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硕士研究生考研大纲与参考书目

发布时间:2021-11-06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2022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硕士研究生考研大纲与参考书目

2022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硕士研究生考研大纲与参考书目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2022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硕士研究生考研大纲与参考书目 正文

无机及分析化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无机及分析化学 科目代码:817
本《无机及分析化学》考试大纲适用于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无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有机化学、制药、分析等专业及以过渡金属配合物功能材料制备与性能;无机精细化学品合 成与技术;化学生物学;物理有机化学;光电材料化学等研究方向或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 考试。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阐述化学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它的内容丰富,要求考生对其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的了解,重点掌握平衡的原理、溶液中的各种化学平衡及其在 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建立准确的“量”的概念和掌握各种化学分析方法;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物质结构、分散体系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会运用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解释化学现 象,会运用基本分析方法和测试手段进行一般的化学分析,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 中的实际问题,能将化学知识与专业实际相结合。
一、考试内容           1、气体及化学热化学初步
(1)气体:理想气体状态方程,道尔顿分压定律
(2)热力学第一定律:环境与体系、状态与状态函数、内能、功和热
(3)反应热和自由能变的含义及其计算;自发性判据;盖斯定律2、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
(1)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质量作用定律;阿累尼乌斯公式
(2)标准平衡常数;化学平衡的计算;化学反应等温方程的应用
(3)溶液酸度计算;缓冲溶液;分步沉淀;电极电势;常用滴定方法
质子平衡式;溶液的 pH 值及其计算;缓冲作用原理;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原电池,电极电势,标准电极电势,原电池电动势的计算,计算原电池电动势;判断反应方向;计算平衡常数、Ksp 及溶液 pH;EDTA 的性质及在溶液中的解离平衡;金属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常用金属指示剂;
(4)滴定法:滴定曲线与指示剂以及滴定的应用3、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玻尔的原子结构理论和电子的玻粒二象性
(2)波函数、概率密度、电子云;四个量子数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4、化学键与物质结构
(1)离子键、共价键理论
(2)杂化轨道理论要点、杂化轨道类型与分子几何构型
(3)了解分子间力和氢键5、化学分析
(1)误差的分类、来源、减免方法,准确度、精密度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有效数字在分析实践中的运用
(3)重量分析;滴定分析
(4)标准溶液的表示方法及配制、标定方法;滴定分析计算
(5)光度分析法
朗伯比尔定律;吸光系数;单一组分的分析;多组分分析。6、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类方法和生物试样的前处理          (1)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方法
(2)生物试样的前处理
二、考试要求(要求掌握和了解的各章内容) 第一章 气体和溶液
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及其应用。掌握道尔顿分压定律。
掌握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其应用。
熟悉胶体的结构、性质、稳定性及聚沉作用。
1.1气体
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及道尔顿分压定律
1.2溶液
了解分散系及稀溶液的通性
1.3胶体溶液
了解溶胶的制备,溶胶的性质,胶团结构和电动电势,溶胶的稳定性与聚沉
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初步
2.1了解热力学能、焓、熵、自由能等状态函数的概念
2.2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的基础内容
2.3掌握化学反应热效应的各种计算方法
2.4掌握过程的△S、△G 的计算
2.5掌握△G 与温度的关系式,及温度对反应自发性的影响第三章 化学平衡
了解经验平衡常数与标准平衡常数以及标准平衡常数与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的关系。掌握不同反应类型的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并能从该表达式理解化学平衡的移动。 掌握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包括运用多重平衡规则进行计算。
掌握化学平衡移动的定性判断以及移动程度的定量计算。
3.1正确理解平衡常数的物理意义及表示方法
3.2掌握 Gibbs 自由能变与平衡常数的关系,并能熟练地进行有关平衡常数的计算
3.3利用 Van’t Hoff 等温式判断任意给定条件下化学反应的方向
3.4运用平衡移动原理说明温度、浓度压力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3.5多重平衡规则
