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工业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官网

更新时间:2022-02-18 11:10:09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Add 长春工业大学学姐
为你免费答疑

关于《长春工业大学考研》我们搜集了部分长春工业大学考研真题和复试资源,免费赠送;并提供有偿的长春工业大学初试/复试/调剂辅导(收费合理,内部资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领资源或了解研究生辅导的,请加网页上的学姐微信。长春工业大学官网来自长春工业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及历年考研分数线数据的汇总(学校网站一般不稳定,或存留的分数线年限较少)。以下即是长春工业大学历年考研分数线,希望对长春工业大学考研报考有用。

长春工业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官网:

长春工业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长春工业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简介:
长春工业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座落于美丽春城的南湖之滨,风景优美,交通便利。学院成立于1952年,前身为吉林工学院自动化系,2002年更名为长春工业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学院现有“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三个吉林省高水平特色本科专业,“控制科学与工程”和“电气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电子信息”和“能源动力”两个专业硕士及工程领域学位授权点,是学校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单位之一。“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C”等级(全国前60%),是吉林省一流学科。“自动化”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自动化教学团队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省级“十三五”特色专业,是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学院拥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学士学位招生培养权,是吉林省“自动化”专业自学考试的主考单位。2019年自动化专业被评为国家级一流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被评为省级一流专业。
学院形成了一支学历水平高,创新意识强的教学及科研团队。现有教职工101人,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31人,博士生指导教师12人,硕士生指导教师47人,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1人,长白山学者讲座教授1人,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1人,科技部“863”计划项目评审专家2人,教育部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1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7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7人,吉林省跨世纪学术(学科)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吉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吉林省教学名师1人,吉林省优秀教师1人,获得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1人,吉林省“师德标兵”1人。
学院具有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和环境。现有吉林省工业节能科技创新中心、吉林省生产过程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省智能机器人与视觉测控技术工程实验室、吉林省控制工程重点实验室、吉林省工业节能技术与装备省级工程实验室和复杂机电装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6个省级研发平台;吉林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国家自动化系统工程师认证培训中心和省级重点“电工电路基础教学中心”等实践基地;“蒸馏过程控制实验室”、“风光电新能源实验室”及“电动汽车能源管理实验室”等综合性研发平台。学院现有17个本科专业实验室,设备总值四千余万元。
近年来,以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为契机,不断发挥学科专业的优势,面向吉林省的汽车、冶金、化工等支柱产业,全方位地开展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工作,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项、省部级项目200余项,科研经费7000余万元;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发表被SCI/EI/ISTP检索论文400余篇。在开展科学研究的同时,锻炼和丰富了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积极将科研成果融合到教学实践和教学方法改革中。承担教育部、教育厅教研项目30余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建成国家级精品课1门、省级精品课3门、省级优秀课5门。“计算机控制系统”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2000余人,研究生250余人。学院遵循“以生为本”和“师生员工为第一”的理念,注重强化学生工程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近几年学生先后在电子设计大赛、智能车竞赛、“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机器人大赛、挑战杯竞赛等赛事中获得国家一等奖13项、二等奖21项,省级一等奖105项。学院毕业生因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勤奋务实、安心基层、具有创新精神和艰苦创业精神,而受到了用人单位的青睐。越来越多的优秀毕业生成为各企事业单位、研究院所、大专院校的技术、研究及教学方面的骨干力量。
在不断深化教育教学体制改革时代背景下,学院将按照学校总体发展规划,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眼社会经济建设需求和人才发展需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基础,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学院的办学实力和水平。


长春工业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联系方式:
85716285

长春工业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发展历程:



