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导师:吕斌

发布时间:2021-10-25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导师:吕斌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导师:吕斌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导师:吕斌 正文

姓名:吕斌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67年
职称:副教授 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主要研究方向:环境致癌物及致癌效应检测和评价新技术

  汉族,广西玉林人,副教授。1990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卫生统计专业,2002年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生物标记物、医学检验新技术、生物传感器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目前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部省级科研项目,在国际上首先克隆了弓形虫表面P35抗原基因(Genbank登陆号:AF310261),在国内外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5篇。

  研究方向:环境致癌物及致癌效应检测和评价新技术
  目前研究认为,癌症的发生10%由遗传因素决定,而90%由环境因素决定。环境因素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化学物质未经过严格的毒理学检测即被排放到环境中,导致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很多环境污染物具有致突变和致癌效应,并可在环境中长期存在,因此有效监测环境中致癌物及其致癌效应是一个关系到全社会每一个人的重要问题。但由于环境中的致癌物大多以微量和痕量浓度存在,而且大多数肿瘤不会在人体接触低剂量的致癌物后马上出现,而是需要经过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才最终表现为肿瘤。在这种情况下,不仅需要知道环境中致癌物的浓度,还需要知道在这一浓度下的致癌效应,两者结合,才能准确评价环境致癌物的致癌危险度,为政府进行决策提供准确的环境监测数据,最大程度地保证人民群众的健康。 
  本课题组隶属于教育部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环保局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目前主要从事两个方面的研究:1. 环境致癌物的快速检测及致癌效应评价新技术。 2. 环境中纳米材料的生态和健康效应评价。 
  可用于快速检测各种环境致癌污染物并监测环境致癌物致癌效应的新技术是本课题组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分子印迹技术是目前我们正在研究的一种新技术。该技术通过合成与待测的目标靶分子结构类似的三维洞穴,可做为人工抗体,用于快速监测多种环境致癌物。目前我们主要利用分子印迹技术检测水中的环境致癌物(如水中的蓝藻毒素、DDT、二恶英、重金属、农药等)。 
  分子印迹除可监测环境致癌物外,还可检测用于致癌物效应评价的肿瘤生物标记物,从而最终进行致癌效应评价。生物标记物是指生物系统内直接或间接与环境暴露相关的、可测量的生化、生理、细胞、免疫或分子变化,以及可测量的体液或房室中的代谢物水平。由于肿瘤的发生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利用生物标记物则可以对肿瘤的早期变化进行检测,从而更准确地评价环境致癌物的致癌效应。目前的研究已经证实DNA加合物是一个可以准确地反映机体接触环境致癌物的剂量以及环境致癌物效应的生物标记物。本课题组正在进行DNA加合物检测新方法的研究。 
   本课题组在国内较早开始了分子印迹技术在环境检测和环境健康效应的研究,目前承担有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以及数个湖北省和校际的研究课题。并与加拿大Saskatchewan大学合作进行环境致癌物快速检测的研究 。 
  此外,随着纳米材料的上市,对纳米材料的环境生态效应和健康的效应的研究也越来越关注。本课题组利用自身在环境污染物健康效应的研究方面的基础,开展了系列纳米材料生态和健康效应的研究工作。 
  环境致癌物及其致癌效应评价涉及分析化学、环境化学、医学、环境医学、环境评价、管理学等多门学科,在这一研究方向中,需要研究人员具有一定的化学和生物学基础知识,并能敏锐地跟踪当今科技发展的最新动向。本课题组欢迎所有有志于投身环境与健康研究的年轻学子,以及所有具有活跃的思维,开阔的视野,独创的观点并敢于坚持的年轻人。 

  本课题组近期承担和完成的课题: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分子印迹的蓝藻毒素快速传感系统。执行时间:2003.1-2005.12。此项目正在进行中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分子识别原位捕获检测源水中痕量POPs。执行时间:2004.1-2006.12。此项目正在进行中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二核苷酸MIP的DNA加合物检测系统。执行时间:2005.1-2007.12。此项目正在进行中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离子鳌合MIP高效特异性处理水中重金属污染物。执行时间:2005.1-2007.12。此项目正在进行中
  5.UICC international cancer technology transfer fellowship. ‘A novel human hepatic cell based system to monitor environmental carcinogens in real time’.执行时间:2004.6-2004.9,此项目已完成,完成地点:加拿大
  6. 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人工抗体特异性固相萃取柱的研制及对化妆品中系列甾体激素检测的应用研究 (与湖北省商检局合作课题)。执行时间:2005.1-2007.12。此项目正在进行中
  7. 湖北省卫生厅项目:人工抗体快速检测和去除环境和食品中痕量雌二醇。执行时间:2004.1-2006.12。此项目正在进行中。
  8.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基金项目:基于分子印记的环境雌激素类物新型吸附剂研究。执行时间:2003.7-2005.6。此项目正在进行中。
 

以上老师的信息来源于学校网站,如有更新或错误,请联系我们进行更新或删除,联系方式

添加华中科技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华中科技大学考研分数线、华中科技大学报录比、华中科技大学考研群、华中科技大学学姐微信、华中科技大学考研真题、华中科技大学专业目录、华中科技大学排名、华中科技大学保研、华中科技大学公众号、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华中科技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华中科技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华中科技大学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huazhongkejidaxue/daoshi_503118.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