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机械学院简介

发布时间:2020-04-27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机械学院简介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机械学院简介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机械学院简介 正文

机械学院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建校初期设置的两个主干系之一。始建于1956年的“水利施工机械”专业。目前机械学院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学士、硕士学位以及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多层次人才培养和办学体系的工科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90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级职称人员25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34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教师6人。师资队伍中具有全国模范教师、河南省教学名师、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等多名。“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团队”为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清洁能源车用发动机与工程车辆创新型科技团队”为河南省科技创新团队与郑州市首批科技创新团队。
学院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交通运输、测控技术与仪器三个本科专业,并与英国提赛德大学合作举办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4年制本科专业。拥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且为河南省重点学科点,设有“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4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并且还拥有“机械工程”和“农业机械化”两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
学院设有机械设计制造系、车辆与交通运输系、机电与测控仪器系和机械基础系4系;拥有机械学院实验中心(下设机械工程基础实验中心、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实验中心)一个实践教学中心;拥有 “河南省高校清洁能源发动机与工程车辆重点实验室”、“测控技术与仪器郑州市重点实验室”与“新材料及水利机械表面工程技术郑州市重点实验室”。承担了河南省发改委获批的“大型起重运输智能制造设备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建设项目。

学院承担了国家本科教学工程“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机自专业)项目2项;承担的河南省本科教学工程项目有:河南省特色专业(机自专业)建设点、河南省 (机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机械与车辆实验教学中心)、河南省精品课程3门(机械控制理论、机械设计、“液压与气压传动”)、河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机械控制理论、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河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获河南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学院近3年主持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子项、国家“863”子项及水利部“948”等国家和地方政府科技计划项目30余项;“氢汽油双模式车用发动机应用基础与关键技术研究”获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支持计划资助,“利用SHS技术处理有毒、有害废物”和“氢燃料发动机特征信号分析与故障融合诊断技术研究”分别获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资助。获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获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二等奖20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被SCI、EI和ISTP三大索引收录80余篇;其中,SCI一、二区期刊论文1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和各类规划教材30余部。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
近60年来,学院已为国家培养了本科生近万人。目前在校本科生、研究生2500余人,学生重视基本理论的学习与基本技能的提高,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参与。毕业生就业形势一直很好,就业率在学校名列前茅。毕业生遍布祖国各地,受到社会普遍欢迎,特别是在水电行业口碑较好,多数已成为部门管理、技术负责人和业务骨干,在国家的建设事业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历经半个多世纪发展的机械学院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学院将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为全面提升机械学院核心竞争力,实现机械学院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奋斗。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添加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考研分数线、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报录比、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考研群、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姐微信、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考研真题、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专业目录、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排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保研、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众号、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hbslsddx/yjsy_261268.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