长春工业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学科设置:
控制科学与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二级学科“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和“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分别创建于1998年和2003年,其中“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于1998年9月被评为吉林省重点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于2010年获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该学科被评为吉林省“十二五”优势特色重点立项建设学科。目前已形成“低能耗制造过程信息获取与产品质量控制”等七个稳定的研究方向,拥有“控制工程吉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吉林省工业节能科技创新中心”、“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吉林省工业节能与技术装备工程实验室”等,实验室面积1200余平方米。本学科现有教师20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4人,博士导师3人,硕士导师1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5人。本学科毕业生主要在高校、科研院所、相关企业从事教学、科研开发及工程应用等工作。
      本学科培养从事生产过程建模、信号检测、智能控制系统、网络化测控装置与系统、先进控制与优化、工业节能控制等技术的科研、开发及工程应用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须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自动控制领域的最新发展动向,创造性地研究和解决与本学科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地阅读专业文献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在长期的理论教学、研究生培养与科研实践中,形成了七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1、低能耗制造过程信息获取与产品质量控制
      面向离散和流程工业,针对冶金、石油、化工和电力等高耗能行业节能需求,研究节能原理,开发生产过程节能技术,电力系统节能技术以及在高耗能企业构建能源信息计量监测网络,研究与运用网络通信、信息融合、系统建模和预测优化等技术,实现能耗信息的自动监测与统计。
2、生产过程信息获取与智能控制
      主要研究生产过程关键信息获取的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技术,以及仪表、装置和系统原型的研制。在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机械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基于传感器信息的过程参量软测量技术、基于生产过程信息的产品质量控制技术和测量仪器的微功耗设计技术等。
3、智能机械与机器人控制
      主要研究各类智能机械与机器人系统的运动学、动力学及控制问题,研究鲁棒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及鲁棒容错控制等先进的控制理论和方法在运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移动机器人的感知与决策系统、环境建模及路径规划问题,以及多智能体系统的自主体协调控制等。
4、复杂控制系统的建模、优化与控制
      密切结合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机器人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和以航空航天技术为代表的高精尖技术的发展要求,研究复杂系统的建模方法学和仿真技术,先进的控制理论和系统设计方法,复杂系统多目标优化理论与方法,分布式信息处理与智能机器人控制技术等。
5、先进控制技术及应用
      以典型的复杂工业生产过程为背景,研究预测控制、滑模变结构控制、模糊神经控制等先进控制理论与方法在冶炼、石油化工和医药化工等复杂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为解决复杂工业过程控制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及有效的解决方法。
6、智能信息检测技术及系统
      围绕智能控制、智能信息检测加工,研究数据测取、传输、处理和显示过程中的智能信息检测、加工与传输,此外还研究数字通信系统、计算机通信系统及智能化通信仪器、设备,研究软测量技术及工业过程数据的智能传输、变换、存储和处理。
7、智能控制系统与网络
      主要研究智能控制算法在检测装置与系统中的实现及应用技术,基于工业现场网络的集散控制系统(DCS)、分布式测控系统(FCS)以及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仪表、装置及系统的产品开发与应用。

电气工程
电气工程学科1994年获“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电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涵盖电气工程五个二级学科中的“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和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四个二级学科,涉及“电工理论、电工制造和电力系统”等三个科学技术领域,现已形成了七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学科现有19名专任教师,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6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0人;具有博士学位7人,具有硕士学位10人。学科现有7个专业实验室,设备总价值780余万元。毕业生可在科研、教学、企业等单位从事研究、教学或工程技术等工作。
    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电气工程高级科研人才和工程应用人才。培养的研究生要有扎实的数理功底和理论基础,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能较熟练的阅读科技文献和撰写论文。
    研究生在校期间应修满规定的各类学分,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研究课题。研究生将系统地得到科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研究生有科研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有独立的科研和开发能力。可从事电气工程领域的科研及教学工作。
    在长期的理论教学、研究生培养与科研实践中,本学科始终作为电气信息类各专业的依托基础,经过几代老前辈的不懈耕耘和努力,围绕本学科中的电机、传动系统、控制设备、新能源、节能技术等关键技术问题,以及紧密结合吉林省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而拓展研究,并形成了七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1.数字传动控制与电力节能技术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智能控制的交直流调速系统、伺服系统、电力牵引系统及运动控制系统的信号检测技术、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构成和电力节能控制技术的实际应用。
2.伺服控制与跟踪技术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新型电力电子器件、IGBT组成的PWM功率驱动源、数字化电气传动系统的计算机控制以及电力电子节能变换技术等控制理论方法和应用技术的研究。它是综合机电能量变换、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最新成就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
3.电力变换技术与新能源开发研究方向:从事新型电力变换电路的设计、风光电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动车逆变控制技术研究、多电平逆变装置、滤波补偿及并网切换控制、电网运行保护技术以及节能管理系统的研究。
4.传动系统建模与智能优化控制研究方向:采用现代控制理论、传感器融合技术、集成综合节能方法从事机械、电动汽车、轨道交通、程控设备驱动等生产过程对象的综合测控、流程工艺过程的系统辨识、模型建立、控制系统设计、预测分析和节能优化处理等研究。
5.风光发电及并网技术:针对风光联合发电并网运行有关的技术问题进行研究,即研究增加风、光新能源装置并网发电后,对整个系统潮流分布、电能质量及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能够考虑风电特点的发电和运行计划方法,重新评估系统的发电可靠性,分析风电的容量可信度,研究新的无功调度及电压控制策略等。
6.微特电机及其控制:主要研究伺服电动机、测速发电机、步进电动机、自整角机、旋转变压器、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单相交流串励电动机、双凸极电机、直线电动机和超声波电动机及其驱动控制系统。
7.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研究大型复杂电气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包括大型电气设备运行数据的采集、处理技术研究,数学模型建立,监控与智能诊断技术研究,以及现代电力变换器的负面效应及其对策,新型低污染、高效电能变换理论与应用技术等。

添加长春工业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长春工业大学考研分数线、长春工业大学报录比、长春工业大学考研群、长春工业大学学姐微信、长春工业大学考研真题、长春工业大学专业目录、长春工业大学排名、长春工业大学保研、长春工业大学公众号、长春工业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长春工业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长春工业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