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导师:杨晓西

发布时间:2021-10-26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导师:杨晓西

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导师:杨晓西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导师:杨晓西 正文


  姓名:杨晓西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53年
  职称:教授  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最后学历: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传递过程强化与多相流体动力学

  杨晓西,男,汉族,湖北浠水人,1953年生。1977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造纸机械专业;1983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化学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1993年晋升为教授,2000年被批准为博士生指导教师。1993-1995年赴英国伦敦大学玛莉皇后学院做访问学者,2004-2005年赴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担任访问教授。1997-2002年任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2002年至今任东莞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广东省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太阳能学会名誉理事长、东莞理工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东莞理工学院学报主编。1991年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硕士学位获得者”;1993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被评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优秀人才百名之一;1999年获教育部优秀年轻教师基金项目;2002年荣获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杨晓西教授长期从事传递过程强化与多相流体动力学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讲《强化传热与节能》研究生课程,将近年的最新科研成果增补入课程中,使研究生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科最前沿发展动向。目前研究方向有:微尺度传热传质、纳米能源材料与纳米热能器件的制备与表征、吸附式气体除湿与制冷空调、传递过程强化与流体动力学、气体水合物蓄能等,尤其在相变传热传质过程强化、吸附式气体净化干燥、高效换热元件的开发等方面作出了许多创造性工作。
 
  主要科研成果有:
  (1)首创新型错齿圆翅片管和新型热熔冷凝箱用于强化非稳态相变苯酐凝华结晶过程,以提高凝华得率和降低系统能耗;
  (2)从化学反应工程角度研究界面传递现象和流动特性,归纳总结出在分子水平上能调控材料功能的设计思想,指导研制开发高效功能材料;
  (3)运用化学反应工程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天然气水合物生成/分解过程流体动力学行为、混合特性和传递规律,阐明水合物生成过程微观相结构与本征动力学特征。

  多年来主持和参加国家973项目、863项目、欧盟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二十多项;获得了十多项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其中“强化凝华传热传质过程及新型热熔冷凝箱的工业应用”项目获得199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年产五千吨邻二甲苯法制苯酐六十克生产装置”项目获得1992年化工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主要完成人);“年产五千吨邻二甲苯法制苯酐六十克生产装置”项目获得1993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主要完成人),该成果已在全国12个省市苯酐厂推广应用,收到显著的经济效益;“基于高性能吸附材料的热质交换技术及其应用”获得2003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第二完成人)。同年“高吸附性能复合氯化锂吸附剂的制备方法”获得第八届中国优秀专利奖(第二完成人)。
 
  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涉及非稳态相变结晶与传递过程强化方面的论文近六十余篇,被三大索引收录12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二十多人,其中4人已获得博士学位,硕士研究生9人已获得硕士学位。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华南理工大学

添加华南理工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华南理工大学考研分数线、华南理工大学报录比、华南理工大学考研群、华南理工大学学姐微信、华南理工大学考研真题、华南理工大学专业目录、华南理工大学排名、华南理工大学保研、华南理工大学公众号、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华南理工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华南理工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huananligongdaxue/daoshi_504253.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