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林业大学生物多样性保护学院官网

更新时间:2022-02-09 15:39:17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Add 西南林业大学学姐
为你免费答疑

关于《西南林业大学考研》我们搜集了部分西南林业大学考研真题和复试资源,免费赠送;并提供有偿的西南林业大学初试/复试/调剂辅导(收费合理,内部资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领资源或了解研究生辅导的,请加网页上的学姐微信。西南林业大学官网来自西南林业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及历年考研分数线数据的汇总(学校网站一般不稳定,或存留的分数线年限较少)。以下即是西南林业大学历年考研分数线,希望对西南林业大学考研报考有用。

西南林业大学生物多样性保护学院官网:

西南林业大学生物多样性保护学院


西南林业大学生物多样性保护学院简介:
生物多样性保护学院于2017年5月成立,学院历史可追溯至1938年原云南大学森林系、1978年原西南林学院森保系,是西南林业大学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学院之一。
师资概况:学院现有教职工55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1人,副高级职称24人,中级职称19人,初级职称1人。教职工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有35人,占63.6%。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云南省万人计划、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等各类省部级人才13人。
专业概况:学院现有森林保护、植物保护和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3个本科专业,其中森林保护和植物保护专业是云南省双一流建设专业,森林保护和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入选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有野生动物、昆虫、真菌、森林病理4个标本室,以及楚雄紫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7个实践教学基地,可强力支撑本科教学。近三年,本科生升学率保持在50%以上。
学科概况:学院有2个博士、硕士二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点(森林保护学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以及2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农业硕士,领域为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林业硕士,方向为动物多样性保护、森林保护)。
科研概况:学院定位为科研型学院,现有云南生物多样性研究院、云南省森林灾害预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极小种群野生动物保育重点实验室3个科研平台。2019年,学院科研经费1600万,发表论文73篇、SCI论文41篇,出版著作3部,获省部级科技奖项2项。
 
西南林业大学生物多样性保护学院发展历程:
生物多样性保护学院的历史沿革与森林保护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学科的建立发展密切相关,贯穿了西南林业大学的创业历史。
1939年8月,国立云南大学农学院森林系正式创建,校址为原省立森林学堂校址,云大在省立时期即有农事试验场及造林场之设立;1940年10月,国立云南大学农学院疏散到呈贡农林场;1946年10月底国立云南大学农学院,在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次年复原,从呈贡搬回校本部西面的一院教职工宿舍继续办学;1950年云南大学农艺系和森林系开始招收解放后的第一班学生。1952年,全国大学进行院系调整,云南大学农学院撒消,农艺系改为农学系,森林系改为林学系;1958年8月云南大学农学系和林学系从云南大学独立出来,在昆明市北郊的风景名胜黑龙潭,成立昆明农林学院。1959年,昆明农林学院林学系正式设置森林保护专业,并招收首届学生30人。经过四年学习,于1963年学成毕业27人。后来,他们绝大多数都成为滇黔地区森保教学、科研、生产的业务或领导骨干。
1970年,昆明农林学院与在寻甸县的云南劳动大学合并,成立云南农业大学。原昆明农林学院林学系、森工系合并改名为云南农业大学林学系。1973年云南农业大学林学系教职工,并入下放云南的北京林学院,成立云南林业学院。原林学系改称为亚热林系,简称亚热系。校址在安宁县离温泉镇约3公里的楸木园。1978年国家恢复学位制,植物学和森林保护学两个学科,首获批准为硕士学位点。
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这一年,国务院决定北京林学院迁回北京原址办学。留在云南的部分成立云南林学院,作为林业部直属院校,招生面向我国滇、川、黔、藏的西南四省 (区)。1980年新成立的云南林学院开始招生。1980年,云南林学院开始招生八0级学生。森林保护专业才正式恢复,并招收了“文革”后的第一届——“八四届”森保专业学生。1983年,经原国家林业部报国家教委批准,我校正式改称为西南林学院;1984年3月,经林业部报国家教委批准,西南林学院森林保护系正式成立;1989年,举校搬迁到基本具备办学条件的昆明市白龙寺新校址。根据学科专业、研究生教学和科研需要,以及师资力量和设备条件,森保系设有四个教学研究室,分别为植物病理教研室、昆虫学教研室、化学保护教研室、动物学教研室 (现野动物教研室);五个实验室,分别为植物病理学实验宝、昆虫学实验室、化保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动物学实验室;上述教研室及实验室设置延续至今。
1993年,西南林学院森林保护系招收了第一批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专业本科生。199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对全国高等院校专业进行了第三次调整。1998年正式分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森林保护专业由于种种原因被停止招收本科生。1998年,西南林学院成立资源学院;次年,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本科专业以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名称开始招生。2001年,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独立出成立保护生物学学院,培养出西南林学院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第一届本科毕业生。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学科于1999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资格,2002年成为云南省首批正式挂牌的省级重点学科之一。
2003年,西南林学院保护生物学学院以“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的名义,实际招收森林保护方向本科生,延续森林保护专业本科教学工作;2006年,保护生物学学院开始招收第一批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2008年,森林保护专业恢复招生。2011年西南林学院更名为西南林业大学,保护生物学学院与资源学院合并,成立林学院。2017年,森林保护、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植物保护等3个本科专业再次独立出成立现今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学院。
生物多样性保护学院以森林健康、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安全为主要研究领域和学科特色。从事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森林、园林园艺、花卉、草坪等植物的病虫害防治,森林植物检疫,生物与仿生农药的开发研制,野生动物及濒危物种保护,动物损害控制,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与规划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公众意识教育等方面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
本院现拥有森林保护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两个省级重点学科,云南生物多样性研究院,云南省高校森林灾害预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中央与地方共建的森林保护学综合实验室及动物学综合实验室,以及野生动物、昆虫、森林病理与真菌标本室。拥有三个本科专业: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森林保护)、植物保护、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森林保护学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2个博士学位点,森林保护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园林植物保护和保护生物学4个二级硕士学位点和植物保护1个专业硕士学位点;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森林保护)为省级重点专业。
 