第四章 化学反应速率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实验测定方法。掌握质量作用定律和反应的速率方程式。
掌握阿累尼乌斯经验式,并能用活化分子、活化能等概念解释各种外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4.1化学反应速率及其表示法
4.2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4.2.1基元反应与非基元反应
4.2.2质量作用定律
4.2.3非基元反应速率方程式的确定
4.2.4反应机理
4.3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4.4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4.4.1碰撞理论
4.4.2过渡态理论
4.5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第五章 解离平衡
了解活度、离子强度等概念。
理解缓冲作用原理以及缓冲溶液的组成和性质,掌握缓冲溶液 pH 值计算。
理解难溶电解质沉淀溶解平衡的特点,会运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以及有关计算。
5.1酸碱理论
5.1.1酸碱质子理论
5.1.2酸碱电子理论
5.2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5.2.1一元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5.2.2多元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5.2.3两性物质的解离平衡
5.2.4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5.3强电解质溶液
5.3.1离子氛概念
5.3.2活度和活度系数
5.4缓冲溶液
5.4.1缓冲作用原理和计算公式
5.4.2缓冲容量和缓冲范围
5.5沉淀溶解平衡
5.5.1溶度积和溶度积规则
5.5.2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5.5.3分步沉淀和沉淀的转化第六章 氧化还原反应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能配平氧化还原反应式。理解电极电势的概念,能用能斯特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掌握电极电势在有关方面的应用。
了解原电池电动势与吉布斯自由能变的关系。掌握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
6.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6.2氧化还原方程式配平
6.3电极电势
掌握原电池,电极电势,能斯特方程式,原电池的电动势与△rG 的关系
6.4电极电势的应用
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选择氧化剂和还原剂,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次序,测定某些化学常数
6.5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第七章 原子结构
了解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波粒二象性。
能理解波函数角度分布图,电子云角度分布图和电子云径向分布图。
掌握四个量子数及物理意义,掌握电子层、电子亚层、能级、轨道等含义。
能用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洪特规则写出一般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和价电子构型。
7.1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7.1.1氢光谱和玻尔理论
7.1.2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7.2氢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7.2.1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
7.2.2波函数和电子云图形
7.2.3四个量子数
7.3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7.4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7.4.1核外电子排布和周期表的关系
7.4.2原子结构与元素基本性质第八章 分子结构
掌握离子键理论要点,理解决定离子化合物性质的因素及离子化合物的特征。掌握电子配对法及共价键的特征。
能用轨道杂化理论来解释一般分子的构型。
了解离子极化、分子间力的概念,掌握氢键的形成和特征。
8.1离子键和共价键
掌握价键理论,共价键的特征
8.2轨道杂化理论
了解轨道杂化理论的基本要点,掌握杂化轨道的类型
8.3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8.4分子轨道理论简介
8.5分子的极性和分子间力
8.6氢键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
掌握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定义、类型和结构特点。理解配位离解平衡的意义及有关计算。
掌握螯合物的特点及应用。
9.1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和定义
9.2配位化合物的类型和命名
9.3配位解离平衡
掌握配位解离平衡和平衡常数,配位解离平衡的移动,掌握 EDTA 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9.4螯合物的稳定性
掌握螯合物的结构特点及稳定性,了解螯合剂的应用第十章 定量分析的误差和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
理解有效数字的意义,掌握它的运算规则。
了解定量分析误差的产生和它的各种表示方法。了解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掌握分析结果有限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10.1有效数字
10.2误差的产生及表示方法
了解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掌握准确度和精密度
10.3有限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
