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地理学硕士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20-04-27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地理学硕士培养方案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地理学硕士培养方案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地理学硕士培养方案 正文

一、学科专业简介
      地理学是以研究地球表层地域系统的形成、发展及其空间差异与变化机制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地球表层系统,关注的核心内容是地球表层系统不断变化的特征和组织以及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地理学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和系统性的学科特点,着重研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关系以及地表综合体的特征和时空变化规律。地理学包含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等二级学科。本学科是以河南省重点学科“林学”为基础,以“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点为依托,融合资源环境、人文地理、地理信息科学、测绘科学与技术等学科专业,以地貌过程与生态修复、流域资源与水环境、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等为主要研究方向。本学科现有师资力量35人,现有资源环境实验室、城乡规划实验室、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数字测图实验室等,拥有气质联用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超量程溶解氧测定仪、COD快速测定仪等实验设备,以及ArcGIS等地理信息系统及规划软件和三维激光扫描仪、刀片式服务器、小型无人机、绘图仪等硬件设备。近5年来,本学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发表论文232篇。围绕区域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前沿问题,以流域资源与环境监测、承载力评价与国土空间重构为手段,以推动流域资源环境高效利用和“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优化为目标,开展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研究团队和学科优势,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围绕区域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面临的热点问题,为国土、水利、农林、环保等相关行业培养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企事业单位等相关行业从事教学、科研、技术及管理等工作。主要培养目标如下: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努力贯彻“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2、系统掌握地理学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和专业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独立从事科研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熟悉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胜任野外工作和实验室分析工作,掌握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地理数据分析的技能,具有一定的区域地理学和部门地理学基础。
4、熟悉科研从数据采集到定量分析和学术论文写作的全过程,具有符合规范地完成研究报告、发表学术论文的能力;并能够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研究问题、研究方法、技术路线、所用数据、研究结果、结论和问题讨论等。
5、了解地理学的发展趋势和前沿领域,并了解社会发展对地理学应用研究的要求。
6、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专业文献、撰写科技论文,具有一定的交流能力。
7、掌握主要地理信息技术软件的操作和应用,能围绕流域资源与环境的相关问题,独立从事地理学野外考察、调研、室内实验或运用GIS软件进行制图和空间分析的能力。
8、胜任与地理学有关的工作,就业面广,或具备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基础。
9、至少应该能够在地理学的某一个方面从事学术研究或应用研究的能力。
10、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
11、具备野外调查或调研所需要的组织、联络和沟通等社交能力。
三、研究方向
1、地理信息系统
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地理信息时空结构与机理研究、基于GIS的地理现象与地理过程综合分析与模拟、GIS设计与开发、虚拟现实技术与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空间信息可视化、地球信息技术、地球空间信息可视化等。
2、地貌过程与生态修复
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地貌过程演变及其预测、岩土体变形监测、土地治理有效调控技术、水土保持工程防护体系研究、节水灌溉综合技术、水土流失及其治理、土壤侵蚀机理、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区域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等。
3、流域资源与水环境
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有: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演化机理、模拟与调控研究,在包气带水-地下水转化机理、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与应用、地下水污染机理、流域水循环及其伴生过程耦合模拟技术和综合调控研究等。
4、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
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国土安全评价与国土空间规划、区域碳排放核算及低碳发展、城市系统碳循环及土地利用调控、生态系统服务与补偿、水土保持的生态效益评价、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虚拟水及其运移转化、区域发展与区域空间结构优化等。
四、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在校最长年限不得超过5年。
五、培养方式
采取以导师指导为主,导师与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同时注重发挥本院各学科的整体优势。导师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政治思想、业务学习及身体健康,通过言传身教,使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人格修养同步提高。
1、硕士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科研相结合的方式,贯彻课程学习与论文并重的原则,既要掌握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又要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备较强的知识获取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
2、硕士生培养采取指导教师负责制,提倡系(或研究所)成立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借助有关教师的业务专长,发挥集体指导的作用,以利于拓宽硕士生的知识面。
