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监察法学院)官网

更新时间:2022-02-11 09:54:26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Add 西南政法大学学姐
为你免费答疑

关于《西南政法大学考研》我们搜集了部分西南政法大学考研真题和复试资源,免费赠送;并提供有偿的西南政法大学初试/复试/调剂辅导(收费合理,内部资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领资源或了解研究生辅导的,请加网页上的学姐微信。西南政法大学官网来自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及历年考研分数线数据的汇总(学校网站一般不稳定,或存留的分数线年限较少)。以下即是西南政法大学历年考研分数线,希望对西南政法大学考研报考有用。

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监察法学院)官网:

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监察法学院)


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监察法学院)简介:
行政法学院成立于2003年6月,是全国第一个以“行政法”冠名的法学院。监察法学院于2018年3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通过当天挂牌。行政法学院(监察法学院)始终秉承“学史明理、经世致用、宪行天下、会泽百家”的院训,致力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取得良好声誉。
学院拥有一支爱岗敬业、结构合理、品质一流的师资团队,有蜚声中外的知名学者,也有新世纪优秀人才、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学院还拥有一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导师队伍助力学生成长。
学院设有习近平法治思想、法理学、法律史学、宪法学、行政法学、监察法学、法律逻辑学7个教研室;设有法学理论、法律史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监察法学学科及4个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有律师实务、监察法实务2个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特色方向;学院还设有监察法学、公共法律服务两个卓越法律人才实验班。
 
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监察法学院)发展历程:
1952年 西南革大政法系成立
《国家与法权理论》纳入政法科课程教学计划
1953年 成立国家与法权理论教研组、国家法教研组
1954年 《国家与法的理论》纳入本科必修课程
《中国与苏联行政法》纳入本科选修课程
1964年 成立国家与法的理论教研室
成立国家与法的历史教研室
1977年 成立法学基础理论教研室
成立法制史教研室
成立宪法教研室
1978年 法律专业开设《逻辑学》课程
1979年 编印全国第一本法律专业使用的《逻辑学》教材
招收首届法律制度史硕士研究生
招收首届法律思想史硕士研究生
招收首届法学基础理论硕士研究生
1981年 恢复法学教育后 全国最早开设《中国宪法》、《外国宪法》课程
恢复法学教育后 发表全国首篇党纪与国法关系的法学论文
恢复法学教育后 发表全国首篇监察法论文
1982年 恢复法学教育后 全国最早恢复开设行政法教学的高校
恢复法学教育后 编写全国第一本《行政法》教材
1986年 成立中国法律史学会西南分会,孙守煌副教授担任第一任会长
1987年 招收诉讼法学诉讼逻辑学方向硕士研究生
1990年 法学基础理论被确定为西南政法学院重点学科
招收首届行政法学硕士研究生
出版国内第一本《审判逻辑》专著
1991年 李权教授获评“全国优秀教师”
1992年 俞荣根教授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3年 黎国智教授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雍琦教授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4年 法律思想史被确定为西南政法学院重点学科
俞荣根教授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1996年 《行政法学》被批准为四川省重点建设课程
1997年 文正邦教授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8年 法律史学科被评为司法部部级重点学科
招收首届宪法学硕士研究生
2000年 法学理论学科被确定为重庆市重点学科
法律史学科被确定为重庆市重点学科
2003年 成立全国首家以“行政法”命名的法学院
法学理论成为法学博士学位授予点二级学科
法律史成为法学博士学位授予点二级学科
《中国法制史》被评为重庆市重点建设课程
2004年 成立法律逻辑教研室
法律逻辑学成为法学二级学科硕士点
2005年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成为法学博士学位授予点二级学科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被评为重庆市市级精品课程
“行政法学多项互动式教学法”改革与实践获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人王学辉教授、谭宗泽教授
2006年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学科被确定为重庆市重点学科
“西南民族法文化研究中心”成为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2007年 《法理学》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付子堂教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付子堂教授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9年 本科2006级3班获得共青团中央、教育部2009年“全国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
2011年 付子堂教授被中国法学会授予第六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
2013年 与中央电视台《法律讲堂》栏目组 共同设立“中国法文化研究传播中心”
2014年 《中国法制史》入选第五批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
付子堂教授入选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付子堂教授担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2015年 付子堂教授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2016年 《法理学》入选首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
2017年 “法治人才‘四位一体’培养模式的建构与实践”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文化自信型法学人才培养模式与平台建设”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周尚君教授担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2018年 成立全国首家监察法学院
“新时代法治人才‘四位一体’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荣获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付子堂)
胡仁智教授担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研究专项项目首席专家
2019年 中国法文化传播教育教师团队入选重庆市高校“黄大年 ”式教师团队(附照片)
龙大轩教授入选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周尚君教授入选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哲学社会科学类)
2020年 行政法学院本科生联合党支部入选重庆市新时代高校党建“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法理学》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线上课程
《中国法律史》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线下课程
《监察法学》被认定为重庆市首批一流本科线下课程
付子堂教授担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喻少如教授担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首席专家
付子堂教授荣获首届“重庆市杰出英才奖”
周尚君教授荣获第九届“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提名奖
 