掌握测定结果离群值的弃舍,显著性检验,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与报告
10.4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如何减小测量的相对误差、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第十一章 重量分析法
了解重量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步骤。
简要了解沉淀的形成过程,测定条件的选择。掌握重量分析结果计算方法。
11.1重量分析法概述
11.2沉淀的完全程度与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了解沉淀溶解度的大小,是决定沉淀是否完全的主要因素
11.3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共沉淀和后沉淀、表面吸附、生成混晶、包藏等是引起共沉淀的要主原因。
11.4沉淀的形成与沉淀条件
11.5沉淀的过滤、洗涤、烘干或灼烧和分析结果的计算第十二章 滴定分析法
了解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掌握基准物质应具备的条件;滴定分析法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配位滴定中副反应系数的计算
熟悉常用金属指示剂及EDTA 法的应用范围熟悉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及其选择
掌握酸碱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计算,水溶液中酸碱滴定法的原理
掌握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和沉淀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熟悉各种滴定分析法的实际应用。
12.1滴定分析法概论
了解滴定分析过程和方法分类,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基准物、基准溶液及有关计算
12.2酸碱滴定法
12.2.1弱酸碱溶液中各物种的分布
12.2.2酸碱溶液氢离子浓度的计算
12.2.3缓冲溶液
12.2.4酸碱指示剂
12.2.5滴定曲线及指示剂的选择
12.2.6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12.3配位滴定法
12.3.1配位滴定法概述
12.3.2氨羧配位剂与配位平衡
12.3.3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
12.3.4混合离子的滴定
12.3.5配位滴定的方式和应用示例
12.4氧化原还滴定法
12.4.1氧化还原滴定法概述
12.4.2氧化还原滴定法基本原理
12.4.3氧化还原滴定法分类及应用
12.5沉淀滴定法
掌握滴定曲线,终点检测及其应用第十三章 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 了解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的特点。掌握光的吸收定律及其适用范围。掌握分光光度法的分析方法。
了解显色反应及其条件的选择。
了解分光光度法的某些应用。
13.1概述
了解光度分析法的特点及其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13.2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掌握朗伯-比尔定律及其吸光度的加和性
13.3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及其仪器
了解目视比色法、分光光度计的基本部件及常用的几种分光光度计
13.4分光光度法仪器测量误差及其消除
13.5分光光度法的某些应用
掌握单组分的测定、多组分的测定、光度滴定;了解酸碱解离常数的测定及配合物组成的测定
第十四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方法和生物试样的前处理
了解沉淀分离法,萃取法,离子交换法,层析分离法的原理及应用。了解生物试样的前处理。
三、题型
判断对错题、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计算题
复试科目名称:化学综合(包含物理化学、仪器分析)
一、考试组成
化学综合是化学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综合考试内容,试卷涵盖物理化学、仪器分析和主观能力测试三部分。其中,物理化学部分占40分,仪器分析40分,主观能力测试20分,共100分。二、物理化学部分大纲
掌握理想气体定律、性质,真实气体及范德华方程;内能、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文字叙述形式和数学表达式、等容热、等压热和焓。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理想气体中的应用。盖斯定律、标准摩尔燃烧焓、标准摩尔生成焓、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的计算、基尔霍夫定律。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示,了解卡诺定理。熵,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熵变的计算及熵判据的应用。吉布斯函数的计算(理想气体等温过程、相变过程、化学变化),吉布斯函数判据。掌握溶液、混合物的概念和组成表示法;化学势的概念及表达式;拉乌尔定律和亨得定律;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分配定律。掌握反应速率及其表示方法:基元反应,反应速率与浓度关系。了解反应分子数。速率系数、速率常数、质量作用定律、反应级数、零级、一级、二级反应速率方程及其特征,反应级数的确定。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阿累尼乌斯方程,活化能。链反应及爆炸现象。了解催化作用、溶液中反应的基本特征等。掌握了解离子的电迁移,离子的迁移数;了解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的计算,摩尔电导率和浓度的关系。掌握离子独立定律和摩尔电导的关系;了解电导测定原理及应用,了解强电解质溶液理论—离子互吸理论要点。离子的平均活度和平均活度系数,离子强度。可逆电池和电动势;原电池组成,可逆电池具备的条件。电极电势和电池电动势;氢电极,电极电势与标准电极电势,影响电极电势的因 素――奈斯特方程式,原电池电动势的计算。掌握表面现象;表面积和比表面积,表面吉布斯函数,表面张力,铺展,湿润,接触角,扬氏方程,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拉普拉斯方程及开尔文公式的应用。溶液表面的吸附现象;吉布斯吸附公式。表面活性物质的性质和作用。固体表面的吸附作用:兰格缪单分子等温吸附。了解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了解吸附等温线。分散系分类及胶体的基本特性。了解高分子溶液的形成和性质:凝胶的形成和性质;乳状液的乳化和泡沫的发泡及消泡。
