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医学院导师:傅小宽

发布时间:2021-10-23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暨南大学医学院导师:傅小宽

暨南大学医学院导师:傅小宽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暨南大学医学院导师:傅小宽 正文


  姓名:傅小宽  性别:男
  职称:副主任医师 学院:医学院
  研究方向: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了系列研究等
  
  导师简介:
    
 姓名:傅小宽 性别:男 职称:主任医师 副教授
  单位: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 专业:手显微血管外科
  招生专业:外科学(骨外) 导师类别:硕导在岗
  联系方式:518020 深圳市东门北路1017号 深圳市人民医院手显微血管外科;邮箱:xiaokuan80@21cn.com
  工作经历:1986年从中山医科大学医学系(6年制)毕业后到武汉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工作,1989年入中山医科大学攻读显微外科专业硕士学位,师从朱家恺教授,从事周围神经损伤及再生的研究。1992年硕士毕业后到深圳市人民医院手显微血管外科工作,也曾从事医院科研及人事管理工作。2000年6月在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学习,2000年7月赴德国不莱梅港市中心医院访问、学习半年。现任手显微血管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导。
  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特色:从1995年开始,对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了系列研究;1997年在国内最早对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进行了报道;2000年,结合国外对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研究的最新进展,在国内提出了“浅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概念及命名,对上肢及下肢的浅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作了临床应用,并于2002年在《中国临床解剖杂志》专门发表“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研究进展”对此新的概念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此系列工作已获得国内同行的注意,相关的论著已被30余篇论文引用;2004年,对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作了较深入的报道;近年开展了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及临床研究。在国内首先引进并报道了 “手背U-I型血管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并进行了相应的解剖研究,此论文在第7届全国显微外科学术会议举办的全国显微外科青年医师优秀论文竞赛中获二等奖。
  学术成就:现任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周围神经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中南地区学术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委员、显微外科学分会委员,深圳医学会手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参编专著《周围神经外科学》、《周围神经进展》、《显微外科学(第二版)》以及《显微临床解剖学(第二版)》;发表论著40余篇。先后主持省级科研课题2项、市级科研课题4项,参与省级科研课题2项、市级课题5项。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暨南大学

添加暨南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暨南大学考研分数线、暨南大学报录比、暨南大学考研群、暨南大学学姐微信、暨南大学考研真题、暨南大学专业目录、暨南大学排名、暨南大学保研、暨南大学公众号、暨南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暨南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暨南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jinandaxue/daoshi_502260.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