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监察法学院)学科设置:
法学理论学科简介
1978年西南政法学院恢复招生之前,法学理论学科处于孕育与探索时期,与法学理论相关的教学和研究由国家与法理论教研室或教学小组承担。
1979年,法学理论学科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成为全国最早一批设立硕士学位授予点的二级学科。学校恢复招生40多年来,法学理论学科经过卢云教授、黎国智教授、薛伦倬教授、王明三教授、钮传诚教授、吴光辉教授、李权教授、文正邦教授、王威教授等先辈的艰苦创业,经由卓泽渊教授、程燎原教授、汪太贤教授等的传承,到现在,已形成由付子堂教授领衔,张永和教授、周祖成教授、雷勇教授、周尚君教授、陆幸福教授、赵树坤教授、郭忠教授、朱学平教授、朱颖教授、胡兴建副教授、庄晓华副教授、刘颖副教授、王恒副教授、杨天江副教授和10余位青年教师组成的中青年为主体的学术团队,团队成员全部拥有博士学位,学术研究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学术成果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权威刊物发表。
本学科于1992年被确定为校级重点学科,2000年被确定为省部级重点学科,并在2006年的省部级重点学科验收中被评为“优秀”。2003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2004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2007年,本学科主讲课程“法理学”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08年,开始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2016年,本学科主讲课程“法理学”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目前,本学科有教授10人,博士生导师8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还有多人次入选其他各类省部级人才项目,多项教学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
法律史学学科简介
西南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科与学校发展同步而行,是西南政法大学最早成立的教学机构之一。法律史学科正式成立于1978年,1979年开始招收第一届硕士研究生,1982年获法制史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法律思想史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被司法部确定为部级重点学科。重庆直辖后,2000年被确认为重庆市重点学科。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学科拥有三个研究中心,一是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民族法文化研究中心,二是法文化博物馆,三是中国法文化研究传播中心(央视《法律讲堂》西部拍摄基地)。
1977年学校复办后,学科在杨景凡、张警、林向荣、杨和钰、孙守煌等前辈的合力之下创建起来,后继者杨树德、杨联华、罗鸿英、陈金全、俞荣根、曾代伟、钱大经、胡仁智、龙大轩、吕志兴等效法前辈,发扬光大,承担起传承文化、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奠定学科在全国的优势地位。1981年学科为全国高校培育第一批法制史学科师资队伍。目前在中国法学理论界、教育界、政界,西政精英学子不乏其人,比如蒋庆、王人博、胡泽君、江必新等均有法律史学科的专业背景。
经过几代法律史人的共同努力,西南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科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方面取得了显性成就。儒家法文化的研究一直处于领先地位。2010年法律史学教学团队评为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2019年以法律史学科成员为主体的 “中华法文化传播教育教师团队”入选重庆市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在优秀传统法文化与当代法学教育融合的道路上探索出一条道路,让文化自信的培育、文化传承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价值依托和发展动力。法律史学科在法文化研究与传播方面已经培育出名片效应。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学科简介
西南政法大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学科建设始于1953年,属于全国最早开始两门学科教学的高校之一。行政法学学科于1990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属于全国最早一批设立硕士学位授予点的二级学科;宪法学科自199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5年被批准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博士学位授权点,2006年开始招收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博士研究生。
学科现下设宪法学、行政法学两个研究方向。宪法学科逐渐形成了宪法史、部门宪法、宪法实施以及人大制度等特色化的研究领域,并在近代宪法史、环境宪法、法院援引宪法、人大职权等领域发表了若干学术论文,引起学界高度关注。在研究方法上,形成宪法史学、宪法教义学、宪法社会学、政治宪法学等齐头并进的良好发展态势。行政法学科重视理论研究,以理论创新为学科发展动力,在行政法基础理论、行政诉讼、行政执法、监督制度等领域都较早的提出了具有创见性的观点。在《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监察法》《行政复议法》《立法法》《行政许可法》等行政法律规范的制定、修订过程中都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声音。
目前依托于本学科的研究机构主要包括:地方政府法制研究中心、行政程序法研究中心、政府治理法律风险防控研究中心、行政执法研究所等机构。
学科建设至今历经几十载,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师资队伍合理、科学研究水平突出、人才培养质量较高、具有一定学科声誉的学科体系,以优质的教学水平为全国输送了大批拥有扎实理论基础的一线法律工作者。
监察法学科简介
2018年3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通过当天,西南政法大学整合全校资源,结合监察法学的性质及特点,率先成立了全国首个监察法学院。学院成立之后,同年4月12日启动设立监察法学二级学科,并于7月获教育部同意增设目录外二级学科“监察法学”,组建了一支由喻少如教授担任学科带头人,7位教专任教师、11位硕士生导师、5位博士生导师、校内38位教师组成的学科团队。
作为全新法学学科,监察法学的研究重点为:结合我国监察法制历史与实践,通过收集、提炼当前存在的监察法律现象,分析监察法律关系,对监察法律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监察法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监察法理论、监察法实务、监察制度、党内法规学。
学科团队成员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高端智库项目等立项10项,获得省部级项目立项30余项。
学科推出监察法治理论与实务探讨的辑刊——《监察法论丛》。该刊作为西南政法大学监察法学院联合法律出版社推出的连续出版物,由西南政法大学主管、西南政法大学期刊社指导,每年出版两辑。学科团队主编的《监察法学》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并入选成为国内法学专业必修课、选修课系列教材;学科团队成员还参与编写了由武汉大学秦前红教授团队主编的教材《监察法学教程》,及由中国政法大学马怀德教授团队主编的教材《监察法学》。
监察法学学科团队有组织开展社会服务,团队教师广泛开展培训、实务讲座等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2018-2020年,全国各地纪委、监委来校培训213期,培训学员达20000余人次;学科团队成员受邀到各地开展监察法宣讲等实务讲座200场,共计为全国纪检监察系统机关单位授课达300余次,其中为重庆、山东、河南、江苏等地纪检监察系统讲授《监察法》100余次;为福建、浙江、安徽等地纪检监察系统讲授《政务处分法》100余次。

添加西南政法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西南政法大学考研分数线、西南政法大学报录比、西南政法大学考研群、西南政法大学学姐微信、西南政法大学考研真题、西南政法大学专业目录、西南政法大学排名、西南政法大学保研、西南政法大学公众号、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西南政法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西南政法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