三、仪器分析部分大纲
掌握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实用对象。熟悉分析仪器的基本构造以及其操作方法要
点,定量分析中常用的分离方法的原理和应用,如原子吸收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光谱法, 分子荧光光谱法,红外吸收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分子质谱法,电分析化学,电位分析法, 色谱分离原理,气相色谱法,热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法。
四、主观能力部分测试大纲
通过主观论述题的形式来考察研究生是否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细致、踏实的工作作风,是否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加试科目名称:仪器分析、物理化学仪器分析考试大纲
本《仪器分析》考试大纲适用于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
化学与物理、应用化学等专业及以有机合成为主要手段的其他相关专业如化学生物学、有机光电材料、有机导电材料、农药合成、精细化工等研究方向或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通过本课程的考核,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的仪器分析方法及分析数据的处理手段。掌握主要仪器分析法的基本理论、仪器原理、实验技术;掌握仪器结构、原理和应用;基本掌握各种仪器分析的样品处理技术;能把仪器分析技术运用到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和环境监测等实际样品检验中去。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细致、踏实的工作作风,培养创新精神以及做事认真、实事求是的人生态度,并初步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过必要的理论和操作技能的考核,使学生养成分析工作整洁、有序、珍惜仪器设备的良好实验习惯,培养学生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一、考试内容
1、掌握仪器分析方法的特点
(1)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方法及意义
(2)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及检出限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原子光谱与分子光谱,发射光谱与吸收光谱,光谱法与非光谱法
(1)原子光谱与分子光谱产生的机理,原子光谱与分子光谱的分类
(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及作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催化动力学光度法
(3)主要的电子跃迁类型,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掌握溶剂对吸收光谱的影响,紫外与可见吸收光谱的异同点
(4)分子荧光及磷光产生的机理,荧光效率及影响因素
(5)荧光、磷光及化学发光之间的区别,荧光、磷光及化学发光的应用
(6)原子光谱的产生的原理和原子发射光谱法的一般分析步骤,三种基本光源的分析特性及光源的选择
(7)原子发射光谱仪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原子吸收线的产生、轮廓及变宽, 基态原子数与温度的关系;
(8)原子吸收基本原理、定量依据、定量分析方法及计算,空心阴极灯的工作原理, 火焰原子化器的工作原理
(9)原子吸收的干扰因素及其消除方法,灵敏度的表示方法,检出限及有关计算3、电分析化学有关的基本概念及应用
(1)电池的组成及表达式,电极电位和电池电动势,电极分类、参比电极和指示电极、工作电极,液接电位、盐桥,极化现象等
(2)pH 玻璃电极的响应机理,玻璃电极的特性、溶液 pH 值的计算, 离子选择电极的性能参数,电位滴定中电极体系的选择及滴定终点的确定
(3)极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特点, 扩散电流及扩散电流公式,影响扩散电流的因素, 现代新极谱分析法的原理及特点
4、色谱法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
(1)色谱法的基本概念:分配系数,分配比,色谱峰,保留值,区域宽度等
(2)塔板理论及有关柱效的计算,速率理论及解释速率理论方程,色谱分离的基本方程及计算
(3)气相色谱固定液的选择方法
(4)气相色谱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及有关计算
(5)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的特点和应用二、考试要求(要求掌握和了解的各章内容) 第一章 绪论
考核知识点:
1、仪器分析方法的特点及分类,标准曲线(绘制、线性范围、相关系数);
2、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及检出限的概念。考核要求:
1、掌握仪器分析方法的特点;
2、了解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方法及意义;
3、了解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及检出限的计算方法。第二章 光学分析法导论
考核知识点:
1、电磁辐射的性质,电磁波谱区,光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2、原子光谱与分子光谱,发射光谱与吸收光谱,光谱法与非光谱法。考核要求:
1、了解原子光谱与分子光谱产生的机理,原子光谱与分子光谱的分类;
2、了解原子光谱与分子光谱的区别。第三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考核知识点:
1、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4、催化动力学光度法。考核要求:
1、掌握主要的电子跃迁类型,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掌握溶剂对吸收光谱的影响,紫外与可见吸收光谱的异同点;
2、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及作用;