西南林业大学生物多样性保护学院学科设置:
学院拥有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森林保护学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森林保护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园林植物保护、保护生物学)以及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其中森林保护学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为云南省重点学科。
森林保护学:该学科始建于1981年,国内知名学者如任玮、曹诚一、吴依、谢开立、周彤燊、司徒英贤、陈英林、盛世法、赵光材、王海林、曹葵光、周德群、潘涌智、欧晓红等长期在本学科工作,为本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学科具有云南省森林灾害预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作为研究平台,同时依托云南省生物多样性研究院,主要基于真菌和昆虫的系统分类、多样性以及发育进化研究,重点研究揭示森林病虫害演替规律、种群消长规律与成灾机理,解析森林病虫害-植物-天敌间的互作机制,研发森林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学科现有教师31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20人,占64.5%;具有博士学位人员24人,占77.4%;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云南省高校教学科研带头人1人,云南省高校教学名师2人,云岭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云南省先进工作者1人;担任省级学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有7人。近三年来,学科承担各类科研项目52项,总经费1506万元;其中,新增项目32项,新增科研经费808.5万元。所承担的项目主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4项、云南省科技厅项目14项、国家部、局级基金项目3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该学科是西南林业大学的优势和特色学科之一,杨元昌、杨比伦、周伟、刘宁、韩联宪、张庆等知名学者长期在本学科工作,为本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科立足于“动植物王国”、省委省政府的“森林云南”建设需求,依托云南省森林灾害预警与控制实验室和云南省生物多样性研究院,主要从个体、种群和群落等方面开展野生动植物动态学、保护与管理、疾病防控的相关理论和技术研究。学科现有教师27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20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2人,担任省级学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有3人。近三年来,学科承担各类科研项目40项,总经费1500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项、云南省科技厅项目10项。
园林植物保护:该学科是西南林业大学2013年来新成立的特色学科之一,属于林学、风景园林学和生物学的交叉学科,其发展除依托这3个学科外,还依托诸如植物保护、森林保护、植物学和园林植物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成果,研究方向主要有园林植物病理学、园林植物昆虫学以及园林有害生物综合管理。本学科依托云南省森林灾害预警与控制实验室和云南省生物多样性研究院,围绕保护园林植物免受有害生物危害之目标,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研究和探索经济有效治理技术和科学实施途径,安全、有效、经济地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允许的水平以下,以避免、消除或减少有害生物对园林植物的危害,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生态效益、美学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学科现有教师31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20人,省部级学术带头人、科研带头人和教师名8人。近年来,园林植物保护学科承担各类科研项目40余项,总经费500余万元。
保护生物学:该学科是西南林业大学2013年来新成立的特色学科之一,依托分类学、生态学、遗传学、分类学、生理学、生物地理学、野生动物管理学甚至社会经济学等相关学科,以云南省生物多样性研究院和西南山地森林资源保育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为研究平台,围绕珍稀濒特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种群濒危机制及其管护措施、西南地区代表性昆虫和真菌类群多样性和关键生态系统保护管理开展相关研究。学科现有教师35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26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2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2人,云南省高校教学名师1人,担任省级学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有8人。近三年来,本学科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8项,总经费1600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项、云南省科技厅项目15项。

添加西南林业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西南林业大学考研分数线、西南林业大学报录比、西南林业大学考研群、西南林业大学学姐微信、西南林业大学考研真题、西南林业大学专业目录、西南林业大学排名、西南林业大学保研、西南林业大学公众号、西南林业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西南林业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西南林业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