3、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从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在研究生入学后三个月内制定出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培养方案应本着科学、规范和拓宽的原则,主要内容应包括本学科的培养目标、学习年限、研究方向、课程设置与学分安排、学位论文工作要求和其他内容(如教学科研实践、文献阅读、学术活动、发表学术论文)等做出明确的规定。
4、将硕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和学风教育贯穿到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加强教书育人工作,研究生应积极参加政治理论和时事政策的学习,积极参加各种公益劳动。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见下表)
课程分学位课、非学位课两部分,除课程学习外还安排有实践环节部分。
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基础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课。其中公共必修课为全校通开课,基础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课由学生结合学科研究方向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选择,要求学位课总学分不少于17学分,实践环节4学分,总学分不低于36学分。
非学位课包括专业选修课,要求选修课总学分不少于15学分。
研究生学位课程成绩75分为及格、非学位课程成绩60分为及格。
实践环节包括开题报告、学术活动和专业外文文献精读,4学分。
1、学术活动。2年内必须参加校内外学术活动6次以上,其中本人作学术报告1次及以上,每次写出不少于500字的总结报告,由导师给出成绩。成绩全部合格者,计1学分。
2、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般在第3学期末完成,开题距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应不少于1年,开题报告由评议专家组审核通过,完成此环节获得1学分。
3、专业外文文献精读。精读10篇由导师指定的近年来发表在国外权威期刊上的本专业优秀外文文献,写出文献阅读报告,并至少将其中5篇翻译成中文,连同阅读报告一起在中期考核阶段交导师审查考核并评定成绩,通过后计2学分。
七、中期考核
研究生中期考核是在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后,依据培养计划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表现、学分、科研和实践等方面进行的一次综合考核。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在第4学期末完成。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学位论文工作包括开题报告、论文工作检查、论文评阅和答辩程序等环节。
1、开题报告。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写作之前必须作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立论依据,课题研究内容、预期目标或成果,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研究生本人与课题相关的理论学习、资料查阅及工作基础。
2、论文要求。在导师指导下,选题应具有明确的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背景,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科学问题或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论文应在学术上或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一定学术价值或实用价值,并应具有一定的新见解和新内容。
学位论文是按照学校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要求的格式撰写的论文。论文应概念清晰,论据可靠,分析严谨,数据真实,文字通畅。论文字数一般不少于两万字,中、英文摘要1000字左右,并附参考文献及书目。论文一般应包括:选题依据、研究进展综述、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说明、数据和资料来源说明、研究结果、结论及其可靠性与有效性分析。
论文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论文选题的理论前提成立且可靠,应围绕一个地理学学术问题或应用地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解决社会实践问题来进行。

2.所有地图图件均需采用国家标准地理地图或以之作为地图。

3.原始数据和资料要标注来源出处;野外试验点、采样点或研究区域的样本取样点必须配有全球定位坐标。

4.所有研究和分析采用标准或规定的分析方法,并标明出处;新方法必须详细描述其机理、步骤与操作程序。

5.文中计算公式应清晰规范,必须用公式编辑器编排,并有顺序号。

6.核心学术概念要明确、严谨、有效,避免将生活习语或流行语用作学术概念;除了本一级学科惯用缩略词外,文中缩略词必须在第一次出现时注明全称。

7.论文必须有适量的外文参考文献,且与中文文献一起做到规范引用。

8.论文应有专门章节对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进行可靠性与有效性分析。
3、评审与答辩。
(1)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审核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核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审核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审核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2)攻读学术学位硕士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3)学位论文应至少有2位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应由不少于5位专家组成;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中均有来自本行业的教学、科研和工程设计部门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九、其他学习项目安排
各研究方向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研究生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出席有关的学术会议,出差调研、搜集资料等。研究生在读期间,须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至少1篇。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添加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考研分数线、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报录比、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考研群、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姐微信、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考研真题、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专业目录、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排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保研、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众号、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hbslsddx/yjsy_261181.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