3、了解紫外吸收光谱的特点和应用;
4、了解紫外分光光度计结构原理,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催化动力学光度法。第四章 分子发光分析法
考核知识点:
1、分子荧光及磷光产生的机理,荧光效率及影响因素。
2、荧光、磷光及化学发光的强度与浓度的关系;
3、荧光、磷光及化学发光的分析仪器;
4、荧光、磷光及化学发光的应用。考核要求:
1、掌握分子荧光及磷光产生的机理,荧光分析法与吸光光度法的区别;
2、掌握荧光效率及影响因素;
3、了解荧光、磷光及化学发光之间的区别,荧光、磷光及化学发光的应用;
4、了解荧光法、磷光法、化学发光法仪器特点。
第五章 原子发射光谱法考核知识点:
1、原子光谱的产生及其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2、常用的发射光谱光源:直流电弧、交流电弧、高压火花;
3、单色仪的色散率及分辨率;
4、光谱定性分析。灵敏线最后线、分析线、分析结果判断。
5、光谱定量分析原理,乳剂特性曲线,谱线强度与试样浓度的关系,内标法。
6、原子发射光谱仪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考核要求:
1、掌握原子光谱的产生的原理和原子发射光谱法的一般分析步骤;
2、掌握三种基本光源的分析特性及光源的选择;
3、掌握光谱定性分析方法及定量分析方法及原理;
4、了解光栅单色仪的色散率及分辨率的计算;
5、了解原子发射光谱仪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第六章 原子吸收与原子荧光光谱法
考核知识点:
1、原子吸收线的产生、轮廓及变宽,基态原子数与温度的关系;
2、峰值吸收与吸收定律;
3、空心阴极灯及其在原子吸收中的作用;
4、火焰原子化器与石墨炉原子化器。
5、原子吸收的干扰因素及其消除方法;
6、定量分析方法、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
7、原子吸收光谱仪各组成部件及作用;
8、原子荧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仪器与应用。考核要求:
1、比较原子吸收与原子发射、原子吸收与与紫外可见、原子吸收与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
2、掌握原子吸收基本原理、定量依据、定量分析方法及计算;
3、掌握空心阴极灯的工作原理,火焰原子化器的工作原理;
4、掌握原子吸收的干扰因素及其消除方法;
5、了解灵敏度的表示方法,检出限及有关计算;
6、了解原子吸收光谱仪各组成部件及作用;
7、了解无火焰(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冷原子法。
8、了解原子荧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仪器与应用。第七章 电分析化学导论
考核知识点:
1、电池的组成及表达式,电极电位和电池电动势。
2、电极分类、参比电极和指示电极、工作电极;
3、液接电位、盐桥,极化现象。考核要求:
1、掌握有关电池的计算;
2、了解电分析化学有关的基本概念。第八章 电位分析法
考核知识点
1、PH玻璃电极的响应机理及特点,溶液PH值的测定;
2、离子选择电极基本类型及其结构;
3、定量分析方法,总离子强度调节剂。
4、离子选择电极的性能参数,测定误差。
5、电位滴定中电极体系的选择及滴定终点的确定。考核要求:
1、掌握PH玻璃电极的响应机理,玻璃电极的特性、溶液PH值的计算;
2、了解离子选择电极选择系数KIJ意义、及由干扰离子引起的测量误差计算。
3、掌握定量分析方法及有关的计算,电位分析法的应用;
4、了解各类离子选择性电极;
5、了解电位滴定中电极体系的选择及滴定终点的确定。第九章 极谱分析法
考核知识点:
1、经典极谱法的一般原理;
2、极化,极化电极,去极化电极,极谱过程的特殊性;
3、扩散电流及扩散电流公式,影响扩散电流的因素;
4、极谱分析中的干扰电流及其排除;
5、简单金属离子和配位离子的极谱波方程及意义;
6、极谱定量分析方法,催化极谱法原理及其应用;
7、单扫描极谱法原理及应用,循环伏安法原理及应用;
8、脉冲极谱法原理及应用,溶出伏安法原理及应用。考核要求:
1、掌握极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特点;
2、掌握极谱分析中的干扰电流及其排除;
3、掌握极谱定量分析方法及有关计算;
4、了解扩散电流及扩散电流公式,影响扩散电流的因素;
5、了解简单金属离子和配位离子的极谱波方程及意义;
6、了解现代新极谱分析法的原理及特点。第十章 色谱分析法
考核知识点:
1、色谱法分类,色谱法的基本概念:分配系数,分配比,色谱峰,保留值,区域宽度等;
2、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色谱分离的基本方程式;
3、气相色谱仪的主要部件,气相色谱的固定相与流动相;
4、气相色谱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气相色谱法的应用。
5、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的特点和应用。考核要求:
1、掌握色谱法的基本概念:分配系数,分配比,色谱峰,保留值,区域宽度等;
2、掌握塔板理论及有关柱效的计算,速率理论及解释速率理论方程,色谱分离的基本方程及计算;
3、掌握气相色谱固定液的选择方法;
4、掌握气相色谱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及有关计算;
5、了解气相色谱仪的主要部件、工作原理及作用;
6、了解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的特点和应用。三、题型
考试题型可以包括:名词解释、填空及选择、简答、计算等,覆盖教学大纲的85以上。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添加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报录比、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考研群、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姐微信、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考研真题、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专业目录、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排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保研、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公众号、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okaoyan.com/jxkjsfdx/cksm_514487.html

推荐阅读