004年,计算机应用技术确定为西南科技大学重点建设学科;获中央与地方共建网络技术实验室专项支持。
2006年,获得"教育技术学"硕士授权点; "智能电器与智能系统"成为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2007年,获得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授权点;计算机学院实验中心被评为四川省计算机应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批准为四川省特色专业。
2008年,计算机应用技术成为四川省重点学科;与阿伯泰邓迪大学本硕联合培养项目(计算机游戏、智能系统两个专业)开始招生。
2009年,软件工程专业被批准为四川省特色专业。
2010年,组建绵阳市网络融合实验室,成为绵阳三网融合试点工作的主要技术支撑单位(绵阳市是国家首批、西部唯一的三网融合试点城市)。
2011年,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设置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安全、信息管理等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
2012年,软件工程专业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2013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入选“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2015年,成立“绵阳网络空间安全重点实验室”。
2015年,四川省发改委批准依托我校建立“四川省互联网健康服务融合工程实验室”,开展“互联网+健康”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究。
2017年,获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四川数据与应用中心绵阳分中心。
2019年,获批四川省大数据与智能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四川省军民融合研究院数据资源中心,软件工程专业获批“四川省一流本科专业”。
2020年,获批“绵阳市智能医疗系统工程实验室”;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添加西南科技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西南科技大学考研分数线、西南科技大学报录比、西南科技大学考研群、西南科技大学学姐微信、西南科技大学考研真题、西南科技大学专业目录、西南科技大学排名、西南科技大学保研、西南科技大学公众号、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西南科技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西南科技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